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高考作文出现了利用几何图形命题的材料作文,为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训练素材,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论著非常少见。本文拟结合中学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利用几何图形进行作文训练的一般运思方法。
一、相似联想法
1、独体相似联想法
独体联想法是利用单个的几何图形进行联想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相似联想。上海市特级教师赵汝生上了一节关于“想象”的作文公开课。开始的环节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下列图形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运用的就是独体联想法。在课堂上。学生从几何图形的外形出发。利用相似联想法,联想了很多自然物和人造物、表现了较高的参与热情。
因为单个的几何图形形式单一,学生的联想往往停留在形似的水平上,所以一些命题者常常对单个的图形进行变形。如“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被咬的苹果”的命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对一个缺损的圆形进行联想。因为命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所以不少学生写出了具有创新特质的佳作。
2、组合相似联想法
组合联想法就是把简单的几何图形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联想方法,它具有比独体联想法更复杂、更丰富、更有趣的联想空间。写作运思的基础也是相似联想。
一、关联理论的提出
关联理论还强调在语言认知过程中输入最小的心理认知储备以获得最大量化的语言认知成果,谋求最佳语境关联倾向。可见,任一明示行为的背后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关联取向,这同时也是语言交际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向,正是建立在思想意识之上的语境效果获得,它与语言推理的过程密切相关,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多,在语篇内容的理解上也就相对容易许多。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关联理论的关系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基本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中,关于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思考。自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开展以来,先后产生了四套相关的教学理论体系,即自上而下式阅读理论、自下而上式阅读理论、交互式阅读理论以及图示阅读理论。现有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势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效果取得上却是各有弊端,难以全面呈现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阻碍。任何一种教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服务于课程本身,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阅读必定是有效的拓展途径之一。关联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当中,是在语言交际的基础上建立了必要的语境关联,这一关联建立的原则既包括了主观的认知原则,同时也包括了客观的交际原则。所谓主观的认知原则,是指最大关联性的统一应与人类的基本思想意识相吻合。而客观的交际原则则是强调任何一个明示推断都必须存在与之相联系的必要关联属性。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开展注重个体与文字之间的一种沟通和理解,不同于个体与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在主体性质差异的影响下个体与文字之间更易产生情感的渗透和共鸣。在关联信息的指引下,个体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将这样的关联传递至沟通模式当中,呈现出自身的沟通意图。简单来说,英语阅读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在挖掘这一关联性的同时实现不同语境之间的互动,理解文章的本质涵义。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关联理论的实际运用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关联理论的实际运用,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词汇中的渗透
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动态双向活动的呈现过程。这其中,语言交际的一方在明示环境下与另一方共同完成语境推断,实现语境交际的最大关联性。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理解一直是学生的弱项,然而词汇又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至关重要。此外,阅读中的词汇还是实现信息交流的关键,是语篇作者思想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基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挖掘其中蕴藏的关联性,进而构建出必要的关联语境,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对语篇的知识背景有切实的了解,在充实的知识储备下完成知识的背景渗透,进而对词汇和句型一一击破,在合理推断中理解文章的准确涵义。比如在碰到陌生单词或是一词多义的情况时,我们需要运用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推断来斟酌单词的准确释义。
摘要:文章分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和高校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质量评分体系,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具有很高的关联性,说明目前的毕业论文评分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最后,比较了二者的偏差,以寻求通过提高论文指导质量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毕业论文;就业;关联度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培养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已成共识。但毕业论文对就业的具体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等,缺乏相关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然后分析高校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联度方程;然后逐条比较高校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偏差,以此为据,寻求毕业论文指导中可增加的质量评分指标或能力培养目标,为毕业论文环节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更科学地指导和管理毕业论文提供依据,以真正实现毕业论文的初衷。
一、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分析
文献4统计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就业热门的30家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涉及22个能力及特征指标的普遍程度,其普遍程度=(看重该项能力的企业数/30)x100%,其研究结果如表1中的第1列-3列。原表中诸如年龄、性别、宗教及政治信仰等与毕业论文关系不密切的特征在本文中没列入表中。对照参考文献5、6,用人单位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及其排序列在表1的第4列-5列。
文献7对120家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更看重大学毕业生良好的个人品质,能力与素质相比退居到次要位置,其中对个人品质的要求包括:诚信、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忠诚度、谦虚等。浙江统计局2009年6月组织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在杭州、宁波两地随机抽取的5939家样本,发现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居前3位的需求分别为能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和专业对口。
综合以上研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基本集中在知识、素质、能力3个方面(见表2)。
一、联想法高考作文构思必须展开联想,这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活动,恰似腾飞的翅膀。考生根据已确定的文章要点,对头脑中现有的各种材料展开丰富的联想,开始可能是零散的不集中的,这时的思维活动是放开的,要占有大量的材料,不要有所束缚,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组合,删除选择,使之成为一个系列整体。联想有纵式、横式等联想方式。考场作文多数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想交错运用。1991年高考的小作文就是典型的联想和想象作文。所给材料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并举例,具体要求是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这就要求考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圆可以想象很多不同的相似物体,有的考生联想到运动会的跑道,饮水用的井,日落日出的太阳等,这些都是很合理的。1990年给小姑娘作肖像描写,1992年设想情境和人物思想性格,1993年写环境和气氛,写人物的话语和神态等,都是给材料联想和想象作文。考生只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思路开阔,构思新颖。
二、比较法比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粒”,在比较中见差异,只有学会了比较法,才能反映出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区别,表现出各自事物的特点,作文才会富有新意,别开生面。
对事物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比较,这是一种对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样能把事物认识得更清楚。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把“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选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就应用对比打开思路,展开论辩。1993年上海卷作文《机遇》和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尝试》就可用此法展开思路,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既受赞扬,又被批评,在比较中见高低,见明暗,见差异。由此会思路顿开茅塞,而不至于浅尝止。
对事物又可以从相似点或关系上进行比较,这就是类比,由此及彼,使思路顺畅。1991年“三南”的大作文,联系漫画内容就“要学会关心别人”/“谈回报”任选一题,由此想到类似的人和事,对爱心与奉献问题展开议论。1995年全国作文题就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就应用类比论证法。七只鸟都毁谤别的鸟,反而又受到别的鸟的恶意中伤,我们可以想到“事修谤兴,德高毁来”;扬己之长,克己之短;团结奋斗,改革进取等观点,使文章针砭时弊,非常有现实意义。
利用形象的比喻展开思路,也是类比的一种特殊形式,这可以使文章生动具体通俗而形象。如1986年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就须用比喻法来构思,用树木、森林和气候的关系来比喻个人、集体与社会的“气候”的关系。
三、分析法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应学会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辩证分析。近年高考作文特别强调辩证思维的特点。如1990年高考作文试题,第一个小姑娘提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要求写一篇关于玫瑰园是个坏地方的议论文。这个小姑娘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却不是主要的方面,没有用两分法看问题,不符合辩证法的观点,这样立意就不能高深。1993年高考作文首先要明白梧桐脱皮新旧交替的含义,这就是事物的新陈代谢,人的新老交替,认识到这种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就能体现出作文的辩证艺术。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选择雨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这不仅仅是写社会公德方面的文章,而且要综合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才属上等的作文。
考生若能对以上高考作文快速构思的联想、比较以及分析等技法正确综合运用,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 要:隐喻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诗歌中,使得诗歌中的语言更为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作为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对隐喻的研究从单一的修辞学、语义学发展到从语用学、认知科学等领域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出发,讨论了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关联理论主张将隐喻视为一般话语,通过推理,寻找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使隐喻得到更合理的阐释。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宽深化了以往传统的隐喻理论,为诗歌中隐喻的理解提供了独特的观点。文章以《致橡树》为例,探讨了关联理论对于阐释诗歌中隐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关联理论 隐喻 诗歌
一.关联理论与隐喻
1.关联理论简介
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在他们的专著《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正式提出关联理论,关联原则是他们书中的主要论点。关联原则被表述为“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一种假定:该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在1995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将该表述改为第二关联原则,即交际关联原则,并另外增加了一条第一关联原则,即认知关联原则。具体表述为(1)认知关联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追求关联最大化。(2)交际关联原则: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一种假定:该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要想理解关联理论,首先应理解什么是关联。关联有两层含义,关联性和关联度。斯波伯和威尔逊对关联性所下的定义是:一个假设当且仅当在某语境中具有语境效果时,它才在该语境中具有关联[5],即关联性。关联也是是一个程度问题,关联度由两个因素决定,语境效果与为了获得语境效果而付出的处理努力。人们为了理解他人的话语,并需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得相应的语境效应。语境效果与关联度成正比,处理努力与关联成反比[5]。也就是说关联度越大,语境效应越大,则处理努力越小;反之,关联度越小,语境效应也越小,则处理努力越大。
斯波伯和威尔逊还提出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说话人明示,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示给对方;听话人推理,即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并通过推理获知交际意图。这个推理过程也就是听话人寻找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的过程[6]。斯波伯和威尔逊还区分了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最佳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5]。当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达到合理的平衡时,话语就具有了最佳关联,人们在交际是追求的是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
2.关联理论阐释隐喻的适用性
隐喻是建立在事物相似性的基础之上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隐喻存在的必要条件[7]。本体和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两个概念域之间才能实现映射。这个映射过程与交际中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相一致。可见,关联理论对于隐喻理解的适用性。此外,关联理论之所以可用于解释隐喻,笔者认为可以从隐喻的本质和推理过程两点来进行阐释。
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国内1999~2009年四种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网络传播研究论文,对609个样本进行文献分析,总结了十年国内网络传播研究的现状,勾勒出十年来网络传播研究的主题变迁轨迹。最后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网络传播是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二是发现了网络传播独立研究领域的结构框架;三是证明了一种新型媒体研究的扩散呈现创新与扩散规律。
关键词:网络传播 媒体 研究
导言及研究方法
我国网络传播业的日新月异,热点现象层出不穷,使得网络传播的研究者们疲于进行应景式解释,理论创新不够,知识积累有限。所以目前有必要对我国十年网络传播的成果做一番梳理,有助于惩前毖后。
国外的最早研究是1996年国际传播学会旗下的首要学术刊物《传播学刊》出版的一期互联网研究专辑,标志着主流传播期刊对互联网这一传播新媒体的关注。而国内至少就在传播学科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而言,对互联网的研究主要兴起于1996年以后。国内第一次对互联网研究成果的总结是金兼斌学者2002年4月发表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的文章《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述略》,其对国内研究介绍的评述时间截止到2000年4月,并未对之后国内已不断出现的总结互联网传播研究现状的论文加以分析。后来学界也纷纷涌现对互联网研究状况总结归纳的论文,如《互联网研究现状述评――以中国大陆传播类期刊为例》(王芳,《现代传播》,2003);《十年来我国网络传播研究的进步与不足――对1996~2005年网络传播研究的实证分析》(赵莉,《国际新闻界》,2006)。但是现有的总结不是连续性不强,就是没有涵盖国内网络热点频出的2007年、2008年。
本文以学界公认的四种新闻传播类权威期刊为例,分析互联网传播研究现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我国核心新闻传播类期刊十年来发表的有关互联网论文的频数(关注度),考察网络传播是否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二是已有互联网传播研究关注的主题,考察网络传播独立研究领域的结构框架;三是考察一种新型媒体初始化研究阶段的特征。
期刊选择标准。本文选择《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和《现代传播》这四种新闻传播类期刊,它们都是全国最重要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刊物,主办单位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学界和业界享有良好声誉。从操作性上讲,这四种刊物从1999年至2009年保存完整,而且还备有电子版本,搜集资料工作较易展开。
研究范围。本文的样本为1999年至2009年的四种期刊中有关互联网传播研究的论文、消息。
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要求中国高校尽快培养出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我校加快了国际合作步伐,采取了和美国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合作模式。本文将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出发,讨论联合培养学生的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双导师制和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问题,以期帮助双方学校联合培养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课程革新;学分认定;双导师;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05-02
一、引言
中外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是中国很多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联合培养可以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中国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开拓中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成为适应国际环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工商管理研究人才。
国内学者对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的讨论还是比较多的。如魏航(2012)[1],董俊虹,董芳,王润孝(2009)[2]邝继霞,罗尧成,孟媛(2010)[3]等学者,综合比较了中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指出了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的指导作用;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课的灵活性等合理性的建议。
在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刘春惠,王站军(2012)[5]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位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术型研究生应注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注重创新;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国外以“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为主题的文章很少,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二是WTO与高等教育:三是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学历、学位的互认等。
论文摘要:直面课堂、选择课题,源于实际、形成课题群,自主加入、健全系统,是教学联盟组建的策略;开题论证和组团下校是教学联盟激活的策略;规划在前、培训相随、研讨同步、适时展评和建设文化,是教学联盟的维持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学联盟 建设策略
教学研究联盟是指打破校际界限,组成以教学研究为主要指向,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合作共赢为主要目标的合作伙伴。它有准入条件、共同目标、工作计划和总结评价等,是一个去行政化的教师研修组织。那么,如何让各校联合起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呢?这就需要一个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大家都关注并充满参与热情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直面教学与课堂的研究课题是学校与教师都愿意参与的。于是,我们提出了“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希望从教师进修学校的层面,就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问题作一些探索性研究,提出一些能提升校本研修效能、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联盟建设措施与策略。
一、教学联盟组建的策略
1.直面课堂,选择课题
要形成一个长期有效、囊括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联盟,确立一个大家愿意共同探索研究的课题是核心。这个核心课题确立得恰当,联盟的人员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联盟就具有凝聚力、竞争力,联盟和身处联盟之中的教师就能在其中获得持久的成长力和支持力。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以“共同关心、直击课堂、抓手明晰、指导有力”为原则,广泛征集、遴选课题,并确立了“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为本联盟的核心课题。该课题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可能出发进行学科学习设计及实施,直接干预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它为教学联盟指明了研修方向。
2.源于实际,形成课题群
“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是个大课题,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环节。想要在联盟中体现个性、凸显风格,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必须围绕核心课题再作一次选择,确认符合实际、满足需求、针对问题的子课题。例如,“以学定教,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行动研究”、“学习任务单在小班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学习单’在作文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的研究”、“‘数学广角’教学中,学习支架设计的案例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等等。在“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下,联盟中有3项课题在浙江省立项,有8项课题在嘉兴市立项,有41个课题在海宁市(县级)立项。形成了在同一平台上,既指向集中又各具特色的课题群,为联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基础。
[摘要] 目的 比较县级医院ICU医护联合培训与非联合培训两种模式的区别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培训模式。 方法 从8家县级医院选择的医护人员分为联合培训组与非联合培训组。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和临床教学,考核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比较培训前后联合培训及非联合培训组学员成绩及开始心肺复苏时间。 结果 ①两组培训后理论成绩和单独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 < 0.01);培训后两组联合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且联合培训组高于非联合培训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②两组培训后开始心肺复苏时间较培训前均有所减低,且联合培训组较非联合培训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结论 医护联合培训可以更为有效地提高县级医院ICU培训的效果和提高危重症的救治率。
[关键词] 联合培训;县级医院;ICU;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 R19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a)-0164-03
Advantages of joint training to the doctor and nurse in ICU training course of county level hospitals
ZONG Xiaojian GUO Lijuan
The Second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oint and non-joint training to the doctor and nurse in ICU training course of county level hospitals, and to put up the more effective mode of training. Methods Medical workers of 8 county level hospital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on-joint training group and joint training group.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were instruc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ng skills were tested, the scores and the beginning time of resuscit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 ①Theoretical results and separat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he training (P < 0.01); joint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he training, joint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joint train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joint train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②The beginning time of resuscita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he training, and the beginning time of resuscitation of joint training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n-joint train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Joint training to the doctor and nurse can enhance the ICU training in county level hospitals and the rescue and curative rate of the severe diseases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Joint training; County level hospitals; ICU; Operating skills
摘 要:关联理论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常常被应用于英语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就英语教学中的“最佳关联理论”进行研究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关联理论;英语教学;研究
Sperber 和 Wilson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了有影响的关联理论,从而给语用学提供了新的视点,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使英语教学迎来新的发展。
一、最佳关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填补信息空缺
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若想能够达到最优的交际效果,共同的背景知识和语用前提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双方不言而喻,才能解决交际中的困扰,节省交际的时间,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交际双方所拥有的共同信息与会话中信息的省略数量成正比,共同信息越多,会话时省略的信息越多。这种省略信息的做法就造成了会话中信息空缺现象的产生,如果双方所共知的信息较少,会造成话语理解上的困难。以Micah 和 Alleyn 之间的对话为例:
Micah:I’m in a bad mood.
Alleyn:I went to play.
在这组对话中,如果单凭Micah提供的信息是不能解释Alleyn答话的关联性的。反之,Alleyn若想理解Micah 所说的话,仅以Micah所提供的信息为语境的话也是远远不够的。换言之,他们之间的对话省略了很多信息,补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