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教材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论文

一、因材施教的现代意蕴

(一)行为目标的变化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在古代个别教学的背景下,所谓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某一个教育对像,其实质是针对个体的个性教育。但这种一一对应的教育方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却有不可操作性,因为现代教育的施教对像已从面对面单个的学生状态变成了以院校、专业、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状态。因材施教之“材”即教育对像可以分为个人和群体,故在规模化发展的高等教育中,今日所因之“材”更具群体性特征,从教育需了解单个学生的出身、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转向了面对大规模的群体的普遍的、具有共性的公众需求的现实层面,这是目前因材施教现代化改革的实质性变化。

(二)行为策略的改变

受教对像的群体化,导致了因材施教原则的践行策略的存在状态也会有相应变化,具体说来表现为:

1.师生定位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必须讨论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多被认为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老师独具慧眼先明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因势利导去授业解惑,强调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但在规模教育的教学舞台上,受教对像的多层次、群体化的复杂局面决定了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演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先了解受教群体大致的来源、基础、能力、兴趣的分布类型,再分类分层,进行分类施教。同时,即使在同一级层与类别受教群体内部,教师也面临着了解学生中差异的统计分布,不可能作到绝对的整体把握,故在这种复杂群体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把“交往”、“对话”、“互动”等因素列入课堂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主动精神,所以现代教育的师生主体定位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再去实现创造性的教师主导,构建新型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这才是因材施教教学活动的新的内涵。

2.资源整合上在教学实践中

全文阅读

大学语文教材结构分析

摘 要: 不同的教材类型体现了编造者不同的文学理念和文化思想,尽管现存之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体例不一,但从主题、文学史、体裁、专题四个角度来看,大学语文教材大体可分为人文主题类、文选类、专题类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剖析反映了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编选的基本现状。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材 结构 体例

近几年,专家们对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张承明认为:“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更为合理、有序的单元编排使语文教学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在系统学习语文知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语文能力训练,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①可见,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对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目前市面上的大学语文教材铺天盖地②,但基本属于四种类型,即人文主题类、文学史类、文选类、专题类。从教材结构入手,分析大学语文教材的优劣,对于理想大学语文教材的探讨和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助益良多的。

1.人文主题类

人文主题类的大学语文教材比较多见,也比较普通。本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宗旨,此类教材多从几个常见主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都是将人文精神和主题提炼成几个方面,把类型教育和主题内容贯穿于教材编写的各个方面。徐中玉第八版《大学语文》教材即本着人文主题的编选理念,将教材分为十二单元,每一单元均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归纳,分为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社会人生、人情世态、乡思亲情、爱情婚姻、人物风神、咏史怀古、写景记游、论学品艺。各个主题部分的选文基本上都能做到各体兼备,以品格修养部分为例,其中既有诗词――《离骚》、《饮酒》、《念奴娇》,又有议论文――《孔子论修养》、《以修身为本》,还有散文――《前赤壁赋》、《我的世界观》。就主题而论,每一个主题部分都体现了时代性与通变性的融通,既有古之韵,又有近之美。但此种类型教材,容易产生主题先行的观念,就自主学习而言,也不利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2.文学史类

文学史类型的大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的选编方面体现了编选者对文学史乃至历史的高度重视。此类教材虽然在编选体例上仍然以文选为主,但增加了很多高附加值的东西,比如对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介绍,相关人物的介绍,以及文学和史学发展的分析。以南大版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例,教材选取了自诗经以来的名家名作,共四十一个单元,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优秀作品。如先秦的散文、汉魏六朝的赋文、唐代的诗歌、宋词、元曲、明清戏曲、古代小说、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新诗、现当代戏剧、当代散文、当代小说、当代新诗等。这种方式比较易于提纲挈领地抓住事物的对象,能够使教材内容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流派的掌握。这种编写模式“改变了传统大学语文课的讲解单篇作品为主的习惯做法,实行文史与作品并重,创建了以历史文化带文选的编排模式,以拓展并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与文史知识,进而达到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③但深入分析,这种教材也容易犯主线不清,重点不突出,知识细碎的问题。如唐代的文学研究缺少一定的统筹,主要分为初盛唐诗(上)、初盛唐诗(下)、李白、杜甫、唐代散文、中唐诗(上)、中唐诗(下)、晚唐诗、唐五代词几部分。全似乎是全了,但从整体体例上来看,就显得不那么整齐划一,编选者的主体思想也不是很突出。如果编选者不能高屋建瓴地对所选之内容进行统编的话,就会造成主线不清、一盘散沙的后果。

3.文选类

全文阅读

谈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

【摘 要】语文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三种属性。大学语文也是语文,也同样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特点。另外,大学语文也有别与中学语文;两者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过程中,应该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差异性四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关键词】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差异性

【Abstract】The language has utilizable, ideological and the artistic three kind of attributes.The university language also is a language, also has utilizable, the ideological nature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similarly.Moreover,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also does not have with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Both have certain difference.In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collection process, should utilizable, the ideological nature, the artistry, the different four proper attentions to both, not be able not to be able to attend to one thing without losing track of another thing.

【Key word】Utilizable, ideological nature, artistry, 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大学语文教育受到了许多大学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也加大了对语文教材建设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的大学语文教材已有上百种之多,但教材质量却是参差不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总选文66篇。按时代地域分,古代作品46篇,现当代作品15篇,外国作品4篇,港澳台作品1篇;按体裁分,抒情类作品65篇,叙事类作品1篇,戏剧类0篇;与中学作品(安徽省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重复19篇;应用文0篇。吴满珍主编的大学语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总选文72篇。按时代地域分,古代作品50篇,现当代作品15篇,外国作品6篇,港澳台作品1篇;按体裁分,抒情类作品62篇,叙事类作品9篇,戏剧类1篇;与中学作品重复15篇;应用文0篇。江少川主编的大学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总选文78篇。按时代地域分,古代作品56篇,现当代作品14篇,外国作品3篇,港澳台作品5篇;按体裁分,抒情类作品68篇,叙事类作品9篇,戏剧类1篇;与中学作品重复22篇;应用文0篇。席嘉主编的大学语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总选文72篇。按时代地域分,古代作品44篇,现当代作品17篇,外国作品10篇,港澳台作品1篇;按体裁分,抒情类作品58篇,叙事类作品11篇,戏剧类3篇;与中学作品重复6篇;应用文0篇。王建设主编的大学语文(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总选文55篇。按时代地域分,古代作品38篇,现当代作品14篇,外国作品3篇,港澳台作品0篇;按体裁分,抒情类作品46篇,叙事类作品8篇,戏剧类1篇;与中学作品重复21篇;应用文0篇。

五种教材共同反映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忽略了应用文的选编。2、古代作品比重过大。3、抒情类作品比重过大。4、与中学语文选文有所重复。

我们认为,对于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全文阅读

《大学语文》教材辨正

作为江苏省五年制师范生“专转本”考试科目“大学语文”的指定教材和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错误颇多,指正如下。

一、错别字

“目录”第2页“诗歌大单元”中选入了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和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但“暝”字误写成了“瞑”,“巷”字误写成了“苍”,非常刺眼!第95页说钱钟书的“主要作品有《谈艺录》《管锥篇》……”,其中《管锥篇》应为《管锥编》,这里“编”字误写成了“篇”。《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1960和70年作的古文笔记体学术巨著。全书大约有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引经据典,并运用了多种西方语言,堪称“国学大典”。第241页白行简《李娃传》一文中的“生邃惊起,莫敢仰视”,“邃”字应为“遽”字才对。

二、注音错误

第9页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文后注释⑦:“……屦(jǔ):用麻、草制的鞋……”“屦”字注音错误,应为(jù)。第63页韩愈《祭十二郎文》文后注释76:“窆(biān):下葬。”“窆”字注音错误,应为(biǎn)。第27页《左传》中《晋楚城濮之战》文后注释66:“……盬(qǔ):吮吸。”“盬”字注音错误,应为(ɡǔ)。第246页白行简《李娃传》文后注释⑥:“常州刺史荥(yínɡ)阳公……”荥阳公即郑公。唐朝时,郑姓为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的望族,故称。这里的荥阳应读作“荥(xínɡ)阳”,而非“荥(yínɡ)阳”。“荥(yínɡ)”亦有其音,也是用在地名中,例如“荥(yínɡ)经”,在今天的四川省。

三、解释说明错误

第77页说“茅盾小说主要有《蚀》《虹》《子夜》《腐蚀》《清明前后》等”。其中,《清明前后》是茅盾先生在上世纪40年的一部剧本,而非小说。

所有文言文的注释中,某字是“同”某字还是某字“通”某字,说明比较混乱。某字“同”某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古今字(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或异体字(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以《晋楚城濮之战》中的两句和《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的三句为例: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②民不知礼,未生其(共)。③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④昔者,孔子(没)。⑤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以上括号中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恭顺”、“背叛”、“亡故”、“返回”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共”、“倍”、“没”、“反”,而改用“婚”、“恭”、“背”、“殁”、“返”。于是昏----婚、共——恭、倍——背、没——殁、反——返就构成了古今字。某字“通”某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通假字。教材中该是古今字的有的注成了通假字,该是通假字的有的注成了古今字。“同”与“通”混,贻误不浅。

全文阅读

探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教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展迅速,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不仅是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作为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英语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对中国文化的内容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了解西方英语文化,却忽略了中国文化,无法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将中国文化编入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教学,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中国文化 教学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西方文化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是原版英语教材,无法学习到有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所忽略,而且无法用学到的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准确的翻译。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严重缺乏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关注度减少,尤其是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后,对西方文化已经熟练掌握,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涉及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的文化内容时,甚至无法进行准确的翻译,更加无法将中国文化用英语完整表达出来,这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追根溯源,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严重缺乏,所以,增加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一、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不仅有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能够加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能够让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向西方世界,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1.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是对外交际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中国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和了解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让西方世界认识中国文化并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要想更好地在对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必须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帮助人们在掌握英语的同时能够准确地对中国文化进行翻译,并在对外交际中介绍中国文化。

2.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需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新的层次,在进行交流的同时,外来文化也对本国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坚持民族传统文化,并学习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点,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所以,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要加大中国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帮助学生在日后更好的将中西方文化结合,并将本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3.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涉及英语语言知识,还渗透着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识,将西方的大量文化背景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意识宣传,虽然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也造成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忽略,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认识不足,更加无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相结合,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所以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将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全文阅读

英语教材与大学英语论文

对于A班层次的学生,选用难度系数较高的教材,适用于学习基础好,有考研需求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需要的大学生。对于B班层次的学生,选用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教材,适用于学习基础一般,为就业奠定必要的英语基础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需要的大学生。因此,在普通本科院校选择大学英语教材,首先要按照分层教学的需要来选择教材的应用范围,是大学英语六级教学使用还是大学英语四级教学使用范围。此外,要参考当前本科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现状,选择一些倾向于听力、阅读、口语表达与写作等实用性内容较多的教材。

1.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内容通过教材目录可以反映出来,在编写与选择大学英语教材时,目录是重要的评价内容。课程标准是根本,换句话说是根据标准来编写教材或者选择教材(对照目录)。对于专业化的英语课程教改,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匹配通常是要依靠自编教材才能够实现对应。

2.课程教学方法与教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对应性分析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匹配的教材作为支撑。目前主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有以下两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个任务,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高校大学英语还设计了口语交流、专门用途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文章鉴赏、英语讲演等多个选修任务,为学生提供兴趣学习机会。有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则对应的教材就要打破传统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编排。

(2)情景教学改革。因为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因此造成了大批的哑巴英语人才。一些高校就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机场出行、酒店餐饮、职业交际等多种语言学习情境,开展在虚拟场景下的交互式的、角色扮演式的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这种情境教学,需要有情境式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

3.教学与学习要求和教材辅助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全文阅读

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教材运用探析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研究性学习应以教材为依托。陈洪主编《大学语文》教材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结合该教材所选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文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设计也证明了该教材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39-02

教育部教高[2005]001号文件号召“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此,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逐渐增多。我们认为,大学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以教材为依托,并愿就此进行交流,以促进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和提高。

1大学语文课程研究性学习应以教材为依托

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立足于教材。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亦然。江杰指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精心编写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伍桂蓉则进一步把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划分为如下梯度层次: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由教材内容引申问题——确立专题研究——触及社会生活。但已有研究对立足教材的理由却论证不足。我们认为,这应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1.1大学语文教材是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用武之地

首先,大学语文教材是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用武之地。众所周知,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分为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具体化,其过程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的加工:教材既是研究课题产生的源泉,也是课题研究展开的场所,又是问题求解所需素材的矿藏,甚至答案也隐藏其中。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编写

第一,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教材不能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教材应该侧重于选择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以及能够鼓舞人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为主。

第二,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要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很多程度上体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要以应用为主,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是切切实实用得到的。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也毫不例外要打上以应用型为主的烙印。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实用性是指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学生今后会用得上的教学内容来讲授,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用;另一方面,这些实用性的内容大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它可以避免出现很多枯燥的、与他们专业联系不大的且难以用得着的纯理论的内容,这是三本学生很反感的。实践性是指通过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在课后通过各种机会去多实践,去锻炼自身,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这是学生很喜欢参与的内容。比如,讲完演讲与口才的内容后,学生可以借助学院展开的各种主持人比赛、辩论大赛和演讲比赛等去锻炼自己;讲完应用文写作之后,可以结合需要在学生会、在社团各种信息等。

第三,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要体现大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不能整本教材都是属于文学鉴赏性质的内容,这不符合三本学生的特点。考虑到三本学生的语文基础还比较差,所做的作业,还有很多错别字,标点符号也有使用错误的地方等,以及所写的毕业论文通篇散文式的道来,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连说话都说不清楚,因此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教材要有应用文写作以及演讲与口才这两部分的体现。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而应用文写作以及演讲与口才是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希望借助大学语文这个课堂想要学到的内容。或许有人会认为应用文写作应该另外开设一门课,但是真真正正在独立学院另设应用文写作课是很少见的,除非是应用文写作与本专业联系很紧密。而且应用文写作这一部分,老师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将各种类型的文书,通过报纸、学院发的公文等讲1~2范例,其他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借助网络信息、多媒体、视频等自学。演讲与口才,也是大学语文教材必须要体现的,尽管和应用文写作一样所占的比例少,课时少,但是不可缺少,这一部分重点在锻炼,通过课堂上的少许时间的讲述,让学生在课后抓住学院开展的各种活动去实践,去锻炼。市面上的教材很多都只有文学鉴赏部分,针对的都是本科院校,所以在独立院校的学生看来,这些教材不符合他们实际需要。

第四,教材的各大主体部分,要有主次之分,各部分前面要有一个总的概述,特别是文学鉴赏部分,哪个时期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及作品,便于学生了解整个文学的来龙去脉。文学鉴赏部分、应用文写作部分和演讲与口才部分,文学鉴赏要占大部分,而文学鉴赏中的现代文要占主要部分,古文占少部分。相比文学鉴赏部分来说,应用文和演讲与口才占小部分,但不能少,且在教材后面应当附有常见错别字、正音表等。这是大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的重要体现。市面上出现的一些大学语文教材尽管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和演讲与口才都有体现,但是偏离了大学语文学习的主旨,主次不分,应用文写作和文学鉴赏处于同等地位等,这是在编写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材时需要主要的地方。

第五,教材在选材方面一定要新,要切合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不能老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学的文学类的文章放到里面,特别是拿一些现实意义不强的文章放到大学语文的教材当中。本来,大学语文是一门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各大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具有大众性,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专业,要让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接受它,就必须做到在选材上与学生的生活相贴切,与他们的思想动向相贴切,所以选材一定要有新意,与时俱进。比如,可以选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一些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思想反应了当代“80后”“90后”的主流思想,也是“80后”“90后”崇拜的对象;同时,可以选入最具中国风的歌手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等来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词的创作以及它是如何配乐的,从而学会这首歌。总之,独立学院的大学语文不能沿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要有新意,符合学生主流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有主次之分,各部分前面要有一个总的概述,特别是文学鉴赏部分,要兼具工具性、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要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要附有常用错别字、正音字表等,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

作者:钟柳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全文阅读

外语院校大学语文课教学现状调查及教材研究

【摘 要】本文选取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大学语文课作为调查对象,展示外语类大学语文课教学的现状,并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具体意见。

【关键词】大学语文 通识教育 外语类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担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文化视野的文学通化研究》子课题《外语类大学人文通识教育研究》(编号:GDUFS211-2-045)的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发展,我们曾经就大学语文课的教材、教法等问题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根据外语专业的学科特点编写了新的大学语文教材。目前,该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学生反映良好。

本文展示了大学语文课程的问卷调查情况,同时就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提出一些看法,愿与各位同行探讨。

关于外语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促进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对课时和考核情况的认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看法、对教材编写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全文阅读

编好教材,用活教材,以大面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苏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从2008年秋天进入山西至今已有四年了,使用这套课本进行教学的四年,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反思的四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前人教版教材,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编者在专题的设计、选文的角度、课型的安排、练习的拟定、语言的表述等方面都有大胆创新,如能真正用好这套新教材,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前不久,为了用活用好教材,笔者做了一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学生最喜爱的篇目民意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了榆次一中等4所学校高二、高三的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806份。具体做法是,每个参与调查的学生就教材每个必修模块及选修模块《短篇小说选读》中选两篇最喜欢的篇目,并写出最喜欢的理由。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对每个模块最喜欢的前五篇文章做一统计:

课本

最喜欢的篇目

最喜欢的理由

必修一

(23篇,19篇现代文、4篇文言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