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学交替实习工作报告

工学交替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学生管理

[提要]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与方向。要很好地完成工学交替,不但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工学交替;学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学生管理研究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2年8月30日

一、工学交替的内涵及意义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综合运用企业实践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良好途径。学生在工学交替中,以企业主人的身份进入相应岗位,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观念,提高其适应能力、执行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也使学生增加了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职业学习兴趣并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学交替使高职院校通过学生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分析与总结,并整理归纳出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和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相应教学改革和管理方案,结合企业实际要求,突显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职业教育特点;对于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工学交替的学生资源,充实企业人力资源库,同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及费用;对高职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不但促进和提升了学生技能与管理理论的实践,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社会职业的责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促进职业技能的不断学习与提高,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全文阅读

“分布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规律,在考虑到学生理论知识领悟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实际技能的掌握要求,校企合作,循序渐进,通过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形成对经贸类专业可借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该研究课题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分布式工学交替;工学结合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与在校学生数的大幅增长,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为企业培养了数量巨大的业务骨干和基层工作者。高职院校直接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上有所滞后,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受传统大学的影响,致使很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人才培养“既上不了天,也立不了地”,处境尴尬[1]。本文所进行的“分布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所展开的。电子商务属市场营销类专业,得益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旺盛。但目前各类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艾瑞咨询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学院联合的电子商务行业首份《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显示,仅2008年中国企业新增电子商务用人需求超过230万[2]。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约为200多万。与之相反,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电子商务专业为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十大红牌警告专业之一,另一方面又说明该专业学生平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3]。因此,高校必须主动适应技术和企业需求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为此,我们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推出了“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经贸类专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一、国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状

各国高职教育都有与其国情基本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如美国的“渗透型”、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都是其中的典型。德国的“双元制”:以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元”形式出现,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两者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德国专门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美国的“渗透型”: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的美国职业教育,是在培训合格劳动者目标下,开展学校与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教育。广义的职业能力和志趣是其首要的培养目标,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主,从培养学生的现实出发,一般采取四种方式:工读轮换制、半工半读制、劳动实习制、全日劳动与工余上课制。英国的“三明治式”:办学形式灵活多样的英国“工读交替型”的合作教育是许多英国学校为培养企业适用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广泛采取的一种培养模式,所谓“三明治”(或“夹心饼干”式)教学计划,即职业教育与工厂实习时间各半方式。此人才培养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日本的“产学合作”:企业办学是日本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大企业兴办的“工学院”既为自己企业培养急需的专门技术人才,也为客户提供技术培训。在企业技能培训与学院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明显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另外初中是为基础5年制高等专门学校、仿美国社区学院创办的以培养中级技术人员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主的短期大学,以及灵活、多层次办学的专修学校,支撑了日本各个层面的职业教育。澳大利亚“TAFE”模式:“TAFE”即“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是一个面向职业资格准入、融合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强调终身教育培训的模式。充分体现以“能力本位”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为学制灵活,普职贯通;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大体相当;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全程参与。

二、“分布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不管是“渗透型”、“产学合作”,“双元制”、“三明治式”、“TAFE”模式,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了企业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为此,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规定,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学校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为企业所用。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长三角地区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毕业生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调研,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由此总结提炼出了“分布式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布式工学交替”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即工学交替的时间分布在不同的学期中;工学交替的目标分布于不同的课程;同一目标的工学交替学生分布于不同的企业,第三学年安排至少6个月的顶岗实习。具体而言,就是每一学年除了在校内学习相关课程及实践技能外,均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或顶岗实习。其中,第一学年安排“商务素质与职业意识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敬业责任意识和抗压忍耐意志;第二学年,在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并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网上贸易的实际操作和进入实习基地企业进行客户服务或网络编辑推广等工作;第三学年,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项目实训实现生产和学习的有机结合,并安排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

三、“分布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全文阅读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不断广泛、深入地应用,汽车维修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同时,伴随着社会对大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行业所需的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际情况,对这几种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给出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是教学要素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这些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中心,形式单调,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要求。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又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它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存在于校企二元环境中,来自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具体实施阶段,工作的时间应安排在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假期安排在企业用工的淡季。

全文阅读

工学交替模式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生就业的导向作用

摘 要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问卷、访谈和跟踪调查的形式,对近6年来本校所有参加了工学交替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单位类型和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工学交替和就业都倾向于到建筑施工和设计单位,学生就业单位类型与其工学交替实习单位类型有较大关联性;毕业生到与专业无关的单位就业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趋好;工学交替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就业,使学生的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道路更加明确。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64-03

1 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1-3]。长江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是“工程应用型”,在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在2006年实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反响较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种特色培养模式,分为4个单元,即工学交替Ⅰ、Ⅱ、Ⅲ、Ⅳ,4次实习分别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和第八学期的前4周进行。

工学交替Ⅰ建立在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条件下,为期2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到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和接受短期培训,以感性认识和听取工程师讲解为主,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厂区工艺或建筑概况等。工学交替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工作单位涉及领域的初步了解。

工学交替Ⅱ是在基本学完专业基础课,还未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采取分散的形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实习。工学交替Ⅱ主要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为自己将来就业方向作出合理选择。

全文阅读

关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摘 要:在职业技工院校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背景下,职业技工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方向。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的德育应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晨会的作用;在工学交替期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关键词:德育;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文化的不断丰富,企业对德技双优的高技能人才呈现出大量需求。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德育成为职业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一、在校期间的德育

1.发挥榜样的力量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点以身作则地教育学生。比如:当学生宿舍卫生未达到宿舍管理要求时,可以先不着急批评学生,而是和整个宿舍的学生一起进行宿舍卫生的清洁,通过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学生看到班主任参与其中,会受到触动,积极完成劳动。如此同样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每个班级都有班干部,通常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较好,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优势,带动其他同学进步。当有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时,可以让学习委员发挥带头作用,以其为核心建立互助小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激发学生,如在组织布置教室时悬挂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无意识注意中记住这些名言,激起学生对名人们的景仰。在学生思想松懈混沌时,利用名人事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建立座右铭,建构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方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施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等初步成效,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成立专门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积极丰富工学交替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苏州;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工学交替;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39-03

[作者简介]张宏(196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管理等。

[基金项目]2010年院级酒店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方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在全校先行先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宝贵经验,本文对工学交替中的教学创新和探索进行了梳理。

全文阅读

同岗替代制范本

同岗替代制(AB岗位工作制)

根据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同岗替代制的设置原则

同岗替代制也称AB岗制,岗位工作人员A岗不在位时,要落实B岗承办人,由B岗承办人自动顶替。

二、同岗替代制的要求

(一)机关应对各工作岗位A、B岗的设立及A、B角的职责、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机关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因故离岗时,应指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工作人员代行其职责,避免造成工作延误。

(三)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短时间离开岗位的,须事先报直接领导同意。属“窗口”单位的,直接领导应指定人员代办其业务。

全文阅读

五年高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五年高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形成建立严格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和思想引导工作;推行校企联动管理机制;实习内容决策公开透明;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顶岗实习相结合;发挥校内企业的实习保障作用等做法,为五年制高职校做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五年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2-02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在五年高职校中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实习管理制度不规范、职责不明晰;学生怕吃苦、思想波动大;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师生有抵触情绪;实习过程中突发问题多,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学生在企业实习达不到其教学目标;学生被企业退回无法安排等问题。

我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工作,使之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8年起先后安排2007、2008、2009级学生分别到华宝通讯(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在做好五年制高职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 建立严格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健全实习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加强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我系组织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等共同制定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协议》、《顶岗实习综合考核办法》《实习标兵评选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系部、企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的职责,确定了实习考核方式,规范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期间,明文规定学生每两周一份的工作情况报告,每份上都必须有企业师傅的签字。同时通过企业实践考核表、生产实习情况调查表等了解企业和学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做到有的放矢。

2 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和思想引导工作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实习制度设计的实证性研究

摘要:基于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多年的实践性探索,设计出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对于高职院校实习制度设计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交替制;制度设计;实证研究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级开始,实施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以下简称交替制),即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交替制的制度设计

(一)第1、2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1学期,学生应完成综合素质能力模块的学习,并须达到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为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训练课、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经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第2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具体业务能力模块的学习,并达到精推销、善谈判的要求。为此,开设推销学、商务谈判、商务能力拓展以及推销和商务谈判方面的模拟实训课程。

(二)第3学期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

1.顶岗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让学生认知企业,认知市场,认知营销。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市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交谈、沟通、观察,来判断顾客类型及其购买心理、购买习惯,并制定推销策略和促销方案。三是为学生提供锻练推销能力和谈判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不同顾客和推销情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推销技能和商务谈判能力。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吃苦,不惧压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养成认真、负责、守时、诚信的习惯。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对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实施形式等方面的探索进行了分析,并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端人才、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据此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成立专门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积极丰富工学交替内涵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

作者简介:张宏(1968-),男,陕西渭南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院级酒店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63-02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方式。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在全院属于先行者,在工学结合中敢想敢试,取得了宝贵经验。2007年率先在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工学交替,为当时学院四个教改专业中唯一教改的重点专业。

一、工学交替探索

1.课程体系改革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