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与创业

创新与创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与创业管理

国家开放创新体系:文献综述

平台企业主导能力及其演化:理论构架与研究逻辑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研究进展、思路和方法

组织学习外空间、远程创新搜寻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

后发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

创新生态系统下的企业包容性创新策略

势科学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学机制

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

全文阅读

团队创业与创新

要在一个既定的庞大而复杂的组织之内,跳出传统核心业务,创造全新机遇,这可能太有挑战了,许多时候或许就是枉费心机。

这本书到底要讲述什么?

本书不再重复老一套的公司要有创造力、要跳出陈旧思想框架等等,因为今天的公司已经拥有足够多的先进而新颖的创意了。

本书也不讲述如何管理创新项目,因为就如何构思、发展并革命性地推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已有很多很多的好书。

本书要讲述的是,如何将创造力转化为现实,如何将创新项目转变为企业内部发展的全新道路。

“团队创业”精神将会推动使用那些并不完全适合核心业务的创新机会。新近有些作品重点讨论了突破性或根本性创新。要发挥潜能,实现技术突破或产品更新,通常要求全新的商业设计,然而,这些并非“团队创业”的唯一途径。

有些时候,如果改革现有业务成为一种全新业务,而非原有业务的衍生,那么业绩往往增长得更多更快。“团队创业”精神倡导的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立体创新,比如在客户体验管理、销售渠道策略和价值获取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大多数企业考虑得远远不够。

许多公司通过适度地革新其产品或工序,并反思其主要商业模式,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2003年索尼公司的一位高管十分痛惜地说:“iPod本该是我们索尼的!”确实,索尼有传统、有品牌、有技术、有渠道――具备所有条件。早在1979年该公司推出了Walkman,重新定义便携式音乐,风靡一时,以至于当人们想到一台磁带播放机却不具备录音功能时,都会觉得非常不习惯了。

全文阅读

设计创新与企业创新

[摘要] 工业设计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腾飞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设计创新方面认识的不足,指出设计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设计创新 企业创新 知识产权

工业设计与工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它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综合了技术、艺术、人文、环境和市场营销等因素,使工业产品的性能、结构和外观相协调,在确保产品的技术功能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不断满足和提升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对于工业设计在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所起的创新作用,我们称之为工业设计创新。日本统计数字表明,每增加1000亿日元销售额,工业设计作用占51%,技术创新改造作用占12%。据美国设计师联合会调查,美国企业平均工业设计投入1美元可以取得2500美元的销售收入。当前,工业设计所成就的价值是企业品牌和产品最显性的价值,优秀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乃至产业革命的必经之路,设计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可以说,设计创新就是一种生产力。

一、目前国内企业界对设计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表现

第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热衷仿造,创新贫乏。许多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重视,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工业设计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但由于缺乏设计力量,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为追求效益,不惜抄袭模仿外国的先进产品。

第二,只重视技术开发,重视加工技术,热衷于引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工业设计通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实现集成创新,它具有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的优点,却不被企业认同。企业往往将自主创新定位在技术水平的提升上,但技术开发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盲目引进的项目和设备往往水土不服。只关注技术进步,不重视设计创新,事实上已经阻碍着我国产品走向世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第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执行力度不够,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才与技术力量大量流失。每年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约有70%至85%流向包装、装潢、广告、网页设计等领域,就业困难反映了企业界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三类主要问题,容易导致我们的产品老化陈旧,难于满足当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饱受侵犯知识产权的指责和法律纠纷,不能创造出引领国际市场的品牌,无法形成长久的企业文化, 也使我们国家在产业链中只能主要依靠人力和自然资源占据制造环节,不能获得高级别的利润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要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设计创新,谁的工业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师法韩国。韩国政府于2000年提出“设计韩国”的战略口号,每年国拨资金相当于3亿人民币用于工业设计的交流、评选等活动,每年评选总统大奖。目前,韩国工业专业在校生的数量为每年3万人,与我国近20年来培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总数相当,而韩国总人口数不到5000万。“促销”国家手段之一就是产品的设计。由“跟随者”成为“原创者”;将产品由“中国制造”变为 “中国创造”,设计创新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全文阅读

创新创业与企业竞争力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带动山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全面开展,由山东省科技厅主办,北京奕畅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迎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高端论坛于2014年5月9日在济南市举行,清华大学陈劲教授和浙江每日互动(个推)创始人总经理方毅先生分别做了“创新创业与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和互联网模式解析”的报告,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以飨读者。

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今天来到这个论坛,跟大家讨论的这个题目是“创新创业与提高竞争力的关系”,因为创新是创业的一个基础,所以我可能将主要讨论创新方面的内容,创业方面则由方毅同学进行更多介绍。

今天向大家汇报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中国创新的总体态势。第二个是科技创新的规律,第三个是分析中国科技创新的大致趋势以及主要特征,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大学生和其他的创业者如何利用国家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这样一个重要战略的机遇,实现创业的梦想。

1 我国的创新发展态势

中国创新发展态势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是党和政府的战略谋划、科学决策,中国已成为创新大国。同时,我们也在走向创新强国的过程中看到中国要解决的是原始创新不足的问题, “十三五”马上就要到来,我们非常重视各位创新企业家和创业者,关注怎么提出原创的创业项目。我参加过很多大学生创业大赛,我们非常希望更有革命性创新项目的产生,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当然我们大一点的企业还要重视创新资源的聚合问题,整合创新的碎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所以它的主题就是协同创新,这是“十三五”中国创新里面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去瞄准全世界最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国家,我认为就是美国、以色列和印度,他们将对全球的创新创业带来重要的挑战,这也是一个伏笔,就是我们要多学习美国、以色列和印度的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最后是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和全体创业者的共同努力下,要打造成世界的创新强国。

全文阅读

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比较与融合

摘要:制造业的产出――产品与服务业的产出――服务在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主要在创新载体、消费者体验、生产者消费者界限、技术创新地位、研发依赖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也不是各自孤立进行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前,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背景下,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也出现了一系列融合特征,包括技术主导力度趋弱、创新周期缩短、非R&D活动在创新中的作用增强、专利制度对创新的影响增强等。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业;创新;比较;融合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3-0014-06

引言

近年来,许多大型制造企业为了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纷纷通过进入或兼并服务业来整合原有的业务,或者明确把提供服务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如: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已进入金融业为其客户提供贷款,并明确提出要实行由制造业公司转变为服务业公司的战略调整,将原有制造业务进行转移或外包;HP(惠普公司)通过兼并服务性企业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已经成功地由制造型企业转型为服务型企业。同时,在宏观上,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就业和GDP中的比重已达2/3以上。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已经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京、沪、穗等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或高于50%。这一切都表明,服务业或者说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注重制造业创新的研究,明确制造业创新是提高制造业绩效的重要途径。那么,在经济服务化时代,服务创新也必将而且正在成为决定经济绩效的主要因素。然而有关服务创新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人还认为服务业只是被动地采用制造业的技术。并且在创新研究中,很多服务创新模型都只是对制造业创新模型的补充和修正。但是,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具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当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趋势下,制造业创新和服务业创新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系统比较了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相互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融合趋势。

一、服务创新概念及特征

熊彼特是首位用经济学方法和概念分析创新的学者,但其创新理论主要针对的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其关注的重点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后来学者亦然。虽然熊彼特对创新概念进行了泛化,提出了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厂商组织的新形式等创新形式,但没有针对服务创新提出具体的形式。

近期的服务创新概念也是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利用熊彼特对创新判断的两个标准――创新是被应用于实践的新思想、新方法,创新能给它的实施者提供收益。如Aa等(2002)定义了广义的服务创新,指出服务创新是指对于厂商和环境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来说新的思想、实践和目标,服务创新的典型形式主要有跨单位组织、新服务融合、消费者参与和技术创新;也有学者从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出发来定义服务创新,如Gadrey 等(1995)指出,服务创新是针对特定的客户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不提供有形的产品,它是人力资本、技术、组织和能力的集成,具有很强的异质性;Tidd 等(2003)认为服务创新是指产生新的、发生明显变化的服务观念或服务交付系统,它通过提供新的或改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Ark等(2003)则从服务创新的影响要素出发,指出服务创新是新的或大幅度改变的服务概念、客户互动渠道、服务交付系统或技术,它们单独或共同导致一种或多种新的服务功能出现,这些服务功能对于厂商来说是新的,并确实改变了服务或产品提供给市场的方式;Berry等(2006)认为服务创新活动包括增加新的服务、扩展现有服务、改进服务提供方式,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它是否很好地通过服务创新来开辟新的市场。

全文阅读

创新创业融资的道与术

创新创业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创业者追逐着高大上的梦想,每天依靠心灵鸡汤为核心团队提供营养。当他们一次次从投资人面前碰壁而归时,还要笑着告诉团队成员:“我们又拒绝了一个投资人”。创业者的这种心情,恐怕不是当今我们张开双臂为“双创”呐喊助威的人士所能够完全理解的。我们有责任像本书作者那样,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成功获得融资。顺利获得来自天使或风投的资金,或者通过众筹平台融资成功,可以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使整个团队充满高昂斗志。

然而,由于创新创业者不了解适合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人的特点,找错投资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错误的人面前讲自己的创业计划,融资当然难以成功。创业有其规律,创业融资依然,了解创业融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创业者制定适宜的融资战略和行动步骤。真的需要一部针对创新创业企业融资的著作来引导创新创业者一步一步走向融资成功。

《创新创业融资:天使、风投与众筹》一书从创新创业的基本规律出发,阐述了从谋划和创建企业到成功获得融资实现快速成长这一令人兴奋的过程中,创新创业者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创新创业是一场团队作战的马拉松比赛,创业者既要有必胜的信念,又要有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该书作者利用两章的内容,向创业者描述他们将要面临的创业过程、可能的发展历程,刻画他们将要面对的投资人和资本市场。接下来,作者警示创业者,不要被投资人的各种表达误导而膨胀,而应在启动融资之前,充分认识自己的企业。作者给出了创业者评价自身企业的思路:机会(天花板问题)、创新(相对优势和创新扩散模型)以及团队。创业者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融资决策,增加成功融资的概率。

如果说前三章讲的是“道”,那么紧接着的两章:怎么估值,怎么写商业计划并且与投资人谈判,就是“术”。在术的层面,作者也有诸多见地。这得益于作者数年《金融学》课程授课经验,作者将创业公司的价值彻底讲透,理解这些估值原理之后,投资人再也不用贬低创业者的金融能力了。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了风险资本融资时估值方法的特殊性和适应性,勉励创业者,估值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拿到钱和钱背后比钱还重要的,来自专业投资人士的“增值服务”。关于商业计划书的编写,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编写流程,原来,商业计划不是拍一次脑袋的问题!那简直是对创业的深度谋划!创业者若能够按照严格的商业计划流程带领团队完成商业计划,创业就成功了一半了!

在此书的后三章,作者分别介绍了创新创业最常用的三种融资渠道: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互联网众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适合种子期、初创期和扩张期这三个阶段的创业者学习。

然而,必须看到,此书由于具有理论深度,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但创业者需要明白,唯有掌握了创新创业融资的基本理论,才可以在融资实践中游刃有余。

该书的主笔作者罗国锋博士是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中国火炬创业导师(2012),是河北省科技厅认定的首批火炬创业导师,现为东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受聘为“小薇创客与创业学院”首席创业导师以及国内10多所大学的创业导师。他具有创业者、投资者、咨询师和大学教师等经历,在大学专门讲授《金融学》和《创业学》等课程,在创业者教育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今天,创新创业时代的大幕已然开启。对一些人来说,创业已经或即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自由自在,驰骋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于新创造的市场之中,潇洒如剑客,所向无不披靡。在鼓舞人心的号角声中,那些怀揣梦想的职场中人(特别是那些出色的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甚至那些刚刚进入大学的在校生,纷纷卷入了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然而,创新创业需要一个生态系统的支撑,而融资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没有针对创新创业的融资活动,创新创业的梦想就是没有血液和肉体的躯干,空有骨感之美。

全文阅读

创业的政策与服务创新

摘 要 制度创新可以造就大量创业人才,激励人才创业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现实存在阻碍了人才创业的一些制度安排因素,所以改革和消除束缚人才创业制度安排羁绊,通过政策和服务的创新,形成有利于人才创业的制度环境,是以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人才强国战略 民营 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

1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人才的政策创新

1.1 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创新

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分配机制,鼓励各类人才用自己的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或实现资本化、产权化,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化分配机制。①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逐步实行市场工资制,工资水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岗位工资水平要努力达到国际同类岗位培训的市场水平。②在高新技术领域建立高层次人才分配特区,试行按要素分配制度,以二股、期股等股份化分配方式,推进管理、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给予优秀人才以应有的报偿,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分配问题。③建立企业家报酬制度,采取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分配方式,明确企业家的合法收入,激励企业家管理才能的充分发挥。④在高新技术企业先试行新的工资制度改革,综合运用岗位市场工资制、要素参与分配等形式,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国有企事业单位推广。总的方向是由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与人才实际价值与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1.2 人才配置政策创新

人才配置政策宜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主导。①信息化——重点发展无形市场(网络市场)。使人才市场由初级市场走向高级市场。②多元化——鼓励和支持各方力量参与人才市场。加入WTO后,国外人才交流机构也将陆续进入我国,新世纪人才市场,将形成国家、民间、合资多元化的人才市场格局。③主体化——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人才配置的主体也应在企业。通过行政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尽快形成人才主体集中在企业的局面。④产业化——促使人才市场形成一种产业。人才市场的产业化包括人才交流的产业化,人才评价的产业化,人才信息的产业化等。⑤国际化——建立国际人才市场。依托国际人才交流网络,引进国外人才,使人才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动作。⑥法制化——依托管理人才市场。视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逐步制定、出台人才市场管理方法。

1.3 人才评价政策创新

全文阅读

制造业企业创新系统与企业自主创新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同时导致了许多企业创新的失败。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从战略高度思考创新,并对创新过程缺乏系统化认识和分析针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所普遍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构建其概念模型并分析其要素作用机理,从而对企业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制造业 自主创新 创新系统 战略创新

一、引言

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其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迅速提升。但是在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优势以及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1)制造业企业总体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尽管中国制造业大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与世界级企业相比,规模上还是偏小。(2)中国制造业面临产品低端、利润微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尴尬。(3)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竞争环境的加剧,大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创新过程认识的局限性常常使许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失败,例如,国内一些制造企业引进了不少国外专利或技术知识,但由于吸收消化能力不足,因此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先进技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另外一些制造企业缺乏管理自主创新的实践经验,对于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复杂程度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自主创新的失败;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新产品市场化的知识和经验,新产品自主开发出来以后不能有效的推向市场,而企业为开发新产品的巨额投入等又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企业创新失败并面临生存威胁。目前如果不解决我国制造产业当中普遍存在的多种问题,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新视角

以上问题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很多制造企业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创新能力体系的基本构成,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缺乏深入了解。片面地追求技术创新,忽视了企业内部不同创新间的相互影响,未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到企业创新系统不健全对自主创新的长期而重大的影响。事实上,企业在技术上的任何创新只是推动企业目标实现的手段,而影响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断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压力。企业只有建立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创新系统,才能自发且持续地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一)企业创新系统

全文阅读

创新创业贵在全民参与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省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战略。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市委“两创一促”的总要求,通过创新创业走出一条富民强市之路。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至关重要,只有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开发建设的支持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才能实现发展、平安、和谐。

一、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才能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使创新创业的涓涓细流汇成开发建设的大海。

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应鼓励一切创新创业行为,按照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对在创新创业中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落实待遇、实施奖励,激发各类人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各级组织和企业单位都应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重视技能培训。舟山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人才荒、技工荒现象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产业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下岗失业职工、失地失海渔农民因缺乏技能难以再就业。对此,应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培训经费,针对实际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能掌握一技之长,参与创新创业,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实现劳动致富。

加强创业引导。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这无疑给当地带来了各种商机。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引导群众抢抓发展机遇,广开创业门路。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入户岱山县长涂镇后,当地政府及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业、餐饮业,既服务了重点工程,又促进了渔农民创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二、使人民群众成为开发建设的支持者

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直接关系到“两创一促”的成败。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原因引起纷争是许多地方在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顽症,情况严重的还会恶化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在发展中必须维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支持。

全文阅读

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013-01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创造性思维能动地改造着精神世界,不断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发明,促进生产和社会的进步,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企业创新 紧密联系 持续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形式也多种多样,各种思维因子总是纠结融合在一起。它一般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各种创造性思维。通俗的讲,创新就是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创新过程首先起始于人的创新意识,即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想象,更不会有创造性成果。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创新活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紧密联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企业创新。自然界赐给我们每个人近乎相同重量的大脑,但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使思维质量相差甚远,而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如果我们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我们就会紧紧抓住市场经济中的机遇,发展社会经济,促进企业创新。

创造性思维与企业创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联系:

一、创造性思维与企业经营创新

从企业层面看,现代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企业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建设创新型企业,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