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高中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头戏。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高考备考策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文学习策略,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与高考备考进行有效衔接,如何发挥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深入研读教材,巩固基础知识

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考语文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备考策略,减少学生对高考语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比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名篇名句默写分别考查了:《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赢得仓皇北顾”。这些试题都出自语文教材,内容不偏不难,只要高中生能够在平时把基础打实,就一定可以轻松应对。

二、 加强知识梳理,提高备考效率

为了提高语文备考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加强对语文解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知识和快乐。同时,还要对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利用多媒体技术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让高中生对每个语文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注高考语文考试范围、新增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促进高中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讲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我让学生明确文言文的几大考点,包括写作手法、中心思想、句子翻译等,在本文能够理解“贰、军、辞”等10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把握烛之武人物形象和本文善用伏笔、照应的写作技巧。我还会详细讲述《左传》,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培养阅读习惯,实现以读促写

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思考论文

我们都熟悉一句话,这就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因为语文的这个特点涉及面多而广,考察时,综合性又比较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不少同学感到无从着手。其实,和任何学科一样,虽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母语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只要基础扎实,自能以不变应变。一般来说,语文学习可以归纳为两点: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而无论是“得法”或“受益”,都离不开记忆与思考。

语文是最依赖基础与积累的学科。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把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在考察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考察能力”,这是对“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新解释。个别同学认为,文化文学知识浩如烟海,考背诵默写的就那么几分,我不要就是了。这真是一种糊涂的认识。我们知道,缺少基本的文化积累,我们的理解分析、推理判断、想象联想都会受到限制。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介绍蔺相如时,说他“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如果对“宦者令”,“舍人”这两个词不了解,就无法明白蔺相如的身份,对文中后来廉颇所说的“相如素,吾羞,不忍为之下”也难以理解到位。不仅文言文,语文阅读常常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如果我们对本文的背景风物、时代风尚、人物性格有所了解,对我们整体把握本文,无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再说,文化沉淀丰富了,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也会增强,对世间万物的感应会更敏锐更深刻,写作时,无疑也会更容易进入状态,更容易得到有效、有益的作文材料,心中想的笔下写的,也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无论何种考试,本质上都是考察你记住理解多少知识,能消化运用多少知识,而要运用知识,首先就要学会思考。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学问”,意在强调学习需边学边问。“问”其实就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比如《鸿门宴》中,项羽“留沛公饮”当时的座次是“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字面看,意思不难,只是写了几个人坐的位置。但如果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安排,就会发现这里大有讲究。从古代的礼仪知识中我们得知,一般宾主之间相对而坐时,宾东向,主西向。宴席中,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北向、西向更次。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的细节上,我们看到项羽依仗兵多将强,不把刘邦看在眼里。仅此一个细节,多问一个为什么,项羽那高傲的性格就凸现了出来。“思考”不仅是“多问”,还指“比较”与“打通”。据说钱钟书小时候读书,常常想一些“可笑”的问题。看了《说唐》后,他会想《三国演义》里的关公如果进入《说唐》,他的青龙偃月刀只有80斤重,怎能打过李元霸那对800斤重的锤子?可李元霸那对锤子到了《西游记》里,又怎能比得上孙行者那1.3万斤的金箍棒……这些虽只是一个孩童幼稚的想法,但这种好问思考的习惯和兴趣,实在是做学问的萌芽。

一个人如果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那么,他一定不会忽视语文学习,因为语文与生活本是一体,它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人就生活在言语之中,人是言语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实际的,又是哲学的。而且,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与人的文化素质、人文情怀、见识眼界、审美情趣、阅读感悟、语言表达等息息相关。而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记忆与思考。

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

2011年6月,作为第一届免费师范生,我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2012年7月,我以一名研究生身份回校学校。2013年6月,我以一名高考阅卷教师的身份再次回文学院。和她的缘分总是这么断断续续上演着……

为期近十天的阅卷工作在紧张的忙碌中告一段落,心一直沉甸甸的,就像作文组的专家教师说:“切勿一味追求速度,否则是草菅人命呀!”2013年高考未至,各种媒体上关于高考的种种资讯铺天盖地一涌而来,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高考”“高考30年”等等。“高考”牵动着中国十几亿百姓的心。想起这些,顿觉得电脑屏上显示的不单单是答案,更是考生甚至其背后整个家庭、学校的心血和期望。

在正评之前,经历了严格的培训和定量的试评,专家要求给分有据、扣分有理、宽紧有度。尤其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

我被分到了诗歌鉴赏题的第一题,第一题要求写出“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州渔父”这一句话的意思,并阐明情感。满分五分。第一问两分,只要出现关键字,如,酒徒封侯、独自、去做江边渔父,即给两分。第二问三分,要求阐明情感,那什么才是情感呢?看似简单的问题,很多学生却在“情感”两字上演“滑铁卢”。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是情感吗?情感,是人在与他人或外物接触、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喜、怒、悲、恐、爱、恶等等。是一个含意很广的词。也就是说,在与他人和外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愫都包括在内。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欢乐的还是痛苦的。简单地理解,情感的发出必然是人的心理。所以,此题只要出现情感类的词语,如,苦闷、不满、愤懑之类的即给满分,但如若只出现壮志未酬涉及内容的答案,则酌情给分。

九天的集中式阅卷结束后,总体而言,我最大的感受:语文教师需做好一大问题是怎么处理高考语文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矛盾。语文不同于文科其他科目,如,文综,历史课本上讲授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考试出现写1840就能得满分。但是,语文教师经冬历春讲授文学巨子们的优秀作品,但是,高考会考查到吗?几率极低。那么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之间的关联在哪?下面我从此次阅卷经历的启示入手浅谈自己的思考。

一、阅读题量大、面广的启示

高考改革后,阅读题考查量不仅增大,而且涉及的范围广泛不少。例如,本次高考试题中覆盖的阅读有李学勤《〈老子〉的年代》《明史・马文升传》、陆游《鹊桥仙》、莱・巴尔莱塔《味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飞虎将军”陈纳德》,占据分数六十四分,与作文平分江山,几乎决定了考生语文考试的成败。作为教师,不论是讲课期间,还是高考集训,都无法神灵般地掌握具体的题目。那么平时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授予学生什么?在高考集训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海量的阅读题中总结出什么?

通过这次阅卷,我得出的答案便是,分析文本的能力。高中语文选择的文本为学生一一打开了诗歌、小说、科普文、戏剧、报告文学等等之门,教师不是单纯地带领学生走马观花似的浏览,而是通过一扇小门,引导学生走近、进而走进。广泛接触语文文本之外相关的作品,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通过范例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文本。学生掌握了“渔”,自然什么样的“鱼”都可以上钩。

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究竟考什么

要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优化语文复习的效果,首先需要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又要考哪些内容。

语文是什么?

语文不是科学,这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差异;承认语文不是科学才是科学的态度。中学的其他科目,都是科学。自然科学,是理科;社会科学,是文科。其他科目都彻底地或相当地“西化”。数、理、化,是西方科目;外语,也来自西方;史、地、政,尽管研究的某些问题是中国的,但所用的术语和研究方式,仍然是西方的。语文,是中学各学科中,保有我们民族本色的唯一科目。二十多年高考语文的改革,保留并坚持了这一本色,真是难能可贵。语文是植根于生活、生命的学科,它的任务是锤炼思想和思维,提高语言和文字能力。语文学科只有六个关键词:生活、生命、思想、思维,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本色。

科学的特点是讲究分纲分目,越细密越好;非科学的语文则不宜这样条分缕析;科学需要强调专业术语,越专业越好,非科学的语文则无须那般灌输。

语文考什么?

一个“读”,一个“写”。

《考试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其意图只表明试卷的外在结构、表面形式,并无意揭示试题考查的本质。

读,考查吸纳能力,即对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见解、主张的相关能力;

全文阅读

湖南语文高考备考建议

摘 要:以“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两个大的方面为切入点,并结合部分湖南卷高考真题,就高中生语文高考的备考过程提出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湖南语文高考;备考建议;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深度与广度,这就使无数莘莘学子在语文高考前感到彷徨无措,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规律与备考技巧,从而为他们语文高考中的更好发挥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储备

一个人的语文知识储备是其自身语文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更是影响其思维能力、认识水平以及思考深度的关键性元素。高考作为一场以衡量高中生学业成绩与实际水平为主的考试,相对于难度较大的拔高性题目,其更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与考核。例如,2013年湖南卷的第10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一.突破难点

2013年高考将成为甘肃省高考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是普通高中2010年全面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即将迎来的一次全新的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由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构成,六个大题,18个小题。包括现代文阅读(9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作文(60分)。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与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为选考题。必考题125分,约占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约占17%。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

语言文字运用,在总说中提出了“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总体要求,“致用”的目的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现在对于语言表达,不仅要求说得对,而且要求说得好。另外,将常见的修辞手法由8种增至9种,即增加了“反复”。2013年高考语文运用题分量加大,要指导学生坚持进行有效的书面表达练习,不能把不加推敲的“毛坯”语言呈现在试卷上。

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审题训练,审题决定了作文的层次。其次要训练考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能写出有清晰的文体特征的文章。最后要做好素材积累训练,一是积累哪些素材,二是如何运用素材。语言表达要有文采。应先将语言表达通顺、流畅了再提高“文采”,提高作文“文采”,需要运用好“三把剑”——比喻、排比和引用。

二.夯实基础

新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秉承传统,有所突破;重视基础,关注能力;强调理性,鼓励创新。考试内容主要由阅读和表达(其中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构成;二是试题分必考和选考两大类;三是试卷的布局有较大变化,考查内容更加明确了,逻辑线索也更为清晰;四是就各考查内容的权重作了重新分配,单纯的知识记题的比重大大降低,而侧重于语文运用题的分量明显加大,呈现结论与呈现过程并重成为命题改革的主流。

新课标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所以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复习备考方法仍然适用。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梳理、基本能力的培养,还是基本方法的总结,都可以沿用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的复习方法。所以,考生一定要牢固树立文本意识,扎扎实实抓好人教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部分内容,对教材中常出现的任何基础知识都不能轻易放过,才能更好地应对多变的试题。

三.强化训练

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备考指导

一、认识误区

都说远水难解近渴,于是好像约好一样,高三的老师与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了。绝大多数学校高三的语文课都是按照考纲所列考点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练下来。由“语知”到“现代文阅读”再到“文言文阅读”……笔者以为,对语知这一块进行强化训练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不认为用一个月或者二个月的时间来集中训练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能有多大效果。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水磨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技巧也仅是技巧层面上的东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这一点上,如果教师过分地强调阅读技巧的归纳总结恰恰会弱化学生的积累意识,使同学们误以为单凭一二条口头的技巧就可以上考场拿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阅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我们读的文章够多了,我们的眼界才够开阔,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所以,即使是高三,也要在阅读上做长期的、大量的、不间断的积累。再者,作文空洞无物、缺乏生活气息是高考作文的通病。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和所读文章不贴近生活。有人说:“都高三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定型,练多练少意义不大,还不如在基础知识部分多下点功夫。”我说这只是一种“无为”与“无能”的借口。高三有一年的时间,只要方法对路,功夫到家,同学们的作文肯定会有起色。这其中,大量的、贴近生活的阅读正可达此功效。

二、阅读积累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语知积累

1.把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容易混淆和误解的近义词、成语、名言名句在学期一开始就整理出来,每天早读课记忆、理解几条,晚上睡觉前再用放幻灯的形式在大脑中过一遍。这种分散记忆既减轻负担又比考试前集中记忆的效果好。

2.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应不间断地交叉进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才能生巧嘛。最好每两天就自我进行一次语段阅读训练,一直持续到高考。对提供的参考答案一定要深入研究,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技术性比较强的考点,如“语病辨析,简明、连贯、得体,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等,掌握解题方法的确比较重要。不妨几个同学先集中起来讨论讨论解题的角度,然后再听教师作总结。

(二)阅读提升

全文阅读

语文高考:这样考,这样答

2012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会考小说还是散文?

《论语》阅读题题型会有变化吗?

古诗词赏析去年考了家喻户晓的纳兰性德的词,今年会继续考名人的诗词吗?

写作还是考新材料作文吗?

……

2012年的语文高考究竟会怎么考?试卷会有什么变化?这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问题。还有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困惑:“答题时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为什么得不到好分数?”本期我们请到浙江省内几位语文名师,为大家独家分析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主观题部分的命题动向,并给出高分指南。

(由于基础知识部分及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以客观题为主,命题形式相对稳定,故本文未涉及)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应考战术摭谈

高考语文,重在考查考生语文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和解题技巧完美结合,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将应考战术总结为十条,现简要叙述如下。

一、精心读卷,挑肥拣瘦

发下试卷,快速浏览一遍,对试卷说明、页数、题数、分值到题目要求和试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答题思路或答案已有数的题,当开考铃声响过后当即完成。这样做,考生心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进而能迅速将审题、答题的兴奋点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总揽全局,瞻前顾后

浏览试卷的过程中,考生要大致对全卷试题做一个整体难易判断,为开考后的答题顺序提供依据。对暂无清晰解题思路的题,不要纠缠,马上放弃转做后面的题。当思路灵感出现时,马上回到前面去完成未做之题,以免思路稍纵即逝。这就是做题的瞻前顾后的原则。

三、曲线救国,重点紧扣

如果考生阅读速度或书写速度较慢,那留给作文的时间会很短,想写好作文就难了,也就很难获得理想的语文成绩。存有这种隐患的考生可灵活选择答题顺序,不必按部就班,可先写作文。作文分值最高,影响最大,地位非同一般。进行这样战术调整的好处是:保证答题写作的充裕时间,以免完不成试卷;思维敏捷,没有难题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审题会更准确;解决了最大的难题后,考生的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解放了的感觉,没有做不完的后顾之忧,再做其他题,会更得心应手,一旦放开了,就有可能超水平发挥。当然,若不存在这种隐患,还是选择正常的答题顺序为好,这样会使作答心态渐至佳境。

四、拟好提纲,草纸莫丢

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心得

在2004年的高考中,我的语文取得了135分的好成绩。这其中虽不乏运气的因素,但确实与平时的学习积累密切相关。在这里,我“野人献曝”,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分享。哪怕只能给你们一点点的启发,我也会非常高兴。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就要对这个考试的性质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这些年来,大家参加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对各种考试的特点和性质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本质上说,高考是一个程式化的考试。课本只有有限的几本,考点是固定的,考题的形式也相对稳定。而且,我们有3年的时间可以全心全意地准备高考,这个时间是非常充裕的。再加上,通过专家和老师的研究和探讨,考题和答题技巧都已经非常成熟、稳定了。一个程式化的考试并不要求我们有太多创新,不希望我们太过逾矩,而是希望我们“戴着镣铐跳舞”,只要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亮点就可以了。因此,从战略上来说,我们应该有100%的信心,高考是完全可以取得成功的!

在语文考试中,貌似最灵活、最主观的一个部分就是作文了,很多同学都为此头疼。其实,只要采用头脑风暴法和目标分解法两个简单易行的小技巧,我们就可以把写作文也变成一个程式化的过程。首先是头脑风暴法,这个非常有用!高考的作文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当前的社会热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我们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能想到的所有与这个话题相关的词语、例子,尽量简洁一些。然后把这些想法组织起来,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提纲的内容可以包括各个部分的主要观点、支持观点的例子、大概字数等内容。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绝不是浪费时间。看到自己的提纲,你就会感到写这个作文心里有底了。本来一个作文要写不少于800字,说起来也不算少,但是如果文章主体有3个小部分的话,每个部分只要240个字左右就可以了,这个方法就是目标分解法。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是管理学上一种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方法。与此相反,写作文最忌讳的就是“挤牙膏”,想到一点儿写一点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很有可能是松散的,缺乏组织的。

我要提到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平时做错的题都记在上面,还可以写一些好的词句和例子,作为写作的素材。很多同学都尝试过这个方法,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能没有定期并及时地翻看上面的内容。这样就忘记了纠错本原本的目的,就是把错误的题目或者有用的素材放在一起,以便随时翻看。

这就涉及到一个执行力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同学们知道的学习方法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却比较一般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能不能持续执行自己的方法。高考就好比是一场长跑,长跑有没有技巧呢?有,但是什么技巧都不能代替跑,不跑的话,有再好的技巧也不能前进半步。换个角度想,即使一个人非常笨,只要他不停地跑,总有一天也能到达终点,不是吗?

我强调的学习要点有3个,就是:信心、方法、执行。这3点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信心是一个战略问题,方法是战术问题,而执行是把战略和战术转化为现实的过程。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方法,更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的方法!

(作者系河南省郸城县第一中学2004届毕业生,周口市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总分698分,语文135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