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厂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工厂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

摘要:阐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宗旨,结合东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师资队伍缺乏电厂工程实践经验和学生培养方案偏重理论等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学校和电厂之间研究合作、聘用电厂技术人员授课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的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针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弊端,介绍了经过培养方案改革后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如何实现培养标准的措施,以期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能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胡鹏飞(1985-),男,河北邯郸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助教;曹丽华(1973-),女,山东单县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研究性学习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汽轮机原理》实验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28-02

东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已经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于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五大发电集团,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的反馈,发现东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电厂工程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场环境,不能解决现场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这反映出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电厂工程生产的需要,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要求预期有一定差距。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保障。[1,2]东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结合笔者在该专业任教的经历对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的技能人才培养之道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以下简称“十里泉电厂”)隶属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是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电厂。该厂始建于1977年,现有在职职工1911人。十里泉发电厂原有5台14万千瓦和2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30万千瓦,是山东电网第一座大型超高压火力发电厂,被誉为“鲁南明珠”。2007年以来,十里泉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主动关停4台14万千瓦机组,积极开展扩建两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前期工作。目前,全厂总装机容量77万千瓦。自投产以来,十里泉发电厂累计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为国家上交利税100多亿元。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等1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加快各级人才培养是不二法门,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和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实践活动,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知识技术共享、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

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强化背景

在十里泉发电厂,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在生产一线技能操作岗位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生产技能操作,能较好完成技能任务的这类群体。一支优秀的技能操作队伍,是十里泉发电厂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骨干力量,也是十里泉发电厂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

技能人才现状

十里泉电厂作为一个建厂30年的老厂,技能人才队伍有两类矛盾迫切需要解决:一是由于近几年来华电国际公司的快速发展,将十里泉发电厂确定为人才培训基地,先后抽调近700余名高技能人才支援公司系统其他单位生产建设,使得该厂很多关键岗位的技能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二是截止到2012年底,十里泉发电厂在职职工1911人,平均年龄达44.8岁。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从人员年龄状况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厂职工年龄层次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45岁以上人员众多,35岁以下的青工中,具有中高级技能等级的职工仅占青工总量的15%。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一专多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如何用较短时间改变员工现状,培养造就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如何让企业的培训更贴近实际,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如何通过建立适宜的培训模式,培养出有学习力、有竞争力的员工成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全文阅读

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高技能青年人才

五七四厂是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大型军工企业,现有职工5000余人,35岁以下青工2160多人,工厂团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24个。

作为一个建厂40多年的军工企业,企业职工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是主体,和全国许多老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青年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力资源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近两年来,工厂团委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团省市委统一部署,紧扣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导师带徒”、青工技能培训、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先进操作法现场推广演示会、企业青年素质、状况调查等活动,扎实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整体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积累了青年后备技术人才大军,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思想认识,明确提高青工技能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青年投身建设一流航空企业的宏伟目标,为企业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了新时期企业团组织的新课题、新任务。根据团中央、团省市委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意见,结合我厂发展实际,我们感到全面振兴青工技能对于团结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企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立足本职、提高技能,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先后以研讨会、座谈会、团干部培训等形式,深入进行学习推动,使大家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青工技能提升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大力弘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满足青年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根本需要,实现青年的根本利益。当前,由于一些南方同类企业待遇较高,我厂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青年人才,也是落实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动员、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必将会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振兴等活动,切实帮助青年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职业素养,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青年自身技能储备,增强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过程既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青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顺应了时展要求、符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迎合了青年学习和成才的基本需求,实现了青年的根本利益。

三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与时俱进创新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有益探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提高青工的技能素质,是在继承和整合共青团以往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抓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有效举措。

二、抓组织推动,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活动机制

全文阅读

溪洛渡电厂: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领跑人才成长

溪洛渡水电站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860兆瓦(左、右岸各9台770兆瓦机组),年发电量571.2-640.6亿千瓦时。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段,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站。工程于2005年底开工建设,2013年7月首批机组发电,计划于2014年底竣工。

溪洛渡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溪洛渡电厂)筹建于2009年4月,2012年11月正式成立,负责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生产和成本控制单位。自筹建起,溪洛渡电厂按照长江电力确定的“强化电站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创建国际一流”的电力生产管理总体思路,以“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为愿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采取超常规培养方式加速青年员工快速成才,保障了电站高强度接机对人才的批量需求。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电力生产筹备与高强度接机发电的严峻形势

溪洛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出线电压等级最高、总装机容量名列前茅的特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电力生产筹建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条件艰苦,其全部18台77万千瓦机组的投产均集中在12个月内完成,强度之高、难度之大,史无前例。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机组投产速度、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等诸多难题,是溪洛渡电厂面临的现实考验,也对电力生产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电力技术人才培养是知识与经验的组合,需要较长的实践锻炼,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般至少需要4-5年的培养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技术人才。2011年到2013年,溪洛渡电厂3年内新增人员500余人,且大多数员工工作时间不足5年,占员工总数的75%,工作时间不满3年的新员工也超过半数。面对青年员工比例大、工作经验严重缺乏的人力资源现状,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的内涵

全文阅读

“卓越计划”背景下能动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探索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结合威海校区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本文分别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评价考核四个方面,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成功实施与深化“卓越计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卓越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24-02

一、背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简称“卓越计划”),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1]。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首批61所“卓越计划”试点实施高校之一。2011年,热能动力工程等21个工科专业成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实现建设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校区的奋斗目标,保持与校本部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威海校区于2015年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原为内燃机专业,创建于1988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旨在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高级人才。2015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目前威海校区的特色专业和主导专业之一。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实践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能源与动力专业主要致力于内燃机的设计及制造、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是一门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汽车制造厂、发电厂、内燃机厂、锅炉厂、大型机械厂等。据专业近5年的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本科生毕业后进入汽车企业及电力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及工程设计等工作的比例约为60%,从事本专业科研工作的比例仅为8%。由此可见,目前社会能够提供的科研工作岗位非常有限,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为了加快推进“卓越计划”的进展,培养新型合格工程技术人才,能动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高技能青年人才

五七四厂是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大型军工企业,现有职工5000余人,35岁以下青工2160多人,工厂团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24个。

作为一个建厂40多年的军工企业,企业职工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是主体,和全国许多老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青年人才总量不足,青年人力资源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近两年来,工厂团委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团省市委统一部署,紧扣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型号成功我成材主题活动”、“导师带徒”、青工技能培训、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先进操作法现场推广演示会、企业青年素质、状况调查等活动,扎实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整体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积累了青年后备技术人才大军,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思想认识,明确提高青工技能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是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引导青年投身建设一流航空企业的宏伟目标,为企业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队伍,成为了新时期企业团组织的新课题、新任务。根据团中央、团省市委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意见,结合我厂发展实际,我们感到全面振兴青工技能对于团结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企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立足本职、提高技能,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先后以研讨会、座谈会、团干部培训等形式,深入进行学习推动,使大家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青工技能提升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一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大力弘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满足青年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岗位成才的根本需要,实现青年的根本利益。当前,由于一些南方同类企业待遇较高,我厂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青年人才,也是落实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动员、引导、激励广大青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和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身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必将会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共青团组织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振兴等活动,切实帮助青年职工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职业素养,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青年自身技能储备,增强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过程既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青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顺应了时展要求、符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迎合了青年学习和成才的基本需求,实现了青年的根本利益。

三是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提高青工技能,是与时俱进创新共青团青年人才工作的有益探索。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面提高青工的技能素质,是在继承和整合共青团以往开展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抓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有效举措。

二、抓组织推动,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活动机制

全文阅读

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实践及反思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为工科教育更新教育思路、造就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焊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行“三明治式”培养模式,和沈阳瑞能集团密切配合完成培养试点工作。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团队意识加强,职业素养也得到培养,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焊接;培养模式;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75-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数量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在我国工科教育中,存在着工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职业精神的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尽管我国已成为工程教育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目前培养的工程人才面临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寻求合适的企业合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沈阳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实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积极联系各行业企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工作,积累经验。2011年,经过双方协商,沈阳理工大学和和沈阳瑞能钛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焊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经过双方三年的合作,在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初步取得一些经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积累了经验。

一、焊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选择与制定

目前,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三明治式”、项目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等模式。“三明治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教育模式,通常把人才培养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学生进行正常的学校内教育,第二阶段以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为主,第三阶段为校内专业学习为主。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方案,借鉴以往校企合作的模式,根据专业及焊接方向的实际情况,选择“三明治式”培养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模式。确定培养的模式采用“3+0.5+0.5”方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习0.5年,最后0.5年,结合实习情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内的实验课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比例增加,在焊接工艺课程设计、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焊接电源的课程设计,同时注意学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

二、焊接卓越工程师试点计划实施

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全文阅读

卓越工程师培训的实践环节探讨

[摘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背景下,为改进和提高工科教学的实践水平,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问题,从体制创新,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教学手段创新和建立综合实验工厂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必要性。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体制创新 综合实验工厂 教学管理 教学手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工科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理念和环节欠缺,应用性和创新型教师队伍缺乏等问题,造成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困难,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严重,必须进行改革。对此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纷纷制定了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改革的主要焦点是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用人单位招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或者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用人单位希望录用能够立即上岗的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而不管是不是应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来说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了。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而应届毕业生常常不能够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这一要求。例如电子工程类的企业,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与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差距主要在于应届毕业生解决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践经验。如单片机的开发与应用,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等等,表现在缺乏工程意识,没有实际经验,不能独立胜任项目研发等方面。

一、体制创新

目前高校工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等等,多数都是由高校内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自己制定的,有“闭门造车”之嫌。必须跳出原有的教育、教学培养理念和框架的束缚,笔者认为,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制定,将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贯彻到卓越计划的全过程。将企业清晰的用人标准和专业素质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前伸到本科和硕士生的学习阶段,把企业创新的要求渗透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制定在校生实践课考试考核的方式。近期目标是使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远期目标实现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无缝连接。除了专业技能外,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具有执行能力,沟通能力,苦干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些方面的培养也应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步开展。

二、建设综合实验工厂的必要性

1.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

关于深入推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设想

中图分类号:F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84-01

职业生涯规划工程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人才引进、开发、培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港油田公司也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培育优质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中心工作。

一、采油厂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如何盘活现有人员,使青年员工迅速成长成才,使他们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将成为采油厂三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让员工和采油厂共同发展,笔者将目光投向了职业生涯规划。

经过半年时间我通过在采油厂青年职工中座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了80后青年员工共性特点:整体素质普遍较高,讲求和提倡个性发展,基本能适应企业环境,工作表现大多积极上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油厂必须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推动后备人才培养持续发展。

二、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和企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全文阅读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建设

摘要:首先分析了核心专业课程“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现状,然后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的平台上,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进行了深度改革,使得课程与卓越计划的三个特点相吻合,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项目教学法

作者简介:肖青(1971-),女,湖南嘉禾人,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助理工程师;张美霞(1979-),女,江台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电力学院三年重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40-02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2009年推出的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2]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

2010年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开展该计划的专业之一。“发电厂电气主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其性质介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本文首先介绍了“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的课程现状,然后针对卓越计划中的该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现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