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感恩教育

儿童感恩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论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所涉及到的相关主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重视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所涉及到的相关主体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等,这些主体在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方面都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1.1政府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对如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举措。

1.2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没能认真落实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感恩教育的各项政策。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个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所进行的指导及监管不足,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1.3学校方面。

全文阅读

当前儿童感恩教育探究

摘 要:感恩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生命教育正逐渐被重视起来。从体验游戏中的感恩、寻找生活中的感恩、感受节日活动中的感恩、重视教育活动中的感恩等方面,研究当前儿童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儿童;幼儿园;感恩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1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更为泛滥。一些孩子生活在被特别关爱的环境中,而爱别人的意识则相对淡薄。作为教师,应该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培养。懂得感恩,就能体会其中的快乐所在。因为感恩,所以快乐。为此,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懂得感恩,才会珍爱他人,珍爱自己;懂得感恩,才会受人尊敬,受人爱戴;懂得感恩,才会感受幸福,感受快乐,才会有一个精彩的未来。所以,要让孩子时刻怀着感恩的心,不为求回报,让孩子每天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情,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一、体验游戏中的感恩

游戏是孩子最能接受、感觉最轻松愉快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最佳途径,通过游戏,可以使孩子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体验。除此以外,在游戏过程中,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孩子也可以轻松自然地接受。例如,孩子们在玩角色游戏时,能够体现感恩的很多情节。比如玩“娃娃家”时,爸爸和妈妈会分工照顾宝宝,喂宝宝吃、给宝宝穿衣等;在玩“医院”的游戏时,医生会帮病人看病,会安慰、叮嘱病人,病人会和医生说“谢谢你”;在玩“出租车”游戏时,遇到有急事的乘客,会相互谦让,等等。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学会用商量、请求等态度与人交往,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合作的意识,体验到了感恩他人的情感。

二、寻找生活中的感恩

对孩子来说,相对于长篇大论或者晓之于理,他们更容易对故事感兴趣,更容易因为故事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餐前故事环节、餐后散步、午睡环节等给孩子讲一些感恩故事,让孩子在诸如《乌鸦反哺》《黄香温席》等一个个经典故事中感受到感恩这一美德。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主题活动,让孩子进一步感受感恩的价值与意义。比如“我的一家人”的环境创设中,在主题墙贴上一家人的照片,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通过参观父母工作的场所,让孩子领悟到劳动艰辛的感性认识,引导孩子理解他们父母是如何辛勤工作,从而激发孩子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感情。还可以设计一张“您辛苦了”调查表,请孩子找一找生活中爸爸妈妈为自己做了什么,他们是否辛苦。并尝试将感恩教育从家庭引向社会,让孩子走进社会看一看,在我们身边还有谁做着怎样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便利,是否辛苦。因为这小小一张调查表,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了感恩的意义与切合点,认识到应该感恩他人,回报他人,成为一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有用之人。

全文阅读

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引起农村很大比例的青壮年农民外出离家打工,他们的子女只能被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这样一批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不能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伴,长期缺少家庭教育,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他们的情感教育是无论如何无法弥补的。不但教育缺失,这些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叛逆心理、孤独自闭等等。这样一来很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将来身心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还有可能逐渐变成社会性问题。由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对个人情感的培养,这一方面的缺失需要从学校教育中得到补充。儿童时期是个人情感的养成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尤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能够与感恩教育有效契合,体现了语文教育中对留守儿童情感方面培养的有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意识的将教材中丰富的案例与儿童感恩教育的目的紧密结合,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和个人情感的健全,让留守儿童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二、感恩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对留守儿童而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感恩教育涉及到了方面十分广泛,最基本的方面有对父母、自然、社会、祖国恩情的感受等。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课堂教学出发,切入感恩教育的内容,抓住一切时机渗透进入感恩教育,让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在课堂学习中无形的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让他们从小就培养起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的情感意识,这也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使命。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包括的“感恩”是丰富和多样的,不一样的感恩之情,一样的是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长远的影响。自然哺育了一切,《特殊的葬礼》教会学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只有一个地球》教会学生地球是整个人类的母亲。让留守儿童懂得感恩自然,学会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大自然的一切。感恩父母,是每一个留守儿童最应当学习的必修课,他们的父母为了一家生计离家别字外出打工,他们所受的一切的苦难动力都来自于自己的子女。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虽然不能与自己的父母朝夕相伴,但是他们不能忘了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感恩教育让他们心怀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父母。感恩祖国与感恩社会,学会感受祖国的包容和伟大,学会感受社会的博爱和温暖,让这些留守儿童对祖国和对社会的眼光是柔和而温暖的,成长路上怀着感恩的心,相信能让他们走的更远更踏实。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选材大多文质兼美,同时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选入“乌鸦反哺”之类的寓言,感恩主题的名人名言,名作篇章,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细细品读,老师再同时加以讲解,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感恩的重要性等等,让他们懂得情感培养的重要。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学习,引入相关的学习内容,例如讲些富有现实意义的、短小精美的感恩故事,或者是当前社会反面事例,吸引学生们的关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说出理由,老师再加以总结评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让留守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有感情的朗读优美的文字,可以唤醒和激发留守儿童情感的积极方面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每篇文字都展现出了世界上某一个美好的时刻。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利于留守儿童情感培养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认真的阅读,仔细的品味这些文字,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深刻体会作者情感产生的源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从情感到理性的迁移。留守儿童的一大问题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而缺乏亲情,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关爱别人,如何关爱别人。《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中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表现出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中有很多的具有感染力的句子,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点激发学生们的情感,积极引导学生们读懂文章,鼓励留守儿童能有自己的思考,从而由自身体会到母爱的力量,亲情的伟大,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的教育,切入学生个体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心灵共鸣,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促使他们能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感恩教育如果缺乏情感体验就是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情感的真实体验,让留守儿童对感恩教育增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同时抓住时机做好适当的课外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的层面上来。

四、小结

留守儿童本身缺失了家庭教育,这十分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因此学校教育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而学校教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更多的是“育人”的层面,育人即应当抓住情感教育的主线,感恩教育是儿童时期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语文教育体现人文性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感恩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成绩是显著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实践中利用一切时机进行渗透性感恩教育,帮助学生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心中开满感恩之花,让这群祖国的花朵未来盛开的更加鲜艳夺目。

全文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论文

一、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的现状

(一)对学校的教育之恩淡漠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的环境与条件,老师教会了他们许多文化知识与做人的道理,他们对母校与老师应心存感恩。然而,仍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校的教育之恩淡漠,认为学校条件差,比城市的学校相差甚远,对学校常表达一些不满情绪。表现在对学校的公物不爱护,对学校的公共环境随意破坏,抱怨学校的校规校纪太多;违反校规校纪、打架斗殴、逃学、偷盗、沉溺于电子游戏机房和网吧的留守儿童也不少;不尊敬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给老师起外号等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卷调查也显示出他们对学校的教育之恩淡漠。当问及“你喜欢你所在的学校吗”,仅有58%的留守儿童表示喜欢,有28%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喜欢,14%的留守儿童表示无所谓。当问及“你觉得老师辛苦吗”,仅有46%的留守儿童表示辛苦,有38%的留守儿童表示教书是老师的工作,谈不上辛苦不辛苦,16%的留守儿童表示不辛苦。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对学校的教育之恩缺乏真正的感恩情怀,对老师的感恩意识不浓。

(二)对社会的关爱之恩冷漠马克思曾经指出:恩情是一种朴素的道德情愫,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2]。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非常重视,2007年,同志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专门提出全社会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也越来越多。不少农村留守儿童也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要回报社会、贡献国家。但也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的关爱之恩冷漠,在现实生活中对周围环境和整个社会产生抱怨甚至不满,有时甚至觉得来自社会的关爱是社会对造成他们留守状况的一种理所应当的补偿行为。笔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卷调查也显示出相似信息。如当问及“你会经常想到自己所受的各种恩情而教育自己应做个知恩图报的人吗”,仅有5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有29%的留守儿童表示偶尔,14%的留守儿童表示从来没有。当问及“你成才以后愿意自觉奉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吗”,仅有55%的留守儿童表示会,并乐于奉献,有28%的留守儿童表示视情况而定,17%的留守儿童表示不会,成才是自己的努力,与社会无关。

二、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不足的成因分析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现状不容乐观的成因错综复杂,既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学校道德教育乏力的原因,还有家庭教育滞后的因素。

(一)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不容乐观的现状与当前社会环境不佳是密不可分的。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言行现状不乐观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价值观念改变、社会道德秩序的缺失有关。首先,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对留守儿童有极大影响,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身边直接影响他们的大人们谈论的是物质,金钱;父母让他们留守的社会原因也是因为要挣钱,所以他们许多人认为钱是第一位的,钱能改变命运。加上农村的生活环境变化让留守儿童觉得有钱就能盖楼房,买小车。有的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里备受人羡慕,心里存在一种优越感。他们在村中居住于高楼,高高的院墙与坚固的铁门把自己与村里的其他尚处于贫困的邻居隔离开来,加剧了村民间的心理隔阂。其次,“读书无用论”思潮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教育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大学生即使找到工作所赚的薪水也不高。使得“知识难以改变命运、教育难以成就未来”的社会现实越发凸显,导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不学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爸爸”等思想重新抬头,这对农村影响尤为深远。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的那套认真读书、知恩图报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失去市场。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乏力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对道德教育并不重视,它们的中心工作在智力教育,道德教育被边缘化,有限的道德教育也严重乏力。这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是非常不利的。首先,学校对感恩教育重视不够。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教育评价体制”唯分数论”仍未改观,中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的教育理念没有改变,社会评价学校的指标是升学率,学校评价教师的指标是考试排名,教师评价学生的指标是分数,都是以考试、排名次、升学率为标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追求排名,学生追求高分,于是,中小学教育沦为升学的工具。其次,感恩教育方式单一滞后。当前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仍是以单向灌输为主,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硬性规定、要求和限制繁多,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价值目标激励却不足。中小学虽然开设诸如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却没有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语文课成为为考试拿高分的机械的背诵、反复的练习的主战场,而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等课程,则成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课表上的点缀,考试前几周基本都被“主课“占用。再次,感恩教育实效性差。目前中小学没有开设感恩教育专门课程,学生学不到足够的感恩文化知识。其实,感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情感培养,北大博导毕诚早在2007年就建议学校应将感恩教育开设为一门课程[4]。感恩言行是一种道德行为,需要知行统一。而农村留守儿童连感恩之“知”也缺乏,又何来感恩之“行”呢?而且,目前中小学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基本流于形式,当得知上级领导要来检查或是重要节日的时候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诸如临时让一些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扫地、擦窗户,等感恩教育活动接近尾声时又回到原来狠抓学生学习成绩的老路上来,一年中实施的感恩教育很少。而且中小学的感恩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与协作,感恩教育收效甚微。

(三)家庭教育理念的陈旧中国某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培养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首先,“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国父母普遍的育儿理念。父母为了子女能够过得好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在孩子面前根本不谈回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他们觉得让孩子生活贫困是自己对不住孩子,自己常年在外地不能照顾子女,心里更加对孩子怀有深深的内疚,所以他们想到的就是用物质对孩子给予补偿。比如给孩子买手机,或是给孩子大笔的零花钱,无形之中让孩子错误地以为父母在外能挣大笔的钱或是挣钱很容易,这样容易助长孩子好逸恶劳、花钱大手大脚的陋习。在“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许多留守儿童家长认为父母或是长辈替他们照看孩子是责无旁贷的事情,所以即使回家也不给父母或是长辈抚养孩子的费用,而是将打工收入用来忙着帮孩子盖楼房。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很少往家打电话,对父母或是长辈的身体不闻不问,总是强调自己在外务工很忙,抽不出时间,这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十分不利。再者由于监护人本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或是力不从心,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爱的感受和认知能力特别差。

全文阅读

儿童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一种人文教育。它也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儿童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加之父母长辈深爱有加,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们的眼里,从不会顾及别人,有的只是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理所当然给予自己的,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为自己做的。

(二)父母对儿童感恩教育认识不足,引导不够。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一些父母也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孩子教育的投资。然而针对儿童感恩教育的认识与引导,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背景不同,家长对儿童感恩教育内涵认识也不尽相同,从而对自己孩子的感恩教育效果也参差不齐。

(三)教师对儿童实施感恩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教师作为孩子的直接教育者,大部分教师都能意识到对儿童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四)家庭与学校合作欠缺,互相推卸教育责任。无论是什么教育都应该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完成的,而不单单只是靠哪一方,在教育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感恩教育重任应由对方承担,自己只是辅助,这都是不正确的,要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感恩教育应该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去完成,共同承担责任。

三、儿童感恩教育缺失的对策

(一)让儿童识恩、知恩。在感恩教育中,对于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这一突出问题,家长与老师想要使儿童感恩教育取得显著效果,首先,要让儿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然而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长辈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所导致的,因此,要让孩子改变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长辈对孩子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的事不能样样包办,更多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从而体会父母长辈为自己做的一切更不是理所当然,进而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全文阅读

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摘要】由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感恩思考

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1社会现状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随着3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在我们尽情享受手机上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黄色、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也找到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传播通道……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1.2家庭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对孩子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投入而不重视情感投入,想尽一切办法,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孩子受丝毫的委屈,孩子要10元,决不给9元,极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岂不知,在无条件满足孩子欲望的背后,滋生着可怕的隐患,孩子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有出轨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无用,不重视教育,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别人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1.3学校现状

全文阅读

探讨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由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人们心灵的话题。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我经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们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会溺爱他们,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贪婪,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格缺陷。子曰:“人性本善,其恶者为也。”我觉得有义务帮他们找回自我,绽放他们的“美丽”,重塑他们的人格,我从“感恩教育”入手,捋顺孩子们漂移的思想,校正他们心海的罗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 “知恩”,感受亲情、友情

当前,我们虽然对留守儿童施了恩,但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以王琴的父亲开货车,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品德课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2 感恩,做有情有义的孩子

全文阅读

浅论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摘要:由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如何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人们心灵的话题。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我经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们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会溺爱他们,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贪婪,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格缺陷。子曰:“人性本善,其恶者为也。”我觉得有义务帮他们找回自我,绽放他们的“美丽”,重塑他们的人格,我从“感恩教育”入手,捋顺孩子们漂移的思想,校正他们心海的罗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 “知恩”,感受亲情、友情

当前,我们虽然对留守儿童施了恩,但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以王琴的父亲开货车,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品德课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2 感恩,做有情有义的孩子

全文阅读

论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摘 要】 由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让留守儿童懂得知恩,感受亲情、友情,在感恩父母和监护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关键词】 如何 对留守儿童 感恩教育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人们心灵的话题。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我经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们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家长会溺爱他们,使他们养成了自私贪婪,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格缺陷。子曰:“人性本善,其恶者为也。”我觉得有义务帮他们找回自我,绽放他们的“美丽”,重塑他们的人格,我从“感恩教育”入手,捋顺孩子们漂移的思想,校正他们心海的罗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 “知恩”,感受亲情、友情

当前,我们虽然对留守儿童施了恩,但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以王琴的父亲开货车,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品德课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2 感恩,做有情有义的孩子

全文阅读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对策思考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日益增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人情淡薄,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为善。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从而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主要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困难,不懂得父母在外的艰辛,也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情上越来越淡漠,甚至对父母没有了爱。如此一来,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并极易使其养成各种坏习惯,滋生很多不良行为。对此,为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爱心,需要加强感恩教育。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现状

1.学校教育现状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学校也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如此一来,教师只重视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知识,并用考试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教师一般不重视,也认为没有必要。这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智”上,而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德育”。

2.家庭教育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到城市中,由于疲于生计,因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对其关爱也不够。父母虽然尽量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但是在情感上的投入很少,想的都是哪怕自己受苦,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1]。如此一来,孩子的各种需求在得到满足以后,将逐步滋生不良习惯。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他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将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容易让留守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将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当成理所当然,感恩意识不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