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独立音乐学院;二是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三是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四是综合类高校中艺术学院下设的音乐(院)系(包括各种民办性质独立二级学院下设的音乐院系)。鉴于四类院校培养方式和目标的不同其在本科毕业管理体系上存在一定的区别。音乐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在实践应用层面的技巧培养,不够重视理论知识的积淀,有专家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情况长久以来并不令人乐观,抄袭、剽窃、假大空等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在音乐院(系)尤为如此。因此,音乐院系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管理系统,将必然使当前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
一、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我国的独立音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九大音乐学院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域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根据他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独立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情况并进行质量评价”;后者(各教学系系)“根据培养方案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并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也就是说,教务处主要负责在于监督和协调,教学系则享有相对独立的实施和操作权限。
(二)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效地类型。独立音乐学院由于专精于本专业,因此采用由学院直接规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类型。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明确规定:“(一)音乐学专业包括论文等;(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品和论文等;(三)音乐表演专业包括毕业音乐会及其设计报告。”
(三)工作程序明确具体。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非常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它们一般都精确到周,对每周应该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细化,还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是作为本科论文写作的最重要环节进行。
(四)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等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都明文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和知识产权归学院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系(院)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交通领域的研究发展处于蓬勃态势,公路的建设已然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本文将对公路隧道的工程建设进行论述,对分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系统聚类分析;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交通领域的公路建设成为工程建设研究的重点,隧道围岩分级是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是评价围岩稳定性、设计断面形状、施工方式和支撑、衬砌等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一个符合隧道工程实际情况的围岩分级对提高隧道掘进速度保证施工质量十分重要。
1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方法
公路隧道的围岩分级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系统聚类,系统聚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聚类方法,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的方法有:
1.1 使用过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1)确定待分类样品的指标;(2)收集数据;(3)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4)使各个样品自成一类,即n个样品一共有n类;(5)计算各类之间的距离,得到距离对称矩阵,将距离最近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的类;(6)并类后,如果类的个数仍然大于1,那么重新计算各类之间的距离,继续并类,直至所有样品都归为一类为止;(7)绘制系统聚类谱系图,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或不同的分类原则,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1.2 亚级分级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对我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科学考核评价高层次人才成果实绩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考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开放的原则,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第二章考核范围
第三条考核适用对象主要包括我市的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市“226工程”培养对象。
其他各类市管高层次人才可参照本办法进行考核。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考核内容包括德才表现和成果实绩两部分,重点考核成果实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工程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由于我国地形多样,地势复杂,使得工程建设面临很大的难度,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边坡岩体的稳定性问题。当前,对于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可拓学等新学科的兴起,边坡岩体分级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起色。
可拓学边坡岩体分级稳定性评价标准一、引言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科学。通俗地说,可拓学研究产生创意的理论和方法,成为生产创意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来源。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矛盾问题,基本理论是可拓论,方法体系是可拓方法,逻辑基础是可拓逻辑,与各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可拓工程。可拓论、可拓创新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了可拓学。目前,已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并建立了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管理、控制、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方法,广泛的运用到科学实践分析中。
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事物是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研究自然界中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方法,叫做概率统计,又称数理统计方法。概率论——就是根据大量同类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对随机现象出现某一结果的可能性作出一种客观的科学判断,对这种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做出数量上的描述;比较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整套数学理论和方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概率论大量应用到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及各学科领域。许多兴起的应用数学,如信息论、对策论、排队论、控制论等,都是以概率论作为基础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门随机数学分支,它们是密切联系的同类学科。但是应该指出,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方法又都各有它们自己所包含的不同内容。目前,随着概率统计研究的发展,在工程建设和岩体测定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本文从概率统计的视角着眼,就是对之前应用研究的一个回顾。
二、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的研究
1.边坡岩体概述
根据岩体工程不同种类,可以对岩体进行分类,其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以及岩体本身所具备的物理力学特性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来进行划分的,可以根据其稳定程度,划分为几个不同类别,同时,将其作为标准来初步评价岩体稳定性。工程岩体的性质一般由岩体的完整程度以及坚硬的程度来决定,并将其作为岩体基本质量,其是岩体分级分类主要标准,是在对工程岩体受影响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岩体基本质量而提出的。在岩石力学的角度来看,对岩体的分类一般不仅仅局限在定量描述岩体质量和结构上,还需要对岩体稳定性进行有效的评价,比如,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南非体系以及Q体系作为地下围岩分类标准,并且可以直接将其分类评分成果作为评价稳定性的资料,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对策。
摘要:应用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在分析土石坝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照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构建了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标准,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的土石坝安全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并与集对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集对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一致,但基于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的评价方法概念更清晰、计算更简便,优于基于集对分析的土石坝安全评价方法。
关键词: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土石坝;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TV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15504
土石坝因就地取材、施工技术简单、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据统计,已建大坝中90%以上为土石坝。但是,由于土石坝是由土、石等散粒体材料建筑而成,加上当时施工时没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问题,随着坝龄的增长,相当一部分土石坝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目前土石坝安全评价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1]、风险概率方法[2]、可靠度理论分析方法[3、4]、模糊层次分析法[5]、模糊数学法[6]、集对分析法[7]等,这些方法都能从某一方面对土石坝安全进行评价,但各有局限性,如:层次分析法当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因为层次分析法的两两比较是用1至9来说明其相对重要性,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指标,对每两个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可能就出现困难了,甚至会对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一致性产生影响,使一致性检验不能通过;而集对分析方法用同异反模糊联系度计算评价指标对于各评价等级的相对隶属度,进而定量化评定样本的安全类别,因其将“同一”与“对立”看成确定的,而将“差异”看成不确定的,即“中介不确定性”,此理论不符合中介值是确定的质量互变定理。基于此,本文将陈守煜在文献[89]中提出的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对立统一定理应用于土石坝安全评价中,为土石坝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1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简介
对立统一定理是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之一[8],定理简要如下。
可变模糊集理论[1012]是在1965年Zadeh提出的静态模糊集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的,它以相对差异函数、相对比例函数为基础,用严密的数学理论表达了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定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定理。可变模糊集理论在水资源评价、水质评价、水库调度与防洪评价、灾情评价、径流预报、水利工程土地适用性评价等多指标、多属性、多级别评价中有广泛应用。土石坝安全评价也是属于多指标、多属性、多级别评价,本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对立统一定理对土石坝安全进行评价。
[BT(2+1]2基于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的土石坝安全综合评价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各院系(或部门)
一、数据挖掘相关概念
数据挖掘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到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据库产生大量数据,能够从这些大量数据中抽取出有价值信息的技术称之为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方法有统计学方法、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方法、聚类方法等八种方法,关联规则是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关联规则算法是1993年由R.Atal,Inipusqi,Sqtm三人提出的Apriori算法,是指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能够揭示实体和数据项间某些隐藏的联系的有关知识,其中描述关联规则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Suppor(t支持度)和Confi-dence(可信度)。只有当Support和Confidence两者都较高的关联规则才是有效的、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规则。
二、使用Weka进行关联挖掘
Weka的全名是怀卡托智能分析环境(WaikatoEnviron-mentforKnowledgeAnalysis),是一款免费的、非商业化的、基于JAVA环境下开源的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挖掘软件[2]。它包含了许多数据挖掘的算法,是目前最完备的数据挖掘软件之一。Weka软件提供了Explorer、Experimenter、Knowledge-Flow、SimpleCLI四种模块[2]。其中Explorer是用来探索数据环境的,Experimenter是对各种实验计划进行数据测试,KnowledgeFlow和Explorer类似,但该模块通过其特殊的接口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拖动的形式去创建实验方案,Simple-CLI为简单的命令行界面。以下数据挖掘任务主要用Ex-plorer模块来进行。
(一)数据预处理
数据挖掘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可以由系统排序模块生成并进行下载。这里我们下载近两年的教师科研信息。为了使论文总分、学术著作总分、科研获奖总分、科研立项总分、科研总得分更有利于数据挖掘计算,在这里我们将以上得分分别确定分类属性值。
(二)数据载入
点击Explorer进入后有四种载入数据的方式,这里采用第一种Openfile形式。由于Weka所支持的标准数据格式为ARFF,我们将处理好的xls格式另存为csv,在weka中找到这个文件并重新保存为arff文件格式来实现数据的载入。由于所载入的数据噪声比较多,这里应根据数据挖掘任务对数据表中与本次数据任务不相关的属性进行移除,只将学历、职称、论文等级、学术著作等级、科研获奖等级、科研立项等级、科研总分等级留下。
摘要: 本文阐述了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能够适应论文、项目成果、科研奖励、著作、科研人员、校级课题等管理的要求,使用了参照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及事务等方法和机制。
关键词: sql server;科研管理;权限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
科研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势力的重要指标,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机构,如何对学校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高效、安全的保存、处理、统计、加工等管理操作,将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是每一个高校必由之路。系统功能的分析与数据的结构关联及使用都首先反映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必须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方法、步骤、技术等如下:
1 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 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摘要:目前各行各业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实践教学成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熟练操作计算机。本文将在对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68-02
大学计算机实践课程,要求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系统、软件硬件、网络计算、系统安全维护、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实践操作技术,鉴于目前存在的实践教学管理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实用性。
1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较为笼统,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1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衔接问题
大学计算机教学,理论课程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实践课程没有建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前者的课程数多于后者,而且教学的地点不一样,学生很难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自然地衔接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譬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先让学生学习一大堆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国际专利分类表》(IPC)作为一种语言独立的专利文献检索、管理工具,在问世以来的三十余年间对于海量专利文献的组织、管理及检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用国际专利分类进行检索可以不依赖文种、同义词及专业术语等,同时也使得各国专利文献获得了统一分类。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目前有一百多个国家使用它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和管理,在有些国家《国际专利分类表》甚至是唯一检索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专利文献增长迅速,《国际专利分类表》经历了数次修订,特别是于1999年启动的国际专利分类的修订改革影响巨大。第8版《国际专利分类表》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未曾预见的问题。本文将从《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历史沿革谈起,介绍目前第8版《国际专利分类表》面临的困境以及国际上对此问题的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可能采取的方案。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历史沿革
伴随着《斯特拉斯堡协定》的签署,1968年9月1日出版的《发明专利的国际(欧洲)分类表》从1971年3月24日被认为是并被称为第1版分类表。依据《斯特拉斯堡协定》第1条建立了专门联盟,即国际专利分类联盟,在该联盟的管理下,《国际专利分类表》周期性地进行修订,以改进系统和适应技术进步。
1999年,为使《国际专利分类表》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提高检索专利信息的效率,方便中小型工业产权局和普通公众的使用,经国际专利分类联盟大会批准,决定将《国际专利分类表》分成基本版与高级版两个版本,并通过了基本版、高级版出版内容的原则以及修订规则等内容。
经过6年的改革,初步完成了改革的目标,即通过改革,将国际专利分类设计为两级分类体系,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其中基本版定位为适用于专利文献量较少的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需求;高级版比基本版更详细,精确,适用于国际专利文献检索。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两级模式,出版网络化的《国际专利分类表》,并缩短修订周期,建立主数据库,确定了基本版及高级版的修订周期及程序。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第8版《国际专利分类表》,在此之前,共计实施了7种版本。
考虑到基本版的稳定性,其修订周期由5年调整为3年。基本版的修订工作由《国际专利分类表》修订工作组(以下简称修订工作组)负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负责启动。被批准的修订请求纳入《国际专利分类表》基本版修订项目中,并指定一个局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起草项目计划,其中包括各项工作时间表。项目负责人将在国际专利分类电子论坛上组织有关讨论,讨论通过的修订项目由专家委员会正式通过。
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高级版修订在网络上进行,修订周期为3个月。《国际专利分类表》高级版分委员会(以下简称高级版分委会)专门负责高级版修订工作。高级版修订项目以一种加速程序进行审议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