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察日记植物

观察日记植物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植物观察日记作文700字

上周,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植物观察日记的作文。我正想着要写什么样的植物呢,刚好看到了妈妈从老家带回来的一些菜。

那些菜放在阳台已经有两天了,因为之前带的有点多,所以有的还没有吃完,而原本还是绿油油地菜叶里,竟是“探”出了一些新鲜的黄色小花。

“这是油菜,之前有些花苞,没想到两天没炒完,居然开花了。”妈妈说。

“妈,那这些花这么漂亮,我把它们摘下来好吗?”我和妈妈商量着,这鹅黄色的小花真的太好看了,反正我吃菜也没有吃花,不如学着做一个“插花”,然后观察它们。

妈妈一口就应允了,让我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于是我找来两个已经喝完的矿泉水瓶,在里面装了大半瓶自来水。之后把那些已经开了花的菜挑出来,择了一遍,而一棵棵插在水瓶中。还没说,等我弄好之后,连妈妈都夸很有艺术感,也被这大自然的“创造”所感动,因为那绿叶黄花真的太鲜艳太美丽了。

我把花瓶放在饭桌前,细细地观察着上面的花瓣还有花蕊,它们是那样的精致细小,上面还有一些像蜜蜂一样的小小的触角,我在想那是不是跟授花粉有关。

这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观察花朵。

全文阅读

植物观察日记(大蒜)作文800字

植物观察日记(大蒜)

3月1日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2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4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 月5日

全文阅读

观察植物日记作文500字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去看了一下我的凤仙花和吊兰,它们好像有些变化 。

我发现那株红色凤仙花叶子本来要干枯的,经过我的浇灌没想到它的叶子变绿了,原来要变黄的叶子吸收了水分正生机勃勃地向上生长。突然我发现有一条小虫子,趴在枝叶上,不知道它在干嘛,是不是被那些嫩绿的颜色所吸引来“偷食”?我赶紧喊来妈妈把它活捉了。凤仙花又结了几个花骨朵,那些回老家前开的花已经结出了“种子包”,等那些种子包熟了,轻轻一碰就会爆炸。现在还有些花正在盛开,也有些花凋谢了,那些还没开的花骨朵正含苞欲放显示出强大的力量。那株紫色的凤仙花,生长得不那么茂盛,花稀稀落落的,叶子也显得不那么健壮,但他还是在努力第向上,刚刚谢的花也结了种子包,有几片新长的叶子也泛绿了,相信经过我的劳动它也会开得更茂盛。

而那盆吊兰的叶子长得更绿了,也更鲜嫩了,枯黄色的叶子几乎没有了,它是那么健康,迎着炎炎烈日示展着它强大的生命力,是啊,炎热怕什么,别看它那么不起眼,只要有拼搏的精神,它就敢和炎热抗争,多么坚强的吊兰!小小的植物都敢和那么炎热的环境抗争,我们小朋友又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你看这么小的吊兰,都不怕炎热也不怕困难,那我们也学习学习它的精神吧,努力学习、勇于攀登。

怎么样我养的好吧!凤仙花很漂亮,吊兰也很漂亮。你也养养看看吧!今天的收获真不少,还知道了那么多东西。

全文阅读

整合资源 提高观察植物效果

【摘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植物的一生,亲身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时,一要选定观察对象,整合教学内容;二要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种植、观察相整合;三要教师示范引领与学生自主探究相整合;四要观察活动与新媒体相整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植物;观察;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9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栽培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本单元包括《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4部分学习内容,重点研究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和功能。如果从探究植物的种子开始,一直到开花结果,所需时间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如果仅仅利用教学第二单元这三、四周时间,是不可能达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

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观察植物的一生,亲身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与植物共成长呢?

一、选定观察对象,整合教学内容

植物的种类繁多,如果在植物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植物,不利于学生认识植物的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植物作为主要观察对象。

根据教科书的安排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蚕豆很适合学生种植、观察。之所以选择蚕豆,是因为它自身的许多特征有利于学生观察研究,达成教学目标。在《果实与种子》中,选用种子较大的蚕豆,便于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认识种皮、子叶、胚。用它来研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不需要借助工具就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在《根和茎》一课中,可以用它来研究根的形状、茎的运输作用。在《叶和花》一课中,可以用蚕豆来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蚕豆的果实可以食用;蚕豆的秸秆可以作为燃料;蚕豆的茎、叶、花、豆荚都含D-甘油酸,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可以入药。在《植物和我们》时,可以通过了解蚕豆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全文阅读

在种植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记录方法的策略

摘 要: 幼儿教育要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如今很多孩子大多数在城市长大,对一些常见的稻子、麦子、蔬菜等并没有参与其生长过程的经验,对很多常见植物会张冠李戴,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一些种植活动,满足了孩子对熟悉植物生长的渴望,同时在活动中参与记录这种方式,为积极的交流、分享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种植活动 幼儿教学 记录方法 培养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给幼儿提供更多机会接触和探究植物,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种植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活动中加入记录的方式,能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全面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条理化、清晰化,有利于幼儿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同时记录后的交流、探讨,能让孩子的自主化、小组化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种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通过种植活动,既可以美化环境,使室内美观,充满生气,又可以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例如很多孩子容易把麦子说成韭菜,于是我们就在教室内用两个花盘分别种上麦子和韭菜,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孩子们在比较中发现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二、种植活动中需要幼儿记录

《指南》指出: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1]。因此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不能没有幼儿的记录。

例如在大蒜种植活动探讨中:大蒜分别在水里和土里长,大蒜大概几天可以发芽,长出大蒜小叶子?两种大蒜在不同的条件下,谁长得更好?大概什么时候水里的大蒜开始烂根?大蒜在阳光下和阴凉的地方,长势又有哪些差别?孩子们在探讨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记录,回答得不充分、不全面。

全文阅读

在自然角里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有初步探究能力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这句话的关键之处在于“亲历性”和“探究性”。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孩子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认知,促进技能和美好情感的发展。

我们依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及对动植物的兴趣,围绕主题“丰收的季节”开展,通过多种方式让科学教育融入自然角中,和孩子们一起创设布置自然角,变“观赏”为“实用”,变“依赖”为“放手”,变“主导”为“支持”。

一、创设分区鲜明适宜的自然角

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的原则之上,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自然角。我们充分利用室外环境,通过空间、墙面、柜子、架子、地面的组合,将植物分类摆放,并集中呈现,以方便幼儿观察和照料。我们合理设置为观赏区、种植区、饲养区和实验区。

1.观察为主的观赏区。投放了具有季节特征的植物,有秋天的花卉、多肉植物、观叶植物、水生植物等。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有关植物生长的奥秘,如:多肉植物喜爱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不需要天天浇水。水仙作为水生植物,必须保持水分的充足。

2.动手参与的种植区。我们选择了秋天的蔬菜种子,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孩子们可以自主分工、自主观察,浇水除草,不知不觉中,蔬菜慢慢长大了,当结出一个小小的果实时,孩子们惊喜地说“快看,长出果实来了”,“原来,我们吃的蔬菜都是这样长出来的呀!”

3.便于饲养的饲养区。用于幼儿饲养的动物应是体形小、无危害的品种,在这里我们将饲养区分成了三个小区域,分别是小动物区、水生动物区和小昆虫区,如小兔子、小乌龟和小蚂蚁等。

在“看谁长得高”的实验中,孩子们用自然物、尺子进行测量统计,评选爬高冠军,既有了观察的兴趣,更学会了简单的测量、比较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全文阅读

观察\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宗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观察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关键词]观察 探究 良好方法

观察、探究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得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越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观察、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探究兴趣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且要鼓励学生坚持长期系统的过程观察。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从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植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可要求学生写××花(植物)的生长日记、观察记录,通过对××花(植物)一个周期的观察记录的整理,研究××花(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再如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认识蚕的生命周期,安排学生亲自养蚕,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在这一观察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蚕的生长变化日记,详实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去探究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尽管它们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对于不同的动物,这个过程的长短和变化是不同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动物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背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投入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认真细致的观察

在教学《新的生命》一单元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植物的花开花谢、开花结果这一现象可能较熟悉,但有谁就这一现象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油菜花开始,认识油菜花的构造,对油菜花进行解剖,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再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花,如桃花、梨花、樱花、兰花、玉兰花、白菜花等,看看它们的构造是否都一样。观察花开花谢与花的构造,探究种子(果实)的形成过程,最后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果实),探究不同植物有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式,认识了解不同的植物及植物的种子。

全文阅读

持之以恒,细致记录

观察日记,顾名思义,一是观察,二是记录。把观察到的情况按一定的要求和格式记录下来,就成了观察日记。

观察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当然,如果是观察某种社会现象,比如你身边的拆迁事件,这当然也是观察,但这样的观察有些不一样了,我们把此类观察叫作“社会观察”或“社会调查”。我们现在要写的作文,也就是常说的观察日记,一般还是指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

观察日记,有单篇观察日记和连续观察日记之分。这两种观察日记,其区别在于观察时间的持续性。单篇的观察日记,针对的是发生时间较短暂的事件,或者不需要长时间观察的事物。比如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或者某个动物某方面的特性。而连续观察日记所记录的是某事物长期的变化发展过程,或三五天,或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年。

那么,我们如何来写观察日记呢?

第一,要确定观察对象。你要观察什么,要做哪些方面的记录,要有明确的目标。你不能今天观察的是黄豆的发芽生长,明天记录的是绿豆的发芽。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日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动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等等,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观察对象。

第二,要注意观察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在观察过程中留心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天气的不同,甚至温度、湿度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习性产生影响,因此都有必要加以记录。正规严谨的科学观察记录,会把观察时间细化到某一日的某一时,甚至某一分。

第三,既然是日记,就要有日记的格式。而且观察日记所要求的格式,比一般的生活日记更多一些。一是题目。观察日记要写清题目,比如“绿豆发芽实验观察日记”之类,题目在第一行写。这一点与写生活日记就不同了,生活日记一般不写题目。观察日记的题目既要新颖,也要观点明确。如果是连续观察日记,还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个小标题。二是在题目下写清楚观察记录者的姓名,其实就是观察日记的作者,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如果是严谨的科学记录,还要求把当天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都记录下来。三是正文,这是日记的主体。到了正文这一步,与平时写文章的区别已经不大,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写法,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甚至也可以有议论和抒情。正文的另一种写法是表格式或坐标式记录,这种写法更近似于“填表”而不像是“作文”,把诸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更形象直观。在观察日记中,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的多少。

第四,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客观现象如实记录。这样,结论才具有科学性,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

全文阅读

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在科学课堂上的有效体现

本文通过一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子的萌芽》,详细阐述了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一些方式和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科学课综合实践主动探究意识种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自主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只有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组织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笔者结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芽》一课,谈谈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我说明活动的背景及具体目标,让学生培育一颗种子宝宝,悉心呵护他们,观察种子的萌芽,了解种子的习性。学生一听自己动手培育种子,充当园丁角色养护种子,都对这次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探究欲望被激发,并且都跃跃欲试地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二、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努力设计接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未知科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不同种子种植方法的研究,明确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及时开展“帮扶会”,对种子成长的印痕择优在学校墙报里展出等等。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科学的乐趣,形成内驱力主动探究,持续探究下去,从而完成这个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加强实验跟踪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引导者和鼓励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高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带领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探究,逐步实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将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步骤分四个阶段进行:

全文阅读

论小学科学教导的思考与实践

如在科技教育活动《探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中,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饮料瓶等种植植物的种子,定期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来,由于教师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既要保证自己的植物长得好,又要写好观察日记,在学期末要进行评比,由于小学生好胜心比较强,因此积极性都很高,他们会随时关注自己的植物并给自己的植物浇水、施肥等,并要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同时由于观察植物要做观察记录,为学生写作文提供了素材,语文老师也非常支持这项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承担批改学生观察日记的任务,真正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数学教学中,一至五年级都有关于位置和方向的教育内容,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基于此,可以在数学课的教学之前,在科学课中教会学生使用指南针,借助指南针认识方位,这样很容易就掌握了。另外,小学数学中,设计模型教学也比较多,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这些章节也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可课堂毕竟只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可以把准备活动放在课外,指导学生利用科学院的锯磨机床、木板或泡沫等材料,制作好各种形体的科技模型,由于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各种模型的特点,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就游刃有余了。同时,严谨的思维能力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在科技教育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利于他们的创新和发展。

建设校园微型生态园,开辟科学教育实践基地

城市的孩子,对动植物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对最基本的农作物小麦、稻子、玉米都不认识,对常见的家禽鸡、鸭、鹅更是不了解,至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更是一无所知。为了让学生的科学教育更具直观性和实效性,学校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建设生态园。如开辟种植园,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种植植物,这可以配合《油菜花开了》、《向日葵》、《凤仙花》等科学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直观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建立养殖园,有学生自己负责养殖常见的动植物,定期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另外还可以挖鱼塘,让学生自己养育,配合《鱼》单元的教学,总之,通过微型生态园的建立,找到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的载体。

举办科技节,以比赛促发展

儿童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他们的竞争欲望,同时可以使学校更加重视科技教育。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越高,就会越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就越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开展科技节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科学教育带给人的快乐,体现了普及性的原则。特别是一些经典的科技竞赛活动,如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评比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能够有显露自己才能的舞台。另外,科技节也是风向标,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找到活动的方向,他们会有目的的玩,积极备战下一届的科技节比赛,因此,每一届科技节,一定要保留几个经典的比赛项目。

定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

学习科学是为了更好的改变生活,因此科学教育应该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这就提醒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活动时,关注科学教育的地域特点,让学生能够把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之间建立起联系。如:结合植物探究活动,可以开展“植物大搜索”系列活动,包括调查地方的稀有植物、绘制校园植物分布图、制作植物标本、制作叶贴画、撰写观察日记、认养校园植物、为校园植物穿花衣、做名片、种植绿豆芽等系列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河流污染情况、麦秸焚烧情况等,让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科学。科学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总之,只要能够结合地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云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