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课程

大学课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ESP课程建构

摘 要: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持续,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率。ESP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热点的语言教学方法,颇受关注。为顺应大学英语教学向ESP教学发展趋势,在对我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有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模式(由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英语选修课组成)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进行建构。

关键词:ESP课程 大学公共英语 通用英语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33-01

1 引言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仍然沿用通用英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无论我们的教材如何变化,《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体验大学英语》《全新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等,单单我校就选用过多种大学英语教材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是改革的结果如何?虽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学校相关部门、各院系的积极配合,英语教师的集思广益,学生的动态分层次,以上种种仍使我们封闭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不能自拔。大学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想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方法。而 ESP 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中颇受关注的语言教学方法,由于其针对性较强,以学生需求为分析基础,结合专业实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特定学习需求,不失为一种更加适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语言教学方法。

2 大学ESP课程具体模式

从根本上来讲,大学ESP课程为语言课程,“ESP课程是从EGP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王守仁&王海啸,2011:11)。这一过渡课程应该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衔接高中的初级ESP教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应以广泛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学习结束后能够达到所设定之教学目标或完成达标考试。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开设类似于专业英语的高级ESP课程,扩充专业英语词汇量,了解专业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文体特点,实现一定的量的积累并为学生顺利实现全英或双语学习打基础。两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曲折进行,无论过程怎样,教师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3 大学ESP课程建构

全文阅读

大学学科课程教学管理

[摘要]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相应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交往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关键词]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交往;课题

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前者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可采用交往教学法,后者分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课题研讨三个阶段,相应可采用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本文具体谈谈这些教学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

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教学法主要是交往教学法。交往教学法是教师按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提炼出课程的“基本结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运用交往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生成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学法要求:

1.树立课程的“基本结构”观

知识教学是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础。但知识教学并不等于系统灌输。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结构,掌握一门课程的关键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大学学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就是构成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只要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就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精髓。因此,学科课程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系统地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2.树立“交往生成”的教学观

全文阅读

浅谈大学《热学》课程教学

摘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大学本科物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热学,总结概括了课程的结构及特点,运用课程中的实例介绍了知识内容

热学在19世纪便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备的科学,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深入,关于热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展。热学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规律的科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掌握热现象规律,了解热现象作为“大数”粒子无序运动的本质,为大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是本科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使用的热学教材是经典的李椿等编著的《热学》教材,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

一、热学课程的结构及特点

热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宏观理论部分,称为热力学,是通过直接观察和实验测量,再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总结出来的有关热现象的规律,研究的方法是宏观法,所得出的热力学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具有可靠性与普遍性,但是它只适用于粒子数很多的宏观系统、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把物质看成为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没有解释事物的微观本质;微观理论部分,称为统计物理学,是从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出发,即从物质分子、原子的运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系统的热学性质,它可以揭示热现象的微观本质,但由于它在数学上遇到很大的困难,由此做出的简化假设(微观模型)后所得的理论结果与实验不能完全符合;物性学部分,即热学理论的应用,利用前两部分的理论说明物态的性质及其相互变化的规律,包括液体、固体、相变的基础理论[1]。前两部分是课程要求的重点,宏观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较容易,但统计物理学部分涉及到微观领域及统计的方法,理解起来较难一些。

二、热学内容的表述方式

关于内容的表述,不外乎有文字表述、数学表述及图像表述等,而在热学中这三种表述在一个概念中可能都会出现。比如说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涉及到四个等值过程,其中在这些过程中会有过程的图示,即P-V图,也会有能量的转换关系的描述,当然不同的能量也可以由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1.文字表述。科学内容的表达力求严谨,文字力求精确、简洁,例如,平衡态的定义,“孤立系统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定义简洁明了,其中的关键词是“孤立”二字,也说明了平衡态的特性,如没有这二字,也就不能称其为平衡态了。另外,在热学的表述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否定的语言,体现最为明显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涉及到的定律的两种表述,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都是用“不可能”这样否定的词开头叙述内容,之后两种表述的等效性的证明也同样采用了反证法,而不是直接证明。还可以用反证的方法证明两条绝热线不能相交、绝热线和等温线不能相交于两点等类似的题目。

2.数学表述。对于热力学中的概念,文字的描述要多一些,内容也很好理解,学生一般接受也较容易,但对于统计物理中的概念,文字就变得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微观方面,相比文字,数学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记忆。相比于物理专业中的其他课程,热学中涉及到的式子并不是很多,学生也可以根据内容体系,用数学表述的形式把学习到的知识串接在一起,进行系统、有对比、有条理的学习。

全文阅读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熟悉的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英语学习在当今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学习逐渐出现了低龄化,高水平的现状。这就导致高中英语水平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高中学生英语水平表现出低龄化和英语高水平,因此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已经通过下达重要文件的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作出重要的指导。对培养能够进行国际化交流、国际化竞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给予积极肯定。大英语学习中学术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进行研究制定的专门英语,它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学术英语同职业英语的不同点

在英语的用途中英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学术英语,另一种是职业英语。英语学习中学术英语同职业英语的不同点在于两者之间的使用目的不同。对于学术英语来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学术性,进行学术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进行研究使用的。学术英语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学术英语学习中学术英语又可以分成专门的学术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主要侧重各科英语学习中的共性,把提供学生在英语听力水平和书面交流水平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提高英语的使用能力。专门学术英语主要是对特定的学科英语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词汇语法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

2、大学进行学术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在初高中阶段主要是为初步的了解英语语言文化,以及为进一步学习英语语言打下基础。在大学阶段由于学习涉及的专业课程较多,涉及领域水平较高,加之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在涉外专业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在大学阶段开展学术英语学习对于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学术英语学习可以达到的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的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兴趣爱好采用研究型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术英语学习。这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英语较高的热情和劲头,大大的提升学习效率。随着国家间竞争形势的加剧,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都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重新进行定位,需要慎重考虑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间的内在联系。学术英语无疑是我国进行高等英语教育中重要引导发展方向。学术英语作为专业英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通用英语进行更多的联系和交流以及相互之间进行互补。高等学院的教育领导机构应该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一门过度课程将通用英语同专业英语进行有效的连接。学术英语的需求已经存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好提前准备给予学术英语以充分的重视,积极的开展研究学习,积极的推进学术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发挥学术英语教学的内在潜力。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四个重要方面,学术英语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基础水平的提高。学术英语课程的开设同通用英语开设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开设的成本较低,开设的效果更加。针对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阅读原版材料的速度太慢,写文献以及小论文有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进行学术英语学习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可以较快的解决学生在听力方面遇到的问题。

3.项目研究

3.1研究设计

全文阅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公安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公安院校的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学起来抽象,难以掌握;也有人认为大学物理中高数微积分用的太多,高等数学本身就很难学,再运用到物理上,难上加难;也有人认为在公安院校开设大学物理课程没必要,大学物理的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不大,没有多大用途。所以大家对大学物理的兴趣不高,主动性差,有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如何使公安院校学生在对物理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笔者认为需要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编著一本适合公安特点的专业教材更为重要。目前很多公安院校都在探索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有的学校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用成型的成果。

二、公安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措施

笔者结合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全新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希望在我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痕迹检验专业方向、道路交通管理专业试行。通过改革,使学生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还是按照原来传统的教学内容来讲授,无疑是给老师和学生增加很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大学物理课的开设时间应该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之后,因为大学物理就是利用高等数学中微积分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降低讲授内容及作业的难度,结合专业课的内容开展教学,重点讲授力、热、声、电、光、磁、纳米技术、量子物理等,提炼教学内容,在讲授基础知识后增设应用部分,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培养原则,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公安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全文阅读

大学法律教学课程研究

【摘要】随着法治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学法律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并且在教学中更着重于学生去理解法律基础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实务性更强,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及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针对当前“法律职业化”的改革大环境,大学法律教学课程也在教学的内容、课程结构体系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思考和改进,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提高大学法律教学课程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法律;教学;课程

一、引言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法律职业化”成为当前在司法改革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其与国家、社会以及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法治人才,高校也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和竞争。只有发现当前法律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改革和创新设计,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法律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从而最终实现法律职业化改革中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当前大学法律教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在大学中进行法律教育其主要是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素养,这就需要积淀时间和知识储备量。由于法律教育内容多且繁杂,而当前高校并没有分配较多的学时用于法律基础教学,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只能采用照本宣科或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一些较为浅显的法律概念及规范传授给学生,却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思维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这样枯燥的教育形式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由于没有案例模拟及实践活动,也使得学生所学到的课堂内容脱离了生活,失去了法律教育的本质。长时间下去学生不仅会失去对法律的学习兴趣,更会造成学生对法律规范的漠视。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全文阅读

高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与应用型科学,与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为许多高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审视公众关注的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国防、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热点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大学化学课程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它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人生发展道路。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如何尽可能的调动所有有益教学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许多高校针对《大学化学》课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包括从教学内容、考试模式、活力课堂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文将针对我校材料专业的《大学化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特点,结合多年的高校一线教师的授课经验,就大学化学课程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思考,浅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前沿问题

大学化学是一门中心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课程。国内各高校根据不同的非化学专业的需要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大学化学(或普通化学、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关实验课程等。因此《大学化学》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是培养化学家,而是旨在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学领域内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与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使其能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能为其所用,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科学知识,涉猎有关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历史动态,掌握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关的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任务相对教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教好,是每位大学化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该课程设置在各大高校中主要是理论课,而无配套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将化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大学化学课程学时通常较少,根本无法开展实验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诸多问题都是现在化学课程开展中的不利方面,因此大学化学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过程的思考

非化学专业与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应十分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背景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既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一定基础。因此面向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重点在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注重对整体化学体系的把握和观察,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个理论的详尽解释或某一复杂化学问题的计算等,在给学生们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之时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及前沿动态。本文认为:“突出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为达到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1.突出重点,适当把握及精选《大学化学》教学内容大学化学课程的内容选自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内容多、渗透性强,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基本理论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如果试图全面详尽给学生提供化学各学科基础知识及严谨理论计算,很容易使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一种“云深不知处”的学习状态,对于并非立志从事化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没领略到化学之美就只被铺天盖地的化学知识给掩埋了,给学生的印象也就成了知识的堆砌。这时何谈学习的乐趣及动力呢?因此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笔者所处的化学教学是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开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化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包括调整后的内容能使得学生可以整体把握大学化学的学科脉络,但对某些复杂的化学计算部分,比如化学平衡的各种计算,进行了淡化处理,引入前沿科技或应用领域时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或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并适当围绕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液晶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等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进行阐述。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是促使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素质的手段,起着导向、中介和内化的作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匹配对应,才能相得益彰。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开展讨论,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例如物质结构基础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往往多引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为主。例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质这部分,因为大多学生高中时学过相关知识,因此可以由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引导答疑。例如表征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熵”时,多延伸举例各种体系从有序到无序的倾向性案例,利用认知心理中用已知经验去理解未知事件的心理行为,帮助学生们快速拉近与新知识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深刻理解该部分概念。在教学的同时不要拘泥于原有框架,应鼓励学生有新思想和新见解,培养学生开拓未知领域的兴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全文阅读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

1改变课程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直接就明确了要以职业技能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作为学校培养目标。这样的培养目标促使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上往往重视技能性的课程,而轻视人文性的课程,尤其是工科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大学语文这门课在很多高校里一直是作为公共课来设置,甚至于有些院校还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设置,学生想选就选,不想选就不选。而事实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不仅在文化层次上要差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上也往往是落后一截。这时学生再以公共课、选修课的态度来对待大学语文,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就更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事实上每一个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学学语文课程,学生不应以选修课、公共课的态度来对待。学校在设置这门课程时应列入必修课程,从宏观上首先确立它的地位,重视它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在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技能和人文并重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精力主要是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所以我们为了培养全面性人才,应针对他们多开设文史哲方向的辅助课程,便于大学语文的消化吸收。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应以文学审美为主,以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修养的培养作为学习要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应该培养学历高、文化低,知识多、素养差的“半成品”。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也需要掌握为人处世的法则。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真正的适应自己的社会角色,懂得如何生活,学会正确的活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虽然重视人文性教育,但绝不是对技能教育的忽视或者不进行技能培养。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可以学习掌握本专业技能,而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里也能学得某些未来职业所必备的技能。实际上在语文的教学里除了有人文素养的陶冶,还会穿插了部分技能训练。比如在写作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对学生将来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会写工作情况汇报等类型的应用文,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授课老师还可以在教学里适当地进行人文和技能的双结合,比如写读后感既能培养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写作技能。总体上,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完善,职业技能的充实体现了个人素养的水平,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3改变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比较传统,少有革新。比如在讲解作品这一部分,一般是按照作家简介、作品赏析、作家总结三个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古板老套单一。所以学生久而久之会产生审美疲劳,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中可以多运用几种方法穿行,使大学语文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现在高校里基本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比如讲解诗歌的时候播放一些朗诵的录音,让学生从听的过程里感悟诗歌的情感、意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模仿录音去朗读作品。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教师从头讲到尾过于单一的缺点,也能使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之美。再比如讲解小说的时候,由于长篇小说很长,有不少学生并没有读过原著,所以大学语文课本里小说节选的部分还不足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信息,这时老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迅速掌握小说内容,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此外针对不同系别的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调动他们的专业特色以丰富教学,比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根据诗歌内容、诗歌意境画上一幅生动的画。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某些诗句、小说改编成歌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突出了他们的专业特色,还加深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印象,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以上只是借助外在手段来丰富大学语文教学,而在实际教学里更多的还是要借助教师自己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比如在讲解过程里可以穿插使用比较法、体验法、联系法、探索法等方法。如将多个作家进行对比,或者将多个作品进行对比,甚至进行古今对比,中外联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使学生温故知新,既学习了新的作品,又不忘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一部分时,向老师反映学习起来很吃力。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文言文,有些字词学生不认识,语句也看不懂,很难理解作品内容,更难以对这部分作品产生兴趣。而目前全社会都处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潮里,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想方设法使同学们对这部分作品感兴趣。比如可以给他们讲讲古代人的生活,吃饭穿衣出行礼仪等等,使学生对古人的生活状态有一个稍微感性点的认识。然后再联系作品给学生分析作家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写作背景,这样就有利于使学生把兴趣转移到要学习的作品里去。

4调整教学重点

为了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除了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调整教学内容,第二是增强学生实践。在大学语文的教学里,很多教材在选取作品时基本上是以中国文学为主,外国文学为辅,古代文学为主,现当代文学为辅来设置讲授内容的。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里也是主讲古代部分,略讲现代部分,主讲中国文学,略讲外国文学。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大学语文课程课时量确实有限。在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的课时一般都只有32节课左右,课时的压缩也不可能让老师在课堂上有太多的发挥,做到面面俱到。尽管课时有限,我们也要尽量使教学内容的涉足面变得宽阔一些。所以我们应改变固有模式,尽可能地做到古代与现代并重,中国与外国齐举。我们不应把视野局限于某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培养他们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人格修为,而不是让学生只掌握了单一的知识点就大功告成。在这一点上就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要兼收并蓄,厚积薄发。此外,在大学语文课程里主要还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的部分很少,甚至没有。所以我们还应在教学里多加强学生读、写的练习,让学生多读书,多写作,以免造成只会空想,不会动笔的结果。比如在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文章,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又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比方说,很多学生现在文体不分,连基本的常用文体都还搞不清楚。一份请假条包含几十个字但都还说不清楚请假原因,或者一份求职信不能恰当地介绍自己,甚至还错漏百出。更有甚者,连基本的写作格式都是错误的。还有的同学遇到要写的作业,通通去网络上下载抄袭,就算抄好了还存在一大堆错字。造成这样局面,不仅仅是大学生在中学里没有学好语文,还有身为大学语文老师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作为大学语文的教师,在教学里不仅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要适当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适时地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去锻炼,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问题,以此给学生纠错。

全文阅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基于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物理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大学物理;培养模式;挑战;改革;实践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世界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我国也越来越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使得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引入这一理念十分关键,对于提高高校物理教学工作的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1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

全文阅读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研讨

1.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长期的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大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三导,即诱导、疏导、指导。这有非常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好大学数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书本以外的知识的讲解和数学史的引入。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领域的名人典故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史知识。如在讲到定积分中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时候就会讲述一些关于牛顿的故事,这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2.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大学数学课堂提供了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尤为明显,无论是对于数学概念的展示还是例题的讲解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声音响亮,使学生无论在教室的哪一个角落都能清楚地看到、听到老师的教学内容,也省去了老师抄写定义、定理、例题的过程,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宝贵时间。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使得一些难以用语言和黑板绘图表达的图形和过程更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各种空间曲面的形成过程、极限的无限逼近过程、积分的分割过程,等等,使学生对本来抽象难懂的定义、定理形成深刻的理解,克服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弊端。如多媒体教学速度快、课堂容量大等特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概念的讲解和原理定义的展示方面要充分利用对媒体形象直观的特性,而在例题的讲解和定理、公式的证明方面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严谨的证明和缜密的求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高等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涉及大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钱伟长院士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最经典的解读。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特别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成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的重要标志。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这是看待和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最简单的观点与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与应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如何能够做到科研反哺教学,一个非常具体而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所以在进行科研反哺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科和学校的特点,将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学与科研的互补作用,从而更好地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一定要通过科学研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并将科研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科研内容,以科研反哺教学,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新意。课堂内容新鲜了,有吸引力了,学生感兴趣了,学习态度自然会发生质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只有通过科研,只有以科研作为坚强后盾,在教学上才会觉得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得心应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要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才能真正把教学工作搞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将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变被动的“填鸭”为主动的吸收,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