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级英语教学论文

高级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二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需多样化,分层次。然而,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形式历来多以学生接受型为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本文以高中二年级英语教学为探讨中心,对分层教学在其中的应用做了分析,现表述如下。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二年级英语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并且其教学师资力量在近年来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较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对当前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做出改进。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已经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对其在高二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加以分析,以期分层教学能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合理、有效。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及学习潜力等来实施教学,从而最终达成每个学生都获得提高的教学目的。这是一项科学的教学法,它具有多项理论依据作支撑。首先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在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距离,此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要想实现由当前水平向理想水平的转变,学生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锻炼及学习[1]。分层教学即以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为立足点,强调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和差异性,所以它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趋向一致的。其次为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公正的学习机会,获得教师的帮助,那么即使学生最初的学习水平较低,但是最终都能够学好。分层教学吸收了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即通过某种途径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可行的,而这个途径就是分层次实施教学。最后是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九种智能,这些智能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存在于人类身上,从而构成各有特点的人。在此理论的支撑下,分层教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其智能优势和劣势,不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因此,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可行的。

2分层教学在高二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生分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学的分层首先应从学生分层着手。具体而言,其划分方法如下:将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基本功比较扎实并且语言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归为第一层次;将学习兴趣较高、英语学习方法存在缺陷、语言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归为第二层次;将对英语缺乏兴趣、基础较差、语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划归为第三层次[2]。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学生的分层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使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同时,这种分层乃是隐性的分层,不能将分层结果公布出来。第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即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也应该层次化,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其能力范围内达成学习目标。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设定的目标,它要求所有学生均掌握新单词、短语、语法。第三,课后练习分层。课后练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在高二英语的分层教学中,课后练习也应实现分层:将基础练习、知识巩固型的题目设置为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必做的题目,将一些比较难的综合题、发散思维类的题目设置为选做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必做,鼓励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选做。

3结语

全文阅读

高级英语词汇教学论文

1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

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监控理论”在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引起了轰动,被称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其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同时又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习得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习得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克拉申认为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其中“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不能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既有趣又有关联”即克拉申所提出的“最理想的输入应该是非常有趣的或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它能使学习者忘记自己是从外语里获得信息”。

2基于语言输入假说的高级英语词汇教学

基于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观点,笔者认为在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读音和解释词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词汇通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甚至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并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以便使词汇学习与记忆不再索然无味。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以此抛砖引玉。

2.1立足显性,挖掘隐性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往往承载着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文化信息。在英汉对比前提下,将文化阐释手法运用于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能增强教学互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苏新春在其《文化语言学》中主张将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谓阐释的方法就是对语言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把隐匿、依附、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民俗、观念、道德、思维、物质、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义揭示出来……把文化语言学定位为阐释性学科,这正表明文化语言学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它就是通过研究把蕴藏在语言内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

以张汉熙《高级英语》中的《迎战卡米尔号飓风》(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为例,《迎战卡米尔号飓风》是约瑟夫•布莱克(JosephP.Blank)1970年发表在《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上的短篇小说。作者依照时间顺序叙述了1969年8月居住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带的柯夏克(John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与威力无穷的卡米尔号飓风英勇抗争的经过。约瑟夫•布莱克不仅运用了大量表现飓风破坏性的具体动词,而且还通过“battendown”“rideitout”“scudin”“wreckage”“salvage”等一系列与“船”“海”相关的词汇巧妙地凸显了文中以柯夏克一家为代表的密西西比州沿海居民生活的这一特殊背景。在词汇讲解过程中,教师若能将隐匿、依附、蕴含于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传递给学生,词汇教学就会成为语篇分析和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2.2寓于语篇,激发联想

全文阅读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分级教学;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的大学新生给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行之有效的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文章论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点。

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以完善和规范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突出语言应用,实行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提出:“近几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要达到55%”。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因材施教,进行分级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无疑是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新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拿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6年入学新生2300余人,其中入学英语成绩最高分有90多分,最低分只有20多分,相差竟有70余分!如果不采用分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将很难兼顾全面。

二、分级教学的做法

所谓“分级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确定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有差别地进行教学,努力解决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力求使英语教学具有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尽可能大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确定分级的标准和依据,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测试,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和入学时的摸底成绩结合起来,根据平均分数进行编班。实行分级教学,合理安排授课形式,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实用性。水平较低、中等、较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依次分为A、B、C三个级别。

全文阅读

高级英语教学改革文学素养论文

一、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对文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在教师讲授了某一文学背景或文学现象后,由于学生的背景知识、英语水平、心理流向及思维活动等差异,一部分学生可以迅速发现课文中的赏析点并主动地进入分析评价,一部分却由于语言能力或理解力所限不能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明晰,也影响了高级英语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和教学方法等,也致使该课程在执行目标学习的过程中偏差较大,没有达到文学赏析和评价的目的。

二、以加强文学素养为核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从文本语料的学习改革和探究入手,以文学的视角逐步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创作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将语言学习融入到文学教育之中。本文将选用张汉熙的《高级英语》为素材,探讨如何通过对课文的剖析式分析,透过单纯的语言表达,解读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最终提高其文学素养。

1.综合性、多角度的解读策略

文学作品具有向一切合理解释开放的特性,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的多元性说明文学作品自身所具备的丰厚底蕴。例如:从文学赏析的视角看,肯尼迪的演讲nInaguralAdderss《就职演说》中,为了表达肯尼迪的不畏困难的坚定态度,文中突出使用了大量极具气势的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并且用词精炼,从语言的力度上显示出演讲人的雄心大志。在另外一篇文章TheDiseoveryofwhatItMeanStoBeanAmeriean《一个发现:做一个关国人意味着什么》中,作者以旅欧黑人作家的身份写出了他的心理感悟。首先,他发现和任何一个美国人一样,他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其次,美国作家,无论他是黑人或白人,都不会在欧洲感到很自在;最后,欧洲仅是他们身份和遗传特征的组成部分。在展开以上主题的过程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作家,尤其是一个黑人作家的身份完成了这篇评注性文章,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美国黑人作家复杂的的心理活动。此外,由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需要既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进行多元探索和注重立体解读,也要对文本的主题思想与象征意蕴的进行多维度剖析。例如:在TheLonoS《潜水鸟》一文中,印地安小女孩皮格特坦纳瑞凄惨故事让人烯嘘不己。作为当时社会的边缘人,她苦苦挣扎,期望被白人社会所接受,但最终命运悲惨。小说的主线是人的命运,副线是鸟的归宿,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潜水鸟的消失不仅象征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同时揭示了当地白人主流文化及现代工业文明蚕食了整个印地安民族和文化。贯穿故事始终的潜水鸟的哀鸣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即代表着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力,也反映出北美少数民族在边缘化的世界里挣扎的痛苦,还透视着一种民族文化淹没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的残酷。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语言的熟练使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主动积极的课堂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形成个人观点,达到提升文学修养的目的。

全文阅读

论高级英语教学的文化图式构建

摘要:高级英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强化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图式的构建对提升高级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级英语教学,指出了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方面英汉语的文化图式差异,并提出认识差异,构建图式,改进高级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 文化图式 构建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高级英语课程有着明确的规定:“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要求“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 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 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1]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为学生,教师等各方面所重视。目前采用的教材是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所选文章的词汇多,篇幅长,涉及丰富的文化背景。经过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培训之后,高级英语的学习不能还是局限于单纯的语言知识,而应将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重点,从片面注重语言,转移到对加深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方面,通过构建相关的文化图式来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实践的综合能力。[2]

一、文化图式理论综述

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 他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 只有把它们同脑海里固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后经皮亚杰(j. piajet)和巴特利特(bartlett)等人发展成为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雷特(f. c. 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3]中提出了图式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inehart)才把图式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 这时图式理论才受到重视。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 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图式理论认为, 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decoding)、编码(encoding)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schema)相匹配, 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也可以说是图式具体实现过程。[4] widdowson 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人脑中的知识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当人们处理新知时,总会把它与已知相连接,从而给新知提供依据[5]。胡壮麟指出“图式—意为储存知识的信息包—在语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通俗地讲,图式就是一种知识结构,一种认知的方式或手段。

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ta)是指是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图式,它通过一种知识组织模式把人类先前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之中,是储存文化知识的信息包。文化图式也可以理解为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它在理解语言和文本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以常见的动物词汇“狗”为例,按照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图式,狗是深受人们宠爱的朋友,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就有lucky dog ; love me,love my dog; top dog; every dog has its day 等用法, 狗在这些成语中都是褒义的。而在汉语中,“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猪狗不如”、“狗腿子”、“声色犬马”等等,无一不是贬义。在这样相互冲突的文化图式指导下进行的交际行为,必然会导致误解。因而,学习英语就必须要学习西方的语言表达、习俗、交际关系、思维方式等,了解其文化图式,认识到与本土语言文化图式的异同之处,这样有助于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可以大大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高级英语教学的文化图式

1、词汇的文化图式

全文阅读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不容忽视,因为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智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往往能代表其综合英语水平。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能力是英语能力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小学高年级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较成熟,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进行大量英语阅读的预备期。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三大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单调乏味而又长篇的阅读会让学生逐步丧失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的选取既要考虑与知识的连接,又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的趣味性,篇幅不宜过长,生词也不宜过多。

2.技巧性原则

(1)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难易程度,学生阅读的时间也有着差异。

(2)处理好练习设计的梯度。练习的设计应该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水平。

全文阅读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级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何抵御这一冲击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综合课程,《高级英语》课程需要注重教学中文化认知的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做到“洋为中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 高级英语 洋为中用 跨文化交际

一、高级英语中跨文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是英语教学中不争的共识。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高级英语》除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因此,《高级英语》课程需要注重教学中双向文化认知的导入,创设中西文化的课堂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高级英语教学阶段除了对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高级英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而运用语言知识需要对一定的目标语的社会文化,包含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内容的融会贯通。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障碍

(一)英语教育考试导向及其要求。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各种英语考试多半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这样.英语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而高级英语教育更是如此。

由于高级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丰富,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学生没有太多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2004年修改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加大了对于文化内容的考核,虽然考察的基本上都是常识性的内容,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文化意识淡薄,课堂文化元素难寻,跨文化教学的路依旧艰辛。因此,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真正提高高级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阅读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论文

一、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的高级英语课程多采用传统的三部曲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回答问题;做课后习题、对答案。这样的教辅手段比较单一、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一些本来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被动地听课、记笔记。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将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设计课前、课堂及课后教学活动室,尽量给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每次课的自我展示(presen-tation)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展示的内容与课文相关。比如:学期初老师可以把任务分配清楚,把名单和任务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每次课让学生轮流做展示,然后找同学提问、讨论。这样的展示方式会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其在众人面前表达自我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筛选资料及概括能力;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学会和场下的同学互动,合作意识加强;学生事后会总结经验教训,在下一次的演讲中适用新的方法,有新的收获。其次,课文内容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由学生做开场白。每一次课都由学生开始,老师暂时在下面做学生。但是这要求教师应非常认真、细致,提前做好准备。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师事先分好任务:背景知识由学生介绍;课文讲解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完成;要点由老师重点讲解;词汇由学生讲解;在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每一个段落和部分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其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段。课后题的难点由老师讲解,一般知识点由学生轮流完成。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习好、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对英语更加有兴趣,知识面不断扩宽,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而原来学习一般、主动性差的学生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态度逐渐转变,潜力得到了挖掘,自信心增强,对英语学习不再采取记笔记这样的消极策略。再次,结合课文实际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把课文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作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是记叙文,教师着重让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性格,强调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心理分析,分析复杂句子锻炼学生正确使用语法、阅读技能,分析词的情感色彩;让学生找出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并介绍相关的修辞手段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文章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及语言上的美感。最后,课上讨论。在完成每一篇课文及练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就课文内容深入探讨相关的话题,分组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有理有据的进行论述。这样学生不仅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学会如何进行辩论,如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1.2完善课后实践环节

一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涉及课堂教学,同时课后练习及实践环节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完善课后的练习实践环节是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必要一环。首先,写作练习。课堂讨论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过的内容整理成文,完成写作练习;由教师认真批改,肯定其进步之处并指出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每一篇课文都进行简单总结。教师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在写作中模仿,同时带学生学习课后的写作技巧内容,结合专门的写作课程,让学生学会高度概括的写作手法。写作对口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常写作不仅能帮学生记忆和巩固语言输入,促进语言内化,还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为提高口语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阅读和翻译练习。教师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作为辅助工具,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群等把练习发到网上,让学生先做,课上或课下抽出时间重点讲解部分内容。阅读和翻译练习都属于实践环节: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翻译练习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准备八级考试和毕业面试都非常有益。

1.3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技术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例如,在讲新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相关背景知识,并在课上以口语的方式或用多媒体为辅助向其他同学展示其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考核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学生适当留课外作业。作业的内容可以是网上的各类材料、新闻报刊的阅读理解、单词测试、翻译练习、作文段落仿写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抽查、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全文阅读

高级英语多媒体教学论文

对于高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例如模块化、互动化和网络化,这些优势都能给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电脑与虚拟人物进行口头交谈,还可以根据软件的评分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相对而言,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则是单向性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学生往往依赖老师,身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处境。有很多学生害怕上高级英语课,因为课文很长、句子结构复杂、文章主题深奥,这些学生找不到新的有效学习方法。基于学生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改善高级英语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获取信息,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多媒体教学就被应用到高级英语的教学当中。

一建构主义理论

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它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最早的建构主义可以追溯到由皮亚杰提出来的认知发展理论,此后有很多学者投身于相关的研究当中。经过时间的积累,相当一部分关于建构主义的文献已经获得发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已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理论之一。从总体上来说,建构主义是关于知识学习本质的理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所赋予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认知是大脑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通过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与其他人的互动发展而来。知识建构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会通过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来主动选择和不断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简单地说,学习就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学生、老师、任务和教室都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成因素,其中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也就是说,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去认知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获取新知识。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因素,包括学习的期待、动机、意图和现有知识等,都会影响到学习的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老师和学生的作用与角色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量学者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除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之外,建构主义还很看重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互动交流和意义建构等方面,这些关注点往往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由于学生被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而老师仅仅是支持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老师仅仅起到支持性作用。其次,建构主义注重情境创设,这就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意义的建构。另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互动与交流必不可少。因此,如果我们用建构主义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学生与老师之间必须保持一个沟通互动的双向关系。

二建构主义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与建构主义理论紧密相连。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一门知识的掌握是与他人、外界不断进行互动的结果。学习者不仅能从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他人的帮助(例如老师或者同学)或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建构意义而获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他们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老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建构主义的特点,这个理论与多媒体教学的原则是一致的,因为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建构主义理论在很多学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概括来说,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做出了一个全面的阐述。通过这样,人们熟知了“构建”这个概念,以及构建学习环境的方法和方式。其次,它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认知被认为是人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同时,它认为个人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而认知就是一个创建新的个人理解或者新的意义的过程。学习不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单一地接收新知识或者新信息实现的,而是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最后,它不仅强调了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也指出了老师们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认知的过程中,对意义建构起主动作用的不仅有学生个人,还有信息处理的呈现者——教师。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很难起到主要作用,他们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用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取代领导者和灌输者的角色。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把教学模式从教学向学习过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和技巧,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去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众所周知,教育不应该仅限于学生阶段,而应该贯穿一生。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认知世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到英语教师身上来,他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们需要建构主义的指导,用建构主义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明智之选。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高级英语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但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练习所学知识的机会。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生必须学会在现实语境中分析、聆听和学习。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要同时进行看、听和做出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记忆和学习。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老师们可以以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基础,将多样化、情景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跟传统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教学技术更能符合当代的学习需求。在笔者看来,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呈现丰富的信息当今网络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全世界沟通交流,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新的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信息。多媒体可以让图片、动画和声音等融入课堂之中,这就提高了我们呈现材料的能力。图片、动画等可以把科学理论演绎得栩栩如生,学生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可以观察动态的实验,近距离地观察微生物,并且可以用鼠标或者键盘去操作图像、实验和互动性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另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应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影屏幕取代了黑板,电脑操作取代了粉笔,文字展示取代了口头阐述。通过恰当处理大量信息,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教学进程。例如,当老师要解释语言点时,他们只需要点一下鼠标,相应内容就会在屏幕上一一展示,学生也能清晰轻松地获取信息。2.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与高级英语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处理、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开放的信息来源和特定的背景材料,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活跃的教学环境,并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信息复杂的环境下思考和研究。以电脑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通过学习教材而获得的。每个单元的图像和链接都呈现在电脑上,学生也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获得网上的信息。通过提供图书馆里没有的新闻、期刊和数据库的相关链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来源。通过特定的链接,学生们能非常方便地找到相应信息。当学生可以具体形象地看到图像时,他们会更容易理解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并且能发掘与话题相关的更多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能更容易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便于学生接收和熟记新知识。学生本身是情景教学的领导者,只有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具有创造语境的意识。3.创造互动的机会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网络资源也能引领学生去查询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有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欲望,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感言,探讨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视频,就能刺激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他们可以思考什么是全球变暖,认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讨论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课堂上,多媒体能帮助老师分析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充分利用Word文档、幻灯片等多媒体软件,教师以培养学生的重组能力为目的,设计科学的教案,并且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借助这种方式,教师从教室统治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指导者以及信息获取的带头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有益于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4.实现意义的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去完成意义建构这个目标。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们自身并没有实现意义建构的能力。幸运的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兴趣。多媒体信息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具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意义建构能力。另外,大量丰富的信息输入和教师指示都能更好地推动意义建构的实现。以《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精读5中的第9单元课文为例,课文主要阐述了全球变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作者呼吁全球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去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在教师介绍了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以及比较难的语法点之后,学生就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并且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大部分学生能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学生想要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他们就要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文章和作者的信息。由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结语

全文阅读

文学评论角度的高级英语教课

一、文学评论教学模式

文学评论是“对所有文学作品进行定义、分类、分析、解释和评价”,它研究的对象是各类文学作品。事实上,《高级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全部节选自原文,其中小说、戏剧、传记和文学评论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为教学中融入文学评论提供了条件。那么,在“高级英语”中如何引入文学评论教学呢?我们认为需要明确的主要有两点:分析什么和如何分析。

“分析什么”是指“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主体是什么。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主体是在英语语言环境下尽可能地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理解课文。长期以来,“高级英语”教学都背离了这一主体,把重点都放在了语言上。这样一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学生或许能记住课文中出现的单词,能分析、释义课文中的疑难句,能翻译大段大段的课文,但是一旦被问及课文的深层意思,特别是自己对课文的评价时,则一无所知。这与英语专业教学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以及思辨能力,是不相符合的。“如何分析”是指教学中应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高级英语》的课文多为文学作品,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多视角、多角度的评价,对作者、写作背景、文学流派、遣词造句以及篇章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1)详细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学流派,结合文章的体裁进行全面的分析;(2)对其中典型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和阐释;(3)从宏观角度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揭示文章主题思想。

二、教学举例

教材中的《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在对这篇课文进行深入讲解之前,首先应对作者及其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沃克是一名坚定的黑人女权主义者,为了显示黑人女性主义的特殊性,沃克在1983年摒弃了“女权主义”(fem-inism)而杜撰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在沃克看来,妇女主义者是“黑人女性主义者或有色人种女性主义者”,“欣赏并热爱女性文化、女性情感、女性力量,尤其是女性本身,以整个种族的生存为己任”。《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在母亲看来,家里的一切都与她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特别是那两床百衲被。百衲被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它是黑人妇女团结友爱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标志。“通过‘被子’这一意象,沃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的创作思想:希望通过在黑人女性之间建立姐妹情谊,传承黑人女性独特的文化传统,争取黑人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和完整以及精神上的健康与解放,从而实现她‘妇女主义’的设想。”

讲解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百衲被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迪伊认为“那两床被子是无价之宝”,非常想要它们。她仅仅是从被子的价值和审美角度来考虑的。小女儿麦姬告诉自己的母亲,“不要那些被子我也能记得迪伊外婆”。对麦姬而言,这两床被子是对家族先人们的永久纪念,是她对家族的深厚感情,即使不拥有它的物质存在,她也同样拥有它,因为被子早已作为文化遗产的象征深深地印在她的精神世界里了。

母亲最终把被子留给了麦姬。她的选择代表了沃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作品通过两代人对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和第二代两个女儿对百衲被的取舍,充分展示了百衲被作为黑人文化遗产的象征主题,从而表达了“妇女主义”的观点。“我们黑人女性不要以我们的文化遗产为耻,而要以它为荣。因为这种遗产所散发出来的精神是持久的,有创造力的的,也是极可爱的”。教材中的《爱情是谬误》,是美国幽默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代表作。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着重分析其语言特征。“CoolwasIandlogical.Keen,calculat-ing,perspicacious,acuteandastute—Iwasallofthese.Mybrainwasaspowerfulasadynamo,preciseasachemist’sscales,aspenetratingasascalpel.And—thinkofit!—Ionlyeighteen.”在故事一开始,叙述者“我”就运用了cool,logical,keen,calculating,per-spicacious,acute,astute,powerfulasadynamo,preciseasachemist’sscales,penetratingasascalpel等等大量的形容词来赞美自己,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严格遵循语法规范,字斟句酌,尽量使用标准英语,字里行间充满了傲慢和高高在上的口吻。与此相反,文中的另外两位人物Petey和PollyEspy的语言,则充斥着大量的口语和俚语,和“我”的语言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的词汇可以产生不同的文体特点,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中典型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和阐释,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作者选词的用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中的幽默。

课文《潜鸟》,是加拿大文学复兴时期举足轻重的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作品。这是一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讲述了皮格特一生的故事。题目“潜鸟”象征着以皮格特为代表的加拿大土著民族梅蒂斯人。文章开头指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皮格特的人生三部曲是故事的展开和结局:“我”少年时结识了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皮格特,她自我封闭,不爱与人说话。几年后,“我”又邂逅了皮格特,此时的她性感时髦,马上要和一位英国白人小伙步入婚姻的殿堂。又过了几年,“我”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皮格特婚姻失败,回到了从前的小棚屋,不久和自己的两个孩子葬身火海。最后,“我”只身来到钻石湖,潜鸟已经绝迹,皮格特和潜鸟的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我”感慨“只有皮格特才以一种无意识的、别人完全不理解的方式,真正听懂了潜鸟的叫声”。通过对《潜鸟》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皮格特和潜鸟这两条线索的交替处理,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以潜鸟的命运比照皮格特的人生悲剧,反映了少数族群和自然生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遭受的双重困境,表达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消除种族歧视,实现种族平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