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辅导员工作感想

辅导员工作感想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辅导员工作的一点感想与经验

辅导员工作的一点感想与经验

新生入校已有近两个月时间了,对每个班级的学生我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首先是认识了大部分人了,名字能与本人相对应;第二是八个班共六十四名班委。对于班委,我都有深入的了解,通过谈话、召开班委会的方式,我熟悉了每一名班委的性格特点与工作能力。下面是我在这两个月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看法:

一、学风建设:首先制定了严格的班级考勤制度。到目前为止,班级出勤率良好,没有发生旷课事件,偶尔有个别同学迟到一、两分钟,在班委的提醒下,近期都表现良好。只有在一些大家感觉枯燥的《思修》、《近代史》课上,认真听课的人不是很多,但无人喧哗,纪律良好。其次实施了新生早读制度。令我庆幸的是,早读出勤率几乎是100%;共300名新生,只有两名学生分别都迟到过一次;早读大部分同学可以认真背英语,这是很好的现象。第三是晚自习纪律良好,每个班级整体纪律安静,认真,大家都在巩固复习《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大学英语》以及专业课知识。总体上,班级学风较好。

三、班级凝聚力:这是唯一一点我不满意的地方,在军训后的篮球赛上,没有人去为班级助威加油,这或许还是那时不熟的原因吧,可再刚结束的运动会上,情况依旧没有好转,很少同学去加油助威,这与我工作不到位有关,在此,我自己进行检讨。今后的工作中,这将是要抓的一个重点,凝聚的班级力量大。

四、班委工作:大部分班委可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工作,可是有个别班委过于活拨,晚自习上偶尔大笑影响他人,在对其批评两次后,最近保持的不错,能够认真学习了,在上周召开的班委会议上,确定了从班风学风大建设为主题的班会,确定了班会的时间地点和流程。

五、工作展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要召开各种主题班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上周我带领优秀学生听取了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报告,我和学生都深有感触。回来后我继续召开了班委会要求班委每人写一篇感想,并在各自班级与同学们作先进人物事迹的交流与发言。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召开班委会,激励班委树立榜样,起良好的带头作用;辅导员和班委一起强抓学风建设,只有良好的学风,才能培养良好的班风,主要措施:

1、早自习迟到现象,给同学们以警告,杜绝迟到现象;

2、作业上交问题:学习委员积极督促同学,定时检查各科作业,按时上交各科作业;

全文阅读

大学班级辅导员工作心得感想

在我心目中我们院的每个辅导员都是优秀的,每个人都为了学生付出了很多。我能获得优秀辅导员这一殊荣,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这是学院领导和同事对我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虽然辅导员工作是很繁琐的,但是细中见大。一年的辅导员工作,酸甜苦辣皆有之,有时很有成就感,有时很有挫败感,跟着学生一起成长,自己已经完成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从一个柔弱的性格到很坚强,自己也逐渐成熟。

我的第一个体会是: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首先得用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敬,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候、用不同的语气,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当学生非常尊重你、崇拜你时,你说的话,他会非常重视;而当学生在心理根本不接纳你、不认同你、甚至看不起你时,你说的再多,再苦口婆心,他也懒得听,只觉得你很烦。而这种尊敬的赢得,可能是通过你不断进取的精神、你的爱心、你的耐心、你的正直、你的豁达、你所表现的自信心、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到位的点评、一个信任的眼神而得到的。在带他们军训的那天开始,就和他们一起在阳光下接受考验,同时还要记住每个学生的面孔,当你能够脱口而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也会感动,至少知道你在很用心地对待他们,期间和每个学生都聊过天,了解他们一些学习生活习惯,对以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自己也是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的“一日生活制度”,经常查课查寝,看看他们上课的状态,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要批评教育,了解到他们为什么不能自觉自制。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数落。

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树立人生信心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某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表扬,可能会让他感谢你一辈子;气极之时的一句口不择言,也可能会让他记恨你一生。我一直告诫自己对学生一定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数落。在这点上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因为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能够体谅自己的苦心,难免会说一些气话,但是说实话都是为了他们。

虽然学生经常会对一些他们比较感激的老师说,您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关心和帮助我们。学生犯错时,你一定要考虑他们的情绪、性格特征和思想状况,找个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有些心理素质好或非常调皮的学生,他有什么不对,你可能可以直接给他指出来,他也比较容易接受。而有些本来就胆小、自卑的学生,一旦犯错,你就得特别注意和他沟通的方式,要学会很巧妙地给他指出问题。否则他们很容易会因你某句不慎的言语而使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一旦受到了伤害,要让他们重新恢复对你的信任会是很费劲的一件事。他们会觉得从此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更低,这也会使得他们将来更胆小、更自卑,见到你就想躲。所以我觉得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应找个他能接受的方式,讲究点艺术。因为批评的目的是让他改进,而不是为了刺伤他。如他不能接受你的批评,那就无法达到效果。

我的第三个体会是:让学生能感觉到你的关心无处不在。

全文阅读

论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高校文化建设

幸福感是每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理想状态,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普通个体的人,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同样受到薪资待遇、物质条件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作为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高校辅导员还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人们满足了一种需求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目标。高校辅导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因此他们所追求的需要层次也比较高,渴望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这种需要是表现在追求师生关系的融洽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事务处理的认同感等方面。从本质上讲,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在于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的终极追求,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巨大的学生工作压力,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育人成功后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第一线与学生面对面接触,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是高校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者无法取代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对幸福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关乎高校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

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社会的认同、学校的政策、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领导的认可、家庭的支持和理解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自身可控制的因素,如辅导员的择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成就动机、责任感等自身内部因素。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高校辅导员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是在高校中度过的,因此一所大学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铺路搭桥,营造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良好氛围,大胆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发挥高校在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中的积极作用,使辅导员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职业品位不断得到提升,个体价值不断得到实现,让每一名辅导员都能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一提升职业认同,坚定辅导员的职业理想

高校是辅导员从事教书育人的职场,也是辅导员体现职业价值的舞台。高校的蓬勃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喜业绩、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领导同事的认可支持,自我职业的持续发展,教育对象的尊重爱戴,这些都是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高校要通过辅导员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等方式,让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知和认同,工作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和憧憬。高校通过对辅导员的职业目标引领来导航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帮助辅导员坚定走好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职业信念。

首先,高校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让辅导员真正理解自己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辅导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行动,主动改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认清自我价值,提高自信心、归属感和成就感。其次,高校要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其职业内涵,保持良好心态。选择高校教师行业,选择做高校的辅导员,就意味着担负起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内涵决定着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只有让辅导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让辅导员认识到其工作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也才能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幸福感。三是高校要帮助辅导员合理定位,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辅导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入手,引导辅导员将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当作辅导员自己职业生活的土壤,引导辅导员在学校发展规划指导下,把握自身成长规律,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工作、研究重点和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另外,高校要不断推出身边的优秀辅导员,让大家互相了解他们是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感受成功者的快乐与人生价值,让辅导员觉得在学校要发展、能发展,更好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激发主体意识,塑造辅导员的职业精神

高校要注重突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人地位,激发辅导员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位辅导员当作能发展的人来激励、支持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鼓励他们的工作创新,成就他们的工作业绩。要做到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规范要求与灵活创新相结合,自我发展与团队共赢相结合,让学校成为辅导员共同的精神家园。要相信辅导员的主观努力和工作水平,尊重辅导员的主体人格和辛勤劳动,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

全文阅读

民办高校提高辅导员角色认同的对策

摘 要: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是辅导员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确认自己辅导员角色的过程,是自身和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辅导员在学生整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辅导员的角色认同,对于提高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维护学校的稳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因如此,民办高校必须准确把握辅导员角色的现状,给予辅导员角色准确、合理的定位,采取措施提高辅导员的角色认同,进而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得到充分提高。

关键词:辅导员;角色;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34-02

辅导员的角色认同即辅导员对自身从事的职业认同程度,包括个体和社会对辅导员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使辅导员认识到“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份工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民办高校而言,辅导员的角色认同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认同感,就会对个人的前途丧失信心,对辅导员职业产生厌倦,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层面的工作得不到保障。正因如此,增强辅导员的角色认同,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对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性提高起到促进性作用。正因如此,民办高校要对辅导员的角色地位做出准确定位,通过明确其主要职责和功能来增强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真正提高。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辅导员角色在思想政治工作者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生活态度都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扮演着学生管理者角色的辅导员“是学生品行的示范者,是大学生问题的研究者、组织者、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导大学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眼光去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大学生不仅知道自己“要学”,而且做到“会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事务管理,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引导[1]。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楷模和身边最近学习榜样,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情感力量,体察学生、亲近学生、温暖学生、呵护学生,向学生传文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要帮助大学生总结学习经验、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以炽热的真情、浓浓的爱意感化学生,当好学生的“守护神”。作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者,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对学生的求职方法与技巧进行指导;疏导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向大学生宣传国家、学校等各方面的就业政策,通报就业需求信息、就业工作程序等信息:为大学生推荐求职单位或岗位;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跟踪考察大学生就业后的发展。因此,辅导员才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角色认同的现状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状况直接决定了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长春市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辅导员是一支有朝气、有活力、年富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29岁,从事辅导员工作超过5年的占95%,超过60%的辅导员具有研究生学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稳定,对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贡献。近年来,长春市某民办高校在党委的领导下,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严格辅导员的准入机制,确保优秀人才能够走上辅导员岗位。在严把入口关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着力提升辅导员的思想境界、业务能力、协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稳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使多数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感有所提升。

全文阅读

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表现与干预措施刍议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和在校生数量剧增,高校辅导员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现行辅导员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辅导员面临职业枯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枯竭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队伍建设;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也称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往往伴随职业者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包括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常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由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关怀他人。职业枯竭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职业枯竭现象就产生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的表现

高校辅导员就整体而言积极向上、自信健康,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安全稳定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呈现出不稳定的现象,人员流失现象较严重,一些在职的辅导员工作状态已经表现出自我效能感不足的职业倦怠特征:

1.情绪衰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职业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处于情绪衰竭的辅导员常常表现出疲劳感,即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常感到焦虑、紧张、孤独、情感压抑。由于情绪衰竭常伴有紧张感、挫折感的发生,所以辅导员会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无法致力于工作,从而缺乏活力和工作热情,并对生活和前景感到冷漠、悲观。

2.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为物,辅导员对待学生或同事倾向于冷漠,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工作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对待,对学生产生麻木、冷淡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落。个人成就感低落指辅导员倾向于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下降。感觉到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无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而他们的职业所带来的诸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回报也少之又少时,就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前两种职业倦怠的感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会大大减少辅导员工作的驱动力,最终导致工作能力衰退,丧失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很少把辅导员工作作为终身的理想职业。

全文阅读

浅析双因素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文章介绍了双因素理论的研究内容,从双因素理论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中应用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 辅导员队伍建设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14-02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视。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工作内容更加繁多,工作事务更加繁杂,高校扩招带给辅导员的压力前所未有,从而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诸如对学生失去关爱与耐心、对领导和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感到烦躁、失眠、产生更换岗位的愿望等。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因素理论的简介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全文阅读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对制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积极转变观念、切实落实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职业认同感

1.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德育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了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和队伍的稳定发展。如何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在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中积极追求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2.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满意度不高

职业认同感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当前,有不少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岗位缺乏职业认同感,对个人前途丧失信心,厌倦本职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得不到保障。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决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是人们的各种需要和价值观。尽管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正在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但还远未达到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很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老师看不到职业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更是无从谈起,工作满意度不高,很难长期投身于学生工作,从而造成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进而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发展。

全文阅读

论网络传媒时代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摘 要: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网络传媒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网络传媒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教育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y度。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大学生辅导员必须创新教育方法,应对网络传媒时代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媒;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大学的教育工作,不仅包括理论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时下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显然已不能满足新的教育需求。因此,大学生辅导员在网络传媒环境下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使网络传媒与网络平台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网络传媒时代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网络传媒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的应用,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使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捷,也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更多地集中在网络平台上,这使双方的交流更加频繁,有效地增进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使辅导员更加具有亲和力,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2.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网络平台的应用,冲击了高校辅导员传统的教育理念。网络平台中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通过网络实现,属于虚拟的交流方式,进而也造成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形成了虚拟的人际关系。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辅导员的教育内容转变为信息信号的传递,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变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

二、透析网络传媒时代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1.建立以学生工作为基础的班级主页。首先,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辅导员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的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班级主页当中,设置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浏览班级主页,通过网络内容的浏览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同时设置学生留言板、班级动态、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板块,促进辅导员与大学生进一步交流,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防止职业倦怠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10-01

一、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要解决好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使辅导员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真正热爱辅导员工作岗位,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发挥最大作用,我们必须挖掘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工作任务重、事情多,管理难度大

从大学生入校开始,辅导员的工作便随之进行,工作中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再到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的评定等等事情都由辅导员逐步完成,还要不出纰漏保质保量的进行,因此辅导员的任务重压力大。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个性张扬,自主意识强,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价值趋向多元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多重的挑战。

2、辅导员的工资低,待遇差,社会认同感低

全文阅读

浅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提升途径

【摘要】阐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现状,分析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必要性,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76-02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现状

辅导员岗位在高校已设立10余年,教育主管部门向来重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实际上,高校辅导员目前在高校中仍处在一个地位稍显尴尬的定位——他们既不被认为是教师,也不是教学管理者,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另类”群体。不仅仅辅导员自身,甚至连高校乃至社会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都存在着许多困惑。

首先,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职责的困惑。任何一个职业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这个职业也不例外。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规定》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了全面清晰的定位。从《规定》看,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为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可笔者从事过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发现各高校安排给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远远大于教育部《规定》中的定位,尤其是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大量事务,事无巨细全由辅导员承担。这些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党建、学费追缴,还有学工处、教务处、保卫处及所属系部随时安排协助的大量工作;有部分辅导员还要同时承担系部分团委及学生会的管理工作;由于评职称时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工作量,需要评职称的辅导员因此还要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每天面对着多名学生的具体问题,再加上如此繁杂的日常工作,辅导员实际上能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都奔走于学生宿舍、教室及办公室之间,每天起早贪黑。如此高强度且庞杂的工作往往让高校辅导员无法明确自身的定位。

其次,高校对辅导员评价标准上的困惑。自从设立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以来,高校对辅导员的评价标准一直都不统一,各高校常常会更改对辅导员的评价标准,让辅导员无所适从。这同样应归结于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在实际操作上不够明确。也就是说辅导员实际承担太繁杂的工作,许多工作根本无法量化,也很难进行评价,而且与教育部《规定》中的规定明显不一致,所以各高校难以制定出一套能完全体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价值,与教育部的《规定》相一致,而又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目前许多高校采用通过辅导员所负责管理的班级班风、学风的情况来评价辅导员的工作,这会导致一些做了大量工作的辅导员,由于某一个班班风、学风不好,做的大量工作得不到认可。长此以往,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