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路技术

电路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输电线路电力技术论文

一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规划

1发电环节的规划

在发电环节中,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变频调速以及励磁控制方面。在各大应用中,最广泛的就是静止励磁系统,电子技术能够取代传统的励磁机环节,从而使运作的成本更低,但是却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得到更高性能的运作。与此同时,正是由于电子技术将励磁机这一环节取代,才使静止励磁迅速的进行自我调节,这就大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自身的运作效率。与此同时,在电厂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励磁中,也应用到了电力技术。在水力发电方面,对于水力发电来说,在单位时间内,水流动量的大小以及水流源头的压力大小都会影响其效率的高低。所以,为了使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更加有效率,就需要对励磁电流的频率进行适当的规划以及调整,从而使电流的频率以及转速与电子技术上的要求相同,这样就能够保证发电机组在最高效率的情况下运作,使电力系统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应用,这个原理在风力发电以及核电中同样适用。为了使电力技术更加有效,还应该对风机水泵以及控制机组进行适当的规划。当电场中的电力系统在工作的时候,发电机组耗电量非常大,但是由于现今要求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就可以运用风机水泵变频机来将传统的变频器替代下来,这样,在高压电转换为低压电,或者是低压电转换为高压电的时候,就可以降低电能转换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发电过程中,应该多运用风机水泵变频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行最有利的电力系统规划。

2输电线路上的规划

由于电子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上主要是高压直流电技术、柔流电技术、还有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等等方面,所以,就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力的规划。首先,柔流输电技术在输电线路中,主要是以柔性的交流电设备进行运作。传统的用于控制电力功率的方式过于粗糙,不能够实现一边输电一边调整电能,这就使得传输电力时损耗大量的电力,但却要投入高昂的成本费用。但是现今常用的柔流输电技术能够在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位应用电子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将电能功率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大大降低电力输送的成本,减少电能的消耗,从而能够使电力系统的更加稳定、更加可靠。其次,在输电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则是以晶闸管作为主要代表。晶闸管作为一项重要的电力技术发明,自被发明之后,就应用在直流电的输电线路中,在电力系统输送的过程中,电流的转换大大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电流交换设备在同等设备方面的竞争力。再者,静止无功补偿器经常被应用到电路输送的补偿以及负荷补偿中,对于大功率的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用来控制电压,同时也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能力。它在运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感器来得到无功功率,再通过调控电抗器,来进行平滑转变,它主要适用于中压输电线路以及高压输电线路中。

3配电过程中的规划

为了是配电系统提供更高质量的资源,就需要满足电压、谐波等方面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阻止电能配送的一切不够稳定的因素。在整个配电过程中,电力技术是控制着整个程序的质量,通过用户电力技术来实现。这就需要对整个配电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更加融洽、适合。

二结束语

全文阅读

电子电路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对电子电路技术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方面对电子电路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电子电路技术的发展,并拓宽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电子电路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发展

1电子电路技术概述

电子电路又称之为电子回路,是指由电气设备和各类元器件(用电器),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为电荷的流通提供路径的总体。简单来讲,电子电路就是由电子元件所构成的电路,根据所处理信号的不同,电子电路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二种,其中集成电路(IC)是电子电路技术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类产品。对于电子电路技术而言,电路设计是其应用中重要的前提,根据不同的电路设计方案,可制造出各类电子电路载体,如电路板、功能元器件等,在具体应用时,则是对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连接技术,如封装技术等。目前,对电子电路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本文下面就以这两类电子电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探讨电子电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电子电路技术的发展分析

2.1模拟电路

模拟电路(AnalogCircuit)简称AC,它是一种能够对模拟信号进行有效处理的电子电路,这里所指的模拟信号是电压(或电流)对于真实信号成比例的再现。可将AC分为标准和专用两大类,标准AC主要包括放大器接口电路、数据转换器、稳压器、比较器以及基准电路等,其中稳压器和基准电路在AC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13%左右。专用AC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子产品、计算机、通信、汽车、工业等。模拟电路的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各种指标的不断优化是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功耗、速度以及分辨率等方面的改进。模拟电路刚刚出现时,采用的生产工艺为8掩模工艺,在当时,大部分生产厂商所用的制造工艺十分类似,他们所生产的器件类型也基本相同。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如今,各个厂商在制造模拟电路方面都有了自己的工艺,模拟电路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除了与晶体管的尺寸有关之外,还与其工艺本身的复杂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模拟电路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50个左右的掩模层,并且其中还包含薄膜晶体管、CMOS、双极和能够实现相关模拟功能所需的其它专用组件。2.1.1尺寸缩减在有些应用领域中,对模拟电路的尺寸要求较高,为此,应加大对模拟电路尺寸缩减方面的研究力度。对于模拟电路而言,它的某些特定参数,如电压、电流等,需要占用芯片一定的面积,由此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电压越高所需的晶体管就越大,并且还需要足够大的间距。不仅如此,较大的电流在运作时,也要求使用面积相对较大的晶体管,若是采用缩小参数的做法,无法使晶体管传输大电流的能力得到根本性地改善。同时,功率的耗散也同样需要有大的芯片面积和热连接来实现正确运作。对密度进行改进是实现模拟电路尺寸缩减的有效途径之一,由此使得以纤巧线宽实现的新型晶体管获得了快速发展。细线工艺除了能够支持巨量数字电路之外,其成本也相对较低,它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拓宽模拟电路的使用范围。例如,工作频率在MHz且效率≥95%的开关稳压器,使用的就是细线晶体管。晶体管尺寸的缩小,使得模拟电路可以内置大量的数字回路支持电路,其运转速度随之获得显著提升。2.1.2模拟组件在模拟组件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运放的速度及DC精度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以线性稳压器为例,它由压差、电源电流、模拟监视输出构成,这种架构下,不需要额外配置专用的外部电路,便可实现器件之间的并联。

2.2数字电路

全文阅读

电子电路隔离技术探索

1电子电路隔离技术概述

电子电路隔离技术指的是,以隔离元器件为工具,对噪声干扰的相关路径进行有效切断,从而发挥抑制甚至消除噪声干扰的作用,赋予电子电路更为理想的电磁兼容性[1]。对于电子电路隔离而言,其主要涉及两大部分,一个是模拟电路的隔离,另一个是数字电路的隔离。下面将针对这两种隔离进行分别讨论。

2模拟电路的隔离

2.1变压器隔离与直流电压隔离

对于交流供电系统,建议选用电源变压器进行隔离,这样能够比较理想地抑制甚至消除谐波等噪声产生的干扰。常规变压器一、二次绕组彼此绝缘,可实现对一次侧噪声电压以及电流的有效阻止,避免给二次侧带来干扰,然而却无法发挥百分百的抗干扰效果。因为分布电容的客观存在,交流供电系统中的噪声会以其为媒介传输到二次侧。如果在绕组之间设置隔离变压器,便可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从而赋予装置更为理想的电磁兼容性[2]。当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子系统需要隔离时,二者各自对应的直流供电电源同样需要接受一定的隔离措施。以直流供电系统为对象进行隔离时,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于交流侧设置隔离变压器,另一种是设置直流电压隔离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已研制出专门用来削弱噪声的隔离变压器,其无论是绕组还是整体,均设置了若干层的屏蔽层。该类变压器不管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铁芯材料选取上,又或者是在线圈位置上,均经过专门设计,能够有效阻断高频噪声漏磁通、绕组之间的交链,如此一来,差模噪声便难以侵入二次侧,所以,此类变压器不仅可以阻断共模噪声电压,同时还可以阻断差模噪声电压,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特性[3]。

2.2线性隔离放大器隔离

当模拟信号测控系统设置在共模噪声较大的空间中时,需要在输入、输出之间设置相应的隔离,从而解决噪声耦合问题。通过隔离能够让此类系统获得下述益处:保护模拟系统,削弱甚至规避其受到的干扰,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接地干扰有可能侵入逻辑系统,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在高精度测量系统中,应避免数字系统产生的脉冲波动影响模拟系统,特别是前置放大部分,由于其信号十分微弱,即便是非常小的干扰信号都可能完全覆盖有用信号。对微电压(电流)模拟电路进行隔离时,通常要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况,不仅要考虑精度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常规情形下,如果是较微弱的共模噪声,建议使用差动放大器或者V/I变换,一般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4]。如果是较强的共模噪声,同时场所对测量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则需要选用专门的、有效的隔离措施,即拥有较高精度水平的线性隔离放大器,如Burr-Brown公司设计的ISO106芯片,其诞生和应用大大简化了模拟电路的隔离工作。ISO106隔离噪声抑制比较为优异,交流可达到130dB,直流可达到160dB,非线性误差可控制在为7×10-6,其拥有比较理想的放大和隔离功能,因而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量系统之中,其缺点是成本较大。

3数字电路的隔离

全文阅读

浅析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输电线路施工特点,从输电线路安全施工问题分析入手,提出其安全管理的原则与要求,并对输电线路的安全施工管理措施等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施工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安装作业,虽然该项工作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要求,但是其涉及面广、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专业性比较强、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施工技术是保障输电线路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环节,尤其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施工还需要跨越公路、河流、山脉等特殊地形,这对安全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笔者多年的电力行业工作经验,分别就输电线路几个工程节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各单位的电力施工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资料。

1.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安全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架设的所有杆塔地下部分,都可以被称作为基础工程,是整个输电工程的承重设施,也是将杆塔承担和各类荷重传递给周围地基的中转部分。基础工程包含开挖、爆破和混凝土三方面,在安全施工技术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1)严格遵照相关施工要求及规范。目前对基础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包括《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在进行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时,首先必须严格遵照以上相关规范,施工人员必须具有专业资质和基本的安全素养,当然,各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地点及工程情况进行安全纪律的管理,强调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保证基础工程质量。

(2)开挖阶段的安全施工。开挖阶段,尤其是人工开挖时期,要严格避免工作人员在坑内随意走动或休息,避免因地质或施工问题而造成塌陷,形成人员伤害。开挖过程中应全程设置监管人员,监视坑缘、坑壁、坑底等的地质情况,预防脱落、裂缝等问题。如地质特殊,比如有水地质,应注意安装好挡土板。

(3)爆破阶段的安全施工。爆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是比较危险的,爆破的安全操作,首先必须选择专业人士和专门材料,施工人员应对爆破材料的性能、用量、爆破范围等比较清晰,并能处理临时发生的问题。注意爆破时,不得在相邻基坑中进行同时爆破。爆破前,应全部疏散坑边人员,爆破结束后,还应做好是否存在盲炮的判断后,再行靠近。

全文阅读

新型高等电路技术

本书讨论了新型电路系统中集成电路设计的先进技术,例如新兴的身体区域网络(body area networks)、无线通信、数据网络和光学成像系统等。利用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兴材料,可以使系统的性能突破常规CMOS的限制,比如绝缘体硅片材料(SOI)、锗化硅材料(SiGe)和磷化铟(InP)材料等。本书讨论了数字系统、模拟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射频电路中的新型设计技术,对器件布局、可靠性和测试等技术也作了详细阐述。本书还讨论了三维CMOS集成以及传感器整合技术,成功地描述了未来电路设计的蓝图,是面对高等电路设计人员的必备工具手册。

本书共有4大部分,具体分为23章。第1部分 数字电路设计和能源管理系统,含第1-7章:1. 在具有能量延迟现象的空间中进行设计;2. 亚阈值下的耦合源极逻辑系统;3. 智能能量自动化系统中纳米级COMS电路的超低电压设计;4. 基于反馈系统的可重置模拟电路设计;5. 基于储存器的逻辑系统设计:低能耗设计展望;6. 新兴能量管理系统;7. 以无线身体网络能量采集系统优化为目标的超低能量管理电路。第2部分 模拟电路和射频电路,含第8-13章:8. 基于绝缘体硅片的模拟电路设计;9. 自校准CMOS振荡器中频率的产生和控制;10. 动静态跨导线性电路综合分析;11. 微瓦级CMOS模拟电路设计:超低能量控制集成电路;12. AMOLED显示屏用高度电流模式数据控制器;13. 无线传输应用的射频接收器。第3部分 器件布局和可靠性,含第14-23章:14. 基于并联硬件平台的新型通信架构设计;15. 基于成比例CMOS技术的集成传输线设计和优化;16. 芯片表面网络互联;17. 集成磁材料的螺旋形电感;18. 纳米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稳定性;19. 纳米级CMOS集成电路的温度监测问题。第四大部分讨论了电路测试,包括:20. 低能耗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测试;21. 模拟电路在线自测试的检测器;22. 可靠CMOS射频和毫米无线电波的设计和测试;23. 非接触式测试和调试技术。

本书有着广泛的主题,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继续发展CMOS相关集成电路技术。作者还真诚邀请每一位读者参加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举行的年度CMOS新技术大会,希望更多有创造力的技术人员聚集在一起,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思想。

本书是由业界顶尖的国际专家和学者写作而成,适合的对象以集成电路专业的工程师为主,也可作为研究生的推荐阅读材料和课程补充材料。

宁圃奇,博士,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全文阅读

彩电业:平板电视技术新技术路径

从2005年开始,全球越来越多用于切割大尺寸面板(10英寸以上)的G5及以上世代线的大规模量产,使液晶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快速扩大,平板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和OLED电视)也因此真正成为主流电视技术。其渗透率从2005年的不到15%快速提升到2008年的近58%,预估2008年平板电视出货量将有机会逼近1.2亿台;预计从2008年到2012年,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年度复合成长率仍将维持在14%和7%的水平。到2012年,在出货量上,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将高达85%;在出货金额上,平板电视对于传统CRT电视的取代趋势则更为明显。预计到2009年,CRT出货金额将跌落至10%以下,而到2012年传统CRT出货产值所占份额将低于5%。

以目前的趋势预测,作为第二大主流平板电视技术的等离子电视,尽管在42英寸高清、50英寸等几乎所有尺寸上相比液晶电视都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但在未来几年的成长却极为有限,到2012年等离子的市场份额将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而对于另外一种变革性的,被业界认为最有希望在未来取代TFT LCD技术的OLED电视,面对前者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以及高性价比表现,其发展也存在较大障碍。目前市场上批量销售的索尼11英寸OLED电视,由于高昂的销售价格以及产能所限,每个季度仅仅维持2000台左右的销量。但从长期而言,我们仍然相信OLED电视将会快速成长,预计到2012年,OLED电视出货量将有机会达到250万台;而到2015年,OLED电视出货量将占总体电视出货量的4%以上。

总之,无论在数量和金额上,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已完全取代传统的CRT成为电视的主流技术,市场成熟度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目前摆在平板电视产业链厂商,尤其是面板和品牌厂商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赋予液晶电视更多的产品附加价值和差异化来刺激新的需求,以保持平板电视需求的持续成长;同时通过价值附加和成本降低,多方面提升液晶电视的观看质量或体验,以稳定因激烈竞争而日益降低的产业链厂商的盈利水平。

事实上,平板电视显示器件技术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电视整机的技术发展趋势。因此,笔者对2008年平板电视显示器件的主要规格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几年的主要趋势进行了梳理,以供读者把握整个平板电视产业的技术发展脉搏。

液晶电视:已成绝对主流

2008年,液晶电视在全球的平均渗透率将超过五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则已超过九成。对于液晶电视面板而言,为满足市场更高性价比的要求,其基本技术规格也在不断提升之中。例如,厂商通过开口率和背光发光效率的提升,高端面板产品亮度甚至达到500尼特,色域也高达92%(NTSC)。但从另一个方向来看,环保和绿色成为面板产品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方向,因为高亮度和广色域还同时意味着高能耗。因此,面板厂商在近期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会仅在更高亮度和更高色域上做文章,而是追求性能和环保之间的平衡。

1 基本技术规格

从基本技术规格上看,自2008年起的相当长一段时间,500尼特的亮度和72%的色饱和度将成为液晶电视面板的标准配置。对比度是影响面板画质最主要的一个技术规格,在2008年厂商透过动态控制技术的提升,液晶电视面板动态对比已经可以达到1200:1的水平,LGD甚至推出了百万级对比的产品。在液晶电视的响应时间方面,2008年得以持续提高,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Time,动画响应时间)已普遍降低为6-8毫秒,到2009年将进一步降低至4-6毫秒,甚至到2010年,厂商透过液晶表现力的提升,MPRT值可低于4毫秒。对于观看感受来讲,基本等同于传统CRT的响应速度。

全文阅读

电工技术实验设计路径

1指针式电工仪表的设计

电工仪表是用于测量电路中的各种电参量(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和元件参数(如电阻、电容等)的仪表,分为指针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2大类。其中,指针式仪表是利用指针在表盘上的偏转程度来对被测量的大小进行指示,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实验要求:设计一个指针式直流电压表,量程分为100mV、1V、10V、100V4档。

2动态元件参数的测量

作为电路中的动态元件,电容和电感参数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交流电桥法、RLC串联谐振法、电压法、时间常数法等。实验要求:用3种以上的方法测量电容和电感的参数。实验方案举例:用时间常数法测量电容的参数。将电阻R和被测电容C串联,构成一阶RC动态电路,以幅度为US的脉冲信号作为输入信号ui,合理地选择电阻R的值,用示波器观察uC的波形,使电容C两端的电压uC。

3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由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在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情况也更加普遍了。为了能够使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必须把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方能送入数字系统(例如计算机)进行处理。同时,往往还要求把处理后得到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相应的模拟信号,作为最后的输出。可见,数模转换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路。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它还是构成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单元。常用的数模转换电路(D/A转换器)包括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权电容网络D/A转换器、权电流型D/A转换器、开关树型D/A转换器等,它们都可以用电阻、电容、开关等常用的电工元件来进行设计。实验要求:设计两种不同的数模转换电路,以4位二进制数字信号作为输入,通过电路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模拟电压。

4放大电路的设计

放大电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子电路,在电子技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电路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三极管或场效应管;在电子技术中得到普遍应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也是以三极管或场效应管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可分别用电流控制的电流源(CCCS)和电压控制的电流源(VCCS)来表示,因此,在没有实际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情况下,利用受控源这一基本的电工元件,同样可以设计出各种放大电路。实验要求:利用受控源设计一个2级放大电路,要求电路输入电阻大,第1级电压放大倍数为-30,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600。

全文阅读

仿真技术电路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强调实践性,这给《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其内含的电路设计是课改的关键,针对此,本文将以新课内容及教学实践需求为研究基点,利用可靠性仿真技术进行电路设计,由此在电路制作之前将通过仿真软件将电路结构及元器件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以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可靠性仿真技术;课改要求;任务驱动;电路设计

1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需求分析

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主要是以虚拟仪器设备替代现实电子元器件,从而为电子电路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从而更好了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促使课程回归教学的本质。1.1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内在需求。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学生可以参与拟订设计方案、仿真模拟等环节,从电路的设计方案、仿真模拟等环节,能够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1.2实现层次化和差异化教学的必然选择。关涉电路设计的技术型教学内容涉及的元器件较为繁杂,且不同元器件性能、参数、封装形式、价格、功耗等存在较大区别,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实验、测试,这增加了设备投资成本,而且因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加之电子元器件复杂程度的不同,应该据此分层次设定目标,以贴近生活、学生所喜爱的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这势必增加电子元器件的投入,而仿真模拟电路的设计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呈现电子电路的操作面板和功能,并通过交互式操作完成相应测试任务,不仅满足了教学需求,而且控制了教学成本。

2基于可靠性仿真技术的电路设计方案

2.1电路设计的整体流程。可靠性仿真技术可以检验电路存在的故障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为了遵循由简入繁的原则,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本文以典型电路电源模块设计为例,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可靠性仿真实验,其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2.2电路设计的具体步骤。2.2.1设计信息采集。为了实现电源电路的优化设计,应详细搜集其应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等信息,具体包含所采用的元器件、原材料特性2.2.2数字样机建模。电路设计中数字样机建模须采用专业软件实现,但因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应该目标层次,将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将不同设计知识分配到各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分步设计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由此才能确保电路设计学习的效果,通常存在热设计信息和振动设计信息两类建模方式,具体的建模步骤为:首先根据将所获取的电路信息进行简化,完成CAD数字样机模型的构建,并依据热设计信息建立CFD数字样机模型,而后依据振动设计信息建立FEA数字样机模型。其次,为确保CFD数字样机与物理样机的一致性,须对其进行修正与验证,利用对电源模块工作状态热测量的方式,获取其关键元器件点温度测试数据,并根据所得结果修正电源模块CFD数字样机的边界条件、期间参数,由此实现对CFD数字样机的修正。再次,同理,也须采用相同的方法对FED数字样机进行修正,且测试过程中,应该在约束条件下对电源模块重点部位,关键元器件进行模态分析,并依据结果完成修正。2.2.3应力分析。温度应力分析选用MentorGraphics公司的FloTherMV90分析计算电源模块CFD数字样机模型,经过分析可知,电源模块设计中如元器件排布不合理,则会导致电路设计存在热分布过度集中的缺陷。分析中,平台环境温度70℃设定为第一参考温度条件,电源模块表层军温度72℃设为第二参考温度条件,经过分析,为电源模块所在分级提供5V工作电源的功率器区域,是热分布较集中的部位,需要修正电路设计方案。而对于振动应力分析,则选用ANSYS公司的ANSYSWorkbench12.1分析计算电源模块FEA数字样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电源模块中元器件数量和重量排布、安装方式设计不合理,使得电源模块产生局部共振的设计问题,应该据此进行及时修正,以优化电路设计。

3结束语

本文将可靠性仿真技术引入电路设计之中,将电路细化分类,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由简入繁、逐步引导,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分层实现,也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全文阅读

配电线路运行技术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在配电线路运行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故在本文中对配电线路运行技术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行技术;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配电线路运行技术计划管理

(一)计划管理即工作要有计划。计划是我们在一定期限内办好某些事、完成工作任务而事前制订的具体任务内容、工作步骤和措施。计划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准备、有步骤、有期限,积极主动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

(二)配电线路运行工作很多,必须按照年、季、月作具体安排,因此就有年、季、月的计划,在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

年度计划主要有大修、技改、城网改造工程,设备预防性检查试验与维修,反事故措施、安全组织措施、技术培训、反事故抢修演习、班组建设评比等工作,目前根据电网公司同业对标对供电企业配电专业的要求,年度可靠性指标和优质服务也应列入到年度计划管理中;

季度计划主要是依据经批准落实的年计划,依据季度性特点和配电设备运行的状态来编制季度工作计划,时间上致使年度计划的四分之一,工作的任务是年度计划的一部分;

全文阅读

浅议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摘 要】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建设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近年来,对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规范,而电力行业的建筑施工部分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具有专业性强,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现阶段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我国的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技术的更新与完善对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措施

输电线路的建设是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电网建设从本质上发生变化,必须加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技术,这样才能使电网建设得到更完善的改进,也为施工质量、效率方面都带来了保障。

1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主要施工内容

通常所说的输电线路的基础是指埋在地下的杆塔部分,此基础用来防止杆塔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或倾倒,亦用以防止杆塔在运行过程中下沉。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程度与基础施工的质量密切相关。输电线路的杆塔是输电线路中用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其依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耐张犁和直线型。恰当地选择杆塔,可以有效保证输电线路建设的速度、节约相应的资本、保障维修便利性和供电的可靠性,合理地选择杆塔的结构和形式也因此成为了杆塔工程的重要环节。输电线路工程的架线施工主要有:架线之前的准备、放线导地线的连接、弛度的观测、附件安装以及紧线。架线施工依据展放的方法可分为张力展放和拖地展放。输电线路的检修是对输电线路的事故、故障进行的一系列应急处理,是指针对巡视、检测、试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各种工作,这些工作的目的在于消除缺陷、增强设备的完好性从而预防各种事故。

2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1 基础工程

输电线路基础的作用是保证杆塔在运行中不发生下沉或在其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不发生倾倒或变形。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关系极大。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钢筋混凝基础,这种基础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岩石基础的施工,首先是要对塔位周围岩石进行调查研究,与设计查勘的情况是否有差异。如有很大差异应通知设计单位做出设计变更。其次是在岩石打孔插筋灌注砂浆、浇制承台。岩石基础的开挖均应保证岩石结构的整体性不受破坏,锚筋安装尺寸位置应反复核对。正确无误固定后浇灌,并按现场浇制混凝土的要求进行养护。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