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教育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精选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加上中学生数量减少,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大学传统上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办学方向面临新的挑战,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急需突破成人学历教育的束缚,寻找新的增长点,而基于“终身学习”、“非学历教育”为主的社区教育,可成为电大教育的突围方向。必要的政策扶持,加上电大教育系统自身的完善,转型的电大将向“社区教育学院”过渡,成为地方“社区教育中心”。我国现有学校体系中,普通中学以升学教育为中心,职业中学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大专院校满足高等学历教育的社会需求,而贴近公众需要的社区教育,尚没有合适的教育机构明确承担,广播电视大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教育空白。

二、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我国现有学校体系中,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大专院校等都可能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体,但电大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它是开展社区教育的最好平台和渠道,其优势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广播电视大学有着丰厚的成人教育的经验积淀。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其主流教育对象是步入社会生活的成年公民,电大自成立开始,数十年间都以成人教育为绝对重点,在组织管理、设施设备、与地方政企机构的沟通联系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相对于以升学教育为中心的中学和以在校生学历教育为主的大专院校,电大在承接社区教育的经验上有着不可比拟的历史优势。

(二)、广播电视大学远程网络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社区教育特点最为匹配。社区教育对象是各行各业、各年龄层次、具有多样化需求的社会成员,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不宜像全日制学校那样整齐划一。而电大的主流教学手段是远程网络教育,充满了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教育差异化的学习需要。

(三)、广播电视大学在网络地方教育资源上有着独特优势。作为地方性成人学校,电大同当地教育行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驻地高校及社会团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际资源,有利于在推进社区教育中获得地方政府支持,有利于协调组织社区教育中供需双方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是相对封闭办学的全日制学校不可比拟的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三、广播电视大学主导社区教育存在的短板及对策

综上所述,利用电大作为推进社区教育的平台,较其它教育机构优势明显,但建立以电大为主平台的社区教育体系,还有很多短板需要完善。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化。目前,电大的成人学历教育还有着很大的市场,多数学校还没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没有意识到成人学历生源逐渐枯竭的生存威胁,所以对介入社区教育主动性不足,这是制约电视大学作为社区教育主平台最大的障碍。这就要求电大系统的领导高瞻远瞩,自上而下推进观念转变,把介入社区教育提到电大生存发展的战略转型来对待,通过层层贯彻,加之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行,形成开展社区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适合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还很单薄,亟待开发。。传统上电大教育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课程开发也是按照专业分类进行配置,并不适应社区教育丰富多样的内容需求,急需以电大为课程平台,在调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并与时俱进地予以不断更新完善。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2篇

第一条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宏观管理,保证教育质量,促进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广播电视大学是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校、教学管理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

第三条广播电视大学应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为办学的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

第四条广播电视大学应加强同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第二章性质与任务

第五条广播电视大学是采用广播、电视、印刷和视听教材等媒体进行远距离教学的开放性高等学校,是在教学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远距离教育系统。

第六条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举办以高等专科为主的学历教育,同时,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社会各界的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继续教育提供教学服务。

第三章设置原则

第七条设置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校、工作站,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办学条件的可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同发展其他各类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讲求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设置。

省、自治区所属地区(含地级市,下同)可根据在籍学生人数设置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所属市,可根据办学任务及在籍学生人数设置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或工作站。

县(含县级市,下同)和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在籍学生人数及其他类成人教育的需要,统筹设立相应的工作站。

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及工作站,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组建教学班。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可举办实验性直属教学班。

第八条广播电视大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符合通用性强、适应面广、学员视听率高的原则。

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专业,可分别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及省、自治区所属地区分校设置。

广播电视大学可按以上原则接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委托设置专业和课程。

第九条广播电视大学可根据人才需求附设中专部。

中专部的专业或课程,可分别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及省、自治区所属地区分校设置。

第四章设置标准

第十条设置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校,应当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文化水平,熟悉远距离教育规律的专职校长和副校长。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或兼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设置工作站,应当配备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达到大学专科毕业以上文化水平的专职负责人。

第十一条设置广播电视大学,须配备与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合格教师。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须具有与所担任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学术水平,懂得远距离教育的教学法,并具有编写辅导教材和进行面授辅导的能力。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大学的专任或兼任教师,均须通过任课资格审查,方可担任课程教学,其资格审查和聘任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广播电视大学每个专业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任或兼任教师两名,每门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职务的专任或兼任主讲教师一名。辅导教师的配备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广播电视大学全国统一开设课程的主讲教师和教材主编应从全国范围内择优聘任。

第十三条广播电视大学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办学经费,须有稳定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学员人均经常费开支标准和解决办法,应区别不同的办学层次,学科类别及学习年限,按国家或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设置广播电视大学,须具有与学校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固定校舍、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有相对稳定(含租用)的教学实习、实验基地。

第五章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的设置和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审核,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

省、自治区所属地区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市区分校或工作站的设置和变更,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县和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的设置和变更,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置专业的科类计划和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课程及附设中专部,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核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及省、自治区所属地区分校设置专科专业和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课程及附设中专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规定职权内,依照本规定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规定,分别对广播电视大学申请设置或变更学校专业及课程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六章职责

第十八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职责:

举办全国统一开设的专业科类,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统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

负责编审统一开设课程的印刷教材,制作视听教材,并出版发行;

负责统一开设课程的考试和命题工作;

加强师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开展远距离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

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业务工作。

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的职责:

举办面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统一开设的专业,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拟订自行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自行开设课程的印刷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制作自行开设课程的视听教材;

组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开设课程的考试及评卷,负责自开课程的考试和命题等工作;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教学、教务、考务、学籍等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负责录取新生,颁发毕业证书、单科证书、结业证书;

培训师资,开展教学研究,总结交流办学、教学经验;

指导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的教学业务工作;

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条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市区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或工作站的职责:

按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听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考核、实验、实习、毕业作业(论文)等教学活动;

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关于教学、教务、考务、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制定的相应的管理细则;

负责所属工作站、教学班的组建和教学管理;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颁发结业证书;

省、自治区所属地区分校须负责面向本地区自办的专科毕业及其他层次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的职责:

聘请辅导教师和非学历教育自开课程的任课教师;

负责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工作和教学班的各项管理工作;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七章教学

第二十二条广播电视大学面向全社会实施开放教学。采取视听、自学、函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视听和自学为主。

第二十三条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过程采用全国统一开设课程和地主自行开设课程相结合,以全国统一开设课程为主的方式。

第二十四条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学历教育,学员须通过国家规定的入学考试,方能取得学籍。学籍管理办法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学历教育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并逐步向完全的学分制过渡。

实行学年制,应根据全日学习或业余学习和学科类别的需要确定学制。

实行学分制,应根据学科类别的需要,确定各门课程的学分。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员的学习年限。

第二十六条广播电视大学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与各类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办学。在相同层次、专业范围内逐步实行广播电视大学和其他类成人教育相互承认学分或成绩。

第八章管理体制

第二十七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接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领导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属高等学校,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学业务接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3篇

一、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一)运用高新技术优化教育结构,构筑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格局。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技术自身的优化是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的关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找出社会所需的教育资源,运用教育技术提供的方法,科学规划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运用高新技术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规模,以有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将计算机网络教育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传输网络,构筑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格局。(二)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高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还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时代的特征和能力,满足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为更多人提供教育的机会。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运用现代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影像、画面、视频等方法,展示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使学习者充分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事物的规律,获得最充分的感知,进而快速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在现代和未来的教育中,学校教育只不过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眼光也不仅限于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任务不只是面对面地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适应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获取知识、技能,而且通过其他手段,也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终生的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学会加工信息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终身受益。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者自主学习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建学习环境。作为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只有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才会更有效地使用信息。(2)采用超文本结构的信息组织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缺陷。(3)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功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互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良好的沟通界面,不仅使学生学习更灵活、更方便,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更加便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有利于提高知识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

作者:阿合买提•阿同白克 单位:克孜勒苏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4篇

一是组织开展教育实践“优秀示范岗”争创活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创设“月度优秀”“季度优秀”“年度优秀”示范岗,把优秀党员的相关事迹在公告栏上亮出来,引导和带动中心全体党员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和各个岗位上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组织开展“业务标兵”竞赛活动。开展教育实践两年来,技术中心以台站为单位,共组织各类业务竞赛十余次,竞赛以设备操作、检修、维护技能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对优胜者予以公开表彰,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业务、提高为民服务素质的热情。三是组织开展“战斗堡垒”创建活动。活动以深化党支部目标管理、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目的,建立完善支部述职、学习章程、考核、评议等制度,在规范支部工作的同时,使支部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各项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二、实施“三创”工程,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安全创优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广播电视的后端保障,主要职能就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播出前端和受众服务。因此,我们按照《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河北省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技术保障体系规划》安排,对陈旧设备、安全隐患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升级改造,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创新巡检、奖惩、事故报告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大力创新安全播出管理机制,变过去只注重传输和发射的结果管理为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安全优质播出管理水平;建成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和安全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广播影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统一、科学、有效监管,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二是服务创优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着中央和省级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发射任务,主要是通过微波向全省传输广播与电视信号,通过卫星向全省、全国以及国外传送河北卫视和河北广播节目,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看。因此,技术中心实施服务创优工程,抓理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服务广电、服务人民的民生广电理念,自觉服务本职工作、服务广电发展;设立群众工作室(行政调解室)、便民热线和群众信箱,建立党员服务承诺制度,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以机房为单位,开展安全播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进行应急措施考核,苦练内功,着力提高服务广电的能力。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展;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08-02

1新形势对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1教育体制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整: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传统教育观念正在经受市场冲击,在短期内,将冲击旧观念、旧体制、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办学体制将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主题更加多元化,民办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将进一步发展。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必须及时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东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根本,进一步深化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2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调整办学方向: 目前,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将更加提高,农村从业流动人口将会更多。这些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拓展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和境外劳务输出渠道。这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调整其办学方向和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课程结构,加强对市场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调查,积极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以适应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

2农广校面对新需求应改革创新

2.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农广校办学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将学校定位到公益性、基础性事业上来,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满足农民终身受教育的需求;将工作切入到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上,切入到农民致富奔小康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效的实现,都要求加快农民的知识化进程,尽快提高农民素质。针对我国农民教育规模大、基础差的实际,积极采用现代传媒手段,大力开展农村远程教育,这是实现农民科技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比较可行的路子,也是时展的要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构建远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农广校积极承担和努力做好的首要任务。

2.2强化教学改革,突出特色教学: 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教育视为一种服务业。所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也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品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教育,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突出特色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教育内容切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热点中去,为人热点开展教学,要研究热点、讲解难、突出实用。如我校围绕定西实际,对农民进行马铃薯良种、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当前的重点就是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热点开展教育,打破行业界限,扬长避短,发挥农广校优势,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是要把教育内容落实到农民致富的热点中去。目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农广校作为开展农业科技教育、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阵地,就应该脱胎换骨,彻底改革,找准定位,两眼向下,做到“有教无类”,来者不拒,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迈开步子到生产第一线去办学,引导农民致富,解决其致富路上的技术问题。积极开展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开发农村人力和劳动力资源。专业设置上以农业发展对所需人才的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实用、够用,为技能学习服务为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开设就业门路广、吸引力强、效益好的专业。

三是增强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农广校应坚持以能力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为关键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革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尤其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经济发展市场所需的学科专业,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基础实、知识宽、素质强的新型农民。农民学员学习,不仅要弥补文化课的先天不足,更重要的是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做到学以致用,学以致富。

2.3优化教师结构,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农广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保证教学质量。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6篇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水平不高,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为提高全社会成员工作技能水平,急需通过社区教育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国家创立广播电视大学的目的就是为大众职业教育开创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已有和潜在的劳动者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自身原有的师资、设备、技术条件可以很便捷地开展社区教育。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社区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与标准,依托电大以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分级社区教育网络,能够满足全民学习的社区教育平台已初步建立起来。1.各地利用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情况。2006年,由中央电大联合国内知名高校,以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为载体,在天津市欣苑小区建成了全国首个社区学习示范中心,为现代远程教育进入社区拉开了序幕。浙江省台州市于2004年9月成立了台州社区大学,该市下辖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社区学院,50多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区学校,还建立了一批村居社区教学班,结合当地社会发展及经济需要,开设各类培训班,讲授各种实用知识,初步形成了一个集职业学校、成教学院和电大在内的,范围涵盖城乡及企事业单位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成都市各区的社区大学隶属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和所在地的区政府,他们不仅开设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还通过学习卡制度和课程超市等形式给学员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作为首批通过评估的电大之一,评估组专家对成都电大青羊社区教育学院的办学模式、网络建设、教学管理、服务等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郑州社区大学成立,与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一体化办学。2.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所采取的措施。(1)依靠政府力量完善社区教育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以电大系统为支撑的社区教育格局,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和统筹安排的社会保障机制。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统筹领导,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保证社区教育经费的落实,以电大为主体规划社区教育活动项目,推动社区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基层角落。(2)加大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电大开展的社区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远程社区教育,在充分利用电大现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升级电大数字化设备,使之满足开展数字化社区需要,构建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客户服务体系。为社区配备数字化学习平台接入的计算机宽带网络、计算机多媒体阅览室,方便居民在社区就能参与各种教育学习活动。(3)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依托电大成立社区教育中心,以建设示范性窗口试点项目的探索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形成社区教育工作新局面。利用电大已有的教育资源,使电大成为当地社区教育的资源中心,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上大学、足不出户接受自己所需的各项培训。(4)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利用电大多年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经验,以集数字化、多媒体、开放性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注入社区教育的实际活动中,帮助社区培训掌握相关操作技术的工作人员,为社区配备相关接收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社区教育展示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优势。

二、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具有很多优势,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看,由于社区教育在我国本就是个新生事物,其自身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与社区教育在从属关系、合作模式、相关政策等方面还没有统一与明确的说明,这就阻碍了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针对社区教育的立法不够。我国社区教育开展较晚,各地对社区教育的理解还不统一,各地方政府对于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不一致,急需从立法上加以规范和保障,使开展社区教育有法可依。电大参与社区教育,主要以在电大成立的社区学院为主体,虽具有法人资格,但不能解决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问题。学员持社区大学颁发的证书,在社会上及相关部门内部还得不到承认,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反观国外,社区教育开展较为普及、成效较为显著的国家,其相关立法都是较为完善的,正是这些法律为当地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支持。2.缺乏理论引导。由于缺乏理论引导,各级政府、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甚至一些电大的教职工对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还不能完全理解;各地对社区教育的开展缺乏统一部署与考虑,对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各不相同,效率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短时间内很难制定出一套适应各地条件的发展社区教育的理论,因此,需要各地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摸索,找到适应本地发展社区教育的模式,从中总结出经验并加以推广,进而形成一定的理论,最终汇集成符合较普遍条件的理论。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冲突。很多基层电大没有足够的财政拨款,需要自行创收解决生存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层电大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而社区教育的根本在于受教育的人得到收益,是一个公益性事业,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因此,电大作为一个创收单位过多顾及经济利益与社区教育作为公益事业保障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影响了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性。4.管理体制亟待完善。我国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工作刚开始不久,各方面的经验还很少,相关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各种制度还不齐全,相应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模式还不明确,电大参与社区教育还需要政府相关单位提供协助,效率往往不高。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体制加以引导,完善的体制能够解决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所需的资金、资源与政策困难。5.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经费不足、师资有限。据了解,全国虽已有不少市级、县级电大正在逐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但有政府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支持的只有少部分。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社区教育的经费多由政府拨付,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政府财政经费的审批及到位往往不及时,这就造成需要电大预先垫付资金来开展工作,而基层电大自身的运行经费通常本就紧张,很难拿出大笔资金,这势必影响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以及最终的成效。另一方面,各基层电大的师资力量原本就受到编制的限制而人数较少,且还要承担日常教学任务,因此实际能参与开展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是不能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6.现有的社区教育工作模式较为简单。常见的有组织的社区教育工作包括两种方式:(1)以项目为核心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对策。这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也便于推广,但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组织编写教材,对教师进行培训。推广过程中不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调整。(2)通过社区居民常见的活动方式,将社区教育需要的内容融入活动中去,便于参加,也容易吸引大多数居民自发前来,活动本身的针对性较强,但考虑到在都市生活的居民工作节奏快,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其最终适宜的人群也在逐渐缩减。

三、促进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政策建议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1,103所地市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指电大分校和由省级电大直接管理的工作站),1,853个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指电大分校管理的工作站),3,000多个教学点和60,000多个教学班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累计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756.87万人,[1]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累计完成了对5,000余万人的各类非学历教育,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我国广大教师和管理专门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实用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

然而,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和其他教育领域发展一样,总体上还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要求,突出地表现在办学理念、质量、体制、手段等诸多方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等地广播电视大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在总结经验还为调查研究世界各国开发大学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于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对于深入调查研究和进一步整合全国高等学校与社会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实现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发大学转型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了初步改革的方案。这些探索性的举措为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维度下的电大转型

在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尤其是向现代化开放大学转型,应当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重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的发展,从上个世纪60年代网络开始出现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几乎每天的必修课并且都不能离开的、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在2011年,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网民已有21多亿,全球电子邮箱总数31.46亿,我国网民已达5.1亿人[2]。

最近几年,埃里克.施密特又进一步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对学习者的服务能力。即更加遵循网络教学的规律,采用一站式的网络教学服务,教学平台使用方便,平台功能全面灵活,学习环境互动合作,学习课件活动有趣,学习资源共享共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保证教学和学习质量。云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也给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的重大机遇。

正因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的工作,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正酝酿着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惑,即同时实现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及减少教育支出的目标,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如英国开放大学,“现在,英国开放大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学生数占全国大学生的1/3,英国开放大学不仅拥有国内学习的22万在校注册生,而且还有6万国外注册生。教学质量已跻身英国大学的前10名,位居牛津大学之上,教学研究水平居第三位。在英国进行的关于学生满意度的全国调查中,英国开放大学也连续三年排名第一。”[3]印度利西亚开放大学(特布卡大学)的网络学习者超过50万,遍布全球。菲律宾开放大学开发的研究生层次的网络课程,得到普通高校的学分认可,并深受菲律宾普通高校学生的欢迎。[4]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电脑到各种形式的移动终端,使得广大学习者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终身学习的道路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变成现实,“从摇篮到坟墓,终身并随时的学习”[5]。

开放大学突破时空限制,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城乡、社区、家庭,尤其是广大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改善基层人才匮乏的窘境,并通过保障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作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引领者,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广播电视大学必须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远程开放教育能力、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裁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办好开放大学”。[6]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实现向高质量开放大学转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在我国教育发展新的趋势维度下电大转型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因此,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我国优质高等教育的资源的不足,现有2,200多所高等学校中,其中真正高水平大学(985、211学校共100所)占大学总数的不足5%,这也受到我国极其重视学历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我国追求优质教育、精英教育的潮流势不可挡。无论是传统教育形式中的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也无论是参加培训和辅导,选择好的学校或办学机构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服务教育需求大幅增加,出于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渴望。我国许多家长为自己和孩子事业发展和职业需要参加网上学习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应试教育激烈竞争,无疑严重地影响到学习者的身心健康,而且透支了学习者学习热情和兴趣,妨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自1965年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首次提出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的基本理念。同时,终身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对个人自我人格不断完善的学习需求,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7]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8]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尤其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最重要条件是学有所教。继续教育是学习者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依托,开放大学是终身学习“立交桥”上的重要环节,它强调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空间的社会性。广播电视大学并不缺乏开放教育的机会和资源,而是缺乏优质的开放教育机会和资源。开放大学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导,以卫 星、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传播工具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其人群辐射范围广、入学门槛相对宽松等优势,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学习条件和内容。成人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学有所用。成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习者的工作和实际,其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可以说,单一的学历提高的教育需求是相对容易满足的,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则是一个教育机构难以承担的。从多样化学习需要来看,学有所用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专业知识或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广播电视大学的专业范围目前很难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放大学将会为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资源共享和专业优势互补提供平台。这就可以促使广播电视大学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避免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大而全、小而全、又过分一般化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传统学校教育,已不可能满足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需要了。

总之,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实现向高质量开放大学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放大学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既是建立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又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彻底解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已迫在眉睫。

三、在国家教育改革规划和电大发展维度下电大转型

“未来的大学使用新技术来‘解构’”。[9]“解构”必然带来重构或流程的重组。从教育技术方面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信息化角度看,广播电视大学可以视为教育信息化在高校边缘划出的一个试点。但是,随着网络和新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开放教育,物化技术为开放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空间。

一是高等教育中采用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信息乃至知识组织管理的技术的应用和教育教学的变革。

二是在这些工具生产力推动下,教育技术的提升,如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对教学互动的新的支撑等。

在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就中,开放教育和传统高校形成了某种对比:教育信息化改革传统课程和教学,广播电视大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传统高校差距很大。那么“如何整合、利用现代开放教育的试点成果,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主要环节的应用,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现代企业化的运行制度改善高校的管理体制,使远程教育试点成果在高校开花结果。”[10]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建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启动后,高等教育规模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欠债等方面因素。开放教育的规模效应发挥了“急就章”的作用。而在当今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其社会发展教育指标的提升压力也倍增。中国从业人员7.96亿,农村富余劳动力1.2亿,老龄人口1.44亿,经过一次性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10亿人,为在校生的3倍。新市民阶层的教育压力在4亿左右。终身教育压力再一次要求有一个高度灵活的系统和突破传统学习的教育经济学的教育模式:开放教育的成本效益理论实践具有相应能力,开放教育是通过“大规模生产”来突破教育规模的。[11]中国电大、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成本分别约为传统高校的35%、35%和25%。[12]

在终身教育框架中,要使各类高校参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岗位从业人员、社区乡镇民众提供培训,充分利用电大转型的开放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支持服务和学习成果认证转型,衔接各阶段学习。

广播电视大学向现代开放大学转型,即开放大学的建设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翻版,而是以新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实现实质性的转型。

电大系统现有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办学、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有利于把人、财、物统一分配,更加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在电大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大系统在教学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13]上级电大对下级电大的教学业务进行指导。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电大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教学过程管理失控,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从电大的教学管理来看,行政管理色彩比较浓,尽管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后,中央电大一直努力推进从教学行政管理向教学过程管理的办学实体转变,但从独立办学实体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因此,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时,要依据《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设计其组织架构,实现校内教学与管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学校制度,通过制度实现自主管理、民主监督。

对广播电视大学进行“扬弃”。开放教育的社会化生产依赖于广播电视大学的天、地、人三网,基于此才形成了系统办学、支持服务、质量保证、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等平台。因此,要“扬弃”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根据“大教育”格局,整体权衡开放大学的总体规划:包括地区平衡、经济地理平衡、与资源合理布局推送及公共服务平台分布,国家、地方的“立交桥”规划要对接起来。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开放教育可以作为首选模式。[14]这主要是因为开放教育试点中,实施单位形成了灵活学习模式,践行宽进严出制度,构造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不仅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实验机会,而且也为改进成人教育、提升终身教育、建设学习立交桥提供了一系列的经验、方法、技术和物化形式。

开展远程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政策和规划,用以应对具有强制性发展性的文化”,即使是发达国家开展远程教育也是出于“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考虑。”[15]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应在政府统筹规划下,制定相关的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转型的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在办学层次、服务范围以及主要任务等方面的适当分工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状况,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现代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立法,依法治教。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立法经验,总结电大30多年的办学实践,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现代开放大学应避免再走“先上马后备鞍”的发展之路了。应制定其章程,明确其性质、地位和功能,落实办学自;明确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和经费投入等等。应制定终身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开放大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现代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特点;制约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94-02

1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的特点

远距离成人教育是以现代广播、电视、录像等为媒体,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面授辅导为补充,对成人学员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是集自学、视听和课堂教学优点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远程成人教育同普通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施教的广泛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用现代媒体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手段教学,施教面广、容量大,可以承担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初、高中毕业生的考后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继续再教育、培训学习,可以使初、高、中等农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覆盖到基层一线。

(2)办学内容的社会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加速科技培训进程,提高基层专业人员和农民的素质,发展特色农业,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增强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编设课程、组织教学时,都是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的,开设的专业围绕着农业发展这个主体,涉及各个行业,以满足工作及生产的需要。

(3)学习方式的便利性。由于生产和工作的需要,以及学习培训区域、场所、资金等的限制,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广大的农民不可能进行专业院校脱产学习,他们要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只能边工作生产边学习,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是送教上门,并且学习费用低,这正好适应了基层专业人员和农村学员的这一要求。

(4)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学媒体除文字教材外,还有音像、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等教学辅助设施,通过采取自学与面授辅导相结合,书本与声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师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自身特点自愿选择、自由结合。

(5)学用结合的实效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根据学员的特点施教,结合当前的工作重点、新科技、新知识施教,学员大都不脱产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使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当前制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发展的因素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面向农民的远程成人教育学校,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目前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群众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远程成人教育的机构不健全、人力不足,对远程成人教育的宣传不够,接受教育的人员不多,普及科学知识的面不广,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教育经费缺乏。由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面对的是广大农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对他们的教育必须要投入比传统教育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再加之远距离成人教育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完成一整套教学过程的。因此,具备必要的教学设施,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发展,资金不足是制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由于大多远程成人教育工作人员只精通1~2门或部分专业知识,而农业是一门“百科书”,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以及对当前的新知识、新技能学习不够。必须鼓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做到“一专多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农业服务。

(4)学员文化层次差异较大,整体提高学员素质的难度大。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各异、素质相对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要想让他们尽快达到教学所规定的目的,有着比其他教学方法更高的难度,必须分层次开展培训教育,以实现远程成人教育的目的。

3改进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工作的措施

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工作就必须从大农业角度出发,按照远程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逐步摸索出一套更为适应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工作和社会发展的教学措施和办法,保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办学体系。远程成人教育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科学技术来完成一整套教学过程的,因此,它要求学校必须建立和健全一个完整的办学体系、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才能达到远程成人教育的教学目的,为此,应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体系和必要的教学设施。办学体系:一是领导体系。远程成人教育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的办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协作来完成。因此,各级政府应成立由教育、财政、科技、组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学经费、教学设施建设以及确立办学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起到组织协调、安排落实的作用。二是管理体系。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这种远程成人教育学校,有着“远、大、散 ”的特点,管理工作的好坏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保证条件,只有实行规范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必须规范和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即从组织、思想、工作管理等方面入手,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使各项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三是辅导体系。辅导是弥补远程成人教育师生之间不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应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以科研、科技推广及生产等各门类专家、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使所开设的各门课程的面授辅导按教学大纲要求得以保证落实。办学设施:一是实验、实习设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根据设置的专业,建立一定规模的实验室、实验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器材,有了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才能使理论知识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促进理论与技术技能的巩固和提高。二是声像设施。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差异,合理配置和选择卫星接收、录音、录像、标本、挂图、模型教具等多种教学媒体,使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2)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落实教学环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自学、视听、面授辅导等,自学与视听环节的落实,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要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必须注重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视听与面授相结合。一是自学与辅导相结合:首先,要强化学员对自学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自觉自学的思想基础,引导学员明确学习目的和自己肩负的责任。其次,指导学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自学计划,使自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加强自学过程中的指导,培养学员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最后,督促检查自学情况,提高学员自学水平,保证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可根据学员自学实际,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答疑、检查,解决自学中的实际困难。二是视听与面授相结合:在音像教学的基础上与面授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做到视听与面授相结合,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热爱教育工作,要经常深入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强教师技能素质的提高,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工作,使教师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尽量做到一专多能、一人能胜任多门课的教学工作。采取自学、视听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员的层次结构,利用电化教学的现代化手段,灵活进行视听与面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打破地区界限,探索远程成人教育改革的新路子。要从大农业角度出发,打破地区界限,要“找米下锅”,主动地走出去,不定期地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乡村,调查了解社会需求情况,不断扩大生源,将农、林、牧、水等各相关行业的有志于参加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青年人都吸收到学员队伍中来,逐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当走长、中、短三结合的道路,即大专、中专、“绿证”、实用技术培训一起抓,无论是哪一层次的教育都应将“实际、实用、实效”的教学特色体现出来,全方位施教,更好地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媒体特征;资源应用

谈到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我们必须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远程开放教育,远程开放教育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和以往的面对面教育存在很大不同,远程教育是通过网络将双方联系起来,不拘泥于以往的教育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发挥了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现了我们当代教育的灵活性和创新,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教育又需要创新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时代的灵魂,更是一个时展进步的必备因素,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代表了教育方式的多元,更加体现了教育的创新。

一、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分类,教学环境及教学媒体的选择

1.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分类

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曾经把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设计的资源和利用的资源。现今的理念又可将教学资源分为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两大类。每个单独的分类又根据是否为教学所独用,分为设计的和利用的两种类型,而环境资源又分为授递型和信息资源型。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分类不是单一的,具有很多方面。

2.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媒体特征及选择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媒体特征,我们可以作出以下选择:

(1)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

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不同章节,同一学科章节不同的内容等适应的教学媒体会有不同区别,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转化为相同,尽最大的可能将差异转化为进步,将媒体教学与内容学习达到统一,从而才能将媒体教学内容的作用发挥出来,达到我们的远程教育的目标。

(2)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与之配合的媒体,并使之协调,以产生最佳效果。统一和协调是一个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想学内容,必须学会协调教学方法,方法具有多样性,我们能做的只有将这些方法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的远程开放教育也才能真正的发挥教育自身的优越性。

(3)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

认知水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我们在进行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一种能力,同样,网络教育学习特征具有复杂性,网络教育的学习者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我们的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考虑学习者个体特征,选择适合的学习媒体。

3.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

一种是通过教育科研网,联通电信网等专线经互联网传递,学习者通过联网计算机访问;另一种利用卫星宽带网在配有接收卡的计算机上接收。不同的学习教育环境可以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也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同样也会使得我们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到自己的认知和收获到自己希望的果实。

二、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及分析

1.教学资源数量多,但内容单薄,专业和课程特色不明显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文字主教材和辅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VCD光盘等,同时,接收VBI,IP和卫星提供教学资源。不同的教育资源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教学体验,不同的教学资源的获得渠道也不同,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

2.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整体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资源的建设一直是我们在追求远程开放教育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统一规划建设和提高整体水平是我们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我们必须要将此原则作为我们进行实际教育活动的一个指标。

3.教学资源"静"多"动"少,适应性较差

远程开放教育相对于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来说,比较死板,对实际的情况的灵活性把握需要提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的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适应性,使得远程开放教育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积极的作用。

4.网络课程偏少,网上教学资源缺乏完整性

网络课程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提前准备的,因此,对于许多现实的情况的把握不够准确,也达不到预订的标准。

三、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的对策

远程开放教育是以个别化自主型学习为特征,对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果,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

1.加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思想

第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符合学习者的愿望和要求,第二,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一是以项目为依托,抓好示范资源建设,以点带面,分层进行资源开发。二是成立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三是教务处将每年学校建设教材数字文档交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3.实事求是,以实际为基础

(1)以一线教师为依托,建立运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鼓励作用,有奖有惩才能进步。

(2)处理好资源新建,改造和引进的关系。新资源的建设和旧资源的保存,这都是现代资源建设发展的必需方面。

(3)加强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的建设是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加强教育的基础建设更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

4.从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和效果出发,抓好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应用。一是保证网络平台的不间断运行和信息的及时更新,方便学生随时访问学习。二是资源开放,免费使用。三是义务培训,指导应用。

结语

远程开放教育不同与一般的实体教育,广播教育需要我们的一个网络远程控制,可能教育的双方不是面对面进行交流,因此,存在一定的不方便的地方,但是远程开放式的教育方式灵活,便于操作,可以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本文就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并且针对着一系列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发展我们的教育资源建设,并且可以直接应用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做好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更是我们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未来研究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2002

广播电视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发展 县域经济

一、“三农”问题:再创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新使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力军。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而经济体制改革最初发轫于农村,亿万农民是改革的实践者和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我国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农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3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学程度占40%,农业劳动者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5%。沉重的人口负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但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如何把农村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有较高思想觉悟,懂科学技术,会经营管理,能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和专业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使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作用真正得到有效发挥。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它以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媒体作为主要培训手段,具有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而且能够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贡献。

二、县域经济:奏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主旋律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层次。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县域范围,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整个经济发展就好,综合经济实力就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高。壮大县域经济,重点突出个性,形成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要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对乡村经济及农业生产的带动功效。

人才支持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其核心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其实质就是努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开发县域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应主动适应市场、调整结构,培育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直接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农民创业致富,着眼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着眼于农业科技进步,解决农民知识贫困;必须抓住自身比较优势,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发挥系统功效,打造品牌战略,构筑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才开发产业链。

以二十多年来积累的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资源为基础,按照“适应、发展、创新” 的工作理念、着力建设“一个网络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为农服务的网络,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目标。

1.构建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

以中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市级学校(农民培训中心)为主体,以县区校(农民培训中心)为骨干,以乡镇为基地,以乡镇教学点为辐射源,吸收中介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为县域经济发展集人员培训、科技推广、信息咨询、项目引进于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要建成开放的、灵活的、高效的“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系统。特别要弥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多元化功能失调的缺陷,保障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施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业远程教育的“进口畅、出口通”的重任。

另外,网络体系建设应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撑,不断采集、加工、储存信息,加大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使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始终站在科技与时展的前沿。

2.提升农民素质的科技培训

总理曾经批示:“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从现在起,就应着手培养造就一批觉悟高、懂科学、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按照这一要求,农业科技培训应立足区域,服务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服务。

(1)科技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中央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各地都以“调优、调强、调精”为方向,对当地农业结构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是农业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要抓住这条主线,积极调整培训内容,采取有效形式,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农舍村院,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指导和培训农民。“为政之要,首在足食”,当前应重点加强种养业的培训。

(2)科技培训为农业产业化服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名、特、优、稀为特征的区域特色农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但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的农户难成市场主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就营运而生,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一是提高基地农户生产技术水平的培训,要根据特色农业的新发展、新实践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传授给农民,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二是培育特色农业技术开发人才,加强高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培训,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为区域特色农业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区域特色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集散地。

(3)农业科技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当前,农业科技培训应与村干部学历教育、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训、生态富民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民科技书屋培训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乡土教材。

3.实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

劳务输出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素质是决定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时期,训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是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转变观念,强化宣传。转变观念,一是转变农业教育者的观念,从单一的农业教育到市场需求多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二是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要充分利用“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优势,加大宣传,增强农民外出打工挣钱,树立在城镇创业的新观念。

(2)狠抓培训,强化管理。当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抓住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切入点,按照市场需求和转移就业为导向,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加强打工者的法律法规、安全常识、道德规范教育,增强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强化管理,加强对培训农民建档立册和输出推介,实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协调小组及相应的中介机构,加强系统内外的协调与沟通,强化中介缔结功能,改变目前分散、自发、盲目地外出务工为有组织、有指导、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资源基地和就业基地,为企业和转移就业农民搭建平台。建立订单培训、联合培训等培训实练中心和基地,努力做好在农业、农村内部及县域范围内就业渠道,减轻农民培训输出成本。同时要规范劳务市场,形成有序竞争、开展咨询与维权服务。

4.打破时空界限的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亦即远距离教育、远程学习。1998年9月,有教育部牵头实施的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开始启动。1999年元月,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它标志着远程教育开始步入教育历史的新纪元。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办学、多种手段教学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可以大范围、大面积地开展多种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方便、快捷地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解决农民教育培训中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受训人员规模难以扩大、边远地区难以覆盖等问题,是大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据调查,农业劳动者在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所有途径中,广播电视教育手段占35%。

因此,农业广播电视教育要进一步强化资源建设、媒体传播和教学服务能力的建设,围绕新时期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心工作,将科技新知识、农业新技术、市场新信息制作出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质量较高、适应广大农民需要的远程培训教材,运用广播电视和新型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远程培训传播系统和教学培训中心,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快远程培训资源的传播速度。

农业远程教育要积极与当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有小嫁接,扩大辐射窗口;与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重点建设项目挂钩,加大技术、信息的聚集传输。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成为农业市场信息、宣传农村政策的服务平台,成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绿色通道,成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农民素质的空中课堂,成为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重要阵地,真正发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和开展农民终身教育的主力军。

三、“四轮”驱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构建为农服务的网络体系、提升农民素质的科技培训、实练打工本领的转移培训、打破时空界限的远程教育是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四只强劲轮子。那么,如何发挥“四轮”驱动,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的功效呢

1.转变观念。进一步确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县域经济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把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强化政府统筹,加强机构,充实人员。

2.加大投入。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创造可持续的环境条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集合有关部门的教育培训经费和农科教项目经费,扶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劳务输出基地企业参与农民培训,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