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控情绪

调控情绪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绪调控过“三寻”

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顺心、课改的焦虑、职称的不顺心等等,都容易带来负面情绪,如果不好好调适,就有可能引起对职业能力的怀疑,职业信仰的动摇,甚至影响“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坚守,被负面情绪的雾霾笼罩,工作快乐、职业幸福就无从谈起。窃以为,做自己的情绪“调控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尤为重要。

书中寻静,稀释情绪。世事喧嚣,尘世纷扰,何以得静,何以舒缓情绪,让心灵得到慰藉,那就抛开烦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来个忙里偷闲,端坐书桌旁,念念书,和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对对话,跟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李希贵取取经,在他们的教育睿智中徜徉,与自己的情绪“互撕共撞”,有了书籍的浸润,情绪慢慢被湮灭,可能逃遁于无形,名家大腕的智慧如阳光照进心房,内心深处就会豁达敞亮。同时,在念书的过程中厚德、丰识、激慧、励志、正道、悦心。作为老师,念书贵专宜宽。视界宽了,凡心洗涤如镜,怡情畅绪。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21世纪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学”,更是“学习”,在书矿里淘金便是最重要的学习路径之一。

人中寻方,宣泄情绪。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一生总是和人打交道,研究人、成长人、幸福人是必尽“洪荒之力”的。但在育人的^程中,升学指标的压力,班里孩子的差异,家长的不配合,这些大都是普通学校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或者说在教育生涯里处理过的事,当你在同事面前把一脑子情绪宣泄出来,与同事们一起“会诊”,找到真正的“病灶”,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金点子”“偏方子”对症施治,在轻松的谈笑间卸下包袱,照亮认识的盲区,诸如“值得吗?”“为什么?”“合理吗?”“该怎么样?”,这些情绪性的问题都会冰释,友情的光芒会解开情绪的枷锁。教师要善于做“人中人”,不妨多点“忘年交”,和小朋友玩玩游戏,和家长唠唠家常,往往会换个角度“消磨”掉情绪的阴影。

写中寻味,修正情绪。说实在话,教师写的时间很多,备课、批改、计划、总结等等形式化的东西常常伴随着。但我想说的是,教师要勤于和善于利用手中的笔,时时记录教育过程中的收获或缺失,记录与家长、学生、同行交往中的故事,聆听到的孩子们生命成长过程中拔节的美妙声音,倾听到的同行“护犊子”的一往情深,以及新知识新观念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挖掘教育故事背后蕴藏的宝藏;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笔的恣意行走间,浮躁、烦恼、沮丧、奢欲、成见、思维定式都会置之度外,统统扫除。记录往往具有“本真性”,犹如医生的“病历”,我们在回味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在升华中捡拾的是那些“耿耿于怀”之事的合理内核,那些“罄竹难书”之人的可爱之处。在静静的记录过程中,既有对“实相”的认知,更有对“差别相”的认知,在写中可以认识自我,审视自身与他人的差异,甄别方法,智有通达,慧根自觉。

当然,闲暇时光,在垂钓中安静,在跑步中放松,在品茗中舒畅,在音乐中荡漾,在游学中收获,无疑也是情绪调控的好方法。

教师绝非神佛,亦非圣贤,不断探索情绪转移的方式以及情绪自控的方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平和、清淡、包容的心态,在静心中回到自己的最内在,跟大我、更高层的我联结,才能够不忘初心,在教育之路上植入幸福的基因。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

全文阅读

教师课堂情绪及其调控

众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情绪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关注学生情绪从而忽视了自身情绪的表现。其实,教师课堂情绪和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一样,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通过语言及其他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教师情绪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总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1]。扎莫拉斯也指出:“情绪劳动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必要成分,在教师的职业要求中,明确规定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对同事和学生的情绪反应要使用某种技巧,而不能仅仅是自发性的反应”[2]。因此,教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以外,也应重视自身课堂情绪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并及时准确地进行情绪自我调控,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课堂情绪的功能规定

“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3]。当某事物符合自己需要时,就会持肯定的态度,同时产生满足、愉快、喜悦、爱、尊敬等情绪体验;当某事物不符合自己需要时,就会持否定态度,同时产生憎恨、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等情绪体验。教师课堂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在情感方面的外在反应,与教师的知识、经验、性格、价值观等相关联,同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职人员、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仅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等方式进行教学;而且以非语言为载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情绪好坏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和主体,师生之间的情绪体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等都与教师情绪同步。因此,教师课堂情绪参与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同时表现出信号性、渲染性与调节。

1.教师情绪的信号

教师情绪的信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心理状态、思想、观点等信息自然表露给学生,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等方式进行教学,而且以非语言为载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情绪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认知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从教师的情绪状态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其精神状态和心情的好坏,而且可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行为中的表现和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认可程度。积极良好的教师情绪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此时此刻愉悦的心情,从而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认可程度以非语言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反馈信号,从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教师情绪的渲染

教师情绪的渲染是指教师个体的情绪情感具有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效能。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所产生的个体情绪体验感染并影响着学生群体的情绪状态。例如,当教师满脸愁容、闷闷不乐地走进教室时,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的负面情绪所感染,表现出否定态度,同时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当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积极情绪所鼓舞,表现出肯定态度,同时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易于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关课堂气氛的研究已经揭示了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创造亲和、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将增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4]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自身积极正面的情绪感染力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情动情,情景交融,引发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全文阅读

声乐演唱中的情绪调控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学科,是在作曲家一度创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情绪作为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实践。因此在声乐演唱中的情绪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声乐;情绪;调控

一、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人类的音乐心理需要从情绪开始。歌唱的情绪与情感是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后产生的。在歌唱中情绪和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内心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其实,情绪与情感同属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代表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二者均可发生在社会性反应之中。

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极其密切,不但体现在演唱者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而且在艺术作品中也总是依样式,依体裁的不同而散发,表现出或单纯或丰富的情绪,感染着观众们的心。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和生理反应等反面都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会使人的身心处在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使人提高活动效率。而一定的情绪紧张度也有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人在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的状态下对活动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二、情绪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当我们在进行演唱时,心理作用不可避免地与生理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人声的产生不仅要具备生理器官的创造条件,而且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的控制。情绪是歌唱演员对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是声音的灵魂和生命。

1.发挥情绪的积极功能促进最佳生理状态的发挥

全文阅读

调控情绪 教书育人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就是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能有效控制自己情绪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教师,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借以呼醒、感染、调动学生的情绪进行高效的学习。反之,情绪变化不定、易怒易躁的教师,其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严重者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笔者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见解,供同行参考。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觉,我们许多教师抱着为学生好的态度,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认为大声呵斥几句,打骂几下,体罚或变相体罚几次没关系。殊不知,往往吃力不讨好,何解?还不是缺乏理解尊重之故。中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渴望尊重,希望与老师进行平等对话。如果你还高举“师道尊严”这把大旗,动辄打骂,他不对你嗤之以鼻才怪呢!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要热爱学生、充满感情、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同时要尊重、保护、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二、注意教师情绪对学生情绪的影响

在上课的时候,我会尽量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听我的课有如沐春风之感。因为我深知心情郁闷时,思路往往会受阻,反应迟钝。而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敏感的,他们对教师的情绪波动变化尤其敏感。你怒气冲冲的来上课,他们必战战兢兢地听课,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实践证明,一个忽视情绪影响的教师肯定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

三、重视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善于控制不良情绪

人总会有烦恼、忧虑之事,教师更是要面对太多的压力,升学、住房、子女上学等等,这些势必都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将坏情绪带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当你被坏情绪左右时,不妨采取以下调控方法,去掉不良情绪。

1. 唱歌运动,转移注意力。

全文阅读

式术教学中的情绪调控

人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现,具有喜怒悲惧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皮层下部的特定运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情绪伴随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在武术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总是处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要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互动双方的情绪表现,都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反应,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必然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武术教学效果。所以,作为师生双方都要注意情绪的调控。

一、武术教学过程中教

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通过自身的示范、语言以及音乐和其它教学媒体,同时,也是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进行教学的。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研究认为,武术教师情绪的作用,不亚于言语示范。一位教师如果能把他那种优美、充满活力的武术动作以及实用的健身知识,以认真、耐心、热情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就会自然的使学生在一种主动、热烈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肯定是好的。

武术教师的情绪调控过程可以分课前和课中。首先,教师应在课前把自己的情绪调控好,上课时就能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影响学生,这对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接受不良刺激。情绪理论家希尔认为,刺激是引起情绪的有效原因。如果体育课前受到非良性刺激,就会把消极的情绪带人课堂,当然要避免,而要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尽量把教学引向学以致用的方向。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富有朝气的内容,为学生筑造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掌握武术动作和技术,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要使一堂武术课保持愉快、活跃的状态,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情绪,关键在于教学中的情绪调控。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对一些接受能力和协调性较差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而不是批评指责他们。其次,课中调控与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有关系。性格暴躁、懒散的教师,与和蔼可亲、耐心热情的教师,他们的上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堂武术课的各个部分,应采用不同情绪的调控。在课的开始,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积极准备状态。在课中应设法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教师站在台上,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应该带给别人美的感受和想模仿你的欲望,这是最到位的效果,在练习时教师多采用“很好”、“加油”等提高情绪的激励性语言。内容安排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使练习者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推迟心理疲劳的出现。如学生情绪不佳,课堂纪律不好时,要巧用教学技巧,尽快消除不利因素,使学生情绪达到高潮。到结束时,应适当调节学生情绪,逐步降低高潮情绪,使得武术教学活动在平常亲切亲近情绪中结束。

二、武术教学过程中对

全文阅读

调控学生情绪的“四步曲”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学会控制他的情绪,那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就会伤害朋友,破坏感情,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也是一个思想单纯,少有保守观念,富有进取心的时期;同时也是应对方式情绪化,好走极端,易发生心理疾病的时期。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帮助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中学生情绪失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遇到应急事件时的愤怒;二是焦虑一些莫名其妙的担忧。碰到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逐步让学生学会“监控”与“经营”自己的情绪。

“冷”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有些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和指责,或者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会很冲动,愤怒,嗓门提高,甚至做出一些损害物品、打架等过激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严厉制止过激行为后,老师马上要让自己的大脑冷静下来,建议采取拖延法或转移法,暂时不要理睬学生,站在学生附近,或者把学生带出那种“一触即发”的环境,但是不要介入,并试着分散他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你不会被他的怒气所控制。如果正面的斥责,可能会发生更激烈的冲突。冷静后往往会有新的看法,这时再处理问题,也许会更理智些。

“热”认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怒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象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控制情绪失控并不是说学生不应该感觉到气愤、担心或者焦虑。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情绪失控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你可以生气,但是不可以伤害别人或损害物品。你不仅要管理好你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认识,看到别人的情绪。

“调”心态。戴尔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作对,故意刁难他,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而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其中最关键的是心态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她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她忧虑,她焦虑,她焦虑她两个儿子,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是卖伞的,一个染布的。天下雨,她焦虑,为什么?天下雨了,我的大儿子的布怎么晾得干啊?他不是染布的吗?天晴了,我的二儿子的伞怎么卖得出去呢?下雨她焦虑,出太阳她也焦虑。结果焦虑出病来了,有一个智者对她说,你换一种思维吧,天下雨你高兴,我二儿子的伞卖得出去。天晴我高兴啊,我大儿子的布晾得干。我都高兴,下雨也高兴,出太阳我也高兴。学生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教师要让学生领悟到情绪的好坏其实是自己所掌握的,告诉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自己就是快乐的,要是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情,自己就是悲伤的。

“授”方法。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传授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一是合理的宣泄,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倾诉等语言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二是注意力转移法,当情绪达到失控的边缘时,可以做换个环境或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体育运动;三是行为训练,比方说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失控的情绪可能就会变得好起来;在自己的床头写“制怒”等警句,提醒自己,学会幽默等。

良好的情绪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需要学生自己要学会控制的情绪,班主任老师也应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反省,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请记住: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谁能找到快乐,谁就会拥有健康,拥有幸福,就能创造生命的亮丽风景线。

全文阅读

情绪调控对分娩的影响

关键词:分娩;情绪;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402-02

妇女在受孕后,因为生理上的改变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不稳定是产妇心理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到分娩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产后的恢复。因此,重视产妇的情绪调控是产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情绪调控。年龄20~32岁,均为第一胎、第一产、头位,孕期37~41周,无妊娠合并症。产检无异常,B超提示胎儿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同时选择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与观察组同等条件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观察组:产前医务人员对有关正常分娩的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调节好产妇的心理状态,为分娩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入待产室后,由助产人员介绍环境,了解她们的心理活动,认真倾听她们的主诉,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释、开导,消除紧张的心理,树立分娩的信心,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

全文阅读

调控情绪 快乐成长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上的“急风暴雨”时期,情绪极易受到困扰,并常常表现出冲动性、两极性、外露性、对情绪的理解力加强、看重友谊等几个特点。因此,要加强对中学生情绪的调节,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控制法、合理发泄法、注意力转移法、松弛训练法。

【关键词】青少年 情绪 训练法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也不例外。青少年正处于“多梦”的年龄,有“急风骤雨”和“心理断乳期”之说,人类几乎所有的情绪,都可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出来。当青少年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纷繁多彩、充满波动的情绪世界时,他们所具有的情绪控制与调节能力,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认识、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情绪调节策略,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一、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一)情绪具有冲动性。中学生情感丰富,情绪高昂,精力充沛,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如果在一定情境与气氛的烘托下,这种亢奋的情绪便以“激情”的状态出现,一触即发。中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是与爆发性相连的,他们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借助于冲动的力量驱使,以至于在语言、神态及动作等方面失去理智的控制,忘却了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极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二)情绪具有两极性。中学生情绪起伏大,时而烦躁,时而伤感,时而激动,时而平静。他们的情绪反应来得快,平息得也快,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也十分敏感,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有一种优越感。有时又常常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担心,所以在情绪方面常常表现不稳定,具有两极性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情绪具有外露性。中学生天真可爱,不善于掩饰,不善于伪装,情绪完全显露在脸上。有的同学高兴时眉开眼笑,一脸灿烂;伤心时双眉紧锁,表情沮丧,可谓是喜怒皆形于色。

二、中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全文阅读

学会调控我们的情绪

歌星李玟有首好歌:《好心情》。不错,我们人人都希望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好心情,快乐的度过人生是最最重要的。然而,妨碍我们大脑潜能发挥的因素不是我们的智慧,而是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理。当我们心中愉快,情绪良好时,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说话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而富有逻辑;心胸豁达,办事果断;行为结果让人乐于接受,且口碑良好。愿我们天天有一个好心情,与周围的一切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我们精神上的上乘材质,必能塑造一批形象气质佳、思想高尚、真正体现“真善美”境界的优秀人才。

当一个人受到消极情绪影响时,如:“怒、哀、惧、恶等。”愤怒容易使人发火,甚至动手打架;哀会使人悲伤流泪;惧会使人惊恐不安,失眠逃避;恶会使人产生憎恨心理、严重者会仇视周围的一切甚至报复行为。总之,坏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它控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由此,我想起许多言语:家和万事兴、百忍堂中有太和、前进一步万丈深渊,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愿我们平安、和谐、幸福的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当一个人情绪不好时,脸色阴沉,思维和行动受到阻碍,长此下去,我们的脸是冷的,说出的话总是不满的、抱怨的,别人在你这儿看不到微笑、听不到让人痛快的事儿,人家就会烦你、躲你,对你敬而远之。所以,带着坏情绪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坏情绪会引导你走向失败;所以,我们一定要带上好情绪,微笑、善语是人人都喜欢的;而情绪的根源在于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我们要用一生去培养“真善美”这棵思想的大树,让它枝繁叶茂、清新秀丽、微笑永存、人见人爱。我相信,只要你这样做了,就会成为受人尊敬、为人们所欢迎的人,而且你会快乐、幸福一生。

那么怎样调节我们的情绪呢?好的情绪可以使人乐观向上,办事果断,富有创造性和灵感。不良的情绪则使人产生疲劳感甚至导致疾病。那么如何使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选用。

一、经常用新东西来刺激,调动我们神经的兴奋点及兴趣。人在固定不变的生活环境中,往往觉得沉闷、没有生机、提不起精神,如果改变一下我们的习惯方式、或到室外的新环境中走一走、交一个新朋友、接触一下诱惑(正面的)我们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而变得富有激情。

二、学会打扮自己。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配衣服,马配鞍”。记得上师范的时候,一天星期六,我说去照相,宿舍中几个同学一起给我打扮,卫东帮我理头、朱峰给我找来合身的新上衣、亚学给我打领带、我穿上自己新买的裤子、祥恒给我拿来新皮鞋,一番装点之后,我出去照相了,路上引来不少同学的目光,认识的同学告诉我:“你今天真帅,给人的感觉真好,希望天天看到你这样。”在校门口照了一张像,洗出来一看,连自己也感到惊讶,说实话:真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同学们看了都说好。相对象的时候,我还把我这最好的照片送给她一张呢。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美好的东西。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希望大家经常打扮打扮自己,为自己,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增添色彩,为自己,也为别人留下你的美丽。

三、善行义举,多舍少求。俗话说的好“助人为乐”,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付出了,别人得助了,他们高兴了,我们也就高兴了,而且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真实幸福的感觉。如果你经常帮助别人,别人面对你时,总是微笑的、欢迎的,也就是因为你的“广种福田”,你的周围是花一样的世界,你的情绪能不兴奋、激动、高兴、快乐吗?

四、欣赏音乐。舒缓、高雅的音乐,会吸引我们投入到它的境界之中,忘掉所有的烦恼,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尽情的享受其中的美好,现在好歌千万首,但是我现在最爱听的是凤凰传奇中杨魏玲花的歌曲,她是来自大草原的姑娘,嗓音多变、柔顺而高亢,每首歌采用不同的声调、风味儿和色彩,听起来大多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一种天籁之音的感觉,这也是人们所说她每唱一首歌都红的原因,希望人们都多听好歌,抛弃一切烦恼,尽情的去享受那悦耳动听的音乐世界。

全文阅读

调控好你的学习情绪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色彩;它又似变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情绪可以调节和影响人的认知过程。人们在知觉和记忆过程中进行着信息的加工和选择,而情绪好比侦察机关,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进程。心理学家赫布发现,当情绪的唤起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时,操作效率最高;情绪的唤起水平极低时,人就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情绪的唤起水平过高,则会干扰操作。那么我们在学习时如何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呢?

1.保持乐观的情绪。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有愉快中枢和厌恶中枢。愉快中枢接受刺激会引起欢乐的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欢乐、愉快、高兴等积极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而人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如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痛苦悲伤时,则思维迟钝、记忆困难、想像贫乏、头脑糊涂、心灰意懒,学习效果很差。实验表明,一组学生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因而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影响智力发挥。

2.保持适度的焦虑。有些考生眼看高(中)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虽然每天挑灯夜战到深夜,还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好,常做噩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的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下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实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好自己的学习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的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避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不懈地奋进、拼搏。

3.坚持积极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为什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节,用愉觉定向。同学们试想,当大家知道要做一件乏味、枯燥的事情时,会产生怎样一种心情?如果我们早就知道要做一件乏味的事情,那么事情尚未开始,心里就已经觉得没意思了,这就是“感觉定向”。对于学习,道理也一样。如果同学们能够先想像即将进行的学习是多么有趣,那么内心就会萌发出兴致,就会兴趣盎然。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如果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并在心中默念三遍:“我一定能学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那么你的学习效果一定会明显提高。你应该相信自己的体内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它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着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常能唤起学生废寝忘食的钻研劲头,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惟妙惟肖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在一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有定向作用。一个学生现在和将来学什么,不学什么,通常是由自己的兴趣定向的。当一个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个人潜在兴趣激发后,往往就决定了他的进取方向,奠定了事业的基础。学习兴趣还有动力作用。所谓动力作用,是说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学生如果对某门学科有浓厚兴趣,常常会推动他们满腔热情地进行钻研,即使“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也丝毫不觉其苦。学习兴趣与成才也有密切联系。许多人事业上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将来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浓厚的兴趣。如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说过:“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爱因斯坦也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

5.克服惰性。懒汉是与热情无缘的。在中学生身上,每个人都可能迷恋某种东西,而那些时燃时灭的迷恋是不能称之为热情的。热情是一种比较热烈、稳定而深厚的情感状态,是一种爱之深、爱之切的表现,不是一时的冲动。许多著名科学家的科学热情的形成,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