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志者愿西部计划活动情况总结
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一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及省项目办的具体指导下,__区各级项目办在实施西部计划活动中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为“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与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该项工作在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一年来我区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措施,确保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
“西部计划”是推进西部人才开发进程,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号召鼓励广大有志青年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才的有效载体。在“西部计划”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区各级项目办以抓管理、抓服务、抓协调作为西部计划工作的着力点,认真组织、精心实施,成效显著。
一是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活动的关键。为确保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区各级团组织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并协调相关部门,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利用人力资源,使志愿者能得到多岗位锻炼根据志愿者的专业、工作情况,各县项目办对志愿者岗位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各受援县还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对志愿者进行县情介绍、岗位技能培训等。
二是抓管理、重服务,切实搞好协调工作。加强管理是西部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注重软件管理与硬件管理相结合,既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管理规定,又注重情感交流,实现志愿者的自我管理与项目办协调管理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坚持不定期深入志愿者所在的乡、镇及时了解志愿者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听取志愿者对“西部计划”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协调处理。
三是以心留人、以情感人,精心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使志愿者们安心在服务地工作,地、县“西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项目办同志利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志愿者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座谈、联谊等活动,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加强与志愿者之间的了解、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深了志愿者之间以及志愿者与项目办之间的交流。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
摘 要: 新时期高校应将西部计划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重视职业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创业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支持后期再就业工作方面作了探析,以期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加强途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机、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它采用公开招募、志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从普通高等院校招募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西部或者自主择业、创业。“西部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参加了此项神圣而光荣的活动,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度重视。新时期高校应将西部计划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完善激励机制,唱响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西部的工作、生活中表现得很优秀,志愿者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崇高理想,去经受历练,去经历有质变意义的人生转折,它意味着舍小我、求大我。正是这一批热血青年用自己非凡的行动唱响了“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抒发了一代年轻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一代年轻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西部的土壤上留下了他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青春足迹,他们无怨无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志愿者对服务西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导致落差太大,情绪不稳定,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懈怠,生活懒散,个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整个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对国家下一步工作的进行也会形成很大阻力。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大学生参与意愿的主要激励因素“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支援西部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了解这样的信息后,宣传也应紧紧围绕这些方面,强化参与动机。要通过政策、配套措施等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了解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西部计划自出台以来,虽然各有关部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和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围不浓,尤其是某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西部计划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教育,只是例行地完成任务而已,致使宣传工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涵义和宗旨、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西部计划。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唱响“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宣传是促使大学生最终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始动力和加强动力,应该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对政策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优惠政策的认识促进了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而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则增强了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意愿。这种积极的意愿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那些想要进行志愿者服务的人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高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使西部计划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向往西部、奉献西部的热潮。
三、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完善创业平台。
摘 要:为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确保“西部计划”项目的长远发展,在探讨了“西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需要健全的几种运行机制后,提出了“西部计划”长效运行机制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西部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西部计划;机制;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088-02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机制研究
(一)项目组织和管理机制
高效组织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西部计划”项目参与人员多、服务面广、持续周期长,涉及的单位、部门多,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管理协调难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项目组织和管理机制,严格依据组织管理程序开展各项事务。工作千头万绪,要保证项目的成效,必须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而共青团作为项目实施的直接组织和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其协调组织管理职能,调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各司其职,有机协调运作,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高效运转。
(二)政策支持和宣传机制
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外,还享受包括生活补贴、计算工龄、考研及考公务员的加分和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录取等八项优惠政策[1]。而对于志愿服务西部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注重宣传“西部计划”实施过程中“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理念,特别是宣传服务西部志愿者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树立典型,在高校大学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热情。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自开展以来,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工作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工作运行的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存在问题 对策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自实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已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参加了此项神圣而光荣的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已经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7年了,该项目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呈现出多赢的局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都是为了希望服务西部,真正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累积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如: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利用西部计划为跳板进行过渡的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第二类是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投身西部计划,但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父母意见决定学生最后的选择。第三类是抱着对“西部计划”的感性认识上路的,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而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良好规划,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
7月22日至27日,来自中山大学等46所高校的255名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志愿者分批到穗参加2012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区计划岗前培训。培训期间,志愿者按照服务地划分成立临时党团组织41个,并在临时党团组织的组织和帮助下,分赴西部省(区)和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山区计划志愿者将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专员。其中赴广西76人、贵州41人、15人、新疆20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人、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100人,党团员人数占总人数的97.696,招募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896。
据悉,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联合于今年4月启动了2012年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区计划招募工作,组织西部计划、山区计划宣讲团分赴各高校开展志愿者事迹宣讲、政策解答和招募动员等活动。招募工作得到了广大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超过800人。经过资格审核、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共有255名志愿者被录取,其中排名前五的高校有华南师范大学16人、深圳大学14人、华南理工大学11人、华南农业大学11人、广东工业大学11人。培训期间,主办单位根据志愿者的服务岗位,开设了志愿服务基础知识、基层组织建设知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知识等培训课程,并通过集中授课、联谊活动、建立临时党团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加强志愿者的培训、管理、跟踪和服务,促进志愿者间的学习、交流与联系,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在临时党团组织的帮助下尽快融入服务地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012年是广东省实施西部计划十周年。
自2003年起,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实施了西部计划和山区计划,成建制、成体系地招募选拔应届高校毕业生以接力的形式奔赴西部省(区)以及我省山区开展志愿服务,引导了一大批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服务西部、扎根基层,为援疆工作、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十年来,团省委(省项目办)共向省内75所高校招募了127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555名山区计划志愿者,在广西、四川、贵州、甘肃、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省(区)以及我省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开展志愿服务。这1831名志愿者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积极参与服务地区的扶贫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利、法律援助、社会管理、抗震救灾、党团工作以及青年工作等各方面的工作,累计服务时数达到384.51万小时。在为期1至3年不等的服务期当中,广东志愿者以青春接力、薪火相传,用智慧和血汗服务党政中心工作,造福服务地的人民群众,得到了服务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评价,为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为推动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方面的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年来,1831名大学生志愿者主动选择到艰苦环境当中去,在基层以扎实的工作服务群众,造福群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积极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优秀青年典型,值得当代广东青年学习。
建立临时党团支部,为志愿者保驾护航
据统计,参加2012年西部计划和山区计划的志愿者当中,党团员占了绝大多数,成为这两支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其中,参加西部计划的162名志愿者当中,党员45名,团员47名;参加山区计划的100名志愿者当中有党员51名,团员49名。为了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工作、提升志愿者队伍的战斗力,省项目办以服务地区为单位,在志愿者出发前往服务地前,分别建立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41个,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系和管理,方便为分散在各地的志愿者提供更加周到、体贴的服务。
各个服务地的志愿者集中出发前,省项目办组织志愿者们召开了座谈会,并由志愿者自主投票选举产生了临时党团组织。新当选的赴新疆志愿者党支部书记王凯伦说:“有了临时党团支部,我们党团员志愿者就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组织依靠,党团支部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和团结全体党团员志愿者,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以最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西部大开发和幸福广东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党和国家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目的在于调节国家社会人力资源分配、缓解人才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的背景和意义、政策内容、实施模式和过程、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部计划;政策分析;实施模式;实施过程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自2003年6月实施至今已有10年历史,回顾10年来的“西部计划”政策内容变迁、实施和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于调节国家社会人力资源分配、缓解人才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计划”背景和意义
2003年是普通高等学校(简称高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由于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再加上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6月6日,、教育部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一)“西部计划”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的重要举措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从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2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出台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国家层面的具体规划、政策相继出台。“西部计划”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西部计划是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措施
摘 要:自2000年中央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从2003年6月开始,我国已先后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派出90 000多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期限为1~3 a的支教、青年中心建设和法律服务等10个专项服务。然而,对于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来说,他们再次面临将来的职业问题,如何让他们留在服务地就业这一现实问题,关系到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顺利推进。文章以新疆昌吉州东部三个县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地;就业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160-02
1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扎根服务地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西部计划实施十年来,西部地区在一定层面上已享受到由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努力奉献将自身智慧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带来的成果,西部计划使西部人才短缺得到缓解。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自我的同时,如何将大学生志愿者扎根于服务地就业成为目前亟需思考、研究、解决的,虽然国家在不同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并不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但是志愿者在扎根服务地就业上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1 志愿者自身主观精神层面
自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大力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笔者以新疆昌吉州东部三个县的志愿者为例进行调研,在志愿服务期间,一方面经历了从未预料或碰触过的贫困和落后,生活状态的不满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一部分志愿者的心里状态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动摇最初的选择,在思想上懒散、不积极进取、工作中懈怠、上班出现迟到早退、与民众交流不耐烦的负面情绪,缺乏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志愿者服务动机功利性较强。一部分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或享受优惠政策,并没有真正理解国家推行西部计划项目的初衷,在心态方面存在较强的功利思想,仅仅将西部计划作为“跳板”或是“镀金”的机会,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做铺垫。
1.2 服务地物质环境层面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10年以来,在调节国家社会人力资源分配、缓解人才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达成模式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西部计划;政策评价;政策评估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是党和国家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计划”自2003年6月实施至今已有10年历史,对其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对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政策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遴选
建立“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用简单的评价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西部计划”政策效果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从国外有关政策评价的理论研究来看,对于政策评估实践中的模式,德国学者韦唐在《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估》(1997)一书中,把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即效果模式、经济模式和职业化模式。包括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及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这八种基本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效果模式的其中一种,是探讨评估问题的传统方法,它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是占了统治地位的,而且不断发展,应用至今。目标达成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体现了民主;二是提供客观的评估标准;三是具有简单性。同时目标达成模式也存在忽略成本、在目标不清的情况下难以应用、不考虑预料之外的结果、忽视了公共政策制定中隐秘议程的作用、忽视实施过程等缺点。虽然目标达成模式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它可在各种类型的政府政策(项目)评估中应用。
目标达成模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个是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的是结果与政策(项目)目标是否一致;另一个是影响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不是由政策(项目)所造成。如此,应用目标达成模式,要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政策(项目)目标及它们的真正含义,并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再把它们转变成可测量的客体;第二步,测定这些预定目标实际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第三步,弄清楚政策(项目)促使或阻碍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达成模式是将预定的政策(项目)目标作为评枯的标准和组织者,目标便是评话的逻辑起点。因而,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判断预定政策(项目)目标是否己经实现以及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自“西部计划”实施以来,显著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人才结构,为西部地区注入了大批的智力资源,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有效贯彻了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在计划实施期间也暴露出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以重庆地区为例,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现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而找到一条更有利于大学生发展、西部志愿者计划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现状;志愿者就业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计划的第三年,也适逢西部计划列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范围的重大机遇,为进一步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才、贡献力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过长时间的政策落实和实践开展,西部服务计划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其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一、西部计划志愿者现状
(一)总体概括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等部门联合组织的西部计划是指在各个高校中采取公开、自愿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偏远的贫困县的从事1至3年的支教、卫生、农技辅导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部、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多,质量也更高。据调查,经过团委的适当安排以及调整之后,大学生志愿者大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作用,贡献了力量;同时,志愿者通过锻炼与学习,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而现有的志愿者数目对西部地区而言是供不应求的。
(二)生活状况
基层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到了自己的服务单位,面临很多的困难。服务点大多条件艰苦,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语言交流上会遇到一些阻碍,诸多因素都需要志愿者融入坏境,适应生活。重庆市巫山县是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的重点受援县,有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该县的各个岗位上,虽然生活条件远不如市区,工作环境艰苦,大学生志愿者仍然能够调整心态,融入当地为群众服务。
【摘 要】 本文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主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要加大西部计划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加大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提高社会和群众对于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认可度;加强学校对于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相关“就业服务”与支持;广泛了解受助者的真正需求,做到“因地制宜”。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基层就业;西部计划;志愿者
一、引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将东部大学生输送到西部基层进行志愿服务。而服务期结束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让部分志愿者产生迷茫,就业前景不明朗也会令有意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踌躇不已。本文以东华大学西部志愿者为例,通过访谈调研,找到他们在“基层就业之路”上的困难和困惑,分析其优劣势,探讨影响和制约学生职业生涯路径的因素,寻求解决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就业”。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此课题以东华大学08-1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