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文学的教育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和商友敬老师一样,我们应该有一个梦想:梦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诗歌,能理所当然地进入小学课本和课堂。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充满情趣和想象力的语言世界里漫游,吸收语言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言语和生存状态。抬起头吧,辛苦的老师们,在我们背后有一道门,推开它,后面是座花园。这座花园叫“儿童文学”,包括神话、童话、儿童散文、儿童诗……我们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到课堂中,让孩子们从每天的冗长的生活里、从劳累的文字训练中暂时走出来,走入文学的生活。
既然是一个文学的生活,读一个文学作品,当然就应该尽量保持这样的生活应该有的一种味道。我们不能把一个伟大的文学的作品,用我们的手和理解将它撕碎。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童话、神话等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一个作品的完整性,然而我们总是擅长撕碎,我们总是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给小学生读,一定是要撕的。我们想尝试的是,把儿童文学和童话带到文学的课堂里,非得采用原有的语文课的方法么?有没有什么方法不损害一个作品的完整性呢?我认为,儿童文学教学课堂的文学味道,想要体现出来,首先就要保持住一个作品的完整性。阅读儿童文学、童话、神话,是叫孩子们过着一种叫文学生活、童话生活、神话生活的生活。阅读时,我们不要急于一进去就要把这些作品同现实的冗长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我们不妨称这样的课为“名著导读课”。课堂的过程也就是“开门”的过程,让孩子看到芬芳、闻到芳香,至于“走进去”,是课后的事。
我要讲一个命题———相信童话。安徒生童话作为一个故事来讲,作为故事里的精神来讲,是诗意的。我们要引着孩子走进来,待在故事里头。童话的承载是难以置信的,死亡也可以和诗意在一起。这里,我还要说那本图画书《獾的礼物》。关注死亡,这是生命教育中无法绕过的一环,人们更多地视死为生命的终结,是神秘的未知,是黑暗的深渊,是万载不复的虚无,是阴森可怖的地狱,是魂灵出没的场所,就连三岁左右的小孩都知道,死是一个不好的字眼,死了就再也见不到那个人了,于是会说出“我不想他死”这样的话。是的,生命本是一种轮回,是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大自然中这些关于生死的告示,我们平时居然视而不见,可见,智慧其实离我们很近,又距我们很远。真好,这样的文学作品颇为丰富,如:《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一片叶子落下来》……教这样的图画书的时候,我们不要拼命地将文学引向哲学的深入,不要急着把孩子带出来和生活进行比照———无法比照。但我们能够通过童话,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可以来到文学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里畅快地浸润,可以痛快地生长。
这样的图画书阅读课,我们不妨尝试“讲述”。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只求“会意”,是不需要字字详解的,只要大概领悟就可以了,在孩子逐渐长大的岁月里,这些早先积累的东西,会慢慢反刍,慢慢转变成语言的营养。我要讲一种方式———日有所诵。薛瑞萍说: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地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借着诵读,反复作用于儿童眼睛、耳朵、大脑、心灵的是什么?是语言。诵什么?我们重点说说这个问题。诵读的材料一定要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紧密相关。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既是对儿童的呵护,又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浅语运载浓浓的儿童文学味道,我们痴痴地带着孩子读,我们暂且称为“经典诵读”。还有一种普遍方式———班级读书会。
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班级读书会的最佳方式是大家共读一本书,然后集体交流,如果不能保证人手一本书,则可以运用大声读的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只需老师有一本书就可以了。我们学校安排有阅读课,我们利用学生中午在校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喜爱的书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阅读的习惯。老师充当了班级读书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参与者。老师就像牧羊人,要把孩子赶到水草茂盛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吃;不可能让羊盯住哪棵草,把它放嘴里,上嘴唇对着下嘴唇,嚼、嚼、嚼……死扣字词句不是语文。班级读书会的组织和管理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环就是讨论会的组织。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导读,激起阅读期待。儿童阅读推广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成功的首要环节也应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执教老师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在学生第一次接触书的时候,第一步通过观察封面,达到“激趣”的目的,然后通过书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之后教师通过内容简介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强烈期待。如果这样做了,那么班上还会有多少同学不想读这本书呢?
共读,深化阅读体悟。在强化“阅读自主”、“阅读个性”的同时,让学生体验“阅读合群”和“阅读交友”的理念,学会切磋琢磨、交流心得的“友读法”。这就要求营造一个适宜学生个体发挥的“阅读学生共同体”。因此,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群体性的“合作性阅读”达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明确的阅读分工,以及互补的阅读心得交流这样一个状态。写读书笔记是个不错的方法。
我梦想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从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那里开发真正的资源,探讨儿童文学的文学、文化的教育方法。说到这,我想起安徒生的童话《癞蛤蟆》:癞蛤蟆住在井里,一天,人去取水,癞蛤蟆爬进了桶里,人把他带了上来;正好阳光照在水桶上,变成了金色水桶,于是在癞蛤蟆眼中,世界就是金色的了。每个人都有一根绳子,绳子牵着金色的水桶。谢谢所有放下金水桶人。感谢所有愿意并正在将儿童文学带进孩子生活的人,感谢所有的癞蛤蟆。
作者:袁园 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