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阁宴主持词

出阁宴主持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不胜收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名副其实的一篇佳作。岁月流逝,这篇文章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却仍闻名于世。这篇文章之所以生动感人,正在于它有很高的艺术之美。《滕王阁序》的艺术之美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景物色彩之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一气呵成,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景。难怪韩愈有“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的称赞。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叠翠”中的“叠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着力于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作者运用灵活多变的笔调,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多美的一幅画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暮色苍茫,清水碧天,天水相接,天地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两者似在一齐飞翔,画面色彩明丽,绝妙之极!写景之细,体悟之微,无以言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情感壮丽之美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全文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警句。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眼前的艰难险阻和困境,总是可以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艰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有这般情怀,却是难能可贵。这既是自我砥砺之语,是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写照,也是激励我们后人的警策之语。这是一种壮美的情感体现。

三、映衬巧妙之美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这两句作者把笔触转向了对周围的环境描写。一个“扑”字就写出了滕王阁上俯视的景观。城内城外的建筑就像是趴在地下似的。不但写出了城市里人烟的稠密,还映衬出了滕王阁“高大雄伟”之美。用“钟鸣鼎食”一词则把滕王阁周围都是豪华富庶人家及他们那种阔绰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映衬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四、音韵华丽之美

全文阅读

2016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

升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欢迎阅读!

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一)

尊敬的xx亲爱的xx:

大家好!今天的宴会大厅因为你们的光临而逢荜生辉,在此,我首先代表全家人发自肺腑地说一句:感谢大家多年以来对我关心教导和帮助,欢迎大家的光临,谢谢你们!这是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季节,这是一个捷报频传、收获喜讯的时刻。正是通过冬的储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收获,才换来今天大家与我们全家人的同喜同乐。感谢老师!感谢亲朋好友!感谢所有的兄弟姐妹!愿友谊地久天长!今天的酒宴,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谢意的体现。现在我邀请大家共同举杯,为今天的欢聚,为我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为我们的友谊,还为我们和我们的家人的健康和快乐干杯!

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二)

**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从那天以后,在座的各位见证了我的成长,并为我健康、快乐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我尤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不仅是因为他们让我来到了这个精彩的世界,给我提供了衣食住所,还因为他们容忍了我的淘气任性,耐心的教育我、指导我,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因为你们就是我身边的镜子,我的缺点和优点都在你们身上得到了反射和放大,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 总之,感谢各位陪伴我度过这美好的一天,以及过去和未来的每一天。

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中午【晚上】好!

全文阅读

人生大交响 命运三重奏

利用文坛掌故赏鉴作品,是文学作品解读的终南捷径。然而,既是捷径,即非正道。既非正道,当多歧途。文学史上,被文坛掌故误导而人赏析歧途的例子不在少数。《滕王阁序》解读就是一显例。

王保定《唐摭言》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于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此材料一出,对{滕王阁序》的评价――《滕王阁序》一文,其当行出色在于其摹写景物的极尽能事――几成盖棺之论。然而,古今文采词藻之美甚于《滕王阁序》者大有文在。翻看魏晋南北朝文尤其是骈文,便知笔者所言不虚。《滕王阁序》之所以能够在千载后依旧拨动读者心弦,当然有其形式上的华美原因在,但此绝非其主要原因。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激起天下读者心灵共鸣的,不是其他。而是文章中蕴含的思想。一篇文章,如果能道人所欲道而不能道,代读者立言,读者怎能不惺惺相惜,宝爱有加?

文学创作有许多母题,比如爱情、阴谋、复仇、道义、战争等,但在众多的母题中,只有一个――命运,是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是几乎每个文人都会反复思考的。《滕王阁序》就是王勃代所有文化人演奏的一曲命运交响。千百年来,只要乐声响起,所有听众总是能凝神屏息,总是能感慨唏嘘。

人的一生,无论是谁,都会面临挫折。下者,为衣食所忧;中者,为名利所困;上者,为人生终极价值所惑。锦衣华服的贵家子弟,会有老病之虞,所以佛祖虽贵为王子,终于不得不感叹生命无常。人性所在,每当遇到挫折困厄,人们在自我反省之余(甚至之前),总是会感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孔子虽被后人目为至圣先师,却依旧摆脱不了这个“俗套”。他一生罕言天命,但最终总结自己一生时,却感叹不已:“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悲慨一生无成。是命运不佳所致。司马迁也借《伯夷列传》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没有定规,好人不长命,恶人延千年。有时,困顿和通达与个人的才学、品德无关。“朱门有勋贵,陋巷有颜回。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王勃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正是迎合了前贤、后学这种思考或质疑,不知激起过多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在沦落之际,吟诵几句《滕王阁序》中的如出己心的名言,大概可以给自己一点点宽慰吧?至少会让自己觉得沦落之途中还有别的行人,自己不至于太过孤独吧?

面对“造化小儿无定据”的困窘,人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躺在命运的泥潭中打个滚。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接受命运的任意安排。另一种是以一种更加倔强的姿态,睥睨命运。稍有作为、抱负者,总是选取第二种态度。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射冷眼、发怪话、抢地呼天痛哭骂娘。但他们的心中永远放不下这样的质疑:难道我就这样沉沦下去吗?命运与我作对,我就该屈服于命运吗?西方乐圣早就慷慨陈词过: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那曲《命运交响》已经成为唤醒沉沦者雄心的法宝。早这位乐圣九百年,中国的王勃就用同样具有乐感和诗情的语言阐述过类似的思想情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隋;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早熟成才,但因年轻持才、处事轻率,多受挫辱。但其文虽有苍茫惶惑之意。心中却始终拥有一股不服不屈之志。在滕王阁宴集中,始时谦抑合礼,颂都督阎公之德,称宇文新州之仪,赞孟学士之文采,褒王将军之武略,人情练达,似乎宴集中之一帮闲,让人顿起“为人为文毋乃太媚”之慨。然而,当他的目光摆脱筵席人物,将其投向阁外自然景物,读者顿觉其心胸开朗,了无凡俗之态。至“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语,更露峥嵘头角。那掷地有声的七个字,外表谦和,说“微命”说“书生”,其实内里高扬着一种不屈的意志,可以说是厉声表白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是睥睨宴中衮衮诸公。最后几句“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简直是庖丁模样,解牛后为之踌躇四顾,善刀而藏之了。在座诸位,原本心存竞争,力图出人一头地者,并大惊失色,而原本无心者,必拍案叫绝,钦服不已。清代余诚说:“对众挥毫,珠玑络绎,固可想见旁若无人之概。”正是细心体察到了王勃的心态。自负、自豪,睥睨群公,这种心态,正是那些多才以及自负多才的文人的心理常态。鲍照《拟行路难(十八)》:“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李贺《浩歌》“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都是对命运不公的不平之鸣,是对自己未来的相信。与王勃《滕王阁序》可谓同调异弹。至于那些没有雅奏技艺,不能赋诗作文的芸芸众生,并非没有相同的心声,只是他们的心声随人事而没,我们不得见闻而已。在某时某地,他们肯定曾选取《滕王阁序》表达过自己的心声。这是《滕王阁序》知音代不乏人的又一原因。

然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被命运拨弄,就在于与命争衡吗?人生究竟有没有终极价值?王勃借他的《滕王阁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英雄已矣,贵胄已矣,浮华已矣,韶光已矣。这与其说是感叹滕王李元婴,不如是说感慨自己的人生虚无。末二句,被人传为有衰飒之气,并一度被后人视为王勃溺亡的预兆。然而,在鬓发萧疏之年,夜静人定之时,哪个士子没有发出过如此的感慨呢?王勃只是将老年的悲慨前置到少年时期来抒发而已。这种感慨曾被王梵志的唐诗冷峻无私地表白过(“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被苏轼的宋词苍凉地吟唱过(《南乡子)“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被萨都刺的元曲貌似豁达地歌啸过(《木兰花慢》“人生百年寄耳,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被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哀叹过(《喻世明言》“浮名身后有谁知?万事空花游戏”);被曹雪芹的章回小说高歌过(《红楼梦》之《好了歌》)。甚至被《圣经・传道书》跌足痛哭过――“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一生的奋斗,究竟有何价值?既然连崇尚今世当为来世苦修以便来世安享的宗教都认为人生的价值虚无,那普通人中宵难寐,不用目视鼻,鼻视口,口观心,只要略一低头,略作沉吟,便当怀疑一日行事、一年行事乃至一生行事,皆是捕风。张中行在《负喧三话》中也说:“回顾过去,感到人生真是如梦,往者已矣,来者也不会有什么价值,而又不能不活下去,所以更是苦。”正所谓千古同慨。

全文阅读

《滕王阁序》的用典之妙

王勃的《滕王阁序》历来被誉为“千古奇文”。该文“奇”在何处?“奇”之一就是用典精彩纷呈,并且契合主旨,显得隽永、典雅而和谐。

文章用典紧扣题意,开篇就用“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典赞美滕王阁所在地物珍人杰,钟灵毓秀。接着写“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盛赞赴宴嘉宾豪爽善饮,气概超越陶渊明;才华卓著,堪比曹植、谢灵运。

往下典随意转,一连用“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三典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难抑、渴望年轻的自己再受国君重用的复杂感情。王勃年少才高,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被授朝散郎。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李贤召他入王府,让他做了修撰官。此时的王勃认为自己“材足以动俗,智足以济世”,立志要为国家建功立业。可是,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施展,就由于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被高宗视之为挑拨诸王关系而撵出了王府。遭此厄运,王勃宏志未变。而要实现宏志,就必须受到朝廷的重用。因此,王勃“怀帝阍”,“奉宣室”,暗喻自己对朝廷的向往;写冯唐、李广,婉示即使是贤人,遇上明君也难免遭受不幸;书贾谊受屈,梁鸿被窜,发愤懑的同时寄望于“圣主”“明时”。再笔触一转,援用“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之典,显示自己面对“贪泉”“涸辙”这样的浊境厄运,仍然能“达人知命”,心爽乐观;用“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之典,正写品行高洁的孟尝为官但不受重用而后归田来自比遭遇,反写狂放不羁的阮籍,以表白自己不会像他那样自毁而会坚持高远的追求;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之典,借功业显赫的终军、班超、宗悫表达自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言以蔽之,这三典旨在表明自己绝不会因一时受挫而颓唐不振。

然后,文章回到欢宴上,写“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以谢玄结识名士、孟母三迁的美谈,表白自己幸遇嘉宾而倍感荣幸;写“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意为不逢向汉武帝推荐司马相如《大人赋》的杨得意,但幸遇诸多知音――赴宴嘉宾。一正一反,彰显自己有凌云之才,可以将其尽情地挥洒出来。最后,文章通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之典袒露自己的孝心以表达对在座嘉宾的谦恭,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之典恳求众嘉宾洒墨为文,像才子潘岳、陆机一样倾吐文采,礼让得体,完美地收束全文。

对此,也许有人会质疑:既是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作序,尽可铺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文章却着重用典袒露自己的一腔激情和渴望,是否有点跑题或掉书袋之嫌?其实,只要考虑序文的特点和王勃的才情及其际遇,我们就可以理解用典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序”的内容并无规范,完全视有关对象和写作目的而定;在宴会上表露心志是人之常情,既是为饯别作序,当然可以一吐为快了。王勃的际遇,正如他在序文中感慨的“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而正在此时,他有幸受邀来到滕王阁,自然会急切借此良机尽展才学,以便让在座的朝廷命官向上举荐;不然,明知洪州都督欲借宴会作诗让其女婿露一手,王勃怎么会冒犯此等人事,不加推辞提笔就写呢?他的这种心志,倘若直陈出来显然有失稳重,说不定还会招致命官的反感;于是借浓缩了寓意隽永、极耐寻味、富含智理、启人联想的诗文典故来婉示当为必然的选择了。这既可凸显他才思敏捷,又可最大限度地表达难言之隐,哪里有什么跑题、掉书袋之嫌?

人所共知,平常宿构骈体文已属不易,即席写就并反复用典更为困难。但王勃“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不仅随手拈来众多典故,而且用典紧扣题意,十分贴切;既有正用,又有反用,更有正反兼用;同时句式灵活多变,有四六对,有六六对,还有四四对(其中有的句尾虚词不算在内)。文章因此显得意蕴极其隽永,风格十分典雅,音韵格外和谐,可谓字字珠玑,读来书香扑面,品之韵味无穷。由于用典至妙,集切题、隽永、典雅、和谐之美,所以世人高度赞誉《滕王阁序》并断言“后人难以为继”。它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使赣江边的高阁永远矗立在文人骚客的诗境中。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宣言:永远的王勃!永远的《滕王阁序》!永远的滕王阁!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练习。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全文阅读

《南北朝诗话》“陈后主”条解读

摘 要:《南北朝诗话》辑录对象全部为正史,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陈后主”条的记载以极少的文字向读者透露出诸多历史信息。后主在位期间,过着极度奢华、诗酒唱和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的背后,满蕴着一个王朝的悲哀和一位帝王的无奈。

关键词:《南北朝诗话》 陈后主 解读

永乐大典卷之八O七《南北朝诗话》“陈后主”条载:“陈后主作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与张贵妃丽华等游居其上,以宫人有文学者为女学士,使江总、孔范等预宴,号曰狎客。先令美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相继和。采其尤艳丽者,被以新声,遣宫女以千数习而歌之。其曲有《玉树花》、《临春乐》等。其略云:‘壁月夜夜满,树朝朝新。”[1]

钟仕伦先生发表在《文学遗产》2007年第五期的《永乐大典本论考》指出:“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均辑自《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周书》、《北齐书》、《北史》和《隋书》十种正史。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可能是现存诗话中以正史为全部辑录对象的唯一一种诗话,这也是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最鲜明的特征,即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我们今日见到的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无论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还是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说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在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结合上,在诗与史的关系上都堪为现存诗话的典范。”[2]钟先生准确指出了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以诗补史、诗史交融的特色。因此,永乐大典本《南北朝诗话》“陈后主”条的记载当具有相当的历史可信度。并且,该条记载以极少的文字向读者直接、间接透露出诸多历史信息。

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陈后主无疑是让人钦羡的,他生于帝王之家,享尽荣华富贵,过着极度奢华、诗酒唱和的生活,即使亡国入隋后还班同三品,受到隋文帝的优待。但是,在那“壁月夜夜满,树朝朝新”的背后,满蕴的是一个王朝的悲哀,一个帝王的无奈,一曲宫体文学走向末路的衰音。

《陈书・本纪》载:“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又载后主“亡国之君,多有才艺。”[3]有后人编的《陈后主集》流传至今。陈后主为东宫太子时即已表现出对文学的酷爱,对有才名的文士是百般汲引,如恐不及。《陈书・孔灸传》记载,后主在东宫时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经过一番斗争才如愿以偿。在他周围,逐步形成了一个东宫文人集团。他们常在东宫宴饮赋诗,相互唱和。《陈书・姚察传》记载:“(后主)补东宫学士。于时江总、顾野王、陆琼、陆瑜、褚、傅等,皆以才学之美,晨夕娱侍。”[3]后主在《与江总书悼陆瑜》中的一段话很能概括他当时与文人们交往的情形:“吾监抚之暇,事隙之辰,颇用谭笑娱情,琴樽间作,雅篇艳什,迭互锋起。每清风朗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漾,或玩新花,时观落叶,即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且代琢磨,问以嘲谑,俱怡耳目,并留情致。”[3]可以说,后主的太子时光与山水、诗酒、琴音相伴,充满诗情画意,悠游而惬意。

后主即位之后,作为最高统治者,更加沉迷诗酒,为所欲为,文人集会由雅趋俗。至德二年(公元584 年),后主于光照殿前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以供享受、娱乐。三阁极尽奢华,《南史・张贵妃传》描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丽皆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4]后主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后主与后妃美人、宾客经常在阁中宴饮游玩,赋诗。《陈书・江总传》记载,当时江总虽担任宰相却不持政务,每天与后主游宴。《南史・陈后主纪》记载:“(后主)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装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者罚酒。”[4]称为狎客,当指当时陪后主游乐的臣子与后主之间亲近到不遵君臣礼节,并且无需回避参与游乐的后宫嫔妃。《陈书・皇后传》也记载:“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3]后主文人集团创制的浓词艳曲风格靡丽,较梁代为盛,内容多涉艳情、宴饮,前人已指出:“‘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故陆时雍《诗镜总论》说:“诗至陈余,非华之盛,乃实之衰耳。”[5]的确,在风光的繁花似锦之下,何尝没有隐含末世的哀思之音、最后的狂欢情绪。当一切都归于沉寂之后,陈后主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满蕴亡国哀音的一曲“玉树花”而已,真正是“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表面上看,后主领着宠妃张丽华、孔贵人等及一帮“狎客”终日沉迷诗酒,纵情声色,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最终导致身破国灭,但是,如果我们分析历史就能看到,从东汉末年直至三国、魏晋、南北朝,短短几百年,却一直动荡不安。陈王朝建立之初,根基已然不稳,高祖过后,“及世祖即位,嬖幸用事,朝政渐紊”。宣帝时北伐,曾想在政治、军事上争得主动,但是,北伐失败, 周人将疆界全线推至长江北岸, 使陈人与大敌隔江为邻。到了后主时代,王朝基业更是飘飘欲坠。这时,陈朝外部,杨坚已经夺取周宣帝帝位,建立了隋朝,正满怀统一大志,酝酿着把南方的陈朝灭掉。而陈朝内部,忧患重重。史载,陈至德元年(公元583 年),即陈后主即位第一年,“陈郢州城主张子讥遣使请降”。[6]《资治通鉴》亦载其事, 胡三省注云: “郢州治江夏, 中流之重镇, 今欲降隋, 史言陈之边将已离心。”[7]此时,宫廷之中,夺嫡之争等种种矛盾几乎同时激烈上演。就在后主登基前夕,蓄谋已久的王叔陵持药刀袭杀太子陈叔宝,如果不是太后、乳母等几人拼死救护,陈叔宝早已命丧黄泉。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陈后主内心消极、绝望是可以蠡测的。

全文阅读

《滕王阁序》教学之我见

摘 要:《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骈体文,是一篇脍炙人口、声情并茂的千古美文。作为入选到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篇目,解读本文除了对字词进行分析,还要从识人和体情两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滕王阁序》 知人论世 体会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67-02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来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王勃写《滕王阁序》还有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据《新唐书・王勃传》载:“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诸客莫敢当。王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文,极欢罢。而《唐摭言》中的记载则更加传神:“(阎公)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王勃的《滕王阁序》无疑是一篇千古美文,有人将它称为少年英才的千古绝唱,的确,无论是从古代文学的角度来说,还是就教学而言,我们无可否认它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王勃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耳熟能详、信手拈来,然而这并不代表着这篇文字应有的分量已经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学生的心里。由于很多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只简单概括一下作者的生平,然后就深陷于解词析句之中无法自拔,教师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孤立的或是抽离式的解析,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故而也无法体会王勃笔下的景色美在何处,更不理解王勃文中的情感缘何而发。所以,笔者认为在对该篇文章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从识人、体情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而不仅仅只是解析。

一、识人

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点,一个时代造就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成就一种文学。所谓知人论世,我们只有对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有了深刻了解之后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文中的情。王勃生于公元649年,卒于公元676年,是王通的孙子,王绩的侄孙。王勃可谓是个才学兼富的青年诗人,写过很多著作。在诗歌的创作方面,他不同于其他宫廷诗人。杨炯所写的《王勃集序》中说:“(勃)尝以龙朔初载,文昌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循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勃对于宫廷诗人所持的一种反对态度。在王勃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作里,虽然内容算不上丰富,但是的确有他自己的风格。这些名作都是他在真实生活阅历基础上创作的,他的文章彻底摆脱了齐梁浮华恶习,真正体现了唐诗的独特风貌。以上均是王勃在文学上的作为,然而王勃在仕途上的作为远抵不上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从他短暂的一生经历可知,他生活在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后,其间,唐帝国走向鼎盛时期,国内平,四夷臣服。当时的读书人大都抱着“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的理想报效国家,服务黎民,他们于国于民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是文人的这种政治理想和抱负又很难实现,他们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与报国无门的愁苦。而王勃同样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就读了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这除了他聪明的秉赋,与他的出身、家教渊源也是分不开的。他的祖父王通就是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中的“文中子”。《新唐书・王勃传》中写道:“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如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王爰重之。”人往往在得意时最容易忘乎所以,王勃第一次坎坷就出现在“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时,王勃恃才逞能,玩弄此等文字,辱没斯文不算,还被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上看来,岂不是挑拨诸王关系?这样的冤情又该对谁诉说呢?后来王勃“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这是王勃与生第二次从政。无奈其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所不容。大凡文人所长者智识也,而其智识的每一次显露都会使周围人顿感无知而难以自容,再加上言语与行动的洋洋自得,更会遭人排挤,于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处被人构陷。尽管王勃看起来也算忙忙碌碌,可总不见有出头之日。而第二次出仕,又因处理官奴曹达之事不当被除名,这次不仅险些丧命,还株连其父左迁交令。《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就是王勃在远赴交省亲路上所作,却不成想这篇气势恢弘的诗作却成了他此生的绝唱。

当学生掌握了王勃的创作风格,知道了他政治上的失意,熟悉了他的人格品性,就能更真切地明白作者笔下的景物为何会有如此宏大的气势,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兴尽悲来”的无奈感慨,更能知晓正是作者内心丰沛的思想感情才赋予了文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壮志豪情。

二、体情

全文阅读

一年好运从年夜饭开始

2016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旧岁将逝,新年伊始,积攒了一年的期盼似乎都是为了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千百年来,合家团圆的年夜饭逐渐从外化的仪式延伸进中国人的内心,化作一种精神寄托。在不经意间,留在舌尖上的年昧,都化作岁月的节点和对生命的敬畏融入记忆之中。

如今,人们吃年夜饭的场所也不再拘泥于家中。选一个心仪的餐厅,既可品尝新鲜的美昧,又可免除做饭之辛劳,因此受到很多家庭的欢迎。讲究的餐厅,每年的年夜饭菜品都有所不同,总能带来新的惊喜。BlZMODE提前走进多个热门餐厅,为你打探丙申猴年的年夜餐单。想预订一桌能获得全家人夸赞的年夜饭吗?那就往下看吧。

冬日欢聚大吃八方

天寒地冻,风雪归人,这顿年夜饭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氛围一家老小围坐在饭桌前共享佳肴,再来美酒三两杯助兴,闲话家常、谈天说地,定是一年之中最值得期待的日子

年夜饭是一年之中y得的亲友欢聚一堂的一顿饭,菜肴的丰盛程度自然可想而知鸡鸭鱼肉以各种烹饪方式呈现出各色大莱,其中鱼肉更是重中之重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因此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年夜餐单上

珍馐百味、八方齐聚,传统而极富风味的粤式盆菜是年夜饭极受欢迎的莱品层叠的美味,托起热闹的新年盆菜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味美之余期待明年盆满钵满

中国人对食材与味道极致的追求,很大程度体现在孜孜不倦地继承这场农耕文明时期的大狂欢――一年一度的尽情欢宴。汪曾祺“谈吃“的时候曾说过,“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一尝”,如今人们的饭桌上再也不是只有时令蔬菜或者当地食材了,天南海北、春夏秋冬不再是美食文化互通的障碍,北方的年夜饭可能会出现江南的竹香鸡,南方的年夜饭说不定也有一道地道的老北京点心。

汪老谈的不仅是吃,也是读书做学问,更是做人闯世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外闯荡了一年的游子,无论是衣锦还乡还是了无所获,都不值得伤怀或气馁,除夕之夜与家人一起,坐在八仙桌前大吃特吃,吃掉旧年的坏运气,吃来八方好运,下一年的旺气由此开启。

全文阅读

滕王阁蕴涵的文学力量

1989年重阳日,滕王阁第29次在赣江边屹立。它的不屈不挠得益于自身巨大的声名,得益于王勃写的那篇脍炙人口的骈文《滕王阁序》。

历史上滕王阁屡建屡废,屡废屡建。被称为“历代滕王阁之冠”的,是宋大观二年(1108年)由侍郎范坦主持重建的。他不仅扩大了唐阁的范围,在主阁的南北增建了“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滕王阁为主体的建筑群,而且整个建筑形貌华丽堂皇,气势宏伟壮观。1989年重建滕王阁,便是以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及弟子莫宗江1942年参考“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依据,参照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设计建筑的,我没看过唐、宋时滕王阁的图样资料,但我知道,滕王阁的一番番重建,都是一步步逼近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式审美意向的努力,都是一次次倾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高阁的结果。不然,原本一处古代官家灯红酒绿,极尽奢华的场所,又怎能成为历朝历代为之炫耀的文化传承呢7

透过时间之窗向岁月深处凝眸,有一束斑斓的艺术光亮导引着,将我的视线羁留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九月初九的滕王阁上。这是一个天清地朗寰宇清凉的日子。阎都督为宇文刺史饯行大宴宾客,与洪州的文武官员、知名人士同登滕王高阁,共贺重阳佳节。而王勃则因赴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也应邀叨陪末座。此时,阁外斜阳西落,碧水在紫绿橙黄瞬息万变的色彩映照下如缎如练,与漫天红霞汇为一色。阁内群贤毕至,名流咸集,巨斛满觞的嘈杂声中,又有江边舟船拢岸的声响隔窗传来。然而,躬逢盛会岂能无诗?该是仿效兰亭集会,有五言四韵之咏以待传世了。对于这一点,阎都督成竹在胸,早已吩咐女婿“F想炼情”备下赋序,待宴席之间虚谦一番后再行吟读。只是碧水清秋、湮光凝结在晚照中显现出天高地远的空阔,以及群动将息、万籁欲静的朦胧暮色里飘逸着回归的温馨,使王勃的思绪振羽而上,神骛八极,诗情满腔喷薄欲出,以至忘却了应有的世故,甚至无暇细察都督脸上愠色率性而为,以语语跳荡、字字进跃的神来之笔才惊四座,即席写下了传世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王勃生活在唐朝初年,少年聪慧,尚未成年即被权重者赞为神童。他20岁前对策及第,做过几任小官,但两次因事被废,不仅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还连累父亲被远贬为交趾县令王勃放旷诗酒,驰情文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突破齐梁以来绮丽诗风的束缚,开创了唐诗新气象,并称初唐文坛四杰。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始终是封建社会中国文人的最高追求,成就个人功名的渴望,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王勃生命中的随身行囊。在层台耸翠、飞阁流丹的滕王阁极目远眺,他的心绪在“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广阔中激荡,才情在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间飞扬,然而余红晚绿中一队队雁阵南飞的鸣叫,却又使他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往事回忆中跌落。“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他将远行,去遥远的地方侍奉父母,带着心中奔涌着的建功立业、揽爵封侯渴望,以及斜阳独立、负剑空叹的失落与悲怆……

夕阳如画,光色迷蒙,不可避免地引动中国文人神奇、迷惘、赞叹与感伤的心灵震动。“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凝结成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愉悦温馨与神采飞扬。一千多年间,文人雅士在滕王阁的诗文词赋中吟咏不绝,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等文化大家锦上添花描绘着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众星拱月使滕王阁兀立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其实,王勃写《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之后,还有唐代王绪的《滕王阁赋》、王仲舒的《滕王阁记》传世,成就了史书称叹的“三王记滕阁”佳话。韩愈有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则又使滕王阁骄傲地享有“西江第一楼”美誉……只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拢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显示出的广阔情感与美学蕴涵折服了世人,使他那些既有天风浪浪、江水苍苍的雄浑之美,又有悠长深远、美学蕴涵的辞句被人们千古传唱。

毫无疑问,滕王阁是一座用诗文词赋砌成的名楼,它最基础的颜色便是王勃的锦绣文章《滕王阁序》。当然,现在的滕王阁为仿宋建筑,既不可能是王勃赋诗时的式样,也不可能完全按宋画照本宣科,应该渗入现代人对滕王阁文化的理解与诠释。这座文化名楼从高空鸟瞰,犹如平展双翅意越凌波的建筑布局、高耸入云的主体高阁,直至阁内的精美陈设与“九重天”佩玉歌舞,丝丝入扣地融合了王勃诗文中蕴含的初唐审美意趣――雍容、自信与包容。岁月中,滕王阁与《滕王阁序》紧紧缠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辞句的华美贵重,声韵清圆,穿越了十几个世纪后仍然直达人们的神经末梢。王勃在序文中显现出遨游九天之上俯瞰大地的审美感官,以及令人震撼的诗化语言与极致的平仄对仗,不留情面地弱化了所有名流大家的文采,同时也使人直接忽略了序文的后半部,抹却了他“无路请缨”的窘态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掩饰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国文人艰难复杂的新路历程。

在一个余霞漫天的时节,我走进滕王阁,在碧水烟柳间的王勃塑像前凝想,流连。《滕王阁序》以滕王阁而闻名,滕王阁以《滕王阁序》而著称,历史在这里重演了一个短暂与永恒之间如何划上等号的经典。而王勃风流、倜傥、才情飞扬,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保持着他沉浸自然造化,对社会、人生最后一次深情回眸的形态与模样……

全文阅读

湖北省十堰市婚宴市场现状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湖北省十堰市婚宴市场的现状展开分析,并从政府规范婚宴市场秩序、婚宴酒店应根据淡旺季及时做出调整、婚宴酒店展开适当的商业宣传、婚宴价格分布要合理规范、酒店应该加强婚宴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提出对进一步完善十堰市婚宴市场的看法。

关键词:十堰市;婚宴市场;市场秩序;酒店;婚宴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十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承接婚宴服务的酒店行业蒸蒸日上。据十堰市民政局统计,从2009年至今,十堰市每年结婚的新人都在3万对左右,市中心城区婚宴的平均规模在15桌以上,每年消费的白酒和葡萄酒总计在40万件左右。面对消费量如此庞大的婚宴市场,令不少酒店都从中看到了商机,争相提供婚宴服务[1]。

一、十堰市婚宴市场的现状

1、婚宴市场竞争激烈。十堰市有多家可以承接婚宴的酒店,各酒店之间的竞争就不言而喻,新招也频频而出。一开始有些酒店免费为客人写指引招牌,后来又免费为新人准备结婚会场、喜车、新婚主持人、主食、饭后水果,甚至为了使顾客多消费,则鼓励顾客消费满一定数额赠送啤酒或额外酒席,这些招数加大了酒店之间的竞争。不过有些酒店为了节约成本,婚宴的饭菜质量存在缩水问题,实在令人堪忧。

2、婚宴市场有淡旺季之分。大多数年轻人尤为看重婚宴,力求从酒席的精心安排、婚宴的大胆设计和对宾客的周到服务等方面来留下人生最难忘的印象[2]。十堰市每天都有很多对新人喜结连理,但由于宾客工作时间的安排,很多人都把婚礼宴席安排在节假日,这使得在旺季结婚较为拥挤,而在工作日内举办婚礼的新人较少。

3、受时下媒体影响婚宴需求不断增加。随着《非诚勿扰》、《裸婚时代》等影视剧的热播,使得很多到了适婚年龄的青年在今年2月14日情人节、5月20日(谐音“我爱你”)等这些甜蜜象征的日子里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件大事,渴望寻求爱情和家庭,从而引发结婚高潮,酒店婚礼宴席的安排也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全文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看来,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本的使用,教学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教学方法始终是原地踏步:呆板的教学、照本宣科、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摘抄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教师费力,学生也只是在枯燥中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根本就不嫩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不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让课堂氛围变得沉重、无味,甚至还会发生学生对文言文感到恐惧的现象。那么如何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呢?

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同时借助注释和相关文言文翻译的工具书,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从而读懂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整理文言文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句、文言句式的意义及其用法。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己自主动的去摸索,还要找出并掌握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中,对“目吴会于云间”中的“目”分析其在此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在回忆之前所学的《鸿门宴》中的“数目项王”中的“目”的用法,通过比较看得出来“目”字后面都是用的名词(n),从而得出“在一个句子中若是有连个n连用,那么其中的一个n或用为v(动词)。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滕王阁序》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湖”,《师说》中的“吾师道也”中的“师”等。又如比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弛”、《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逍遥游》“水击三千里”中的“雾、星、日、水”等从中就可以找出“n在v前面并不一定就是主语”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中n的使用规律。又如:《劝学》中的“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就是将n放在能愿v后面从而活用为v;《寡人之于国也》中“树之以桑”中将n放在“之、而”前面使其活用为v等。

通过这样的比较、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使课堂的气氛活跃,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2导入式的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对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按部就班,首先是介绍作者、背景,接着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最后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枯燥、沉闷的教学方式让学少变得疲惫,同时课堂也是“一潭死水”;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导入教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鸿门宴》的教学中,首先我讲了一个传说导入该堂课:纪晓岚的一首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然后,我结合了《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中的知识点,再让学生对“宴会中”的那部分进行了通读,并分析文章的动人之处。最后再进行总结。类似这种切入时式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投入到质疑的氛围中,同时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创新

为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始终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注释等,翻译内容,理解全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