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化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因素:性冲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生理因素之一。有些大学生常常出现性幻象、性梦、等现象,并伴随自责和自卑感,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另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自身生理缺陷,也会引起大学生自卑、沮丧、不满等心理问题。②认知: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不良认知和认知歪曲是产生愤怒、焦虑、抑郁、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他将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全和无”的思维五种形式。③情绪:不良情绪很多,主要有大喜大悲、紧张焦虑、寂寞烦躁、自卑自责、抑郁沮丧、自私霸道等,它们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④挫折:失败和挫折会打击青年人的信心,使他们遭受悲哀、沮丧、烦恼、厌倦、抑郁、痛苦、灰心等不良情绪体验。⑤习惯和不良行为: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睡懒觉、不吃早餐、挑食、贪食、懒惰等,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行为。⑥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内心体验与正常人生活情感相背离,其外在行为明显违准则,常给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并给自己带来痛苦。⑦经济和社会环境: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同时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心学习。⑧能力和社会适应:独生子女的问题和大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经使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校期间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毕业后又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出现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

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我调节

全文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

摘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库,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成才;心理健康;形成和培养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早日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已成为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成才也有着重大影响。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大学生要成人、成才、成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基础。成人重在德育,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础,他们才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明德尚美、遵纪守法的人,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发展的人。成才重在实践磨炼。心理健康能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成为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成功重在艰苦奋斗。心理健康能使他们认识什么是成功以及怎样才能成功的问题,认识到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反复的实践训练、方法训练和典型人物学习等多种方式,在成人、成才的基础上具备成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具备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能够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才能达到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保持能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进入了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生活、学习和社会关系等一切都要从有依靠到自己独立完成和建立。他们入学前对大学有各种浪漫的想象和幻想,在上大学后,由于庞大的知识量、信息量,新的学习方法的适应,使得学习同样紧张;加上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的用人制度已进入市场调节的轨道,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摔、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是继续升学还是工作,如何选挥领域、职业?考研的竞争也不亚于高考,考上了还好,万一考不上耽误了找工作怎么办;如果考上了某个工作机会也许会让别人抢去;研究生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吗?面对新形势下的这些问题,大学生只有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才能作出选摔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国家给当代大学生提供的一个施展才能的社会舞台,检验所学知识的试验场。可以这样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一个很好的过渡阶段。一位大学生志愿者这样写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们选择了参加西部计划,锻炼自己的才干,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时代责任感。通过一年的服务,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世人,我们成功地转型了!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开个人坚实的第一步!”

全文阅读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探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容易造成多种不良心理障碍,为了改善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亚健康情况,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入手,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并提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建议

一、心理健康与亚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提出的。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体现在理想境界、智能发展、情绪、情操、意志、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

“亚健康”是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等称谓,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的一种状态。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目标随波逐流,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恐惧失败,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一)在环境变化后产生心理焦虑。主要表现为在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不能很快地适应,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产生焦虑的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是大一新生,他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折,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周围的生活场景也变得完全陌生,和同学都要从新朋友做起,因此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

全文阅读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摘 要]通本文从健康新观念出发,通过对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提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八个方面来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键词]健康 心理 标准

一、新的健康观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人生物体, 而且是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并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经常用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当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量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那些长期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易产生身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

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说,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有四个标准,一是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二是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三是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四是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许多人生的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全文阅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 要: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一、绪论

有人说,心理健康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要想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下成长需要极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结合了我国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角色特征后,得出了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凡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以上的八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大学生本身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一样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校大学生心态失衡,陷入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之中,导致行为失常。如不断出现高校大学生自残、自杀、投毒、杀人等案件,类似马家爵、林森浩等这样的大学生犯罪案更是震惊全国。本人认为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六大心理问题:

全文阅读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试析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测量SCL-90

论文摘要:文中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通化师范学院2007级部分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女生在人际敏感、焦虑以及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系别的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敌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各大院校反映,近年以来,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而引起的暴力、凶杀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且案件发生率有连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相关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就开始。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对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作出鉴别和有效干预.同时对大学新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行为困扰进行及时疏导,那么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中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将为广大学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奠定一个和谐的内部心理环境。基于以上考虑,结合通化师范学院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2007级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整体描述和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问卷调查中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五系部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oo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8.5%。其中男生64人.女生133人。

2.研究工具

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是鉴别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使用的量表,具有易操作、实效强的特点。该量表考查内容涉及到个体感觉、思维、情绪、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具体包含躯体化(12个题项)、强迫(1O个题项)、人际关系敏感(10个题项)、抑郁(13个题项)、焦虑(10个题项)、敌意(6个题项)、恐怖(7个题项)、偏执(6个题项)和精神病性(1O个题项)等九个因子和作为其它(7个题项)来处理的第十个因子。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1代表没有,2代表较轻,3代表中等,4代表较重,5代表严重。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不乐观。

全文阅读

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

[摘要]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二是思想认识;三是心理健康;四是实际生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证,心理教育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生命质量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唯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正常的智商和情商,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完整的人格,能够懂得挖掘自身的特长与潜质,有良好的心理效能,能够圆满的完成繁重的学业,很好的处理社会关系,正确处理和看待个人情感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而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困扰多,心理效能低,从而很难解决和处理大学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

一、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心理偏差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郁闷”一词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最流行的语言,“学习枯燥不见成效郁闷”“生活没有意思郁闷”“闲着郁闷”“生活单调郁闷”“失恋郁闷”长期郁闷的结果就是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这些问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现象,如生活空间越来越大,成长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空间越来越大,心理空间越来越小;外界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的动力越来越小。由此大学生因为种种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同学的心理与同学、老师的心理存在较大差距,心理存在差距的学生平时表现出不愿与人接近,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沉默不语等状况。

2、大学生承受力微弱

心理承受力,是指个体接受由既定事实或意外信息对其心理造成的各种影响能力。它作为心理素质的核心成分,在个体缓解心理压力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们能够接受更高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们的心理状况却不容忽视。很大比例大学生的心理意志力、心理承载力都微弱到低于正常人的状态。他们常会在人际交往、学习方法、个人情感,择业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矛盾,从而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这种微弱的承受力会使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不佳,从而导致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不能独立自主的思维,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调节,缺少娱乐精神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困扰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和解决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以全面推荐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意见》中还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其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尤其在环境适应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恋爱婚姻方面,职业规划、生命价值、人格完善和情绪调节方面给予学生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高校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和锻炼呢?具体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何谓良好的人格品质,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良好人格品质的人应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悦纳自我,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够理性面对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处于成长关键期,对于他们而言,在大学时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非常重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

笔者作为在高校中工作的教师,不得不说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都不太健康,身体一般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活方式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被科学研究证明,心理健康需要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载体。所谓科学的生活方式,具体为生活有规律、能够做到劳逸结合、能够科学用脑、不吸烟、少饮酒、注重健康饮食。相较于其他群体,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所以容易导向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优秀的人才或者具有良好人格品质的人一般都具备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在于自身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能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通过劳逸结合,提升自身全面素养。

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包括调整自我认知结构、自我情绪调节、自我反省等。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突出特点在于人的生理结构逐渐成熟,心理则起伏不定。原因在于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欠缺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远远落后于生理发展,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在这个时期往往会发生很多令人尴尬困惑的事情。鉴于此,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科技日新月异。这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人而言,必定会在繁杂之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的产生,解决不仅仅在于学校家庭,也在于学生个人的调节能力。所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最重要的在于将保持心理健康的理念给予学生,帮助学生在挫折和冲突中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正视现实。

全文阅读

大学生心理康健论文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而大学生正处于向社会过渡中,各方面发展还不尽完善,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相关调查显示,心理障碍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不容乐观。尽管许多机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各种调查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结论是一致的,即占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际,情感,择业等多重压力,每位大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遭遇种种挫折,而有些大学生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如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会影响他们的学业以及生活,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解大学生一些基本心理问题,适时提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对策,缓解大学生压力,并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2常见心理问题

2.1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大学心理咨询机构选取2009年度四月和五月份做心理咨询的同学119人,以来访者的登记的基本资料为依据。

2.2数据分析

我们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全文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当前高校教育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并指出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图书馆;阅读疗法

大学年代是很多人向往的青春如画岁月如歌的年代,然而现实的情况其实不然,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迫切需要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关注,高校的教育应该。加强心理素质和心理卫生教育。

一、造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弱

造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心理承压能力弱,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压力:大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相比中学变化很大,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差,不会主动学习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不知道如何学,考试也常挂科。

生活压力: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贫富差距,价值观世界观的冲突加剧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和自卑心理。

交际压力: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一些学生从小备受宠爱,任性,自私不懂得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进入大学以后不习惯集体宿舍生活,表现为交际困难,自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