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技术设计

创新技术设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分析

【摘要】包豪斯设计体系主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长久以来,设计与艺术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为人服务。文章指出,现今所强调的“创新”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突破。技术创新作为设计实现的强大支撑,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实施可能性,而设计创新作为需求的动力也不断推动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统一结合相互促进

设计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其目的在于改进人们的生活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履行社会责任,即设计为人而服务。而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并设计出科学、新颖并且实用的“人造物”。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和愿望而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是将已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以往,设计与制造没有明显的分工,民间匠人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成实物。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状态中,劳动者既有想法又有技术,但得到的只是自给自足的物品,而不是用于交换的商品。直到工业革命时期,设计师才有了明确的身份。之后,设计与制造分工明确,而一切制造都要以技术为支撑。技术创新给设计师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创作手法,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技术创新是设计创新的坚实后盾

技术创新必须依赖相关设计,使产品被人们接纳与消费。基于这种紧密关系,技术的不断突破必然会推动设计的创新。技术创新对设计创新的推动主要体现在:第一,技术的突破会提供给设计者更高效的方式;第二,技术创新导致新材料的诞生,引发新的设计产物;第三,技术创新可以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首先,技术的突破必然会提供给设计者更高效的创作方式。人们印象中的“美工”,只是具备较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能将美化的想法大体展现出来。实则,设计者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能够提前预览设计作品,享受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预知设计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优秀的设计图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直观的方案选择,避免盲目地投入生产,更是达到了低成本创新的效果。其次,技术创新导致新材料的诞生,引发了新的设计产物。如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大量印刷成为可能,于是产生了书籍;又如,“水立方”借以ETFE膜突破传统建筑形式,这种轻质新型材料具有有效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可以调节室内环境,还会避免建筑结构受到游泳中心内部环境的侵蚀。

再次,技术创新通过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发设计目标对象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兴起引起了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使社会快速更新。人们不得不紧随科技发展的步伐。既然设计为人服务,那么设计对象必然也会随着人们的需求而不断改变,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为了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各种家用电器(包括洗衣机、洗碗机、智能清洁机等)会不时更新以减轻人们的家务负担。当然,新技术也会引发新问题,如电子产品的创新引发的手机病、电脑病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新的设计得以解决。现今,技术性因素对设计的贡献越来越大,参与设计创新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在这些高度依赖现代科技的设计方法中,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实现设计目的的手段,而是直接参与了设计创新的表达。很多设计成果本身就是由技术构成,其实体呈现也是通过设计者高超的技艺体现出来的。因而,这些存在于设计活动中的技术实际上已经内化为设计的有机成分并相互交融,并且,设计创新需要技术的支撑,即便设计者有再好的创新想法,如果没有实际技术,也难以实现。

二、设计创新推动技术不断创新

设计创新对技术提出了更新与突破的要求,不仅作为实现技术应用的桥梁,更是成为了技术创新不竭的动力。首先,设计是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载体。技术创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如果成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应用,那么技术创新既消耗了资源,又不能产生价值,对于人们的切实需求并没有太大作用,而我国目前专利利用率只有5%。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商品的非技术因素(情感、审美等)在人们选购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设计,将解决精神问题的艺术和解决物质问题的技术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并充分整合,才能有效地应用技术创新,得到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其次,优秀的设计能够帮助创新技术实现价值最大化。设计本身是一种创新,具有很高的价值。当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充分融合时,将会产生附加价值,从而使设计更理性、更科技,使技术更感性、更艺术。同一种技术,经过设计创新的转化,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从而扩展了技术创新的价值。

全文阅读

创新设计:新建筑.新热点.新观念.新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广州亚运会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广大青年建筑师活跃在设计一线与国外建筑师同台竞技,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作品。

为了与同行交流现代奥运会和世博会等热点建筑的设计理念,展示中国青年建筑师的设计风采,中国建筑学会于2009年9月11日至13日在广东佛山主办了以“创新设计:新建筑、新热点、新理念、新技术”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建筑师创新设计高峰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主任米祥友、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教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郭明卓教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孟建民教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锦超教授、广东新粤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伟先生、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教授等国内建筑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建筑师们济济一堂,探讨在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设计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新技术和体现新观念。

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提出:一个好的设计应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以及时代性,并且指出土生土长的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何镜堂教授结合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实例,从中国文化印象到东方之冠,诠释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阐述了只有中国文化的不断强大,中国才能更强大。

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少之又少。孙一民教授提出了可持续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他从体育建筑的看台谈起,提出体育建筑设计应回归设计的本原,考虑体育建筑的赛后利用、尽可能地去掉多余装饰,在满足功能和美观的前提下节省项目投资。孙教授以北京奥运会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的设计实例,阐述了“和谐永续――节能降耗是体育建筑永恒的主题”。

高效节能的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的方向。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呼吸式玻璃幕墙等高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推动了建筑设计新的革命。打破以往的设计思路,创新设计思想;摒弃以往的屋顶送风及回风系统,采用地板送风系统,能使人享受更舒适的空间环境,并且能减少建筑层高,从而节省项目土建投资;让创造性的观念和专业技术有机结合,创造一个满足不断发展的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充满无穷魅力的设计产品。

本次高峰论坛还介绍了广州西塔和东塔、广州新电视塔以及上海中心等超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及交通和消防设计。让广大青年建筑师领略了一番超高层建筑的魅力。

与会的设计专家及青年建筑师还探讨了建筑设计链接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的纽带作用,在各种思想碰撞中,构建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展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和展示,让全社会和建筑界进一步了解我国青年建筑师的成长历程,同时亦更好地传播大型工程设计中的创新思想和理念,从而促进和提高我国建筑设计的理论及创新水平,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更上一层楼。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中的艺术元素:工业设计

技术创新中的艺术元素:工业设计

引言

设计是个广义的概念,工业设计作为设计的分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除了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外,最近几年,工业设计的经济价值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这得益于设计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也得益于工业设计对新产品开发的特殊贡献。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说明设计从传统的商业辅助角色已经转化为产品创新的主导因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素(perks,2005),新产品研发(ndp,new product development)领域的工业设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重点,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产品创新管理杂志》(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和《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均被sci和ssci收录)非常重视该主题的研究,著名杂志《商业周刊》开辟在线“设计创新”讨论板块,也有著名创新管理专家出版相关的设计创新研究专著,例如《设计驱动创新》(verganti,2009)、《通过设计改变》(brown,2009)和《商业的设计》(martin,2009)等。虽然工业设计商业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但遗憾的是我国仅有少数学者涉足工业设计与创新的领域。

工业设计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往往被忽略,在企业创新行为中仍然被边缘化,有的企业更是“设计无知”,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型企业也是如此,设计在创新中的角色被严重低估。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企业也涌现出依靠工业设计取得成功的典范,例如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但相比于苹果、三星和索尼等跨国企业,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苹果公司通过工业设计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他们设计出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美国《福布斯》双周刊也赞叹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嫁接”。消费者不仅喜欢苹果的技术,更喜欢一系列用户经历的集成,苹果公司“通过设计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技术不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唯一因素,工业设计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战略为主线,以苹果公司的几款明星产品为例,从设计反哺品牌形象,设计与技术创新和设计实现突破性创新三方面解释了工业设计的创新价值,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升级提供新思路,而且能帮助设计咨询公司改善生存条件,扩大设计需求,促进工业设计产业乃至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创新

在学术界,工业设计没有统一的概念。归纳现有的研究,不同学者从功能、形式、功能与形式三个角度定义工业设计,而西方国家的学术研究中很少出现“工业设计”的字眼,与之相关的是“产品设计”,ulrich(2011)解释了两者的区别:①产品设计是工业产品的艺术化表达;②工业设计经常出现在学术和专业方面,而产品设计经常见于新产品开发领域;③产品创新研究的早期较多使用工业设计,而现在较多使用产品设计。因此,本文也把工业设计的概念限定在新产品开发领域,并简单定义它是为产品功能和形式的改进而采取的措施。

由于设计在创新中的边缘化,大多数人认为设计只是虚伪的外表“美工”,而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始终把设计作为产品的“基础灵魂”,并追求包豪斯式的简单朴素,并预言索尼的金属黑色或灰色设计风格必将消失,因此能够把产品做得光亮又纯净、展现高科技感的“极致简约”成为苹果的设计思想。秉承这种原则,苹果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产品:最早的mac开创了绘图式用户接口,后来的产品有成功也有失败,直至imac(1998年)的诞生,该产品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因素,因为imac是世界上第一款由设计师(而不是技术工程师)开发的个人电脑,设计师在个人电脑的设计到加工制造甚至营造销售环境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苹果公司的这种技术创新理念一直延续到后来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产品,ipod数字媒体播放器(2001),itunes音乐服务平台(2003)和最具有流行时尚的iphone(2007)与ipad(2010)。这一系列产品的成功得益于苹果公司正确的设计创新战略,苹果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morrison[1]给出了答案,他总结出苹果公司设计创新的五步骤:第一步是肃清思想,明确什么能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苹果公司的经验是工业设计,是挑战一切既成先例的思辨;第二步是创建基础,创造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第三步是培育精英,准许最有价值、有潜力的设计师做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第四步是不草率、勿虚度,减少短期的、循环的和竞争的压力;第五步,克隆属于你自己的乔布斯,把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制度化。

苹果公司独创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业设计实践模式,这引起其他企业的效仿,同时也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苹果公司的创新战略,例如苹果公司的营销创新,苹果公司的设计思想,苹果公司的技术创新,苹果公司的设计创新等。其中,最具里程碑的、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学者verganti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设计驱动创新”理论,他用两篇文章“通过设计创新”[2]和“设计突破产品”[3]来详细解释了该理论,并提出“技术顿悟”来解释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中的艺术元素:工业设计

摘要: 最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使用工业设计战略取得巨大成功。以苹果公司为例,解释苹果公司的设计思想,分析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创新活动,得出如下结论:工业设计反哺企业的品牌建设,工业设计驱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工业设计能够实现突破式创新的目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pple Inc. created miracles one after another in the global market, which is entirely credited to its strategy of industrial design innovation. Through expounding Apple's design thinking and analyzing its innovative procedures in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emplify the importance of product design for a company's product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rand im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adical innovation.

关键词: 工业设计;品牌形象;技术创新;突破式创新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brand imag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ad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01-03

0 引言

设计是个广义的概念,工业设计作为设计的分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除了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外,最近几年,工业设计的经济价值正在被逐步挖掘出来,这得益于设计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也得益于工业设计对新产品开发的特殊贡献。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说明设计从传统的商业辅助角色已经转化为产品创新的主导因素(perks,2005),新产品研发(NDP,New Product Development)领域的工业设计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重点,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产品创新管理杂志》(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和《设计研究》(Design Studies)(均被SCI和SSCI收录)非常重视该主题的研究,著名杂志《商业周刊》开辟在线“设计创新”讨论板块,也有著名创新管理专家出版相关的设计创新研究专著,例如《设计驱动创新》(Verganti,2009)、《通过设计改变》(Brown,2009)和《商业的设计》(Martin,2009)等。虽然工业设计商业价值的研究已经成为热门,但遗憾的是我国仅有少数学者涉足工业设计与创新的领域。

工业设计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往往被忽略,在企业创新行为中仍然被边缘化,有的企业更是“设计无知”,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型企业也是如此,设计在创新中的角色被严重低估。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企业也涌现出依靠工业设计取得成功的典范,例如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海尔集团和美的集团,但相比于苹果、三星和索尼等跨国企业,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苹果公司通过工业设计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他们设计出消费者想要的产品,美国《福布斯》双周刊也赞叹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嫁接”。消费者不仅喜欢苹果的技术,更喜欢一系列用户经历的集成,苹果公司“通过设计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技术不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唯一因素,工业设计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战略为主线,以苹果公司的几款明星产品为例,从设计反哺品牌形象,设计与技术创新和设计实现突破性创新三方面解释了工业设计的创新价值,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升级提供新思路,而且能帮助设计咨询公司改善生存条件,扩大设计需求,促进工业设计产业乃至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服装设计艺术及技术创新

服装设计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的一种文化,是人们先由想象而变形的一种意识,进而将这种意识用图形表现出来,最终将其转化为实物。这一过程既参与了人们感性意识的创作,又参与了将这种意识创作实现的理性技术。也就是说,一件服装产品的形成需要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结合才能实现。艺术设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是人类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以工程技术和艺术美相结合为基础的设计体系。在解决物与物关系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解决物与人的关系,考虑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所产生的作用,以此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服装设计中,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面料、肌理等形式美感表现上。技术设计解决产品内部功能、结构原理以及组合条件等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考虑产品自身合理性和对人生理功能需要上的作用。在服装设计中,技术设计体现在服装的结构、工艺等内在本质要素运用方面。

一、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灵动性特征

服装设计中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是为了实现服装产品所采取的设计手段,都具有商品属性,而商品是用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中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服装的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并各自具有一些特征。艺术设计是一种显性的表达,注重美感形式和情感性,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审美的文化性,即赋予产品以文化意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物质生活条件,这使得每个国家和民族对服装艺术设计美的理解和标准不同,也就使服装的审美具有了多种文化意义。例如,中国唐装、旗袍和盘扣元素的运用使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意义;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强调以人为本,推崇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以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自由化的思想方法和多元性、模糊化的设计语言,产生了波普、欧普、嬉皮、朋克等反传统的服饰文化现象。人们可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之间的服饰文化中游走,这使得服装具有明显的时代文化意义。

技术设计是一种隐性的表达,注重数理性和逻辑性,是以抽象的思维为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物质性,即服装从图形化的构思到人们可以穿用的物质化过程,从选取面料、确定款式到打板、裁剪、缝制和熨烫都有技术设计的参与。对面料的新颖性和环保性、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准、结构及尺码的要求等方面,都是技术设计物质性的体现。并且,这一物质性特征还包含了效用性和舒适性。服装是人们的第二层皮肤,强调的是服装的可穿性,其功能是起到保护人体、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而又不影响人体正常活动的作用,这就需要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工艺的完善来实现。人体各部位功能作用、形体起伏是结构设计的根本,而选择合理的面料及相应的工艺制作技术,是实现服装设计功效性的必然手段。技术设计的另一特征是功利性,即设计出的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者和生产者能够从中获取利润。因为真正获取利润才是一个服装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如果设计出的产品实现不了功利性,也就没有技术设计的意义了。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这一显性和隐性的两个特征共同构成了服装产品的特征。在服装设计中,在发挥艺术设计的特征时,要加入技术设计的数理性、功能性特征;在发挥技术设计的特征时,应融入艺术设计的情感性特征,使两种特征灵动地结合在一起。

二、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灵动性关系

服装设计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是设计者运用一定的文化载体、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创造,更确切地说是美化人类生活着装和生活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而实用艺术从其实用意义上来说,它又是艺术领域之外的,还有其实用价值的立足点,也就是工艺技术品质。为此,服装艺术设计是以技术设计为内容,技术设计则以艺术设计为形式,两者互不可分。布劳恩?劳森在《设计师怎样思考》中说:“为了达到设计目的,设计师必须理解和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设计师不但要明白他们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还要清楚怎样得到这些结果。”这就是说,只是进行设计而没有考虑技术设计实践的设计是没有思考的设计,对预期的视觉效果是无法达到的,对自己的创意构思也无法实现。因此,如果一个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时完全不考虑技术设计的实践要求,只注重形式和材料的美感,而没有考虑服装作为产品的功能性和商品性,其设计只能是形式优美的艺术作品或概念性作品。同样,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时只注重技术性,而没有融入艺术的灵性,这个设计虽然具有了功能性,但由于缺少了服装的文化和艺术美的感染性,也会黯然失色。服装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不可分,并不是把两者牵强地拉扯在一起,而是找到一个美的结合点,使二者自然地融为一体、相互整合,从而创造出具有功能美和艺术美的服装产品。在服装设计创作中,服装的艺术设计往往是第二性的,技术设计是第一性的。

服装设计并不只是简单地先进行艺术设计构思,再用技术设计手段将其实现,而是在进行艺术设计时,需要技术设计的知识去验证、补充以及启发设计者的构思。也可以理解为,艺术设计是对技术设计的产品做进一步的改进。如果设计师不清楚有哪些结构、工艺手段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视觉效果,就无法与造型、款式、色彩等艺术设计手段进行结合,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创意设计构思。如图1中的图1a为一短款小衫的款式设计图,其款式造型设计以前胸部的横向和半圆形分割为结构线,以简洁的碎褶和垂褶的节奏变化表现设计特征。图1b、图1c分别为对应展开的结构变化图,结构图通过省与褶的转换,依结构线分别在胸高处和前衣摆处形成具有塑型作用的碎褶和强化动感层次的垂褶。图2为该款式结构的立体试型图。通过这一款式与结构的设计实例分析可以看出,省道和分割线结构能与款式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线条可以处理得流畅并具动感,碎褶和垂褶可以表现得更有张力和美感,把款式设计演绎得精致到位。

三、服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的灵动性表现

全文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

摘要:营销渠道指的是在得到、消费和产品获得各种企业提供的服务中,为了创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相连所必需的链条,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买卖关系的桥梁,对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高新技术企业营销的特征和发展入手,从实际上结合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心得营销观念、营销组织以及营销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创新模式,从各个方面使得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通过新的营销渠道的设计与创新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营销创新;设计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的高新技术进入国内,经过我国专家长时间的摸索和探讨创新,我国如今在高新技术法杖上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好有一定的差距。大力促进高新科技的发展,快速的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优势是我们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有些人认为要想让高新技术企业在整个市场中取得优势必须依靠技术,但是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市场资源,有了技术还要让技术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还要通过营销渠道进入市场顺利地卖出,这就涉及了营销渠道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因此高技术企业的营销渠道必须要创新才能使得企业取得一定的优势。

一、高新技术产品与高新技术营销

首先,高新技术产品对应的消费群体不同有一定的针对性。其次,在销售队伍中需要有精通产品的人介绍以及产品的演示,这就需要销售和专业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最后我们还需要运用法律和专利等手段对企业的高新技术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自己企业文化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二、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

1.营销观念的改变

企业的经营都是企业家们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专业的规划在整个企业的经营之中市场营销理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是保证企业能够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强化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合作使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形成团结的力量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一方面营销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的走向和市场调查为设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提供设计方向,放过来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可以很好地响应营销部门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系统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之中快速稳步前进。

全文阅读

探究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

[摘 要]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性支柱产业,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建筑业水平已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筑就必须寻求突破。技术整合是建筑创新设计的一种模式,通过技术整合把现在先进技术,完美的结合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业得到飞速发展。

[关键词]技术整合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建筑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75-01

一、技术整合的概念

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解决创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产品及其工艺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评价、选择和提炼的过程称为技术整合,它是一个通过企业内外部技术资源对产品和工艺创新进行筛选、转移、重构的一个动态循环过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脱离外部的市场环境,企业做出的战略决策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整合作为企业运作管理的一部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的调整和改革,来满足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企业的技术整合以企业自身的技术为基础,使其与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推进技术整合的实践。

产品和工艺创新是技术整合的目标,技术整合是企业应对技术不断变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对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竞争力有着关键的影响。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产品和工艺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技术整合,达到创新的目标。

技术整合的对象是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新技术。在以往的技术整合研究中,只重视了外观特点的技术整合,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现有技术的整合。产品和工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技术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对产品的外观包装进行改变,还要对产品的内部及功能进行技术整合,使产品全面创新。

全文阅读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创新的探讨

【摘要】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已经逐渐向高科技发展的方向前进。建筑工程技术创新项目也面临着各种创新和挑战。对于建筑公司而言,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施结构设计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和创新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设计的创新水平,更好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创新;概念设计;推新创新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 新型社会竞争机制的需求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创新

在“弱肉强食”的外部竞争大环境下,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提高警惕,其发展理念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竞争策略,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降低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风险。建筑行业到底发展走出什么样的路子,这不是一两个成功的施工单位就能够完全决定的,这需要依靠整个建筑行业的共同探索和讨论。在新的社会竞争模式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应坚持“技术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建设市场的施工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收集世界领先的建筑技术信息,创新和开发生产施工工具,引进创新人才,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逐步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途径、新机制。

1.2 经济时展的需求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创新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也为建筑施工技术提供了创新的基础。建筑公司要想将逐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对现有的建筑技术系统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进,建立起成熟稳定的施工工艺的创新发展模式,以确保建造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1.3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促进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创新

全文阅读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以科研促教学,建立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培养体系,对理顺教、学与就业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出发,提出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讨了高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对科技创新及科研的有机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验。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创新”是时下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各个领域都在讲究创新,追求创新。同样,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我国美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艺术设计人才。但是在艺术设计技术与艺术设计理念迅速更新的今天,美术类院校不但要在理论教学上重视创新,还应该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指导方向。因而,为社会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自然成为了所有艺术高校必须解决的核心命题。[1]当然,在国家重视艺术教育创新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许多艺术设计类高校都着手建立了自己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发,以科技创新为载体,提出了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一、从意识上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高校的艺术设计科技创新水平,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这里所说的科技创新活动,即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科研实践活动。[2]

依据我国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具备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必然成为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而各级各类学科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艺术院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对于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统一,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参与设计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因此有利于促进设计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设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具有可行性,这种教学行为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艺术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科技创新在培养艺术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氛围,是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通过竞赛形式开展的科技创新,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竞争向上、自主学习的乐趣,并获得成就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总之,加大力度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又能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因而,笔者认为,在艺术院校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全文阅读

技术创新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1研究框架

设计驱动创新的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成功的设计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的应用还需要重新审视,这就需要首先回答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设计创新实践是如何组织的。二是当设计要素地位提升时,设计、技术和市场的角色会发生哪些变化?技术变革理论认为技术变革往往也会引起组织变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需要有与之适应的不同组织形态,因此,设计实践的组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解释以上两个问题时就需要首先确定设计的角色演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创新组织模式,然后才能分析不同创新组织形态下的“设计-技术-市场”的关系。Perks和Cooper[9]对设计在新产品开发的角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阶段,而设计差异化、设计作为新产品开发子过程和设计主导三个阶段在我国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较为典型,而且这三个阶段更能解释“设计-技术-市场”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本文采取混合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特别适合理解新出现的、主题不明确和规律不明显的现象,混合案例研究方法能够在案例对比过程中全面发现现象的规律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有助于避免环境差异带来的分析误差。

由于设计在消费品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表现更为突出,本研究把研究对象定位在民营消费品制造企业,厨电企业是典型的消费品制造企业,因此选择设计密集型的厨电企业解释消费品制造企业实施设计创新的规律不失一般性。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企业重视设计,新产品开发中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已经把设计提升到战略地位;二是企业具有创新精神,他们会努力探讨产品创新转型升级之路,也将加强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三是选择同地区同类企业,集群效应影响的同地区企业更具规律性和整体性。

宁波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块状经济或企业集群十分显著,以宁波方太、帅康和欧琳为代表的设计密集型厨电企业的发展引起工业设计界的关注,其设计创新规律更能科学、准确地解释本文提出的两大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原则,本研究选择宁波方太、帅康和欧琳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问卷调研,经过专家咨询、头脑风暴确定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把问题集中在非结构化的调查问卷中,深入三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形式采用现场访谈、email发送问卷和电话访谈等,总共发送问卷100份,回收问卷后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82份。二是其他形式的调研,包括网站、中国期刊网、企业内部刊物和企业颁布的战略性文件等。数据整理工作分为三步:首先,整理问卷调研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第一手资料,在对问卷编码后,把问卷的每个问题,都填写在事先制定的表格中,就形成了针对每个问题82种不同见解,这些不同的内容整理在一起有利于从大量定性内容中提炼主题,发现规律。其次,其他形式调查资料属于第二手资料,采用关键字检索的形式确定主题,从中发现主要规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