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务风险

法务风险范文精选

法务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探讨

经济财务风险大部分都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经济主体都有存在着经济财务风险,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经济财务风险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由于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每个阶段、环节当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经济财务风险,而这些风险人人都了解,但是却不知道风险背后的源由、发生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管理控制效果,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

一、经济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发生的原因

在资金等进行筹措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对财务处理上存在的资金问题的风险。企业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融资、股票等方式得到资金,而这些资金的归属权是属于其他人的,这种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企业所要面临的经济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在对资金使用或者经营上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导致了在到期时难以将利息还清,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还让企业欠下了债务,这些都是经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在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其中就包括了对项目的投入、投资的建设、投资的股权等,这些都被归纳进了投资中,由于企业在对企业、市场、生产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再加上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回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风险,主要是在企业对商品进行销售过程中,会获得的一定报酬,这些报酬就是说商品资金向着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风险,同时是企业对资金进行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由于受到市场上存在着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对资金回收不及时,再加上在对资金进行回流过程中,由于债务人的一些因素,导致了账目失去意义,阻碍了资金的回收,这些都会将资金的流动造成破坏,从而对企业造成了运营的风险。在企业对资金进行分配中,也会发生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了利润的分配。而企业在利润分配中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就有对股东、投资者、员工福利、基建投资、公积金的等额分配,这些都是对资金的分配。由于在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结构和规模等都不相同,对其进行分配的时间不同,导致了对资金分配程度也不同,从而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计算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的风险。经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分析:宏观层面:从宏观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又细化为三大原因,第一,是因为国家某些政策因素的影响,比如货币紧缩政策、金融调整政策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进而导致企业发生经济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经济市场的原因,市场上的同伙膨胀,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市场经济秩序不稳定、秩序混乱,也是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微观层面:从微观层面角度而言,经济财务风险的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也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发生财务风险;第二,是因为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以及有关于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够标准规范,而使得企业面临各种经济财务风险;第三,是因为企业领导决策失误,这也是企业经济活动面临风险的最大且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企业财务风险如今的规避方式

(一)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

在企业财务的管理中,面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将风险进行规避,这也是对风险规避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中主要是由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负责,要更好的规避风险,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风险到来之前将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处理。面对其中的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快速的处理,从而加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对风险进行判断的方式可以分为感知和分析两方面。这些方式从客观的角度将风险中存在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对风险进行感知,来进行一系列的对策,从而能更加快捷的将风险进行处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过程上包括了企业对其本体个员工中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等。同时对风险进行识别判断中要保证其内容的详细,考察的综合。

(二)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过程中,企业需要将面临的风险结合各种专业财务知识来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这种方式能提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成效,同时也是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需要将这个环节做好,才会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处理与应对。那么风险评估的大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不确定因素的不同,就需要提前将风险进行估计,以更好的准备来面临风险。部分企业对风险的产生比较早,就应该提前制定对策,而有的企业风险的产生比较严重,同样也需要提前进行对策的制定;有的企业风险发生的时间段相对较晚,对于这种风险的发生,可以根据企业的能力来进行对策的制定,如果能力有限,就可以将其放在之后再处理。

(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等的影响而降低管理质量,这时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来对其进行控制,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将其损失达到最小。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控制损失和回避风险。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有计划的保留或者是无计划的保留就叫做风险保留,同时也是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则是在企业的保险合同中,将风险从让渡人手中向被让渡人转移的过程。对损失的控制就是分为了风险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控制。而回避风险就是在企业面对风险的处理方式上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有意无意的将风险进行回避,让风险无法发生。

三、规避风险的强化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经营

在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方式中,有的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来应对风险,通过企业之间互不相连的项目经营,降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让企业间的影响程度降低,促进了风险发生的降低。当其中一个企业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冲击,其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其他企业也相对小了很多,而其他企业中产生出来的风险亏损也会随之降低。由于企业之间所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同,从而也会促进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所发生的经验不足情况得到缓解,企业之间可以再交流中将这些经验得到互补的效果。

(二)做好对风险的预警

企业在对资金进行控制过程中,对其进行预警系统的建立,很好的对风险造成了规避的效果,其运用了对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编制,同时还让企业能根据计划的内容进行金融上的一系列处理工作。预警系统虽然对风险进行了良好的规避效果,但是其系统是要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如果企业的资金受到了亏损,那么这时候预警系统就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就应该商讨采用其他的方案。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管理运营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将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其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防范,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王志丹 李敏霞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参考文献:

法务风险范文第2篇

(一)要学会有效的识别经济财务风险

要想规避经济财务风险,前提条件就是要能有效识别风险。能够准确判断企业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风险性,是风险规避的基础。风险的识别主要由财务工作者负责,要想办法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各种手段,做到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做出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的识别是否准确和及时,关系到企业能否对于风险做好科学处理,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先机。经济财务风险的判断可以通过感知风险、综合分析等手段来实现,感知风险主要是了解风险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判断,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而分析风险则能够使管理层了解风险来源,提高风险的处理效率。感知和分析二者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感知奠定基础,帮助企业了解风险的状况;分析是关键环节,分析的准确性越高,判断的正确几率也就相对越高。风险识别时要注意分辨财务问题引发的风险、企业人事风险、社会环境带来的风险、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目标风险几种的不同之处,要遵守规定的原则,比如综合考虑、量力而行,确保足够全面和详细。

(二)对风险做出科学预估

对于企业即将面临的风险,运用已掌握的财务知识对于风险的严重程度做出科学的预先评估,这个过程就属于风险评估。做好这一环节可以改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质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原因,风险的处理也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严重的要优先处理,轻微的可以适当延后,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出现时间比较早的风险可以提前先制定相关的应对政策;对于严重影响企业的风险,一定要慎重对待,优先考虑解决,科学决策、及时处理;对于短时期内尚未出现或者是对企业影响不大的风险,考虑到企业的事情比较多,可以适当往后放一放,延时处理的前提是确定风险对于目前的企业正常运营影响不大。风险评估有五种方法可选,在这里不再多做赘述,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风险评估办法。

(三)对于面临的风险要想办法进行控制

现实中存在很多的不可抗力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于由此造成的风险后果,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决策者需要想办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减小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尽量不要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风险应对办法有转移、保留、回避和控制损失等四种。风险保留又叫风险承担,分为有计划保留、无计划保留两种情况,指的是企业的损失由自己的资金进行弥补。有计划风险保留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遇到的风险的情况,得出科学的风险承担结论,并制定有相关的应对政策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还有一种是对于出现的风险企业直接承担,没有制定后续工作计划和应对措施,这种情况是无计划风险保留。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手段或者合同,将渡人的风险移至受让渡人,使其承受风险。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主动放弃风险的承担,使某一种风险没有办法发生。此种行为相对来讲比较消极,因为这样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但是企业却也有可能因此失去某些潜在利益,做法相对保守。损失控制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计划,采取科学的手段,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利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需要在风险发生之前、过程中和事后等三个阶段进行。

(四)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自身,对于行业风险要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把握市场规律,对于市场变化保持敏感,制定多项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企业要加强培训教育,帮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重视,确保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措施的选择上要多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商品直销;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实时调整公司的管理政策,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待工作必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公司目标制定时,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确保短期目标实现的同时,长期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尽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平稳运行。

(五)完善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制度

企业除了要对现金使用进行准确编制之外,对于汇总资金也要注意仔细核查,公司应该形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可以实行按时间编排,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或半年一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能够形成科学的预警系统。比如建筑公司,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反应具体的资金流向,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改善运营。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险,掌握公司的资金使用实况,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公司必须重视风险规避工作,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出现或者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估,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公司除了要对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范章程之外,对于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工作,都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保证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完善控制制度,规范现金使用行为,发挥资金价值,为公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有序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岗位的作用,对于风险做到提前识别、科学评估和控制管理,提高风险规避的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结构,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尽可能的为公司发展谋求更大利益。

二、总结

法务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 风险分级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 利用多种专业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风险分级法

公司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五个等级:无险、轻险、中险、大险、巨险。一般国际上用颜色来表示风险的程度。通常预警信号或者说财务指示灯的颜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红色表示高度警戒,黄色表示请充分关注,绿色表示完全正常,蓝色表示适当关注,紫色表示基本正常。这样当风险等级为巨警时,我们以红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重警时,我们可以以黄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中险时。我们以蓝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轻险时,我们以紫色信号灯来预警;当财务风险等级为无险时,我们以绿色信号灯来预警。a

下面我们将具体研究如何构建恰当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以往的研究中预警体系变量的选择很少涉及现金流量指标,但是,现金流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入。其次,在中国盈余操纵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下,现金流量数据较之会计数据有更好的可信性。

1.新的财务指标一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

为了便于分析现金流量的信息,先建立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一个是“现金盈利值”,另一个是“现金增加值”。

现金盈利值(cash earning value,CE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所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十处置长期资产收现一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现金增加值(cash added value,CA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的企业实际的“现金盈利值”的基础上扣除分配股利付现的余额,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现

CEV与CAV是现金制下的财务指标,换句话说,现金盈利值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净利润;现金增加值则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

2.财务综合预警指数测度系统的框架结构

公司理财以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所以资本劣化(或称蚀本)则是财务预警综合监测的内容,资本增值或增长应保持可持续性增长的态势,这就要求资本在周转、扩张和结构上都保持平衡和优化的态势,否则,将会出现警情。我们可以如下构建预警核心指标体系: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分为4个,一是经营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指标有两个,经营现金盈利率(CEV/NCFO),它反映企业现金盈利能力,一般应大100%,若小于100%,则表示有经营风险。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它反映企业平均总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若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有经营风险;二是投资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现金盈利回收率(CAV/CEV)它反映当年最大追加投资的自筹现金支付能力,超过此限度,则应借款投资;三筹资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越大,负债程度越高,筹资风险也越大,即资本结构劣化;四是财务风险综合指数权益现金增值率它综合反映资本的现金增值能力。若为负数表示资本的蚀本程度;指标为负数或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资本回报劣化值。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揭示的系统理论为:现金盈利(CEV)来源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CFO),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CFO)来源于可动用的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来源于筹资中的权益资本权益资本的增长来源于现金增加值(CAV)的增长。因此,CAV是财务预警综合的核心指标。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如下:

1.经营预警综合指数 ,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经营现金盈利率= CEV/NCFO(X1),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2);辅助监测指标2个:应收账款周转率(X3),现金流入流出比(X4)。(CEV:现金盈利值,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平均总资产)。经营预警综合指数X=0.3X1+0.3X2+0.2X3+0.2X4。

2.投资预警综合指,其中核心监测指标1个:现金盈利留存率=CAV/CEV(Y1);辅助指标2个:经营现金比率(Y2),资产负债率(Y3),资本保值增值率(Y4)。投资预警综合指数Y=0.3Y1+0.3Y2+0.2Y3+0.2Y4。

3.筹资预警综合指数,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Z1

权益乘数=(Z1),监测指标3个,总资产报酬率(Z2),总资产净现率(Z3),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Z4)。筹资预警综合指数Z=0.3Z1+0.3Z2+0.2Z3+0.2Z4。

(注:CEV:现金盈利值,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平均总资产,CAV:现金增加值:平均净资产)

说明:在这里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确定,各预警综合指数的前2项指标选权数为0. 3,后2项指标选权数为0.2。预警模型中的经营、投资、筹资三大块,权重为0.4, 0.3,0.3。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包括三大块:一是经营预警综合指数;二是投资预警综合指数;三是筹资预警综合指数。而每一大块均包括核心监测指标与辅助监测指标两个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两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监测指标实际值-监测指标临界值)/监测指标临界值

(1)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模型=0.4X+0.3Y+0.3Z,其中X=0.3X1+0.3X2+0.2X3+0.2X4 Y=0.3Y1+0.3Y2+0.2Y3+0.2Y4 ,Z=0.3Z1+0.3Z2+0.2Z3+0.2Z4。

(2)预警综合指数中的预警临界值测度

我们这里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我国IT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他们的临界值,经营环节风险测度指标:经营现金盈利率(1.50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0.123)应收账款周转率(4.65)现金流入流出比(1.195);筹资风险测度指标权益乘数(3.486)经营现金比率(0.202)资产负债率(0.624)投资风险测度指标现金盈利回收率(0.949)总资产报酬率(0.048)总资产净现率(0.122)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1.129)。

(3)预警综合指数((F)的警限设置

企业预警的F临界值取为0。根据F值的不同,我们得到了不同的警度,如下表

三、结束语

研究运用风险分级法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关键的两个方面是准确确定预警临界值和界定风险等级,这些都是要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易 志: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财会研究,2003年第13期

[2]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会计研究,2003年第11期

[3]于 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工作研究,2005年第15期

法务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方法;预警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复杂变化、企业理财过程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经营者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所使用的手段与方法的有限性。

一、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

尽管财务风险的成因多而复杂,但在财务风险阶段,企业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企业分析评估,有效防范。

(一)定性分析方法

1、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依靠一些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状况做出判断而进行的一种集体研讨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通过讨论与辩论,取长补短,去异求同,全面考虑并得出结论。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维共鸣”,产生组合效应,形成宏观的只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它又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根据一定规划,通过共同讨论具体问题,发挥宏观智能结构的集体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集体评估,预测的方法;质疑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同时召开两个专家会议,集体产生设想的方法。

3、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直观预测方法,它采用函询条差的方法,向同预测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提出问题,然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该法对未来发展中的各种可能出现和期望出现的前景做出概率估价,因此该法为决策者提供了多方案选择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计算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分析财务风险。是管理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杠杆分析,标准离差分析和层次分析。

1、杠杆分析。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DOL)和财务杠杆系数(DFL)的分析率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和融资风险的大小以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

(1)经营杠杆,是指由于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出现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衡量经营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DOL)。

其计算公式为:

DOL=(EBIT/EBIT)÷(Q/Q)=1+A/EBIT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息税前利润;Q为销售变动额;A为固定成本总额。

上式表明,DOL是与特定的人销售量和固定成本比重相联系的。

首先,DOL随着A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只要企业有固定成本存在DOL总是大于1。在EBIT给定的情况下,DOL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改变A的比重来实现,A的比重越大,DOL越高,经营风险就越大;A的比重越小,DOL越低,经营风险就越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固定成本比重看作是DOL的“支点”,通过改变这一支点的位置来改变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次,DOL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销售量上升,DOL下降,EBIT增加,但销售量的上升或下降必须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销售量越接近盈亏临界点,其DOL就越大,在达到盈亏临界点时,DOL达到最大,超过盈亏临界点时,其DOL开始递减。因此,当销售量达到盈亏临界点之后,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力,努力扩大销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EBIT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财务杠杆,是指由于企业举债经营存在着固定利息费用从而出现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衡量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只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

其计算公式为:

DFL=(EPS/EPS)÷(EBIT/EBIT)= EBIT÷(EBIT-I)

式中: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PS为变动前普通股每股效益;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I为负债利息总额。

从上式可以看出:第一,当EBIT

财务杠杆效应=负债额*(负债利润率―负债利息率)

=B*(K―I)

财务杠杆效应不一定只产生财务效应,当K>I时,财务杠杆会产生正效应,在K和I一定时,B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即杠杆收益越大;如果K

(3)总杠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连锁作用称为总杠杆作用。衡量总杠杆作用大小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DTL),它是DOL和DFL的乘积。即:

DTL=DOL*DFL

=(EPS/EPS)/(Q/Q)

显然,总杠杆作用超过了单个杠杆的影响作用。

企业使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想通过长期债务或发行优先股对企业资产进行资金融通,并对这些资产合理充分的利用,产生一个高于固定资金成本的投资报酬率,从而提高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然而,长期债务的利息、租赁合同下的租金及优先股股息等式一项固定性支出,如果企业对其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加以利用所赚回的利润低于这项固定性支出时,则导致必须用普通股收益来弥补这个差额,从而会使普通股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甚至会出现亏损。因此,企业越多使用财务杠杆,固定性费用支出越大,DFL越高,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就越高。为减少破产的风险,提高股东收益水平,企业必须合理、适时地调整负债规模,以降低财务风险,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用。

2、标准离差分析。从投资的角度来考察,根据投资方案在各种经济状态(概率)下的可能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和概率分布来计算标准离差。标准离差是可能收益率与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标准离差越大,表明财务风险越大。由于标准离差不便于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较,故还需要计算标准离差率,对各种可能收益率下的概率确定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企业历史资料,结合市场分析和行业特点现状、企业前景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综合确定。

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普遍是用哪个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以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应着重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获利能力:企业赚取的利润越多,偿债能力就越强。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说明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开支的需要,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EBIT/利息费用

=(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EBIT(即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的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资本化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分的能力偿付利息,财务风险就越小,反之,财务风险会越大。在有财务杠杆作用的情况下,该指标维持在1-3是适当的。

(2)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债务占得比例越高,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说明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使用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二、财务分析预警

(一)利用滚动式现金预算表进行短期预警

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和检测的短期预警方式。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是经营者能及早采取行动,为能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建立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及起点,进而包括生产、成本、费用、资本、及现金等各个方面的全面预算体系。在全面预算之下,预计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旬、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采用滚动方式编制现金预算,有利于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并真正起到短期财务预警的作用。

将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配合每日现金收支报表及每周(或每日)现金收支预估表,既可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使企业经营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能尽早得知潜在的现金缺口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长期财务预警模型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公司财务评价的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值得重视。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又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司运营状况。

1、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很弱,这样的企业很危险。

3、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所得。

4、发展潜力。企业理财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一个有远见的经营者决不会把眼光停留在目前的运营状况,企业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讨论主要是侧重风险防范,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可以规避的财务风险只是面临财务风险中的较小部分,对企业整体财务风险水平影响不大,风险减轻是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就不可避免,任何补救措施只起到消极的减损作用,且一直成本较高。同样,风险融资也是事后管理,风险管理成本较高。风险防范的方法有: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缓冲等。

(一)财务风险转移

1、控制性财务风险转移。转移会引起风险及损失活动,即将可能遭受损失的财务及有关活动转移出去。这种随所有权转移而实现的转嫁属于风险控制型转移,是转移风险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银行优质资产证券化将极大地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以未来收益权的转移为代价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即市场风险转移到银行体系外。通过这种方式,赋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以流动性,从而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通过风险的转移和流动,再改善银行资产的质量,进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2、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将标的物面临的财务损失转嫁给保险人承担。保险转移是经济单位或个人,以缴纳保险为条件,将自己可能遭受的风险成本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成本的方法。由于保险转移是以保险费为条件的,因此转移之前就发生了风险处理成本,所以考虑保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保险转移的成本问题。

(二)财务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法师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这部分讨论资金回收风险中的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预付、出借资金回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集中在对客户资信的评价方面,是结算资金回收风险防范的一个方面。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孵化,这一过程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要遵守以下各项原则:确保快速收回应收账款;维持公司利润和销售的最大化;维持和客户的关系;提高公司的形象。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但是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财务风险缓冲

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建立偿还基金;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企业的盈亏与否、经营状况如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在投资过程中只能尽量充分的而不能完全地认识和避免。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系统,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而财务系统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威胁企业的收益。

法务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法务风险范文第6篇

一、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财务风险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未来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给企业造成预期外损失;另一方面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这是企业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具有两面性,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企业就能有效地保证自身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否则,企业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厄运。所以,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度量。因此,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度量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企业的未来财务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进行确定、量化的一种管理活动。在实践中,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理念,财务风险的度量有多种方法,但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概率分析法。就是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度量。1.计算各项目的期望收益值;2.计算各项目报酬率的分散程度,即方差和标准差;3.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变异系数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变异系数越小,风险越小。

(二)杠杆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DOL)、财务杠杆系数(DFL)和总杠杆系数(DTL)的分析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总风险的大小及杠杆利益水平的高低。杠杆系数愈大,企业财务风险也愈大,反之则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三)资产定价模型法(CAPM)。此方法的应用有其严格的假设条件:1.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者,各种投资者均使用资产收益的期望值和均方差或标准离差衡量资产的收益和风险;2.资本市场无障碍,不存在交易费用;3.投资者按照单期收益和风险进行决策,并且他们的投资期限相同;4.所有投资者对所有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的判断是相同的;5.税收对证券交易和资产选择不产生任何影响,单个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个人的买卖行为影响某一证券的价格。计算公式为:

E(Ri)=RF+[E(RM)-RF]×βi

式中,E(Ri)=E(Rpi),表示资产组合P中资产i的期望收益;RF表示无风险资产收益;

E(RM)=E(RpM),表示资产组合集合中市场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βi表示资产i的β系数。

(四)风险价值度量法。就是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限内,确定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面临的损失的最高期望值,从而判定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期望值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也就越小。

(五)风险率度量法。该方法把风险定义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收益的可能性,风险率就是指投资收益低于风险收益的概率,数值从0%到100%,风险程度逐渐增大,投资价值依次降低。

三、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评价

众多的财务风险度量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以上几种财务风险度量方法利弊不同,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概率分析法把理财领域引入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逻辑性严密,可信度强,容易理解,堪称为财务风险度量的基础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对经济业务的概率分布确定较难,大多概率分布主要是依靠经验来判断的,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概率分析法适用于统计基础较好、统计资料较全面、统计数据较准确、经济业务有一定规律性的企业。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是在概率分析法上的进一步改进。模型中的β系数代表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大小,β系数越大,则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投资报酬率也就越高。此方法把风险和报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表现形式直观明了,把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出来。β系数的引用和计算,运用了数理统计理论,使风险度量具有较强的科学依据;同时,它还能反映出风险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模型中的β系数同样难以确定,它需要比较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同时也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判断。而且,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一些抽象的假设之上的,例如模型假设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投资者都是根据期望值理论来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对资产报酬的概率分布具有一致的期望等,而在现实中,这些假设是不成立的。因此,这种方法虽然理论性强,但是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风险价值度量法根据置信区间的选择,可以直接给出企业可能遭受风险损失的价值,从而给管理者提供一个关于投资风险的明确信息,管理者由此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抉择,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而且,此方法避免了确定β系数的困难。但是,风险价值度量法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它度量的是在某一置信水平下,确定资产损失的最高期望值,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杠杆分析法可以直接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计算财务风险。所以,用于计算风险所需的数据容易获得,计算也相对简单。杠杆分析法直观明了,而且财务报表上的任何变化都能灵敏地反映在杠杆分析当中。运用杠杆分析法,还能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使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权衡风险和报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杠杆分析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中被广泛应用,不失为企业财务风险度量的一个较理想的工具。

四、企业在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认识到财务风险度量方法选择的重要性。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发展,而财务风险度量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只有对财务风险度量环节投以充分的重视,在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上才有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法务风险范文第7篇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界定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现象,有些银行甚至以个人理财业务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有鉴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办法和指引秉着“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规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代居民个人进行境外理财的活动给予了规范。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比较清晰的规范依据和保障。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和分类。根据《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个人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前者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后者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风险与收益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的方式承担。而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二)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严格限定。在《办法》出台之前,关于是否允许商业银行提供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很多人担心商业银行会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把它作为一种高息揽储和规模扩张的工具,变相突破国家利率管制,进行不公平竞争。《办法》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承认,但为防止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变相高息揽储,《办法》明确规定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利益;商业银行使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此外,银监会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

(三)综合理财服务的准入起点。为保证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综合分析所销售的投资产品可能对客户产生的影响,确定不同投资产品或理财计划的销售起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人民币应在5万元以上,外币应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其他理财计划和投资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应不低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并依据潜在客户群的风险认识和承受能力确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财业务准入的门槛,这将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资者退出该市场,而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将会成为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力军。由此,个人理财产品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多重风险,而其中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把法律风险单独列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我国《办法》和《指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内容之一。如《办法》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如下的法律风险:

1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办法》和《指引》分别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时必须履行相应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义务,否则将可能会遭到客户的索赔请求并受到银监会的处罚。如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揭示相关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按照要求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如个人理财顾问服务中风险提示应设计客户确认栏和签字栏,由客户抄录确认栏的语句进而签名;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的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2宣传和销售中的法律风险。我国对商业银行宣传和销售理财计划或产品的活动提出了一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予以遵守,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如商业银行不得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计划或产品,也不得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单独当作理财计划销售或者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理财业务人员和一般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应有明确的界限;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特别是与衍生交易相关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不得主动向无相关交易经验或经评估不宜购买该产品的客户推介或销售。

3证据保留的法律风险。《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未保存有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的,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出现诉讼情形,商业银行应当承担举证的责任来证明自身理财计划或产品销售的正确性。因此,商业银行应妥善保存完备的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记录,为以后可能产生的诉讼提供全面有力的证据。此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或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客户授权委托书和其他必须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关合同和各类授权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够齐全。

4金融分业格局下的法律风险。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混业经营已显现出认可的趋向,但实际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商业银行不得开展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往往也只能将客户的资金投向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融资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财产品无一不和资本市场相连,随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获得比较优势,必然会积极为客户的资金寻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这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现行分业格局下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5代客境外理财违反投资所在地法律法规的风险。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居民个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户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这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境外理财业务时不仅应该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及行业规定,而且还必须知晓且严格依照投资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来开展投资活动,否则将会面临违反投资所在地规范的法律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新业务,其法律风险的产生必然会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认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有规定虽然出台的比较及时,但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将涌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明确。且仅就我国目前的规定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仍处于法律规制的空白状态。例如我国现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委托关系,但这种界定十分牵强,模糊和回避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属于信托范畴的实质,这种法律界定和现实业务运作的冲突必将难免法律风险的发生。再有,我国虽然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认可,但商业银行一旦破产,在破产清算中个人理财产品将处于何种清偿顺序,《办法》和《指引》都没有予以提及。另外,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获得资格的情况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实际中复杂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一般也都会涉及该类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备“理财”的内涵,因为它也承担类似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导致的情形是个人理财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现监管法规上的“交集”,商业银行对在判断适用何种法规及相应程序上存在困难。

(二)金融分业体制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的整体趋势。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繁荣是以其本国金融混业的现实背景作为支撑的。由于西方国家放宽金融管制、实行混业经营,他们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推出的理财产品可谓花样繁多,无论是证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还是保险业务、基金业务,只要客户有需求,银行统统可以代为,可以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现了个人理财业务投资领域多元化和服务全能化,体现出“理财”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原则,这种分业经营的格局使金融机构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和效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许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理财品种无法开办,最终导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受到制约和束缚。

(三)银行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可以说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兴起较晚,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其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尚没有得到系统完善的建立。例如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操作依据等不够完备、存在疏漏,有些甚至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和矛盾;银行法律部门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风险化解上,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被忽视;银行高层领导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给予重视;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低下,为了稳住客户,有些业务人员往往明知道应该办理哪些法律手续,却为了行客户“方便”而使银行承担法律手续不健全的危险等等。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我们认为可以从其外部法制环境和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法制环境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的定位问题,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注重对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基础上重视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调整,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面对商业银行竞相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的现实发展趋势,我国应加紧立法,扫清“灰色区域”,进而构建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更是无从谈起。

1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和制度,尤其是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并且,针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还要不断完善业务规章、健全操作程序。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银行内部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首先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结合国家法律的调整对已有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进行必要的修改。

法务风险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间业务发展问题法律风险解决对策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简介

中间业务是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来说,除了存款和贷款业务之外的都算是中间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发展现状

通过对中间业务种类的了解,来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发展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发达国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度多在30%以上,不少超过了50%。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收入一般在10%左右。

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跨越式增长,已成为商业银行刻不容缓的大事。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是商业银行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盈利渠道,降低经营风险,调整收益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三、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间业务经历了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管理模式,由认识不足到充分认识的发展历程,各家商业银行都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竞争的需要,中间业务发展正处于日益攀升和有待于规范和完善的境地:

(1)中间业务收费不能得到有效支持和理解;(2)中间业务规模小,在银行业务总量中的比重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3)传统的理财理念导致对中间业务认知度不够,造成市场需求不足;(4)中间业务的管理分散,缺乏总体的开发规划和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而对于我国来说,限制商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法律上的风险,现给予具体阐述: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面对目前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巨变及结合国际银行同业的发展经验,尤其是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强有力的挑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与中间业务蓬勃的发展势头不相适应,我国相关金融立法明显滞后。诸多领域的法律空白、分业经营法律体制、严格的金融监管法律体制以及过时的法律限制等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面临较多的法律风险,而商业银行内部亦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近年来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实践表明,法律风险日益成为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需求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突出,导致其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利用现有的资源(如网络等),在不增加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是中间业务的重要特征。因而,创新是中间业务的必然要求。国内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服务与证券、保险市场的结合方面。

四、商业银行防范其对策建议

(一)在法律上遵守坚持谨慎性原则。

我国目前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监管,监管理念是"法律无明文许可即禁止",而不是"法律无明文禁止即许可"。同时,如上文所述,我国现行法律对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还有较多限制和诸多空白。因此银行在中间业务工作尤其是中间业务创新工作中,在法律的临界地,要坚持谨慎性原则,不可片面强调规避法律而因此埋下风险隐患。

(二)建立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中间业务立法及其相关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惟有建立完善的中间业务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才可以能动地控制中间业务法律风险。

(三)认真防范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品种少、功能单一,加强中间业务创新十分紧迫。中间业务创新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客户,增强银行竞争力,增加银行获利能力。但中间业务创新常常面临法律上的滞后,创新后的业务操作中银行和客户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常常没有明确规范,因此中间业务创新在法律上常常存在一定的风险。为防范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在新业务推出时要认真完善有关业务章程等合同性法律文件,通过上述合同性法律文件分散中间业务创新中的法律风险,尤其要重视中间业务创新中技术性指标要求与合同性法律文件的一致性,认真分析新业务的主要风险环节并及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四)切实防范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中的法律风险。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了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纷纷开始重视中间业务,国内银行间中间业务竞争比以前明显加剧,而且以后将会更加激烈。中间业务竞争的激烈强烈呼唤中间业务的差异化,这些差异不仅要体现在其产品种类、产品定价、市场定位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其营销手段以及营销工具等方面。与此同时,不同中间业务的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亦不同,中间业务需求也不同,迫切需要银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五)加强中间业务收入管理,防范财务法律风险。

中间业务是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它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中间业务收入不易监控,而且由于中间业务的开展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加之我国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中间业务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致使中间业务的开办过程透明度低,上级行更无法做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能出现部分基础网点中间业务收入游离于大账之外。

(六)通过银行业同业公会防范法律风险。

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加大了中间业务的法律风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中间业务立法存在较多空白,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为防范上述风险,银行可以积极通过银行业同业公会做出协定、自律公约等形式予以防范。例如针对目前随意减免中间业务收费问题,通过银行业同业公会根据国内经济金融特点,考虑中间业务的风险因素,参照国际惯例,在对市场、客户、风险、成本等因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基本业务制定基本收费标准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法务风险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特征;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手段中的基础方法和步骤,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结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企业发展多数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其经济发展的状态直接决定了其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必须重新界定自身的经济业务关系,构建新的财务管理系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经常性的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及时遏制风险因素的蔓延。文章就企业潜在财务风险的类别和特征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分类

(一)筹资风险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筹资活动是其必不可少的经营活动,对企业资金利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的筹资活动的预期计划与实际筹资情况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产生一定筹资风险。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企业自身拥有的权益资金,二是向社会或者金融机构筹集的债务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率和债权结构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其次,企业股票发行的时候发行量和发行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也会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类称为股权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形式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其中对内投资资金的投入主要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无形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对外投资的主要是企业对可能对自身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利益的产业形式进行投资,或者购买证券和金融产品等。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个预期的目标,但是实际投资的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就会带来财务风险即投资风险。例如,企业在进行对内投资的时候,利用流动资金购置大量存货,导致内部运转资金不足,获取又难以及时的流出,造成资金的积压,致使企业对内投资风险的发生。再如,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企业购买了部分证券,但是金融市场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出现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出现动荡,企业对的证券投资无法得到正常的收回,导致对外投资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企业的主观措施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或者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不会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企业经营过程中内外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财务风险隐患会始终伴随着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

(二)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为企业在参与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性因素,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可度量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具有客观性,所以财务风险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但是企业可以把握住潜在风险发生的规律,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前做好风险预控措施,减小风险影响范围。

(四)双重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也就是可能带来损失同时也可能产生相关的收益,其中带来的损失一般是企业财务资金的损失,收益一般指的不是经济收益,而是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五)覆盖全面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是单一环节的产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并且存在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需要企业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保持足够的重视。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研究

(一)定性识别方法

1.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企业一般可以根据特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危害,可能总结出财务风险的结构和性质。一般财务风险的结构分为四个等级,即低、中等、显著和高,所以企业可以对财务风险的等级进行确定,并且用风险估计矩阵表现出风险结构的财务性质,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识别。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这种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可行性分析,划分危机的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危害。其中四个症状阶段分别是危机潜伏期、危机发作期、危机恶化期和危机实现期。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财务风险发展到哪个阶段,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脱离财务困境。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1964年由美国的N.Dalkey和O.Heliner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利用系统化的程序,提供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资料,并且征询专家的意见,对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总结出预测的结果。其中企业的相关资料是专家调查中至关重要的参考信息,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诱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因素,以及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等,最终做出方风险的定性分析,识别风险结构性质,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定量分析方法

1.单变量预警模型。这种预警模型主要用单一的财务比率值来推测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例如,有专家就19个企业为样本,利用单个财务比率将19个样本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试验结果显示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一般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这些比率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利用单变量预警模型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大的优点是方法的实施和应用较为简单,但是缺点也较为明显,就是应用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另外,如果一个企业用不同的预测指标会出现不同的预测结果,所以,指标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单变量预警模型运用的成败。2.多变量预警模型。这种财务预警模型是通过运用多种比率指标,并对多重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构造出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对公式进行的定量分析,预测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是否存在风险。方法应用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多个变量作为预备选变量,然后对企业进行研究分析。例如,日本的开发银行建立的破产预测模型是将现金流量作为预测的指标,构建了一个财务预警新模型,用多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多家非破产公司进行动态的对比,最终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判断自身企业是否存在财务破产风险法可能。3.Logistic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难以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所以Logistic预警模型的出现,将一系列的财务指标用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这种模型克服了单变量和多变量预警模型中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的局限性,最大程度的改进了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4.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用财务指标来构建预警机制,会因为受到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导致企业无法准确的预警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非财务指标的加入,对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与时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交叉持股、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管理变量等都是非财务指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识别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结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风险管理手段中的基础方法和步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考虑经济性因素,还要将潜在的风险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超前的识别和管理,利用定性识别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及时预测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积极、有效的对策可以降低诱发风险的概率,减小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乃贤.我国企业现阶段财务风险的识别及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5(27).

[2]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03).

[3]尹恺.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2(26).

法务风险范文第10篇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里指纯粹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形成过程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筹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信用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置

一些学者认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应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将企业短期财务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标相结合,互相补充。还有学者研究财务预警指标,以现金流量为基础,重点把握两类指标: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这些观点在定量分析方面有重要的贡献,但财务风险是复杂的,笔者认为基本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应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指标,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一个企业的财务: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企业不能生存;不能到期偿债,企业可能宣告破产;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会影响盈利能力;没有利润的增长,企业不会持续生存。另外,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设置定性指标,如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人员的流动性、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等。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些因素既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状况,又影响财务活动、财务决策。定量指标见下表:

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及资产、负债、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中挖掘企业内在的财务关系。

(一)财务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

1、单变量判定模型。这种方法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依据是: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时,其财务比率和正常企业的财务比率有显著差别。一般认为,比较重要的财务比率是: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

单变量模型将财务指标用于风险评价是一大进步,指标单一,简单易行,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评价的片面性。这种方法在人们开始认识财务风险时采用,但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单一的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

2、多元线性评价模型。它的形式是:Z=1.2x1+1.4x2+3.3x3+0.6x4+0.999x5.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值应在1.81~2.99之间,Z=2.675时居中。Z>2。675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Z<1.81时,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值处于1.81~2.99之间,称为“灰色地带”,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极不稳定。

多元线性模型在单一式的基础上趋向综合,且把财务风险概括在某一范围内,这是它的突破,但仍没有考虑企业的成长能力,同时它的假设条件是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没有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这种方法在现实中比较常见。

3、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认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还有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按5∶3∶2来分配。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按2∶2∶1安排分值;偿债能力有4个常用指标:自有资金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分值比为1;成长能力有3个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分值比为1,总分为100分。

这里的关键是确定标准评分值和标准比率,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主观性比较强。这种方法以及下面的概率模型在应用中很普遍。

4、概率模型。二元Logistic概率函数又称增长函数,其形式为:

P是二元Logistic函数的计算结果,a是常数项,bi是斜率,xi是自变量,将上式变形:

计算的结果P是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将回归因变量的值域定义在(0,1)上。

5、神经网络分析模型。上面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是静态的,神经网络分析模型实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动态评价。20世纪90年代,Fletcher,Goss和Altman等国外研究者将神经网络分析应用于财务预警模型。它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它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状态,但是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工作随机性强,所以在应用中易受到限制。

(二)财务风险评价方法的新构思

本文试图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将企业财务管理上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综合地评价财务风险。首先,应用多元统计学原理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然后找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其次,建立模糊隶属函数A,用来计算某一元素u0出现在某一状况下的频率,即u0对A的隶属度。根据这个原理对不同的财务指标建立模糊隶属函数,用隶属度表示财务风险接近某个类型的程度,再计算综合指标的隶属度,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在多大程度上属于某一类型,从而给出一个风险程度的范围。

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选择相关财务指标,将可能影响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都纳入多元统计模型:

本文利用华中科技大学万希宁、苏秋根对上市公司的分析结果,对各变量进行多元分析,再进行相关性分析,将高度相关的变量消除,避免某些特征重复计算。多元线性方程为:

第二步,根据所选中变量的特点,建立模糊隶属函数。其中,x1、x3、x5、x7、x13、x15、x16属于同一类型,因为这些指标值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x6、x18属于第二类,因为这些指标值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第一类可以利用偏小型Γ模糊分布,第二类可以利用偏大型Γ模糊分布,每个xi都有一个模糊分布函数,函数如下:

其中,a与k是常数,对不同的xi有不同的值。

第三步,量化有关定性指标。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或专家讨论,对定性因素的重要程度打分,抽象定量化,其中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管理者风险意识指标可以采用第一类(偏小型),人员变动情况指标可以采用第二类(偏大型),因为变动越大,风险越大。

第四步,确定各指标权重,包括定量与定性指标,总计为1。权重的大小根据指标在反映财务风险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

第五步,将财务风险分为大、中、小三种模糊分布,分别计算各指标隶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