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产业论文

电影产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产业电影营销论文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产业结构新变化

(一)传统电影产业结构

传统的电影产业链主要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电影院线、院线(系列影院)等经营实体组成。其中制作公司是核心产品的生产制作者,主要的任务是融资、拍摄和后期制作;发行公司主要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制定、实施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电影院线是拥有众多分布各地的影院连锁机构,统一管理旗下的影院,负责与发行方沟通制定影院排片放映。以上这些产业实体构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在这种产业结构下,各个产业机构相互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制片方负责产品生产,发行方负责销售,影院负责放映。特别是制片方的相对独立性最强,一般不会渗透到产业下游,与下游的发行和院线合作的方式基本都是明星站台助阵宣传、主创参加首映促销活动等,其内部资金链不会延伸到下游的宣传发行。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产业结构

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媒体营销的背景下,电影产业已经被深度解构,开拓了更加深广的网络虚拟空间。制片机构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融资渠道快速募资,爱奇艺、乐视、优酷土豆等互联网视频网站依托自身强大的用户优势,改变了原来的购买版权,实行网络点播加贴片广告的经营模式,转而直接投资电影制作,依托他们自身强大的用户数量优势,进行前期宣传和网络版权营销。据艾瑞2014年6月份数据显示,爱奇艺PPS月度用户覆盖达3.34亿,日均用户覆盖超5078万,总浏览时长达12.54亿小时。爱奇艺将打通电影票在线购买、网络游戏、衍生品开发及线上销售、电影网络版权货币化等电影O2O全产业链。除了互联网视频网站直接涉足电影内容的生产,互联网金融也在2013年不断涌进电影市场。比如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娱乐宝”,紧跟其后百度优酷联合开发了“百发有戏”,这种互联网渠道的“众筹模式”降低了融资成本,开辟了电影产业更便捷、更高效的融资新渠道。“娱乐宝”第一期产品于2014年3月31日上午10时正式发售,短短77小时内78.5万份额度就宣告售罄,22.38万名用户共投资7300万元;第二期6月10日发售,100小时内售罄,15.79万用户共投资9200万元。另据媒体披露,即将推出的“娱乐宝”第三期计划募资规模将超过5亿元,之后很有可能会以系列化产品的形式推出。而从发行的角度来看,新媒体背景下发行的都是数字拷贝,发行成本大大降低,发行渠道除了传统的院线还有网络渠道。新的电影通过网络渠道的发行,观众通过付费点播这一新的发行模式在目前中国市场虽然仍未成熟,但从近年来的互联网盗版整治的力度来看,这种网络版权的投放是大势所趋。从几年前以电驴资源、迅雷下载为代表的电影资源网站的关闭,到2014年11月射手网停止提供字幕资源,这显示广电总局对盗版资源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的趋势,预示着电影通过网络渠道发行直接收取观众网络点播费的产业新链条即将铺开。显然,随着网络用户的迅猛扩展,网络观影已经成为大众最主要的观影方式之一,电影的网络版权已经逐渐成为除影院收入之外的第二大资金回收渠道。在版权收入上,作为新媒体主力的网络已经渐现打破传统电影产业结构(制片、发行、放映)之势。另外,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电影显示出迅猛发展势头,这种投资微小、规模微小、尺寸微小、传播渠道以网络为主、盈利模式以贴片广告为主的新的电影形式成为电影家族的新成员。微电影是新媒体背景下的产物,是电影艺术形式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艺术“变种”。它在画面尺寸上、存储体积上、传播方式等方面适应着新媒体环境。自2010年开始,这种“适者生存”的电影艺术新形式快速繁荣起来。截至2014年上半年,微电影已初具规模,“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宋保达指出,目前国内微电影产业总的产值已达700亿元左右,具有艺术、商业价值的年产量达2万部”。但微电影产业链尚未形成,目前主要依靠商业广告贴片免费点播的方式盈利,“目前而言,我国的微电影还没有走上真正的商业运营道路,网络免费播放还是微电影的主要运营方式。”

二、新媒体营销手段

新兴媒体之所以能撬动传统电影市场结构,根本的原因是互联网新媒体以信息方式建构了电影市场,其强大的内部互联的网络系统延伸到市场的每个环节,并实时获取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通过整合这些信息而对市场进行有效监控,尤其是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个人用户更加便捷地接入网络世界,根本上打破了的社会交往的时空障碍,给电影市场拓展了营销空间。

(一)大数据营销对于“大数据”概念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艺术管理论文

前几天闲来无事就随手乱翻书,结果翻到一本《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看完之后感慨万分—遥想当年香港电影鼎盛时期,在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电影市场上是何等威风!可怜香港电影现在衰败到好不容易出了个《无间道》,屁股后头马上就跟着出来一串长相颇为可疑的小弟,还都个个不成器。等到已经成为“星爷”的周星驰终于在沉寂四年后推出了救市之作《功夫》后,虽然票房一路飙红,但整个香港电影实际上已经到了无市可救的地步。

不过里面有一段话我觉得非常经典,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比如说故事的方式、影像与音乐的配合、人类普遍情感的煽动与塑造。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艺术技巧制造出来的。那技巧,就是娱乐的艺术。”

而在当今的亚洲电影中,我觉得惟一还能对得起这段话的,恐怕也就只剩下韩国电影了。

前段时间买了一张叫做《我的野蛮女金刚》的韩国电影,我之前听都没听说过(后来一查才知道,这是韩国的票房冠军《淘气少女求爱记》)。不过一看这片名,就知道是走“野蛮女友”路数的电影,作为一个刚刚从“什么什么斯基”和“什么什么夫”组成的大师迷魂阵中逃出来的人,我很想找点够庸俗够搞笑的片子放松一下,就将它拿下。结果回去以后看的津津有味,很是怀念了一番当年和一帮朋友在录像厅的小黑屋里看港片的乐趣。

这样的电影我不说大家都知道,里面一定会有一个搞怪的女孩子,不漂亮也一定可爱,不可爱也一定有个性。然后她一定会遇上一个帅哥,不可爱就一定有钱,没有钱就一定温顺,如果连温顺都没有,那他就一定只能用“逆来顺受”来形容了。然后就是两个人搞来搞去,当男主角被女主角玩的将死未死的时候,爱神就象白袍甘道夫那样出现了。最后两个人就幸福地远去,留给女性观众无限的遐想和尖叫。

既然这样的电影路数是如此鲜明或者说老套,那为什么我还能边看边傻笑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需要娱乐!因为我们需要娱乐!因为我们需要娱乐!

就象《我的野蛮女金刚》,这个套路恶俗的电影之所以还能让我们看的津津有味,是因为韩国电影在运用这些套路的时候,真的是下了工夫用了脑子。所有的画面都拍的干净漂亮,无论主角配角还是群众演员都很卖力敬业,搞笑桥段以及煽情段落都火候老练,俗而不媚。虽然这部电影不会让我们对人生啊,社会啊,哲学啊,宇宙啊什么的产生各种感慨和联想,但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娱乐方式,看这样的电影绝对是让大多数观众感到物有所值。而作为一个普通电影观众,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毒瘤就是电影评论。其实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严格地来说是没有电影评论的。因为电影评论是商业电影环境下的产物,在还没有这样环境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谈论电影评论,无疑是有点过于超前了。但考虑到最近电影评论和电影创作方面连续发生的掐架事件,我们还是有必要来仔细地看看当下的中国电影评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文阅读

电影创意产业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电影是最为重要的创意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当代电影是世界创意经济的一部分。作为完全成熟的创意产业,电影在新一轮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中应当捷足先行。电影从一开始就是最大众的大众艺术,就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媒介,它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大众媒介,电影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它影响、改变、形构着我们日常工作、交往、休憩、娱乐以至内在心理世界的活动方式。电影产业的提出,恰是电影的正名,是直面电影本身。我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创建适应大众现代生活的新的电影时尚体系,建构影视产业的商业运营新模式。

关键词:创意产业电影产业数字融合

创意无疑是电影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电影产业的创意说到底是对当代现实提出的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当下的艺术创新必须依据今日艺术发展的语境。它已不再仅仅借助个体艺术家灵感突发,天才辉耀的偶发机缘,而是整个艺术创作机制、艺术传播构成与艺术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

一、电影是一种创意文化产业

当代世界,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文化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这就是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

近年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的一些报告和研究成果大力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这些报告中创意产业部门的范围包括:广告、表演艺术、广播媒体、博物馆、软件开发乃至交响乐。经济学家的研究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观点。一门繁荣的文化经济学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凯夫斯(Caves)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

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化发展论文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该说,就广播影视行业而言,无论是政策措施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电影界的改革力度至少在目前要相对领先于广播和电视。

但是,如何判断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不要继续改革?改革还需要解决哪些课题?对这些问题,业内外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下面,笔者想就中国电影的现状(包括舆论现状)、前景以及如何更好地在改革中发展,谈几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两种聚焦

不管是业界还是业外,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电影正在回到社会文化舆论的话题中心。不同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不再只是在副刊中间隔性地为电影提供学术性的“影评”篇幅,而是开始高密度地刊登电影的投拍消息、明星花絮、导演行踪;而在以电视为代表的视听媒体中,对电影事件和电影人物的报道也愈来愈占据文化娱乐栏目的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关于电影创作整体动向和导演个人艺术行为的议论分析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地来自从事娱乐报道的媒体记者,而少数专家学者的声音在众声喧哗之中已然不复往日的荣耀。的确,从总体而言,电影在经历了一度的边缘化之后,正在重新位移到人们谈论的焦点区域。

这当然是好现象。

但是,在引起社会舆论热情关注的同时,电影界也正在遭遇出于种种目的的责难。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些责难似乎集中在了这样一个话题:每年拍摄的这么多国产片为什么不能经常在电影院看到?有的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甚至用“迷失”、“消失”、“失踪”这样的富于文学性的字眼,作为文章的关键词;而有的报纸则更是赫然以《出得了电影局,进不了电影院》、《银幕“废”电,千部国产片有“影”无踪》作为文章的标题。于是问题就变得严重起来:与若干年前相比,电影是否真的开始迈向繁荣了?改革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问题,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才能找到答案。

二、历史中的现实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亟待拯救论文

一、2002暑期香港电影市场:如履薄冰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虽然同样的暑期档(7月1日—9月1日),两个年度进入每周十大卖座排行榜内的港片数量基本一致,但票房成绩却相差很远。如此大幅度的票房滑落是史无前例的。2002年之前,好莱坞电影在许多国家囊括了50%到90%比例不等的市场份额,但独独在香港颇受冷遇,票房占有率不及香港本土电影的1/3。据统计,1970年至2001年31年间的香港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平均票房收入从未压倒过港片,占有量少于总票房的三成。在每一年的票房“十大”或“二十大”影片中,港产片也都是占尽优势。1981年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RaidersoftheLostArk)打不过香港影片《人吓人》、《投奔怒海》,票房排名第16位;1989年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美国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FramedRogerRabbit?),香港票房不及王晶《赌神》的1/3。即使在1993年以后政治因素一定程度影响香港电影产量的情况下,虽然好莱坞在港境遇略有改善,但票房占有率也绝对达不到50%。

为什么2002年暑期会走到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呢?或许2001年暑期市场的火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外国劲敌所致?为廓清这层疑义,我们可以考量以下数据:

两个年度登香港暑期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基本水准、国际声誉、市场竞争力都旗鼓相当,这从大都在3000万港币内上下浮动的票房数据中可清晰得到印证。但为何本土市场会落得如此迥然不同的境遇呢?

二、香港电影产业:多重危机

这种滑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下半期。港片一直以应接不暇的姿态展现于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市场,不仅票房一路飙升,而且还成功构建出全球华语电影的市场网络。但高速增长的票房背后,却根基不稳。从1993年以来,香港电影市场开始出现较大跌幅,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技术反思论文

前几天闲来无事就随手乱翻书,结果翻到一本《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看完之后感慨万分—遥想当年香港电影鼎盛时期,在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电影市场上是何等威风!可怜香港电影现在衰败到好不容易出了个《无间道》,屁股后头马上就跟着出来一串长相颇为可疑的小弟,还都个个不成器。等到已经成为“星爷”的周星驰终于在沉寂四年后推出了救市之作《功夫》后,虽然票房一路飙红,但整个香港电影实际上已经到了无市可救的地步。

不过里面有一段话我觉得非常经典,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比如说故事的方式、影像与音乐的配合、人类普遍情感的煽动与塑造。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艺术技巧制造出来的。那技巧,就是娱乐的艺术。”

而在当今的亚洲电影中,我觉得惟一还能对得起这段话的,恐怕也就只剩下韩国电影了。

前段时间买了一张叫做《我的野蛮女金刚》的韩国电影,我之前听都没听说过(后来一查才知道,这是韩国的票房冠军《淘气少女求爱记》)。不过一看这片名,就知道是走“野蛮女友”路数的电影,作为一个刚刚从“什么什么斯基”和“什么什么夫”组成的大师迷魂阵中逃出来的人,我很想找点够庸俗够搞笑的片子放松一下,就将它拿下。结果回去以后看的津津有味,很是怀念了一番当年和一帮朋友在录像厅的小黑屋里看港片的乐趣。

这样的电影我不说大家都知道,里面一定会有一个搞怪的女孩子,不漂亮也一定可爱,不可爱也一定有个性。然后她一定会遇上一个帅哥,不可爱就一定有钱,没有钱就一定温顺,如果连温顺都没有,那他就一定只能用“逆来顺受”来形容了。然后就是两个人搞来搞去,当男主角被女主角玩的将死未死的时候,爱神就象白袍甘道夫那样出现了。最后两个人就幸福地远去,留给女性观众无限的遐想和尖叫。

既然这样的电影路数是如此鲜明或者说老套,那为什么我还能边看边傻笑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需要娱乐!因为我们需要娱乐!因为我们需要娱乐!

就象《我的野蛮女金刚》,这个套路恶俗的电影之所以还能让我们看的津津有味,是因为韩国电影在运用这些套路的时候,真的是下了工夫用了脑子。所有的画面都拍的干净漂亮,无论主角配角还是群众演员都很卖力敬业,搞笑桥段以及煽情段落都火候老练,俗而不媚。虽然这部电影不会让我们对人生啊,社会啊,哲学啊,宇宙啊什么的产生各种感慨和联想,但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娱乐方式,看这样的电影绝对是让大多数观众感到物有所值。而作为一个普通电影观众,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毒瘤就是电影评论。其实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严格地来说是没有电影评论的。因为电影评论是商业电影环境下的产物,在还没有这样环境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谈论电影评论,无疑是有点过于超前了。但考虑到最近电影评论和电影创作方面连续发生的掐架事件,我们还是有必要来仔细地看看当下的中国电影评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管理论文

一、2002暑期香港电影市场:如履薄冰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表12002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绝世宝贝》(一百年)418522

《天脉传奇》(浩瀚)411031

《这个夏天有异性》(寰亚)4946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研究论文

一、2002暑期香港电影市场:如履薄冰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表12002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绝世宝贝》(一百年)418522

《天脉传奇》(浩瀚)411031

《这个夏天有异性》(寰亚)4946

全文阅读

地方电影产业分析论文

一、2002暑期香港电影市场:如履薄冰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表12002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绝世宝贝》(一百年)418522

《天脉传奇》(浩瀚)411031

《这个夏天有异性》(寰亚)4946

全文阅读

电影产业亟待管理论文

一、2002暑期香港电影市场:如履薄冰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表12002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绝世宝贝》(一百年)418522

《天脉传奇》(浩瀚)411031

《这个夏天有异性》(寰亚)4946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