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

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

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

1.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文经类)的标题和所在页码。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通用缩写除外)。

3.内容摘要

全文阅读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范文

顾波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1月6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16******(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公司

行 业:金融/财务/证券/保险

全文阅读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地方高校应根据媒介融合时代对广播电视学人才的需求,按照全程式教育理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多渠道搭建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进而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要求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全程式培养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革新快,[1]而实践能力是评价媒体从业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地方高校在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的通病。[2]按照全程式教育理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多渠道搭建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能有效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要求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全程式培养的内涵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应包括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对全媒体新闻从业者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如果只是在某些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必然是碎片式的,不能融会贯通,无法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为了真正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实践能力培养4年不间断,根据学生从大学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多渠道搭建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全程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程式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浅入深,从单一走向综合。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实验和实训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些作业往往是碎片化的、粗糙的。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对作业进行精心的加工和再创作,使其更加成熟、丰富,成为作品,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成为产品,最后根据市场的需求,使其成为具有价值的商品。在“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中,学生实践成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载体

(一)学校自办媒体: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专业化程度高、制播要求高,能接收的实习生数量非常有限。根据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媒介融合人才,学校先后创办了网络视频制作部、《守望报》和“择优网”三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用于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学生的实践教学。三大实践平台分别着眼于不同的实践领域,《守望报》作为传统纸质媒体,主要培养学生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报纸排版等方面的能力。“校园新闻聚焦”主要培养学生视频新闻的策划、采访、拍摄、剪辑等能力,让学生能与电视台新闻栏目实现无缝对接。“择优网”则融合纸媒和电视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络、手机的推送,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网络媒体的运维。

全文阅读

揭秘“艺考”专业:百花齐放任你选

通过对艺术类高考专业一番“地毯式清理”,可以发现选择了这条高考蹊径其实也蛮幸福的――这是一片百花齐放的广阔天地,各种专业包罗万象。可以说,哪怕你其实内心里对于音乐、绘画等纯艺术类的专业并不感冒,只是想要借助这个通道成功跻身大学,那么,你完全有可能在拿到“门票”之后另择山头。譬如你可以转学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公共关系学等。乱花迷人眼,你需要慎重挑选。

大致来说,艺术类高考专业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需要长期扎实的“童子功”的,譬如美术、音乐;另一类是半路出家,“华丽转型”型。这类考生备考时间相对较短。如广播电视、影视、戏剧类,管理类,公共关系学类,理论类等专业。

“童子功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顾名思义,这类专业没有个“十年功”你是混不进去的。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通常从很小的时候就尝尽了“人间疾苦”――再冷的冬天也要练琴,再枯燥的时候也得对着鸡蛋画画,哪怕脚上有伤也得坚持练舞……好在,熬出头之后的风光,也是相当令人艳羡的。

音乐类:含音乐表演(如声乐、器乐等)、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乐器修造(如提琴制作、钢琴调律)等。

美术类:含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书法、艺术设计(如环境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动画等。

舞蹈类:含舞蹈表演(如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国际舞等)、舞蹈编导、舞蹈学(如舞蹈教育)等。

不难看出,这类“童子功”型专业的对扣性相对较强,譬如音乐表演、绘画、雕塑、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性质让人一目了然。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设计类几个相关专业。

全文阅读

探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应用

由于广电媒体单位的数量有限,而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招生量逐年大幅增加,因此学生在媒体单位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常只能旁观记者采访、摄像师拍摄、剪辑师后期编辑,极少有亲自进行策划、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的实战机会。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课程实践

全文阅读

高校广电新闻系学生就业论述

1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2009年成立由师生共同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文传学院视频新闻中心,中心共制作播出了《新闻周报》、《文传新闻》和《教育中路的日子》等视频节目近70多期,成为新闻专业教师与学生教学实践的理想平台。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均达98%以上,虽然就业率高,但专业对口的不多。现列举2012届毕业生58人就业去向:在报社、电视台、网站等传媒行业就业的24人,占毕业生人数约41.4%;升学2人,考取公务员、社区党建组织员和村官6人,教师(含特岗)5人,其余则在企事业从事文秘相关工作。这是我院历届毕业生从事对口专业工作的最高比例,不足一半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而在这不足一半的数据中,能够在岗位上坚持至今,不到三分之二。高就业率说明了我院毕业生就业能力颇强,但低专业对口率,却显示出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分析低就业专业对口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调整策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得到长足发展。

1.1专业能力不够突出

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基本就业能力。毕业生想在就业之争中取胜,过硬的专业能力是重要法宝。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其中一项基本专业能力,如熟练地使用摄像机拍摄,用非线性编辑设备进行后期编辑处理等各个环节,大部分毕业生能独立完成这些专业技能,但还需加强。在此基础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主持、播音、摄影、写作等特殊就业能力。因此,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相关的工作感兴趣,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1.2就业期待值过高

作为地方院校,玉林师范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之一。因此,我校大部分毕业生在区内外基层单位就业。而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因专业背景缘故,较多毕业生倾向于一线城市或大城市就业,以便专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种想法固然不错,但是与学生实际不相符。一是自身专业能力欠缺,二是地方就业机会较多,竞争较小。如2011年到我院招聘的各县市广播电视局不下十家,招聘人数近20人,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因地域因素或其他因素放弃就业机会。

1.3就业途径多样化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一个文理兼招的专业,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够谨慎,甚至部分考生只看专业名称即填报,完全不顾其他。入学后,一部分学生通过对专业的接触,逐渐对其感兴趣。而仍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仍无法增加专业兴趣,则根据所处的学院的其他专业,如师范类专业汉语言文学或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方向)选择了教师或秘书等岗位。实际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竞争秘书等岗位时,其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吸引了用人单位,而该专业毕业生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也能较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在文案等方面的工作。这是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的原因之一,也是就业途径多样化的表现。

全文阅读

新闻传播学全方位透视

由于教育部门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进行了控制,因而随着就业市场的扩大,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望得到较好的解决。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总体就业形势不会太差。

初识庐山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近年来,被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牛”的专业。

就其能够“牛”的原因,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看:一是工作性质。“无冕之王”的美誉令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指数很高,该职业所链接的专业也随之凝聚更多的人气。二是就业范围。毕业生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三是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发展,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具体来说,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要求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

商品流通的日趋频繁,促进了我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很多院校在中文系或新闻系都设有广告学专业,也有少数院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广告学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探讨传播的学科,一般设在传播系,也有少数院校设在中文系。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美学等。

全文阅读

广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数量迅速膨胀,播音主持教育问题也逐步暴露。广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着毕业生供应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等问题。因而广东高校需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广东高校;播音主持;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受到人们的追捧,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年》统计的数字是44所,有人在2006年作过的不完全统计的表格里列出了180所,还有很多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并不在这个统计之中。从网络等渠道信息保守估计,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已有300所左右,在校生数万人。如此大的招生规模与媒体的真正需求显然不相符合,供大于求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严重弊端。这是一个播音主持教育在膨胀之后问题逐步暴露的时期。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数量膨胀的同时我们的教育质量赶上了没有?如何通过制订科学的教育培养计划,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质量,从而找到一条适应当前发展状况的播音主持教育之路?笔者通过分析广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找出提升该专业教育质量的途径和对策,以迎接21世纪广播电视事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广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供应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轨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播音主持岗位目前基本呈饱和状态,缺少的主要是高水平的专业性节目主持人,如时事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等。对于性别而言,男性主持人需求空间更大一些。但是,广东许多高校并未从市场需求出发,甚至根本不具备师资、设备和专业场地,仅仅受市场利益驱动就草率地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并一味扩大招生规模,使这一本应受严格控制的专业呈现盲目增长的态势,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长远发展。

2.毕业生文化素养不高,后劲不足

作为艺术类专业,播音主持专业较低的文化课分数线是吸引许多考生报考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或学业发展不均衡,或学业平平,考大学希望不大,靠着长相和普通话水平侥幸考了进来,因而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后劲不足,尤其是新闻素质亟待加强。部分毕业生的适应能力不强,特别是对节目整体驾驭能力不够,缺乏根据节目性质和任务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

全文阅读

新闻传播类专业拾遗

根据往年报志愿的统计数据上来看,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文科生报考率每年都能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热门专业。除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主流实践型专业,还有偏向学术型的传播学专业,以及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媒体创意等新兴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也在近几年招生专业中显山露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众专业,到逐步受到更多考生的关注。

传播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它与其他社会科学都有密切关系。同时因为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立足于人与社会,它研究的就是人。所以从广义上,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都与传播学息息相关,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到心理学、神经与认知科学等。传播学与新闻学虽有不少课程重叠,但传播更重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新闻则侧重于在运用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发挥。不过,如今大学的本科阶段,传播学与新闻学的界限还不算明显,传播学的学子也一样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告企划制作、公关活动策划与执行、媒体运营、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为大众传媒领域的实战做足准备。但在研究生阶段,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功能会更加突显。

不同学校在传播学具体的方向设置上各有侧重,如中央民族大学侧重民族文化传播,中国农业大学侧重农村传播等。

在就业方面,大部分同学就职于报社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出版社的编辑与策划部门或者广告公司,也有大量学子选择考研。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是名副其实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一些学校的该专业设为新闻学的一个方向,也有一些学校在艺术学院甚至软件学院里招生。

该专业开设大众传播学、远程教育与网络、摄影技术、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子技术、视音频设备新技术、非线性编辑、艺术基础(美术、音乐)、计算机基础、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3DMAX动画制作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可以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设计、网页制作、编程等计算机知识基础,掌握电视电声系统音视频技术知识,同时具备使用、管理和维护现代电子设备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方法、能独立编制电视节目。

由于是新兴专业且学生实践能力强,这个专业毕业生非常抢手,就业面广。中国传媒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手机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发展势头较好,但策划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就是培养既懂媒体传播规律,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人才。所以,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杂志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网校等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等都活跃着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媒体创意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里非常小众的专业,目前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仅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

全文阅读

实验室教学改革

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电视传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广播电视编导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阐述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实验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和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实验 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更新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不论是在各大城市还是村县等地方,对于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和对于信息知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播的形式相对于传统方式来说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根据社会的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于电视、电影、等传媒类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量也在不断的加大。那么作为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高校也就成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重要地方,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就更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专业。怎样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求的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学生就成为所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及教师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单独从广播电视编导这一学科来说,开设在我国从产生到普及也只有20多年的时间,那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过去的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这个新兴专业也在跟进脚步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除了全国各大知名高校有这样专业以外,在各个省市的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也在不断开设这一专业。但是这种高速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过快引领科技的不断更新进步,广播电视行业的各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所使用的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这些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能够加快制作的质量和速度并与世界接轨,而作为高校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重要阵地,则不能及时地更新实验设备和与之配套的理论知识,在学校的实验硬件设备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理论与实际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脱节的现象。

1 调整核心课程讲授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环节的比例,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1)在调整核心课程讲授课与实验课环节上,以新闻采访,电视短片制作、纪录片等几门课独立的开设实践课程进行阶段性实践教学。这几门实践课程独立的开设不但解决了初期实践教学课程的条块分割问题,还可以加大实验课程的比例和实践教学效果。其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还有很多课程,是可以增加实验实训环节的,如,广播编辑与制作,摄影艺术、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采访学等,都带有着很强的实验性,处了增加实验课时之外还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总体分数,把实验学分与理论学分真正的从传统意义上分离开来,形成各自的学分模式。并按学期和年度的不同为各个学年开设阶梯样式的实验课,使之形成实验课环环相扣,不断递增的形式。在不同的实验课上可以利用三个阶段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能动性:①以个人为单位制作,提高学生个人对于整体操控的掌握能力,并能清楚的了解个人的不足之处;②以组建小组为单位,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以小组之间的合作为单位,因各个小组实验训练内容不同,同时可以提高沟通的能力。

(2)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