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规定情境 第4期

规定情境――表演专业术语。凡是对表演稍有接触的人对它都不陌生,但对这个表演术语的具体概念,以及它在表演创作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表演的人都能理解透彻。笔者认为,深度探讨这一表演最基础的知识很有必要。随着笔者对表演教学的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不断深入,对规定情境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从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它在表演中是何等重要。

笔者认为,感受规定情境能使学生在舞台上准确地行动起来,深化规定情境能使学生的舞台行动积极起来,深挖规定情境能使学生所塑造的人物行动更具体、更深入,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活。因此,这是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的表演基础之一。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它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忽略或淡忘它在创作中的地位。通过长期的教学与实践,笔者认为,规定情境是舞台行动的龙头,是行动的催化剂,是准确组织人物行动的诱饵,是能够摸得着、抓得住的。它在人物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专业演员应将其自觉地运用到人物创作的实践中去。

一、规定情境――舞台行动的基础

我们对规定情境的熟知,来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自我修养》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部分。“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到的一切。”《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里对规定情境这样解释:“戏剧表演、导演术语。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作的大量内容补充。”

我们经常简单地将规定情境概括为“时间、地点、什么情况下”。多年来,笔者非常认同“规定情境在表演创作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情境是前提,离开情境就没有戏”的说法。

笔者以给学生排演的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为例进行说明。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队长派宋小河去公社拉豆饼,他在半路上发现一个快要冻死的姑娘柳青青,宋小河没有去公社拉豆饼而是拉着柳青青往回走,一路上宋小河给她讲故事、唱小曲,不让姑娘睡着免得冻死。宋小河顶风冒雪终于把柳青青拉回来送到太平屯生产队队部。之后柳青青在队部整整睡了两天,宋小河不知情况怎样,终于忍不住要来看看她。

剧本开场是这样提示的:幕启,大雪茫茫。1973年冬,太平屯生产队队部。柳青青躺在北炕上熟睡着。扮演宋小河的演员,开始上场时既不感受是冬天,也不感受走了多远的路,就从景片后面一步跨上来了。当笔者问他住的知青点离太平屯队部有多远的时候,他回答不上来。演员上场前不知道感受规定情境,因此找不到人物的自我感觉,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当问他是跑着来的还是走着来的?他说是跑着来的。笔者让他用行动回答,在笔者的提示下他上场时找到了一些感觉。之后,又进一步提示他用行动回答跑了多远的路,并要求他再上场时从学院的操场快速跑到排练场来,这一次他找到了感觉,他的气息、身体的自我感觉都与以前有了根本性的区别,笔者让他把这些区别迅速地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为的是以后再上场时能够准确而快捷地获得人物自我感觉。

这仅仅是在感受规定情境下行动的第一步。为进一步加强对规定情境的感受,笔者又一次问他外面下没下雪,雪有多大,你为什么不走着来却要跑着来?你拿了两个土豆是刚烤熟的吗?是自己亲自给柳青青烤的吗?怕不怕土豆凉了……这一切都是演员上场时的规定情境,演员必须去深化与感受这些规定情境,同时组织与规定情境相吻合的舞台行动。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要求之后,他再一次上场时,强化了对雪的感受以及雪有多大,他都用行动回答了出来,并把两个热土豆放在自己的两个棉袄袖里以免凉了。这个行动既体现一种特殊的情感,也为以后人物关系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反复几次对规定情境开掘、感受与深化,舞台行动组织就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准确了。同时,也非常符合宋小河这个人物此时此刻心里的感觉。因此,抓住规定情境这个行动的龙头,学生排除了上场的紧张无措,同时也明白了行动离不开规定情境,情境的挖掘、深化与丰富对组织正确的舞台行动的重要性。

全文阅读

规定情境构成戏剧性

任何一部戏剧都不能缺少戏剧性,戏剧性弱或者是没有,它就不能吸引观众,不能存活于舞台之上。而规定情境构成了戏剧性,规定情境是戏剧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了规定情境也就没有戏剧。“规定情境”——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规定情境”也和‘假使’一样,是一种假定,是‘想象’虚构。它们的来历都一样:‘规定情境’就是‘假使’,另一个是假定的补充(‘规定情境’)。

(一)剧本内容的规定情境

剧本内容的规定情境,按斯塔尼斯拉夫斯基对规定情境的定义,又可以分为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外部指的就是剧本所交代的时间、地点、时间、人物关系等等。它是演员表演必须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演员创造角色不可缺少的依据,有了外部的支持,就有了演员对于角色的内部认识,包括角色的动作、语言、心理状态、舞台调度、背景等等补充认识。例如我在大二时饰演桥田寿贺子话剧《结婚》中警察时,在塑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刚开始无从下手,因为这个角色出场不多,自己刚开始并没有严格依照剧本的规定情境以及人物性格去理解角色,只是单纯的给自己台词上加以处理,想以搞笑、轻松的形体语言去吸引观众,后来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启发,查看了那个时代日本社会的图片和资料,使我对那个时代日本的经济、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新的认识,我给警察写了多个人物小传,之所以写多个,是为了寻找最符合这个人物在《结婚》这样一个规定情境下适合他的年龄、出身、地位、心理,从而在舞台上呈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动作、语言。通过总结和分析,在以后的排练中,就没有像以前用自己的设想去演了。从这里看出,演员的行动确实来自对于规定情境的细致分析。

(二)现实中的规定情境

现实内容中的规定情境,指的就是演出场地、舞美、灯光、音响、布景、服装、道具等等。这些因素是演出时客观存在的,它们对于台上演员的表演同样起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往往我们会注意到当剧中人物出现大段独白,或者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会有音乐推进,一束或几束追光打在舞台上,例如,霍达的《红尘》中最后一场中德子媳妇自杀前的大段独白,前者表演是一个演员在一个空旷的舞台上,灯光全开,进行无实物表演,而后者则是一束追光打到演员身上,音乐慢慢推进,演员在处理台词的时候在辅以各种小道具,显而易见,后者的渲染效果更佳,不仅能够刺激台上演员感情的释放,也可以使观众为剧中人物凄惨的结局而叹息。反之,倘若现实中的规定情境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台上演员的表演。

(三)规定情境制约演员戏剧动作

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戏剧行动是表演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却不等同于生活。不同人来饰演同一个角色,显然会有着不同的诠释方式和理解,但是其多种多样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法都受着同一个因素的制约,这就是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制约着角色的性格、语言、形象和戏剧动作,演员要说什么、做什么,都必须符合规定情境,剧情的发展、舞台生活的节奏、氛围以及一切与戏剧动作所相关的范畴都必然受到规定情境的制约。演员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这三个要素也是受规定情境的制约的。规定情境告诉演员在这样的情境下我要做什么、说什么才能够符合我的人物角色,从而调动演员的内心潜台词、思考过程、形体调度以及语言行动。因为规定情境的不同,同一句台词而产生的调度、刺激、情感都是不同的。

吴卫民教授在他的《戏剧本质新论》中提出,每部戏剧都必须有戏剧性的构成——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强,则戏剧性强;反之,则戏剧性弱或没有戏剧性。规定情境决定冲突、决定激变、决定人物动作、决定整个戏剧行动并赋予它们戏剧性。掌握了情境构成的奥秘,便掌握了戏剧性的大部分奥秘。

全文阅读

戏曲念白与规定情境

念白,是戏曲声乐的一个组成部份。不管我们演大戏或小戏,都必须通过念白和唱腔向观众介绍剧情,展示人物关系,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情绪和感情波澜。唱腔虽然不易听懂,但字幕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念白听不清楚就不行了,它将使这个戏失去很大的光彩。所以戏曲界有句行话:“千斤白,四两唱”,这句话说明了念白的重要性和难度。

一 戏曲念白的形式

戏曲念白的形式分以下几种:散白、引子、定场诗、上下场对子、数板、叫板、叫头、滚白、搭架子等。“散白”用在自报家门,独白、对白、背拱等处,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但跳跃不大。

“引子”是念法是吟咏式,一般用于上下场。

“定场诗”和“上、下场对子”都是诗句。定场诗一般是四句,“对子”分两句和四句,有七字句、六字句、五字句、四字句等几种。

“数板”,是指用板鼓伴奏的念白,也叫诗韵百。

“叫头”大多用在感叹、求告或呼唤{人或物}时,有规定“起”叫头的锣鼓点子作前奏,节奏有快慢之。

“叫板”是指唱之前的念白,它在念与唱之间,起到由念到唱在情感上和节奏上的过渡作用。叫板末一个字或两个字要拖长,拖长的音调要以人物此时此地的感情来定。

全文阅读

“均”境与规定语境下的孔子情怀

关于“季氏将伐颛臾”,教参[1]这样分析:……孔子的“入世”精神在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当时礼崩乐坏,但孔子本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推行他“礼”与“仁”的主张……冉有与季路支持季氏攻打颛臾,这显然违背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所以,孔子对这两位学生的做法进行了批评,观点明确,情绪慷慨激昂。冉有是孔子的学生,语言表达比较委婉,而孔子的观点态度却十分鲜明,充分显示了“当仁不让”的精神。

这样的分析,比较笼统,甚至可能出现偏颇。“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生于孔子周游列国返回母邦之后。十四年的漂泊,孔子的思想更为成熟,意志也更为坚定,言行也更有风范,境界更为高尚,并且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深受“礼教”影响下的孔子言行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和无奈的选择性,在这个充满悖论语境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不是“慷慨激昂”“观点态度却十分鲜明”可以概括的了。烈士暮年,家国天下,修齐治平,壮心不已,孔子的超越,使他成为当时的精神导师和时代的良心,笔者以为用情怀来概括,比较合宜,这个情怀体现在“均”这个为政境界的追求上。

一、“均”字的内涵

均,金文 篆文 ,均,金文 = (匀,使齐平、使相等)+ (土,泥土),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相等、使齐平。“均”的本义是指制陶时的陶轮。明末清初哲学家方以智曰:“均者,造瓦之具,旋转者也。”[2]庞朴先生注均字曰:“均,塑造陶器毛坯的转盘。瓦,指陶器。”[3]徐灏曰:“〈管子・七法篇〉:‘独立朝夕于运均之上。’〈房注〉:‘均,陶者之轮也。’按:均与钧通。〈淮南・原道训〉:‘钧旋毂转,周而复(同匝,环绕一周也)。’〈高注〉:‘钧,陶人作瓦器法,下旋转者。’〈汉书・邹阳传〉曰:‘独化于陶钧之上。’张晏曰‘陶家名模下圜转者为钧’是也。旋转故有平遍之义。”[4]许慎《说文解字》曰:“均,平遍也。从土从匀,匀亦声。”[5]段玉裁曰:“平者,语平舒也。引申为凡平舒之称。遍者(遍,次也),也。平遍者,平而也。言无所不平也。”[6]

所以,从均字的原初意象看,均不是平均,而是平遍,是无所不平。均在器物方面是陶轮,引申开来,在人心方面的平遍就是仁爱,在政治方面的平遍就是仁政。

二、悖论的语境

孔子的情怀,是一定语境规定下的产物。孔子生活的年代,有着非常特殊的一面,语境中充满了悖论。一方面宗法体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顽强地占据主流的意识形态地位,为政以德,为政以礼的思想并没有因为“礼崩乐坏”而被抛弃。这面旗帜不管是谁执政,都必须扛起。另一方面诸侯、卿大夫等“君子”却是德位不一,弑君杀父、手足相残层出不穷。

(一)冉有、子路身份的两面性

全文阅读

浅谈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

【摘 要】本文先从两者的交互作用理解,思考组织人物行动以开掘规定情境为手段,同时又受到规定情境制约的影响,探讨规定情境对于戏剧表演呈现的意义和价值,规定情境是演员组织舞台行动的唯一依据,这是被艺术创作的规律所决定的。

【关键词】规定情境舞台行动表演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发生的时间、

地点、生活条件。我们从表演和导演的角度对剧本的理解,我们自己对它的补充。舞台调度、演出设计、布景、服装、灯光、效果、音乐以及演员在创作时应注意的一切”。简而言之,规定情境就是人物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

而“舞台行动”可以理解为演员在舞台上,在虚构的情境中,为实现人物的某种愿望所做的一些事情。戏剧创作的每个环节都有舞台行动的参与,演员的行动能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观,对规定情境挖掘透彻,会使舞台行动更为鲜明、准确。

一、规定情境的历史研究与实质

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艺术对于生活的模仿使艺术与生活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戏剧舞台上的表现就是假定性,它是戏剧艺术的特征与实质。假定性存在于一切戏剧作品中,而演员的创造便是从心灵和想象的“假使”开始的。“假使”是艺术想象的虚构,它是表演创作的开端。“假使”总是和规定情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能把演员从现实生活中上升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创造性的“假使”是想象的真实、虚构的真实,使演员真实地生活于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假使”是一个假定。“规定情境”是对这个假定的补充。

“假使”是演员内心创作的推动力,有“假使”而没有规定情境,就不具备必要的刺激力量。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识的想象和符合逻辑的动作,有魔力的“假使”却能激发舞台上的创作瞬间,发挥更有层次的动作和行动,激起演员内心逼真的情感。

全文阅读

试论规定情境在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

【摘 要】演员在进行创作时的舞台行动是根据规定情境及其不断随机变化而产生的,在创作人物形象时规定情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行动是否准确,都将与演员对于规定情境的分析、理解、感受与把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表演创作 规定情境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83-02

一 引言

通俗地讲,规定情境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演员及导演在二度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做的大量内容补充;也就是剧本的情节以及这个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社会条件。规定情境分内部规定情境和外部规定情境。内部规定情境是指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包括人的生活目标、欲望、思想、情绪、情感、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与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是人物主观的心理内容,也是体现人物性格的基础;外部规定情境是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它由事实、时间、情节、地点、人物关系等要素构成。事实是剧本中的一切事物,客观存在的实际的全部。外部规定情境与内部规定情境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

二 规定情境对角色创造的作用

从事表演行业的演员都明白角色创造的含义,指创造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感情、执行舞台动作、揭示人物内外部特征。对一个演员来说塑造角色时能否“入戏”是他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演员表演的做作、虚假、表演结果以及行动的“痕迹”很重都是因为没有进入到规定情境。

那么规定情境对于角色的创作具体有什么作用呢?首先,不论创造什么样的人物角色,都需要一个客观的外部环境,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以及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等;当然还要明白创造的这个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以及怎么做?创造的这个人物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等一系列内外部规定情境。在进行角色创造时,演员首先要对规定情境进行创作,并且在真实的规定情境里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可见,感受和表现规定情境是演员创造的重要手段,由此也说明了在表演艺术中对角色的塑造离不开规定情境。

全文阅读

浅谈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的关系

摘 要: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具体行动和规定情境结合的产物。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是否鲜明,行为方式是否准确,也都与演员对规定情境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感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演员的任何一个行动的确立,它都是具体的,它必须是依据剧本提供的具体规定情境来确立任务,强化目的和积极随即的适应。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不可分割性,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舞台行动受规定情境的制约,规定情境又需要舞台行动来丰富和体现,如何理解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的关系对演员的二度创作至关重要,要想真正的演好戏,创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角色,那就要清楚的认识到:行动是揭示规定情境的唯一途径,规定情境是行动的唯一依据!

关键词:规定情境;舞台行动;演员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37-01

一、对规定情境和舞台行动概念的理解

(一)舞台行动

舞台行动顾名思义就是在舞台上的行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曾对舞台行动这一概念有明确解释:即在规定情境中,人物按着角色的逻辑,执行角色有目的,有意识,有特殊方式的行动。”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

(二)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是在整个创造演出中一切的假定,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带有舞台假定性的生活空间,是虚构出来的,而这种假定性的虚构在演员的创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全文阅读

从戏剧的“规定情境”浅谈戏剧本质

【摘 要】戏剧的“规定情境”是戏剧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属性,任何戏剧活动和戏剧表演都是通过事先规定好或者设置好的情境来进行表演。戏剧作为一种艺术活动,有其艺术魅力和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戏剧的“规定情境”在戏剧表演的本质和内涵中呈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认为,“规定情境”反映了戏剧本质属性,“规定情境”也表现了戏剧本质特征,“规定情境”在戏剧表演创作中诠释了戏剧的内涵。

【关键词】戏剧;“规定情境”;本质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16-03

“规定情境”在现代戏剧领域中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汇。其实在汉语的使用中,“规定”和“情境”是两个独立的词语,从“规定情境”的语境中理解“规定”可以诠释为“事先对某一事物所作的关于某些方式的决定”;同样,从“规定情境”的语境中理解“情境”也可以诠释为某一种环境。因此,可以对“规定情境”给出一个恰当的解释,就是事先确定的情境。

“规定情境”一词最早是在俄罗斯演员、戏剧教育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出来的,“我们的智慧所要求于戏剧演员的,也完完全全是这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对作家算作假定的情境的,对于我们演员说来已经是现成的――规定的情境了。”[1]因此,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可以理解“规定情境”就是一种从剧本情节出发的假定的事件和事实,也包括了戏剧剧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相应的生活环境。所以,“规定情境”在现代戏剧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专业术语,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就有了对“规定情境”的专业的解释,“‘规定情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术语。表演诸元素之一。演员扮演的角色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况的总称。包括剧本的情节、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关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时此刻所处的情况等。‘规定情境’是角色展开行动的依据和条件,它制约着角色行动的性质、样式和角色的心理活动。演员要从剧本的情节、事件、人物的关系以及台词中去挖掘和丰富角色的规定情境展开想象,真实的生活于‘规定情境’之中,从‘规定情境’出发,去完成角色的行动任务,激起内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机的思维。只有在特定的‘规定情境’里才会产生特定的人物行动,特定的人物行动必然会揭示出特定的‘规定情境’。”[2]

可见,作为戏剧本身或者戏剧运动,在完成的过程中,通常包含了以下两方面,一是作为表演戏剧的场所剧院,其实可以称之为一个实验室;二是表演者在表演戏剧的时候,对于戏剧的情境关系在表演之前是假定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对这种表演搭配的一种偶然和巧合的表演。所以,剧院就成为了检验表演者在特定情境下表演行为的试验室。从戏剧的根本属性来说,戏剧的本质也是包含于其中。

一、“规定情境”反映的戏剧本质属性

首先,从客观来说,戏剧的本质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一方面戏剧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包含了戏剧的自身规律和内涵,也包含了大众对戏剧内在规律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其实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在大众不断深化和完善中,不断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完成的;另一方面,戏剧活动在完成的过程中,认知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而戏剧的存在和传承也正是契合大众深化和完善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戏剧发展的实践过程。

全文阅读

浅论规定情境在角色创作中的重要性

摘 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了“规定情境”这一戏剧表、导演术语,它是演员扮演角色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况的总称。“规定情境”关系到戏剧本质的要素,它是戏剧表演的基础,它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剧中角色创作的作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规定情境 角色创作 市场需求

中圈分类号:1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31-02

“环境”一词。在英语里面,它现在的定义是与拯救森林,制止污染和帮助人们尽少地破坏生存的运动联系在一起。这个“环境”的涵义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并不流行,后来,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环境”获得了它的流行的生态学方面的定义。但是戏剧和生态学关于环境的意思不是对立的。一个环境就是被围绕,被支撑,被容纳的东西。就地球而言,环境是生命存在的地方。就表演而言,一个环境是戏剧发生的地方,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可以概括为“规定情境”。他提出:所谓规定情境,“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时间、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生活环境,我们演员时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美术设计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到的一切。”简而言之。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性的环境,它既包括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假定,也包括导演、演员还有幕后工作者等所创造出来的假定。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舞台上一种虚构的艺术呈现。演员在创作人物形象时的主要方法就是抓住人物的行动,但是任何一种行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因此,规定情境是演员创作的根本所在。演员对规定情境的理解、把握与挖掘对于演员完成创作,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很显然,如果离开了规定情境,行动也就只能化作一般化的行动,也就谈不上对角色形象的创造。

一般来说,对规定情境的划分,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阐述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外部的情境。二是内部的情境。外部的情景就是剧本的事、时间、情节、故事、剧本的外部生活结构和基础。演员在创作的过程中越须要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总述。是剧作家规定的人物的外部生活情境,即事实和事件的外在生活,是最容易理解和达到的,认识和分析剧本也应该从这里开始。内部的情景是人物内在的精神生活情境,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与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征、动机及对事物的态度),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演员先要在字里行间中体验角色的内部精神生活引起与外部情境的交流,再通过外部的情节去体现它的实质。它是演员创作所依据的一切主观条件的总述,也是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各种内因的根据。外部的情景和内部的情景有直接和内在的联系。不可能把它们分割开来,缺了任何一个,都构不成戏剧完整的“环境”。

谭霈生先生在他的《论戏剧性》中说道:“一出戏的开端部分。要造成戏剧情境。人物进入情境之后,动作开始,冲突展开,情节发展,开端部分造成的各种因素――情况、环境、人物关系,随着冲突的展开、发展,有时旧的因素的消灭,新的因素的出现,就造成了新的情境。人物进入新的情境,又会有新的行动,使冲突继续展开,情节继续发展。情境的变化。造成场面的转换。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些不断转换、前后衔接的场面中一步步展开,逐步推向高潮直至结局的。”戏剧脱离了规定情境是不存在的。剧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下进行的,演员从剧本的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及台词中挖掘出角色丰富的规定情境,展开想象,真实地生活在规定情境中,在规定情境中去完成角色的任务。因此,演员需要去融入剧本所规定的情境中,去挖掘、去发展。规定情境对于戏剧来说,是“一把钥匙”,没有“钥匙”,戏剧根本就不可能产生与发展,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任何戏剧元素不可能替代的。

一、规定情境是戏剧开始的前提,是戏剧的灵魂元素

全文阅读

规定情境对演员创作的作用

摘要:规定情境是演员在创作中的重要来源和主要参考依据。它对于演员创作的影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演员认识、理解和把握规定情境的起点是――剧本。这首先离不开对生活的积累。它影响到演员选择舞台动作,组织舞台行动。演员艺术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寻找、挖掘和运用规定情境来完成剧目的排演工作。

关键词:演员创作;规定情境;运用;生活;剧本。

演员创作的基本任务是搞清规定情境,对它进行判断,对人物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通过有机的行动过程和动作体系展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因此要想在规定情境中捕捉到真实可信的动作,就必须搞清楚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

我们如果从生活角度出发来认识和寻找情境,它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外部的情境,还包括我们个人生活当中一些内在的、个人的情境,所属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与心理状态。

而舞台上的规定情境是特指在舞台上所建立起来的生活逻辑的基础上,人物所生活的具体的规定情境,是指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对剧本和演出所做出的大量内容补充。它是生活情境的高度的集中与概括,包含外部的和内部的两个方面。外部的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本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比如:发生了什么事?人物关系是怎样的?是在什么环境、背景和情况下发生的?舞台生活的节奏、氛围等。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须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根据。内部的情境是指内的人的精神生活情境,包括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与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人物的、而且是具体的,关于人物内在的一切。比如:人物的性格、思想、生活态度、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规定情境是演员创作所要依据的一切主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各种内因的根据。

在演员创作中,规定情境在里面起到了不可回避的作用,成为了演员创作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它影响并作用于演员表演、选择舞台动作,组织舞台行动等。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寻找、挖掘和运用规定情境来完成剧目的排练工作。

例如:在排练时,演员通过梳理、挖掘剧本中的规定情境,找到正确的自我形体感觉的基础,利于演员捕捉角色本身,与角色不断地接近、融合起来,使演员获得舞台情感的同时与角色心理的内容与内涵达到一个高度统一的理想状态。比如:演员分析、寻找剧本中的事实、事件、人物(人物性格、生活目标、思想、情绪、情感等)环境等,从而完成角色的创造。演员依据规定情境来组织舞台行动,选择舞台动作,来使人物、情节、以及演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深刻而鲜明。

演员进行创作,作为戏剧艺术的核心环节,规定情境在里面负载了另一层含义,即艺术创作者对于演出所做出的大量的内容的补充,此时,规定情境已经融入到演员创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剧本分析、人物分析、组织舞台行动等),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创作的根据是剧本,没有剧本就无从进行创作。在演员创作中的初创阶段,必须先从剧本入手,反复阅读剧本,做出剧本分析。在剧本分析阶段,演员必须从剧本中的规定情境入手来分析人物、人物关系、人物行动,剧中的事实、事件、矛盾冲突等,分析剧本中规定情境的内外部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生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作工作。演员认识、理解和把握规定情境的起点和来源即是剧本,只有通过剧本中的规定情境,才能展开下面创作的各个环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