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特色汇报材料

德育特色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思政背景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

摘要:结合材料、化学专业“工程伦理”实际教学实践,探索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与专业知识融合,与行业特点结合,挖掘思政元素,改进工程伦理教育方式。通过构建工程伦理分层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重点探讨与材料、化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能源、环境、实验室安全等案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实现途径以及课程评价方式,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与安全工程伦理意识和工程伦理实践能力,掌握工程伦理规范知识和基本的工程伦理判断、决策能力,为该课程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相关经验也可为其他专业开设工程伦理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伦理;专业知识融合;思政课程体系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工程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纲要明确提到工程伦理教育,说明“工程伦理”在整个课程思政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一种拓展,二者相互贯通,本质上都是思想育人[1—2]。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和发展的关键环节[3]。但是,由于我国工程伦理研究起步较晚、整体发展较慢,不可避免地存在亟待补足的短板[4]。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5]。此外,要实现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机统一,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结合,与行业特点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理清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材料和化学专业为例,两者均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社会问题直接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工程伦理、工程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思政教育元素,探索材料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将专业知识与“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等发展理念相结合[6]。然而近年来,化工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等不断被曝光,深究其根源,均与材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的工程伦理意识淡薄、疏于监管等因素相关[7—8]。如何开展材料、化学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工程伦理分层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

材料专业、化学专业领域的工程伦理教育既有工程伦理中的普适性,又具有专业带来的特殊性。材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大力培养卓越的材料工程高级工程师,对提升中国制造的能力意义重大,但需要工程伦理意识的精神武装;化学化工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个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环境伦理和安全伦理是该行业涉及的最重要的工程伦理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化学工程领域的伦理教育,以规避可能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功利化教育问题[9—10]。为此,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规划,我们从2018年开始,陆续在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以及本科生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点,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本—硕贯通的“三层次”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即基础层次、专业层次、实践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聚焦伦理道德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专业层次立足材料领域科研前沿,挖掘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找到解决办法;实践层次则选取具有专业特点的各类案例进行剖析,培养学生发现伦理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科生,开展以基础层次为主的工程伦理教育,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培育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职业价值观,储备基本的工程伦理意识,并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伦理规范知识和工程伦理判断、决策能力。专业硕士重点结合专业和行业特点,开展专业层次和实践层次的工程伦理教育,以伦理问题的辨识能力和面对伦理问题的决策能力培养为主。通过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包括伦理判断能力、伦理选择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伦理环境、道德困厄中进行评价和思考,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案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实现途径

案例教学是目前提升工程伦理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保证工程伦理教育的效果,案例选择需要与专业及行业特点相契合,呈现方式也要经过精心设计。为此,我们在工程伦理实际授课过程中,聚焦材料、化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能源、环境、实验室安全等领域进行案例选择,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巧妙设计,呈现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逐渐形成了“和谐材料·绿色化工”的特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全文阅读

实施公民教育 成就精彩人生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为何学校教育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常常显得苍白无力?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怎样才能有效与社会教育融合?带着这些问题,2009年起,我校开始探索公民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几年下来,通过社区实践及自主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主要从管理机制的保障、校本教材的开发、校风创建、主题活动的指导、师资力量的培训、评价体系的构建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课程整合

一是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将公民教育的内容加以整合,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是通过开设公民教育专业课,普及公民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

三是落实课时和专职教师,探索公民教育专业课课型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形成“七步四任务”的成熟模式:第一步,识别问题;第二步,选择确定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步,收集所选择研究问题的详细信息;第四步,分析问题,考虑可选择解决方案的组合问题文件夹,并制订行动方案;第五步,举行模拟听证会;第六步,修正行动计划;第七步,按计划行动,应用于实践。

四是编写《公民教育知识读本》《公民教育三字经》《公民教育教材基准》《公民教育材料汇编》《公民教育配套主题活动菜单》《小公民必读书目》等配套材料,进行公民教育课外引领,指导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开展。

二、校风创设

公民教育,以公平、民主为基石,学校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改革以往的管理模式,以“三项行动促三个转换” 拓宽民主渠道,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校内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全文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学科社会实践的策略探究

【摘要】导行是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社会实践课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使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培养目标。所以,社会实践的策略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品德学科 社会实践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79-01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课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品德学科社会实践课型常见问题的分析,进行了社会实践的策略探究,形成了社会实践的基本操作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成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常见问题与分析

1.重“安全”,轻“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都明确规定学校有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义务,且更多文件也规定领导的相关责任。安全问责制的实施加大了领导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同时,“安全第一”这一前提也导致许多教师为保护自己和学生而取消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殊不知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由感性向理性螺旋式上升发展,品德中学到的一些道德认识如果只是宣而不为,那就很难令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全文阅读

德育内涵论文:历史课中德育内涵探析

作者:索春芳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制订有效方案

历史剧社作为学生德育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必须结合历史必修课的德育目标,在材料选择、排练彩排、演出活动和阶段总结等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活动方案。在具体方案设定时,要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在社员的选择和培训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活动主体作用,使德育工作渐入佳境。精炼德育内容历史学科内容非常丰富,集体研究,精心提炼,在选材上充分兼顾到各个德育点,从养成教育、人格教育、文化传统等各个侧面设计内容和活动方案,将德育的诸多要素逐层分解,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国、爱党、民族情感、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文明礼仪、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健康人格等,都可以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物或事件中找到切入点。几年来,陆续创编20多个历史剧,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选材广泛,针对性强,结合学生兴趣点,德育点突出,能力培养要素突出。这些作品在阶段总结表演中,其良好的德育功效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并最终成为德育的受益者,剧社也日益成熟。

内化德育目标

在剧社的排练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从材料的收集整理、排练彩排到最后的演出,每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主人翁意识,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选材放手发动群众,让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剧本的创编者和改编者。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更可贵的是,很多社员积极阅读中外名著,自己动手改编创作,最终形成一个个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深刻德育内涵的优秀剧本。有的教师还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手段,走出网络误区,既开拓了视野,又使德育目标更加生动具体化。排练在排练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言传身教,加强团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大家共同探讨,认真讨论和揣摩角色。戏份多的学生克服困难熟背台词,而戏份少的学生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一丝不苟地对待。在《红岩》剧组,有一名男学生扮演伙夫,他在全局没有一句台词,而且扮相肮脏,但他在每次的排练中都认真候场,并不辞辛苦地为其他演员周到服务,比如装卸道具、拉幕、切换场景、帮助其他演员更换衣服、为同学买盒饭等。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有演员,大家更加努力排练,剧组上下呈现出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良好气氛。强大的凝聚力使得每一次汇报演出都获得极大成功。彩排筹备演出是最艰苦的过程。剧社不向学校要一分钱,所有的道具和服装都由社员自己动手制作,群策群力,用最低廉的成本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学前专业的学生用包装礼物用的废旧彩纸和树枝制作皇冠和头饰,用窗帘和被单制作龙袍和灰姑娘的纱裙,用废纸盒制作水桶、昭君用的铜镜,用碎纸屑制作漫天飘舞的塞外飞雪,用毛线头制作屈原的长髯,等等,才思敏捷,创意无限。他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在劳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社员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节俭的人生道理,很多社员由此改变了以前的诸多不良习惯,养成勤俭耐劳的优秀品质,德育内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汇演对于每一期的历史剧社的活动,都会形成规模,在学期结束之际,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汇报演出。在每一次的阶段汇演中,都锤炼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现力。每一期吸纳加入到历史剧社的新成员,大多数都没有舞台表演经历和经验,而且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排练和演出中,经常容易表现出紧张、忘词等现象。对此,形成帮扶对子,以老带新。经过不断的训练,他们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能够自如地驾驭角色,并在舞台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不仅在活动课实践中成为德育的受益者,更能够在舞台上和生活中成为德育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总结

升华提高长期以来,对于在活动课中积累的经验和每个阶段的活动成果,都注意及时的总结和提炼提高,并且形成文字,建立档案资料。在研究和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德育兴校的积极探索中,深刻地体会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新时期德育的内涵和形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革。德育已经不再是说教和灌输,而更是体会和感悟;德育再不是散乱无章,而是有规律可循。只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完全可以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加务实、更加科学、更加系统和规范。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路更加开阔,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的人生观得到真正的升华。有理由相信,经过这种有素的训练和实践,学生所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必将会给他们未来的工作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终身。

全文阅读

小学部德育工作方案4

一、考评方法

1、考评全区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及省市级实验小学,采用平时抽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学年至少集中考评一次。其他小学由各教育中心校按此标准进行考评,并把考评结果报局备案;

2、被抽查学校的积分以集中考评与抽查得分综合积分,平时抽查和集中考评的分值各占50%。

3、考评的具体办法是: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查看校舍、校容校貌,查阅有关档案资料,问卷调查或测试,召开师生座谈会,观察师生活动,德育信息上传、各种德育资料上报、德育工作会议出勤等。

二、奖惩办法

考核结果计入学校教育管理考评积分,并作为评选德育先进集体(学校)、个人的主要依据之一,对积分低的学校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三、说明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1)严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全文阅读

课堂互动评价的研究

广州市《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出台后,如何创造性使用该标准,是广州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题,结合笔者的课题研究,笔者对生生间、师生间、家校间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质量评价的互动评价方式的应用,总结出以下心得体会。

一、以描述性语言评价为主,以量化性评价为辅佐,是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堂,除了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品德的养成、学会与他人相处以及所产生的思想的火花,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个教育过程以及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来重新理解学生评价。

1.量化性评价的优势在于公正、客观、严谨和便捷,但其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

(1)量化性评价,是靠一个数字来给他人通报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若长期获得蕴含负面意义和否定信息的较低分值,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会受到严重挫伤,这时候,量化性评价就无法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2)在量化性占主导的评价下,进入我们视野的往往是根据学业成绩或活跃程度等确定类别的群体。单一的量化性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性格特征、体格相貌、性别特点、家庭背景和独特生命价值等。

(3)量化性的评价,会造成学生群体形成追求机械而抽象的数字符号,忽略了知识间的关联的探求,扭曲了学习的动机和意义。

2.描述性学生评价是对量化性评价的冲击,这种关注人的理解和视野的评价方式,让被忽略而实际上对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的不可被测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重视。描述性评价方式让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交往过程的细节和行为中,老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得以用心观察、倾听、理解,洞悉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加深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状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全文阅读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研究开发课外学习资源

摘 要: 基于家乡――瓷都德化这块土地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要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中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乡土文化 课外学习资源 中学教育

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研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笔者希望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积累编制以乡土文化资源为内容的校本课程,让其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一、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国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对“教材就等于唯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教学思想、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善于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与实践

徐特立先生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基于家乡――瓷都德化这块土地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中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制定研究目标

全文阅读

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动员会上的领导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五五”普法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同步,从开始实施,今年是最后一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今年的普法重点是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总结、全面检查、查漏补缺,圆满完成“五五”普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了顺利通过全国、省、市的考核验收,县领导、县委罗书记、陈县长专门听取了汇报和市局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副主任代

表普法宣传领导小组陈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市局盛处长作专题辅导。下面,我先就“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作一个简要的布置。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考核验收工作的大体安排;二是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方面考核验收工作的大体安排

(一)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县普法办按照县领导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了《德清县“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实施意见》,已下发。按照全国、省、市的统一部署,“五五”普法考核验收主要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即“五五”普法《规划》贯彻执行情况;二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落实情况;三是《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与民生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情况;四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情况,也就是“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情况;五是依法治理工作尤其是“法治德清”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六是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情况等。围绕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分别制定了乡镇(开发区)检查验收标准、县级机关部门考核验收标准和重点责任部门的任务分解表,今后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对照乡镇特色和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措施。

(二)、考核验收的时间安排

(三)、考核验收的方式方法

全文阅读

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的通知

教基一司函[201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各地各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教育部将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具体方案附后)。

各地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作为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征集工作过程成为推动德育深化的过程,要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广大学校积极参与,并按要求及时高质地报送相关材料。

各省份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以总结报告的形式与参评材料一起报送我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详见)

全文阅读

建立长效自评机制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在宽城教育局构建的四维督导评估机制的引领下,建立了学校五段式自评机制,保障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全力保障督导自评工作顺利开展

(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分工到人

为了迎接各级各类督导评估检查,学校首先专门建立了迎检组织机构,即成立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员由其他校级成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由校级兼职督学担任,成员由中层主任及各相关负责教师担任。其次,召开工作布置会,按照各类检查指标体系从A级~C级指标分工负责,一般是领导小组成员承担A级指标、工作小组成员承担B级指标、其他教师及相关人员承担C级指标。最后,按照所承担的指标体系进行学习,并对照学校工作逐一准备迎检材料。

(二)建立自评机制,检验工作成效

建立“解读体系、分口自检、分口自评、阶段反馈、形成报告”五段式自评机制,我校的自评工作严格按照自评机制的步骤进行分口自评。

解读指标体系。首先各位校级主管领导要组织各自对口的成员认真学习省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说明,然后要求具体工作人员要对照指标体系认真解读,明确指标说明所代表的含义,以便于明确工作目标,内化以指导实际工作。

分口自检自查。对照指标说明分别自检材料,先进行自检自评,查缺补漏,以检验平时工作中的成效,我校在迎检时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软件材料必须达标,如果在自检中发现自己缺材料,说明在常规工作中还存在漏洞,职责落实不到位,需要加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