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教育方法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钢琴教育方法之议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路径及建议,以使幼儿钢琴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教学创新

一、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一)幼儿钢琴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人才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人才的培养必须靠素质教育实现。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能够全面发展,那么音乐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着的。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在心理方面接受极大训练。没有一个好的心理能力,企图有一个好的音乐表现能力是不可能的。

(二)幼儿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虽然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喜爱和练习的乐器之一。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钢琴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钢琴教育事业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为钢琴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涌现出了大量的中国题材的钢琴作品。

而这个时期,儿童钢琴教育的发展尚属薄弱,专业院校数量少,家庭中更是少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形成了一个以儿童为主体的钢琴教育新园地,为儿童钢琴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大大地促进了儿童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

(三)幼儿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儿童文学的教育方法

和商友敬老师一样,我们应该有一个梦想:梦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诗歌,能理所当然地进入小学课本和课堂。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充满情趣和想象力的语言世界里漫游,吸收语言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言语和生存状态。抬起头吧,辛苦的老师们,在我们背后有一道门,推开它,后面是座花园。这座花园叫“儿童文学”,包括神话、童话、儿童散文、儿童诗……我们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课堂中,让孩子们从每天的冗长的生活里、从劳累的文字训练中暂时走出来,走入文学的生活。

既然是一个文学的生活,读一个文学作品,当然就应该尽量保持这样的生活应该有的一种味道。我们不能把一个伟大的文学的作品,用我们的手和理解将它撕碎。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童话、神话等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一个作品的完整性,然而我们总是擅长撕碎,我们总是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给小学生读,一定是要撕的。我们想尝试的是,把儿童文学和童话带到文学的课堂里,非得采用原有的语文课的方法么?有没有什么方法不损害一个作品的完整性呢?我认为,儿童文学教学课堂的文学味道,想要体现出来,首先就要保持住一个作品的完整性。阅读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是叫孩子们过着一种叫文学生活、童话生活、神话生活的生活。阅读时,我们不要急于一进去就要把这些作品同现实的冗长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们不妨称这样的课为“名著导读课”。课堂的过程也就是“开门”的过程,让孩子看到芬芳、闻到芳香,至于“走进去”,是课后的事。

我要讲一个命题———相信童话。安徒生童话作为一个故事来讲,作为故事里的精神来讲,是诗意的。我们要引着孩子走进来,待在故事里头。童话的承载是难以置信的,死亡也可以和诗意在一起。这里,我还要说那本图画书《獾的礼物》。关注死亡,这是生命教育中无法绕过的一环,人们更多地视死为生命的终结,是神秘的未知,是黑暗的深渊,是万载不复的虚无,是阴森可怖的地狱,是魂灵出没的场所,就连三岁左右的小孩都知道,死是一个不好的字眼,死了就再也见不到那个人了,于是会说出“我不想他死”这样的话。是的,生命本是一种轮回,是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大自然中这些关于生死的告示,我们平时居然视而不见,可见,智慧其实离我们很近,又距我们很远。真好,这样的文学作品颇为丰富,如:《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一片叶子落下来》……教这样的图画书的时候,我们不要拼命地将文学引向哲学的深入,不要急着把孩子带出来和生活进行比照———无法比照。但我们能够通过童话,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可以来到文学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里畅快地浸润,可以痛快地生长。

这样的图画书阅读课,我们不妨尝试“讲述”。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只求“会意”,是不需要字字详解的,只要大概领悟就可以了,在孩子逐渐长大的岁月里,这些早先积累的东西,会慢慢反刍,慢慢转变成语言的营养。我要讲一种方式———日有所诵。薛瑞萍说: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地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借着诵读,反复作用于儿童眼睛、耳朵、大脑、心灵的是什么?是语言。诵什么?我们重点说说这个问题。诵读的材料一定要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紧密相关。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既是对儿童的呵护,又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浅语运载浓浓的儿童文学味道,我们痴痴地带着孩子读,我们暂且称为“经典诵读”。还有一种普遍方式———班级读书会。

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班级读书会的最佳方式是大家共读一本书,然后集体交流,如果不能保证人手一本书,则可以运用大声读的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只需老师有一本书就可以了。我们学校安排有阅读课,我们利用学生中午在校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喜爱的书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阅读的习惯。老师充当了班级读书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参与者。老师就像牧羊人,要把孩子赶到水草茂盛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吃;不可能让羊盯住哪棵草,把它放嘴里,上嘴唇对着下嘴唇,嚼、嚼、嚼……死扣字词句不是语文。班级读书会的组织和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环就是讨论会的组织。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导读,激起阅读期待。儿童阅读推广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成功的首要环节也应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执教老师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在学生第一次接触书的时候,第一步通过观察封面,达到“激趣”的目的,然后通过书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之后教师通过内容简介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强烈期待。如果这样做了,那么班上还会有多少同学不想读这本书呢?

共读,深化阅读体悟。在强化“阅读自主”、“阅读个性”的同时,让学生体验“阅读合群”和“阅读交友”的理念,学会切磋琢磨、交流心得的“友读法”。这就要求营造一个适宜学生个体发挥的“阅读学生共同体”。因此,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群体性的“合作性阅读”达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明确的阅读分工,以及互补的阅读心得交流这样一个状态。写读书笔记是个不错的方法。

我梦想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从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那里开发真正的资源,探讨儿童文学的文学、文化的教育方法。说到这,我想起安徒生的童话《癞蛤蟆》:癞蛤蟆住在井里,一天,人去取水,癞蛤蟆爬进了桶里,人把他带了上来;正好阳光照在水桶上,变成了金色水桶,于是在癞蛤蟆眼中,世界就是金色的了。每个人都有一根绳子,绳子牵着金色的水桶。谢谢所有放下金水桶人。感谢所有愿意并正在将儿童文学带进孩子生活的人,感谢所有的癞蛤蟆。

作者:袁园 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全文阅读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谈

当前,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006年,由我们教研室牵头,全市所有的小学几乎都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的研究与实验。几年来,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我们有计划地按年级组织学生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章。其中,《弟子规》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更甚。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行为习惯的变化

1.在家懂得孝敬老人

现在,农村里大多数都是老人(祖辈)带着小孩在家。受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都比较薄弱,而且时间、精力和能力也有限,他们对留守儿童所起的教育影响很微弱,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性、自私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不仅不懂得体谅老人的艰辛,还与老人对着干,令老人们无可奈何。

自从读了《弟子规》中“入则孝”后,学生的行为改变了很多。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了每一个学生在家必须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我们要求学生读后要学会体谅父母,体谅长辈,并帮着长辈干点家务活,帮父母或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脖子,以让家长消去一天的劳累,还要自觉完成作业,好好学习,让家长“省点心”。很多学生在身体力行中都变好了。

2.在校勤学守纪

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的缺失,很容易形成任性、自卑、心胸狭窄等性格,情绪容易失控。读了一段时间《弟子规》后,他们在校的表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家住南渡镇夹宝村昌干9组的苏同学,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为了生计,爸爸外出打工,他和七十岁的爷爷及大他1岁的哥哥在家。由于从小缺乏爱,爸爸长年不在家,爷爷的隔代管教又是严格不足溺爱有余,做什么事情都顺从他,时间一长,就造成了他任性、自尊心强、心胸狭窄的个性。他还容易情绪失控、易怒,同学们一句无意的话就很容易激怒他,经常不是和别人闹矛盾就是在课堂上捣乱,搅得别人不得安宁,不仅全班同学怕他,甚至许多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全文阅读

儿童诗歌教育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对儿童诗歌的学习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儿童诗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中包括应用综合艺术课程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区域活动相结合,通过诗歌角色扮演和诗歌绘画,创设诗歌的意境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软环境。其旨在避免对诗歌词的死记,通过理解诗歌的内涵,享受诗歌的乐趣。

【关键词】儿童诗歌 教育教学 方法 策略 探索

儿童诗歌是指适用于儿童听赏、吟诵和阅读的诗歌的总称。它与儿歌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儿歌通过比较简单、易懂,且较为直接的表现主题思想。儿童诗歌则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思想,内涵深刻、含蓄。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学阶段读诗是主要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唐诗三百首》等。近来年,在儿童启蒙教育阶段,诵读诗歌也开始盛行。研究表明,诵读儿童诗歌有利于培养儿童思想情操,发展儿童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审美意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对儿童诗歌的教育在传承千年古文化的同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通过调研发现,在儿童诗歌的教育教学中,很多的停留在对诗歌本身记忆和诵读水平。儿童虽然记忆住了诗词,但是不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那么这种教育方法根本无法有效的起到发展儿童能力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儿童诗歌的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活动中关键的问题之一。

针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来说,如果把传授儿童诗歌作为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文化和学问是欠妥的。应把诗歌中本质的元素---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通过儿童诗歌的教育,重点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儿童诗歌的教学应体现综合艺术课程的形式

在早期,叶嘉莹就提出要通过一边游戏,一边唱歌的形式学习儿童诗歌,用一种简单、容易学、容易懂的唱歌游戏的方式来传授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教育应结合儿童这一个年龄阶段的本能需要和兴趣,不能因为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扼杀儿童的活泼的天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要将诗歌与生活、诗歌与情感、诗歌与文化、诗歌与科学相融合,体现出综合、愉悦、创造 、人文等特点,通过说、唱、跳、妆、演,让孩子们充分地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脱离了死记硬背枯燥的学习方式,迎合了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同时,儿童诗歌教育游戏中,让他们自我探索,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环境,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和心灵,能从生活中享受到童诗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对儿童诗歌教学的趣味性

在多媒体教育教学中,可以融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元素,把诗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把它转化成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的呈现出来,通过动态的,新鲜的感觉吸引,克服了孩子们注意力时间短的问题,经过听觉、视觉的协作,将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咏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白鹅的录像、Flas,PPT幻灯片、音乐等元素,从听着歌曲《咏鹅》展开,到欣赏和听着歌曲表现各个动作,了解鹅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同时,也可组织孩子对鹅的动作进行模仿,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深入到《咏鹅》的意境中。

全文阅读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 探讨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成了社会必然的趋势,面对社会发展的这一新形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清形势,积极行动起来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关注;留守;教育;儿童

The concern village stay to guard a child a study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Tang Jia-yong

【Abstract】Turn along with the city in recent years, industrialization progress of acceleration push forward, village's staying to guard child's problem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Concern the village stay to guard a child of health development become society inevitable of trend, face society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the situation be an educator, we should even recognize pure situation, aggressive line move to work well to stay to guard a child of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 Concern;Stay to guard;Education;Child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广大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纷纷涌向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找致富门路。他们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家中,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管理,行为习惯差,成绩上不去,思想波动大,难以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全文阅读

学前儿童教育方法探析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孩子之间的差异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拥有一颗童心,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甘愿蹲下身子,真正与孩子视线平等,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差异;爱心;赞美;蹲下

教育,不应让孩子过多过早地失去天真活泼的笑脸,过早地“少年老成”。教育孩子,就要以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孩子,走进孩子,融入孩子,悦纳孩子,自信并成为孩子。

在我们每个班里学生间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学习兴趣浓厚,才思敏捷,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毅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动脑筋。对于后者,如果教师采取的态度冷淡,方法不当,则会产生对立型或不信任型等不良的师生关系,更不能很好地进行教育教学。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要给予他们同样的温暖,尤其是对学困生,付出的爱应更多些,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说,瓦特、牛顿、爱迪生绝不是他们中的一个。因此,教师应满怀爱心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一、师爱的力量

我国特级教师斯霞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做他们真正的教师。”师生之间建立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师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世界上没有比“爱”的力量更伟大的了,教师正是用自己崇高的爱来哺育一棵棵幼苗,尤其是那些受到风霜雨雪摧残过的嫩苗,更需要加倍的爱来救护。在我曾教过的一个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叫郑强,父母都没有工作,而且父亲经常在社会上结怨无心管教他,而且只要一喝酒就对他拳打脚踢。也正因为家庭的贫寒和父亲的粗暴,他个性自卑,处世偏激,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同学大打出手。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想我有责任照顾他。我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当他上学没有学习用品,我会主动买好悄悄送给他;当他在家里遭受暴力,来学校发泄时,我会主动找他谈心;“六.一”节到了,我会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机会,让他过个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的节日……当我又一次为他垫上学费时,他的眼睛湿润了,晶莹的泪珠,一滴滴掉下来,他颤声说:“你是我妈多好!”我抚摸着他的头说:“那就把我当成你的妈妈好了,我希望有个听话、懂事、爱学习的孩子。”他使劲点点头。抓住这一契机,我抽出大量业余时间帮他补习功课,渐渐的他的学习有了进步,甚至还排在了班级的前列,连他爸爸都说他听话了,还知道关心爸爸了!在郑强的转变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诚心、耐心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佳境。心理学家博斯特也认为:“儿童并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教导和控制,除非接受者与控制者之间,具有特殊尊敬的情操,所以对差生的教育,必须植根于爱,这是树立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

二、赞美是最有利的武器

有人说:“一个不善于赞美自己学生的老师,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成为一名好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你越是赞美他,他越是努力认真。使用赞美的语言,提供赞美的机会,树立他们的信心,我认为这是一条爱的捷径。教育学家指出对于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给每个孩子自尊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思考。”针对如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降低坡度”的措施,必要时还可先学一步,先问一步,先练一步从而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与赞美。生活中,我还经常对学生说“你真棒”、“多能干的小伙子”、“反应好快呀!”、“就喜欢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我发现,这样的话,学生们都需要,特别是调皮的学生,后来我才明白:“赞美每一个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劣迹更高明,那真是美的东西越赞越美,越多越美。

全文阅读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摘要】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在理念上,应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注重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儿童学会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方法上,学校及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将媒介知识融进相关课程或课外活动;传媒应通过制作多样化的媒介素养教育节目向儿童普及媒介知识;研究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可通过参与式行动的开展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

【关键词】儿童;媒介素养;参与式行动

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儿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工具,并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甚至动摇、瓦解了家庭和学校在儿童社会化中的权威地位。[1]诸多实证研究亦表明,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儿童的媒介接触时间正在接近他们在学校的上课时间,媒介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

对儿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学习所用的能力,以及对媒介信息进行理性、批判解读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一、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

(一)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保护主义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在英国,保护主义理念的拥趸认为,传媒传播的信息中,包含大量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儿童有害的负面信息,媒介素养教育应培养儿童的免疫力,帮助儿童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当时的美国,保护主义理念亦站在维护道德的立场,将媒介视为传播不良信息和诱导失范行径的罪魁祸首[2],呼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保护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公众免受媒介信息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才开始在内地零星开展。受传统文化及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中,教导儿童远离媒介从而保护儿童免受媒介不良影响的观念亦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家长限制儿童的媒介接触时间,甚至不让儿童接触媒介;对于媒介中儿童难以理解的信息或不适宜儿童接触的信息,家长没有向儿童进行阐释、帮助其理解,而是简单粗暴地切断儿童接触这类信息的途径;忽略儿童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以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取代儿童的真正需求,比如不让儿童看电视和接触网络,认为电视和网络会影响到儿童的学习,而以书籍代替。

保护主义理念的前提,是将儿童视作易受媒介信息影响的、缺少能动反应的弱者。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我们过去的错误在于将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在他成为一个社会成员以前,他是无甚价值的,儿童的“现在”没有被认真地考虑进去。所谓“现在”,就是“儿童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心理需要来生活”[3]。超越保护主义,将儿童视作独立的、能动的个体,让儿童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应成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接触和使用大众传媒,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儿童权利”之一。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对于儿童来说意味着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传媒的各类节目应成为丰富儿童生活、让儿童充分享受到童年快乐的工具,而不是剥夺儿童的童真,使其快速成人化的工具;第二,成人的知识与经验可以用来指导儿童使用传媒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意见,但不能强加或灌输给儿童。

(二)注重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媒介已经成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媒介信息已经成为儿童了解世界、作出判断、付诸行动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应成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媒介信息中选择出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沉迷于信息的海洋不知所从;2.能够区别媒介文本所建构的“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之间的差异;3.能够对媒介信息真伪及其隐藏的价值观念进行理性判断并作出批判性解读。

全文阅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分析

摘要:说到音乐不得不说音乐的教学方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分析目前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工作。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王辉(1978-),女,舒兰人,职称: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唱歌,还要学会欣赏、感受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启蒙式重要的影响,作为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音乐教育,在当今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并解决的问题。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内容,注重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欣赏能力的培养。下面一起分析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一生的教育有着启蒙上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已经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安排来看,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再者大多数的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内容单调,主要以唱歌跳舞为主,且上课的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这些现象也说明了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还不够完善,有待改革加强对儿童音乐教育管理。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2.1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全文阅读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及其教育方法

【摘 要】她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意大利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的她,开始致力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研究。1907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并以此作为实验基地,进行了5年的幼儿教育实验。论文对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进行了阐述,并详细论述了“儿童之家”的具体教育方法。

【关键词】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感官教育

熟悉蒙台梭利的人都知道,她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意大利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于罗马大学毕业的她,开始致力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研究。1907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并以此作为实验基地,进行了5年的幼儿教育实验。从而以显赫成果跻身于欧洲新教育运动主将之列。

1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有哪些特征?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1.1 “儿童之家”是一真正的家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之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家”,也就是说,应该有一些房间和花园,孩子们就是房子的主人。带有遮蔽处的花园是最理想的,因为孩子们可以在它底下玩耍或休息。也可以免受曝晒和雨淋之苦。”①

1.2 学校的房间是孩子们进行“脑力劳动”的时间

全文阅读

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的探讨

【摘 要】针对自闭症儿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教育训练,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有助于自闭症的康复。本文就自闭症儿童教育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法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闭症 特殊教育 儿童 教育治疗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5~15周岁。孩子患自闭症(孤独症),不仅严重影响到正常学习、健康成长、生活自理,还会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严重负担。自闭症儿童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不会提问或者回答问题,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单调地摆放积木块,每天走重复的路线,做重复单调的动作,一旦更改便表现出焦虑哭闹的现象,甚至自伤自残。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有些自闭症儿童特别的敏感,他们害怕与人接触,不敢与人目光对视,自闭症儿童与人交谈时通常是低头斜视状或者看旁边。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比如简单生活能力、与人交流的方式和技巧、与社会环境协调的能力等。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 “自闭症”后,如果被排斥在同龄伙伴的集体之外,要想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景是渺茫的。这就需要一些专业的、具备自闭症儿童教育资质的机构,让自闭症小朋友生活在一个有助的、愉快的气氛中,采取各种不同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促使其症状得到很好改善和恢复。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状况,结合本人多年来在自闭症儿童教育方面的经验,就自闭症儿童教育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1. 采用互助互动的教育方式,小朋友间多接近、多关心,给小朋友以温暖。“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采用互助式教育可以促进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开展一些互助游戏,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自闭症儿童不愿与人交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开展互助互动教育方式,不能过于急躁,要一步一步逐渐激发小朋友的注意力,克服困难,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扉。对一些轻度自闭症儿童可以组成小组,然后在小组成员中开展各种互助教育,例如绘画、折纸等,让小朋友之间互相观摩、讨论,让小朋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2. 教育训练应个体化、系统化。根据小朋友的状况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教育反应随时调整方法。自闭症教育训练具有积极性,教导儿童的社交技巧,并让他们懂得如何沟通,当长大时如何帮助自己。该教育手段主要运用荡秋千、跷跷板、自由滑梯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可以增加儿童的语言能力,多动行为可以获得较好的改善。同时采用音频、视频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音乐和视频,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不同的训练手段,例如为儿童按摩、拥抱等,或采用其他感觉教育训练,经过长期的训练,自闭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训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有丰富的训练经验和非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需有持久战的准备,只要坚持有效的训练方法,儿童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一些之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3. 多样化学习和交流技巧。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一定只限于教室来教他,生活中相关的人、事、物作为计划的变化组合,使教育内容多样化。例如,对于天天专注于堆积木的孩子,可以经常换不同的积木块,让他知道不同的堆积方法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物块。如看见有其他小朋友随口吐口水,就要教他“那样是不文明的行为,不要学他”等等,要根据不同实际场景来进行多样化的教育。自闭症儿童常常倾向于不使用语言,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技巧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有的儿童即使会讲话,也不喜欢说,有需要时只是拉着父母的手示意;也有的儿童宁可写出来也不愿说出来。因此,教育者应鼓励并创造情景来让患儿练习讲话、交谈。揣摩儿童的心理,了解到小孩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但小孩不开口说出来而哭闹,作为教育者应该避免小孩一哭闹就代替他们去做,这样就使得他们越来越少去运用语言,而应诱导小孩将想法说出口,让小孩明白只要说出来才会有获取。另外可组织小孩一起进行游戏活动,让小孩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询问、回答的训练,对小孩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改善。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能力,在日常学习活动过程,通过教育者的接触,提高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步教他们一些生活行为习惯,例如吃饭、喝水、脱鞋、穿衣、大小便等等,让自闭症儿童能学会简单的生活和做事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