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医教育

国医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内医学教育创新思考

1八年制培养目标的实质定位需进一步明确

医学八年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本硕博连读教育,其他专业的本硕博连读都是以培养PH.D为主。目前我国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定的是“MD”,但是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后三年一般安排一年的轮科实习(有的学校实际落实往往不足一年,因为学生要做科研课题),两年的毕业论文和答辩,特别是毕业论文一般按照科研论文要求,发表SCI论文才能毕业。这样实际上偏离了MD职业精英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PH.D区分不清。因此必须就院校教育阶段的实质培养目标进行选择,既然我国已经明确定位与美国医学精英教育目标一致,即职业MD学位,在校期间完成在独立行医之前所需学习课程的要求和能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使学生获得成为医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医生职业的价值观,培养医生都需承担的负责治疗患者的能力。作者认为八年制MD的培养计划中的后3年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以临床问题的解决为主,最后提交的MD论文,不要追求SCI及影响因子。这样就能在后三年集中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与医学整体变革趋势的教育,改变后三年将临床教学与科研训练压缩导致变形的问题。

2八年制招生可尝试大胆改革

美国的医学生大多经过医学前的预科教育,即一般要完成4年的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理学、工学(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士学位,且经历过严格筛选淘汰,学医的信念和目的更为坚定,心智更为成熟,一般在入学前就充分了解了医学职业的特点,做好了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目前我国八年制的招生主要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生中的成绩佼佼者,具有较高的学习素质的学生,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及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对各种专业都不够了解,对自我的人生和前途缺乏设计,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都是听从长辈的意见,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缺乏充分了解,对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备的素养知之甚少,很难保证其对临床医学专业有足够的兴趣,且学校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进行全面评价。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可以尝试适合我国情况的医学八年制招生选拔方法多样化。第一,试行在八年制学校中与相关专业联合招生、二次选拔的招生方法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非常热门的专业。除了其他原因之外,该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具有报考医学院学习MD的优势。我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在医学八年制招生时,医学八年制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同招生。开始前四年都学习生物医学工程,到第四年时可以再一次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是继续深造学习医学MD,也可以选择完成生物医学工程八年制硕博连读,还可以选择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校方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择优选拔一定名额的学生进一步完成医学MD,部分八年制生物医学工程硕博连读。这样的好处是学生经过了四年的本科阶段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习,心智已经逐步成熟。生物医学工程属于理工专业,不仅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经过四年的学习就会对医学的特殊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理智地思与考选择。目前我国招收医学八年制的学校主要为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几所水平高的医学院校,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可以在校内实现招生改革。第二,进一步在校内试行4+4医学八年制招生,不受专业限制。我国设有医学八年制的综合重点大学,理工医和社科人文专业齐全,已经具备美国医学院招收学生的小的社会环境。在校内试行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同招生、二次选拔的基础上,可以向校内其他专业开放二次报考医学院的试行美国医学院招生的方式。试点中,可以试行校内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照:①本科生平均学分绩;②本科教师的推荐信;③对承担医生神圣职责的责任与义务的个人看法及自我陈述等。造成一种进入医学院的竞争事态,提高对医生这一社会角色的敬畏。第三,现有的直接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以上三种招生方式可分别试点,总结后,选择较优方式推广。

3毕业应优先到高水平的医院进一步落实精英医生的职业教育

美国医学的精英教育的周期长、投入大,从医后在美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收入,也是使美国医学精英教育能良性循环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也要规范八年制学生毕业的出路,一方面使他们能到高水平的医院继续完成一个优秀医生的职业教育并任职,另一方面有到基层医院代职并指导医疗工作的义务。参考美国医学博士学位(MD)教育仅表示达到了在独立行医之前所需学习课程的要求和能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还需经历1年实习医师培训、2-3年住院医师培训、3-5年的专科医师培训。而我国缺乏毕业后规范化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医生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由于毕业后所进的医院不同,大部分医生成才速度缓慢,水平参差不齐[5]。为了保证八年制学生能尽快成才,他们毕业后都应分配(应聘)到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高水平大医院,进行后续医院的职业教育。当然他们成材后,有到基层代职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医学院教育是在完成了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未分化的准医生,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实行以医学院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通过医院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6]。因此我国要明确规范八年制学生毕业后到医院的职业医生培训体制,以便和学校的教育接轨,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既包括医学院培养、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又包括继续教育,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真正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轨,培养的医学精英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还处于以五年制为主体的阶段,因此医院的职业教育除了面对八年制毕业的学生外,还应制定五年制学生的医院职业教育体制,而且这种体制与八年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既应该有机衔接,又能体现差别。以上就我国医学八年制如何实现医学精英教育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关于教育内容改革方面已经有很多好的意见[7-10],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出重视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正面临一个新的变革———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现代医学要应对包括癌症在内的非传染性慢病对人类健康度威胁、人口老龄化及公众期望值增加所带来的挑战。由此引起的相关教学内容变革也应在八年制的教学内容中尽早规划。

作者:杨旻 张利旺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西京医院 唐都医院

全文阅读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

一、继续医学教育初始阶段

80年代初继续医学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开始了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探索。1988年,卫生部在浙江、吉林、长春市等省(市)开展继续教育试点工作,并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个继续医学教育法规性文件《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试行)》。在此之后,试点工作又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四川、天津等11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加强对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实行全行业管理,1995年根据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提出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的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管理和实施”的精神。卫生部于1996年成立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报、认可试行办法》等文件。正式提出国家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是:以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四新)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性)。提出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目标。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继续医学教育发展阶段

(一)2000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卫生部部长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来自全国各地150多名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九五”期间开展情况,表彰了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交流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经验,讨论修改《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在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卫生部部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人事部副部长、卫生部副部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等担任。会后以卫生部和人事部的名义共同颁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文件。规定中明确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其对象每年都应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数不低于每年25学分。同时指出,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职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个文件的出台将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人员的使用结合起来,激励了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全行业管理。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以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要求,卫生部于1998年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交给中华医学会

实行政事分开,发挥学术团体在人才、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建立健全了办事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评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专家库。办公室的职能是:执行委员会的决议,落实委员会交办的任务,处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组织参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及实施;负责组织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征集、审查和组织评审工作;组织选编、出版适用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教育的课件。同时我们还对各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组织专家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进行评审,开展远程医学教育,推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开展。

全文阅读

浅析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国际化

论文摘要:阐述了中医药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育学模式。

《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教育国际化更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呈现良好态势。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激增,已仅次于来华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状况

1.1中医药教育在国内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中医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33所,西医院校85所,其中13所设有中医系。

1.2中医药教育在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气功治疗的人数越为全球总人口的1/3。由于中医药疗效逐步得到证实,国外中医药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2.1中医药教育在欧洲目前欧洲已有各类中医药学校40余所,部分国家和地区已规范了针灸注册制度,如英国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量大,由政府或私人资助的中医院校数量与日俱增,法国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的中医药人才,包括针灸师、自然疗法与草药疗法师。德国目前已有38个医药院校开设了针灸课。

1.2.2中医药教育在美国已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学制由业余制该为全日制。

全文阅读

国内医学教育的现状

1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

1.1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国的医学课程设置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考取医学院校,经历5年的医学教育可以拿到本科的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本科的基础上2~3年,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博士教育一般在硕士的基础上3~4年不等,相对比国外的医学教育年限要长。尽管我国现有几十所学校已经开始培养七年制医学硕士生,但是我们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导仍是大学本科的教学模式。我们所学的课程门数要多于国外,我们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基础教学,课程分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课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第三年、第四年为临床教学课,临床教学课也设置了见习课,第五年为临床实习,各科轮转。要求按照实纲完成实习任务

1.2我国现阶段的一些医疗体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但是由于我国的医疗体制还需进一步的健全,加上部分媒体的舆论导向,导致了医患纠纷的增多,医患矛盾的激化,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临床上实践机会极大减少,实习生和患者的交流互动机会也极大地减少,还有部分患者甚至拒绝实习生的问诊及体格检查,这就降低了实习生的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能力。这对学生的医生生涯无疑是不利的。而且如果学生在实习阶段与患者发生一些不愉快,这对以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也是不利的,容易把医患关系弄到对立面。

2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2.1在教学中尝试打破旧的模式,用新的模式提升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加强知识的掌握

国外强调了医疗实践教学的连续性,极力主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年我们也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新的体制改革,没有在全国范围广泛的推广说明这些模式立足于我国现在的医学教学方式,或立足于个别院校的具体情况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全文阅读

医学教育国际思考论文

【关键词】教育,医学;国际教育交流;经济后发达地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的形成,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在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发展。高等教育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吸取各国文化之精华,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职能,培养出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能为社会作更大贡献的优秀人才。

同样,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必将跨越传统国界,走向世界。中国医学教育界面临着以全球化为契机,以及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挑战。我国已有一些重点医学院校和重点大学的医学院,进行了医学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落实,中国经济后发达地区的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日益明显。

1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必须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作为高等教育的场所,大学的起源当初就具有国际化的性格。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大学发展的周边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各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环境问题等),已经超过国界,成为必须由全世界共同来解决的国际问题,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一样具有国际性。社会的飞速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要求高等教育加速国际化的发展,计算机智能化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缩短了时间和空间。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领先一步。美国极力倡导教育国际化,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不论在进行教育国际合作和人员交流方面都可以说位于世界各国的前列。这种国际化的活动,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除了即刻可见的利益(以经济利益最为明显)外,还有许多尚未显现的潜在利益和影响[1]。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是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而且还出现了作为跨国界、跨文化学习和国际教育的先驱——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因为这两所古老的著名大学曾是当时欧洲知识传播与研究中心),并诞生了曾经成为世界教学、科研中心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已被列入讨论议程,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改革外籍教师招聘、留学生外派和接受等制度,为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条件。现在,一些著名的大学正在有计划地实施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4年7月3日颁发《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14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在这个精神的指导下,中国的一些综合性院校广开校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等医学教育必然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全领域的国际化。

全文阅读

我国医学教育改革论文

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1]。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环境和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为社会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话题。

1医学教育模式的基本理论

医学是以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预防治疗生理疾病为目的时间性较强的一门系统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2]。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以教育的有效实践为目的。教育模式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并且明确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程内容、考核评价等。医学模式是指人类通过不断的医学实践,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医学教育模式就是为满足医学模式顺利发展的需要,对医务人才进行培养的一套较为稳定的做法[3]。

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2.1学校及附属医院定位要明确学校应该对教学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并增加相关课程的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此外,还应合理的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医学院应加强与附属医院的沟通,通过建立医学院领导对附属医院管理中的发言权及人事决定权,建立附属医院的系统评估机制,以及对医院教学安排,医学生学习情况、带教医生教学规范性等进行系统全面检查等方面措施,到达明确率属关系,保证带教质量的目的。从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实践来说,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实力、层次以及社会评价各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医疗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等方面情况。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的个人习惯、个人修养以及个人教学风格,都会对整个教育模式的效果产生直接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医学院建院迟,规模小,教师资源的引进受到一定限制,不利于学科及科研的发展,医学院在教师引进方面可以适当的放宽限制,附属医院选聘时,应重视带教医师和临床管理人员的人品、教学水平和医德医风情况,并完善晋升机制。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应该对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保证各项制度在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之间准确通畅的传递。引导教师及时的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师文化素质,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有效落实,除了建设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案以外,还应该尽力一套科学有效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规范性。

2.3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保证资金和优惠政策的到位,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较大,相关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在研究课题的申报、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以保障学校、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基础建设等医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条件建设主要工作有:应该建设校园网、多媒体实验室、电子预览室、网络上教育等,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5];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病原与免疫实验室等,增加试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通过理论与试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教材建设。

2.4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学校教学课程的整体安排和规划,是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行为学科课程、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课程比例,并且围绕医学问题学校可以自行编制涉及到多个学科有机融合的综合教材,以加大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力度;课时安排上应该理论与实验并重,增加学生自我实践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增加选修课程的选秀范围等。

全文阅读

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规划

1国外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

1·1定位恰当,培养目标明确

西方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自20世纪60年代起,新的医学人文教育在西方兴起,进入80年代以后,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CME)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84年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在《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中指出:“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医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2];1993年英国总医学委员会(GMC)在“明天的医生”(TomorrowsDoctors)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人文学科特殊学习模块”(humanitiesspecialstudiesmodules,SSMs),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容[3];法国也提出把人文教育与医学各科专业结合起来,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线限制的人”。

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4。这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卫生发展和医学教育的需要,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综合上述要求,我们认为国外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主要在于: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培植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professionalvalues,attitudes,behaviorandeth-ics);依靠人文的知识和方法,发展医学生的沟通技能(com-municationskills)和协作精神;培养信息管理和社区管理能力。

1·2课程设置合理

为增强医学的人文特征,改变医学的“纯科学技术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医学预科的人文教育。同时,为了进一步克服因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医预综合征”要求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后,仍要学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增设人文学课程,到1995年几乎所有的医学院都开设了人文学课程,并得到联邦基金,特别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支持。

美国大学实行选修制或半选修制和学分制教育体制,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关系教育贯穿前两年半课程,以后的必修课有:医学人权和医生、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医学实践中困境的伦理方面、健康和疾病的伦理根源、医学社会史、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学人类学等;选修课有: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医疗管理、生物科学的社会问题等[5]。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已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6]。总的来看,国外的医学院校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其中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法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社会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如在北美的医学人文学21个研究生教育点中,也是以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以及医学社会学为主干课程[7],欧洲国家也是如此。这些国家中,医学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约为10%-15%[8]。

相比之下反观我国的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其中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社科课程课时总数的86·21%[9]。如作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先河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对其80年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时指出该校人文社会课程由原来的无增加到目前的9门,但仍不到总课时的5%,且中国革命史、哲学等政治类课程就达5门,并占人文社会课程的73%[10]。

全文阅读

我国医学的继续教育

现在全国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50.7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7倍,其中有医生144.4万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38人。此外,尚有经过短期培训,能进行简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的乡村医生128万人。这样一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高、中、初级卫生技术队伍,在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国,为发展医学科学,为人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素质,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必须转变观念

中国的医学教育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已形成了包括高、中、初级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全国现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130所,每年招生4万多人;成人高等医学院校100所,每年招生近5千人。但是,我们的卫生人力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适应卫生事业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别是多年来受“一次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临床医生的培养,缺乏有计划、有质量控制的训练。绝大多数医学院学生一毕业就分配到工作岗位上,边干边学,不能得到系统地、完整地岗位培训,特别是分配到县以下基层工作的,更难有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水平提高很慢。分配到城 市医院的医生,各医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提高他们的水平。例如,在高年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或者参加各种专业学习班,学习理论和技术;有少数还可以脱产到外医院进修学习。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还是不完善的,出现了临床医学专家后继乏人的局面。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后,破除了封闭观念,解放了思想,借鉴了国外一些好的经验,提高了我们的认识,逐步接受了“终身教育”的观念,开始推行岗位培训性质的毕业后教育和知识更新性质的继续教育。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实行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不可能采用一种模式,搞“一刀切”政策,应该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近些年来,我们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的条件,试行了各种毕业后教育方案。这些措施普遍受到各医院和临床医生的欢迎和重视。

1.学位研究生培养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两种。他们要学习3~4门有关课程,然后进行科学实验并撰写论文。学习时间为3年,通过论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学习成绩优秀的还可以继续深造,经2~3年的培养,通过论文后,授予博士学位。实践证明,这种研究生制度,不利于培养临床医学专家。为此,我们又建立了临床研究生制度。大学毕业生经过2年临床实践后,才能报考临床研究生。他们在3年研究生期间,主要接受临床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学习2~3门必要的课程,最后一年写一篇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的论文,授予硕士学位。这是一种研究生制度和住院医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可避免大学毕业生轻临床、重学位、争考研究生的倾向。

2.临床医生培训 在城市大医院及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实行以培养通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为目标的训练制度。大学毕业后,在认可的医院中进行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基本训练,实行有计划、有规定目标的大轮转学习。或者实行“重点专科”制度,分大内科(包括儿科)、大外科(包括妇产科)、五官科,进行重点轮转学习。他们以临床实践为主,并结合学习必要的、相关的课程。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合格,发给《通科医师》资格证书。在获得通科医师岗位合格证书之后,可以到农村或城市的基层当通科医生,从事初级医疗保健工作。要想在大医院当专科医生,先进行3年住院医生培训,合格后再继续进行2~3年的专科医生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授予《专科医师》资格证书。这两种资格证书是晋升职称、提高工资的主要依据。

全文阅读

美国老年医学教育认识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快速增长,一种针对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老年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沿学科。目前,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预测到2O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l7.17%,达到2.48亿Ⅲ。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和教育在我国势在必行。为此,迫切需要各级老年医学会、综合医院、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努力借鉴国外经验,创造出适合我国特色的老年医学教育模式。本文扼要介绍了美国老年医学的发展现况、医疗模式和教育模式,旨在探讨对于我国老年医学和教育发展的启示,从而促进我国老年医学和教育的发展。

1美国老年医学现况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作者简介:杜文津,硕士,主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兼职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神经病学。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全文阅读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对高校教育技术工作和机构改革的思考

国家精品课程可访问性调查分析

新时期医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探析

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医学教育技术西部行学术大会在银川召开

信息技术环境对形成学生物理思维的影响

国内外学校视觉素养教育比较研究

创新网络教学模式 打造医学本科教学课程中心

基于Flash和网络的苗药学课件设计研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