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精选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1篇

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大阅读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筹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为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佳,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吾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另外,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或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讨论中有的说不要重建,他们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说该重建,因为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理当受到肯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提倡思维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有种倾向值得注意: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只有带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敢于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抓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令其善疑、诱以审问──我觉得这句话中“偷偷”和“钻”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尤其是“偷偷”一词,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物上,你们的意见呢?当学生思维进入愤诽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结果是:“一个‘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觉得用这两个词与别人不一样,很有新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用词造句中的独具匠心。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意识,定会潜移默化地印入学生的心田。

对于那些有着文化底蕴,含义深刻而富有人生哲理的,以及看似平常但富有思维价值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质疑,或朗读欣赏,或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深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仰仗于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时时迸发创造的火花,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语言实践已冲破课堂的范围,注重课堂内外的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这无疑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课堂教学来说,语言的实践也跳出了原来单项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开始致力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

文章中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静态分析上以词解词,学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抽象概括的词语作具体演绎,能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和丰富语言。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的脸流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句,让学生把“饱经风霜的脸’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加以具体描述。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词语的理解不是以词解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

2.添加来展开的情节。

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加具体描述,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这一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的扁担》中“大家劝他不要挑……”这句话,抓住这个“劝”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么劝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摹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同志。

3.添枝加叶,拓展句子。

《荷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①在“冒”字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语。(例如:使劲地、生机勃勃地、争先恐后地)②想像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像,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

4.延伸和重组。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2篇

一、在激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心理状态,亦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兴趣爱好值得重视,如他们钟情动漫卡通,喜欢奇趣幽默,关注明星娱乐,看重流行色,醉心流行曲,痴迷花花绿绿的杂志,同样也咀嚼《意林》、《读者》里的哲理性情感性故事。这些读物摆在面前,像春意盎然的画卷,有鲜艳的色彩,有迷人的动感,是很能抓住人心的。可采用表演、竞赛、讨论等多种方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兴致勃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在良好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氛围与学习成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课堂秩序好,学生愿意学,教师心情舒畅、愿意教,成绩的提高如同“顺水行舟”;相反,学习氛围淡薄的班级,学生调皮捣乱、影响课堂秩序,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看着就头疼,还要不时地维持纪律,在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成绩的提高则如同“逆水行舟”。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甚至是“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在教学《,你在哪里》时,我先用深沉语调讲述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一些动人故事,再反复深情朗读。诗尚未分析,但师生与作者已情感共鸣,诱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动脑能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体验,对于有兴趣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探究。学校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置身其中,去看、听、尝试、探索及操作,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使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例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口头评讲作文,课后写日记、周记、文化随笔,等等,可以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定期开展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活动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和敏锐性;影视(选择经典名著)赏析与影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感受能力;开展书法比赛,可以在书写中掌握写字的技巧,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成语接龙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系能力,培养积累成语的习惯;办手抄报、黑板报,演课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有效利用校内网络平台资源,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关注社会时事,拓展学习视野。

四、在作业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比重最大的教学环节,它在反馈矫正、巩固旧知、诱导达标等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科学设计作业,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单纯抄写这类书面作业是机械的,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作业应该是多样化的,既要有书面的,又要有口头的;既要有用脑思考的,又要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既要有语文活动,又要将语文学习与美术、体育、音乐等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前,可让学生上网搜索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带着兴趣上课,印象更深;在学习《巴东三峡》前,让学生查阅三峡的资料,对三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设计学生乐意做的作业,能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有利的保证。

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疑问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语文习惯。例如开展写字比赛,就可以培养学生快速规范的书写习惯;开展小记者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走向社会的其他领域,了解一些社会知识;开展热点辩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去留心周围的生活,去分析周围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见解;开展参观访问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视野。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参与活动,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拓宽学习空间,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源泉,这又可以进一步理解与深化教材知识,从而促进语文知识迁移与能力的形成。同时语文活动又能从课外向课内辐射,促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寻求对课外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堂,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提高,素质能得到发展,随之质量也就会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很好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陆继椿,王文琪.高中素质教育专题作文[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3篇

推动学生间的思维互动我们经常说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来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以小组辩论、比赛和游戏等方法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或者裁判参与学生的互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敢于放开学生、包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会使问题的展开更加全面和开放,使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和“宽”。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这种多变互动的活动中,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而且会很好地激发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有效利用直观教学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学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因为直观教具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很多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演示得来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制作各种直观教具,包括挂图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标本的制作展示、显微镜的观察使用、生物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教具的使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比较抽象的东西直接展示出来,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接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

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对课文内容中的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处理,将其设计成学生比较喜欢的问题,并且提前设计好预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推理,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抛给学生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四、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科学发展观;作用领导者

毫无疑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思维品格,是一切创新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干部由于其在社会管理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对于能否正确履行领导职能,垒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犹为重大。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干挑战。

一、创新思维重要性概述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把握其内涵。从非本原性的维度进行考察,创新理论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创新理论的实质和精髓,认识其价值和意义,离开创新性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模式,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固有思维模式会潜在地但却顽固地以原有理论为版型,把新理论的蓬勃鲜绿剪裁殆尽以把它纳入原有理论的旧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刚产生的时候,一些人就是这样来理解它的。他们说,讲生产力没有谁比马克思、恩格斯讲得深刻,讲文化没有谁比列宁讲得透彻,讲为人民服务没有谁比讲得精到。言外之义就是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创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无新意。这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从深层原因分析,就是因为他们为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桎梏而无法触及新理论、新思想的内核,犹如乞丐想象皇帝的生活就是每顿都能吃到烧饼一样。当前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少数人也存在着类似状况。把“第一要义是发展”理解为“第一要义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核心是以人为本”理解为“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等等,不一而足。从表面上看,是这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但是问题的症结却出在思维方式上,即没有能够掌握科学发展观得以产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致使充满创新精神、富有新意的“新话”也被说成了老腔老调的“旧话”。

对于领导者来说,有无创新思维是能否理解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领导者来说,有无创新的思维方式,还是决定能否将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领导科学研究表明,同一项决策由不同的人来实施,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即使是一项不完善的决策,若由富有创新精神、意志力坚强的人来实施,也能在实践中弥补其不足,进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离不开领导者的创新思维。这种思维的创新性至少反映在两个层面: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方法和措施的创新。比如,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在制度设计上妥善处理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与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等。在发展问题上,用何种方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选择独特而有效的发展模式。不同思维方式的领导会作出不同的决策,拿出不同的举措。这些决策和举措在优劣的层次上有上、中、下之分,犹如棋手面对同样的棋局,有的走出的是令人惊叹的妙着,而有的下出的却是令人扼腕的臭棋。“棋差一着,蹩手蹩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领导者有无创新思维品格,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二、领导者品格——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对于未来实践活动状况及结果的一种前瞻性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认识受主体、客体以及实践条件的限制,因而有受动性、滞后性的一面;但又因为人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认识又有能动性、超前性的一面,是人类对于未来实践活动状况及结果的一种前瞻性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三代表以及科学发展的延伸。

2.1.1解放思想的创新思维。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求最优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或办法。现实的世界是发展着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流变的过程之中。旧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或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他们或依然存在或以新的形式而存在,同时又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人类始终面临着不断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任务,面临着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和不同的解决方法的任务。影响创新的最大的主观障碍就是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当我们长期处于某一个环境,多次重复某一活动或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时,头脑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一旦我们再碰到同类问题时,思维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受这种思维定势所支配。思维定势对人们平时思考问题大有帮助,它能使思考者在处理同类或相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思考效率。然而。当人们面临新问题时,就需要有新的思考程序和思考步骤,此时,思维定势就会起阻碍作用。因为,人的思维一旦局限在思维定势的框架内就会一条胡同走到底,而想不到其他的思维通道。此时。只有突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1.2从一般思维中创新。创新性思维不是离开一般思维的“天启”思维,而是一般思维形式的共组。首先,创新性思维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没有丰富的直觉。”“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性的。”在领导者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中,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互为补充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通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架起“逻辑的桥梁”。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于创新同等重要。只运用发散思维,不重视收敛思维,就会胡思乱想,一事无成。只运用收敛思维不重视发散思维,则会因于成见,难干创新。在领导活动过程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靠运用习惯的、传统的思维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它要求有独特的、新颖的、创造性的思想方法,这就必然要打破现成的框架,冲破传统的约束。当前,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这是一项前人未为、他人未试过的事业,需要我们艰苦探索、勇于创新的事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的事业能否发展,能否加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者的创新思维。思维创新,事业常青!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5篇

人们对于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都是通过各种信息接触媒介对过去的接触积累,进而判断和确定它的存在状态和精神价值。尽管因生活背景、学习经验各异,但经过人类自觉和不自觉的归纳、总结,形成了几乎相同的感官经验。设计也是如此,通过对设计过程的把握以及设计感性资料的积累,并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想象手段有意识的将其规则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一定的设计思维。

在设计中常常使用的线条运用,其形态表达一般是没有任何方向性的。但由于艺术家或设计者经验的积累,粗线、细线、快速线条、断挫的线条分别携带了不同的人的感觉,因而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设计思维恰恰是寻找这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含义并通过一定的组织方法有意识的表现其内在含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人类设计思想创造性的一个重要渠道。

优秀的设计不用声音就可以表现节奏和旋律,不必模拟实物的外形,就地能准确的表达出软硬、疏密、虚实、斜正等结构形态。利用点、线、面的规划,疏密均衡,大小错落及动静收放,产生顿挫、缓急的节奏,进而达到优美旋律的追求。

正因为如此,要在自然与思维之间建立联系,就必须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扎实的形象表达能力,而且要求设计师能对技术和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能够不断激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设计的内涵。

1设计思维内涵

思,就是想;

维,就是序;

思维就是有次序地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

一般认为,设计思维是将思维的理性概念、意义、思想、精神通过设计的表现形式实现化的过程,具体体现在设计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手段从而实现设计的最终目的的思考过程。其主要研究包括设计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思维程序及思维模式等内容。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分析,就是在产品设计行为实现过程中对思考方式、思维组织模式的整合,通过对产品在形态造型语言的推敲、色彩材质的选择和行为理念的把握,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和满足人们使用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物品行动。

2设计思维外延

设计思维的外延包括:设计思维的思维形成过程与思维方法,设计过程思维形成控制,创新性设计思维组织方法,设计心理的调整和设计思维形态的整合等。

设计思维的学科基础包括:设计心理学、设计创造学、设计美学等人文学科,同时也包括人机工程学、设计优化等技术学科的内容。

设计思维的核心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形式,创造之意在于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设计,整个设计活动过程就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设计产品的过程。“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形成设计构思

“调查”、“分析”、“突破”、“重构”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般进程。在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过程中,通过调查,截取到大量的可供进行设计的思维火花,各种思维形式而产生的设想和方案就非常丰富,依据已确立的设计目标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恰当分析,从而为突破、创新提供了条件。突破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实质,广泛的思维形式奠定了突破的基础。使供选择的大量设计方案中必然存在着突破性的创新因素,合理组织这些因素构筑起新理论和形式,进而重构目标形式。这便形成了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在因素。

3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3.1.创新是设计思维的灵魂与核心

设计思维的重点在于创造性设计思维。而对于创造性设计思维而言,创新又是其本质要求。因而设计与创新密不可分,而设计思维就是实现设计创新有效途径。创造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以人类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成果、创造环境、创造者人格、创造力及实践经验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创造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在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创造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由此可以认为创造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图3-1国外早期汽车

3.2.创造性思维环境

创造性思维环境对参与创新的设计来说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每个人和群体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致使其创新能力得以拓展或或受到阻碍。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环境需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体系内部形成良好的协作气氛,每个人均能够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提出创新性想法,同时保护参与创新活动者的创造权益,特别重视对知识人才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3.3.创造性设计技法

所谓创造性性设计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创新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的创造发明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例如三国时,一名叫蒲元的制刀工,创造了“淬火”工艺,制造的刀能“削铁如泥”;商朝发明的火药,到唐朝被定名为“伏硫璜法”;南北明綦毋怀文,创造了“灌钢冶炼法”;继战国时代秦始皇的石刻印刷之后,出现了“泥活字”法,接着王祯又把活字置于转盘上,被定名为“造活字印书法”等

在创新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些创造技法还可以在其他创造过程中加以借鉴使用,成为能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实现率的工具。

3.4我国古代创造性设计与现代创造学的关系

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许多为世人所瞩目的新工艺和新生产方法。在商代先民就总结出了“漂絮法”的缫丝方法,从而为我国丝绸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发明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创造了条件。

古代劳动人民所总结的创造方法与现代创造学所总结的创造技法,从总结的对象上看是相同的,都是从前人的成功的创造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并被用之于实践而得到证实的方法,具有科学性;从二者的作用上看,都对后来的创造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古代的创造技法与现代创造学上的创造技法又有一定的区别。这表现在:在总结的方法上,古代人往往是从人们的具体创造过程中直观地总结出创造的过程和手段,只限于总结以往的经验,是创造活动的物质过程和手段;而现代创造学在总结创造技法上,注重的不是创造活动中具体的创造过程和创造手段,它注重的是创造主体的思维方法的开发和培养。前者是直观地总结创造活动的经验,而后者是在心理学上发掘出创造活动的指导;同时,古代的创造方法只是对某项具体工艺的指导,而现代创造学上的创造技法,并不是具体对某一个领域的指导,而是在各个领域的创造活动中都可以采用它的方法。

自20世纪初开始发明创造技法研究以来,国外已有300多种方法问世,我国也有几十种方法研究成功。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如智力激励法、列举法、设间法、检核表法、联想法、组合法、形态分析法、信息交合论法、等价变换法和物场分析法等。这对于从事科技与设计活动的工作者,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创造技法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使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工作开拓前进,不断创新。

4结论

设计思维是思维方式的延伸,是设计过程中所必需的内容与方法,它不是设计的思维,也不同于设计中的思维,而是独立成为系统的一种认识观和方法论。“设计”是前提,“思维”是手段,二者交互作用最终形成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通常认为是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方法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又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等方式在设计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设计师经过有意识的训练与长期的设计实践,逐渐认识了设计对象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逐渐熟悉设计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设计思维方式和方法。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观察和体会,设计思维的演进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启发开始,逻辑思维推理渐进的复杂过程。

设计思维的具体形式与形成过程都遵循思维形成的机理,设计思维在形成过程中不一定能够以科学的语言表述清楚,常常以灵感之类的词汇描述,使得设计思维通常被笼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6篇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相互组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目前,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缺乏这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缺乏多角度的思维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锻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万有引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打开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为同学们讲解2013年6月11日我国发射神州十号太空飞船的经历,这次航天首次开展了太空授课活动,女航天员王亚平为学生们演示讲解了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受物理的魅力,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崇尚物理、探索知识的热情与梦想。根据这样的教学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问题。航天员在升空的过程中是失重还是超重状态?当航天员返回到地面是失重还是超重状态?航天员在太空中为什么会漂浮?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去探寻答案,加深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再比如,在讲重力矩的时候,可以用身边的物理想象对同学提出问题:挂在壁墙上的钟表,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指针大多数都停在几点?同学们这时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借机发问引出正确答案,是九点钟的位置,因为在“9点钟”的位置,秒针所受到重力矩阻碍作用最大。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启迪思维,创新思维方式,在寻找正确答案中学会了物理知识。

二、加强实验教学,牢记物理的基本公式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和公式的产生,无一不是物理学家从实验室研究开始,并且实验知识也是历年来高考必考的内容,多次在理综试卷中出现。因此,在物理学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忽视实验这个环节,必须要高度的重视,从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结论产生入手,让学生系统的了解每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处理大量数据,找出相似点和共同性,把物理公式推导出来。但在实验课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包办了实验的全部过程,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生无法参与进来,久而久之,会导致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下降。所以,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该有选择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进来,引导同学主动积极思考,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原理,学会融会贯通,提高自己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更好的记住得出的结论和公式,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从而达到从实验中巩固现有知识的意义和目的。

三、规范解题步骤,提高物理的学习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愿望,仍然是希望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分数,在班级中取得好的名次。所以,在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物理实践中的同时,仍要把重点放在解题得分上,严格按照步骤答题,让学生养成规范化解题的习惯,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审题要仔细,学生在试卷中要对整体的布局有基本的把握,然后再对文字和附图进行阅读,对试题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要用横线标明,建立起解题的最初思路,准确理解试题的意思和出题的考点,对干扰陷阱要进行辨析,并逐一排除,以此提高审题的能力。二是解题步骤要详细,高考是按演算步骤确定给分的,不能因为算到了结果而取代了步骤。在解题中必须要写清楚运用的公式、演算的方法,一步一步给出解题思路,最终确定所要得出的答案。三是物理的符号书写要规范。物理的符号一般都取用于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压强pressure为p、速度velocity为v,等等。在同一题当中,字母只能表示同一种物理量,切不可随意乱写,若出现多个同类物理量时,可以对字母进行下标注释。比如:第一次速度可以用V1,第二次速度可以用V2,第三次速度可以用V3,以此类推。这样在演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很清楚的记住不同类型的符号,避免了演算混淆的情况。由于物理符号有些比较相似,如密度ρ和压强p,射线γ和速度v,如果书写不规范,就很容易看错。所以,教师在教授物理课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把符号写规整、写清楚,切不可寻求答卷速度潦草书写,造成字迹模糊不清,产生混淆。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较大,复习任务较多,教师在物理试题的讲解上,不应该海量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消化,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应抓住主要类型题,找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融汇贯穿,知其一然后同类问题全部解决,进而提高考试能力。

四、结论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7篇

创新思维的来源

即使是一次普通的价格促销,也可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玩法,达到相应的促销目的,这才是创新促销的魅力所在。而当我们把销售促进与品牌整合在一起时,就可以创造出真正的更多更好的,具有绝对差异化的促销。

统一“鲜橙多”为了配合其品牌核心内涵“多喝多漂亮”而推出的一系列促销组合,相当不错,不但完成了销售促进,同时亦达到了品牌与消费者有效沟通,建立品牌忠诚的目的。

统一结合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漂亮”有关的促销活动,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比如统一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就推出了“统一鲜橙多tv-girl选拔赛”、“统一鲜橙多·资生堂都市漂亮秀”、“统一鲜橙多阳光女孩”及“阳光频率统一鲜橙多闪亮dj大挑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在主要消费人群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了终端消费的形成,扫除了终端消费与识别的障碍。

创新思维的来源并不复杂,只要我们重新审视促销的作用,从“促销只不过是降价促进销售”的误区中跳脱出来,理解新促销是品牌营销的剂这一观念,并对新促销的主要作用重新理解,那么设计出如鲜橙多、名人或麦当劳式的成功促销组合,就会变得相当轻松,以下是对新促销的十大作用的描述:

·单一信息传递

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无论是降价、打折还是现场秀,都必需同时传递一个统一的信息,而这个信息恰恰与品牌的核心价值息息相关,这样的促销不但不会对品牌造成伤害,反而可以建立起品牌忠诚。

如名人掌上电脑降价传递的单一信息是:“技术更高,价格更低”;统一“鲜橙多”的一系列促销活动传递的单一信息是:青春漂亮等等。

·主动沟通

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我们的促销活动的背景及目的,加强消费者对促销活动本身的理解,加强品牌本身与消费者的互动,促进品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广泛性。

名人几次降价的“普及风暴”、“双剑行动”等,都是在降价的基础上,主动沟通的典范。

·品牌推广

好的促销活动可以直接促进品牌推广,建立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忠诚依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直接促进销售。

如笔者某新品上市设计的“美丽银行---存储美丽的积分促销”及“会员互动俱乐部”等促销形式,不但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同时也建立起了消费者与品牌长期互动的关系。

·促进销售

促销的原始目的就是促进销售,这一点已被大部分人员所运作与理解,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

·提升竞争

一个好的促销策划与设计,不但可以提升销售,促进品牌传播,同时也可提升品牌的竞争力,进而在竞争中立天不败之地。

“舒蕾”洗发水在上市之初,面对新品竞争力弱的情况,就采取了直入终端进行促销的模式,其推出的“对手不促销,我们常促销,对手常促销,我们大促销”等策略,有力地提升了品牌的竞争能力。

·整合资源

好的促销一定是一次资源整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但免费利用了各种社会资源,同时也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促销目的。

“汰渍”洗衣粉,“富绅”衬衫,“海尔”等组合在一起的促销活动,就是对资源整合的一个案例,没有直接竞争但又相关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使促销活动更加大气,是一个多品牌共赢的典范。

·促进传播

成功的促销活动,除了促进销售之外,同时一定也是一次成功的品牌传播过程,这一过程甚至能通过新闻、软文等传播形式,把促销活动的效果无限放大。

比如笔者为科龙空调执行策划的“科龙空调/华宝空调千禧寻宝大行动”,就是一次成功的在现场促销的基础上进行传播的案例。在寻宝当日,不但现场参与人数近两万,更是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与广泛报导,使科龙空调在淡季亦显火热,提升了品牌的关注度。

再比如名人向全球同行下战书挑起价格战的免费传播等等。促销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传播色彩。默默地降价只能默默地收场,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建立忠诚

科学系统的促销活动,可以建立起品牌忠诚,尤其是系统的文化促销,这种忠诚就会更加稳固。

比如麦当劳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促销形式(如推出系列史努比公仔引来学生哥的追捧),极大地建立起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使得麦当劳这一品牌在世界的各个落扎根。试想一下,如果麦当劳有一天不再推出任何促销活动,只是拼命地讲汉堡如何如何好吃,真不知它还能存活几天。

·长期互动

好的促销活动一定是有计划的,与消费者长期互动的,这样才能建立起消费者与品牌的长期的互动与理解。

比如现在推出的各种俱乐部、会员优惠等等,都是比较好的促销形式,当然,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与创新,效果将更加明显。

·潮流氛围

好的促销活动,不但可以提升销售,同时亦可形成一股新的潮流,使品牌形成强势的氛围,进而更大范围的提升品牌,促进销售。

比如我们为名人掌上电脑设计的“新酷一族真人秀”全国巡展活动,就有力地推动了“智能王”形成掌上潮流的进程,提升了品牌的科技内涵,提升了终端销售力量。

以上是新促销的十大基本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形成了我们创新思维的主要来源,在这一基础之上,只有不断创新,重新组合,就可以不断创造出精彩的促销组合,然而,创新组合还有哪些要素需要注意呢?现在各种商品所进行的包装赠送、游戏抽奖,给消费者附赠的商品都比较缺少文化内涵,一般还都处在只是在附赠的商品上打上商品名称或企业名称,这其实都是有点一厢情愿的作法,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好像没有更多的理由对其产生更多的热情!创新促销的组合要没有新的方法,只有新的组合,只要在促销的主要目的及十大基本作用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推出新的促销组合,就一定能够设计出精彩的促销活动,进而提升促销品味及促销的竞争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在实战促销过程当中,笔者总结了新销的四大原则及促销资源整合的四大要素,分列如下,以供参考:

一、新促销的四大原则:

·促销具有目的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看看现在所进行的很多促销行为,很多都存在着目的性不明确,甚至对于一次促销行为到底是要提升销售,还是提高试用率等等,都模糊不清。

新促销的主要目的就是销售促进与品牌提升两条腿走路。

·目标具有针对性

所有的促销行为,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促销更具有针对性。

比如麦当劳的促销就具有强的针对性。其促销手册上明确规定:不把握周围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形态或消费习惯,心理及文化需求,就开始促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形式具有创新性

促销形式沉旧,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都会使促销效果处于低效率运作状态。

曾有人断言,现在的促销其实已经日渐同质化,该想的都想了,该做的都做了,再想出更新的促销方式,难度太大。其实,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创新促销的组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鲜橙多、酷儿、名人等都推出了不错的促销活动。

·内容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

促销是一个系统,一个科学的系统,需要每一个促销阶段都能达成一个目的,并整合起来发挥作用。它绝对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感,因为新促销的要求与作用都将更高、更有挑战性。

麦当劳推出的史努比促销活动,其实际上准备了六款史努比,一款款推出,而不是一次性推出,促证了整个活动的整体性与连续性,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参与及收藏热情。二、品牌提升及资源整合的四大要素

·促销资源的相关性

这是目前大部分商家都在进行的促销行为。促销资源给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比如包装赠送的大包装小包装,(如买瓶装洗发水送袋装洗发水)派发试用装,现场促销的礼品都标有产品或企业的标志等等。

这种相关性资源的利用,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兴趣或联想,不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对品牌资产的积累来讲,不易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资源的文化性

这一点从麦当劳可以得到更多的借签。麦当劳在进行促销的同时,对其所有的促销资源都想尽办法挖掘其文化性,并试图把其附加于汉堡之上,以增加产品的人性化,从而与消费者达到最佳沟通状态。

比如其制造的从多玩具礼品,其实对于创造麦当劳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小朋友的眼里,其促销公仔甚至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甚至以集齐其促销公仔为荣、为乐。这种无以附加的心理感受与满足,是通过长时间科学系统的促销手法积累起来的宝贵资产,在产生效用的同时,也把品牌推到了至高无尚的地位。

·文化资源的普遍性

在品牌资产积累的过程当中,所有的促销资源的整合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及目标消费者,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减少传播过程当中的难度,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促销的效率。

·资源文化的深入性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力创新思维探索创造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高考,师生们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广义的创造,是从个人的活动来考察的,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就是这种广义上的创造性。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结果基础之上,是对具有原创性东西的有限的具体地应用,它不能给事物以生命的起点。只有创新才能使其踏上尽善尽美之路。创造和创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我们说,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力根植于它的创造与创新精神,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找到的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因所做出的一个最有效的解释。

主席在视察北大时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路就是要靠教育。”主席在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高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

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价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2、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和其潜在功能。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满腔的热忱和极大的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例如,指导学生在作业中要大胆的探索,通过作图、列式、运算得到正确的结果。作业中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

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

2.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业环境,管理思维,管理导向,企业管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计算机网络普及、知识取代资本成为核心生产要素、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企业竞争加剧和商业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地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商业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时间和空间对企业的限制,不仅扩大了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而且加剧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已不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的变化。因此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现代商业环境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新思维。

一、现代商业环境的特征

(一)经济全球化

现代商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和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的日益全球化。有人形象地把当今世界比喻成“地球村”,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全球化的浪潮将会越来越汹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与技术的扩散。导致国内竞争的国际化,要求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互联网自20世纪70年代商业化以来。在全球呈爆炸式增长.目前用户数已达7亿之多。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内联网(.Intranet)、外联l网(Extranet)等局域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具有消除中介的特征.它的发展使商业交易的时空得到无限拓展。商家甚至可以在零库存的清况下维持正常的商贸业务,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增值的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远高于传统企业。贝佐斯、杨志远和大卫•费罗、马云、李彦宏这些没有资本、只有知识的年轻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令人瞩目。这都说明今天知识已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生产要素。

(四)顾客需求的多样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加强、研制周期大大缩短。与此相对应的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消费需求多样化。同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消费者能够。货比三家”,对产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搜索更便捷,交易博弈中消费者的主导性大大提高。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快变性对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之间基于产品创新速度的竞争更为激烈。

(五)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在经济转轨时期,构成社会经济环境的诸多要素存在着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价值观多元化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文化背景多元化、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消费需求多样化,法制社会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政策法律环境的不稳定,资本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税收政策的多变性等等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稳定性,企业必须调整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上述因素导致了现代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变性,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企业管理的复杂性新思维

复杂、动态、多变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抛弃机械的、还原论的传统管理思维,代之以复杂性思维来考察企业的发展、制定企业的战略、指导企业的管理。复杂性思维本质上是以整体性思维、非线性思维、过程性思维、情境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考察事物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

(一)整体性思维

企业组织原本就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构成。要准确地描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惟其如此,才使得任何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用之以整体性思维。在我国,乌杰教授在《整体管理》一书中主张管理忌讳。片面思维”。而应当强调管理思维的整体性,即管理者必须把对象整体地装入“脑子”才有利于决策、控制和管理;席酉民等人所倡导的。和谐管理理论”强调,系统不仅要达到复杂系统(包括大量子系统或组成部分)活动的一种相互合作、协同的作用和效果。更应注重人和子系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以使系统成为一个和谐整体,形成总体稳定、协调、能动发展的动态机制等等,都充分体现出这种整体性思维。

(二)非线性思维

在企业这种复杂系统中。充满了无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以一种非线性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考察。现今社会是一种以高度的组织结构复杂性和信息网络连接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全球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使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具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性质,从而使得管理者不得不面对不可预见的未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复杂的因果网络中,最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通常是没有功效的。一项好的决策总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但是有关的数据常常是零乱的、非定量的、甚至是缺失的。其结果是.任何决策当它起作用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过时了。为此,在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世界中,决筹者必须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

(三)过程性思维

随着竞争的日益全球化以及变化节奏的加快,如何保持对市场的迅速反应能力和获得全球化运作的好处,便成为当前许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为了适应这种新环境的不稳定性,“寻找正确战略”的概念已经被“战略灵活性”的思想所替代——既能够设定一个明确而宽泛的战略方向,又能够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和新的竞争威胁与机会的出现而不断地适应和学习。而且许多组织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综合地看待自己的视角,即不再把自己看作是一系列被清晰界定的职能,而看成面向顾客的流程的集合。就像企业流程再造理论(BPR)告诫我们的,不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个部门如何工作,而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门如何协同给顾客传递价值,集中在信息和产品是如何流经整个组织的。

(四)情境思维

受传统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以往的管理理论大都带有普遍真理的色彩,追求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和最合适的原则、最优化的模式,但是真正在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时.却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复杂性科学为我们提供的基本洞察是:那样一种全局性的、完整的优化观念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虚构,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得到经验的证实。这种思想在管理学中的体现,就是所谓的权变观。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当然,权变观并不能为管理一切组织提供通用的管理原则.但是可以作为在具体情况下的企业诊断和管理行动的指导方针。也就是说,管理应视情境而定。这种情景规划并非对事情发展进行预测,而是指让企业的各类管理者多思考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新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管理导向

(一)由实物经营向虚拟经营转变

传统企业的经营形式是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模式进行运作,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是在现实空间中进行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用企业内部行政化管理来取代市场交易费用。网络环境的快速成长赋予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以新的内涵,企业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迅速完成信息运动和商流过程,企业间协作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企业间跨越时空障碍的合作变得日益便利,从而促使了企业经营的形式由传统的实物经营向虚拟经营转变。虚拟经营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依托网络环境,彻底打破地理上的限制,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功能,而将其它功能虚拟化,使外部经营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

(二)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自上而下、等级控制的金字塔型,决策层与作业层之间存在着庞大的管理中间层。导致组织对环境变化反应迟钝。现代商业环境下,消费者在交易中的主导权更加突出,消费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大规模生产逐渐被小规模定制取代,要求企业对市场机会的反应更加敏捷,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的中间组织的监督协调功能和上传下达功能被计算机网络代替,企业的组织结构向着敏捷的扁平型的柔性组织转变。扁平型柔性组织,减少了中间层,极大地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获得外部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捷,及时有效地为市场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重视合作与联盟

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导致市场的全球化和竞争的全球化。在庞大的市场上,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及日益多变的顾客需求,单个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越来越突出,各种形式的企业间合作与联盟成为一种潮流。“新型企业没有明确的界线划分,它的作业过程、运行系统、操作及全体职工都相应地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在一起。其竞争优势表现在通过建立联系实现互利而创造的价值上。”同时,长期以来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传统行业的分界线也正在变得模糊起来,并从许多方面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可能会经常意外地发现,所面对的是那些不处于同一个行业、不太可能遇到的竞争对手,基于常规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将让位于共同进化的战略。因此。管理者要把自己的企业看威由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有机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自己的企业看做单个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生产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整个系统常常倾向于围绕其中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指引的方向,合作演进各自的能力和角色。在

这里,竞争主要不再是在产品与产品、公司与公司之问进行,而是在商业生态系统之间进行。

(四)强化学习创新能力

传统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获得竞争的优势主要来自于资金和核心技术等。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知识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而知识的获取和创造依赖于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因而学习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0能力的内核。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学习创新能力。由于知识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以边际成本接近零的情况下被迅速复制和分配,所以这时一个企业的惟一竞争优势取决于其能否从现有知识中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习创新能力。这种学习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避免企业脱离既定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超常规的洞察力.通过战略行为的实施,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获得行业竞争的关键制胜因素。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等.新经济•新企业•新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创新思维论文范文第10篇

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好奇心很强,能主动地对其进行探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创设,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未知语文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主动阅读语文课文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走入语文课堂,去探索语文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在主动探索的情况下,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有了新的发现,这种在语文学习中的成就感会刺激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二、在动脑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动脑思考,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比较差,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积极主动性,在学习时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解决,这些表现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惰性思想,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创新思维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很容易就融入到语文学习情境中,并引导学生对语文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并喜欢上语文学科。在上课之前能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预习,找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对他们的表现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示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有细心的学生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隐含了数字“三”,通过在师生的共同讨论和分析中,总结出了课文包含“三问三答、三思三悟、三喻三讽、三赏三变”之说,使文章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这三部分一目了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为了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让他们说一说还有哪些成语包含“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这节语文课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三、在动口中体现创新精神

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较为薄弱,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由于缺少当众发言的机会,由于缺少锻炼,会让一部分学生不敢当众发言。教师要从让学生开口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通过让他们说来激发思维的运转,让学生通过说来促进思维的创新。这是因为要说出流利的语言,提出好的观点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说和想互相结合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培根的《论读书》后,出了一个题目:《谈读书》,让学生口头作文。第一个学生上台,他从书籍的种类,谈到读书的作用、态度和方法,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第二个学生就没有重复第一个学生讲过的内容,着重谈读书要有选择,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坏书上。还有学生说,看电视也是读书的一种,从中可以学到方方面面、许许多多的知识。这不就是学生在动口的同时,体现了自身的创新水平吗?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想象能力是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越强,思维才能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考虑的方面越广,对语文知识的领悟能力越强,创新思维的发展也能获得有效促进。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类比想象通过具有相同性的同一类事物的想象,把思维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发展。通过相同性能想象出更多的事物,并激发思维的创新性。例如,在进行作文“圆的联想”时,学生通过类比想象,可以由此想象出圆滑的人,由圆圆的储蓄罐联想到人们充满爱的心灵。类比想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知识海洋的宽广,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主动进行探索。

(二)对比想象根据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想象对比,通过鲜明的特点来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作文创作中,通过把人们心灵和行为的美丑对比来获得对美好心灵带给学生的震撼。通过从事物的反方面去想象,来寻找更多的对比对象,使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都获得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能摆脱定式思维,从新的方面和角度入手。

(三)因果想象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想象事件产生的结果,或者根据事件产生的结果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想象。例如,我教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学生学会了因果论证法,而且造了许多“因为……所以”的句子,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