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教育管理

未来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还不够,作为一个生活(生存)于未来社会的中国人,还必须具备:第一,良好的文明习惯;第二,热爱祖国、诚实、勤奋、敬业、乐群、勇于开拓进取的个性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三,对社会、环境,即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打好基矗实施“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在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在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

立志成才教育实质上就是以理想、志向、人生目标、成才道路和条件等为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立志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在实施“三体”教育中,应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贯彻始终。如果说,“做人”的教育主要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需要和要求,那么立志成才教育则能更多地体现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

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德育不能以削弱智育为代价,也不能搞形式、走过常。

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德育的实效表现应该是促进而不是脱离这一过程。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

2、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

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就没有有效的教育。而教育活动的系列化和制度化是建立教育阵地、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有的可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也可按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目的单独组织;可集中进行,也可分散安排;可走出去,也可请进来;可由学校或班级教师组织。也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去安排实施。每次教育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实效。

全文阅读

德育量化管理

衡量德育工作的成败,主要是看学生的思想觉悟是否提高,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形成。这是评定德育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评定要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可量化的即量化,不可量化的,就不能免强。因为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事物的整体,所以仅有定量的分析,有时很难说明问题,同样的,仅有定性分析,也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情况。如只看到某位班主任一个学期组织了多少次活动,而不考察这些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否具有恰当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最终是滞达到了活动的教育目标,那么这样的分析就很难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这些活动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完成,是只有形式、缺乏质量的活动,那么这些活动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某位班主任一学期只组织了一两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但由于数量有限,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缺乏足够的力度,那上同样不能说明这个班级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了什么成绩。因此,根据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德育管理不能仅看“量”,即仅有“量化管理”是不全面的,必须“量”、“胜”兼顾。

尽管“量化”对于调动学校专业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不考虑德育上作的特殊性,不顾量化管理的适用范围,在德育工作管理中强行搞量化,将产生一系列问题:

其一,追求量化目标容易导致德育工作囿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为了便于管理,管理者将不得不把德能过程中可以量化的任务,如好人好事的次数,受奖情况,违法犯罪情况等作为目标,并以此来衡量德育工作质量。殊不知,这地只是实现真正德育目标,即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正确道德观念形成的具体工作或工作过程中的个别参量,并不是德育工作所要追求的最终成果。相对于德育工作的本质而言,这些只是表象与手段,与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并没有必然联系。

如有些学生平时遵守纪律,待人礼貌,表现较好,可一到社会上却“原形毕露”,往日的“风采”荡然无存。因此如果用这些表象的东西作为衡量德育工作质量的标准,就可能导致人们不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因为这些标准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加强纪律而强行办到,不必用费力费时的思想教育方法。

其二,追求短期目标,容易导致德育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德育工作要实现其“育人”目的,必须树立长期观念。因为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思想观念的转变更不能下命令,要有时间,要经过定的过程,甚至反复。德育工作和智育、体育工作的不同点主要是非常难以量化,以“育人”为目的的长远德育目标就更加难以具体化。学校如果回避德育工作的长期打算,不按品德教育规律办事,仅设短期目标,就会使德育工作只追求短期目标,出现短期行为,或拨苗助长,或自谓“铁路警察”,或扮演救火队员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忙于压“事故”,造成德育工作的失误。

其三,追求个体目标,不利于形成各方面协作,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德育的任务,必须依靠课内外各种途径的紧密配合,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一致才能完成。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建立校内校外结合的德育网络,在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渠道的配合过程中,充分利用社会信息中的积极因素,抵制和克服其消极因素,形成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局合力。在学校内部,个人负责,对个人奖惩的做法,虽然可以强化教育者的责任意识,但却可能以牺牲合作和其他方面不关心德育工作为代价。如有的学校把德育工作看成是班主任工作,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任课教师推班主任管,似乎授课教师可以不管学生的思想,不负德育工作之责,即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在社会上,人们认为“育人”是学校的事,这种认识不利于唤起全社会的教育意识,不利于“共同育人”观念的树立,会导致“5+2=0”现象的出现。

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塑造,而不是搞几次活动,作几次报告就能突击来的。所以德育工作要有长远打算,德育工作管理也要根据德育工作规律来进行,对德育工作实行量化管理,一定要考虑到德育工作的规律及量化管理本身的运用范围,做到扬长避短。

全文阅读

德育管理中问题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21世纪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德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居民学生对职工下岗的困惑、农村学生对蚕茧价格的调控,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4)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和职业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全文阅读

德育管理模式

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

未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大发展中职德育工作一直采用班主任工作模式,该模式是德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对象的变化和社会对各类国民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级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班主任工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德育任务。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张的同时,引进社会力量修建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许多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统一入住学生公寓,集中度高,区域性强,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的生活区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德育工作已不可忽视。可是在这个区域内的德育工作,却是旧有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没有涉及的一大空白点。其原因主要有:(1)时间的局限性。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大多是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开展,班主任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引导力度明显不足。(2)区域的局限性。班主任工作几乎都是在教学区进行,对学生的生活区、住宿区很少涉及。(3)工作内容的局限性。许多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对全班学生学习进行宏观管理,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所不足。

经验的束缚中职德育团队的工作常被经验左右,团队中的部分成员不思进取,自己面对的对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去研究、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德育团队仍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长此下去,中职德育管理模式很难得到发展。

德育管理忽视了整体性提出“全员德育”的口号十分具有先进性,是基于生命的系统完整性角度总结出来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在德育团队管理中有党、政、工、团等部门,其实到实施着力点上时,却谁也用不上力,徒有虚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解决好其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只是等到结果不符合目标时,再去寻找管理模式的症结,没有整体推进的概念。

改进中职德育管理模式的措施

有学校提出构建就业导向的德育管理体系,是德育管理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外在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浙江省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就树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并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追求教育改革的最新创意,探索适应职校特点的德育管理体系。

很多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对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的修炼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的思想上,因为有才能的团体是由有才能的个人组成的。但是只有共同愿景与才能还不够,世界上不乏有才能之士组成的团体,其成员虽然暂时共有一个愿景,却无法共同学习。因此建立好优质的管理模式并付诸实施,必须使管理的团队共同学习,建立共同的愿景。物理学家鲍姆说团体学习要做到三点,即一是要学会深度会谈,二是具有创新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三是学习成员的角色和演练。中职德育管理的团队要进行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练习,才能使管理模式运行自如,达到预期的效果。

全文阅读

人本管理德育管理论文

1教师方面,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管理工作成效一直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必然趋势,在日常教学活动认为只要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即可。事实上,教师才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为了更好的将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德育管理中,必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是学生思想建设的主要力量,只有教师具有了主人翁意识,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目标。

2学生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的德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学生一直处于德育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与老师之间未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人本管理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还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其一,要尊重学生的性格。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形成阶段,心智尚不成熟,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与学生建立对立的关系,德育管理工作应该更加人性化;其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老师应当为学生创建更大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轻松健康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3创建民主自由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德育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外界条件,体现的也是学校管理的文化和精神,为了将人本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应当为老师和学生创建民主自由的校园环境。一方面,教师能够发挥自己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更加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中能够不断发挥潜能,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4结语

本管理理念是符合当今时展特点的管理理念,体现了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学校德育教育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将人本管理更好的运用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中。

全文阅读

点圆式德育管理

文章摘要摘要:学校德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德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对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依据“点圆式”工作法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分为对外的外延管理和对内的内涵管理两大工作体系,运用“横向协作”战略开展对外的工作,运用“系统推进,全面提高”战略进行对内的管理工作。

摘要:“点圆式”工作法外延管理内涵管理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提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形势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提出,标志着一个教育新时代的到来。置身于时代的变革之中,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中心工作中的整合功能,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点圆式”工作法是指以有利于全局利益为原则,以岗位需要和既定的岗位目标定点,工作者以点为圆心,以最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半径绕点画圆,不满足于达成既定岗位目标,而立足于本岗位的需要积极探寻并达成新的岗位目标的工作方法。

“既定岗位目标”外部有许多暂时未知的可以做的工作,它的内部也有许许多多的工作环节。根据串联环节的不同可以将点圆式工作法分为两种主要操作模式摘要:一是在“既定岗位目标”之内串联最多的工作环节;二是既在“既定岗位目标”之外寻找新的岗位目标,又在“既定岗位目标”之内串联最多的工作环节。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都是在自身职责权限范围内以已知为点、以寻找并达成未知为半径画圆。

学校德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点圆”工作系统,根据“点圆”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我们可以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分为对外的外延管理和对内的内涵管理两大工作体系,运用“横向协作”战略开展对外的工作,运用“系统推进,全面提高”战略进行对内的管理工作。

一、运用“横向协作”战略开展德育工作的外延管理

(一)战略的基本内容。就是将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确立为“点”的内容,将和学校德育工作相关的外部环境的沟通工作确立为“圆”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体现在学校通过加强和家庭、社会的协作,建立开放式的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和其他兄弟院校间进行交流,借鉴和吸纳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推进德育工作上水平、上层次,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文阅读

德育管理之浅见

德育管理是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也就是学生思想的奠基工程,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学校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悟:

制定计划,引领方向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成功的计划制定是出色完成一学期任务的前提。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组织实施,有力保证

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开辟多种教育途径 德育“首育制”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不仅利用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通过广播、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学校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做什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 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学校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把要求前置,要用教师的智慧和工作的艺术,对学生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全文阅读

高中德育管理教育方法

一、如何理解德育管理

按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分类,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体系中划出特定的一部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排专门课程授课,这就是所谓的直接的道德教育。而间接的道德教育指的是在语文等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思想品德观念渗入其中。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在校内接触的各种环境因素、各项活动、各类课程等都隐含着德育因素,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潜移默化地渗入德育艺术,这些也都属于德育教育的间接方式。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德育工作应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入手,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为何要加强高中德育管理

加强高中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是其最终目的。鉴于此,必须将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纵然近年来人们对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其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急功近利的现象日益突出;另外,将德育隔离于知识教学之外,割裂二者的联系。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三、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1.创设良好的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觑。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做好德育工作极其重要。要想在学校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那么,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就一定要跟上。如:在校园宣传栏中展出相关模范代表的事迹、起到带头作用;或开展一些校园宣讲活动,定期举办德育讲座;招选一些志愿者,培养学生助人的品德。总而言之,就是将德育渗透到学校风气中。

2.强化教学德育渗透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德育教育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于2009年9月在内蒙古、江苏、浙江和广西范围内设立酒店管理专业在五年以上的高职院校中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国四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年级、不同行业经验的毕业生、实习生和在校生。调查采用分级、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首先随机抽取四所满足上述条件的高职院校,再从四所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00人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访问以统一问卷、由调查员严格按照抽样名单直接将问卷交给被抽中者填答和电子填答两种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经检验,本次调查的数据用于推断总体情况时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的最大误差将不超过±3%。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全部采集到的数据采用国际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从性别构成上看,参加此次调查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男生占19%;女生占81%。这一比例与目前酒店用人方面对性别的要求成正比。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国共青团团员占受访者总数量的26.2%、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71.8%、既非党员又非团员的只占2%。本次调查回收的200份有效问卷中,由一年级同学填答的19份,由二年级同学填答的78份,三年级同学填答的87份,毕业生填答的16份。行业实践情况:本次调查是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的,在本次调查的一年级受访者中参加过行业实践活动的人数只占2.4%,而在其他受访者中这个人数所占比例上升到97.6%,其中有半年以下工作经验的学生占28.6%,有一年以下、半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占47.6%,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占21.4%。从选择酒店管理作为自己的专业的动机上看,最重要的动因依次是:“酒店工作有机会接触知名人士”、“酒店工作人员见多识广”、“酒店工作充满挑战”。选择“酒店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优越”、“酒店工作人员社会地位高”、“酒店工作人员收入高”、“偶然机会被录取到酒店专业”的受访者只占比较小的比例。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是怀着明确目的进入这一专业学习的,做出这一选择主要动因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根据调查,各高职学院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程度不一。200名被调查学生中有47人学习过职业道德课程,占总数的23.5%,经过回访和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有25人通过其他课程和方式学习过职业道德,占总数的12.5%,且学习过职业道德课程的大部分是以前从事过与酒店相关的实践工作。

这说明大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没有设置职业道德课程或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这说明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缺陷。问及是否了解酒店管理行业的职业道德时,同学们回答最多的是“一般”,其次是“比较了解”和“很了解”,而调查者对所得数据按照有无实习经历指标进行细分后发现,有实习经历的受访者对目前酒店管理行业职业道德的熟悉程度要高于没有实习经历的受访者。推测在实习过程中,与酒店工作者之间的共事和对酒店工作的实际动手操作,有可能强化了受访者对酒店管理行业职业道德的理解;有76.2%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很重要,只有23.8%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较重要;对于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哪个更重要的回答,81%学生回答两者一样重要。这些都足以说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还不深入、不具体,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缺陷。调查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中,教师在讲授涉及酒店工作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时,42.9%的学生表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课堂讲授,而较少采用结合教材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聘请企业或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参观等形式,教学形式比较单一;49.1%的学生表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和讲解教材,而课堂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使用较少;53.3%的学生表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涉及到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自己职业道德养成影响最大;74.5%的学生表示参加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是职业道德的培养,比纯理论教学效果好,是最有效的途径;56.6%的学生表示去酒店实习是最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的社会实践。因而,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酒店实习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考察受访者对各类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数据表明: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依次是服务技巧、酒店礼仪、外语、人际沟通技巧,次重要的是计算机知识、旅游企业职业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旅游法规,而受重视程度最弱的是旅游市场、旅游心理学、与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现代饭店财务管理。从数据上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同学们对外语和计算机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后续访问获得的关于这两门课受到重视的原因是受访者面临着等级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而旅游市场、旅游心理学、与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现代饭店财务管理受重视程度最低的原因被表述为:“不实用”。;55.8%学生表示当个人利益与客人或者酒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会将客人或酒店利益放在第一位;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能快速进入状态,转变角色,认清自己所处的境地,已61.9%学生表示能接受实习生比正式员工工资低这一现实,并认为其属于正常现象;16.7%学生表示喜欢所学的专业,没有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厌恶感,38.1%学生表示很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学生也只有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才会敬业、乐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已成为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77.1%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塑造自身良好形象作用最大。

三、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全文阅读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目前的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开始呈现出一种现代化、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它包括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总结创新等四个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是保证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德育 教育管理 系统工程 实施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5-01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