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年级数学论文

二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学的论文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全文阅读

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座谈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卓越医生;岗位胜任力;专家咨询法;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51-02

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确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与素质,优化和完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岗位胜任力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为岗位需求,契合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构建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完善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的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1)评价指标的筛选。经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理论分析等,初步确定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学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2)指标体系的修正。①确定咨询专家。分析与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1名临床医学专家进行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咨询活动。②编制专家咨询表。设计《关于构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表(第一轮)》,直接送达给21名专家进行评定。结合反馈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制作《专家咨询表(第二轮)》,进行再次评定,最后整理并分析结果。(3)数据处理。①专家权威度统计。权威系数(Cr)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即专家对指标作出判断的依据(Ca)和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4]。专家权威度计算公式:Cr=(Ca+Cs)/2,通常认为Cr≥0.70,结果可接受。②指标重要程度判断。本课题采用五等级评分法,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依次记5~1分。

2研究方法:①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②座谈讨论。通过与老师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始框架。③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名专家咨询法或专家意见法,该法通过多轮次的匿名专家问卷咨询,最终使专家意见基本一致,得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相对权威性的预测意见[5]。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

二、结果

全文阅读

妇产专科医院护理论文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全文阅读

部分高校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科技论文统计

利用文献统计分析学对中国部分地区高校的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逐年统计分析,客观评价高校、学院、学科、个人的医学科研产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旨在揭示2006-2010年我国相关高校的该学科科研动态,以及5年间全国高校该学科的科技学术水平;按照二级学科进行分析评价,旨在反映高校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实力与水平,发现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研究不足,以寻求稳步发展。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军事预防医学等。笔者对2006年-2010年间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文献简要评述如下。

目前,国内外对于2006年-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二级学科的科技论的统计与分析比较少,仅有山西医科大学孔瑞珍的学位论文《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技论文产出的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27所高校在2003年—2007年间产出的科技论文,经秩和比法逐年统计分析后得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具有较高的论文产出能力,提示这些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成绩突出。对27所高校预防医学下属二级学科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运用秩和比法统计评价后,得出了在各二级学科方面各大学的科研情况以及优势所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第四军医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优,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面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表现突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第三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名列前茅,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以华中科技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最强,卫生毒理学突出的是第三军医大学和吉林大学[1]。在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各高校5年间每年的论文产出数量相对起伏不大,但高校在各学科的论文产出能力并不均衡,需要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既要全面发展,也应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主要是对以某地区的卫生机构或某一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行研究,例如: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赵丽红的《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计量分析》一文中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方法,对2002-2007年温州医学院(温医)教师在国内生物医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SCIE收录国际论文进行定量研究,提供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文中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论文机构分布、论文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情况统计分析等,得出2002-2007年间,温州医学院国内发文和SCIE论文量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而言,与国内一流医学院校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浙江省医学情报所的舒畅和《移植杂志》编辑部的沈敏共同完成的《浙江省各地区医学科技论文计量分析》一文中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对浙江省11个省辖市在2002-2007年发表的生物医学文献进行统计,按照11个省辖市的总量、省辖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11个省辖市排名前五位的学科等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浙江省各地区的生物医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生物医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十分明显,尤其是省属单位占居了主导地位,市级医疗单位难以与他们竞争,该文对以后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还有部分文献是仅仅研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文献计量指标的有关情况,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刘玮完成的《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一文中,从选取的7个主要文献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数比、平均引文率等来对2005和2006年全国科技期刊、医药类期刊及预防医学期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8种预防医学期刊的平均指标值稍低于全国期刊和医药期刊。但增长率大部分高于全国和医药期刊,表明预防医学期刊的发展势头较好[3]。

也有不少文献是介绍如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应用于医学信息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张雪燕在其硕士论文《医疗机构科研绩效评价研究》中,利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9-2008年科研活动统计数据库,调查中标课题、获得成果、发表SCI论文、著作、专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采用SAS8.2统计软件描述课题、成果、论文在时间分布、专业分布、人员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并通过建立科研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及各专业进行科研绩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态势、潜力,为医院制定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其中的研究方法:一是数据库的建立。(1)科研处建立的课题、SCI论文的Excel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课题库入选的指标有姓名、基金名称、经费、项目类别、科室,入选标准为1999-2008年承担的纵向课题。SCI论文库入选的指标有:姓名、影响因子、科室,入选标准为1999-2008年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2)人事处的人员信息Excel数据库:在日常工作中采集形成。另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入选指标:为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二是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AS8.2软件进行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研究变量:课题、成果、论文的时间分布、专业分布、人员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三是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法,以科研绩效考核为总目标;课题、成果、论文、著作、专利为一级指标;课题、成果、专利、论文的类别为二级指标;以课题的级别、成果的级别、论文的形式为三级指标。四是评价方法即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将一组指标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转化为综合指数值,以便对不同类别、不同结构、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进行综合比较[4]。无论是不同医院同类科室间的横向比较还是同一科室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多指标综合评价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指标指数化(f):当各个指标值的数量、性质、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比较,必须将指标值标准化,即指标值指数化(f)。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胥秋华在《医学文献计量分析应用的研究》一文中,提及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情报功能时,提到文献计量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情报信息获取途径;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客观地展示了主体事物的发展情况及规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纵向及横向的比较,从对自身的科技产出能力、科研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并寻找出影响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与此同时,利用计量指标对一个学科或专业发展以及一个国家、地区、单位甚至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主体事物的真实性,不仅具备有说服力的论点和论据,也显示和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科学研究素材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主要作用是对这些事物进行客观认知,同时进行前瞻性预测,为科学决策或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阅读

八一总场中学校本研训自查报告

以课改作为兴校契机 以研训强化教师素质

——八一总场中学校本研训自查报告

我校本着切实搞好校本研训工作,更快更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面向全体教师,以教育教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青年教师为重点,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抓校本研训,努力达到“以课改作为兴校契机,以研训强化教师素质”的宏伟目标,促进我校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03—05年度的主要作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53个教学班,2900多个学生,155位专职教师,初中教师71人,其中本科学历28人,专科学历41人,中师学历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高中教师84人,其中本科学历76人,专科学历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校园面积168亩,校总建筑面积13467平方米,生均5.82平方米。有教学楼4栋(含有教室60多间);科学馆1栋(含有200多个座位多媟体教室1间,图书馆、阅览室4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贮藏室9间,舞蹈健身室1间);综合楼1栋(含有全校办公室、会议室20间,电脑室4间,语音室3间),学生宿舍5栋,食堂10小间,标准运动场1个。学校安装了卫星教育网,全校办公室配有电脑并已联网,学校在海南省教育愽客成长网上建立校园网站,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网页。学校图书馆藏书43680册,各种报刋杂志230多种。各教室配备投影仪,语文、英语、音乐教师每人配备教学收录机,

二、校本研训工作的具体做法

我校在校本研训活动中,根据学校“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以师德教育为根本,教师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培训为基础,重点以“课题为载体,教、研、修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切实抓好校本研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建立机构,建章立制

全文阅读

学术期刊作者价值评价体系探索

摘要:作者资源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术期刊办刊资源有限,然而又必须花费一定资源来在建立和维护作者队伍,这就要有选择地收集和发现有学术价值的作者。学术期刊作者价值评价体系的建设可以帮助学术期刊选择有潜在价值的作者来建设作者队伍。

Abstract: Author resource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core competitiveness. Academic journals' resources are limited,and they must spend some resource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uthor team. So it asks to collect and find seletively authors of academic value. The establishment of author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of academic journals can help academic journals select authors with potential value to build the author team.

关键词:学术期刊;作者;评价

Key words: academic journals;author;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17-02

0引言

学术期刊的竞争,实质是作者资源的竞争。作者资源是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期刊社要赢得长久的优势,必须认真审视和分析自己的作者群体,团结一批有才华的作者,从战略的高度积极保护和开发作者资源,以保护期刊社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1]深入挖掘作者资源的潜力并加以有效利用,才 能保障学术期刊的最大效益。[2]要深入挖掘作者资源的潜力,其前提是能充分了解和掌握作者信息,并有一个价值评价标准来判定作者的价值,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作者价值评价体系。

1作者价值的评价意义及分类

全文阅读

德国文理中学高级阶段课程设置及毕业会考分析

摘 要: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年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改革方案的出台必然要建立在对世界教育强国了解的基础之上。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研讨课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选课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评分体系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平时成绩计入总评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关键词: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课程设置;毕业会考

德国的教育由各联邦州负责,中学课程设置由各州设定操作细节,但一般大同小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州,其教育水平可以代表德国教育的最高水准。

德国基础教育①从五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分流后学生会进入3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中进入文理中学(Gymnasium)的学生在十二年级结束时需进行高中毕业会考(Abitur)。该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考,但与高考不同的是,它不是选拔性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成绩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具有上大学的资质,只要通过即可。文章按照惯例将文理中学的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定义为高年级阶段,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和高三年级。

一、课程设置与评分体系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

德国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的课程目标与重点主要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广泛、深入的普及教育,并以此为获得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做准备。第二,在高中毕业会考中,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须包括基础学科(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第三,高中毕业会考共设5门考试科目,除德语和数学外,学生可自行安排考试科目。第四,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从所在中学提供的课程范围中选课,并设置个人学习重点。第五,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教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致力于为学生的大学学习、自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第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责任感。第七,课程特点体现在两类研讨课中,即科学导论类研讨课和针对大学学习及职业定位的研讨课。

(二)课程选择

全文阅读

英语专业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写作中衔接手段运用的比较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议论作文中衔接手段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考察了衔接的使用与作文水平间的相关性。统计结果与分析表明:(1)总体来说,衔接手段的使用与高低年级学生作文水平均呈显著相关性;(2)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在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部分衔接手段呈现出显著差异;(3)两个年级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在作文中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一些具有口语话特征的衔接手段。上述研究结果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对比分析 二语写作 衔接手段 作文水平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2

Abstract In this study, Halliday and Hasan of the discourse cohes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the second grade English majors and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compositions of discuss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convergence betwee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overall, the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and the high and low grade students writing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2) the use of English Majors of cohesion in all kinds of different parts, cohesi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3) the students of grade two are a common problem, namely in the composition of more or less use of some features of cohesion with spoken word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Keywords comparative analysis;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ohesive devices; composition level; relevance

0 引言

Halliday和Hasan所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①该著作对衔接现象所做的研究在语篇分析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作者的观点,句子组成语篇必须具有谋篇机制(texture),它包括结构性与非结构性关系。前者指主位结构与信息结构,后者指语篇内部的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包括指称、连接、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五种类型。他们进一步指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②是语篇连贯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语篇连贯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衔接理论自创立以来便被运用于许多学科和领域,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语篇分析和语言教学。③它一方面有助于分析语篇的组成方式,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衔接纽带在语篇中形成的网络来了解语篇发展的脉络,对学生认识语篇的意义整体和微观联系都有帮助,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听、说、读、写的教学中。本研究正是以衔接理论为基础对英语专业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写作中衔接手段的运用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改革探究

摘 要 本文从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实际出发,探讨了我院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和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进而分析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和解决的思路。通过恰当选取课程的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料,成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团队,实现课堂案例讨论和讲解结合的授课模式,开设与数学建模课程相关的辅助课程,如概率论,数学分析,运筹学,图论等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分别为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回答表现,平时建模大作业和期末建模作品质量,建模答辩等方面综合考核,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络挑战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成效显著。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独立学院 课程改革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4

Independent College Mathematical Model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ak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Ruijuan[1], YANG Bin[2]

( [1]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2;

[2]Yunna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Kunming, Yunnan 650031)

全文阅读

乡镇教育研讨的主题变迁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的加快和改革的推进,农村教育逐渐成为关系到教育公平乃至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分析农村教育研究的主题变迁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不仅能够提高研究者对农村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也有利于实践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合理借鉴和运用理论研究成果,进而提升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

一、农村教育研究现状《教育研究》是改革开放后创刊的第一本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也是我国教育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之一。按照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在少数核心期刊。[1]因此,以《教育研究》所刊发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农村教育研究的主题变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认同度。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教育研究》总计发行132期,剔除短讯、学术动态、随感等非学术论文,纳入农村教育研究样本的文章为84篇,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见图1。近10年来,《教育研究》刊发农村教育研究论文数量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2003年和2008年数量最多,远高于其他各年份的刊发数量。

(一)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分类根据所选样本,结合农村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层面。学理层面集中在农村教育思想和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两个层面;实践层面根据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划分为农村教育系统研究和农村学校管理两个层面。为了方便分析研究主题,我们将农村教育系统研究和农村学校管理2个二级主题继续分化为8个三级主题,具体见表1。

(二)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分布

1.一级主题分布近1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呈现出波浪式起伏状态。其中2000年到2002年相对较少,每年保持在4篇左右的刊发量。2003年则以13篇的刊发量达到历年发表相关文章数量的最高点。2004年到2007年虽呈现回落趋势,但总体波动不大,发表数量相对趋于平稳。而2008年又表现出刊发量较为活跃,并与2003年同为刊发量最多的年份。2009年到2010年回归低位,但相较以往年份仍然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农村教育研究一级主题论文数量年度变化趋势见图2。文章刊发数量明显高于理论研究主题,总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而理论研究主题的文章刊发量与实践研究主题的活跃状态形成鲜明对比,除了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呈现小幅上扬的表现外,一直处于低位徘徊阶段。近10年来,理论研究主题文章仅发表5篇,只占农村教育研究样本总量的6%,绝大部分文章都集中在实践研究层面上。说明近10年来研究者更加关注农村教育研究中应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问题,这为农村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层面的支持,注入了新的活力。相比之下,对农村教育思想和方法论这类理论研究层面的主题则较少涉及,并且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农村教育研究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是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

2.二级主题分布受篇幅限制,4个二级主题农村教育思想、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农村教育系统研究和农村学校管理在表2中依次以一、二、三、四表示。“构成比”是指当年发表二级主题论文数与近10年来发表的农村教育研究论文的样本总量84之比。“构成比”可以显示出不同二级主题在整个样本中的分布情况。从发表篇数中可以看出,各个主题年度数量相差较大,实践层面的主题以79篇的绝对优势成为了近10年来农村教育研究的主流。从构成比中可以看出,实践层面宏观领域中的农村教育系统研究以及微观领域农村学校管理主题的文章数量占据样本总量的94%之多,其中农村教育系统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位居4个二级主题首位。排在最末位的是农村教育研究方法论,近10年来仅发表文章1篇,占样本总量的1.2%。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基本集中在实践层面,研究者更加倾向于对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中所产生的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和方案。而对于学理层面的研究则存在认识不够、挖掘不深的现象。

3.三级主题分布农村教育研究概况、农村教育结构与发展战略、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农村教育质量、课程与教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8个三级主题依次以(一)———(八)表示。农村教育系统和农村学校管理两大主题共有79篇文章,三级主题间文章数量和构成比的差距很大。在8个三级主题中,农村教育研究概况和农村教育结构与发展战略方面的文章居首位,占全部三级主题文章总量的40.6%,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文章共占35.4%,可见这4个主题是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微观领域中的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两个主题所占比例相当,共占三级主题文章总量的15.2%。农村教育质量方面的研究虽然只占据6.3%的比重,但在2008年集中发文4篇,带动该主题研究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这种变化是值得研究者们关注的。排在末位的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主题,只占全部三级主题文章总量的2.5%。

二、农村教育研究主题变迁的特点

全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