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

国际物流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学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探讨

摘 要:为更好地实现中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的目标,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搭建对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校建设物流实训中心的经验,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并探讨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物流专业;实训中心建设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以来,我国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十二五”规划将发展物流产业链作为国民经济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物流业务主体发展迅猛,物流行业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和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具有独立处理业务的工作能力。中职教学必须紧跟社会需求,通过场景模拟和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而物流实训中心作为专业教学平台,如何有效搭建,决定着物流人才的素质水平。我校从2009年底开始规划建设物流实训场,至今已投资200多万建成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配有物流沙盘模型、仓储实训区、生产物流实训区、销售物流实训区、RFID实训区、电子标签拣货实训区、物流软件实训区、多媒体教学区和室外叉车训练场,实训区域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

一、建设物流实训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参考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地区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突出“做中学、学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按照培养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创设与企业相近的情境,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一体化教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物流实训中心建设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在进行设备配置时要系统考虑整个物流链的流程,在设备型号、数量、控制等方面合理配置,消除“瓶颈”。我校的物流实训中心基于对供应链各节点模拟,如货物供应商、仓储与配送中心、超市(物流)总部、连锁经营超市、零售门店、国际货代与国际物流等,从而实现从零售门店向超市(物流)总部发出采购信息,超市(物流)总部进行信息汇总,由总部的业务部门向供应商采购,并由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向供应商结算,供应商向总部的仓储中心供货,最终由仓储配送中心负责入库及自动分拣出库、配送并运输到各超市门店等终端,模拟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在这一模拟的供应链上,配备一系列现代物流设施,如设置供应商、批发配销公司、物流总部、仓储配送中心及连锁零售门店(现代与传统超市)、国际货代与国际物流等岗位,配备手持RF数据采集终端、生产装配流水线、各类货架、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托盘与叉车、条码系统、RFID系统、包装环节、物流沙盘等,它们各自独立,又互为联系,既能实现学生分岗位训练的需求,又能从系统的角度掌握供应链管理流程。这充分体现了传统的物流运行过程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化管理和作业自动化这一现代物流的时代特征,在学校实验室内营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实验教学环境。

全文阅读

试论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室建设探讨

【论文摘要】以锦州市财经学校为例,介绍了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技术、功能目标及建设思路,并具体介绍了该校建设的物流软件实训室与物流操作实训室,最后简单提出了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实训室;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物流在我国被逐渐重视,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企业数量激增,物流基础设施投人力度逐年加大。伴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报名人数剧增,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

中职学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更应加大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训室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各种物流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关键物流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人职企业的基本能力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实训,当然前提是要有配套的物流实训室。下而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情况。

2物流实训室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

参考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及物流运作实践,结合学校区域及师资优势,我们设计的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为:“以现代物流运作为基础,体现物流实训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物流信息系统及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为基础,体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以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的使用,体现实训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总体技术目标:数字化物流实训室”。

全文阅读

国际物流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随着国际物流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人才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我国国际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国际物流实训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国际性物流人才,推动企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国际物流;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一、国际物流实训课程的现状

(一)国外研究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物流现代化阶段,进入了电子物流时期。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其今后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外多数发达国家已经积极快速发展本国的物流技术,已经逐渐实现了绿色物流的完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对绿色物流关注颇多。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

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此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国外发达国家对本国的物流体系都进行了统一的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从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本国经济和效益。国外的物流业在未来也会更加突飞猛进地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总体规模增速较快,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的物流也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全文阅读

试论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大国办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路。探讨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并提出了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主要措施。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措施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全文阅读

浅谈高职高专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改革模式

[摘 要] 文章主要从我国北部湾国际货运物流环境及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发展状况出发,剖析了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本身国际货运教育教学的经验,针对该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专业教材等方面,探讨在职业学校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模式,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国际货运物流专业 教育模式

一、我区目前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国国际货运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国际货运物流高速发展的需求。国际货运物流人才的匮乏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际货运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国际货运物流业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十大紧缺型人才之一。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国家规划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钦州港保税区、凭祥、南宁物流保税中心也正在兴建中,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和货运物流形势高潮迭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北部湾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为企业带来挑战和与机遇的同时,更为广西的流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国际货运物流成了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然,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定位目标给广西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又为广西各院校的货运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鉴于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国家教育部对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批准并分别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和规范全国的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但是,从广西来看,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的基本情况尚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区内没有相应成立国际货运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宏观教学管理有名无实,导致各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在货运物流类专业教学方面各行其是,教材大同小异,看不出各类教育的培养重点,课程选择少,教学实践少,教师交流少的三少情况比较突出。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师资配备、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验实训方面更是与货运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培养出的国际货运物流人才远不能适应货运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可以说,广西国际货运物流教育界虽然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课程教育等多层次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体系,但高职学院缺少国际货运物流专业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的尴尬局面仍然存在。

二、构建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路

笔者曾经对发达地区与广西本土国际货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考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高职学院的国际货运物流教育应该采取何种模式,思考如何解决目前高职学院国际货运物流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浅显意见与各位同行分享。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摘 要:物流认知实训课程是各个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其实训基地是完成这一实训课程的平台,因此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课程实训的效果。分析了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校内校外一起抓的观点,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原则;思路

物流认知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其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有效完成该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随着教育界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各个高职院校也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构建各种实训基地。然而,很多院校高额的投入却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何正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认知实训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物流,全面的了解整个物流行业,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和今后的就业意向。而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就是这一实训的平台,实训基地能否有效使用是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2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使用效果都不好。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建有校内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一直得不到重视,甚至部分院校根本就不开展校外的物流认知实训。而高职院校的教育就应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是当今大学生不能很好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校内的认知实训,只能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各种设施设备,很多院校能看的还只是各种设施设备的模型,因此,学生对物流的认知是不全面的。所以,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一大问题。

全文阅读

高职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摘要: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是涉及国际物流中各主要环节的一门实践课程,其包含的知识范围广、教学内容多。首先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设计,并对实践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下一步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方向。

关键词: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5602

1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背景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是本校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于第五学期开设,其目的在于综合学生毕业实践之前前四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包括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船舶实务等课程。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渠道,让学生对国际物流操作有感性认识。通过使用国际物流综合实训模拟软件,使学生置身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业务操作,增加学生对国际物流的感性认识,了解国际物流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各环节的衔接关系,熟悉环节中不同职能部门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

2国际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2.1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注重知识应用,满足航运物流从业人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工作过程出发项目化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在航运物流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因此本课程的改革思路如下:

全文阅读

基于R―PDCA模式的《国际物流》课程改进研究

【摘 要】以应用型本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物流》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现有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运用R-PDCA模型系统化地分析教学过程,对目前的课程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际物流;R-PDCA;课程改进

一、课程定位及改进思路

(一)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设置中课程需要,寻找《国际物流》课程定位,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点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课程设置。高职高专类院校需强调实训实践,应用型本科类院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更高层次的本科更需以理论为抓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着笔点进行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其一定的办学侧重点,需针对学情及人才培养定位有目的性地改革课程。如何响应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改革《国际物流》课程,使学生真正能快速掌握并切实运用到实际中去成了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将《国际物流》定位于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学习课程及电子商务专业辅助学习课程。

(二)课程改进思路

PDCA循环理念是由Plan-Do-Check-Action四个部分组成的闭环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挖掘得出,因此又称为戴明环。该闭环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以工作计划(Plan)开始,将计划予以实施(Do),在工作实施后进行检验(Check),根据检验反馈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Action),整个过程反映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人们持续改进的规律。此理论的广泛运用为本次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根据PDCA理念,结合现有教学基础进行闭环改造,在原有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加入R即Research调研部分,形成调研、计划、实施、检验、处理这五部门的闭环。

与PDCA类似,R-PDCA不是仅有一次即可完成,从第一次循环阶段发现问题并解决此问题后,新一轮的闭环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调研及工作。通过对此循环的特点及步骤分析,我们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的放矢。课程改革的过程问题诸多且解决道路永无止境,以R-PDCA模式为基础,对《国际物流》课程进行循环往复的改进工作,最终提高《国际物流》课程质量水平,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全文阅读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摘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尽管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很多,但“来之即战”、“拿来即用”的往往凤毛麟角。众多物流企业正日益遭遇人才瓶颈的煎熬,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企业。文章通过调研,对陕西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岗位导向、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 物流人才 高职院校 双主体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联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陕西物流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陕西经济发展—基于高职院校“双主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Z03。

引 言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和信息管理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陕西省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力争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进入中等发达省份,并同时也已明确把物流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人才的支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如何培养物流人才以适应企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陕西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企业参观、访谈、发放问卷及通过招聘网、杂志等途径,获取有关数据和资料。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结构、素质和知识的要求、学历要求及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

本次调研共向20家企业发放问卷共180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有效率为82.2%。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案研究

【摘要】高职物流专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受实训环境影响、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当前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优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关键词】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优化方案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产业被国家列为十大振兴产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十多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两方面的培养实际做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探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通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来进一步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水平,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高质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重要部分。以工学结合作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模式,在培养紧缺物流人才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当前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出显著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却屡遭冷落,毕业生平均工资低,且多数人专业不对口。总之,高职物流教育离物流教育总体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验实训方面与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主要涉及校内的实训中心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教学,但目前这两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反映学生毕业后真正上岗还是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笔者以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训环境限制。近年,各高职院校建了一些物流实训室,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多数实训的设备和场地并不令人满意,多数学校的物流实训室面积较小,里面摆放的实训设备多是微型的,在实训室里只是起到一个流程演示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的用途。这样的实训室,仿真的成分比较多,学生在操作中更多地只是了解一下各种设备的性能,难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