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综合实践,走出课堂,走进地域文化
语文看似是一门非常“静”的学科,但实际上语文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文化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接触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知。并且地域文化作为地域性极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其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学生要想对该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就必须走出课堂,走入生活,通过亲身感悟,亲自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于有限的书面内容,而应着眼于生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充分利用周围环境,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堂外、生活中寻找不同于书面教学的学习机会。教师在开展地域文化的实践活动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将一部分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讨论、设计、组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家乡的风土人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若是在学期内组织实践活动遇到课时有限,学生难以集中等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一实践活动安排在寒暑假等假期中,如此一来,既丰富了大家的假期生活,也充分地协调了各种问题。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还可组织一个交流会议,让学生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如图片、论文、视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所总结,有所收获,充分了解地域文化,充实了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交流,分享收获。
二、将地域文化融入生活,将生活融入写作
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学生情感最直接的宣泄方式,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他们的写作之中。写作往往需要学生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现状,抒发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融入其日常生活,将他们对于生活的感知融入写作之中。通过上文中提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地域文化有了一定的接触和感受,接下来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将实践后最深刻的感受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地域文化带给学生的震撼,从而进一步地去体会那种感受,加强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的热爱,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朗诵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将上文中提及的实践活动与写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实践心得,分享自己对于亲身体验各地地域文化后的感受与想法,抒发自己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无论是家乡的地域文化,还是祖国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都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每一位中华学子都应了解和弘扬的,而语文教学也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便显得如此至关重要。教师应恪尽职守,延续中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地域文化,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与感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自己这个民族。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语文教学,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够弘扬神奇的地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作者:窦建芳 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033-01
摘要:近些年来,民族文学花苑里姚黄魏紫、奇葩斗妍,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藏族诗人格桑多杰的作品,犹如这烂漫春色里一株闪烁民族特色异彩的青藏金莲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他的诗歌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地理所处的山川河流对诗人来说,不仅仅是物质的、自然的存在,而是可以与之交流,与之呼应,与之相伴的生命存在,在这个开阔、辽远的地理坐标上,诗人自由自在地渲泻着情感,深情率真地表达着思想。从而,在谈论“文化”、“民族性”、“文学的民族特色”这些话题时,我们便不会再迷失在空论的云雾中,因为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给了我们无比丰富的启迪。
关键词:地域文学;格桑多杰;诗歌;地域文化;民族性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有一种民族以勤劳与智慧谱写了关于历史的光辉业绩,用热诚和纯朴唱响了一个时代的天籁之音,这便是藏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顽强不息的生活意志和无以伦比的高尚品格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灿烂的文明,为世人展示了独特的人文内涵与无穷的精神魅力。正是这些丰富而多样的自然和人力资源滋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藏族诗人,使雪域高原这一片浩繁之地以她神奇与高远成为一个诗性的土地,藏族诗人格桑多杰就是从这片土地走来并全身心感受这片土地的一朵奇葩。
格桑多杰是当代诗坛上成长起来的藏民族优秀的诗人,是青藏高原这片诗性土地上的民族歌者。诗人高平曾在格桑多杰研讨会上提出:藏族第一代四大诗人中,唯有格桑多杰能够高高举起当代藏族热烈、真诚、明朗的现实主义诗歌的旗帜。他以自由体的写作形式用汉语将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示于世人,为世人再现了雪域风貌、藏人的生活和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轨迹,证实了藏族文学用汉语表达本民族诗意的可能。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时而能够聆听到他高唱生活、高唱社会的一首首充满热情、充盈真情的赞歌,时而能够感受到他对精神家园的无比热爱、民族文化的深情传达。他用个人的民族情感纯真质朴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民族在时代、环境、种族的环环包围、层层接轨的一座座里程碑,描绘了诗人在藏乡情缘中有着民族特色的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
地域文学是一股独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诸多“社会问题文学”潮流之外的一大巨潮。它以格外淳厚的文化意蕴,格外动人的审美情致而为人称颂。别林斯基说过:“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随着全球化势力的逼近,当现代化大潮正冲刷着传统文化的记忆时,地域文学以它挺身弘扬民族文化精魂的姿态,捍卫了记忆的尊严。面临当下物欲横流、物质消费膨胀的局势,当种种脱离实际的空论迷惑着人们时,地域文学以它殊异的民族特色显示了理性的力量。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丰富性的证明,也是在外来文化思潮冲击下民族文化回归的象征。
从小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对民族文化的用心体会以及广阔的生活实践的锤炼,使得诗人格桑多杰深得藏文化乐天无私、胸襟磊落的精髓,成为情动于衷的生活歌者。诚如作者在诗集《牧笛悠悠》的后记中所说的:“美好的生活就是诗,这种诗在我胸怀里化成了永不枯竭的泉”。于是,他采撷高耸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湖水、石砌的堡寨、喷香的酥油奶茶、醇厚的青稞酒等作为诗歌的意象,唯美地展示了藏民族地域文化的斑斓景观。藏民族的地域风采在他的笔下妙不可言地得到了很好的显现。我们能够感知到诗歌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格桑多杰的诗歌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地理所外的山川河流如三江源、可可西里、玛积山、昆仑山等对诗人来说,不仅是描绘山川风物、四时风貌的自然景观,更是体现民族化、大众化的如民风民俗、方言土语、传说掌故等的人文景观。地域文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他的诗歌具有了藏民族文化的氛围。引领人们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解读藏民族的剽悍、朴实、勤劳,去感受藏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地域风情。诚如著名诗人邵燕祥在为格桑多杰的诗集《牧笛悠悠》写的《代序》中说的那样:“我没有到过青海,我也不认识格桑多杰,我读着这本诗稿,正是这位没有见过面但似曾相识的果洛州藏族兄弟,以他时而雄浑、时而幽婉的歌声,引我走到民昆仑山下、江河源头······我相信,我可以不再通过翻译,就能听懂你们的歌,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心音,”这就是对格桑多杰的最真率的评价。他为青海作家和诗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学标本,对青海作家和诗人攀登文学高峰,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现代广告设计中积极引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一)地域文化能够突显广告品牌设计个性
作为广告传播的切入点,地域文化中所包含的习俗、传统、生态以及民俗等特征都是广告鲜明的个性,因而地域文化也就成为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沟通纽带。如伏特加的广告“城市系列”就是以世界上不同国家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作为视觉符号来设计的,这一设计灵感结合伏特加酒瓶透明、短颈和圆肩的包装,通过地域文化极其巧妙地渲染了品牌的个性。从中不难发现,当下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的一大关注点应该投放在地域文化这一广告视觉平台之上。
(二)地域文化能够帮助广告捕捉受众注意
21世纪是读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图像,大家对于信息的获取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图像。尤其是在视觉信息更新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在广告中运用图像能够更为迅速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便于不同语言、不同环境的人们对于广告内容进行更好地理解。读图时代的进步让人们开始通过图片来争取和吸引更多的关注。因而,广告中的地域文化也应当以图片为基础,通过图片传播广泛的特征,并将广告文化与视觉信息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对地域文化中的视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以此实现广告设计的新理念与新策略。
(三)地域文化能够增强现代广告设计的特色
尽管广告设计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通过设计的语言都能够互相进行沟通与理解。设计的语言还能够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品体现出自身独特的内在追求。如德国的广告设计就十分重视整体风格的把握,无论是在色彩运用还是图形文字上都给人一种浓厚的严谨意味。又如美国的广告设计则多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注重个性特征的表达,其设计风格就格外张扬和简洁,充满文化韵味。这些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色的广告设计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突出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将会加深人们对广告的印象,并提高广告的传播度。
二、地域文化给现代广告设计带来的启示
一、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应用中的原则
(一)坚持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
曾有著名的建筑学家曾说过,当今世界建筑就像一个古来的大树,其中的各种枝桠就是各种建筑流派或理论,但是其主干只有两支,一是物质技术,二是地域文化。由此可见,影响室内设计发展的因素只有物质技术与地域文化。其中物质技术并不受地域限制,只有地域文化才能使室内设计带上地域的情感与特征。若是室内设计无法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那么设计就会出现“全球化的统一”,从而失去了地域文化多样性呈现出的精彩纷呈。
(二)坚持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有机结合
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还应该拥有精神功能,换言之,就是要坚持室内设计的一体两面。使用功能与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既要满足其实用性,又要满足形式性。具体指的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室内设计要满足功能的实用性,又要运用形式语言来表现出其情感、主题与意境。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首先要强调室内的结构与形式的完整性,其次要追求地域文化、物质技术与室内空间表现的精确性与深度。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域文化在长期地发展与积累中,为人类创造着独特的价值与文明的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故而,在室内设计中,不能将地域文化简单的当作形式符号进行利用,而是要提取出地域文化的特有的价值与文明,吸取其深层次的蕴涵。具体来说,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适度消费,要在设计中体现出自己的思想,不能盲目跟风或复制。无论是西方古典建筑或是中国传统建筑,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室内设计时,不能笼统进行继承传统,过于片面强调地域文化,而是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握住室内设计的创意核心,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室内设计。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应用中的基本方法
(一)符号法
一、突破了以往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结构方式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设计是立体的,可以灵活应用。以人文话题为主线版块结构,使学生学习语文变得更加脉络清晰。板块组合设计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脉络更清晰,突破了一直以来以单篇课文为中心的设计模式;另一方面,专题的设置弥补了语文学习的局限性,它在各学科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使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的封闭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借盛泽地域的文化来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是契合教学要求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运用到语文学习当中,在增强兴趣的同时,也有效地学习了语文知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有效的学习目标,指引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设立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特色、风俗民情,节日文化,文物古迹等等都可以被利用,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这就为盛泽的本土文化融入苏教语文教学提供了方向。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
一直以来,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训练,往往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外,还要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首先,要让教学内容情感化。注重情感熏陶,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情感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其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让学生“乐学”。导入盛泽地域文化,正是这种情感教育的良好途径。
四、盛泽地域文化与高中生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
盛泽的丝绸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这里即有栽桑、养蚕、缫丝、织布的传统。“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是绸都风情最好的表述。盛泽先蚕祠,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古蚕祠庙,至今这里依然保留着“小满戏”的传统,每年五月的小满日,盛泽地区的丝商、蚕农都会在这里开锣演戏,周边各地的百姓聚集此地看戏,一起庆祝蚕神嫘祖的诞辰,以此酬谢蚕神嫘祖并为自己祈福。所有这些文化遗存和文化现象,都可以成为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也是选本选修中必然提及的重要内容。《宝塔街风情》是于德华主编的《历史文化名镇震泽》一书中的名篇,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有关盛泽地区的内容,例如《水乡风貌》一文对慈云塔下游子恋乡的描写,每每读来都令人感慨万千。语文是人类文化传播的载体,所以语文课程的思想内涵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讲述明代沈周先生的诗歌“:开洲水中央,四面水如镜。忽然微风起,澜生波不静”,可以结合目澜洲进行介绍,目澜洲,位于盛泽镇南,四面皆水,波澜溢目,所以称之“目澜洲”,此处历来为文人墨客吟唱之地,而如今早已成为我们从小玩到大的目澜洲公园,一代又一代的盛泽孩子在这里玩耍成长。在讲述明清诗词的时候,一定会讲到与当时的文学组织有深刻关系的柳如是,这是一位与盛泽有着深刻渊源的真性情的奇女子,盛泽丝绸中的“如是帕”一名恐怕也是来源于她吧!盛泽有一条小弄堂叫“归家弄”,正是柳当年寄居之地,如今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企业———新民丝织厂。这些信息的导入,让学生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同身受盛泽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不知不觉情感自在其中矣!语文也要与时俱进,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特色,就要承担其起重新构建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盛泽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利用的东西很多。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取其中的精髓,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素养。盛泽地区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与语文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些都有利于增加高中生的人文情怀,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课文大都围绕“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的价值是什么”等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弘扬盛泽文化精华、树立人生价值,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使命,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盛泽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对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借盛泽地域文化来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品质,既继承了盛泽地区的文化,又使盛泽地区优秀的文化精神得到了发扬。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好盛泽文化的精髓,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1文化对城市设计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包括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城市文化区别的根本所在,具有其地域性与历史性特征,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与变化.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其历史、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地域风貌孕育了徐州这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复制的资源.在经过了注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文化带给人们心灵的满足感.汉代是我国民族精神确立的时期,是民族自信力最为强盛的时代,雄浑豪放、民风纯朴、开拓进取、百折不挠是汉文化精髓之所在.汉代也是兼容并蓄的时代,注重文化交流,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使得许多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的开放也需要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人们更容易感知自然之统一、阴阳之和谐,理解天人合一的重要性,这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所缺少.“以文化建构城市,让历史服务于现代”[1]把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设计中充分加以利用,展现汉文化主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知名度,进而打造“文化徐州”的品牌.
2徐州汉文化研究与发展现状
四百多年的两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无比辉煌的一页.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汉文化的遗迹.除了汉墓、汉兵马俑与汉画像石以外,还有项羽的戏马台、刘邦的拔剑泉、子房山等.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如石雕、砖雕、玉器、金银器、漆器、陶器、建筑等.其中,很多属于国宝级文物,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这些是汉文化研究的物质基础,反映出距离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汉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是汉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从汉文化遗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浑厚豪放的汉代精神,这也是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的精神力量之所在[2].对于徐州这座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留存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可供研究与借鉴的实物,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源泉.在两汉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徐州市近年来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建造了许多仿汉文化景观和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作为传递汉文化精髓,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树立两汉文化品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文化景区的建设是徐州汉文化展示的一个亮点.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集中展示了两汉文化精髓.融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动漫展示与互动形式的融入增加了趣味性,使游客主动参与其中.建筑设计突出汉文化主题,以仿汉建筑为主,突出汉代建筑雄浑、大气的特点,这也是汉文化精神的一种直观展现.除此之外,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龟山汉墓、汉城等景点分散布局,以点带面,营造出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公共艺术方面的汉文化展现,主要体现在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例如,三环路环岛的系列雕塑、云龙山隧道口的浮雕、泉山断崖壁画等.汉文化作为徐州现代城市设计之精髓,在建筑、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等方面都应有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与层面,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个性与魅力,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进行现代城市环境的构建,真正使城市精神与内涵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人们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3].
3现代设计理念与徐州汉文化的结合策略
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是当代设计从业者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文化存在于精神,反映于物质.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文化媒体的传播,都植根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外化体现.人们置身于城市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直观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底蕴与内涵.汉文化要以现代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现代与传统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徐州汉文化,就是要把城市文化的独特内涵用现代设计的视觉语言展现出来.
3.1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建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与公共艺术等,这是城市的大环境,是城市文化风貌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呈现,人们置身于其中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体验.汉代距今历史久远,留存下遗迹多为墓葬.所以,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应注重汉文化精神的融入.例如,简洁方正的整体风格的营造与自然材质、有代表性色彩的运用,都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汉文化中的古朴与庄重.要使汉文化能够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空间中,就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现代设计理念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经过抽象与重构的过程,古为今用.例如,汉画像石艺术馆新馆的设计,融汉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方法为一体,既注重方正简洁,又不拘泥于讲求对称的汉代建筑形式,依山而建,运用古朴自然的浅色石材融于周围山水之中,建筑周围园林景观的设计洒脱而写意,使得建筑整体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在建筑形式上以粗犷的直线条似刀削斧劈般建构出整体形态,体现出雄浑豪放的汉代精神,如图1所示.建图1徐州汉画像艺术馆新馆Fig.1Fig.1XuzhouMuseumofHanDynastyStoneRelief筑中既有代表汉文化特色的汉阙形态作为视觉符号,整体上充满时代感.建筑内部注重自然光线的运用,顶部及墙面大面积采用玻璃,增加透光性,使得内部空间通透而明亮,人们置身其中体验到汉文化与现代科技方法的完美融合.
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是戏曲赖以发生、发展的土壤,正是这一土壤造就了戏曲“一体而万殊”的形态与风格,赋予了戏曲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地方特色是戏曲民族性的重要体现,这一特色在经济运行全球化和社会发展城镇化的“语境”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保留价值。取消地方特色,戏曲的艺术生命力将会削弱。
地域文化与戏曲的创生和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山水阻隔,往来不便,古代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很大,自古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这在方言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同一个县的方言往往有许多种,这种独特的文化环境使戏曲的创生和发展与地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戏曲创生之时的宋金之世,我国处于南北分治状态,加之戏曲创生于民间,因此,建立在各地方言和乐曲基础之上的戏曲,一开始就是以不同的地域文化为土壤的。元代文人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中指出,南戏之创生与南方方言关系密切。徐渭《南词叙录》在论及南戏及北杂剧之创生时也指出:“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即其技欤?……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
戏曲的发展也得力于地域文化。明代海盐、余姚、昆山、弋阳“四大声腔”――特别是昆腔传奇造成了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次辉煌,而昆腔传奇的发生发展与南方――特别是江浙的山川风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地方化”一直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指向,戏曲的“全国化”通常以“地方化”为基础和途径的,没有“地方化”也就不会有“全国化”。目前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许多地方戏也正是这样形成的。如昆腔原为南戏流播到昆山与当地的语言、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后来成为辐射到全国的“国剧”、“官腔”,形成了包容丰富的“昆腔腔系”,孔尚任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太行西北尽边声,亦有昆山乐部名”,可见其流播广远。昆山腔的“全国化”又是以“地方化”为基础的。例如,至今尚存的南昆、北昆、永昆和湘昆都是昆山腔流经这些地区,吸收当地地域文化而形成的昆腔支派。这些支派吸取了当地地域文化的养分,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因而“声各小变,腔调略同”(王骥德《曲律》),以其同中有异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不同地域的广大观众。
地域文化的主导成分其实就是民间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养育了古老的戏曲。戏曲与地域文化――亦即民间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世界戏剧史上是并不多见的。古希腊戏剧诞生在雅典城邦,雅典城邦范围很小,几乎不存在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古希腊戏剧是由当时的雅典政府和部分权贵、富人所主导的,主要服务于上流社会,因此,古希腊戏剧多描写国王和天神,对地域文化少有依赖,她从诞生到消亡根本就不存在地域特色和地方剧种问题。作为西方戏剧的源头,古希腊戏剧的“一体化”特色对后世的欧美戏剧有着深远影响。
古代印度幅员辽阔,有种族博物馆和语言博物馆之称,种族众多和语言复杂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一大突出特点。印度现有一百多个民族和565个列表部落,有179种语言和544种方言。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很大是古代印度的一大特点,地域文化对印度文化――尤其是俗文化建构的影响当远远大于我国。然而,由于梵剧是属于古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的艺术,主要服务于宫廷,其作者大多是宫廷文学侍从或皇室成员,主要采用婆罗门所使用的“雅语”――梵语,只有卑贱者和女性角色才使用“俗语”(亦即方言,主要由女性演唱的插曲――“达鲁瓦”也使用俗语)。梵语是贵族语言,普通民众不但不使用,而且是听不懂的。因此,梵剧与地域文化有关系,但远不像戏曲与地域文化那样密切。公元9世纪以后,印度的俗语戏剧兴起,梵剧就迅速衰落了。
摘要:如今走在全国各大城市,无论是已建成的楼群,还是正在打广告新推出的楼盘,建筑风格总有一种让人眼熟的感觉,总感觉是把某城市的建筑转移到了另一城市,没有当地城市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焕发人们对地域文化复萌的热情,期盼地域建筑文化的理性回归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
关键词:建筑文化地域特色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文化地域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建筑最初是为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而产生的,与人类的居住密切相关,一直贯穿在人类历史之中,与人类文化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因为建筑在时间上的可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可留存性,我们可以通过它得知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民族和国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丰富多样的文化遗迹,借以了解人们如何看待事物,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如何构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如何通过创造力的发扬推动整个社会不停向前。作为人类劳动的最主要的创造物之一的建筑,可以说是构成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文化”两个字,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由文化自身的多元性、变迁性、历史性及地域性等因素所决定的。而“建筑”,无论古今中外,在文化本质上都是人类所创作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展现于大地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它以其独特的“词汇”,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它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应,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人们或许不记得现任的法国总统,但不会不知道巴黎的凯旋门、卢浮宫;人们或许不清楚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哪座城市,但不会不知道矗立在杰克逊海湾的悉尼歌剧院。因为它们在展示美的同时,还担当着承载历史的重任。
建筑文化的价值,就是建筑的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筑的格调和责任,是一个社会总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就经济发展来说,地域文化是窗口、是名片、是动力、也是目标
对于各地的相互交流来看,人们常说;入乡问俗,入乡随俗。我们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懂得当地风俗习惯,人文地理情况,这些是该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未探寻的情况下进入到本地域范围内,遇到基本文化习惯问题的冲突,接下来,很难再上升到另一层面去交流,所以说,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窗口,是外界要了解一个地方所通过这个窗口进行的先前学习。地域文化所构成的核心是本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对外展示本地域文化最好的方式,是让外面进入到本地域之前形成了解的有效方式。此外,文化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的提升,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带动本地域文化的发展。对于地域文化而言,地域文化不仅能够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结合,形成文化经济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成为地域经济发展力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升,物质文化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予以增长的需求,物质与科技手段的的融入使物质文化需求达到一个高标准的阶段。然而,未来发展过程之中再次提升经济动力的方向,就需要文化因素的带入,经济产品使用价值逐步在像艺术化,审美化方向发展,这些发展也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的竞争上升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竞争,文化附加值逐步升为经济活动中的决定因素。
二、对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国家文化安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
在人口流动性社会的今天,保持地域文化价值成为了关注的方向。对于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物质和科技的快速提升,使局部地域文化逐渐衰退。在此情形下,保护文华多样性,要切实保留和延续各地域文化自身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才是文化价值的重要意义。只有保留文化多样性,才能保障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增强生机,才能持久矗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三、新核心文化价值
地域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才更新流动性,地区核心人才往往汇聚在核心地带,加快促进本地区基础设施经济文化引进情况。所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作为地域未来发展规划,城市当中需要重视此种阶梯状的人才分流情况。坚持以人文本,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我们更应该去分析城镇地域文化新形势下根本方针的调整。本文提出的人才新核文化价值是对于积淀形成的历史有形文化价值折射下的新形势地域无形文化发展方向的转折。人才新核文化价值理论是一种对诸多问题普遍综合性的解释。从理论上而言,它是具有一个公式性质的支撑基础,目前还未做出科学性的数据分析。对于此项观点,作者现仅对提出的这一人才新核文化价值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并阐述它的现实意义。
(一)何为新形势下新核心文化价值
笔者之所以提出此项理论,是基于自己所接触到的问题当中得出了“人”作为诸多问题的核心本质,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在自然世界中,问题产生发展往往是复杂多变,有人为的,也有自然之力。但人的能动性很多时候是可以去预防和解决这些危及自己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我国提出“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根本方针。对于地域文化价值的发展需要一种前沿预见性的观念,对文化价值的新核心在于地域人才比重有很大影响。人才新核文化价值越高,对地域整体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力越明显。相反,对于地域文化的发展,人才新核文化价值越低,对地域整体经济文化发展越缓慢。中国目前在大的人口基数情况下,始终不会缺少人才的出现。对地域文化价值中“人才”可以解释为“综合性人才”和“各领域行业性人才”或者更合理的解释为“实践型人才”和“文化性人才”从这两方面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取决因素,也是对社会整体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效应。文化作为一种人本身基础内涵的因素,是成长过程中根据每个人自身思维性质所形成的一种对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阶段程度,在人自身成长的过程之中,是一种基础性的文化价值。而实践性是一种自身进入社会后所经过洗礼从中形成一种适应发展的习惯。并在后期一定程度上所积淀形成的自身经验,是一种对社会的身心认知表现。经过分析可以观察到,地域之间的发展之所以相互之间具有差异文化价值。一方面,在于历史所形成固定文化价值因素,这是历史所带来的地域根基性。是一种地域独特文化。另一方面,在于人才新核文化价值的重视程度。对于人才新核文化价值可以解释为是对文化素质、教育、科技、创新文化精神的引入,这是一种地域政治思维的提升。
摘 要:全球化的同一模式使得设计走向了产业化与量产化的,新时期的中国也深受其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大量的西方建筑理论、设计思想不断涌入,使得室内设计有了更加多元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师应该更加重视地域本土文化的内涵与其传达出来的地域特征, 在实践中不断吸取地域传统中的精髓,对他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发挥。使其能够结合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使其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进步特征。这也正是设计师应该追随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室内设计
一、 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地域文化体现了地域之间的明显差异性
本质的说,人类文化的土壤是水、空气和阳光,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规范等也不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稳定性,经历若干年的历史发展,逐渐从生产生活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到的各个层面,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地域性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
(二)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相互渗透性
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地域之间的文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一个地域文化会辐射影响到周边的地区。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交汇的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多种地域文化融合的特色文化。
二、 为什么地域性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