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体育教学德育论文

1.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1.1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全文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中学有着较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而中学时期又是学生时代的重要阶段之一,毫无疑问学生和家长会将更多关注文化课学习中,使得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加之社会和家庭对于分数至上态度,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导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因此,初中生在校期间仅有的体育活动屈指可数。各中学对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大,重视程度较低,只是应付相关的检查和比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对教师的指导态度不满意;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不容乐观,主要动机是强制性的“学校制度要求”;中学生参与效果不甚理想,总体的活动强度都集中在中小强度以下,不能达到健身和积极休息的效果;在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收效甚微,课后感觉心情郁闷,多数中学生对课间操的开展意义并不理解。南皮县农村中学教师对思想品德认识不够全面,在参与过程中,除部分体育教师外,与学生沟通较少,参与率较低,没有充分起示范和教育作用,有些规定还是流于形式,视而不见。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动向,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不仅能搞好教学,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全文阅读

思想道德教育中一二三课堂研究近况概述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经济秩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国际交流频繁,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关注,通过对一二三课堂研究近况的梳理,整合一二三课堂教育,分析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去体验,发掘生命的活力,进而不断的使道德理念得以提高升华,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字】思想道德;一二三课堂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经济秩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国际交流频繁,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关注,国外的思潮、价值观不断涌入。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冲击着校园文化,非常容易侵袭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传统的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改变,这对于培养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丞需解决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及成员的关注。

而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相关课程则被视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原本应该鲜活、生动、形象,然而却被看作是向学生灌输思想的工具课,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了畏惧,教师也怕教的趋势。尤其把升学率看作是衡量学校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的今天,学校片面追求成绩,一味的迎合考试、重视分数,轻视甚至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以自我为中心,参与协作能力差,造成一些学生思想素质低下。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使其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直观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仅限于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中的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因为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的教学,也为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二三课堂的整合,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去体验,发掘生命的活力,进而不断的使道德理念得以提高升华,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因此,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侧面的教育,必须梳理一二三课堂研究近况,采取综合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近况分析及结论

全文阅读

论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建立

[摘要]“三位一体”是一种联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对学生全方面开展德育的教育方式。从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学校与社会结合,开展区校互动这三方面来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关键词]德育三位一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04

初中生良好性格与完美品德之形成,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这三者的共同努力。整体上来说,学校是初中生的生活场所,它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成长,但并非全部包揽。然而,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只有以学校教育作为主题,社会教育作为导向,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密切结合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方位对初中生开展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共同促进初中生的发展。为此,笔者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一、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现阶段的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对道德情操的熏陶,以及未来人生发展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中,学校教育承担重要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培养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学校,应做好德育工作,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优化上,应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育道德理念。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源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接受系统的道德规范、道德理论、条例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德育实践的结合,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初中开展德育,主要是靠《思想品德道德修养》这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采取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道德的方式,难以达到德育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借助视频、文章、图片等,采取容易令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生动化,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靠着课本,应注重对教学内容之拓展。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亲近,实用性质也比较强的课外实践资料,这样能拓宽思想品德课上的学习深度。

二、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

全文阅读

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漫谈

摘 要:初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承前启后,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初中教育界正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德育工作力度。我国初中教育要求广大初中学校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需要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下面将从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在人生十年至二十年的集中教育阶段中,初中教育阶段承接小学,开启高中,在教育阶段整体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居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是保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本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一、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1.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展开德育工作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我国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举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各种兴趣小组、故事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为德育内容注入时代特色,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正能量环境。

全文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现况

[摘要]体育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能够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是可行且有必要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当代体育课程的德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国不断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德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依据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蔡元培曾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一观点表明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与目的。体育是学生进行锻炼的一种实践活动,而德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德育是影响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内在因素(陈吉冬,2020)。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德育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在生理上,初中生生长发育较快,其速度、耐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都会明显提高;在心理上,初中生开始关注自我、渴望独立、追求个性,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为了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安排一系列与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初中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德育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素质。

全文阅读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

摘要:

初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承前启后,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初中教育界正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德育工作力度。我国初中教育要求广大初中学校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需要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1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2理解学生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

全文阅读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具体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渗透的情况。我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来思想的冲击,必须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促进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全文阅读

初中德育的实效性探析

【摘 要】本文首先对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增强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接着就如何增强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效性的增强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教育 德育教育 实效性

引言: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基础,是保证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是初中文化课教育能够正常开展的支柱,也是初中教师们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德育教育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始终是初中德育教育研究的热点。

1.初中德育教育问题

1.1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德育状况较为困难

目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尽管对德育教育的改革已经开展起来,但是班会和谈话性教育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前者只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后者则主要针对后进生,但实际教育效果甚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的作用仅是维持学校校风校纪,使学生遵守纪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还存在不足,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德育状况较为困难。

1.2初中德育教育面临“两难”

初中德育教育面对着“两难”的处境,第一种是教师德育教育和家长家庭教育的方向不一致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仅在于“成绩”,忽略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得初中生存在集体心理发展不健全的状况,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与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是不一致的,给学生造成困惑;另外,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责任分配不均,使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管不到我”,也使任课教师形成“德育教育非我的责任”的想法,这使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缺乏支持,显得更加困难。

全文阅读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思路构建和研究

摘要:为了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从内容到方法都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新的进步。德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得意提升的关键,也是近几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满足市场人才的需要做保证。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现状;措施

中国分类号:G611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主要指教育方式和内容应该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从受教育者的生活出发,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受教育者熟悉的基本生活形式为主。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应该与日常生活现象保持一致,让学生从学习中了解社会、校园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德育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性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的基本保障。德育生活化教育使理论性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更加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意识成熟的关键时期,德育生活化教育改变了学生过去服从、适应的求学心理,德育生活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对道德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接受。

(二)开放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