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选择有效学习材料,创设高效数学课堂

[摘要]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否能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是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作为衡量学习材料是否有效的标准。本文剖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选择和创设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习材料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学习材料 数学课堂 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探究活动过程,课堂上要使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进行,最重要的是学习材料的有效,因为学习材料是学习活动的载体。教师能否对教材做到既准确理解、科学处理,又能够灵活驾驭、变通创造,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传统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诸多学习材料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突出问题。如设计脱离现实起点,创设“忽视”学生的数学思考,选择时缺少数学内涵等。诚然,新一轮课程教材的编写有所改善和突破,但学习材料的给出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针对学习材料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存在的问题

1.学习材料设计脱离学生认知起点

【案例1】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连续四次听了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课。教学片段大致如下:教师通过课件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四则运算”的知识,好吗?

生:好!

全文阅读

精选学习材料 提高课堂实效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但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不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所用的学习材料的典型性、启发性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尽管对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了重新处理或另外选择,但原有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达成;还有的教师尽管选择了较合适的学习材料,但学习材料的使用却是匆匆而过,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就急于得出结论,没有发挥学习材料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选择有利于学生思维投入的学习材料?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如何使用?如何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在选择和使用学习材料时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初浅的想法,求教于同仁。

一、精选有利于知识形成的学习材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学生由于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真分数,因此,在学生认识分数的记忆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最多的只有4份,也就是说,全部表示就是“1”,不可能超过1的。鉴于学生这样的一种认识,笔者就选择两条丝带作为学习材料,从而引出假分数。

师:这时绿丝带的长和黄丝带的长有什么关系?

生1: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或)

生2:黄丝带的长是绿丝带的2倍。

师:那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绿丝带又该怎么表示呢?

师:照这样的方法下去,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可能吗?你能想象出绿丝带有多长吗?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教材内容和学习材料去粗取精,在教学设计中加以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在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学习材料的准备是否精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讨上,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还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材料的精心准备 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建构。

(一)从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联结。数学材料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也常常将生活化的材料引进课堂教学中,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学会数学地思考。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就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选择生活化材料,处理好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关系。

(二)把教材提供的静态的转换成动态的、变明的为暗的学习材料

教材中的学习材料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依靠,我们既没有完全不用教材的时间、精力及能力,也不应将教材当作金科玉律。那如何面对教材、如何处理其提供的学习材料呢?

全文阅读

善用历史材料,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历史材料的使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了如何利用历史教材,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材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吸引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有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已无法满足教学大纲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开阔学生历史视野,弥补现有历史教材的不足。那么,如何善用历史材料,本出几点论述,仅供参考。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善用历史材料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较为枯燥,基本上围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历程展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将历史材料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各种人物形象和历史事迹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故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将历史教材相应配备史料读本,帮助学生理解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有利于开拓学生历史思维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引用历史材料,可以大大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材料,特别是跟课堂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清楚明白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时代背景、经济条件、政治环境等,真正吃透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全文阅读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建筑建材》是建筑土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知与运用能力。为增强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质的理解,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和实例互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建筑材料;翻转课堂;实例互动教学

1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土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建筑设计类工作的基本素养,在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时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水泥混凝土到复杂的高分子涂料,每一种材料的特点、使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都有较大差别,如果强制性记忆,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1]~[2]。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效果不良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加深学生理解建筑材料的应用特性、掌握材料的应用要点和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2翻转课堂

从传统的“白加黑”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更新换代,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的学习过程是轻松的和主动的,而不是枯燥的和填鸭式的。

2.1翻转课堂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方法改革中快速推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均逐步进入实践阶段。蚌埠二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处于同类学校的前列,并举办全国性的智慧教学交流会议,数字化教学成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3]。“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应当应用于大学教育。传统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在家在线同步观看教学视频,课下时间相比课上时间充足,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教学视频,真正做到了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调整学习速度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做题,并进行网上提交作业,同样,教师也可以在线批改作业,分析软件可以将作业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作业的分析报告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进一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改进微课的制作,知识点的分析等。正真做到了教学与自学的有机统一。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知识,“翻转课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调节自学的速度,也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全文阅读

《新能源材料》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论文根据《新能源材料》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验证了翻转课堂教学在普通全日制大学课堂上实施的可行性。给出了更适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出了改善措施。研究证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成为未来大学教室畅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19-02

一、简介

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颠倒的教学模式[1]。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视频讲解和PPT演示上传到网络,学生在课外时间观看,然后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讨论和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翻转课堂又称Flipped Classroom,2012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驱动者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教学”的四个关键支柱是灵活的学习环境、变革后的学习文化、定制的内容和专业的教育者,它们是翻转课堂必备的四个特征元素[2]。

国内众多学校都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3,4],期望翻转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转折点,但一般要选择特殊班级进行授课,并未取得可推行性的效果。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受到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影响,这正是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尚未推行的原因。

基于此,笔者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程――《新能源材料》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一套“改良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推行翻转课堂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新能源材料”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全文阅读

英文影视资料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摘 要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传统的教学中按照书本内容授课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视听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英文影视资料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该种教学进行了教学模式的介绍,旨在提高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 课堂教学

0 引言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深入系统地研究,英语课堂上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课堂中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学生,他们的二语能力是否提升主要体现在其语言技能方面。Widdwson将语言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其中,读和听是语言输入的途径,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途径。根据二语习得的理论,有效的语言输入是能否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出的关键性因素(Swain)。因此,对如何提高听力教学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何让视听说课堂生动有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不能只“照本宣科”,而应适当地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比如在视听说课上适当地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英文影视资料。

1 社会文化理论与视听说教学

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存在。单独的个体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社会。因此,人类的语言具有社会性。Vygotsky认为,人们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要将外界传输的刺激经过自己的大脑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而这种内化是由社会变化引起的。个人的主观知识需要经发表而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这一转化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过程。作为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中介理论,Vygotsky认为无论是物理中介还是符号中介,都是在连接人类和外部世界及精神世界的行为中引入的辅助工具。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中介作用的教师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构建。二语教学理论认为作为中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了“搭手架”的作用。教师们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即找到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新知识与学生们已掌握的旧知识联系到一起,内化成其自身的语言能力。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选取课外的影视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习得水平,课堂上在观看影视资料时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身的语言学习动力,教师只是做辅的指导。

2 英文影视资料在视听说课程上的教学必要性

视听说课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课上由于授课人数的限制(多数为大班语音室授课)并且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也是不尽相同,有高有低。教材中的听说材料往往是针对中等水平的学习者制定的,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材的内容可能有点简单;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教材的内容又难于理解。如果教师仅就教材授课,无法顾忌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久而久之,基础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觉得在课堂上的学习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而对于基础较差和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若是满堂课灌输会让学生有负担、有压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安排的设计十分必要。其中,英文影视资料是最直观,学生感兴趣的方面。通过可视性的听力练习,除了训练基本的听说技能之外,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

全文阅读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针对《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特点,从加强实践教学,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及建立课程学习网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材料 成型技术 教学方法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是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针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热处理及材料成形工艺的基础知识,具备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和材料成形方法设计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及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工程材料和材料成型基础。工程材料部分包括工程材料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生产应用,材料成型部分包括铸造、压力加工、焊接的基本理论以及铸造、锻压、焊接、快速成型等常用生产方法。该课程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多,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较多并且抽象难懂,知识点的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配合相应的实验和生产实践,以此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增进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力的目的。目前我校相关课程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多媒体课件、习题集等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网络资源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为了提高《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技术应用技能,作者在加强实践教学,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网络教学及建立课程学习网站三方面都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选择、加工和使用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及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此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我校的金工实习中心目前开设有车、铣、刨、磨、锻、铸、焊,以及数控车、数控铣、线切割等工程实践工序,并针对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学生开设了相关的金工实习课程。先进全面的实习设备,合理的金工实习课程安排,保证了高质量的金工实习效果,使学生对基本的机械加工方法和手段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后续《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验课方法,还需要全面改进。我校开设《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尚未开设实验课学时。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增加实验课的学时,使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增加直观的认识。可在课程中开设综合实验,例如,可以选择3种左右的材料,让学生选择热处理工艺,制定实验计划,教师对计划给予相应指导,然后由学生观察热处理前后材料的微观组织性能,测定硬度能性能,与金工实习形成良好的互补。同时编写《实验指导书》,使实验教学环节有章可循,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中的许多理论、概念、公式是很抽象的,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知识点直观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及音像等的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在金属材料的结晶过程、钢的热处理过程,以及铸、锻、焊等成型工艺过程中增加教学动画和相关生产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原理和工艺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围绕课程开发制作全套的多媒体电子课件,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开展网络教学,建立课程学习网站

全文阅读

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机械工程材料》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 作者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导致学习兴趣低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并结合《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展示了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发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 教学实践 教学心得

一、引言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机械工程材料》是我院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及改性方法等,具备正确选材和工艺分析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包含工程力学、金属学、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课程特点是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内容广且比较分散,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设计方面,还是成型、制造、工艺方面,无不涉及到“材料”这一实际对象。《机械工程材料》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

然而,不论培养计划制定得多么规范,教学大纲编制得多么合理,教材选择得多么适当,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课堂学多数是被动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被动性,主要是因为课程学习过程不是为有了问题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将来遇到问题能够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因为没有动力而失去学习兴趣。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了承担课程的每一位老师面对的实际问题。我总结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与同仁讨论。

二、关键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必须交代清楚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全文阅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FCM)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作为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转换,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并提出初步实施路径。通过创建课堂上下学习环境,构建基于问题与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强化课堂研讨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材料;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59-02

一、引言

2007年,美国的两位高中化学教师Jon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将其课程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供缺席学生学习。这一创新模式使得缺席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提高,基于此,这两位老师将此教学模式推广至全班所有学生,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学校课堂上完成作业,并重点针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的创新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简称FCM)由此而产生。

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则是将此教学模式彻底颠覆,改成“课前学习知识,课堂探究巩固”。在FCM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如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预习课程内容;教师则利用大量时间与学生互动,如在线交流、课堂讨论与答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等。大量的实践证明,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考试成绩和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等专业课程提供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重点讲述水泥、混凝土、钢材、沥青等常用的几类主要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与试验教学两大环节。以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大学为例,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开设于第4学期,总计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相比于大一所学习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等逻辑性强的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则体现出概念较多、逻辑性不强等特点。由于土木工程材料涉及的种类繁多,且相互之间并无紧密联系。而每一种材料(如钢材、水泥、沥青等)又涵盖了原材料的组成、生产、性能、技术标准、应用、检验及储运等内容,致使课程内容显得较多且杂。同时,本课程内容中理论公式推导少,而国家规范及技术标准多,使学生感到该课程内容显得广、杂、乱,难以记忆,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致使学习效果下降。正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要求课堂讲授、试验操作、自主学习三者密切配合,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针对国内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多和实验仪器少等现象,通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研讨式教学过程,提出土木工程材料FCM设计的关键环节,构建土木工程材料FCM,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FCM设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