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航天教育

航空航天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之我见

摘 要:结合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对高校学生现阶段知识结构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归纳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的内容、意义和目的;分析了现有《航空航天技术概论》作为通识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航空与航天教材完善与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航空航天科技

Aeronautics and aerospace of general education

Wen Xin, Zhang Wenhao, Qin Yuqi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加引起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与此同时,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财经大学,也将航空与航天(也有的学校称为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或航空航天技术博览)作为通识课。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和体会,并参考欧美高校开设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探究航空与航天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等。

全文阅读

论航空航天主题教育与学风建设的辩证关系

【摘 要】:在航空类高校中,航空航天主题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处理航空航天主题教育与学分建设的关系,使其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航空航天主题教育与学风建设互为辩证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环境条件和兴趣动力,后者为前者提供思想保障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航空航天;主题教育;学风建设;辩证关系

航空航天产业是关乎国防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代表航空先进技术的C9飞机的立项研制,载人航天技术的关键性突破,无不令国人欢欣鼓舞。对学生开展航空航天主题教育,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培养航空航天情结。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长线工作。如何将航空航天主题教育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是航空类院校学生工作者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一、航空航天主题教育的内涵

高校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1】”。对于航空类高校来说,航空航天主题教育是特色教育活动。航空航天主题教育是以航空航天为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弘扬航空航天精神为导向,采取集中观看、主题座谈、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科普教育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的主题性教育活动。它是情境教育中的一种方式,航空类院校学生活动中较为常见。旨在使大学生在以航空航天为主要内容的情境中,接受教育,荡涤心灵,建立以情境为导向的感性认识,以此内化为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达到引领积极向上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航空航天主题教育具有主题性、内化性和实效性等鲜明特征。

二、学生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生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大学生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就是从教、学、管三方面入手,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等为切入点,在外在教育和内在激励两方面双管齐下,加强和改进学风的系列举措。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风建设旨在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的是成才意识。学风建设同样具有主题性、内化性和实效性等鲜明特征,这与航空航天主题教育基本相同。

三、航空航天主题教育与学风建设的辩证关系

全文阅读

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航空航天论文

1素质能力培养: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视角

1.1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中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平台,互联网有着内容丰富、传播快捷、环境开放、覆盖面广等优点,它也具有难以监控等缺点,因此网络时代的特征不仅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2素质能力培养: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1什么是素质能力

教育中的“素质”是指通过合适的教育、引导与影响,学生获得的某些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活动等需要的优良特征,“素质”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学识特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能力特征和道德修养、精神境界等品质特征。素质与能力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在此不将素质与能力割裂开来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用了一年多时间开展了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企事业用人单位等不同群体的调研,凝练出了南航学生应着重培养的理想信仰、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文明礼仪等十二项素质能力指标。

1.2.2将素质能力培养作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出发点

使思政教育彰显工具理性中国传统文化重统一、轻差别,重集体、轻个人,传统思政教育过分强调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忽视了个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将素质能力培养作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利用现实资源和网络资源,围绕素质能力指标设计思政教育活动,不仅使思政教育的政治化色彩削弱,更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过程中充满人文关怀,最终使思政教育彰显工具理性。

全文阅读

太空教育:连接公众与航天的桥梁

6月11日,我国长征-2F遥十火箭成功地把神舟10号载人飞船送上九重天。神十飞天,最让人期待的亮点之一是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为全国青少年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开辟了我国太空教育的新篇章。

太空新旅。天空课堂

6月20日,神舟十号再续飞天传奇,将课堂从讲台延伸至太空。在短暂的40分钟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分别演示了空中旋转打坐、太空称重、神奇单摆、旋转陀螺、魔幻水球这五项神奇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让神秘而遥远的宇宙第一次被拉近到普通中国人面前。

此次太空授课,有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了太空授课活动实况。北京的汇文中学是这次参与地面课堂互动的学校代表之一,该校的一名高一学生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水球实验,这让他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了直观的了解。香港第一个开设航天科技课的邓肇坚维多利亚宫立中学的李裕威老师表示,这种在太空授课的特别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互动,学生亦会感到距离拉近,学习热情将更高涨。

这场特殊的太空授课也使得中国的“太空长征”再次成为焦点。美联社称,这是中国使军方支持的太空计划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的大胆尝试。美国宇航局顾问委员会成员约翰·劳格斯顿20日接受采访时称,“航天知识的普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水平。”

世界目前只有美国开展过此类活动。早在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2007年,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的使命,随“奋进号”飞上太空,弥补了21年前的遗憾。

作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将提升全民对航天的兴趣,还会从应用上推动天地大容量信息处理产业的发展。

科普创新放飞梦想

全文阅读

论民航强国战略下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文章指出民航院校应思考和研究如何在民航强国发展战略背景下改革民航院校法学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剖析现有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途径,促进民航院校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增强航空法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此发展航空法学教育,拓宽航空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航强国 航空法学 民航院校 职业化 实践性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民商法学;杨惠(1962- ),女,四川成都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法学。(天津 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金资助项目“我国民航业全球分销系统(GDS)市场开放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XH2011F001)、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航强国战略下的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学”(项目编号:CE4029)和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WTO视域下民航计算机订座系统市场开放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kyh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96-02

一、我国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发展的过程中,民航产业的做大做强,对民航人才需求不断加强,而能够服务民航的航空法学实务人才更是促进民航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民航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以航空法为特色的法学教学体系,导致我国航空法学人才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人才数量与质量均与民航强国战略不太适应,不仅在微观上影响民航院校法学学生的就业及航空法学的发展前途,而且在宏观上影响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民航院校的法学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在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民航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教学培养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综合的职业化实践性教育培养模式,以促进民航工科院校法科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促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建航空教育基地,扬西中学子风帆

根据我校是中国航空学会最早的会员学校、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早期教育基地和第一批全国中小学航空特色学校这一特点,我们提出了“建航空教育基地,扬西中学子风帆 ”的战略发展方向,打造“生源培养发展”的特长生成长链。

1. 创设良好的航空科技教育条件

建立航空教育基地的关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接受航空知识的渠道及活动场地。为此,我校特聘了一大批航空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坚持每月开设一次航空知识专题讲座,同时,申请专项经费80万对原有高初中部航空教育资源进行重组,购进航空航天类图书进万册,订阅科技类杂志10多种供学生借阅。在初中部装备了四个活动室,购进20多架不同类型的大型飞机模型建成了航空模型陈列室,购进模拟飞行器等设备建立模拟飞行操作室(经费不包括电脑),购进各种航天航空航模型500多架,建立航空航天器材拼装制作室、器材修复和教学活动室(经费不包括教学设施、电教设备)。高中部由于学校是新建的,将活动室与学校5间通用技术实验室整合,使航空教育有了优良的教学条件和活动场地。

2. 建设学校航空科技特长生的“生源”链

(1)在全区寻找特长生苗子

我校有全区最好的航空科技教育活动设备和最强的航空科技教育教师队伍,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时间,开展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航空科普知识及航空航天模型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承担起“区科普教育活动基地”优质科技资源服务社区义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全区具有航空航天爱好的小学生到我校初长班学习,初中生到我校为高长班就读。形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的培养链条。

(2)在我校初中部发现特长苗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深根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论,从关注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我校在七年级每班每周编排了一节航空知识普及教育课,开设了“航空模型及航空模型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模型活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原理、航空模型中自由飞模型的放飞及调试技巧、航空模型中遥控模型的操纵及调试技巧、火箭模型的制作与发射等基本课程”,学生通过开展航空航天模型活动,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得到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能激发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发展成航空爱好者。学校再通过航模活动兴趣小组的进一步培养,特别是组织参加行航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为高长生提供生源。

全文阅读

纪念陈肇和教授

听闻陈肇和教授去世的消息,我心里非常难过。第一次认识教授,源于1960年北京航空学院航模队来武汉市表演。当时我是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发现大足球场上人山人海,便赶忙挤进去观看。只见一架外观漂亮的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在空中上下翻飞,并不断地做“圆筋斗”、“倒飞”、“水平‘8’字”等动作……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连连。尽管看不清操纵者是谁,我还是拼了命地鼓掌。之后一个身材高大、外貌英俊的运动员开始表演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飞机。那是我第一次看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表演,只觉得一切都很神奇,遥控器上用到了当时航模尖端技术的结晶――玻璃电子管,而模型飞机非常听话,可以自如地上下左右改变航线。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飞机的表演者名叫陈肇和。

一晃43年过去了。2003年恰逢人类发明飞机100周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举办了一个纪念航空百年暨庆祝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的高规格会议――早期航空教育及航空模型研讨会。组委会委员汪耆年推荐了我参会,不久便接到了北航万志强博士打来的电话,希望我能交两篇有关航空模型活动的论文。我一时没有思路,只好把在《航空模型》杂志上已发表的两篇文章――《航模运动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翱翔在空气的海洋里》上交。想不到两篇都被收入《早期航空教育及航空模型研讨会》会议文集,陈肇和教授还亲笔在文集扉页题词,将一本样刊赠送与我。看到少年时代偶像的亲笔题词,我内心激动不已。

2003年10月,我来到北京参加会议,终于第一次近距离见到陈肇和教授。他与记忆中的形象相差不大,高高瘦瘦,人还是那样精神。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让我大开眼界,会后陈教授单独找到我:“早期航空教育的口号大家都说得很好,建议你回去后找一个有条件的学校尽快开办一个早期航空航天教育基地,充分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

该如何完成陈教授交给我的任务?2003年10月15日,中国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将我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成功送上太空,举国一片欢腾,民众渴望了解更多的航空航天知识。我马上向一位教育界的老专家请教,她推荐我找到原华师大一附的李水生校长,在他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武汉睿升学校建立早期航空航天教育基地。李校长十分赞同我的提议,经过层层统筹审批,“中国航空学会早期航空航天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于2004年4月24日上午9点在武汉睿升学校顺利举行。基地成立后,通过邀请航空航天领域学者演讲、租用直升机带学生领略祖国风光、进行大型航空航天模型表演等方式,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反响,还得到了国外媒体的持续关注。学生们乐在其中,非常愿意接受这种独特的科普教学方式。

在基地成立大会上,陈肇和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从中国古明风筝开篇,谈到开展航模活动的意义,讲到早期航空航天教育的重要性,完全忘记了时间。老实说,陈教授的口音不太好懂,口才也不是顶好的,但谈吐之间无不流露出他对航空模型的一往情深。时至今日,我还保留着陈教授演讲的录音和录像。

如今,航空模型与无人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航模器材中高科技的比重越来越大。细细想来,陈肇和教授热心提倡的早期航空航天教育是一个极富远见的想法。

可惜天不假年,陈教授的去世,使我有了“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的伤感。不过他的音容笑貌,始终活在我这个航模迷心中。

全文阅读

欧美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建设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并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的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全文阅读

当代国际太空教育

2013年6月11日,我国长征-2F遥10火箭成功把载有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的神舟10号载人飞船送上九重天,开始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征程。按计划,神舟10号航天员将在轨生活和工作15天,这是目前我国载人航天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所以航天员承担的各类任务也最多。在这次航天飞行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女航天员王亚平于2013年6月20日成功为地面青少年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从而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并拉开了我国太空教育的序幕。

众所周知,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与地面有天壤之别,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地面难以模拟的长期失重环境。失重环境不仅使航天员的生活变得十分奇妙,对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还可以为人类造福。为此,在载人航天器上开展太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青少年及公众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现在,载人航天的空间应用项目主要包括医学与生物学研究、生物工程、空间技术、材料科学、教育活动、地球物理学及对地观测等7个方面的科技研究性应用。由此可见,太空教育已成为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连接青少年学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最好桥梁,因而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太空教育有多种形式,其中在太空授课是最典型的一种方式,在那里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课堂,可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产生积极影响。此前,全球只有美国女航天员巴巴拉·摩根于2007年在国际空间站上对地面青少年进行过1次授课。

?太空科学实验

至今,国外已利用载人航天器中得天独厚的失重环境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太空科学实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参与实施的。它有多种形式,例如:一种是科学家进行太空实验时让一些学生负责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另一种是学生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第3种是专家为学生设立研究课题,其中一些是为了航天工程任务的需要,让学生参加硬件或软件的研制,另一些是在为学生举办的创意大赛中获奖的项目,之后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实验。太空实验的入选条件是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具备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要求。

其实,早在国际空间站建造初期,驻守其间的航天员就意识到了太空生活、失重环境下的种种奇妙现象对于学生的巨大吸引力。所以,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学生交流,甚至亲自做一些实验演示。至今,一批又一批航天员用自己的经历和行动,鼓舞和启迪着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国际空间站现已完成了几十项学校与学生的科研项目,在太空开展了教学实验活动,设置虚拟课堂和虚拟演示验证课。例如,把蝴蝶、蜘蛛等送到国际空间站,作为一项教育实验的一部分。2012年,美国“龙”飞船把全美多所高校学生参与的23项研究运送到太空,后又带回地面。这些学生的研究项目是“学生航天飞行实验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给学生提供机会,设计微重力下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项目。

太空科学实验有多种,如材料加工实验、生物学实验、失重科学实验、医学和生命实验、对地观测实验等。这次王亚平太空授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失重科学的实验,另外她还进行了多项医学和生命实验。

?教育演示视频

全文阅读

航天教育在美国

航天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的贡献越来越获得人们的认同,但是世界各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却面临人才断层的情况。现在的客观环境与五六十

>> 教育资助在美国 体育教育在美国 婚前教育在美国 惩罚教育在美国 在“航天飞行”中彰显素质教育 美国航天靠“土豪”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及其航天飞行 航天运输在崛起 在美国亲历性教育 美国为何终止航天飞机项目?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航天工程教育中的应用 美国防部对在轨卫星维修飞船服务于军用航天器感兴趣 军工航天:美国军事战略东移形成利好 后航天飞机时代的美国 美国6大商业载人航天公司 美国航天员的训练设备 中国年度航天发射首次超美国 美国军事航天战略转型大揭秘 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画上句号 美国航天业开启商业模式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网页中的主版块称之为“NASA,教育”(NASA,education),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辅助版块。

在NASA教育网页的主版块下,设立了四个主栏目:“关于NASA教育”,“适合于教师”。“适合于学生”和“儿童俱乐部”。在“关于NASA教育”的主栏目下,有7个子栏目:“关于NASA教育计划”、“教育领导层”、“NASA中心和设备”、“NASA任务主管”、“绩效考核”、“教育计划”和“联系方式”。我们来看看NASA是如何介绍它的教育计划的:“NASA航空和航天发展的历程,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突破,增强了航空旅行的安全和扩展了前沿科学的研究。这些成就都是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起源:教育。现在,美国进入了第二个世纪的飞行,必须恪守自己的诺言,进行卓越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教育,确保下一代美国人能完全承担起建设美好未来的重任。NASA将继续继承以往的传统,投资美国教育计划,支持美国的教育者们,这些教育者在准备、激发、鼓励、培育今天幼小的心灵成为明天的劳动力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规定了今后NASA将继续奉行三个主要的教育目标:1)加强NASA和学生们的联系;2)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培养接班人;3)为NASA培养接班人。在“教育计划”子栏目下,按照字母的顺序,列出了NASA的教育计划项目,多达80项,可见NASA对学生教育是多么重视。

此网页的特点是分别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Grades K-4)、小学高年级和初中(Grades 5-8)、高中(Grades 9-12)、大学生和研究生(Higher Education)知识水平的不同,提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或者教材,使老师和学生可获取精确到年级的科普资料。在“适合于教师”主栏目下除设立了上述4个子栏目外,还设立了“非正规教育”、“教学材料”、“教育TV时间表”、“最近的机会”。对航天教育感兴趣的教师们点击这些栏目,不仅可以获得适合自己教学所需要的教材和教学用具,而且可以了解最近NASA为学生们提供参加航天活动的计划,有心的教师有可能通过它为自己的学生争取到参加太空实验的机会。例如,老师点击“Grades 5-8”一栏的“教学材料”,就可以找到很多教学材料,例如,银河系中的运动物体、天空中的星星的发现、空间站介绍、太空植物的生长、空间站进行的实验等。

在“适合于学生”主栏目下,也设立了上述4个子栏目和“最近的机会”栏目。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学识,从不同栏目中学习感兴趣的航天知识和参加NASA有关的活动。例如,“Grades K-4”适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栏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是以“玩”为主,或刚刚转入正规的学习,他们好奇多问、活泼好动、行为和学习缺乏目的性,要让他们掌握深奥的航天知识很困难。因此,NASA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在这个栏目中,采用讲故事、看图片、放视频、在玩中学、形象化的教学等方式,向孩子们灌输航天知识,激发他们对航天的兴趣,例如,有一个游戏是“帮助我穿上航天服”。但是,Grades 9-12的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在学习中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NASA采用介绍比较专业性的航天科普知识、为他们提供参加航天实验机会、鼓励他们参加NASA的航天任务和参加航天知识大赛等方式进行航天知识教育,这些教育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促使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今后自然科学研究和航天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NASA还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立了“儿童俱乐部”栏目。这个栏目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学习航天知识的乐趣,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过一把当“火星航天员”的瘾,也可以随着卡通小动物“雷蒙”参观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和航天飞机,“雷蒙”与真正航天员的访谈节目还可以使孩子们了解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很多航天知识。

NASA的另一项传统是希望可以培养高质量的科学、工程学和数学学科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这种培养往往是通过科学竞赛或者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来实现的。2010年3月,NASA开始为公众中的申请者提供到NASA实习或者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藉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的研究和空间探索研究任务。其中,表现优秀申请者还可以获得由NASA提供的总额高达970万美元的奖学金。更可贵的是,公众参与过程十分简单和公开透明,所有申请者都可以在NASA的网站上找到并且申请所有的职位和参加NASA的工作。这些内容在NASA教育网站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形形的航天教育计划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