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介绍德国一个历史教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德国,研究计划,历史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5—0070—03

一、前言

一个不寻常的历史教学研究计划

这个把“反思历史叙述”作为重点的历史教学研究计划是德国2000年到2007年的一个很活泼的大型研究计划,它由德国研究协会、德国学术基金会总会、欧盟执委会以及其他基金会共同补助。笔者认为这个研究计划最大的特色是它把理论与实际充分整合在一起。

研究计划有三个部分:

第一,理论的部分。负责的人主要是德国德勒斯登大学、汉堡大学、科隆大学、艾希斯塔大学以及奥地利萨兹堡大学的教授与他们的博士生。他们一起建立历史思考模式,以及说明历史思考的能力具体体包括哪些项目?这些历史思考能力在学习者身上如何逐步发展?

第二,文本的分析。这个部分里的成员利用各种历史教科书、实际的教学录像带以及问卷资料作分析,具体指出在哪些地方可以强化反思的训练。

全文阅读

打造历史复习高效课堂

中考历史的复习相对来说,工作量大,加上复习时间有限,因此,学生的历史复习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合理地指导学生高效的历史复习成为历史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复习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复习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平时所学的只是进行统性的串讲,为学生中考提供帮助。

一、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功能也有了相应地转变,历史复习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学生真正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会真正地参与到历史复习课之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学生的历史复习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计划的,这样的复习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明确历史中考复习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监督学生的计划落实情况。教师在历史复习课堂上,对历史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一体化的强化,对于专项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的联系。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中考历史复习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教材梳理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模拟测试阶段以及考前指导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复习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整体来说,历史基础知识还是一切考试的重点,必须要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工夫。将中考历史的考点细化,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结合,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实际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

教师要在历史复习课堂上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考试、答题能力,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应试能力。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合理地安排时间,用时均匀,加强定时训练的效果,对于材料题和问答题还要注意答题的准确性、简要性。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的培训,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在真正考试时候不必要的失误。

历史课程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历史教学的复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复习课堂成为学生历史复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也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教师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定,只有与学生实际学习相适应、被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复习课堂的教学质量。

全文阅读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今年市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为主线,结合高考“3+1+1”模式,重点抓好学校教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狠抓重点,常查环节,努力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工作安排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高考水平;配合学校三星级高中评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高高三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高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课堂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①、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别是对高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全文阅读

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突破

近年来历史科的高考人均成绩与其他各科相比一直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该科试题难度稍大外,反映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基础年级学生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现就这一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性衔接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点。

一、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现行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然而事实上,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三大功能。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知识不扎实,方法很机械。

显然,这样的基础无法适应高三的学习。而目前的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年级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而高三学习则特别紧张。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

1.能力培养目标缺乏层次要求。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一个大纲。它没有对不同年级的教学提出能力的分级培养目标,而只有笼统的要求,教师有纲可依,但无章可循。

2.会考的导向有违大纲的目标。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无法摆脱会考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目前会考有两点处理不当。一是能力要求没有体现,且框得过死(如初中会考)。二是高二会考虽有能力要求,但与高考能力要求相比相距甚远。事实上,高三一年的功夫也不可能缩短这段差距,使能力培养一步到位。

3.主、副科观念左右学生思想。在基础年级各阶段,历史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于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取得好成绩。于是“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此外,由于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连续讲授世界史,没有新鲜感,也淡化了学生的兴趣。毫无疑问,令人担忧的基础年级历史学习现状留给高三年级的是一个“烂摊子”。选修文科的有不少人是在“混科”。让高三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忙于“收拾”前一阶段,冲刺后一阶段。负担之重,可以想见。也造成高三教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教学。

全文阅读

2017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全文阅读

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二的历史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洋思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八年:

教学内容是《中国历史》第三册,内容是中国近代史部分从鸦片战争到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共22个课时。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全文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讲计划探讨

摘要:当前,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普遍效率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由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吸收新的知识理念,进而探寻出符合新时代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阶段较为适合的是学讲计划,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笔者结合自身对学讲计划的理解,以及自身实际的运用阐述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成果;学讲计划

学讲计划是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用心体会和深刻理解学讲计划的核心,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高效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由此,教师也能够获得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一、积极做好备课环节的准备工作

为了贯彻学讲计划的理念,教师需要在备课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以帮助学生体验学讲计划的全部流程。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注意的点: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合理规划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以及最终的反思小结。每一个点的规划中,教师都需要切身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例如,我在讲述《春秋大变革》的有关内容时,在进行准备工作环节中首先明确了本节课中的重点在于“大变革”,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此次课堂上有一半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成果展示以及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在准备工作做好的情况下,整节课都能够按照学讲计划合理地开展,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学讲计划的流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配合学讲计划进行学习,就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有代入感地进行学习。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自主学习环节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全文阅读

如何做好初三历史复习质量

【摘要】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而复习课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巩固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课程,也就成为了初三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更为了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组织多种复习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整理、自主探究、互相讨论,以为学生复习质量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为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三历史 复习质量 计划 零散 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60-0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常常采取的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角度进行复习或者是做练习,学生没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对自己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也不清楚,再加上,历史课对很多初中生来说都是副科,所以,各方面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差。因此,导致了历史课的价值得不到根本的体现,也不利于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在自主复习中掌握基本的历史,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也有助于学生巩固薄弱的环节,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活动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三学生的复习质量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复习课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1.制定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做事要有计划,对于复习来说也是一样的,复习计划的制定不仅能够明确复习的方向,减少复习的盲目感,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而且,对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锻炼以及历史学生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制定出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与教师的复习计划交错开,或者是老师的复习计划早点,或者是比老师的复习计划晚点,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的复习中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需要巩固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复习才会有重点,才不至于盲目的遵从教师的指导,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比如:在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节课时,学生除了在复习的过程中清楚的明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列强的侵华行为之外,还要从中去发现自己没能掌握知识点,并与老师或者是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比如:有学生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还有学生提出:在不平等条约的展示中,我们能看到对中国造成的哪些影响?等等。组织学生的交叉复习中有重点的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再思考,反之,如果还是按照教师的复习方向进行复习,这样才能在多角度复习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复习质量。

2.整理零散知识

知识点多、散是其主要的特点,尤其是文科,依靠背诵来达到记忆的方面很多,所以,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也就成为了我们复习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鼓励学生在整理零散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全文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摘要: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锻炼大学生科研能力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如何做好该训练项目的管理和促进工作有待于各个教育管理工作者深入研究,本文拟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4-02

一、引言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该计划项目较原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更强调过程管理,实施中期考核、经费浮动等管理方式:通过项目中期验收,给予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减少或终止验收不合格项目的经费支持,此激励政策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各组织单位对本院获批项目进展情况有实质性掌握。本文拟对目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用的体现做出概述和论证,并对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大学生了解课本和课堂以外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队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举措

全文阅读

浅谈中职历史教学中的项目教学

摘要: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合作分享的个性特征。项目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拓宽学习途径,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对如何在中职历史课堂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项目教学 中职教学 历史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原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大多沿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项目教学是国外课堂教学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合作分享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中职课程改革别强调的能力和品质。

项目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比较普遍,但在文化课教学中则很少运用。现中职历史教材一般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两个学期实施教学。两册教材共安排101个课时的内容,其中《中国历史》安排61课时,《世界历史》安排40课时。按每周授课2课时计算,以每学年36周计算共72个课时,无法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两册历史教材内容与初中所学过的《社会》教材有很多雷同,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上课,势必给学生有“炒冷饭”的感觉,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历史课堂气氛整体比较沉闷。

一、项目教学的具体步骤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团队合作、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与合作能力。其流程一般分为选择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制作成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

1.选择项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