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就业指导

高职就业指导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就业指导

论文关健词:高职生就业指导思考

论文摘要: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是保证高职学生顺利就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要针对学生中较普便存在对职业期望职过高等心理问题,结合社会需求来发展,此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重要方面。

一、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学生的高就业率,一方面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面说明学校培养的学生面对人才市场是“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都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反之,如果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都合适,就业指导工作却跟不上,学生的就业率也不会高,使学校为培养人才所做的前期工作都付诸东流,没有用处。因此,为保证高职院校自身的各工作环节的良性循环,保证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搞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务之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职生由于在校学习任务较重,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缺少了解,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些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脱离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少全局观念,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看重的是利益,只看眼前而没有长远打算;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些均需要学校去做耐心细致的指导。由此可见,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

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对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既要针对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又必须围绕社会职业需求标准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要针对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就业期望值偏高;追求利益过多;职业目标不够灵活;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有深人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受益,也才能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全文阅读

高职就业指导课需“六变”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的确定,高职就业指导课也走进了课堂。由于种种原因,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大胆的变革。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84-0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双向选择”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这种就业形式给了毕业生职业选择的“自由”,但是为了能够自由选择需要高职毕业生对人才市场、对社会职业,尤其是对合适自己的职业有相当的理解,否则选择的自由将演变成盲从,从而在自己的成长道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相关的教育教学。从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状况非常不如人意,收效甚微。为了改进高职就业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还需做到“六变”:

一、意识变。意识变指的是高职院校要对就业指导的性质、就业指导课的地位重新认识,改变以前的不合适的观念。1.就业指导变为职业指导。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习惯把找工作称谓就业,就了业就有工作,有饭吃,不挨饿受冻。而不是从发展的角度思考,就业是人从事某种职业,是人生发展的大事,就像找对象结婚一样不能马虎。所以,就业指导应该转变为职业指导,不仅是指导毕业生毕业时如何找工作,更应该为每个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职业人生。2.对职业指导的认识要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始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并没有解困高职生的就业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没认识到职业指导的性质。职业指导具有公益性、发展性和职业性三性。公益性要求政府、社会和高校合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不是高校单枪匹马地干;发展性是要求职业指导不能急功近利,要长远打算,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职业性指的是职业指导工作是门专业工作,需专人完成。所以要人们重新思量职业指导的性质,并以此为认识的出发点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教材变。在教材的建设上,有人提出不使用教材。笔者也赞同此观点,因为职业指导是由职业化的专家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或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这种指导很难因为学生掌握某些书本知识而达到效果,因此教材的使用似乎是多余的。但是没有教材的教学对教育之而言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这点在当前的高校难以做到。既然无教材教学存在相当的难度,况且高校普遍在使用教材教学,因此对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比较分析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在教材的编写上应该体现以下特点:1.易。编写教材时必须考虑高职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高职院校忌用本科教材。高职教材要结合高职生的认识特点,通过简单的描述,甚至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把深刻的道理解释清楚。2.实。职业指导教材应联系实际,反映当前最新的信息和趋势。同时教材还需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不考虑学生当前所思、所行、所学编写教材,否则给学生一种不实的虚感,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3.新。教材要不断更新,体现最新的理论,最新的市场需求和专业前沿。4.育。育人性是职业指导的本质之一,就业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现行教材很少体现育人性,而是技巧、政策的介绍。5.适。教材是否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专业采用不同的教材,现在还有争议。但是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在职业指导时肯定要有所其别,要做到适宜。

三、方法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要从“传统灌输”模式转变到“参与、情境教学”的模式中来。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提高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可采用主动参与法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人才市场,让学生真切感受招聘的氛围,了解企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努力方向。

四、教师变。教师变是指职业指导的老师要转变角色,从老师或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和服务者;从一般教师转变为职业化的专家。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还相当薄弱,还没有打造一批职业化的专家队伍。不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很多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在意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指导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所以教师要变。

全文阅读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探讨

论文关键词:成功就业率自主择业的坚定性适应性

论文摘要: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高职教育培养过程,其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就业率,让学生明确理解自己就业发展方向,培养共自主择业的坚定性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要提高学校专业设计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见性是就业指导工作不同阶段的几个侧重目标

就业指导是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发展方向指一导。当前全国性持续的就业压力使高职生面临相当激烈的求职竞争,自主择业对刚毕业的高职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客观上要求学校强化就业指导工作,给学生提供知识上、信息上、心理上和实践上的帮助,促进人才价值的最终实现。

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艰巨性、细致性,简单一推了之不是负责任的学校所为,也不能直接与毕业生实习单位的联系划等号。如果一定时期内大部分的毕业生不能成功就业,很难说是教育的成功;高职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帮助学生为走向一定的职业岗位作系统准备的过程。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从专业设计就开始考虑,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突出预见性计划性与渐进性;处于不同过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不同侧重点,这些侧重点表明反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处于哪个阶段和哪个深度;进而表明教育者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对教育对象的爱心。

下面就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侧重目标及具体工作思路分别加以阐述。

1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第一个深度目标:在学生毕业和以后的一个阶段,侧孟点在提高毕业生的当期就业率

临近毕业,毕业生能否如期就业,是学生及其家人关注的焦点,也直接影响着在校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影响着学校的声誉,更影响社会稳定。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着眼于帮助学生灵活地适应就业形势,扩大就业的可能性,并通过与毕业生推荐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就业机会的把握率与使用价值。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全文阅读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探究

1整合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人文素质课程,实施全方位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类课程诸如英语、数学、两课、应用文写作等,这些课程都围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开设,但是各门课程相对独立,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各门课程相辅相成,如应用文写作课程可以与求职简历相结合、社交礼仪可以与求职面试相结合,以学生诚信、合作、责任、敬业等职业人文知识为基础,加强整合,全方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2引入企业文化,促进人文教育面向社会。

高职院校具有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所不同的特点,即职业性、技能性和应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应当融入其特有的职业特点。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中不乏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基于人文素质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学生将很快适应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养成企业所需的严谨、规范、责任特点,而不是“过关即可”与“六十分万岁”。所以,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和借鉴企业文化,能缩小高职生人文素质与企业文化要求上的距离,实现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对接的“零距离”。

3完善就业体验制度,搭建学生就业元认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面向实践。

就业体验制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劳动生活体验,主要目的就是学生在企业体验的时候加强职业认知,形成职业人文价值观,进而了解就业出路。它与高职学生的实习是不同的理念。实习注重的更多是职业技能的熟练和掌握,而就业体验更多的是职业素质的体验。就业指导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与优秀企业合作,通过短暂的就业体验,与多种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企业的人文内涵,实现就业指导从课堂走向市场。

4规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的普及面和普及实际还不够准确,有的高校甚至在学生尚未清楚自己的专业的大一学期就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样,导致很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践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在大二学期,内容涉及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技巧、签约方法、法律援助等相关知识。相比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更像是一种持续性的就业激励和指导,它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一个对就业的一种长远思考,对人生的深入领悟。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包括他的专业知识,也涵括他的个好、人文素质等。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在分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理性而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及方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以及许多高校都不断的推出相关的政策,从进校开始便着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认知自我,通过就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工作如何开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失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停止或减少招聘计划。所以,当前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往年相比减少很多。而据有关数据表明,2009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611万人,这无疑是个突出的矛盾,供需失衡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亚健康的择业心态

对于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两种亚健康择业心态:(1)过于恐慌型。由于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并且过度放大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充分的分析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就业产生过于恐慌。过于恐慌型高职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容易显现信心不足,不敢合理的提出一些自身的想法;更有甚者,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提供的就业信息漫不经心、逃避现实。(2)盲目自信型。盲目自信型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就业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过于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对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没有及时学习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论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涉及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专业学习、学生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现有高职院校就业体系现状,全方位还原就业体系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的状况,对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就业体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现状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单一,任务繁重,难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现有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归口于就业指导处,而就业指导处一般设置于学生工作部门之下。这样一来,就业指导机构人员数量少、专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就呈现出来,成为现有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机构设置方面的突出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校级层面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就业领导负责制,建立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责任制,但大多数是“挂挂牌子”,现实中的就业工作负担仍旧由学校就业处的个别领导、教师承担。根据实地走访、对话交流,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处的领导、老师甚至存在兼职情况。面对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由单一部门全权负责数量庞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伴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组织由辅导员这支队伍完全承担,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逐渐建立了“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使得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在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上更加贴合工作需要,取得了该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与发展。但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位,一些专业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不如专业课程,在对待的态度上有明显差异,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如一些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容易将就业指导课程变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再如高校教师常年与市场脱节,对就业市场供需的把握、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专业水准,这使得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往往脱离就业市场。又如有些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师自身就没有授课“权威”。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就业指导老师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市场导向意识不够等问题,也是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两门的基础上加入“大学生职业道德”。在课程性质的设置上,就业指导课程是公共必修课,占相应学分。在课时的安排上,每门课程安排10课时,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教学。从授课内容和课时上来看,两者呈现不匹配趋势,即授课内容要求的课时远远大于规定的课时。有授课教师反映,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他希望带领学生在“自我认知”这块做好功课,但是无奈课时太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自我认知测试,缺少了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测验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授课的形式上,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将对口企业现场“引入”授课教室,或者将授课教室“搬入”企业现场,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4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活动开展现状

全文阅读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

论文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显得更加严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工作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毕业的560万左右大学生中,目前有150万人还在艰难地寻找工作。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像一张不断增大的网笼罩在毕业生的心头.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实意义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其目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特长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或自行创业,并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在第三学年一般是实习或顶岗实习阶段,但在校的前两年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地由“校园人”转化为“社会人”,对于提高和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就业指导人员师资匮乏,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是不分专业的几次讲座、一个招聘会而已。主要问题有:

2.1就业指导队伍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全文阅读

高职就业指导论文

1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学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往往重招生、教学而轻视就业的现象,把招生和教学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就使得学校对就招生和教育十分重视,而对学生就业忽视的现象,对学生就业指导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1)学校重视不足,就业指导意识薄弱。

学校将招生和教学当成生存的根本,忽视了就业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高职院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的平台,就业才是学校的终极目的。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本末倒置,但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就业比例,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出现了“被就业”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学校重视不足,就业指导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就业指导部门人力薄弱,就使得就业指导人员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是显得单薄无力,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二是认识不足、意识薄弱,学校往往仅开设一门指导课,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辅导。帮学生联系就业单位,但是有没有对就业单位进行系统的了解,导致学生对就业单位信息掌握不足。三是学生就业轻率,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双选会轻视,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往往忽视了之后的双选会。四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试讲往往流于形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偏弱,具体技能不足。

(2)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整体素质不足。

我国目前的就业指导人员只有国外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就业指导人员严重不足。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情况之下,学生就业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学生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就业岗位关系到学生日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职业教育院校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只设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各系一般没有明确的就业指导职责,使得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整日忙于学生的具体事务,无暇对用人单位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就业指导工作,更难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使得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往往只是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对学生进行短期辅导,这样虽然能够使得学生对就业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功能单一、内容狭窄。

(3)就业指导信息不足。

学生就业市场是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用人单位选择员工的过程,也是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都希望获得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而就业指导中心作为联系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就必须为双方提供合适、有效的信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员、经费等困难就业指导人员往往很少深入用人单位去了解它们的用人需求,不能够掌握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盲目。从学生来说,需要就业指导人员提供用人单位的具体信息,导致学生就业盲目。这种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畅就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又使得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全文阅读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与就业指导

【摘要】解决好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和现状,从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着手,详细阐述了毕业生面对就业压力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后从毕业生自身、学校等角度探讨了就业指导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此带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今非昔比,计划经济体制下包分配的就业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自主择业,这样扩大了人才的流动性和企业招聘的自主性。很显然就业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招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大学生就业由被动就业转化为主动就业,就业市场供需双方进行博弈。特别是近十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之间的博弈中,毕业生明显处于弱势,主要是供需关系和人才结构两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07年达到49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9.9%,2008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559万人。从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趋向上看,90%以上的毕业生都选择留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更为集中。这就形成了一个职位多人竞聘,甚至上百人竞争的局面,就业形势不甚乐观。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

1.自卑沮丧与紧张焦虑并存

当前毕业生多为80后,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事事随心,导致其不能接受拒绝和失败,一旦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他们会立即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感到恐惧,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于包装自己的学生焦虑心理更为突出。同时,面对就业的问题,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除了自身学历和面对用人单位要求的压力,还要承受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就业竞争所带来的无形的心理压力。一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所具有的一技之长,于是产生了过度自卑沮丧症,尤其是工作或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就更难走出这种心理误区,从而怨天尤人。此外,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自己就业前景以及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认识,没有方向,心理产生了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2.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全文阅读

谈高职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社会和谐的国家大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之首,据我国教育部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翻了6倍,从115万增加到630万,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人

就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辅导员多具有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身份,既是就业指导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也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伴随他们度过整个大学时光。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各个阶段的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辅导员管理日常工作中,在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往往是一个我们到了即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的严重问题。大学四年,很多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一片茫然,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非常模糊缺乏定位。而大学四年转眼就过去了,因为缺乏定位,便缺乏相应的努力和准备,于是当站在求职的路口,便发现自己与他人相比毫无竞争力,但是此时才发觉,为时已晚。为此,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定位,并为之努力,做好积累,这样在求职的时候,便更有针对性而不会感到迷茫失措。

其次,要学会心理调适。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求职之路从开始就注定是坎坷艰辛的,我们将会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与被拒绝,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可能会使我们不仅身心俱惫,还是使我们自信心受挫,对未来感到彷徨无助,甚至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正确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面对种种挑战,应当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可以选择跟朋友倾诉或者告诉自己不要灰心,重新找回自信心,坚持就会成功。

再者,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企业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此外,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最后,对薪资期望值不要过高。目前许多高职学生对职业期望过高,在择业过程中过分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在待遇方面要求高薪酬、高职位等。一旦求职失败,就会显得非常沮丧,消沉,而目前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况下,招聘方提供的岗位及薪酬远远不及大学生理想中的状况。就业市场已成买方市场,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获得工作后积累经验,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进军。做为拥有较高技能我们,再就业后又得到了良好的就业素质培养,这使我们更有把握去择业,就业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们在择业中,就拥有了比别人多出的砝码。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