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

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析高校贫困学生认定重要环节及其处理方法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的逐年增大,“免费午餐”式的资助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近年来的做法,总结出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须抓住“七大环节”,科学规范认定过程,进而做好贫困生认定和分级。

高校贫困生认定助扶自《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实施以来,高校贫困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仅以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下文简称我院)为例2011年全年的资助总额高达140.69万元。同时贫困生比例也在不断扩大:我院贫困生总数450人,比例高达23.6%,数量之大,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对贫困生的认定、教育和管理。本文主要分析贫困生认定的现实困境和重要环节,提出加强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法。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学生方面:贫困生证明材料真假难辨。通常对贫困生的认识从学生所在地民政部门开据的贫困证明开始,藉此来获得该生的“真实信息”,但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贫困证明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学校方面:由于走访贫困生家庭情况需要较高的成本,高校往往是通过扩大贫困生比例或电话联系基层组织等方法来解决。前一种方法使得资助资金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后一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在真假性上存在一定的疑问。

二、重视贫困生认定七大环节,科学规范贫困生认定过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本研究将贫困生认定过程分为“七关”:证明关——调查关——诚信关——统计关——认定关——考察关——助扶关,各环节相互结合,相互交叉。

(一)证明关——校政联合,严查证明

校政结合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重要措施。对于认定环节中最基本的一关,建议民政部门要有责任地开据“贫困证明”。本研究经电话咨询10个地方民政部门,且询问江苏省内众多高校中有经验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者,大家一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应促成高校与地方民政部门相联系,开设贫困生认定核查绿色通道,同时民政部门实行“实名制”开具证明,将认定责任明确到个人,进而逐渐形成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最终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办法。

全文阅读

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研究

摘要:采用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选取延边大学300名贫困大学生,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调查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51-02

幸福感已逐渐成为测量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幸福感被分为主观幸福感(SWB)和心理幸福感(PWB)。主观幸福感是以“快乐论”为基础进行研究,而心理幸福感则是以人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角度来探索幸福感。本文将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来研究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研究过程

研究被试:延边大学贫困大学生300人作为调查被试,回收调查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90.6%。贫困大学生中男生120人,女生152人,大一83人,大二85人,大三68人,大四36人,汉族174人,朝鲜族79人,其他民族18人,文科132人,理科100人,工科40人,来自农村158人,县城62人,城市52人。

研究方法:采用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回收的调查问卷使用spss20.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全文阅读

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贫困生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评价高校贫困生营养健康状况,为贫困生的管理和营养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某高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224名和112名,采用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血浆蛋白含量,氰化高铁比色法测血红蛋白质量体积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特困组学生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均值分别为60.48 g/L和40.18 g/L,一般贫困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均值为125.81 g/L,特困组学生的血红蛋白均值为121.90 g/L;与对照组比较,一般贫困组和特困组大学生的Hb均显著偏低(P值均

【关键词】 血蛋白质类;血红蛋白类;贫血;学生;贫困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13.2 R 5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24-02

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窘迫和学习任务沉重的双重压力,他(她)们身心受到程度不同的伤害,与正常学生形成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鲜明对照[1]。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已有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2-4]。为了解贫困生的营养健康状况,笔者对山东某高校的贫困生进行抽样调查,检测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旨在了解高校贫困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为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和健康成长促进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山东省某高校部分院(系)三四年级学生,按月饮食费用的多少将贫困生分为2组:特困组(A组),100元以下;一般贫困组(B组),100~250元。每组112名(男60名,女52名)。再从相应年级随机抽取月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上的非贫困生112人(男60名,女52名)作为对照组(C组)。平均年龄20~21岁。

1.2 方法

1.2.1 血浆蛋白测定 采用常规空腹肘静脉取血,分别放入促凝管,以1 500 g离心5 min取上清液,分别以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浆总蛋白及血浆白蛋白质量体积分数。

全文阅读

贫困生资助工作总结

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践农场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为人民谋利益、巩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2011学年度,在区教育局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武湖教育总支的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农场各学校按总支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三免一补”政策,紧紧围绕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目标,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以社会捐资助学为补充,实行学校补助与社会助学相结合来开展工作。一年来,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了农场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爱心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将2011学年度我场贫困生助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

为了抓好扶贫助学工作,农场成立了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农场教育总支书记刘斌同志任组长,总支成员及各学校校长具体落实,开学初,教育总支提出“百名教师进千家,温暖送进每一户”教师家访,要求各学校开展对贫困生的摸底工作,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所有有学生及贫困生的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对全年农场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回顾。

一年来,在农场教育总支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农场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11学年度,农场资助贫困学生生活费 元,共计 多人,100%的学生享受”两免“,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捐助,资助,共计 人。农场全体师生爱心捐款 多元。

1、规范操作流程,狠抓过程管理

① 对困难学生实施减免相关费用及实施补助的工作是农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一年来,我们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公开、公正做好贫困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对助学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制度办事,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接受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教育总支负责对各学校资助工作及资料档案进行检查。

②为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助困名额的确定、教材发放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减免资助均由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提出审请,班主任签字,校长审核盖章后,资料档案总支和学校各存一份。通过将贫困生档案资料建立专档,加大了资助面,避免多头资助,重复救助。

全文阅读

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数量逐年攀升,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中贫困生数量随之增加。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已成为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环。然而目前各高校之中的贫困生认定工作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和模式,可操作性较差,同时也缺乏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认定,使得各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本校或是其他同类院校的传统及有限的经验来完成,无论是贫困生认定的标准、方法还是程序都欠缺相应的科学依据,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使得现在的认定结果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贫困生认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

(一)贫困生认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将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贫困生界定,主要包括:1、学生家庭每年的收入情况;2、在校时期学生每月费用支出;3、将学校地与生源地的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相比较。目前各高校所采用的认定标准对上述三种标准进行综合考量,在对学生的每月实际消费支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家庭收入情况以及高校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情况来进行贫困生认定。因其指导性与实践性较强,已被广大学校认可与采纳。

(二)贫困生认定模式。各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目前的认定模式包括以生源地为主导、以学校为主导及以生源地与学校相结合的三种模式。但从实际运行的效果而言,目前采用的三种模式不能很好解决相关问题:1、以生源地为主导的贫困生认定模式;2、以学校为主导的认定模式;3、高校认定与生源地认定相结合的认定模式。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但却不能完全解决认定中存在的困难。因此我们仍需 一种科学合理的认定模式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二、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认定主体本身随意性大。目前高校认定的两种主要模式都存在认定主体随意性大的问题。首先生源地认定通过生源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出具的贫困证明来认定,此种方式由于生源地相关部门对当地收入、消费水平比较了解,可降低成本,但由于没有法律与制度的监管约束,在认定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结果缺乏真实与可信性。

2、认定标准缺乏科学性。贫困生认定工作缺乏认定标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均较差。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支出更难以评估,因此对其进行资助就更加困难。在目前可用的认定标准中,哪些认定标准可操作性较强,既能反映学生贫困程度,又能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界定。在设定指标体系时能够在不同地区的高校间通用,结果能够量化且具有可比性,目前仍然是认定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3、认定方式存在缺陷。目前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时首先根据是否有“贫困证明”进行初步判断,在其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筛选。而很多学生及其家庭通过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去骗取“贫困证明”,而当地部门由于随意性较大,主观认定、乱盖章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贫困证明”的真实性与公信力也受到质疑,而学校也难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出具“贫困证明”的真实有效性再进一步核实,这种“投入少、收益高”的方式也会导致一部分真正的贫困生难以得到资助。

全文阅读

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认定方法探析

摘要:国家助学金的范围和资助标准在逐年加大,可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认定,这严重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也成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因此,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贫困生贫困程度的认定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力探索贫困生贫困程度认定的科学、有效、可行的办法,进而使贫困生按照贫困的程度获得相应的资助,使资助工作更科学、更深入人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贫困程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68-02

自2007年开始,每年国家出资设立了国家助学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2010年国家还提高了生均资助标准及资助范围。可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认定,这严重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也成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力探索贫困生贫困程度认定的科学、有效、可行的办法,进而使贫困生按照贫困的程度获得相应的资助,使资助工作更科学、更深入人心。

一、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内涵的界定及特点

贫困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在高校,贫困大学生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困难的学生也仍然存在。目前,国内对于贫困大学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贫困生应该包括以下特征之一: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经济来源或经济来源单一、脆弱,收入较低;求学期间无法支付学杂费或支付学杂费较为困难;求学期间无力解决基本的生活开销或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有困难。人的健康发展有许多需求因素,贫困大学生由于物资资料的匮乏,总体而言表现出一些共性。具体如下:或强或弱的自卑心理,往往过低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经常妄自菲薄,信心不足;或多或少的嫉妒、虚荣心理;或多或少的焦虑、孤僻的心理,进入大学后很多的贫困生失去了往日学习成绩优秀的优势之后,其他方面又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有差距,逐渐的自惭形秽,往往会陷入焦虑、孤僻的怪圈;贫困生还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自大、冷漠、外表强悍内心脆弱等特点。

二、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贫困程度的认定与认定结果的使用

了解、熟悉贫困生的内涵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对贫困生程度的认定,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只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我们仍然无法对贫困生的程度进行准确认定。要想清晰准确的认定贫困生的贫困程度,本人主要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认定。

全文阅读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现行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存在各资助项目间缺乏衔接和整合、价值导向缺位等问题。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组合式”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贫困生资助 模式

[作者简介]王元奎(1972- ),男,安徽阜阳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江苏 南京 21003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035-03

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与决定性的作用,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子女,其中更有一部分来自于西部偏远农村家庭、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贫困生的比例要比一般大学高出5%~10%。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贫困生相对集中、比例偏高;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公办高职学院所提供的学习条件较差;学校所能争取到并提供给贫困生的资助机会和数量偏少;就业前景不佳,薪酬偏低,处于相对劣势;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等等。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在高等职业院校建立起由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含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的资助体系资助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政策导向作用更加明显,财政资金助学投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前,虽然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已比较完备,但贫困生资助尚未形成合理、有效和稳定的运行模式,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的认定存在较大困难和争议,资助项目的发放逐一单独审核进行,项目的后期管理虚化等。总之,贫困生资助的操作比较粗放,没有进行有益的整合,缺乏整体考虑,没有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

一、我国当前公办高职学院贫困生资助模式的调查分析

全文阅读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就业单位期望比较研究

摘要:以自编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为工具,对某高校331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比较当前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就业期望情况。结果表明:贫困生在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就业的选择上高于非贫困生;在中等城市、小城市、乡村小镇、农村的选择上,贫困生多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对单位职工人数的期望上略低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大多数都期望到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或者到工资待遇更高的外资企业就业;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大多数期望到工作环境比较好的单位就业;无论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绝大多数都期望到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单位就业。

关键词:贫困生;非贫困生;就业期望;用人单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115-02

就业期望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是他们自身具有的与就业有关的观念倾向,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影响着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就业岗位的获得和保持。

据教育部统计,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己超过600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至25%,其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至10%。受自身条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加之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贫困生在就业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就业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1]低于非贫困生就业率17.6个百分点,[2]同时,与非贫困生相比,还呈现出签约时间明显滞后、签约率明显偏低、就业岗位明显偏差等特点。[3]高校贫困生的这种就业形势和特点给我国就业工作相关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事实,而就业期望值与实际就业存在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的大小对毕业生的成功择业,工作的稳定性及发展,就业的心态以及心理调节能力均产生较大的影响。[4]用人单位期望是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为此,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笔者选择从用人单位的视角来探讨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就业期望的差异问题。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

全文阅读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现状及特征

摘要:贫困大学生个体的抱负水平对其学业发展和事业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很少涉及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较为欠缺,所以这些已有的研究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贫困大学生工作很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在对大学生进行的“大学生事业抱负水平问卷”调查和“大学生学业抱负水平问卷”调查中,将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专科层次贫困大学生显著高于本科层次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在校贫困大学生在事业抱负水平上与非贫困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学业抱负水平上贫困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在校贫困大学生中,男女生在事业抱负水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学业抱负水平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由此来看,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提高贫困大学生学业抱负水平和事业抱负水平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学业抱负水平;事业抱负水平

中图分类号:B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1)06-0139-05

收稿日期:2011-08-02

作者简介:蒋艳菊(1964-),女,河南长葛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贫困大学生的抱负水平是心理学研究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这使高校贫困生大量增加。当前,学术界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等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政府和高校都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条件,并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国内对大学生抱负水平现状及特征的研究还较为欠缺。

1.相关研究回顾的:(1)生活费在学校所在当地的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以下的;(2)双亲双亡,无亲属能够给予经常性的经济支持的;(3)单亲家庭学生,并且家长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缺少收入来源的;(4)经济贫困家庭,并且姐妹兄弟中同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生在校学习的;(5)家中或本人突发变故,致使家中短期内大量举债的。笔者也以上述情况作为界定贫困大学生的标准。

抱负水平(level of aspiration)的概念最初是由Hopper(1930)提出的。抱负水平是指主体对实验任务的目标和期望。我国学者杨秀君⑤在研究中认为,抱负水平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近期抱负水平,即

全文阅读

贫困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摘 要】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在贫困生中开展抽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目前贫困生发展中存在经济、学习、就业压力大、心理困扰较多、人际交往障碍等突出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为贫困生全面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学生发展;学生资助

在倡导综合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已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应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切实需求,将资助目标及教育目标与受资助者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根据贫困生不同层次的需要,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这将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趋势和要求。为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发展状况,为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引导,我们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开展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目前贫困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成因,为贫困生全面发展提出对策。

一、贫困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总体为华中科技大学所有贫困生。调查样本从大学生资助中心提供的所有申请到助学贷款、贫困补助或学费减免的贫困生名单中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19份,其中有效问卷919份。调查对象涵盖了华中科技大学26个院系。所选样本基本能够反映贫困生的总体结构,适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明:贫困生发展存在经济、学习、就业压力大,心理困扰较多、人际交往障碍等突出问题。

(一)经济困难,压力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学生的家庭中,99%的学生家庭年总收入低于6000元,其中2%的家庭无任何收入来源。余下1%的家庭年总收入低于10000元。而一名大学生一年学习和生活的总费用在10000元左右。因此贫困生经济上十分困难。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只有5.6%的贫困生在心理上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而有35.2%的学生存在很大和较大的压力。

(二)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