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安全教育

大学安全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安全教育

前言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项工作应当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开展?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初探

【摘要】大学生安全主要涉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两部分。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着主体缺失、模式单一、内容模糊等问题,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一是要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二是要构建科学的教育模式,三是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与和谐稳定校园建设息息相关。我们发现,现在大学生安全事故仍然频发,高校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因此积极、科学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较为迫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个人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财产安全。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高校就读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一般是脱离家庭,在学校居住。在我国各类保险制度不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学生安全方面高校随担负的责任较大。因而,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大学生个人利益,维护校园稳定,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必然要求。同时,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守法公民,减少和预防犯罪,提高综合治理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现在,学生伤害事故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舆论媒体的公开报道,与学生安全相关的案例不断浮现。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学生财产遭受损失,被人诈骗或盗窃钱财。还有一部分则表现在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被打、被杀等案件屡有发生。这仅是针对大学生作为受害人而言。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参与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案例也频频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缺失

全文阅读

论大学生安全教育

摘要:大学生安全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高校大学生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安全认知偏差、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常识。因此,重视并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增加培养安全技能常识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 重要性 方法建议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的实现一方面基于学院外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与学生对环境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息息相关,后者正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包含生命安全教育、财产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健康文化和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判断能力有限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错位进而容易引发安全隐患。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依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2、校园因素的影响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策划书

大学生安全教育策划书(一)

活动主题: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活动时间:4月1日(周四)晚上七点

活动地点:403教室

主办单位:**系**级**1班

参加人员:**系**级**1班全体成员

活动背景:

本次主题班会是我系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月活动之一,面对现在突发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的次数越来越多,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显得尤为紧迫。我系会以校“安全文明”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多形式的活动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更新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针对大学生频发的各类安全事件频发,也使我们看到了当前大学安全教育存在的各类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防危意识,帮助大学生提升安全防范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效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社会信息和便捷的网络通信手段,给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新的犯罪形式层出不穷。从近年来社会频发的各类大学生安全事件中,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提出了反思。

1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现状

自广西教育厅发文规定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后,高校领导三令五申地一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往往出现“重拿轻放”的现象。由于安全教育课的开课时间相对比较短,各方面的研究不多,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导致了安全教育课在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足。首先,在开课形式上,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摸索探讨安全教育课的课程模式。从最开始的集中课堂授课模式到现在的以班会教育模式,从最初的短期集中讲授到现在的分学年分类讲授,高校安全教育课的形式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方式。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尝试性的行为,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安全教育课程无关紧要,在思想上轻视安全教育课。目前,我校将安全教育课安排给各年级带班辅导员,由辅导员以班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而很多辅导员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将安全教育课下放给各班的班委,有班委组织完成,使得安全教育课流于形式。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目前,安全教育课的授课教师主要是辅导员,而辅导员的专业构成十分的复杂,很多辅导员对安全教育的研究较少,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并且,辅导员队伍相对比较年轻,教学实践经验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部分辅导员对安全教育课的不重视,为了应付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部分班级的安全教育课由班委组织进行。而学生本身对安全知识就比较欠缺,无法担任安全教育的讲授工作。由班委组织进行安全教育课的做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安全教育课产生歧义,将安全教育课等同成普通的安全班会,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在授课内容上,安全教育课涉及的内容多而繁杂,主要涉及到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各类安全问题之外,还有各类新型安全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处于照本宣科阶段。由于授课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内容都只进行了浅显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有效提高安全教育课效果的几点建议

(1)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专题的安全教育。大学四年是学生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不同年级的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差较大。为了使安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专题的安全教育。大一新生是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我国传统教育里对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对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另外,90后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有离开过父母,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因此,针对大一新生,应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校园环境安全等方面。通过这些安全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角色的转变。特别是财产安全,因为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特别容易发生网络信息诈骗事件。根据本人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理论的财产安全知识讲解,可以有效预防大一新生发生信息诈骗事件。(2)完善师资队伍,丰富授课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应当发动并鼓励校内具有安全教育经验的资深教师或者是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员加入到安全教育的教学中,如法律学教师,网络中心教师,学校保安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用好社区资源,定期邀请社区民警进校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对于参与安全教育课授课的辅导员,教研室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另外,要开展多样性的安全教育课。将课堂讲授和安全班会相结合。授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对于涉及学生生活的各类安全问题,结合班会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最后,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增添与专业相关的安全教育课题。通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事件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对安全教育落实情况的检查,提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为了防止部分任课教师马虎教学,应当加强对安全教育落实情况的检查。除了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外,教研室应当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特别是在安全教育课课程形式改为以班会为主之后。为了防止部分辅导员应付了事,应当对各系开展的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另外要提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通过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作者:李新凤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浅议

摘要:当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需要整合各种社会支持资源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应急能力培训;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形成家庭与高校、高校与学生社团、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等合作机制,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关键词: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安全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专业及社会生活知识日益丰富,但安全事件却屡有发生,究其深层次原因,我们既要关注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更要关注他们的社会支持资源,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做到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家庭与高校、高校与学生社团、高校与精神卫生机构等合作机制,提升大学生群体预防、处置危机的能力,减少大学生安全事件。

一、解决大学生安全问题需要利用社会支持资源

大学生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2013年4月,发生在南京某大学的安全事件,大学生袁某在宿舍玩游戏,遇宿舍蒋某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没有及时开门,双方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在冲突过程中,袁某将蒋某捅伤,后蒋某抢救无效死亡;又如2016年3月,四川某大学学生芦某在宿舍被室友用菜刀砍50余刀身亡,遇害的原因是和室友因生活琐事不和。我们从社会支持系统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事件,实际是相关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挫折承受能力弱、情绪调整能力差,社会支持资源有限导致人格发展狭隘,在遇到矛盾时在行为上容易走向极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来分析大学生安全问题具有现实作用,我们整合各种大学生社会支持资源,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危险防范意识、安全危机应急能力,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目的。

二、社会支持的内涵

社会支持最早应用在社区心理学等领域,它原本指与个体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后来扩展到了社会学等领域,它建立了以“社会互助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支持概念,支持社会个体与弱势群体建立良好关系,提供各种救助及服务;但有所区别的是,这种服务不是单向的,它更多地是支持者和被支持者间进行“社会互助关系”建构的过程。在这里,弱势群体内化了社会支持观念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按照社会支持的主体,我们可将它分成四类:由政府等正式组织主导的社会支持;以街道、乡镇等社区主导的社会支持;由个人社会关系网络提供的支持;由高校、医疗机构等专业组织提供的技术性支持。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范围,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等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支持资源予以分析。

1.社会方面的支持系统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特征分析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壮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虽然它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高校对其重视力度不够,许多特征都体现了当下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笔者对安全教育目前比较突出的特征进行梳理。

1.1实用主义理念,使得教育形式化

高校对于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学校发生重大治安或刑事案件等安全事故时,安全教育才得到高校领导乃至社会的关注。这种被动的表现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理念,最终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不能真正发挥安全教育的基础功能。

1.2内容滞后,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

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高校和大学生面临许多非传统的安全问题。而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多停留在防盗、防火、防骗等传统安全问题,就显得平白无味,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由于教育内容平白无味,体现不出时代特征,因此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

1.3形式单一,教育实效性低

有研究学者在对学校以何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59%的学生表示传统课堂教学和校园宣传标语是接受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5%和12%的同学分别通过观看视频和模拟演练形式接受安全教育。当今时代背景下,课堂讲座、报告会或消防演练等传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安全教育实效性比较低。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挑战,理念之实用主义、内容之滞后以及教育之单一等特征都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校园平安,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及现状问题,并以“四重视”措施为大学安全工作支招。

事故频发倒逼高校重视安全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探讨

一、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通用做法

(一)作为学生军事训练的一个科目

每年的学生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穿插学生的安全技能训练的做法同样是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一种学生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安全技能训练的科目主要是紧急集合疏散、灭火器的使用以及消防逃生演练等。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对学生掌握安全设施设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面临危险逃生自救的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居住的地方不同于校园,主要以平房为主,相比较楼房而言,紧急集合疏散、消防逃生演练等较为简单,另外,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的心理、生活状态都不同于校园内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面对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意识有所差别,所以如何在平常状态下,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危机,以最终达到自救目的,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作为全校选修课中的一个课程

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落实相应的学分,有统编规划的教材,应该是《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中安全教育要实现“三进”的初衷。但是现实上,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是比较困难的,但就从师资队伍这个方面就比较难解决,更不用说同其它课程争夺学分的问题了。目前,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形式,开设安全教育公选课,由职能部门的干部作为授课教师,从网络上、从书店里找一些参考资料,制作成教案,将知识传授给选课的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此种安全教育的方式,虽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不断为学生补充新的安全知识,但是覆盖面有限。在此种方式下,如何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同样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作为信息宣传提示的一个内容

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以标语的形式通过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网络等进行广而告之,是各高校阶段性宣教安全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不能全员覆盖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是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传递的安全知识不全面、系统、深入,对教育的组织者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实施,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自身,熟视无睹是对此种方式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如何使得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全面、系统、深入、主动,同样又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实践

全文阅读

试论大学生安全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保卫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此外,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也都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从法律层面将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依法治校确定为高校的法定义务,推动了高校各级组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

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

安全状况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对外交流机会增多,办校规模和招生人数扩大,高校及其周边治安状况日趋复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不安全因素增多。据统计,2001年全国58所高校共发生刑事、治安案件11725起,平均每校202起,发案率占管辖人数的3.45‰,占师生员工总人数的4.87‰;立案5736起,立案率49%(2002年10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特大规模高校保卫工作会议)。以我校为例,2000年至2005年,校园区共发生刑事案件共45起,其中有13起涉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占全部发案总数的约30%。

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方面,有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曾在寝室违章使用电器、71%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43%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怀有侥幸心理;80%的受调查人员的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119或发生火灾后等待消防队员的扑救,对于消防监督、火灾隐患整改、火场逃生和疏散以及如何加强消防工作感到茫然;63%的受调查人员对消防防范工作认识不清或持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局面的形成因素较多,客观方面:第一,高校与国际接轨,校园实行开放式管理,校外人员进出校园流量猛增;第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外聘人员、临时工增多,进校经商的校外人员增多;第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方式呈多样化,校园及其周边的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但配套的规范管理还不到位,各类娱乐场所成为治安事件和事故的多发场所;第四,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增大,其生理与心理差异很大,在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两大背景下,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基本常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走极端,导致事故发生。

主观方面表现为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缺位,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安全教育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得不到体现;安全教育在高校各部门中权责划分不明晰,二级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保卫部门或是认为安全教育是学院和教育部门的责任,或是因“无权管辖”而兴叹;现有安全教育无体系可言,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和相应的学分,没有专职教师从事安全教育,因此,多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务来了一阵风,任务走了都轻松”;安全教育经费不足,安全教育与其他课程相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不少好的安全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不能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