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范文精选

创新思维范文第1篇

可能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个问题,即思维是什么?汉语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思考问题是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做的事情,那么思维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动物有思维吗,那么被植入芯片的智能机器人有思维吗?

对于思维的定义,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角,可以得到不同的解答,有人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有人说是大脑对信息进行抽象加工的过程;也有人把思维理解为某种指导经验的内在洞察力,其目的在于探索、理解和扩展经验。广义的思维包括人类思维、动物思维、机器思维。

下面我将要讨论的是人类思维,也就是科学思维对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妙处,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大程度的实现人生价值。

二、科学思维与思维创新

上天公平的赋予每个人以思维这种能力,但是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又成就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这就是思维的神秘之处。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最初看似背景条件差不多的人,最后却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并不难理解,一般人都会通俗的想到,过得好的那个人的脑子好用一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我们在遇到与别人相同的事情的时候,用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用更平和的心态去感受,从而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处理,最后当然会有更完美的收效结果。

科学思维包括很多种,比如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其中我认为尤为重要的便是创造性思维,因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就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一个人只有有所创造,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才能激励自己和别人以更大的热情积极地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去继续实践。

所谓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勒斯涅克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简单地说,创新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它使能够产生创造性社会后果的思维;其次,它是在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过程的某些方面富有独创性的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本身和思维结果均具有创造特点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可以让你的人生换一种活法,因为人们往往不愿意抽离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工作方法,一直缩在自己的条条框框中,从而存在了一种思维惰性,导致人的创造性越来越退化,如果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想想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再付诸实践,说不定你会为自己的生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纵观历史,世界上因为创造性思维而成就大事的人不胜枚举。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商人,都打算卖掉自己的鞋子,一个人去了一个地方,没几天便灰心丧气的回来了,问了才知道,他去的那个地方的人从不穿鞋,他认为这肯定没有销路。可是另外一个人听了这个原因立马信心满满的去了,因为他想,那个地方的人从不穿鞋子,并不代表他们永远会排斥,若是他们知道了穿鞋的好处,感受到了鞋子的舒适,那么市场就打开了,也就不会愁销路了,事实也是如此,第二个人成功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换一种角度去思考,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看问题,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收效。

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人类历史上,对于一个人智力的形成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先天论和后天论。

有一部分人认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因子,如果天资平平,那么怎么样教育,怎么样通过后天的培养也难成大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每个人生下来天资都是一样的,否认天赋,他们觉得任何人只要培养得当均可成才。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对于真正脑子有疾病的人,再怎么努力培养也难使其成才,而神童,若是培养不当,最后可能也会退化成庸才。

这说明,对科学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并且也是能够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逐渐养成。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善于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一把锁,他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普遍意义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模式,是一种思维习惯,思维定势并不是个贬义词,相反它能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的问题,离开了思维定势我们将寸步难行,但是,生活中还是有一部分的问题,需要创新的思维才能够解决,如果在需要进行创新思考时,还是用固有的思维,那么就会有阻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会突破思维定势,在遇到有待创新的问题时,要主动摆脱原有的思维模式,将思路展向新的方向。突破思维定势有这样几种方法,首先,要打破对书本知识的盲目信仰,“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智慧,而不是单纯的求知,因此不能单纯的以书本为纲,盲目的运用书本知识;其次,不能拘泥于经验,单纯的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思考问题,不顾及事物的差异,那么也往往会事与愿违;最后,不能一味的相信权威定论,要敢于向权威定论反抗,冲破“思维枷锁”。

2、善于转换视角

有这样几种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视角,那就是价值观念、知识储备和实践目的,对于同样的东西,有的人会觉得价值连城,而有的人却觉得一文不值;思考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受到我们知识水平的限制;实践目的不同,那么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也会不同,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克服上述这些影响视角的因素,尽可能多地增加头脑中的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观察问题,视角的转变往往也伴随着创新。

3、善于激发潜思维

创新思维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景

情景是教者为学生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模仿性、好奇性强,需要在一定的情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迁移他们以往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就要根据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定势思维;帮助学生设定多样化的思维渠道,达到设法创新的目的。如在造句中,教师可在学生造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变句子形式,或设定一些扩句,补充句子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思维向多样化发展。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升华,这样通过老师多样化的思维设定就容易培养出学生在立意、形式、语言上的创新能力

二、诱导启发

破“思维定势”拓“创新思维”,老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由于实践经验、知识面狭,思维的单纯,都容易导致思维定势,当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后,不仅要创设思维定势的情景,老师还要在诱导中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如:学生用“喜欢”造句,一个学生说“妈妈非常喜欢”,接下来就是“爸爸非常喜欢我、奶奶非常喜欢我……”。当学生出现思维定势后,教师就要扭转方向,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去破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再诱导启发。如:改变语气“妈妈为什么喜欢我?妈妈怎么不喜欢我呢?”这样,在创设情景中去诱导启发,使学生的思维面向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思路就能跳出家人、小群体这样的小范围中,自然联想到自己所接触过,听到过的人和事,自然就能自觉地从生活中取材,在高年级的复述课文和口头作文中同样如此,教师这样做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生内容,而且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挖掘出了学生的认识潜力,学生就不会感到对问题的分析只存在单一的解决办法,心宽思路自然畅通。

三、激励创新

创新思维范文第3篇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进步和发展,都是因为不断的创造。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无不强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社会生活,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因而,创新思维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时展需要我们弘扬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意识,创新时代需要我们构建创新思维。那么,创新思维是不可缺的,面对全球性的、全新的过剩经济的现实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千年智慧也不足以应付的。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是各个领域的人,在各自岗位上发扬创新精神,以思维创新带动知识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才能将改革推向前进。

首先,在诸多创新中,最紧迫的创新当属思路创新。思路就是思维观念的反应。当有了创新的工作思路,领会思路,落实思路同样需要一种创新精神。只有思想上求甚解,行动上才能求进步,不然提出的是一种新思路,管用的还是老思维。所以我们必须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势。那么,怎样做到思路创新呢?一是要学会超前思考,即超前思维。是预见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在进行弹性指导,弹性调整的思维过程。二是要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们的自身阅历、联想能力、扩散思维能力,甚至智力等等是相关的。所以做到开阔视野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也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三是眼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四要敢担风险,要敢闯,敢冒风险。五是在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上强调决策思维的创新。

其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高知识水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足够创新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从而有足够的能力来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出一批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敢于“离经叛道”,具有强烈创新欲望的人才。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思维科学入手,从思维形式上突出求异思维。三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创造技法,有利于在思考问题时产生新颖的想法,有利于创造能力的提高。四是营造创新精神的学术氛围。使思想创新、科学繁荣在科学民主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总之,人类创新频率不断加快,我们就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有强烈创新思维,它是决定着我们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我们强,国家才强。要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都有创新意识,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林。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创新思维范文第4篇

思维是人脑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反应,是人脑在表象、概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知活动过程。而创新思维是指突破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思维定势,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活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要创“新”,或在立意,或在题材,或在写法,或在语言。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文章之灵魂。意胜则文胜,意新则文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天读之,仍一新人的耳目,《师说》仍不失为一篇创新文。韩愈之所以提出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观点,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的思维方式。逆向是相对正向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习惯的、公认的想法与做法;逆向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逆向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它能克服人们的思维惯性,“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喜爱的一面,如果逆向思考,用否定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就能看到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面,就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法·罗丹)。这种思维运用到作文中,能提炼出超乎寻常的“意”。比如“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字眼,因为爱能给人送来温暖与幸福,爱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人们都渴望爱,赞美爱。而有一位学生写《爱》,反向思考看到了爱的另一面:“我不需要父母和老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如此立意,岂不新颖独特?2010年江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低碳”、“绿色”,其实就是近年来的舶来品。对于我们这样的穷国家,沾上洋字的词或是有点血缘关系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东西。

……

“绿色生活”所宣传的理念自然是正确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们不能硬要骡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让羊产牛奶。同样的,也不能让烧煤都有困难的百姓去烧更加昂贵的天然气、氢气吧?

生下来虽然不平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消弭一些差异。对于绿色生活,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可以量力而为,可以用少污染少浪费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可以告诉朋友邻居少用一个塑料袋。

这位考生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绿色生活”对于贫穷国家是奢侈品,进而提出“绿色生活不能面面俱到,但可量力而行”的观点,反弹琵琶,给人启迪。

“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就得题材新。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许多考生不约而同地想到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导致当年作文题材数万人一面,专家们戏称2008年是“苹果丰收年”。对于高考题材“撞车”现象,江苏高考阅卷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永康先生曾精辟地比喻:“这不是田间小路上手扶拖拉机的碰撞,而是美国大片中高速公路上的撞车,伤亡惨重。”运用求异思维,可以避免这种“伤亡”。所谓求异思维是指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思维习惯以及以往的思维成果,不拘于眼前的具体事物,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阔的背景上,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砖头是建筑材料,用来建房、铺路、修桥,是通常用法;但有的人用来垫桌子、压纸、当板凳,甚至充当自卫的武器,是非常规用法,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运用到作文选材上,就是扩大视野,用求异求新的眼光,从不同的方向,寻找并筛选出与众不同的题材。2008年江苏的一位考生高考时看到前桌的一位考生没来参加考试,就地取材,巧妙地扣住“好奇心”,作出三种揣测(“她是因为害怕吗?”、“她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她已经被某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进行描述,活脱脱显现高三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开了许多考生想到的常规题材,写出了满分的《好奇心》。

运用求异思维,换一个角度挖掘,也能使一些传统的题材翻出新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比尔·盖茨开发软件,人们普遍认为是他们的好奇心、勤奋钻研的态度所致,而2007年宁夏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创造源于对世界的爱》,作者一反常人的想法,认为是他们对人类爱心所致,传统材料赋予了新意,旧题材焕发了青春。

“作人贵直,而作诗贵曲”,“曲”,使文章含蓄;“曲”,使文章有韵味。文章之“曲”主要表现在写法上,侧向思维追求的就是一种“曲”美。所谓侧向思维就是利用其它领域里的知识和资讯,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迂回包抄”等方法,另辟蹊径,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世间万物是彼此联系的,从别的领域寻求启发,可以突破本领域常有的思维模式,打破“专业障碍”,从而解决问题。曹冲称象,当时人们思考的是怎样称出象这庞然大物的体重。按照传统的、习惯的思维路子,就是用怎样的秤才能称象,而曹冲避开常人的想法,侧向思考,用等量物来替代象的体重,称出了象的重量。作文要追求独特的表达效果,就得像曹冲一样,弃离一般人所认定的思维轨迹,进行巧妙的构思,选用新颖别致的体裁样式,取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2007年江苏一篇《怀想天空》的高考作文,作者创造性地借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录制的表现形式,通过主持人(“小崔”)与“大叔大妈”(“黑土”与“白云”)的对话,从自然界的“天空”,谈到“人们心中的天空”、“人们遐思的天空”,再谈到“大叔大妈”相亲相爱相伴相励的生活,既写出“大叔大妈”对往日“天空”的“怀想”,也表现了“大叔大妈”之间的恩爱之情。模式新颖,手法巧妙,语言亦庄亦谐,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获到了满分。我们平时常用的借景抒情、以古讽今、托物言志、映衬烘托、借代起兴等手法,也都是运用了侧向思维。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是富有个性的,富有新意的。发散思维,可以创新语言。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点出发,变换不同的思考角度,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人脑在思维时,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可以通过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等。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运用发散思维对语言进行创新,语言会呈现动态变化,变空泛为具体,变冗繁为精美,变平淡为厚重,展现语言艺术的神奇魅力。例如“春天是什么”,一位学生尽情彰显写作才华,语句灵活而有表现力:“有人说春天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李白说春天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白居易说春天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说春天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苏轼说春天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运用发散思维,引用大量诗文,从多个角度,对春天进行形象的描写,展现的春天勃勃生机可谓穷形尽相。语言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充溢着浓浓的文学气韵。

运用发散思维对语言进行创新,应着力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意蕴深厚等方面,其方法很多,比如褒词贬用、修辞并用、整散结合、直引化用、文言移植、哲言理语等等。

创新思维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在新闻采编业务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进行新闻创新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变顺向思维为逆向思维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习惯顺着事物发展的正常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处理问题。在新闻界,某一篇有影响的新闻名篇问世后,有的人喜欢一哄而上进行模仿,而读者却会像天天吃猪肉吃腻了一样,对雷同的作品往往不屑一顾或厌烦。如果我们来个逆向思维,可能就会创出新意。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就是这个意思。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想和效应。

譬如,报道新班子、新领导上任后的新动作,人们会写出“××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类的报道。而湖北《襄阳报》记者窦昆却从辩证的角度逆“流”而思:新任领导不“烧火”却“浇水”会怎样?带着这个思路,他采访了一位新任镇党委书记,写出了题为《新书记上任“三瓢水”》的通讯,报道了新任书记上任后关停两家严重污染环境的镇办造纸厂、取消国家定购计划外对农民下达的“二次定购计划”等三件事。反弹琵琶弹出了妙曲,该通讯后来荣获中国县市报新闻二等奖。

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

在目前的不少媒体上,仍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浮在表面、就事论事的报道。这些报道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 过程、经验、数字、成果相加,再冠以政策法规或是专业术语。要么就是固定的套路:春天报播种、秋天报收获。这种简单的、直露式的报道使读者乏味、厌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闻主题作理性探讨,对报道对象或是事件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作深层次地分析和研究,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体会、判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改变思维定式,把握好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的关系,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由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从比较中寻求个性,从相反或鲜为人知的视角来认识新闻主体。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打破常规,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报道效果。

如1995年下半年,《经济日报》以“一元二角的官司值不值得打”这一新闻主题,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一位法律工作者因为公用电话亭多收了1.2元电话费,与该市电信局和电话机主人对簿公堂一事。人们对此看法很不一致,《经济日报》报道了各方面的意见,最终使大家达成了共识:这件事体现了消费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其社会意义非同小可,这比当时其他媒体的报道已经深了一层。但该报记者并不满足于退还多收的电话费并赔礼道歉这一调查结果,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假如这位消费者不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又写出了《假如他不懂法律》一稿。多向思维大大拓展了新闻主题的内涵,终于就小问题写出了大文章。

变定势思维为宏观思维

创新思维范文第6篇

[关键词]视觉广告 情感 感性 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88-01

在物欲充斥人的视觉范围的时代里,人们越来越渴望看到些能够给人心灵温暖和平静的东西,可以让人不用有过多的压力和要求,便可以得到一份心灵上温情的归属,广告也是如此。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谓“人”,何谓“人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广告,受众群体都是在为“人”服务,生存生长在这个时代的自然人,是我们主体服务的对象;“人性”,人所应该具备和拥有的正常的情绪情感和客观理性,构成了最基本的人性。广告中感性元素的传达之所以会被受众群体有所感应,正是因为人性的存在,而这些受众者又是现代社会中的消费者。因此,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广告艺术也是人类学的艺术,在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中,人是主体,而人的情绪情感又是永恒的主题,生命的降临结束、人的快乐悲伤、感情的激情与麻木、交流与追求等等都组合成了较为广泛和常见的题材。所以,我们看到许多成功的广告,真正让人记住的广告,往往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画面如何的精致华美,场面如何的宏大,而是善于将人心中最深处的那种情感挖掘出来,弥补现代人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的情况下却渐渐缺失的某些渴望渴求与期盼,对人的理想的支持、忠贞情感的肯定,对简和生活的圆满憧憬,对抽象感情采用具象手法的表现都成为如今感性广告的新主题,同时也是人对自身领悟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法的表现。

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时代的变化对于现今消费者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消费者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于产品数量和已经有较为稳妥的质量,而是将外在因素上升到内在因素的层面,从单一的对于产品本身的认可上升到对于依附商品而存在的情感价值、人文关怀、感性满足,将消费理念上升到感性高层次消费。也就是说,人们需要通过这种消费的形式来体现每个个体对于自身价值的感悟和认可,将一件商品赋予更多实用价值以外的象征意义,比如说爱心、忠诚、奉献、荣誉、正确的思想引导等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经营者将品牌的名字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我们经常喝的可乐,不再是单纯的碳酸冒泡饮品,而是象征美国产品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拥有跑车豪宅不再仅仅是富有的象征,也可以是事业成就的直观体现。同样,对于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幸福快乐祥和的家庭生活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对于家庭给予人的温暖感受,尽管东西方文化有所差异,但是在这一点上,正在逐渐地走向一致。中国某通信公司的温情广告,男主角陪伴在女主角的身旁,温馨地说“我想看着你一辈子”;还有某3G视频手机的广告,是关怀聋哑人的,整个画面只有简单的手语和含泪温暖的双眼,没有添加任何华丽的场景,却让人感动异常;还有某橱柜的广告,主打也是“有家有爱”的主题。这些触动人心甚至灵魂的广告,它们都没有展现奢华或者色彩冲击力,而是单纯地挖掘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或者是曾经拥有后来被遗忘的,现在又被想起的默默温情为主要表达,就像瞬间的温馨温暖、美好的梦境,慰藉了人们疲惫压力下看似跳动却日益沉重的心灵,把人们重新牵引到他们熟悉的、最单纯的人性世界之中,感受那份弥漫在空气中的轻松的、零负担的、最真实的情感世界。

创新思维范文第7篇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所以要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关键词:作文;创新;思维

1 命题创新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命题创新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我们不能否认千差万别。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2 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

3 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

4 语言思新

创新思维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习惯;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非逻辑思维

墨子在《耕柱》中说:“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这是墨之教育思想永恒之所在。墨之已矣,而他的诛古善扬今善启后善的思想仍似玉佩激扬、空谷回音。当今南海问题、中印问题、钓岛问题、中俄历史问题、利比亚撤侨损资问题、超光速粒子运动速度问题无不警示国人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去浮躁功利重创新思维。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创新思维的几点基础及相关的学习方式。创新思维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学生具有了这三特点,也就具有了创新思维的品质。

1 创新思维的思维习惯

创新思维习惯包含创新意识、推理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的习惯。创意意识越明确,越能激发产生新的假设和构想,多思维多智慧,提出的假设和构想必然就越多,因而出现领新标异的理念设计就越多。古之学者牛顿、近之学者爱因斯、现之学者乔布斯、比尔 盖茨,英国美国因为有了他们的思维而领跑世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教会学生解几道题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呢?我们物理老师如果能多讲讲牛顿、爱因斯坦、乔布斯、盖茨的成长过程和精神魅力,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定会涌动,创新理念定会萌芽,因为这些大匠巨擘的成长历程确能鼓舞学生,他们洒向人类的智慧确能激励学生,为此,我常拿这些人的事来作为上课的佐料:牛顿说:“我成功的秘诀是我一直在想,想……”;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牛顿和爱因斯坦小时候的那些事儿也能使学生把自己的能力与卓越的创新思维连起来:牛顿曾经把院墙挖了一大一小的两个洞,说是大狗走大洞小狗走小洞。爱因斯坦四岁时才开始说话,小时候钉小桌子的作业中,全班就小爱因斯坦不能完成,但后来他和他却成了牛顿和爱因斯坦 。乔布斯说忠告年轻人:“我只能被模仿,不能被超越”,苹果带着这句话把地球都砸得动了一下。我们的学生听到这些后,创新意识和信念还不会油然而生吗?

推理意识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组成,创新思维活动要求不能只是就某一个事物孤立地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应该把各种事物,哪怕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加以综合思考,因此推理意识就成了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推理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推理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养成善于把大量的事实进行组织、整理并概括、总结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意识主要表现为信息转化的意识,恩格斯曾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转化运动归结为三条一般的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类在认识自然、社会中,信息转化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经常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未知变已知、已知变未知再变书籍的过程;由否定变肯定、由肯定变否定再变肯定的过程;由不可能变可能、由可能变不可能再变可能的过程。因此创新教育也要培养学生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思考、理解、解决问题。科学巨匠丁肇中先生,他自己说找J粒子,就象是在一场大雨中找一颗带色的雨滴。这样的例子教育学生通过多次往复,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片面向全面转化,最后才能使艰苦化为发展,化为精神、物质和力量。

2 创新思维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即对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然后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发散性思维具有两个特征:变通性和多端性。

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它反映发散思维有发散、迁移、升华的特点。变通性的培养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时,我就留意一些物理单位发散、迁移、升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勿求毕其功于一役。

发散性思维的多端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征。要求思维者多向观察、多维策略、横向比较。如何使这一特点要教学中得到体现呢?首先,可以由老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掌握的知识,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识,锻炼亲思维:如在学习杠杆的知识后,给学生出示一老虎钳,让同学们指出这把老虎钳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及用途,并激发和鼓励同学竭尽所能,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其次:可以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不成熟性,或者说是不固定性,让他们设计出多方案,如教室里日光灯坏了,请学生列出可能的原因,并由我当堂实施修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端性,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和敏捷的特质,还让学生经历了多向观察、多维策略、横向比较的认知过程。

3 创新思维的求异性思维

求异思维表现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依据原有的事实,原理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方案,从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求异思维具有独特、立异的主要特点。

独特,即在解决问题或认识世界的时候,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而能应用与众不同的原理、方法和原则,使问题合理地解决。立异,即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在“立异”这一创新因素的培养过程中,我举过这样的众所周知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敢于“立”: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从高处下落时,其速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一理论在古老的欧洲大陆横行了二千多年,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却认为这个结论是错的,他通过比萨斜塔实验了亚里士多德错误的理论,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4 创新思维的非逻辑性思维

强调遵循思维规则,对事实材料时行分析,通过一步一步地推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是逻辑性思维。创新活动是需要逻辑思维的,但善于逻辑思维的人,不一定长于创新,在创新活动的关键阶段,非逻辑思维甚至起着主要作用,思维的非逻辑性包括直觉和灵感。

直觉:又叫直觉思维,指的是对问题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它不象逻辑思维那样是有意识地按照推理规则进行,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思维的中间环节被忽略了。直觉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创新中作预见,引导人们敢于进行非逻辑性思维。

灵感:灵感是指人们以全副精力解决问题时豁然出现新思维的顿悟现象。它通常与创新思维活动中那些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的因素联系着。灵感是长期思维积累的结果,只有经过专心忘我的思考过程才有可能产生顿悟。

孙子有云:“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头寡,形名是也。”只要教育工作者始终立足创新思维的培养,善于创新的学生就会涌现,善于创新的民族将永远屹立,善于创新的国家将有解决一切问题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英杰主编.《比较教育》.

创新思维范文第9篇

如果你回答“创新是能教的”,那么接着就会被问:你如何证明?比如,你能够证明一个上过你的课或者看过你的书的人学会了创新思维吗?仅仅通过一两件貌似有创意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算真正有创意?如何评价创意作品的高低?创新有公认的标准吗?怎么证明完成这些作品是受了课程学习或你的书的影响,而不是他本身就具有这个能力?这一系列的问题一定让你难以应对。

如果你回答“创新是不能教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对此无所作为,什么都无需改变,一切随缘?也不必思考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这一类问题?是否意味着我们做什么都是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上述两个结果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于是有人提出一个折中的回答:创新是不能教的,而只能培养。但这又会遇到新的疑问,“培养”和“教”的区别在哪里?“培养”就不是“教”的一种手段吗?或者“教”不能作为“培养”的方法之一吗?

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是不能离开我提出的包容性思维,尽管有人对包容性思维不以为然,但离开它,我还不知道该怎样整合歧见。而歧见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采用包容性思维,我会认为:创新思维能教或不能教,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要给这两个观点找到它们能成立的条件,给它们加上必要的修饰语和限定词。从三维空间思维来看,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一个互不包容也互不冲突的平行关系。

处理平行关系的原则是,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拆分,将不同的观点对应于事物的不同方面,这就不矛盾了。例如,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包含哪些部分或层面?如果我们将创新思维分为关于创新思维的知识和创意的产生与实现两个层面,就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关于创新思维的知识(如创新思维的定义、原理、方法等这样的显性知识),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能够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法表达出来,这类知识是可以教的。虽然目前人类对创新思维的脑内过程与机制还了解得不够多,但也绝非一无所知,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对于具体创意的萌发与实现过程,则更多地与个人的经验、思维的类型、环境的因素、社会的氛围乃至机遇、意志和品质等诸多因素有关,这个层面不是仅仅依靠教育就能达到的,其中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创新思维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作文 创新 创新思维

陆游曾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命题求创新

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二、作文思路求创新

突破思维定式,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有创见性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

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三、联想想象求创新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活跃思维,进而拓宽思路,丰富思维,达到充实内容、彰显题旨、增强文章感染力的目的。我们平时作文时感到大脑一片空白,思维闭塞,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涟漪,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它跟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联想,善用联想,比较多地想到有关联的其他事物,思路会变得宽阔,创造力也会自然得到增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