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暑期实践论文

大学生暑期实践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走进社会、历练心智、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最深刻的基础。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在引领着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道路。中国药科大学“十字方舟”团队将“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展开主题为“我的健康中国梦”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将药科大学学子的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健康中国梦”的光荣使命中去,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1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了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药学历史传统、传递药学文化精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早日解决乡村用药盲、用药难的问题,“十字方舟”团队在笔者的动员和指导下认真策划,精心筹备,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展开为期60天,主题为“我的健康中国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医药十字,梦想方舟”的宗旨,提高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活动主要内容

中国药科大学“十字方舟”团队40余名成员在笔者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筹备,广泛调研,合理分工,以南京市为主战场,通过走访南京各类医疗机构,采访医生患者,赴周边县区进行相关社会调查、知识普及、宣传演讲、视频录制,制作优秀活动集合录,搭建城乡医药交流平台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积极活泼,影响深远的实践活动,赢得了南京市民的赞赏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整个活动,以“我的健康中国梦”为出发点,贯彻“我的梦———药大梦———中国梦”的主线。由浅到深,从每一个药大人的梦想出发,进而演变到整个药大的梦想,最终归结为医药行业的健康中国梦。

2.1我的梦团队以药大学子以及在校普通工作人员为切入点,通过采访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理想,来了解药大人心中的“我的梦”。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要时刻谨记“精业济群”的校训,秉承“不唯药,需为药,应围药”的理念,用专业和敬业关爱国民用药,在追逐“我的梦”的同时为实现人民的“健康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2.2药大梦团队通过采访药大在职领导和教授,聆听他们对于“药大梦”的理解和个人感悟,感受他们对于药学文化的传承理念以及对药学教育实践建设的梦想。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将多位老师的采访视频剪辑成“药大梦”的专题影视材料。希望通过短片的播放和药大梦想的传播来激励感染大家,为最终“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2.3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而对于我们医药行业的学子来说尽自己所能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无疑是“我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向校园师生及周边居民讲解过期药品的危害及回收的益处,设立药品回收箱,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呼吁科学管理家庭用药。并且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居民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过期药品处置的盲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广泛宣传。在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还走访了江宁县、石桥镇、溧水县、乌江镇等江苏周边村镇,开展了填写问卷、实地考察、采访咨询等调研活动,详细真实的记录了当前许多偏远的村镇里存在着的用药不合理的现状,并及时把调查情况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同时将收集到的DV短片,照片,实践日志,简报,媒体报道等记录,微博的跟踪记录情况上传团队人人主页、微信平台、微博等网络平台,并且将活动成果发表在相关媒体报纸,扩大了本次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团队还联系到当地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通过与小学生们的活动、游戏、交流,努力将“药大梦”真正发扬为“中国梦”。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增加农林类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实现双赢局面。从“三农”角度考虑,目前,我国农林科技人才匮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对“三农”问题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下乡就农业对农村进行考察、就农情对农民进行访谈、就专业知识开展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农林类专业的特色及这些专业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中的优势。

2.激发农林类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很多农林类院校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农林类专业没有一个好的就业前程,所以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宁愿选择转入金融学等当前较为热门的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农林类学生意识到我国国情、社情、农情的发展需要他们以及帮助他们看到自我价值所在,从而使这种心理上被重视的满足感转化为实际中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学生培养了遇事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沟通等多方面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二、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1.突显专业学科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坚持贯彻落实“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口号,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农林类院校专业主要包括农学、茶学、林学等,虽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农林类院校也逐年增设了文学及理工类专业,但相较于其他院校而言,农林类专业仍是农林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在需要学生深入农村进行服务的“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服务三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农林类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于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农林类专业学杂费用较低,并且奖助学金比例较高,因此,很大一批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升学时会选择农林类院校就读。他们大多不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相较于生活在城市家庭中的学生,他们更愿意走进基层服务农村,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感。

3.拥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稳定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必须通过院校的力量与当地村委进行联系,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双方的沟通,多方式地丰富实践内容。农林院校一般都处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面积较大,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有许多农村社区,且具有一定面积的农林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学生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同时也节省了活动时间。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时候,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有机会进入有合作的基地进行实践,不仅能够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过程。但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普遍存在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内容不够多样、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因此,研究如何进一步创新独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对推动独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尤为重要。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秉承传统优势,坚持特色创新,注重加强实践过程管理,着力建立长效实践机制,从“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员、筹备、开展及总结等各项工作。学院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出课程化要求,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课》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在第一、二、三学年每年暑假开展两周以上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文正学院逐渐形成了“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多渠道组建实践团队;形式追求创新多样,调研与实践并重发展;精神引领文正学子,进一步推广媒体宣传”的开展思路,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适合学院特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

一、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前期准备

文正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类型广泛,包含爱心支教、创意科研、党员服务、海外研修、社会热点关注等十五个方面。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进一步深化,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期筹备工作中,提出了两条脉络的工作思路:即“听两会——征方案——辩项目”和“募团员——结广宣——出征礼”。即:召开宣讲会和安全教育动员会;举办方案征集活动;召开方案答辩会;招募团队成员;举办媒体对接会;举行出征仪式。从而使同学的实践活动有标准,有方向,有计划,有借鉴,使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改进暑期社会实践总体要求

(一)个人实践“五个一”要求即:一份《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一份暑期社会实践日志、一篇实践报告、一篇专业论文、一组反映实践活动真实生活的照片。暑假结束后,学院将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出成绩。

(二)团队实践“九个一”要求即:一份团队安全日报表,一份团队方案申请书,一组团队实践日志,一份团队实践课题调查报告,一组团队每日通讯,一组腾讯微博、微信及人人报道,一份媒体报道情况统计表,一组团队实践照片,一份团队协议书。

三、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多样形式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问题探析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为例就目前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策

大学生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阶段,暑期社会实践它可以锻炼大学生,增加社会经验,同时也能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意识。但由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体系的不够健全和实践经费的不足,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和考评,使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为例就目前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进一步推进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意义

(1)丰富自我阅历。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使自己得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已有文献报导这也是实现人综合素养提升的唯一办法。

(2)提高竞争意识。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使得大学生提早接触到自己的就业环境从而使其具备竞争意识也对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3)习得自强性格。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对校园来说复杂的环境时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大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遭遇挫折时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和务实的学习态度,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4)发展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不像课堂教学有太多的束缚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浅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之外组织时间最长、活动集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实践活动。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育人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展历程

1997年5月26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全国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以不同形式陆续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其目的组织大中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暑假深人到企事业单位和边远村镇,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做出积极贡献。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至今已有18年。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教育型、公益服务型、文化科技型、社会调查型、职业规划型、就业创业型、劳动锻炼型、勤工助学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协会”团组织活动、参观红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创业就业活动及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1)暑期社会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一课堂的思修课教育以书本学习和课堂传授为主,都偏向于“灌输”和“说教”,是对已有理论和观点的进行阐述和解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暑期实践由于时间上集中、空间自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社会经验和感性认识,为深化了理性认识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只能通过拥有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有效的吸收和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育人作用,才能让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有源之水,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知行合一,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全文阅读

医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和思考

作者简介:冯志鹏,男,(1993-),湖南岳阳人,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在校生。通讯作者:戴文辉,女,(1987-),助教,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教育研究。

【摘要】医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有利于树立服务农村基层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处事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生;三下乡;问题;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61-01

①项目来源:长沙医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项目,长医团[2014]11号;长沙医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资助项目,长医团[2014]10号。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医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其深入了解农村现状,了解国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1]。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1 指导老师应该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当好角色

全文阅读

95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路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网络平台广泛运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及时地呈现而日益成为社会的关注点。高校大学生队伍中“95后”学生的涌现使得暑期社会实践呈现多元化趋势,然而,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当代“95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上的作用需要做深入研究。笔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以上海电力学院暑期赴崇明实践队为例,针对“95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及梳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95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路径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人校园网、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整个活动过程得到及时直播和全程分享。伴着“95后”群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实践的主力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得到社会的关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路径的探索创新是当前大学生工作的重难点。剖析贯穿大学生成长教育始终的思想政治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其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当代大学生课堂教育的补充形式,又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真正的哲学内涵就在于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创造和生成着属人的世界。笔者依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对目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中实际存在的不足方面进行了梳理,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存有的问题,推动大学生自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帮助大学生的全面进步。

1“95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95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处于全面推动开展阶段,深入摸索和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和实践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必须认清当前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对如何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技能知识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质以及成长成才打下重要基础的探索有着指向作用。笔者通过与之前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分析和对比,发现“95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不受重视

“95后”大学生的创造性特点突出,但自主性相对缺乏,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协同督促。然而,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力来源,学生家庭对该项工作的紧迫性认识缺乏,支持力度也相对不足,同时,作为社会活动宣传指导的地方政府对实践活动成果及社会影响的后期反馈不及时,导致了暑期社会活动从起始到开展进行都不被社会所重视。

1.2社会实践存有形式主义、草草应付问题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分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之外组织时间最长、活动集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实践活动。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育人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展历程

1997年5月26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全国各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以不同形式陆续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其目的组织大中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暑假深人到企事业单位和边远村镇,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做出积极贡献。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至今已有18年。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教育型、公益服务型、文化科技型、社会调查型、职业规划型、就业创业型、劳动锻炼型、勤工助学型等;按照组织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协会”团组织活动、参观红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创业就业活动及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1)暑期社会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一课堂的思修课教育以书本学习和课堂传授为主,都偏向于“灌输”和“说教”,是对已有理论和观点的进行阐述和解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暑期实践由于时间上集中、空间自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社会经验和感性认识,为深化了理性认识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只能通过拥有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感性认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社会,有效的吸收和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育人作用,才能让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有源之水,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知行合一,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暑期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时期是学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于将来大学生如何追求和选择有价值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属性,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开展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都是基于学生自发实践和认知的前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促使学生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使对之前形成的主观世界有了客观认识的基础,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吸收到有价值的学习养分;另一方面暑期社会实践能够开阔视野,培养认知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勇于实践,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不足,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对自身今后的人生、理想、追求和责任等问题进行再思考,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观念变革及机制创新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必须坚持特色凝练、合众连横、体智兼得和关键否决的原则。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完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前期询案机制、项目论证与遴选机制、组织实施与过程监控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观念变革 机制创新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于进一步密切大学生与社会联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不断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也面临着全新的变革诉求,社会实践的内容选择、组织实施方式、考核评价机制等亟待创新与完善。

一、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导向有待进一步矫正和厘清。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功利化倾向进一步抬头。一些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关策划上,项目刚一立项就发动社会关系寻求媒体关注,制造舆论氛围。在选题设计上,将注意力简单聚焦在媒介兴奋点与受众关注点的引爆上,走“偏、特、奇”路线,而忽视了内容设计的贴近性、科学性、实效性。这其中有大学生实践团队主观认识的问题,但各级团组织对暑期社会实践绩效评价的程式化也加剧了社会实践的功利化趋势,比如一些高校团委明确要求校级以上先进团队必须要有多少家某级别以上的媒体报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不好的导向作用。

二是暑期社会实践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视野有待拓宽,亟须增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契合度。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中仍然主要选择支教、举办文艺演出、对于某些文化议题或社会议题开展专项调研等内容。从总体上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议题选择仍然相对单一,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缺乏全面的审视与关注。比如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阅读习惯的变革等,微博问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的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民众在获得巨额拆迁补偿后因为观念误区等原因花费无度迅速返贫的问题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设计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实践项目与大学生所在高校、所学习专业的特色需要进一步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需要大学生凭借专业知识对某些现象背后的成因有初步的梳理,需要对大学生群体对实践对象有更加深层次的关注与思考。

三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举面红旗、穿一件印有校名的文化衫”是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行外在标识。借个教室、开展普法宣传及其他普及类、教育类活动;用个广场,表演一场文艺演出;印一堆问卷,开展某个问题的专项调查成为当前大多数社会实践的通行样式。暑期社会实践应该采取更加贴近、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比如赴实践对象挨家挨户走访谈心,参与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正到企业一线、社区一线开展走访调研等。利用好网络平台等通讯技术等,形成某项社会实践议题的关联效应,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等,真正要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

四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安全是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底线。当前,伴随着高校暑期社会实践规模的不断扩容,社会实践面临的安全保障、后勤支持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松散化”取向,过多地依赖学生自发性组织协调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对社会实践的动态掌握不够,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性因素预判、排查、疏导、解决不够,较易形成社会实践中的不稳定因素。暑期社会实践的后勤保障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各级团组织实践经费有限,而稳定的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尚未形成,经费保障随意性、变动性较大,也不易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创新社会实践模式能有效提高社会实践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本文分析了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现状和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三步走”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即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汇报的实践模式。通过“三步走”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为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实现社会实践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成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有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等。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我们针对暑期社会实践提出了“三步走”社会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有很多种: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模式等。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常见的即我们通常说的“三下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各高校团组织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组织带领青年学生利用暑期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发图强。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取得了很多成绩,可也存在许多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够。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校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高校给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经费一般在1000~3000元,要求不少于三个学生,实践时间一周左右。如此少的经费,加之实践时间又比较长,除去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基本的实践费用就所剩无几,所以大多暑期社会实践并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开展,也达不到育人的功能。

(2)社会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拿着学校的钱在暑假期间完成学校给的任务,顺便旅游一把。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一般会完成一些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地方的教育、医疗等情况,有的还有教育帮扶、科技扶贫等。但限于人们的普遍认识,这些措施并不能很好地开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