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科技论文

国际科技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对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著名检索系统被收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和缩短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化期刊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建议。

【摘要题】期刊工作

【关键词】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现状/办刊/探索

【正文】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研的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作为传播科技信息最大载体的科技期刊国际竞争愈趋激烈,我国科技期刊不可回避地融入国际已成现实并将深入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各类期刊数量增长发展很快。据报道,至2002年,数量已达4457种[1],基本覆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2],进入国际期刊大国之林。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科技期刊总体国际影响不高,已经进入国际行列的期刊也多处于国际同类期刊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并且没有知名度。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科学家仍多向国外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很多优秀的研究论文、即最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结果大都在国外其他杂志上发表,很少在我国自己的期刊上刊登,形成了我国期刊不能直接反映国家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进步最新动态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我国科技期刊被世界著名检索收录偏低的原因以及与国际化期刊存在的差距,研究如何办好我国各学科具国际化发展前途的主流期刊迫在眉睫。

一、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在世界著名检索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1.我国科技期刊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中所居位置的统计

根据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从1993年的9617篇增至2000年的30499篇,7年中增长3倍,年增长率为18.1%,1999年、2000年增长率分别为23.4%、24.6%。论文数世界排序已由1993年的第15位跃居2000年的第8位,位居美、英、日、德、法、加、意之后[3]。

全文阅读

国际影响力农业科技论文

1参加和组织国际农业合作研究项目

很多国际组织和基金会资助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前我国科研人员从这些项目中可以获得可观的课题经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机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在部署国际合作研究时,不再将我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对待,当然这些国际合作项目非常欢迎我国科研人员的参与。目前,资助或组织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国际组织和基金会主要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世界银行和区域性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及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等[6]。我国也在逐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目前,资助的方式以双边合作为主,对与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区域组织以及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进行配套支持,其思路是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CGIAR下属10个研究所(中心),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International)、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以及国际水稻所(IRRI)达成了合作共识,各方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每年资助10~12个合作研究项目[7]。另外,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中美、中欧、中澳和中加国际间的合作。近10年间,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7大优先领域是自然资源管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乳品生产与加工以及生物燃料[8]。与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合作方是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ustralianCentrefor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Research,ACIAR),合作范围涵盖了动植物育种、种质资源交换、农业教育、动植物检疫、农牧场管理、水土资源保持、农畜产品加工、贮存和运输、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及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9]。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责任感会越来越强。发达国家大多有专门的机构来资助国际农业研究,如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USAID)、英国国际发展署(TheDepartment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DFID)、ACIAR、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re,IDRC)和日本国际农业研究中心(JapanInternationalResearchCenterforAgriculturalSciences,JIRCAS)等。这些机构针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资助并组织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来协同攻关。有的机构还派出自己的专家长期驻守在发展中国家组织科研项目的实施或亲自开展科学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政府也可能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支持国际农业研究,因此,农业科研人员要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步培养组织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研究的能力。

2参与和组织国际农业学术交流活动

与农业科技有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很多,首先是各专业学会的国际大会(Congress),这样的大会一般4~5年召开一届,其次是各领域的学术大会(Conference)和研讨会(Symposium)。日本和韩国的农业科研人员和相关研究生对于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非常积极,这一点值得学习。农业科研人员包括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主办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以墙报和口头报告的形式介绍我们的研究进展。当我们的研究结果以SCI论文的形式发表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时,就有可能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Invitedspeaker)。当我们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形成了系统和特点,学术带头人就有可能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主题报告(Keynotespeaker)。如果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和大会主题报告出现更多中国专家的身影,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地位就会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国在主办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方面还是非常积极的,国外专家也热衷来中国参加学术会议,但是我们不能只搭台不唱戏,而是应该搭台唱主角。除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外,参观和访问国外先进的实验室、研究所和大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术交流形式。我们现在多数国外参观和访问活动是以组团的方式进行,这在西方不是很常见,因为其交流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交流的内容有可能局限于形式。今后,应提倡科研人员单独进行短期的出国参观和访问,到目的地后先做一个学术报告让同行们了解自己的研究内容,然后与相关的同行专家进行一对一的交谈。除了短期的出国参观和访问外,还应提倡科研人员到国外先进的实验室进修(Studyleave)1~3个月和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学术休假(Sabbaticalleave)。

3培养农业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

要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积极培养更多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要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通常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即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参加本领域顶尖专业学会组织的学术年会并做大会报告、成为本领域顶尖专业学会的会员并积极参加学会的公益活动和申请成为本领域顶尖专业学会的会士。世界上著名的、规模较大的专业技术学会每年都会评选会士,每年新增的会士人数一般不超过总会员数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授予对某些相关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个人,会士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在我国科技界,电气与电子领域的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相对比较活跃,我国现有大约12000多名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Th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会员,大多数会员任职于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80多名学者当选IEEE会士[10]。在我国电气与电子领域,人们开始将某个单位拥有IEEE会士数量作为衡量该单位在此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科技领域,我国学者参加相关国际专业学会的人数偏少,能成为本领域顶尖专业学会会士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建议农业科技管理相关部门鼓励和提倡农业科研专家成为本领域国际专业技术学会的会员,并努力申报会士,最终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此外,还有其他途径有助于我们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例如,担任本领域国际主流学术期刊的编委、区域编辑、主编,组织国际学术大会和学术研讨会,编写专著等。当然,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最重要的条件是在某一科研领域长期开展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

作者:彭少兵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全文阅读

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论文

一天津市科技型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调查通过预调查和正式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调查。

1预调查预调查通过对100家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站浏览方式展开,预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状况。通过调查发现25家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且存在以下特点:①以参加或召开国际性研讨会方式开展对外交流、寻求合作;②以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方式,开拓国际市场;③非标产品比重较大。

2问卷调查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向25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特点,尤其是要掌握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在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上的需求。

2.1中小型科技企业外贸岗位需求情况分析中小型科技企业对跟单员、报关报检员、货代专员的需求比例明显偏低,尤其是跟单员岗两类企业相差较大,但对业务员的需求比例则高于传统外贸行业。

2.2中小型科技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要求基本素质指标为敬业爱岗、英文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办公自动化使用技能、信息获取及筛选能力、应变创新能力和商务礼仪知识。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

通过走访天津市高职院校,就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开展调查,从而掌握各院校在学生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天津市共有高职院校26所,其中9家院校开设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或类似专业,其中2家院校开设的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6家院校开设的国际商务专业。其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以单证员、外销员为主。在培养目标上基本都是将立足于天津和环渤海地区,面向各类中小型外贸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扎实的对外贸易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外销、单证、跟单、配载与货代等岗位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岗位(群)也高度近似:外销岗、跟单岗、配载与货代岗、单证岗。知识培养目标基本集中在: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掌握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相关合同条款内容;熟悉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能力培养目标多强调以下方面:①市场调研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履行合同能力;④外贸制单能力;⑤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大体包括: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②恪守合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③自觉维护企业利益的意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各校均不同程度地提出突出岗位技能训练,力争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同时结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各院校也在专业核心课程上,根据其在现有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定位进行了整体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训,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以保证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岗位做到“零距离”。

全文阅读

科技国际化对策论文

关键字:问题存在深圳道路国际化分析科技对策ab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ab科技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文章通过对ab科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进行剖析,并对ab科技国际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ab科技;国际化;战略

一、ab科技经营现状

深圳市ab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汽车诊断、检测、养护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2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8196),是国内同行业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ab科技成立之初,主要依靠全国各地办事处的业务员推销其产品,由于国内汽车电子检测设备制造起步较晚,而ab科技是国内首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当时,国内市场几乎是空白,只有少量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而大量进口汽车维修厂、汽车维修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急需检测设备。因此ab科技的产品受到大家的欢迎。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瞩目。近几年来,ab科技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市场竞争实质是实力的竞争。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入、国内电子行业巨头的转产和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ab科技在产品价格、营销手段、技术创新等方面优势逐步丧失,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ab科技如何走出困境,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与此同时,ab科技走国际化路线实际上是由市场格局决定的。ab科技制造的产品是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属于专业设备,不是可以大量卖的消费类产品。而我国大概拥有的车辆2000多万辆,美国约2亿辆,日本8000多万辆,国内的汽车数量目前只占世界7亿总数的3%,对于ab科技而言,97%的目标客户在国外。面对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走出过国门在国际范围内寻找更大的成长和盈利空间,从事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的可选之路。如何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的格局之中,在更宽广的舞台上最大限度获取所需的资源和增长机会,已经成为ab科技下一步战略规划的重点。

三、ab科技国际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十一五”期间辽宁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摘 要:本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撰写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2006-2010年)公布的有关数据,从辽宁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与次数、被引用论文机构分布以及热点论文及被引用较多的论文及作者等方面对辽宁省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了SCI的局限性,提出要合理运用SCI。

关键词:SCI 国际科技论文 被引用 统计 辽宁

SCI中文翻译全称是科学引文索引,是英文(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由美国科学情报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编辑出版,是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编制的一种大型检索工具类型的连续出版物。科技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产出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既能反映论文的数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的质量,科技期刊论文被引用率直接关系到对期刊的评价,而提高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基础的工作首先就是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只有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提高了,国际上对期刊的关注度才会提高。

1.“十一五”期间辽宁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与次数

2005-2009年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在2010年被引用篇数较多的10个地区中,辽宁被引用篇数为5671篇,排在全国第7位,被引用次数为16313次。被引用篇数位于辽宁前面的6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和广东,位居8-10位的是:山东、吉林与安徽,这些地区是被引用篇数较多的地区,同时也是被引用次数较多的地区。“十一五”期间辽宁国际论文SCI被引用篇数、次数、在全国的位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被引用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2000篇升至2010年的5671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8%;在全国的位次由2006年的第11位升至2010年的第7位。被引用次数由2006年的5031次升至2010年的16313次,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4.2%;在全国的位次也由2006年的第11位升至2010年的第7位。

2.“十一五”期间被引用论文机构分布

“十一五”期间,SCI收录科技论文数居前50名高等院校中,辽宁的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两校位列其中。其中大连理工大学被引用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650篇升至2010年的1562篇,2010年是2006年的2.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5%;被引用次数同样呈持续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720次升至2010年的4293次,2010年是2006年的2.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7%。被引用篇数在全国的位次均稳定在第16-17位。东北大学仅在2006年排进前50名,被引用篇数378篇,排在第29位,被引用763次。在2001-2010年SCI收录的我国研究机构论文累积被引用较多的前10所研究机构均出自中国科学院麾下。辽宁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位列其中,被引用篇数分别为3160、2879篇,位居第5、6位,被引用次数分别为42047、28299次。位居辽宁前面的4位依次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十一五”期间,SCI收录科技论文数居前50名研究机构中,辽宁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位列其中。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被引用篇数、篇数在全国的位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被引用篇数由2006年的798篇升至2010年的1189篇,2010年是2006年的1.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0.5%;被引用次数由2006年的2493次升至2010年的4697次,2010年是2006年的1.9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2%;被引用篇数在全国的位次由2006年的第5位升至2010年的第3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引用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被引用篇数由2006年的493篇升至2010年的774篇,2010年是2006年的1.6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9%;被引用次数由2006年的1338次升至2010年的2457次,2010年是2006年的1.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4%。

3.热点论文及被引用较多的论文及作者

全文阅读

农业科技与国际农业差距论文

朱总理说:“入世后,我最担心的是农业。”入世后中国农业科技机遇和挑战并存。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挑战将大于机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农业科技要融于世界农业结构的大框架中,只有改变中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实现从粗放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才能支持市场准入,加强出口竞争抵御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相对而言,我国比发达国家的基础差,用于科技投入也较少,虽然20年来在国家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下,农村的联产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但依然对农业科技革命的认识、成果应用、转化与推广不够,例如信息不灵、品种不优、质量不高、市场不畅等等。近来还出现了低水平的农产品过剩,劳动力无出路等问题。

中国主要农产品尤其是有比较优势的水果、水产品、蔬菜产量曾在世界保持着领先地位,但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人口的制约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太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技信息、品种、质量、市场的滞后等影响,入世后将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强力冲击。因此,为改变现实和迎对挑战,我们应尽快提出农业科技方面的应对措施,以解决我国农业入世出现的诸多问题。

中国农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减少与国际农业的差距。加强农业科技进步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制度上创新,从政策、管理上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在推动国家农业科技进步中,除国家、省、地方农业科技院所挑大梁外,还需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农业科技专家相结合的民间农业科研机构参与(最近台湾农业企业优立集团在昆山国家农业开发区投资2万亩土地,发起国内外农业专家组建农业科技研究所,这是一种新的机制)。利用粮食以外的畜牧水产品和包括苹果、梨在内水果的国际市场潜力,大力发展小杂粮(花生、芝麻、油料)、中草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资金倾斜;加强各种农业科技机构的科学研究、病虫害防治培训、科技推广与咨询;加强对产业协会的组织、支持、补贴的力度。为调整农业生态环境,将“绿箱”政策用足用活,加强农业科技化、工业化、企业化、高效化和对农业保健食(药)品的科技示范和优先审批。其措施、建议如下:

1.农业科技需要重点培育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果蔬、水产品新品种,特别需加强在生物育种转基因克隆、快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2.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建设。随着农业信息产品、生态、高效的农业技术在网上,利用以上新技术在农业科技中的应用水平,建设人才多元化队伍,形成多样化的推广体系。

3.精准农业技术,建设和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协会、创立品牌,规范品种,防治病早害,加工外销一条龙。

4.加强深加工农副产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特别要加强农副产品超微细加工技术和产品的设备、技术开发与营销。

5.大力发展无公害与环境相容的农业科技,保证绿色、无公害与环境相容的动植物保护药品和重大病害防治技术的创新、研制、开发与应用。

全文阅读

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一、我国科技成果的发表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有4600多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跃居世界前列,并且,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家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原创性研究,科研立题、研究思路和论文质量逐步和国际接轨。据2002年1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与1997年相比,2001年我国国际论文数在《SCI》、《EI》和《ISTP》三系统中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6位。(1)2001年《SCIE》共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35685篇,比上年增长17%。就论文数而言,据世界第8位。与1997年相比,5年间我国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排序上升了4位,被收录的论文数增长了2倍多,年平均增长17%。(2)2001年《EI》收录的论文为18578篇,比上年增长32.79%,世界排名稳定在第3位,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3)2001年我国被《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10263篇,比上年增长4247篇,增长率为70.6%,由上年的第8位跃至第6位。目前,世界六大检索系统,如美国的《SCI》核心版收录我国期刊14种,《EI》收录107种,《CA》收录721种,英国的《SA》收录129种,俄罗斯的《РЖ》收录493种,日本的《JBST》收录140种。[1]

随着中国科学家频频亮相《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技期刊也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12月公布的统计分析数据[2],《细胞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的学术质量开始向世界水平看齐。2001年我国《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达到2.10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达到1.445,两种期刊均为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在美国ISI(美国科学情报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有指标数据的中国科技期刊60种,总被引频次超过1000次的只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等4个。2001年我国被《SCIE》收录的数量虽然从63种上升至67种,有60种有计量指标,但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只有0.386。并且,根据美国ISI的2001年的JCR提供的指标计算,所收录的5667种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467,我国2001年按照中国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统计,发表的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093,低于世界平均值。而美国的学术刊物——《免疫学年度评论》和《生物化学杂志》分别以50.340的影响因子、344256的被引频次,荣登2000年全球最有影响科学刊物排行榜之首。[2]这说明,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中,真正能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或是权威的期刊为数不多,这与我国的声望和综合国力以及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是极不相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我国的科技期刊引向世界,真正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科技期刊现存的问题

1.学术质量问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尚未达到国际水平,国际影响力也低。期刊的影响力包含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时率和半衰期等指标。期刊的总的被引频次是反映期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是一个相对的统计量,可以公平地评价和比较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我国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较低,科技论文被转载、摘录、索引较少,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也较少。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虽呈上升的趋势,比前几年有所改观,但总的来说还很低。2001年我国科技期刊总的被引频次最多的是《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为6468次,影响因子大于1的只有26种,最高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也只有3.733;而英国着名的刊物《自然》1999年的影响因子为29.491;着名的《CELL》杂志,1999年的总的被引频次超过30万次,影响因子为36.242。由此可见,我们和世界有影响力的期刊相比差距还很大。

2.语种问题。目前科学技术界国际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语言是英语等少数几种。国际发行的科技期刊都是使用英语,这对于使用汉语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是一道天然的屏障。2001年,《SCIE》收录中文论文为4151篇,英文论文为21724篇,英文论文的比例虽然比往年大大降低,但也达到83.91%。可见,良好的英文水平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我国科技期刊绝大部分用的是中文,有的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这样,在世界了解我国科技成果方面就存在极大的障碍,妨碍了我国期刊被一些重要检索系统收录,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3.期刊来源国际化程度低。期刊来源国际化包括作者、编委及审稿专家的国际化。一个有影响力的期刊,作者一般都是国际化的,论文由多个国家作者合作完成。论文作者的高度国际化既可以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又可以吸收更多的国际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编委及审稿专家的国际化,是指必须有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对论文进行审稿。世界上许多着名期刊都有一批国际上的知名作者,如美国《科学》杂志,累计有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英国《自然》杂志在过去的40多年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刊物上发表过1200多篇论文。[3]中国的科技期刊的作者、审稿专家一般都局限在国内。

4.期刊的出版周期问题。当今,缩短出版时滞已成为科技期刊的追求目标。有效控制稿件时滞,加快出刊的频率,往往能够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情况,季刊的影响力低于双月刊,双月刊不如月刊,月刊又低于半月刊和周刊。国内的科技期刊普遍刊期较长,大部分为季刊、双月刊,月刊不多,周刊更是少见,出版时滞普遍较长。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尽量缩短出版时滞,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全文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综述

摘要: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亟待加强沿线国家科技、产业和社会的融合,打造国家间的利益共同体。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学者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其研究范畴主要涉及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合作动因、合作特征、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及模式研究(包括影响国际科技合作的环境因素、政策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管理机制、合作模式)两大部分,研究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融合性、现实性和实证性。但对于国际科技合作在不同时期的合作内容、合作模式以及实践创新的研究尚显不足。今后一段时期,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中国特色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科技融合;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G32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7)01-0001-09

A Review on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ONG Zhenhua

(Graduate Schoo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Yunnan, 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is in urgent need of strengthening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industry and society so a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countriesalong the routes. The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become one of today’s hottest academic highlightsamong the scholars. The researches addresse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prominent fields: the first is the basic theory studies, including co-operational motivation, co-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operational areas, and co-operational content; the second isthe research on co-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mod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policy condition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co-operationalmodes which impose an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These researches to some extent are characteristic of diversity, integration, feasibility and being empirical.Further research,however, is still needed to be done inco-operational contents, co-operational modes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of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refore, it is utterly important in the coming years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mechan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taking China’s actual situations into account, thus forming an 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sci-tech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al mechanism, co-operational mod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全文阅读

走出办刊怪圈的路径

2.1重视论文创新首发,参与国际竞争

办刊人深知,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只有发挥好工匠精神才能办好科技期刊。凭中国办刊人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品牌策划、定位策划、选题策划、发行策划、包装策划、广告策划都不会输于外国人。国际上刊物的功能和作用应该一样,国外办刊人的技术含量不比中国办刊人高多少,只是某些国际刊物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而已。科学技术国际核心竞争力不是单靠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精品期刊”获取,而是靠科学技术创新性、学术性、国际前沿科技信息获得。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平台(ChinaXiv)于2016年6月14日正式上线,中国科学家将由此可获得“首发权”。2016年初中国科学家团队研究寨卡病毒的论文被世界“顶级期刊”拒稿,但随后国外科学家发表在《自然》《细胞》上的论文与他们的成果极其相似[12]。如果中国科学家在本土期刊发表,先通过中国知网、超星、ChinaXiv等预平台优先出版,应该能最先获得国际认可。因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预平台处理,中国科学家在投稿的同时把论文预印本提交给ChinaXiv或相关平台,即便论文从投稿到正式发表滞后几十天,也能确保科研成果首发权得到国际认定,更何况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有水平、有能力抢占世界学术制高点、赢得话语权。这表明真正有创新性、学术价值高的论文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其首发权必定能得到国际公认,这才是提高中国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以往那种由于管理部门、评价机构崇洋,失去自信,让办刊人、作者乱了阵脚,失去了许多科研成果首发权机会的局面才不会重现。

2.2不忘办刊初心,厘清科技期刊的功能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创新驶入快车道,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由原来的跟跑向并跑甚至在许多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8100万人之多,每年全时研发人员达380万人,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申请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前茅[13]。我国不缺乏优秀的高水平科技论文。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头,又是龙尾”[14]。我们应认清科技期刊的功能和作用,牢记科技期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15]宗旨,不忘办刊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的初心就是甘为他人做嫁衣,办好科技期刊,充分发挥其科技进步助推器的作用。就作者而言,科技期刊是学术传播平台,是园地;就读者而言,科技期刊就是开放的大学,吸取科学营养的圣地。办刊人必须敢于担当,下大力气发扬蜜蜂和工匠精神,采好原料,精雕细琢;坚持创新,乐于奉献;明确宗旨,办出特色;读者为王,真诚服务;努力组约优质论文,既发表在英文期刊上,也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真正办出一批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化期刊、精品期刊。

2.3改革评价机制,还期刊真实价值

中国在科技期刊发展问题上务必改变不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建立以“万物同乐”为标准的新观念,尤其是期刊理论上要破除“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建立科学的期刊生态位观念,不同层次的科技期刊都有其生存价值和必要,相关部门对期刊既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中国的科技兴国、文化传承不可能仅靠数据评出来的少数精品期刊、国际影响力高的英文期刊就能实现。主管部门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期刊管理措施,深化期刊出版体制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在期刊收录、发表刊物上要破除“崇洋、缺乏自信”的旧陋习,破除饱受诟病的唯SCI、自然指数、EI、影响因子(加菲尔德创建的私人公司“科学情报研究所”,以营利为目的,精准揣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人的心理,成功推出SCI、JCR报告,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多次极力推崇影响因子,ISI公司与《自然》等刊之间有着心照不宣的共谋。由于这2个国际刊物的审稿机制并不一定合理、科学,因此,他们多次发表造假论文,至多撤稿而已[16]。)的错误做法。树立文化自信、公平正义高于一切的新观念。期刊的管理部门、评价机构以及办刊人摈弃跟班式评刊、办刊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期刊论文同行评议机制,建议中国知网、超星公司、玛格泰克科技公司、勤云科技公司、三才科技公司等推出的采编系统采用赵金文等研发并获得国家著作权保护的“学术论文审稿意见书软件”[17],其论文在同行专家评审时随即自动生成得分(百分制)、等级(优、良、中、差10个等级,前3项又细分为3个等级),是除基金项目之外与论文自身质量相关性最高的学术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与论文质量相关性很低),真正做到同行专家评文,以文评刊,以文评人。当然,中国科协最近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不失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地位的良策。在评判问题上,破除自我评定的旧观念,建立业不自评的新观念;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尤其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的航天工程、桥梁工程、量子计算机、高速铁路4大领域均创下世界第一[18],很多领域具有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我们科技期刊办刊人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科技期刊首发权、国际前沿科技信息的竞争力。评判优秀科技期刊的标准必须符合5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天人协调,有利于期刊发展,有利科学研究,有利于民众幸福,有利于人的潜能发挥。

全文阅读

国际竞争力管理论文

一、我国科技成果的发表现状

中国加入WTO以后,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成为融入国际科技大舞台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有4600多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跃居世界前列,并且,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家加大力度重点支持原创性研究,科研立题、研究思路和论文质量逐步和国际接轨。据2002年1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与1997年相比,2001年我国国际论文数在《SCI》、《EI》和《ISTP》三系统中由世界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6位。(1)2001年《SCIE》共收录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35685篇,比上年增长17%。就论文数而言,据世界第8位。与1997年相比,5年间我国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排序上升了4位,被收录的论文数增长了2倍多,年平均增长17%。(2)2001年《EI》收录的论文为18578篇,比上年增长32.79%,世界排名稳定在第3位,仅落后于美国和日本。(3)2001年我国被《ISTP》收录的会议论文10263篇,比上年增长4247篇,增长率为70.6%,由上年的第8位跃至第6位。目前,世界六大检索系统,如美国的《SCI》核心版收录我国期刊14种,《EI》收录107种,《CA》收录721种,英国的《SA》收录129种,俄罗斯的《РЖ》收录493种,日本的《JBST》收录140种。[1]

随着中国科学家频频亮相《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中国科技期刊也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12月公布的统计分析数据[2],《细胞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的学术质量开始向世界水平看齐。2001年我国《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达到2.10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达到1.445,两种期刊均为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在美国ISI(美国科学情报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有指标数据的中国科技期刊60种,总被引频次超过1000次的只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等4个。2001年我国被《SCIE》收录的数量虽然从63种上升至67种,有60种有计量指标,但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只有0.386。并且,根据美国ISI的2001年的JCR提供的指标计算,所收录的5667种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467,我国2001年按照中国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统计,发表的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093,低于世界平均值。而美国的学术刊物——《免疫学年度评论》和《生物化学杂志》分别以50.340的影响因子、344256的被引频次,荣登2000年全球最有影响科学刊物排行榜之首。[2]这说明,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中,真正能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或是权威的期刊为数不多,这与我国的声望和综合国力以及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是极不相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我国的科技期刊引向世界,真正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科技期刊现存的问题

1.学术质量问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尚未达到国际水平,国际影响力也低。期刊的影响力包含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时率和半衰期等指标。期刊的总的被引频次是反映期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是一个相对的统计量,可以公平地评价和比较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我国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较低,科技论文被转载、摘录、索引较少,进入国际检索系统的也较少。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虽呈上升的趋势,比前几年有所改观,但总的来说还很低。2001年我国科技期刊总的被引频次最多的是《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为6468次,影响因子大于1的只有26种,最高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也只有3.733;而英国著名的刊物《自然》1999年的影响因子为29.491;著名的《CELL》杂志,1999年的总的被引频次超过30万次,影响因子为36.242。由此可见,我们和世界有影响力的期刊相比差距还很大。

2.语种问题。目前科学技术界国际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语言是英语等少数几种。国际发行的科技期刊都是使用英语,这对于使用汉语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是一道天然的屏障。2001年,《SCIE》收录中文论文为4151篇,英文论文为21724篇,英文论文的比例虽然比往年大大降低,但也达到83.91%。可见,良好的英文水平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我国科技期刊绝大部分用的是中文,有的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这样,在世界了解我国科技成果方面就存在极大的障碍,妨碍了我国期刊被一些重要检索系统收录,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3.期刊来源国际化程度低。期刊来源国际化包括作者、编委及审稿专家的国际化。一个有影响力的期刊,作者一般都是国际化的,论文由多个国家作者合作完成。论文作者的高度国际化既可以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又可以吸收更多的国际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编委及审稿专家的国际化,是指必须有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对论文进行审稿。世界上许多著名期刊都有一批国际上的知名作者,如美国《科学》杂志,累计有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英国《自然》杂志在过去的40多年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刊物上发表过1200多篇论文。[3]中国的科技期刊的作者、审稿专家一般都局限在国内。

4.期刊的出版周期问题。当今,缩短出版时滞已成为科技期刊的追求目标。有效控制稿件时滞,加快出刊的频率,往往能够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情况,季刊的影响力低于双月刊,双月刊不如月刊,月刊又低于半月刊和周刊。国内的科技期刊普遍刊期较长,大部分为季刊、双月刊,月刊不多,周刊更是少见,出版时滞普遍较长。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尽量缩短出版时滞,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