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庆随笔

国庆随笔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庆假期随笔作文500字

国庆假期随笔

我是一个很怕狗的人,一般见到狗都会绕着走,因为小时候差点被狗咬过,所以对这种动物很是畏惧。【那天和妈妈刚从家里出来就看见一个的棕色的狗正在追着一个在垃圾桶里掏垃圾的人的小腿咬,那只小狗是这片最讨人厌的狗,身高不过20厘米,却凶悍的很,路上过个人它就叫还追着跑,但它的主人却很少拴着它,今天它主人看着他的狗在那咬人慢慢悠悠的走过来,一看那个掏垃圾桶的人就是外地来的而且很穷就一种鄙夷的眼神,被狗咬的人说你家的狗也不栓着点,都咬着我了,她说话带着浓重的外地口音,那主人却凶巴巴的说:“我们家的狗那里哪里咬着你了,只是碰照着你的裤腿而已,大惊小怪,想讹人啊?”那个可怜被咬的人刚想辩解,不料那个主人的女儿却一脸讽刺地嚷道:“先学会说中国话再说吧!”说着他们和那只狗大摇大摆的回家了,而那个可怜的人掀开裤腿,小腿已经被咬破了皮,小声的在哪里嘟囔。】(这么长的一段,只有一句吗?标点符号要注意规范哦)可怜的望着我们。

我真的很气愤,哪有那么不讲理的人啊?欺负人家是外地的,自己是北京人就了不起了吗?这样的素质那里对得起北京人?让人很看不起,我也是外地人,北京的外地人很多的,如果没有他们在底层默默的付出,北京哪有现在这么美丽?(没错!)我觉得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应该是尊重别人,不是吗?

北师大燕化附中2009级张微指导教师高怀立

全文阅读

重庆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与人才不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摘 要] 随着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才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把握重庆笔电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产业企业当前从业人员现状和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明确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对与之相配套的人才需求的不适应问题所在,为解决产业发展与人才不适应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笔记本电脑产业 人才 不适应

重庆曾经是一个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城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传统的重工业的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等缺点暴露无遗。在这种背景下,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于2009年起步,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招商到园区征地动迁、厂房宿舍建设,再到生产线投产,以及设立保税区、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工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随着笔记本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笔记本电脑产业从业的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大,产业发展与人才不适应问题亟待解决。

1.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状况

1.1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产业现状

2009年8月,随着惠普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这项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重庆迈出了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笔记本电脑产业从此成为了重庆近2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明显的产业之一。

随着宏、华硕另外两大品牌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和英业达、广达、和硕、纬创、仁宝等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商的相继签约入驻,加上大量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配套企业的进入,重庆笔电产业基本形成了三大笔记本电脑品牌商、六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商和500家产业配套企业的“3+6+500”结构,未来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已经基本成型。

自第一台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下线以来,我市笔记本电脑产量节节攀升,截止2011年10月,本年度重庆市笔记本电脑产量突破1585.7万台,达到年产2500万台的目标指日可待。

全文阅读

一花一鸟一世界

摘 要: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当今画坛,中国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孔六庆的工笔花鸟画,那种洗净铅华、清雅秀逸的绘画艺术风格可以说特立独行,自成一派。孔六庆以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拓展了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形态,以“清水出芙蓉”的艺术风采,在中国工笔花鸟画坛独具一格。

关键词:孔六庆;工笔花鸟画;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15-01

一、总述

翻阅孔六庆历年的作品,很容易分辨出他的艺术风格鲜明地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以1994年为临界点,第一时期即1994年之前的画风精致而富丽,构图饱满而具有浓厚的装饰色彩,尊重生活注重写生,尝试丰富技法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第二时期即1994年之后的作品骤然走向清新淡雅、悠远绵长的文人趣味,注重外物与内心相互感应,在生思中激活创作构思,平和安静,清澹疏离。他的画风的转型,从清逸到野逸,从溢彩到冲淡,从谨严到放达,从丰满到轻秀。这主要缘于自1994年起他由创作突然转入到绘画史中的花鸟画史论研究中去的经历。茫茫的古书典籍,使得他原本就平静的心灵益发沉静,其画甚而显出点“禅”的意味来。花鸟虫鱼,在他眼中都回归到了最原始质朴的形态中。这前后两种艺术审美境界,使我想到一个比喻,前期可以喻为阳光之境,后期则可以喻为月色之境;前为雅俗共赏之美,后为阳春白雪之美。以下就对其绘画艺术风格的两个时期分别进行论述。

(一)第一时期(精致富丽的艺术风格)

1.感受生技法

1994年之前的第一时期,孔六庆深悟李长白教授所反复强调的“感受最重要”,联系到唐代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箴言,形成了把生活感受放在首位的创作观念,“感受生技法”即为理论概括。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随境而生,随画而变,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面貌,总体上倾向于浑厚浓重,精致富丽,泼彩积色,水气淋漓。

全文阅读

西永综合保税区诞生背后

2月26日,春寒料峭。

沙坪坝区西永,一颗开放的种子破土而出――伴随着综合保税区“呱呱”坠地,这个地处重庆主城西部的弹丸小地,一夜间迸发出让人瞩目的能量。

崭新的平台

十天前,2月15日,虎年大年初二,刚从广西慰问回京的总理来到办公室,拿起一份关于在重庆设立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文件。随着总理提笔落下,中国最大的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尘埃落定。

“最初是想建中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区。”回想起一年前的构想,西永微电园开发公司董事长王学斯,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2009年3月,重庆第一次提出在西永新设出口加工区的想法。已经有一个出口加工区的重庆,之所以会想到“梅开二度”,源于惠普。

2008年10月,重庆与惠普签订协议,将惠普400万台内销电脑生产项目引进到西永。按照设想,接下来,重庆就引进出口笔记本电脑项目与惠普及其代工企业开始谈判。

“西永生产基地能否拥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功能,成为谈判的焦点。”王学斯说。

全文阅读

白石遗风今再现

画家李本森,自幼受家学熏陶,喜好传统诗、书、画,勤奋学习数十年,获得了国学文化之精髓,其笔下写意花鸟画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鲜明特色。20世纪90年代,他的画作就多次入选国际、国内各类美术展览,获得多种奖励,并在报刊杂志上多次发表。他的数十幅作品已被世界多家博物馆、画廊、驻华大使以及美术爱好者和企业家购藏。

新世纪以来,随着画家思想、学识的不断提高,他从传统绘画风格中脱颖而出,画风焕然一新,作品更贴近时代却又不失传统韵味。特别是他2010年后的作品,更是浓抹淡彩总相宜,畅达的笔墨饱含清新优雅的书卷气息,抒发出“笔飞墨舞写春意、意浓情真送吉祥”的美好心愿。

《富贵吉祥图》是画家喜欢的题材。2012年,画家创作的富贵吉祥福满堂,画面描述了春天里牡丹花开时一对代表吉祥的鸡情深意重的美好场景。两朵紫色牡丹突出了雍容富贵的场景。画面用笔流畅且刚劲有力,浓墨淡彩的叶子衬托出牡丹的富贵华丽,牡丹和鸡有机搭配,背景是几支含苞待放的树枝淡淡的横过画面,似古琴音符在空间飘荡。整张画构图简洁明快,用笔精炼,作色恰到好处,画面空灵而丰富。两只鸡的神态亲密无间眉目传情,鸡的画法和造型尤其大胆夸张变形,使画作彰显出更生动、更美好的生活情趣。

《秋水伊人》也是画家喜欢的题材之一。作者自幼喜欢《爱莲说》《荷塘月色》等文学名著,荷花的高洁品格是作者的人生性格榜样。作者在这幅作品中描述了独傲寒霜依然出淤泥而不染、灈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的高洁品格。画面莲蓬和莲干穿插错落,疏密得体,构图空灵而不失丰富,充满音律感。画面中那两只小蜻蜓更增添了富有感染力的生活气息。作品对荷杆、荷花、莲蓬的新颖变形技巧,充满梦幻般的美感。而图中的荷花正如般风采依旧,光华照人,流露出画家拟人化的写意情怀。

小品《虾趣图》是作者的惬意之作。画面灵动,虾子无水而活,呈现出齐白石大师的遗风。作者自幼喜欢齐白石画风,临摹的作品几可乱真;所画水墨虾与齐白石不同的地方,在于笔墨中都倾注了自己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崇高境界,行笔与墨色间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息,富于音律美感。

《海棠花下情正浓》是画家的又一力作。作品反映了一簇海棠花下一对象征吉祥的鸡如情侣般相依相偎的情景。画面清新淡雅,花枝随意流畅,生机盎然;构图虽然简单却层次丰富,艳而不俗,将传统笔墨与现代美感融合一体。

李本森,笔名本生,生于1964年,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民革党员、重庆市治艺堂书画院院长、重庆文化产业促进会艺术总监、重庆佛教协会无尽学会艺术顾问、重庆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书画社理事、重庆川东书画交流中心主任、鸿恩书画院院士、重庆美协会员。他曾获重庆市“文明市民”等荣誉。

全文阅读

《容斋随笔》在音韵文献学研究中的价值

摘 要:历代史料笔记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且记实性强,可信度高,内容详尽丰富,多能补正史之缺,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是宋人笔记中以学术笔记见长而知名的笔记类文献,其中有许多条目的文献记录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音情况,作者还对历史音韵问题做了若干考证。发掘这些文献和考证材料,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关键词:洪迈;容斋随笔;音韵学;文献

《容斋随笔》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史论、天文律历、典章制度、名物考证、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分为《初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个序列,共七十四卷,作者洪迈(1123-1202)字景芦,别号野处、容斋,鄱阳人。历任官职,1162年曾受朝廷委派出使金,坚贞不屈,晚年以龙图阁学士退职还乡。本书是关于文学、历史、经学、小学等方面的读书笔记,所记音韵条目虽然不多,但每一条都言之有据,见解精辟,且记录了许多宋代及以前的用韵制度和音韵史料,弥补了史书之缺,这对上古音、中古音以及学术史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

为保证引文的准确性,本文参考了全宋笔记本,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再造善本之《容斋续笔》等三个版本。以下将按不同的类别对其所反映的音韵文献、语音史等信息进行解读。

诗词异文

诗词改字,多以同音义近为据。故可根据笔记中的这些异文考察当时之实际语音情况。例如《随笔・卷一》之“青龙寺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宋孝宗乾道四年经筵开讲那天,皇上将白居易的《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一诗写在扇子上,有意将“使臣”二字写成“侍臣”,然后赐予了洪迈。诗文内容是“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使”字“士切”属于山母止韵字,“侍”,“时吏切”禅母志韵字,将“使”改为“侍”,则二字除声调外应当声韵俱同。据李新魁和李方桂两位先生的考证,《切韵》系统及宋代韵图、笔记文献中船禅相混,应当合一。而宋代之后庄章合流,故“使”字为审母,“侍”字为床(禅)母。而与此同时,全浊声母已经清化,床(禅)母之塞擦音并入照穿两母,擦音并入审母。这就是使、侍声母趋同的语音史背景。同时,“侍”为之韵去声,“使”为之韵上声,二字韵母同。

又《随笔・卷二》“隔是”一文载曰:“乐天诗云‘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元微之诗云‘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往,时得到山行。’‘格’与‘隔’二字义同,‘格是’犹言已是也。”按,“格”与“隔”当时音义同,故可通用,“格”字“古伯切”,属见母陌韵,“隔”字“古核切”,见母麦韵。二字声韵相同,正与《广韵》、《集韵》陌、麦、昔同用之规定相合。白居易(字乐天)(772-846)与元稹(字微之)(779-831)是唐代中晚期诗人,由此则知“陌、麦”同用在唐代中期就已经同用了。

考证古音

全文阅读

垂直整合的重庆图谱

参与大分工

――利用国际国内战略趋势、本地区比较优势,以战略思维整合全球要素,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整合重构中,主动参与产业分工。

让我们的故事从两个东西说起。

一个是常用的笔记本电脑――六年前,重庆生产不出一台笔记本电脑,而2014年,重庆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一个是普通人不常坐的直升机――四年前,重庆生产不出一架直升机,而从2012年到2014年,重庆已向国内外售出70余架“重庆造”直升机。

这些“神话”的产生,得益于重庆的开放战略。

“融入全球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市委书记孙政才说。

那么,重庆是如何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呢?

全文阅读

张重庆:一生画不尽的海

张重庆,生于1931年,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收入第九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其中作品《南海渔家》获1984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及北京市荣誉奖;作品《渔归》获1991年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作品《春潮》被评为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另有多幅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日本及美国等国的美术馆收藏。

易卜生笔下有位“海上夫人”艾黎达,她患上了“恋海症”终日徘徊于海边,流连于它的气息与味道,远望着海上漂泊的航船,盼望着昔日情人从海上归来。

对于海的眷恋,也许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关于它的故事。无论是它时而嗔怪时而静默的表情还是它随四季更迭的色彩,都令垂青者沉醉忘返。

画家张重庆说:如果把海比喻成一位女子,那么海上往来的航船就是记录她青春的绵延岁月。然而,经年漂泊,也许船被骤雨风浪所蚀斑驳老去,海却依然神采飞扬、年轻奔放。也许海和船就像嫦娥和后羿一般,一个永远二八好年华,一个却无法抗拒地垂垂老矣,然而二者之间是割不断的眷恋与惆怅。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海和船为创作题材的画家,张重庆笑言自己可比“海上夫人”,自小就生长在海边(山东青岛)的他对海有着一种莫可名状的痴恋。早在大学学习期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毕业生),他就经常到沿海地带进行写生创作,一画就是数十年,记录了关于大海和航船的万千表情。

一涉及到海和船,张重庆就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50年代初,一次随渔民出海,遇上风浪,同行的同学都呕得厉害。渔民见状要转舵返航怕万一发生危险。当时张重庆反而觉得并无大碍,正当他心里为了不能欣赏到海上风景而惋惜时,天居然奇迹般地转晴了,并且天际隐约出现了彩虹。张重庆被眼前的奇景惊呆了,立即拿起画笔,甚至连带来的午饭也没来得及吃。结果在返航途中,吐得最厉害的人就是他。据同学说当时他的脸都和海一个颜色了。

张重庆在作画上喜欢“师法自然,对景造意:以景抒情,以景写人”。在学习欧洲写实手法的同时,注意从中国写意手法和传统画论中汲取营养。他的油画明快生动,用笔讲究。要求一笔下去形神兼备,把客观对象的形、体、光、色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全集中在运笔上面,在轻、重、疾、缓之中,见出作者的情感、修养和功力。

全文阅读

笔记本电脑现象的启示

开建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无疑是重庆发展史上众多精彩故事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随着惠普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投产,到2012年,IT产业将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当笔记本电脑达到年产8000万台时,每年产生的商机至少有1.5万亿元。

比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重庆,至少还有三大重要意义:一是锻炼了一批干部,参与招商的众多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反映,这次历练,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二是提升了重庆形象,仅“亚洲最大”四个字,就为重庆赚足了眼球;三是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一项目的成功运作,已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案例。作为重庆人,我们更应好好总结。笔者以为,笔记本电脑现象的启示,至少有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谁离世界更近,谁就能抢占先机。正如市委书记所言,中国的机会很多,世界的机会很多,只有开放才能分享这些机会;机会就是黄金,全球遍地黄金,就看我们能不能在开放中加以利用。如果我们没有提出构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就不可能吸引来这样的大项目。笔记本电脑现象启示我们,重庆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把开放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动力。因此,笔记本电脑项目既是重庆扩大开放的结果,更应成为我们扩大开放的新起点!

现代经济是智慧经济,谁“智”高一筹,谁就能先人一步。从某种程度上说,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重庆,打破了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论产业配套,与昆山、深圳两大笔记本基地相比,重庆是“一穷二白”;论区位和成本,远离大海的重庆在中西部地区并非最优。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IT巨头之所以选择重庆,正是因为重庆“智”高一筹:决策者精确把握世界IT业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垂直整合产业链、将物流和金融结算整合为“一条龙”等思想,对IT巨头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笔记本电脑现象启示我们,资本不仅流向成本的洼地,更会涌向智慧的高地。发展现代经济,光凭经验、埋头苦干是不够的,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奇迹。IT业能凭借笔记本电脑项目一跃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完全能够找到自己的撑杆,实现跳跃式发展。因此,IT业超越汽摩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固然可喜,但若有其他产业尽快超越IT业,岂不更好?放眼重庆,不论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还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甚至金融、文化等第三产业,都具有跳跃式发展的基础,但要像IT业这样超常规发展,还需要大智慧、大手笔。

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谁更有勇气,谁就能后来居上。在世界IT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东部地区早已抢得先机、中西部地区没有一台产能的情况下,重庆敢把目光瞄准笔记本电脑项目,需要极大的勇气。有的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勇气比智慧更重要,敢比、敢想、敢干,是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正是因为敢比、敢想、敢干,重庆IT产业才从十年前的20多亿元产值,“聚变”为今后7000亿元产值。笔记本电脑现象启示我们,在当今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只要敢比、敢想、敢干,越是落后的地区,就越能创造惊人的奇迹。这一启示,对处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地区的区县特别具有现实意义。但愿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重庆的故事,能让这些区县的领导真正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到各自的“笔记本电脑”项目,上演后来居上的好戏。这样的好戏多了,重庆发展的大戏就更精彩了。

而今,笔记本电脑项目引发的“滚雪球”效应还在不断显现,我们要像重视引进惠普一样重视引进配套企业,要像重视修建厂房一样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和物流等服务,确保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早日建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生动案例,来教育、培训各级干部,激励大家干得更好!

全文阅读

刘庆渝的书画艺术

刘庆渝常常说,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书画,那就等于选择了幸福,近年来他将大量精力用于书画研究与创作,颇有成绩。夏昌谦认为:“近来庆渝先生的山水画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他以丰富的学识和阅历,敏锐而独到的眼光,淳朴素雅的水墨韵味吸引了观者,实是他的画里所体现的在形迹之外的诗境,让人叹服!他有坚实的书法根底,线条的锤炼自显魅力,又加上他善于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所以能厚积薄发在此矣!”数十年工作生活于巴山渝水之中,尤其中青年时期在武陵山区的经历,是刘庆渝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物象基础。与山水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不同,刘庆渝对于山水的熟悉在前,而将其诉诸笔墨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长期工作在武陵山区,使他对当地的山山水水有着很深的感情,各种山石树木之形、水草藤蔓之状早已烂熟于胸,因而使得他的创作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目前创作来看,武陵山水是刘庆渝山水画的主要描绘对象。

刘庆渝的山水画创作一则得益于书法,一则得益于武陵山区的山水滋养。近年来,他每天早上练习两小时的书法,不分寒暑,从不间断。他的书法创作从汉隶入手,以《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诗》筑基,并杂糅黄山谷、鲜于枢、沈周等各家行草。中国画重视“笔墨”、强调书法用笔,虽然近年来有很多人追求形式构成、认为笔墨等于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还有不少的书画家依然认为书画的基础与最高表现都离不开笔墨而孜孜于笔墨的探求。以书入画在20世纪画家中主要有两类:一者精研笔法,以篆隶北碑法入画,以画法参碑法,追求力与势的结合,代表者如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等;一者取法帖学传统,以迥异于碑派取法的面目出现,书画风格均突出韵致,如张大千、吴湖帆、傅抱石等。刘庆渝倾向于后者,但更强调以书法随机生变的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之中。他常常讲石涛“一画论”乃是书画相通之大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生不息之理与笔墨的随机生发异曲同工。山水画中的笔墨就是以一笔生二笔、三笔而生万千变化的典型,这种以笔法的随机性打通书画界限的方法,在以书入画的优秀书家那里大都可以找到印证。因此可以说刘庆渝对以书入画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了书画相通的真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