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电子技术论文

航空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航空电子技术论文

1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1.1软、硬件设计

为了实现系统结构的通用性、综合性,必须首先实现模块化,这是航空电子系统的另一重要发展特征。模块化有效简化了开放式系统的结构,是实现系统结构综合化及系统重构的基础。模块化的基础是标准模块SEM,可以使航空电子系统由传统的三级维修转变为二级维修,从而有效缩减了后勤保障费用的支出。如今,集成电路以及电子技术已能够使所有功能浓缩于一个标准化的电子模块中。为了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的高度模块化,需要利用模块化结构,采用通用式外场可更换模块LRM,同时,应注意尽量减少LRM的使用量。系统功能实现需要借助于操作系统的控制,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系统结构特性选择相应的软件结构,当系统步入实时、高速计算阶段后,加快分布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的研发,实现系统的可控性与可管理性,同时,加强执行、应用标准接口的研究,以满足软件可测性及应用性方面的要求。

1.2COTS技术

COTS技术,即所谓的“CommercialOff-The-Shelf”,中文译为商用流行技术,指的是将流行货架产品直接或适当改造之后用于军用装备的一项技术。此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军事航空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它不仅可以应用于硬件,还可以应用于软件。该技术优点如下:利用通用性、开放性技术标准,因此拥有良好的兼容性;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因此满足了技术的发展潮流;拥有良好技术支持,具有可扩展性,便于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可直接于货架上进行采购,确保了供货来源;采购费用较低;生产及研发周期较短;便于维修与后勤保障,且费用较低;不必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研发等。在航电技术中应用COTS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专用组件、元器件及模块数量。利用该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COTS加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以确保新型航电系统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3现代化传感器技术

通常而言,传感器费用约占航电系统的70%,因此,传感器一直追求多功能、低截获率、高精度等目标,如今,射频传感器已经成为综合航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新型雷达体制有效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能力,为雷达探测提供了源动力,当前,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成熟,并开始投入装备。相控阵体制是当前雷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较单脉冲、合成孔径、脉冲压缩等技术都更为先进。它拥有快速的扫描速度,功能多,被拦截的概率极低,雷达截面积小等优势,因而在高分辨率识别与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波形重构,对可编程信号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可以利用数据融合技术,确保目标信息的准确性与质量。

2航空电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文阅读

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应用

文章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微电子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工业等各种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微电子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在航空系统之中,促进航空系统的进步,从而推动其向综合化、模块化方向发展。本文就将以微电子及微电子在航空系统中的发展的重要内涵为着手点,从而提出将微电子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航空系统中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航空系统;综合化

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领域的科学水平,促进了各领域上的发展,目前在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子技术的重要作用,不仅仅能够促进航空系统向经济性、技术性方向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航空系统整体性的进步。所以我们要明确微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应用于航空系统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如何更好地应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促进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发展。

1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微电子技术是较为复杂精密的科学技术之一,是建立在各种高密度微电子组件的基础上的高微电子技术。作为目前国内较为高精尖的基本技术端电子技术,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不仅仅可以使用于航空航天中,也可以使用在各个工业领域及商业领域上,微电子技术的展现形式通常是以微电子商品或者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综合系统载体等出现,同时这也是各种半导体元件的产品的相关统称,作为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载体,微电子技术对于促进各领域的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微电子技术的学习与创新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难点,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我们既要正视微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又要对微电子技术进行学习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家科学、经济、国防等进一步发展。

2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发展中的重要内涵

随着航空系统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子技术在航空发展过程之中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促进航空系统向智能化、科学化、模块化方向发展,而且往往这个时候航空系统的发展也呈现出了综合性这一具体特性,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的发展不仅仅是航空水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及相应的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微电子技术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技术工种,当微电子技术应用于航空系统发展过程中时,也在证明我国微电子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理论能够很好地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我国航空系统发展状况。除了在航空系统中,微电子技术往往也会体现在航空微电子技术产品上,但无论是系统上还是产品上,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发展过程中仍扮演了重要的推动角色。

3如何更好地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航空系统之中

全文阅读

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初探

【摘要】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是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了更好的认识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我国民用航空中的应用趋势。本文对国内外民用航空电子系统结合空客飞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对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在国内外民用航空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民用航空中综合化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为正确认识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航空电子;空客系列;综合化

航空电子系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分立式逐渐发展为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到现代逐渐兴起的综合式。同时,航空电子技术也越来越复杂,综合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是利用系统科学方法和系统科学理论来处理分析系统实现、系统设计、系统功能以及系统需求关系,进而实现最优的系统组合的科学技术[1-2]。很多专家学者都对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进行了研究 ,使得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越来越具有开放性、模块化,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空客系列飞机特点,对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分析,为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1.国外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1.1 国外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在民用航空方面,电子系统最早的为联合式系统,逐渐发展成模块化系统,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数字时代。最新的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使用的航电系统(IMA)架构具有全数字综合模块化特性。目前来说,国外的民用航空在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发展方面主要具有两种新系统结构。第一种是联合式系统结构,重要应用年代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外场可更换单元(LRU)作为独立的个体,它具有标准的安装接口、外观样式以及功能,主要负责实现某一项功能。第二种航空电子系统是把外场可更换模块(LRM)当成处理的基础和前提,进而实现高度的功能综合和物理综合,进一步分离了功能性对软硬件的依赖。

1.2 国外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民用航空系统结构的不断优化,航空电子部件问题以及航电系统成本问题等都逐渐成为影响民用航空优化升级的关键和核心。根据空客系列飞机目前的电子化发展趋势,本文预测,综合化航空电子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全文阅读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发展

航空电子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其发展趋势来讲,整体上是综合性的。航空电子系统与故障诊断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是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故障诊断也时常难以跟上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的发展方向,无法科学正确地对航空电子系统进行故障的诊断。这是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应该根据它的发展特点,结合故障诊断的具体特征,找出两方面共同拥有的特性,讨论出两者在航空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些途径,真正了解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和故障诊断的联系,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故障诊断 健康管理技术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在当今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它功能强大,能够承担许多与航空有关的任务。由于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所存在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到航空器的安全。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危险性的发生,就必须对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才能够起到降低危险性的作用,保证航空器飞行时的安全。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也被称为PHM技术,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维护方面也有着积极影响,这项技术极其重要,能够降低维修成本,更大限度地保证航空器运营时间。

1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

在国内,对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的原因在于国外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为PHM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国外优秀的研究人士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探索出了当今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特征,而且针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与钻研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以美国为例,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监控系统,而且通过应用PHM技术,让直升机在完成任务中获得了更高的效率,充分发挥了PHM技术的作用。

1.2 国内研究

我国对PHM技术的研究远远不及国外,其中,科技的发展落后于国外,而且在优秀人才方面,我国也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对PHM技术大多限于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在完整理论的构建方面,也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具有多面性,必须通过科学的研究找出故障诊断与健康的管理技术,才能够让我过航空事业的发展迎来更好的前景。国内对PHM技术的研究还应该加大力度,才能够不断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全文阅读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技术

[摘 要]航空电子系统作为衡量飞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要求航空任务的执行具有确定性、可测性和可控性。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独立式、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航空电子系统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建立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可以更好地保障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预测性,保障飞机安全飞行,为航空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针对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技术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V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96-01

主要内容:目前,资源高度共享、数据高度融合和软件高度密集是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三大特点。一般认为,飞机飞行过程中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依靠软件的支持,80%以上的航空电子功能需要靠软件来实现,因此可以说软件是航空电子系统的核心。长期以来,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就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许多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构建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结构,将从根本上解决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性问题。下面文章就对“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技术”进行具体介绍:

一、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可信性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要求软件执行的每一项操作都是可预测、可控制、并且可以抵抗各种攻击。对软件进行度量和检测是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运行的基础,把可信计算技术引入整个系统可以为软件运行提供可信根源,从而确保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可信。

二、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结构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结构是在现有的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体系基础之上,辅助以可信计算理论和方法而建立起来的。整个系统中,以嵌入的可信芯片(可信平台模块)为信任的根源,在此根源上进行信任的向上传递,从而建立起航空电子系统微内核操作系统,实现对航空电子系统的安全管理、可靠性管理,最终建立起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保证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在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可信软件体系当中,通过信任传递使得整个航空电子系统软件不会被植入病毒、不会遭受破坏,从而正确无误的加载各项数据信息。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分区管理上;一方面,分区的时空隔离保证了分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对分区进行管理,即对分区时空隔离、分区恢复以及分区重构的管理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全文阅读

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知识及获取途径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针对飞行技术专业的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及获取途径,分析了针对航空器维修电子方向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及获取途径,分析了教师共有的条件性知识及获取途径,分析了作为飞行技术专业和航空器维修电子方向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及获取途径。最后分析了如何通过实践性环节将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升华为课堂智慧和课程智慧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对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的成长有所帮助,也希望对其他专业性特别强的应用类专业课教师的成长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课程智慧;课堂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22-02

一、航空电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我校是航空类院校,专业性强,涵盖面广,且航空电子和民用电子类产品差别很大。我校航空电子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是飞行技术专业的飞行学生和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学生。对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讲授机载通讯、导航、雷达、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显示与记录系统的功用、原理、组成和在飞行中的使用特点等。对航空器维修电子专业方向的学生,除要讲授和飞行学生相同的内容外,还必须讲授这些设备的故障特点和故障诊断技术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二、我校航空电子教师的学源结构特点

我校航空电子教师共有16人,其中毕业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航空类院校的9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7人。其中,毕业于航空类院校的教师中只有3人是真正的电子类专业毕业的,其他则是自动控制、检测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毕业的,所以,这部分教师具有航空方面的知识,但缺少“电子”方向的相关知识。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具有“电子”方面的知识,但缺少“航空”方面的相关知识。即使是航空类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对机载通讯、导航、雷达、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显示与记录系统的“全面”知识,更缺乏这些知识在飞行过程中的应用知识以及这些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知识。所以,我校航空电子教师所学的知识和所要教的知识差距较大。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教师一样,我校航空电子的老师在进入我校成为正式教师之前都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门知识的系统训练,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所以,航空电子专业课教师缺乏“师范”这一专业的知识。综上所述,航空电子专业课的教师必须解决“航空电子专业”和“师范”双专业的知识问题。

三、航空电子教师的知识体系及获取途径

全文阅读

航空电子系统导论第3版

R.P.G.Collinson 著

对于航空电子领域的入门者而言,拥有一本有助于他们理解现有的和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的航空电子系统的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地,对于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而言,在进行设计时拥有一本阐述该领域成熟方法的概论性手册也是十分必要的。航空电子系统导论至今已是第3次修订出版,在全球各地受到工程师的广泛喜爱,被许多大学定为航空电子学领域的教材。吴文海等本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努力服务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为航空装备研制和技术保障尽一份微薄之力的目标,曾将本书的第2版译为中文,在中国读者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从第2版发行的2003年至今,元件级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因此作者在第3版中进行了详细的修订,介绍了自第2版出版以来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革新。

本书阐述了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核心—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涉及到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数据输入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惯性传感器、大气数据系统、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和飞行管理系统等方面。为了满足高度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这些系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集成。本书运用诸多专业领域知识,使航空机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电子(控制)系统成为一门引人入胜、充满挑战的学科领域。本书第3版对诸如直升机飞行控制、电传飞行控制等方面做了修订和更新,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改进,增加了系统的覆盖面,直升机飞行控制中增加了新的一节。

本书共分10章:1.绪论,包括航空电子学的重要性和任务、航空电子环境和单位的选择等;2.座舱显示和人机交互,包括平视显示器、头盔显示器和显示技术等;3.空气动力学和飞机控制,包括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稳定性和飞机动力学等;4.电传飞行控制,包括电传飞行控制的特点和优点、控制律和数字实现等;5.惯性传感器与姿态控制,包括陀螺仪与加速度计和姿态测量等;6.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7.大气数据和大气数据系统;8.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管理系统;9.航空电子系统集成;10.无人机。

本书工程实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辅以严谨的解释,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本书既可用作航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与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R.P.G.Collinson致力于航空电子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个人努力完成了这本紧跟技术前沿的权威性著作。

孙培培,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全文阅读

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6-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具有综合电子信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办学宗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航空电子”特色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道路。下面将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进行广泛调研和讨论,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认真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用企业、研究所等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依托学院优势课程、实验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与师资队伍,联合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的企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探索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核心课程+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了“航空电子”方向模块,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全文阅读

航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航天产业中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也越发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论文首先介绍了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了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具体措施。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the reliability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design,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reliabilit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ensure aviati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design.

【关键词】航空;设备;可靠性;技术

【Keywords】avi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V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41-02

1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在航天事业上的巨大发展,在航天产业中具备极大影响的电子通信设备其可靠性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众多的电子通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理念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以切实检验手段来进行产品质量保障的体系,可靠性、质量已经成为设备使用者的最重要的关注点。在此背景下,论文围绕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2 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有色合金的电子束焊接工艺分析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飞行器性能的同时也要减轻自重,节约能源。铝、镁、钛有色合金材料应运而生,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有色合金的广泛使用,其焊接方法也凸显出了重要地位,其中电子束焊接工艺与其他焊接工艺相比,有着不和替代的优势,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电子束焊接的原理,特点及铝、镁、钛合金的电子束焊接研究现状。

关键词:电子束焊;航空;航天

铝、镁、钛等这些轻金属把航空航天器推上了天,没有这些轻金属就没有现在的航空航天业,轻金属对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提高飞行器的性能,还要减轻自重以节约能源降低费用,铝、镁、钛这些轻金属的合金材料应运而生,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航空航天工业中有色合金较大范围的使用,对合金构件的需求也不段提高,电子束焊接工艺是适用于有色合金的焊接工艺之一。

1 电子束焊的原理

电子束焊的电子束是从电子枪中产生的,电子枪中的阴极受热发射电子,该电子被高压电场加速以及电磁透镜聚焦后,就会形成具有极高能量密度的电子束,电子束撞击到工件表面,电子巨大的动能就会转变为热能,使金属迅速熔化,实现对工件的焊接[1,2]。

2 电子束焊的特点[3,4]

(1)功率密度高,电子束功率可从几十千瓦到一百千瓦以上。电子束束斑的功率密度可达106~108W/cm2,比电弧功率密度约高100~1000倍。

(2)焊接速度快,焊接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