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近母语,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认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母语教育,崇尚汉语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语文教师学文学,教语文,通中文。熟练语言运用,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都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许多。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我们学校还创编了经典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同时创新了阅读方式。

全文阅读

读国学经典征文范文: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

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

四(2)班 司佳佳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即使是在我们义无反顾地以加速度的姿态,不计成败地奔向现代、后现代的今天,提及它,依然能够打动我们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部分。

我爱读《国学经典诵读》,几乎每天都读,我经常会醉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优美的古诗中,体会诗人的心情和了解诗人的身世。你一定会奇怪,小学生对古诗来说根本没兴趣,可偏偏为什么我就对它有兴趣呢?那你就看看我是怎样爱上《国学经典诵读》的故事吧!

其实,我也跟大家一样普通,每次我考试的时候,错得最多的还是古诗,记得有一次,三年级期末考试时,试卷上出了一首古诗,要求把古诗填完整,古诗是这样的:

村居

诗人:

草长 飞 ,

全文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 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 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名族精神永传下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二)

最近,校园里正在开展一项活动,叫做“国学经典诵读”,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复杂的还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

全文阅读

读国学经典征文范文:读《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读《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梁一前 四(2)班

某个周末的傍晚,我吃过晚饭以后,和往常一样,坐在窗边细细体会着读书的乐趣,这一次我所读的书本是《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的印记,是构建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莫大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慢慢品味,文明才能悟出其中的妙处。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诗中的“自古”与“我言”两词将作者的独见完全体现出来,整首诗立意新奇,蕴含着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我读完后感到舒畅不已。又例如温庭筠的《过分水岭》,一个“似”字用得十分恰当,语意灵动轻妙,与全诗平淡中见真情的风格相统一,而诗人丰富曲折的联想和自然平易的表达,将自己对溪水源源不断的深情全都投入到诗中,真是妙不可言。

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有限的篇章尽览伟大传统的幽深风景,但我们希望充当一个尽职合格的小导游,由此可以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进而自己去寻幽探胜。

作为一个中国人,古典和国学是我们的精神产业,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也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人性的关怀与尊严,传承文明,持续未来。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思想以及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国学经典承载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它是古代圣贤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让孩子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有助于其良好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而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就可以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国家经典的诵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诵读;国学经典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均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更有助于学生各种观念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为基本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则

1.以积极鼓励为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该以积极鼓励为原则。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国学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批评,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地对国学经典进行流畅的诵读,教师在这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让学生对国学诵读充满信心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到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2.以精读精讲为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应该以精读精讲为原则。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结晶和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学生在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精读和精讲,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中的道理或理念均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

全文阅读

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思考

摘 要: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国学经典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校充满迷人的书香,成了思考的焦点。

关键词:学生;诵读;经典;习惯

如果一所学校,少了经典文化的醇香,如果一个孩子缺少了经典国学的熏陶,那是不可思议的。教育理应带着淡淡的书香,学校理应充满迷人的书香,学生理应在书香的氛围中熏陶。

经典文化需要我们传承,传承应该从小做起,小学阶段学生诵读兴趣的激发成为关键,习惯的养成成为成长中的基石。为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以身作则,共同诵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所以,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沐浴晨光读经典,学生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十分钟手捧国学经典书籍畅读,在读的同时教师边指导边跟读。暖心午后读经典,每天午后第一节课前十分钟的读国学经典,把这种诵读方式培养成习惯,利用间隙时间进行阅读。夕阳西下背经典,每天放学后排着整齐的路队背诵所背过的篇目。把在校零碎的时间进行整理,指导学生诵读,在不知不觉的诵读中触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反馈,及时跟踪

为了更好地把诵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继承传统美德,学习做人的道理,我想及时的跟踪很关键,我想通过4个步骤进行跟踪。

全文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原则;方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02―01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涵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近年来,国学热方兴未艾,“让孩子读点国学经典”的观念渐入人心,有很多的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社团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国学涵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把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又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助推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原则

1.鼓钚栽则和差异性原则。小学国学教育中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学生热爱经典诵读。差异性原则是要求国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个体之间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如《三字经》的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逐渐形成差距。因此,教师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要学生认真学习和熟读就给予表扬。

2.模糊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国学经典内容不作精细地讲解,只要求学生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就行。主要是把握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善加教育,引导学生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将优秀的经典语句植入学生的心灵,用经典中的思想精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渐提升其气质,陶冶其性情,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以期收到终身受益的长远效果。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全文阅读

小学生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教师力求课程的创新,在改进的基础上完善诵读标准,培养学生兴趣。其次,学生也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配合教师,以实现能力的提升。而作为现代化诵读理念之一,将国学经典用美文读出来更可以体现“艺术美”,也扩充了小学生的知识库。因此,本文针对小学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的问题,对创新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美文;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以美文的形式将我国国学经典进行诵读是教育方法的革新,也是对小学生能力的发展。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上、说话方式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初期阶段无法正确的进行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诵读思想,确立诵读目标,在理念完善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首先,教师没有给予美文诵读充分的重视。他们中的少数人认为,美文与国学经典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方面内容,强制性的将二者融入到一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此,许多教师只是令学生将国学经典诵读一遍,而用美文翻译给他们听。这种方法使得学生认为美文诵读在课程中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活动,并没有充分的将其重视起来。第二,一些教师没有进行备课,仍然是以传统的方法讲授国学经典。甚至有一些人利用网上下载好的PPT来解释,无法令学生将知识消化下来。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

两种语言的转换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他们来说,国学经典中的表达方式本来就不易理解,再加上不熟悉的美文,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困扰。因此,由于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小学生都对美文诵读产生了抵触,甚至不愿意开口说话。第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单也令小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同学认为,美文诵读完全没有必要。这部分内容不会在考试中出现,我们也用全力掌握。因此,这种现状使得学生在美文诵读时兴致不高、缺乏应有的趣味性。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摘 要 现阶段,国家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自身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育。学校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代学生德智教育的课程,笔者认为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就是一个不错的举措。

关键词 国学 诵读 高尚情操 法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经过多月的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笔者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校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3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全文阅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

这几年,我在所带的班级中开展了国学经典教学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诵读活动,一方面能增加学生的国学涵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另一方面把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助推器”。

一、我的国学经典教学原则

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是顺利展开国学经典教学的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四大原则,即鼓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模糊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

鼓励性原则,即只鼓励不批评,或者多鼓励少批评,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差异性原则,即在全班整体推进的同时,承认学生个体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我最早推荐学生阅读的是《三字经》,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易懂。但《三字经》篇幅较长,共有1134字,对刚刚学完拼音的一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增加,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大,有的学生每天都能完成背诵任务,有的却连熟读的目标都难以达到。本着鼓励性和差异性原则,我对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不能背诵就熟读,无法熟读就跟读,只要参与了,有感受了,能读上几句几段了,都是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班级里专门设立了“经典诵读星星乐园”,学生分成四个诵读大组,每组拥有一个大星星,大星星里标上组内同学的姓名,每周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能比较通顺地诵读,就得到一个笑脸;能正确、熟练地诵读,就贴上一朵小花;能正确、熟练地背诵,就奖给一颗星星。笑脸、小花、星星累积到一定数量,学生个人或小组就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诵读经典的快乐,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被逐渐调动起来。

模糊性原则,即不作逐字逐句的训诂精讲,只求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自主性原则,即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老师规定的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多字全部完整地背诵出来,老师和家长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二、我的国学经典教学方法

(一)范读引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