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消费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石家庄市高校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全文阅读

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体育消费特征、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及体育消费的观念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力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和消费因素进行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从消费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观念上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的建议,为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

关键词: 学生;体育消费;特征

引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的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征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券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育消费作为人们增进身心健康、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手段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手接受。而在我国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的更是不多。另一方面吧,目前我国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的界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的动机、体育消费的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一起能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和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及高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的男女大学生共150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现阶段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及消费水平和趋势,对此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参与体育消费,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消费特点 消费现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的商品化,市场化,多样化,高层次化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等学校是一个具有知识密集,思想活跃。代表先进文化潮流等特点的场所,而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群体,其体育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不仅影响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选择和未来体育行为的走向,而且是引导着未来社会生活与消费趋势的潜在力量。本文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汽修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和医学院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家庭式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

【文章摘要】

家庭式体育消费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以家庭为团体的休闲体育消费,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体育消费支出力度越来越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就家庭式体育消费形式,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

家庭;体育消费;消费研究

家庭体育消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人们在体育消费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善,本文就有关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

首先,在家庭体育消费内容上来看,在过去的十年间,大多数家庭谈到体育消费能够想到和做到的就是购买一些体育服装和鞋帽,因为体育服装一方面款式比较休闲松散,所以无论是假日休闲还是日常家居都是不错的选择,再加上运动鞋相对各种休闲鞋和皮鞋舒适度更高,而且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所以很多家庭把体育服饰作为家庭购买服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孩子的服装购买上,作为学生服饰的主要购买取向,而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善,过去几乎体育服饰仅占三分之一购买量的大多数家庭,现在体育服装购买数量已经接近百分之五十,这说明体育服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而在调查的对象当中,当被问及体育消费内容的时候,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除了体育服装还有户外体育旅游,包括一些旅游场所的门票等消费内容,这些内容也加入到体育消费内容中来了,而仅仅只有体育服装消费内容的调查对象很少,这说明体育消费不再以单纯的衣食住行为出发点,在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加入精神文化生活的元素。在被调查对象当中,每年都有外出体育旅游的,比如滑雪,登山,划船等体育项目旅游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在过去的十年间,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过去的研究报道中,关于体育消费内容的有关研究中,这些内容仅仅占到十分之一不到,这说明人们在体育消费内容上的结构转变和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有很直接的关系,观念的转变从消费内容上直接表现了出来。

其次,在消费数额上,我们调查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间,人们的体育消费内容也从过去每年不足一千元到现在每年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花费,一方面和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增长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和人们的消费意识发生转变有关,过去人们每年不足一千元的消费也仅仅是满足购买服装的花费,而现在上万元的花费不单纯要满足服装消费的需要,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满足外出休闲体育消费,这种消费数额上的巨大变化带给百姓的不单纯是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过去人们购买体育服装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在三百元以内的占到总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六十,现在人们能够接受的价格在八百元以内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六十,这说明商品价格的上涨带给人们消费数额上的差距并没有增加太多,所以消费数额上的巨大变化并没有阻止人们对于体育消费品的需求,而按照物价相关水平的变化,消费价格在六百元以内可接受度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这说明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人们对于体育消费品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价格而下滑,这说明人们体育观念的增强。

其三,在消费形式上,一直以来,体育消费的主要消费形式都是现金购物,而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体育消费不再单纯的是现金物质消费,而逐步的发展成为综合性消费,一些家庭也通过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获得一些奖励,而这些奖励并非单纯的是现金,也可能是一些家用物品也可能是消费卷或者旅游年票,所以总体而言,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多样化,消费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接近百分之六十的家庭还是以传统消费为主导,而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家庭仅仅有传统体育消费,在被调查的总人数中,有百分之二十七左右的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其他方式的奖励,这说明人们在体育消费方面已经开始逐渐拜托单纯的物质奖励,注重精神层面的奖励。

全文阅读

营口地区中小学生消费心理初探

【摘 要】消费,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已不仅仅是成人的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消费或是高消费的行列中。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的方法针对中小学生消费心理做出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 消费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理论认为,目的和需要决定人的动机,有什么样的目的和需要,便会有什么样的行动。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也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和有待规范的不良行为。例如一场生日聚会,要选在高级酒店、手机、衣服、日用品等非名牌不用等等,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期,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建立,需要良好的引导。因此,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和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辽宁省营口市区所属中小学生共计230名。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9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为209份,有效率为95.4%。

2.研究工具

全文阅读

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管理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消费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全文阅读

大学生位置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经济社会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又受到很大制约,所以形成了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对培养他们积极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以位置消费理论为依据,从相对经济地位入手,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术学院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抽样调查,分析该院大学生消费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消费需求 消费行为 位置消费理论

一、位置消费理论综述

自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以来,位置消费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新的分支而产生,并在以后的经济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凡勃伦把消费中获得的物质满足称为第一级效用,把从显示财富和炫耀性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称为第二级效用,人们追求财富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第二级效用的追求。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的、精神的要求,而不是为了满足生理的要求。凡勃伦认为对炫耀性消费的追求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主张对炫耀性消费实行管制。

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由于“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是非独立的。消费者本人的消费和收入要与周围其他人的消费和收入相对比,为此,高收入者就会对低收入者的消费产生“示范效应”。个人消费随着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他人消费支出的增加而下降,他人消费会对本人消费产生“示范效应”。由于“棘轮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可逆的,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消费者本人现期消费和收入要与过去特别是高峰期的消费和收入相比,暂时的收入减少不能引起消费的减少,但暂时的收入增加却能引起消费的增加,这就产生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伦效应”。由此出发,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人们的相对收入水平。

弗兰克认为由于人们追求相对经济位置,一个人的努力会产生双重效用:相对效用和绝对效用,对相对效用的追求会使人们过分投资在位置商品中,而在位置商品上的花费只使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而不能创造财富,从而导致社会的绝对损失。

赫希认为人们对位置商品的消费不是为了从消费的绝对量中获得效用,而是为了从消费时所产生的相对地位中获得效用。

位置消费理论证明了位置消费的存在,指出人们对相对经济地位的追求会影响资源的最优分配。

全文阅读

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文献综述

摘 要: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的内容、质量等都对大学生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却还存在问题,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关于此专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8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资料消费比重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活中的文化消费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成才。因此,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

一、国内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在我国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出现“文化消费”一词。直至1985年,上海学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费学》一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消费”术语。但之后很长时间内,文化消费一直未在学术界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是往往被划分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学的范畴,被学者们作为经济学、市场学的一部分来研究探析[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其中文化消费的增加,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调查研究。许多专题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

经过阅读整理,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有着同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充实。吴松、沈紫金在《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书中指出:“从大学生文化消费(学费除外)绝对数量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谈不上文化消费,90年代中期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为138.5元,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二是大学生文化消费受经济能力限制,存在消费水平的不平衡状况。在刘洋、刘天奇等学者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费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费人群,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5%;300―400元的同学占总数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学占60%。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与月平均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2]。三是大学生文化消费有“西方化”趋势。在学者李晓娟等人的调查中发现: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并经常看的电影、电视”,结果选择欧美电影、电视的大学生占32.4%,选择日、韩、新加坡的学生占26.4%,选择港台的学生占23.2%,而选择国产的学生仅占18.5%。在对最喜欢的音乐的问题调查中,结果相似。这些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四是电子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文化消费上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持续增长,同时,大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设施,这些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的条件。

全文阅读

河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城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和方向并进行分析。为开河北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河北省高校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在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尽管他们经济上还没能独立,消费能力较低,但他们的文化层次,就业前景及消费观念,将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同样直接关系未来人们的体育消费的走向,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必将对其他消费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河北省共5个代表城市,九所高校在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河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消费行为,为如何引导河北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促进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开创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北省抽调五所城市,共九所全日制高校,共计1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各地省属综合型大学各一所,各地市级学院各一所,各校抽查男生100人,女生10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消费有关的书籍、报刊和相关信息。

2.问卷调查法:向九所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1800份,其中男生收回问卷898份,女生收回问卷899份,有效回收率99.8%。

全文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消费观

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小学生的消费观念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为主流,而是以储蓄为代表的传统消费观占主导地位。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阶段小学在校学生是在市场经济建立起来后成长起来的,但他们的消费观念仍处在以传统的储蓄为主流的消费观,原因何在?为此,《品德与社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二课《钱该怎样花》中《浪费与节约》一节,针对目前在消费观方面出现的误区,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什么叫合理消费。

那么小学生中的消费误区到底在哪呢?我们组织学生设计几个消费方面的问题,在四、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一个调查。

一、深入调查,了解消费观

调查的对象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调查方向是消费心理,调查目的是了解小学生现有的消费观念。从理论上说,消费分为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这个消费调查是这样的:假设给每位学生在50元钱,让他自己定一个花钱计划,你想怎样花就怎样花。两个年段共有387名学生参与了这个调查。这个调查没有实际消费,而是一种消费假设,实际上是消费心理的调查。

调查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平时生活经验,独立完成这个花钱计划。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学生也不讨论,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同,他们的花钱计划肯定也不同。如果教师提示、学生讨论,势必会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学生的真实想法反而被掩盖了,消费的差异性将无法展现出来。调查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被调查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子女,一组是铁路子女家庭及收入尚可家庭子女。(这两组是以收入稳定性为主来分类的,排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高收入,铁路子女家庭低收入的现象。)两组学生花钱计划分开统计,结果如下:

1.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子女:(1)将钱全部存起来占12%;(2)花5元,存45元占88%。

2.铁路子女及家庭收入尚可家庭子女:(1)花5元,存45元占20%;(2)花10元,存40元占66%;(3)花15元,存35元占14%。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