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设计与总结

摘 要: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是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蓝岛创客空间开发的创客教育专门课程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思维训练的方式打开学生的脑洞,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该课程采用参与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开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训练其创新、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4-02

1 课程地位和作用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探索职业教育和创客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蓝岛创客空间开发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它是创客教育专门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创客教育专门课程的开发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发掘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而优秀的创客作品和创业项目起源于创新创意的思维。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作为课程的宗旨,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阐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线,主要通过思维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从而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教师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陈述、分享为主,穿插知识点为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以达到训练其创新、创造能力。

3 课程纲要

全文阅读

优化美术教学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摘要]本文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对一个美术教学课堂设计案例的分析,讲述了教师从选题到备课到课堂展开及作业练习,直到课末总结和教学反思,一步步展现了教师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和相应的策略,最后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学 课堂设计 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更多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便有了新的任务: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艺术创作从来都是施展人的创新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66页。所以美术教师要发挥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方式。创造性思维本身又分为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99页。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先具备创造性思维。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即要充分利用美术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又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教学的素材。《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一课源于我偶然间看到的几张平面分解构成图片,简洁却充满创意,这是一个有趣且对锻炼创造性思维很有意义的内容,于是有了这么一节既生动又充实的设计基础课。能够不局限于课本,开发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也锻炼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锻炼其能力,教师上课之前的精心备课也就尤为重要。没有现成的教材,面对一个新课题,学生到底期望学习什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学习这课有什么意义、怎么进行分解构成等比较感兴趣。在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平面构成中对于分解构成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制定教学内容,即: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的定义、类型、方法、注意事项、用途等几个方面。重点是学习分解构成的方法,难点是学生能够利用分解构成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张有创意又美观的正方形的分解构成练习。也就是将《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这堂课设计成兼有知识传授、作品欣赏、动手操作的综合课。

有了对这堂课的清晰定位,我开始准备教学内容。因为喜欢,备课时就有动力和激情。到网上、到书店、到图书馆,总之通过一切途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当看了许多关于分解构成的资料,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被激发出来了,灵感喷涌,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作品,以备上课使用。课堂素材使用老师自己的作品,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

我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特别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这节课上我只是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扩散性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思维的质量),让他们通过玩游戏、看课件、动手实践、讨论,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最后找到方法,总结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当地引导与提示学生。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边欣赏边思考。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十五分钟,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合理引导是不容忽视的。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导入部分我向学生展示两张图片――正方形和刺猬,起初学生并没有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随后我便用动画方式展示了“正方形分解重组成刺猬”的神奇变化过程,随后刺猬又拉出了课题――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犹如变魔术一般的动画,再配上幽默有趣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自然对《平面图形的分解构成》这个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新课导入是这节课的第一个亮点。

全文阅读

对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众多高职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高等数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及后继课程的学习、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用现代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强调数学知识为专业服务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融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尤其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包括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三、实施开放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全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初探

摘要: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程标准对于创新教育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对于创新教育要正确认识、营造氛围、努力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地理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40-02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合作”学习地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理所当然地应成为素质的重点和核心,也必然应当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课题,作为被誉为“思维的体操”的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正确认识地理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地理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地理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地理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地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

二、营造地理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全文阅读

高校课堂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与方法研究

摘要: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面对充满创新潜质的学生,高校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创新思维训练应当在强化创新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实际经验为基础、循序渐进四点原则指导下,通过营造氛围、设计内容、利用发散思维开阔思路、由收敛思维完成知识建构四个环节完成。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与方法

作者简介:王雪琴(1965-),女,陕西合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北京 10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研究”(项目编号:2013JXYJ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67-02

课堂教学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高校课堂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场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看做大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有关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尚缺乏系统研究。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校应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教育活动之中。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以教材为主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虽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被发现、被创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因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主导性,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高校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全文阅读

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摘要]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的激发、形成、发展、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创新 激发 形成 发展 应用

学习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针对数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从“问题情境”、“质疑和总结”、“直观演示”、“一题多解”几方面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课中我经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拓展的走向、解法的思路等作出猜想,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大胆猜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独创意识。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 

二、鼓励学生“质疑和总结”,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1.在质疑中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全文阅读

浅析包装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包装设计素描中创新思维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中国设计基础教育的不足;总结近年来对设计素描课程做出的教学成就,通过对前人总结的经验分析,特别是对“发散性思维”的分析,总结创新中的思维方法与积累;创新教学内容,列出多种设计素描课程;用现代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素描教学。总而言之,思维创新的道路是没有终点的,新的尝试还需不断进行。

关键词:包装设计 创新思维 设计素描 现代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它在无关的事物之间发挥思维的作用,在根本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试图寻找可能的解释如创造性思维,所以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设计素描不再以单纯的再现客观对象,培养学生的绘画写生技巧为目的,而是更侧重培养学生设计所需要创新意识。而创新能力又是设计素描的灵魂所在,所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条件。但是一直以来,中国设计基础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生活好奇心的培养,对事物的怀疑精神的培养,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学科,如果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能有`机的结合,则会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理想与感性之间关系的设计思维方法,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汲取艺术的创造精神。为此,近年来我们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坚持教学探索改革,尤其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方面摆在教学首位,通过各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化他们的思维观念,使学生把握符合设计需求的多种思维方式,形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其教学效果显著,现择要作一总结。

1创新中的思维方法与积累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是第一位的。在造型艺术的世界里,创新的空间同样也是无限的。前人通过思维实践总结出了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其中发散性思维方法最见效果。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即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任意辐射到各点进行联系和想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创新理论中的精华,可以通过它去寻找突破口,去原有的条条框框,它也是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以事物的功能、方法、组合、因果、形态、材料、结构关系等七个基本发散点,来思考创新思维的发散方向:(1)以载体功能为发散方向。改变一般的平面性载体,尝试各种实物作为载体。(2)以表现方法为发散方向。改变传统表现方法,借用生活中其他非绘画性的造型方法来创造新鲜的视觉样式。(3)以形象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各种“起因”到“结果”为发散方向(内容材料、形式内容材料)与(展示的形式、空间环境、接受的对象)。探索各种形式材料的重新组合,如画面尺寸、构图样式、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等并试想接受对象对展示效果的反映。

2创新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准备设计素描课题

(1)课题一:用草图表达思想过程。课题训练目的:本课题突出“理性思维与形象表达相结合”的特征,使学生进行自我审视,体现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创意的原创性与新颖性,进而扩展,并通过作业体现出来。课题训练提示:草图的记录方式有文本和图形两种,要求图文结合。课题训练方法:前期通过讲座揭示思维的多样性和活跃性,放映幻灯片进行思维的基本要素分析,之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作业构思讨论,随后倡导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创意,然后教师对作业集体讲评。课题训练意义:讨论促使学生更加开放自己的思维状态,激发思维的风暴;草图能够帮助学生思考深化,体现思维的轨迹;学生上台讲授锻炼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严谨的意识;教师作业评述进一步把思维引向深入。

(2)课题二:中国汉字设计。课题训练目的:本课题偏重于思维的理性分析,旨在以文字设计来分析符号化的设计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全新的、多维的的思维方式并认识自己思维的特点和局限性。课题训练提示:以偏旁义符为基础构字。

全文阅读

实践教学中的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创新思维是平面设计最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文章通过多样化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拓展与把握,总结出一系列与设计教学有关的方法,将其应用到设计实践教学之中,并指出,基于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实践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不断提升审美和引导大众审美,实现平面设计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 创新思维

一、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属性

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以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为载体,通过思维拓展、多面思维、思维收缩、创意集结及制作加工为实践应用媒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目的在于不断创新设计作品,提升设计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对于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提升设计作品价值美和艺术美、永葆设计生命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平面设计创新思维的多样化方法研究

(一)学科的交叉产生创意新思维

1.拓展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的结合。平面设计是服务和探索的行业,做任何设计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讨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要建立在对广大未知领域及相关学科、事物、行业交叉的创意把握,会不断产生新的理念和思维。

2.善于发现新事物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创新思维立足于客观现实,通过创新设计巧妙地提出解决事物的新方案并引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全文阅读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通信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通信设备》课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式教学,通过典型电路设立思维主题,引导学员展开丰富的思考,将思维创新和分析方法创新结合起来,将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引导结合起来,有效激活学员的思维空间,在解决设备应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模式 思维创新 设备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员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员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在《通信设备》课程中,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和学员认知规律,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引导模式,激活学员的思维空间,引导学员的思维趋势,培养学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法”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可视化学习方法,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制作思维导图时,先把主题清晰地集中在图形的中央,然后让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主干分支,再慢慢地找出与其相关的次分支,把所有的信息都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最终表现为树状结构图。在思维导图的构筑中,人的大脑一直处于思绪延伸和寻求下一个节点的过程,将放射性思维经过图形化的引导变为具体可视,收敛到思维的落脚点,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特别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通信设备》教学中的应用

在《通信设备》课程教学中,认真课程的特点和学员认知规律,结合在前半学期已经开展的《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学员具备一定的思维引导基础的前提下,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章节内容划分为典型单元电路来设立思维主题,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已有专业设备基础知识,引导学员的思维动向,逐级解决学员在设备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学员解决装备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应用导图来编织课程的内容体系,建立设备总体框架

全文阅读

营造和谐环境,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摘 要: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讨论、发言的时间和开放自由、宽松的活动时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注意情趣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给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思维空间。并将想象力引导到关心人类的需求和运用科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上去,养成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其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营造和谐环境 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

一、营造和谐环境

1.不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的,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讨论、发言的时间。

2.开放自由、宽松的活动时间。例如:讨论时,学生可以自由结合;发言时,可以不站起来,可以打断教师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与教师进行辩论等。

3.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特点,开放实验室,增设学生实验。

4.注意情趣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给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思维空间。

5.遵从主体性原则,课堂活动应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线,推动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经过自己动脑分析、动手实验总结出结论的成功喜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