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罗志红 单位:成都大学
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中介论和内化论。中介论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认知功能在低级生物(如听觉、嗅觉)的基础上产生,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来中介个体和社会物质世界的关系。人是运用符号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来控制和重组低级生物心理过程(这种过程大部分属于自动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射),这种控制使人区别于其他物种,是自觉而有意的,以间接地调节与他人、与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符号工具包括数字、计算系统、音乐、艺术成果、文学作品,尤其是语言。通过社会互动,语言符号才开始在行为中由外到内发挥心理工具的作用,也就是将自然的心理过程转化为高级认知功能。中介的一种形式是调节。调节分成物体调节、他人调节和自我调节。物体调节指个体直接受周围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他人调节指儿童的思维和行动依靠成人的语言;自我调节指儿童能够依靠自己的语言思维和行动。
在二语学习中,他人调节指学习者在老师、父母、同伴等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协作式交谈的学习;自我调节指学习者具备了自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是从他人调节到自我调节的中介过程,依靠面对面的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内化指社会成员把交际活动中的符号产物转化成心理产物以中介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从社会关系或更具体说是社会相互作用逐渐向个人内心品质转化的过程,并使个人掌控自己的大脑。维果茨基指出,内化过程是从人际活动的心理间平台转化成个体的心理内平台的过程,内化是通过模仿机制形成的,内化的关键在于人具备模仿他人有意识活动的能力。但这种模仿并非机械重复,而是受制于社会文化调节,只有当学习者积极参与社会交流或者在自我话语中创造性地模仿他人的话语时,语言输入才起重要作用(Lantolf&Thorne,2007:201)。社会文化理论还有一些其他概念,比较重要的是最近发展区和搭架子。
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新研究表明,最近发展区可以:(1)在专家与新手之间的互动中,能力通过社会互动转移给新手;(2)在新手与新手的互动之间,能力相当的同伴通过合作、讨论得以构建(Donato,1994)。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所创建生成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由教学动态来决定,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的向前发展就是学生学业的不断进步。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发展过程。继而他发现,就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要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而搭架子指任何成人——儿童或专家——新手的协作的行为。儿童或新手还不能独立运用某些知识和技能,但可以通过谈话借助对方给予“搭架子”的帮助获得期望的结果。儿童或学习者通过专家或较成熟者进行协作式交谈,实现共同理解而最终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Wood等认为支架式帮助有以下六个特点:激化完成任务的兴趣;简化任务;维持任务目标的方向性;突出任务的关键特征,以及目前任务完成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控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挫折;提供示范。
社会文化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区别
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有两大学派:认知派和社会文化派,二者的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和哲学倾向都不同。一般来说,通过分析事物对立面,更能认识事物本身。这也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因此,这里谈谈社会文化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区别。在语言观上,认知派认为语言是心理现象,由抽象规则组成,存在于个人大脑中;社会文化派则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与文化混为一谈,无法分割,存在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在学习观上,认知派认为学习发生在个体内部,学习者将输入有选择地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输出,逐步将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社会文化派则认为学习是社会参与的结果,学习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获得语言和文化知识,转而成为个人脑内活动的材料。在研究对象上,认知派主张二语习得研究的对象是第二语言的运用,而不是语言习得,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习得是不可分割的,研究的焦点在于社会/互动因素及其对语言使用产生的影响。认知派认为学习的最终状态是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目的语水平或者出现僵化现象;社会文化派认为语言学习没有最终状态,学习者永远都处于学习状态之中。在哲学倾向上,认知派主张现代派观点,坚持人和社会环境互为独立实体的二元论观点,认为无论社会环境因素发生多大改变,二语习得终究是心理过程,语言学习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不会引起习得方式大的变化;社会文化派主张后现代派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语言使用对二语习得起着根本性而不是辅的作用,人类心智机能的起源和发展都包含在社会和文化的互动之中。
社会文化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
一、问题分析
1.在学习动机方面
问卷设计关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包括五个方面:完成学分、为了考证、工作需要、准备深造和其它。从调查结果统计可得出: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约六成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完成学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超过三成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工作需要;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准备深造人数有增加趋势;少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太明确。
2.在学习兴趣方面
问卷设计包括五个英语学习兴趣级别:高、中、一般、低、很低。从调查结果统计可得出:从大一到大四,英语学习兴趣呈现下降趋势;从学习兴趣高和中等看,约占学生总数的三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不够浓。
3.在英语认识方面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近乎一半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大一到大四约四成认为学习英语作用不大。学生普通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够科学正确,学习心态自然不好,英语学习过程中就会存在各种困难。
二、解决对策(考试改革、教学创新、加强实践)
摘要:本文从大学口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创设语言环境是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教师素质;语言环境
一、大学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为满足社会对英语尤其是口语人才的需求,近几年,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教委及应用型大学的重视。专家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陈冬纯2006:3)、认知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孙倚娜2003:3)、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询2005:4)、运用仿真情景对话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曾路,李超2005:4)、SBI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应用设计(高晓芳,袁禹2004:6)等。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中根深蒂固,且新的口语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仍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胡俊杰2007,2)。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重视词汇,语法等概念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口语技能的训练。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并且,一些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中仍存在一些严重损害着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现象:强调英语口语教学,往往忽略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手段落后,很难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与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顺畅的英文;宽泛的知识面;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具备科研能力;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刘润清,戴曼纯2003:16)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口语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的整体优良性。口语授课教师除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除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2007年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年。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将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夏纪梅2007:02)。对此,口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要坚持收听、收看英语广播,英语节目、阅读最新外语报刊、书籍以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来自学生、教材、课堂、同事、专家、社会的资源,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一、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并且学生自身没有较强的意识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语言技巧为主,以英语词汇、知识点、语法等为主要讲授内容,教师很少讲授到英美文学的知识,也较少布置有关文学阅读的任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非常不利。第二,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主要为英语语言自身的应用,但是对于英语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的要求,影响着全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兴趣不高,很少学生去阅读英语文学的相关资料,或者有兴趣但是英语能力不足,慢慢失去了对于英语文学的喜爱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1.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2.课上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文学的熏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学学习与电影结合起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后人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而电影、电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在电影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也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和作品。在当今时代,接触文学不仅靠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飞速的时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布置课下文学的延伸任务,定期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恰当的文学阅读任务和文学赏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和赏析的任务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考。对于布置的文学任务,可以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写阅读反思、影评等来检验学生对于文学作业的完成情况。第五,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变被动培养为主动提高。大学生为了就业,更多的人都选择学习实用性强的课程,对于短期内实用效果较小的文学学习却很忽略。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前的观念,意识到文学学习和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自身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在课堂上和课下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配合教师的文学学习的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文学相关作业将文学素养的培养当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晓琳刘佳单位:衡水学院分院
摘要: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主张在教学中同时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而后再从整体到部分,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同步发展。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整体语言教学因其崭新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一、整体语言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语言阶段教授本族语儿童的语言艺术及阅读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它强调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之间的互动性及内在联系,认为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因此,主张在教学中同时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后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等领域之中。
从此,整体语言教学在各国的语言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解释。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1992)。Brown概括了整体语言的内涵。它包括: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习社团的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性;真实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技巧;四种语言技巧的结合(1994)。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Rigg也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任何企图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句形等部分都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1991)。Genesee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当被分成听、说、读、写,而应当同时教(1994)。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Goodman指出,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Goodman,1992)。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能像学会听说一样学会读写,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听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并驾齐驱的,是自然语言学习的延伸(Goodman,1987)。因此,把语言分为听、说、读、写的传统教学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是不科学的。
摘要:英语文学课因为其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高和实用性不强等种种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少见,通过英语文学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具体实践,论证用英语文学课进行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事实证明,英语文学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文学;英语技能;素质教育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大学英语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课程基本分为基础英语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以及专业英语课程,即跟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如经贸英语、会计英语、管理英语等。而英语文学课不论在学生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还是在三四年级的提高阶段都没有作为独立的课程出现过。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英语教师觉得英语文学语言程度要求较高,英语专业学生上该课程尚嫌吃力,更别提英语水平差得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了。另一方面,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无用论盛行,用人单位瞄准所谓的“实用型”人才,文学课难免遭受学生的冷遇。难道文学课真的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毫无益处吗?本文试图从英语文学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具体实践来阐释这一问题。
一、文学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回溯英语教学和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过去尤其是20世纪之前,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提供语言的形式,另一面则提供语言的内容。例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巨大帮助的牛津英语大词典就大量使用了文学作品里的引文作为例句解释单词。而我国解放前的学生英语学习材料主要来源于英语文学作品。但20世纪以来,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学界都认为文学在语言学习的作用正在减弱。许多研究者如JohnPovey,RuthSpack等就认为文学是不实际的,应该从英语学习者的课程表里剔除。但我们认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是语言工具,阅读文学作品并不会成为他们提高专业水平的障碍,相反文学对人生、社会及世界的微妙表现以及文学语言的精巧优美能锻炼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文学主要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境遇和情感,它能使我们有可能体验他人的生活,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使第二语言的交流更顺畅”。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中载教授在2006英国文学学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指出的:“英美文学课程在语言、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文学课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人文素质,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文学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实践情况。
二、文学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文学选读课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从2003年开始,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以及人文素养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在开设文学课之前,相关教师调研了文学课在本校和国内其他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反馈情况。我们发现,英语文学课在各高校都面临着困境与不足。大多数院校强调培养学生实用性的语言交流和具体的实践能力,英语文学课程的课时量和内容被大大压缩。同时,文学课因为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而不太受学生欢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英语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作了相应调整,以满足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摘要】近些年,大学英语教育中不注重渗透文化教育,很多大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对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致使英语素养不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本文提出渗透文化教学的方法,解决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缺少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文化教学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中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全面了解文化差异,充分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英语视频、英语电影,呈现出生动形象的英语文化,实现渗透文化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英语文化的含义,明确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扩展学生文化知识面,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渗透文化教育,一味地传授英语知识,不注重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不了解,不清楚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为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和改革教学理念,积极深入讲解文化知识,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西方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并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理解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渗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多阅读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灵活运用英语知识,使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分析
1.运用多媒体渗透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渗透文化教学,运用多媒体传授文化知识,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文化教学中,并深刻感悟西方文化的魅力,深入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含义,加深西方文化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短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记忆,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以及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以英国影片《哈利波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部影片,这部电影阐述了英国的历史文化等,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能够带给学生启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代表了当时英国的发展情况,同时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体现了英语句式的特点以及文化,如“Whenweinthefaceofdarknessanddeath,wefearthatisunknown,inaddition,noother”,要求学生用英语总结出这句话的含义,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记住西方文化,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英语教育效率。2.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文化素养。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所学过的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文化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英国全称“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本著名的英国名著,组织学生针对英语学习进行阅读,使学生学到英国单词的具体含义,了解到英国由几个岛屿组成以及西方文化的特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述读后感,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印象,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对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3.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渗透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化差异,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国家的发展趋势。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西方文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感悟到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积极渗透文化知识,深入落实文化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总结出在与西方人交朋友时,要注意避开一些错误的观点,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在习俗和饮食方面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同时轻松学习英语知识,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开展文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渗透文化教学。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英语文化内容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渗透文化知识,推动文化教学顺利进行,精心设计新颖的文化活动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首先,组织学生对文化进行探究和总结,使学生对文化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自信心完成文化活动任务,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Alllifeisagameofluck.”时,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或是英语演讲比赛,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文化教学中,灵活应用所学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之间相互辩论、相互补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扎实牢记文化知识,符合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文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并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以往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注重渗透文化教学,多开展一些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全面掌握文化知识的内涵,使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文学在大学的学习途径
英语文学的培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拥有多种途径,不同的途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和影响,以下介绍几种英语学习途径。
1、英语文学中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类文学表现形式,其自身有着普及性的宣传作用。学生们对阅读文学作品更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英美国家中,很多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都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并且收获了颇高的评价和大众化的影响效果。比如在了解奥尼尔的戏剧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奥尼尔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性和悲剧情节。在英语文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习一部作品之前有选择性的播放本部作品的影视片段,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接下来的文学作品。影视文学作品使书面化的文学更加具体化、真实化、生动化,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中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英语文学中多媒体应用书本中的英语文学过于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进行文学学习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多媒体的出现给这项学习带来了福音。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教师可以为英语文学内容提供相关的图文讲解以及配乐,从而变枯燥的文学学习为生动有趣的图文讲解,更加加深了文学作品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为后续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可以在不经意间记住文学作品中的关键事件、人物、情节发展等相关文学信息,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方法。
3、英语文学中的角色表演在英语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因素进行选择片段,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片段,结合自身喜好进行适当的改编,但不可以背离原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使文学作品生动的展示在其他同学的眼前。
二、英语文学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英语文学的学习地位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英语学习的拓展内容,也是英语学习中的所要了解文化生活背景知识的源泉。对于大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强语言内容的积累在英语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了解到了文学内容的表达,同时也使自身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感性、充实。像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以及奥尼尔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语言丰富的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来自语言的神奇魅力。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英语文学的学习可以增强所有其他语言的技能。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积累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广泛的、特殊性的词汇。在作品中同时包含了语言上的暗示、比喻、典故以及象征等写作手法,为学生在以后语言的运用方面提供了素材,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文学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
学生在上英语课程的过程中,是学到了很多的英语知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不知道怎样运用,对于学过的英语知识而且忘记的也很快,更不用说在实践中使用了,即使有的学生对于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了使用,但在实践中却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表情也不自然,也就是说,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才没体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运用。
2、远离生活,课堂枯燥乏味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的英语教材上的英语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有很大联系,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却视而不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机械地停留在“教教材”上,导致学生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气氛压抑,说话成了复述课文内容。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们根据日常的生活来投入到学习英语中来,然后进行反复的运用。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科学进行课程设置
按照大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大学英语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英语教师要创作出能够带动让学生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办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英语问题和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要把英语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呆板单一的授课现象改变的目的。
1、理论基础
关联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Sperber和语言学家Wilson提出的,并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实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行为,人们通过相关的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范畴,其含有两个原则,分别是认知倾向于最相关的信息的认知原则和话语引起最大关联期待的交际原则。关联性的大小由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加工输入信息需要付出的努力,二是认知效果。此外,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学者之一。根据Rost(1990)语言理解既是译码过程又是推理过程,推理过程则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Rost关联理论听力理解模式的中心思想有三点:(1)听者激活理解话语所需要的可能的知识;(2)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和词汇分析揭开话题的命题意义;(3)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即特定语境下说话者的可能意图;Rost认为以上听力理解过程具有重叠性和相互依赖性,最终目是寻找相关联和最佳关联信息,揭开话语的语用含义。
2、新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较多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模式。第一步pre-listening即听前阶段,老师对听力材料难点、新词和背景知识介绍;第二步listeningforgeneralmeaning,即听大意。第三步为listeningforspecificmeaning.听懂后回答具体问题。这种传统的模式尽管让学生得到了所需的答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将尝试新的模式即关联理论应用于听力课堂中。根据该理论,听力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背景具有关联性,要能够激活学生听的兴趣,听力的语言材料需要能让学生主动的应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历及背景知识创造性的寻找关联信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作者以主题形式选取了8个听力主题,本学期共18周课,每次主题教学持续两周时间。作者尽量选取较新的时事或课文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比如有新闻听力如BBC慢速听力、电影节选、英文电视剧节选等。这些丰富的听力材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同时扩大他们的认知情景,增强词汇语用的功能意识。例如以“飞机航班”为主题的听力课堂,选取关于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事的热点新闻,无疑能快速地调动他们的兴趣,学生也能主动的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寻找关联信息,并有意识的应用关联理论的原则进行推理。
3、实验
为了检测通过一个学期实验,新听力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实际效果,笔者设计了一项实验。实验选择贵州师范大学2012级两个非英语专业的自然班,参加该实验的学生每班40人,共80人。本实验采用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并用SPSS18.0对两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在两个班中,一个对照班,另一个则为实验班。两次测试题分别选用全国大学英语2010年12月和2013年6月的四级真题:满分是25分,含第一部分听力短对话8分,第二部分听力长对话7分,第三部分听力短文10分。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选用大学英语四级2013年6月的真题对两班进行后测,得出的平均分及T值检验结果。对照班和实验班通过实验后的平均成绩分别是6.4250和9.5000,均值相差3.07500,P值为0.000,小于临界值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是具有明显的差距的。在进行实验班前后数据T值检验后发现,两次平均成绩均值达到了-4.02500,而且P值为0.000,小于临界值0.05,这表明,新的听力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有助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4、结束语
本文通过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建立了新教学模式,较好的提高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课堂效果;教师采用主题式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加理论基础;但本次实验时间不长,实验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考虑诸如性别、地域因素等对实验的影响。因此,该项实验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