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沉浸式课堂

沉浸式课堂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沉浸式教学法课堂研究

[摘要]电商专业由于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在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上一直无法真正对接。只有通过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才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切实地掌握并逐步学会应用。文章探讨了沉浸式教学法对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在对沉浸式教学的分析中得出应从真实项目感知模式、构建挑战―平衡系统、角色转换和及时反馈四个维度来完成教学过程的电商专业沉浸式教学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法;电商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习内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135

1问题的提出

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原因是,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复合交叉学科,目前的电商专业教学很难同时完成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技能提升,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能力。因而使得电商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是行业热度和人才需求都很迫切,另一方面却又无法体现出专业优势,缺乏实践经验,遭遇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如何改进电商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把实践与教学融合起来,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一直是电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寻求的方向。为此探讨电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是解决其人才培养困境的必由之路。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灵活的课程设置让笔者在多年电商实践教学中尝试引入了多种课程教学模式,从立体模式到翻转课堂,再到合作学习等,通过效果反馈发现沉浸式教学法更适应电商专业教学,是基于未来互联网参与的课堂模式。本文从电商专业如何沉浸式教学法展开提出相关建议。

2沉浸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沉浸式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取得了很大成功,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政府推行的一种全新的法语学习模式,让学生沉浸在法语的语言环境中,既是学习工具也是学习内容,任课教师把法语作为学科语言讲授学科过程,由此沉浸式教学法的研究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分支。其中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博士在研究中提出沉浸理论,他认为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中,就会忽略掉其他干扰,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还指出沉浸体验的发生过程是通常是学习活动中人们体验到的挑战和所拥有的技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样的环境下用户才能感觉愉悦,充满兴趣来做它。[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习同时需要具有内部和外部条件。学习发生的情境是促成学习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学习者内在的状态和特质则是学习的内部条件。通过沉浸理论来分析学习内在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学习情境,从而促进人们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中。加涅指出,像语言能力、智慧情况、认知方法甚至学习态度等是其固有的内部性能或内存状态,这种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早先习得并存储在长时记忆的性能。[2]内部条件的四大要素被称为学习内存,包括知识模块、信息模块、认知模块和能力模块。学习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指认知模块和能力模块在外界学习情境的刺激下对于知识和信息模块的选择、更新、吸收。沉浸式学习强调的是一种自主、活跃、个性化的学习权:使得个体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欲望,可以实现持续动力来学习,并能生动表达。这种主动性的学习就是学习的沉浸状态,通过一种对学习信息、学习材料使用主动的学习方式,完成相关学习进程,从而实现“学习内存”的跨越式上升。

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初探

摘 要:“沉浸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沉浸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沉浸度和效果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沉浸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应该尽量做到百分之百,力求每位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沉浸体验。每位学生应达到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并有学习的快乐感受。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及状态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和策略,是由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老师创立并正在实施研究的一项课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思想修养的完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制订一个较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于此课题研究及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指导下结合语文“沉浸式”教学的特质,我们尝试初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语文“沉浸式”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如何使整个课堂教学因有效沉浸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上教师要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忘我体验,即最佳学习体验的过程。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因此其评价体系的确立必须适应和体现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全文阅读

“沉浸式”课堂作文教学初探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圈子狭小,每天就是学校、家庭,活动空间有限。到校就是上课、作业,生活内容单调,除了学习似乎无事可做。学生的写作之源近乎枯竭,繁杂沉重的作业让他们失去了写作的冲动与灵感。这是当下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为老师的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精彩、挖掘生活的内涵,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竭的写作源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自从参加了省级课题《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尝试进行“沉浸式”课堂的作文教学。现将实践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供方家斧正。

一、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感悟生活之精彩

“沉浸式”课堂教学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整个教学都“因有效沉浸而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忘我的体验即最佳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人的情感在常态下是内蕴的、潜在的,不借助外力一般是很难达到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我们的学生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就是因为面对作文本,他们内蕴、潜在的情感没有进入到强烈状态。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个撞击学生心灵的外部世界,让他们内蕴、潜在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形成自我情感的波动和升华,进而迸发出心灵的火花。为此,笔者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进行沉浸式感悟生活之精彩的尝试。

寒假后第一周的作文课上,当学生用满脸无奈的眼光等着我出作文题目的时候,我却说:“今天不写作文,咱们聊天,聊聊这个寒假你是怎么过的,这个年你过得怎样。”我伏在讲台上和第一排的同学先聊了起来。老师一放松,学生自然也都随便地前后左右聊起天来,一会儿工夫教室里就有了几个明显的小团体,而且个个都眉飞色舞。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说起假期里看到的居民间吵架的趣事,有的同学津津有味地述说着自己偷看电视连续剧,还有同学义愤填膺地讲述着人们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见闻……他们各自聊着假期里的趣事、烦事、郁闷事。课堂气氛轻松,甚至带点混乱,我视而不见。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我对班级秩序做了简单调整,然后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社会里,叱咤风云、轰轰烈烈的事情毕竟少之又少,我们的只要表现这些真实而普通的事情,我们的作文也会因为这些普通的真事而生动感人。最后我提出每个人就以今天聊天过程中自己最有话说的事情为题材,以“假期生活”为话题自由作文。交上来的作文,单看题目你就不禁叫好:《都是车位惹的祸》《打车的尴尬》《又闻猫叫》《在家里打工》……看来,学生们已经会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的精彩了。

二、轻松沉浸的交流谈话,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多向思维的氛围中

1975年,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沉浸理论”(Flow Theory)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只要能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就能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作文课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阵地,教师要善于提供一个聊天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其中并进入“强烈的情绪状态”,在看似单调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精彩。诚如教育学家赞科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

以“牵挂”为题写作,是2004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要求。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无比广阔的写作空间,考生只要稍加认真地审题、构思,应该不难写出富有个性和真情的作文来。但那年的阅卷经历让我一直都无法忘记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单一,也让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是多么重要。

我以“牵挂”为题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作文课一开始,我便在黑板的中央写上大大的“牵挂”两个字,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着,内容无非是:牵挂爸爸,因为他出差半年没回来;牵挂奶奶,因为奶奶回老家了;牵挂爷爷,因为爷爷去世了……我把他们牵挂的对象都写在了黑板上,问他们这些对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很快齐答说都是人。我提醒大家说:既然如此,这个题目完全可以改成“思念”,可命题者偏偏用“牵挂”,看来它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更广泛一些,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更深沉一些。接着我建议大家来一次“思维总动员”,看看各自的记忆中都有哪些属于自己放不下、难忘怀的东西。为了让每位同学都积极思维起来,我请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并要求内容不能相同,很快黑板上牵挂的内容就丰富了起来:牵挂门口绿地、老家小院、童年游戏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学生爽快直言牵挂睡懒觉的日子。或许是畅谈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畅谈让学生找到了敞开心扉、抒发真情的感觉,最后的结果是超过半数学生的作文被我登上了班级的“佳作专栏”,其中有四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姑苏晚报》“小荷版”的同题作文“牵挂”专栏。这次作文指导课,让我尝到了创设沉浸轻松的交流谈话、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多向思维氛围中的甜头。

全文阅读

浅谈沉浸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沉浸,也指浸泡,指完全浸入水中,生活中多比喻人们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沉浸应用于教学会是怎样一番风景呢?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尝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各种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课堂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高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走入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这些其实都是沉浸教学的一种前奏曲。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沉浸式教学逐渐受到关注,在教学中不断被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在经过多年新课改的磨练后,创新思想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沉浸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一、小说教学离不开沉浸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教学《香菱学诗》可从黛玉教诗、香菱学诗两个角度分析。学识渊博的林黛玉遇到了同病相怜的学生,饶有兴趣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鼓励香菱树立信心;明确地提出作诗要领;强调要重视积累和感悟。林黛玉在教学中强调自学,重视实践,并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提高香菱的写诗水平。可能有学生诧异,黛玉在《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而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沉浸文本,沉浸原著,了解黛玉、香菱两个人物的坎坷命运,在这个基础上问题将迎刃而解。教师分析完黛玉教诗后,将香菱学诗的相关问题交给学生,如香菱如何学诗?从她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并给学生记分,小组比较,也与老师比较。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沉浸文本,同时记分可增强小组、班级凝聚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语文教学的愉悦之中。

二、诗歌教学离不开沉浸

“以读代讲,以读带品”(品语言,品情感)是诗歌教学的特色。诗歌教学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有些诗歌年代久远,似乎无法逾越;有些诗歌贴近生活,但意蕴深厚……不管是何种诗歌,如果沉浸其中,就为教学打开了容易之门。《在山的那边》教学时可借助视频创设情境,画面中一个孩子正攀爬着一座座大山,图画绘出了孩子爬山的艰辛,绘出了山那边还是山的失望。而孩子只要再爬过几座山就能看见海,那海在远方喧腾。播放完毕,不要立即进入课文,而是让学生思考后,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顺势问学生:山比喻什么?(困难);海比喻什么?(理想)。接着让学生了解本课写作背景,自读本诗;教师范读,学生点评;学生代表读,师生点评(可从语速、表情、情感等方面点评);教师播放少儿组一等奖李旋旋朗诵本诗的视频;然后学生声情并茂地自由朗诵。通过沉浸于不同方式的诵读,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接着品味语言,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对诗歌的理解水到渠成。

诗歌教学,用沉浸式诵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散文教学离不开沉浸

全文阅读

游戏式学习:让学生沉浸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它集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于一体。但大家看到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多的是枯燥的打字课、单纯的程序设计课、放羊式的网络课。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磨灭了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热情?如何才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让沉闷、枯燥、单调的课堂离学生远去?

听到游戏,我们总与“不务正业”、“丧志”相联系。那么,什么是游戏式学习呢?游戏式学习是个较宽泛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概念是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 Learning)、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娱乐教育(Edutainment)和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s)。其他与游戏式学习相关的概念还有“轻游戏”、游戏“清淡”版本。这些概念从各个角度描述了游戏与教育、娱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从乐中学,在学中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社会性。针对儿童具有好奇心、挑战心,有强烈的兴趣与动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游戏式学习,完全可以把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元素结合起来,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管是斯宾塞提出的剩余精力论,还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还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或者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以及现代游戏理论的研究都表明,游戏就是儿童真正的生活,是儿童真正正当的权利,是儿童最佳的学习方式。

游戏式学习在国外的研究如火如荼,在国内是否具备合适的发展环境呢?在很多人看来,游戏和学习是水火不相容的。一方面,如果还是娱乐性不足的“题库”式游戏软件,那样枯燥的捆绑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如果有部分学生陷入某款游戏不能自拔,也定会引起家长等各界的忧虑。在这样的境地下,如何拿捏这个“度”,达到教学与娱乐的平衡,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布鲁纳在《教学的过程》里说:“只要以一种诚恳的方式,就可以把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游戏式学习顺应了人性,游戏式学习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学习,打破了我们对狭义的课堂的理解,激励、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尝试多样的途径,促进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迁移。那么游戏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是如何设计的呢?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产生沉浸感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把真实的事物转变为人们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人获得自我满足。为学生的需要而设计的绚丽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精美的场面和音效能够凸显出环境的真实性,有利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沉浸感。以金山公司的“警察抓小偷”打字游戏为例,孩子们只要一进入游戏,真实情境就一下抓住了他们的视觉神经,他们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全身心地投入。谁快速地打字,谁就会最快地到达目的地,意味着能最快地得到成就反馈。求胜的动机驱使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参与其中,达到了操作技能的提高乃至习惯能力的养成等。

显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效果,就是我们想要的学习状态。沉浸的特性使玩家将注意力集中于游戏的目标上。当沉浸状态出现时,游戏将激发玩家反复投入到这种游戏活动中,这种状态被描述为“流”(Flow)。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沉浸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去思考并设计实施的。

全文阅读

“沉浸式”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沉浸式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以苏教版八年级课文《明天不封阳台》为例,从课文诵读、语言品味与文本探究三个方面讨论了“沉浸式”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沉浸式 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

沉浸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某种日常活动时,会因为完全投入其中而忽略不相关的内容,由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进入一种所谓“沉浸”状态。沉浸理论对语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语文教学中对沉浸理论的应用主要在于:努力营造沉浸的氛围,师生共同沉浸在纯粹的学习语文的环境中,进入全身心的状态,主动参与深刻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熏染,达到心灵上的高度愉悦,从而内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沉浸也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以亲身体验延伸到课外学习中,在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时也能自觉地应用“沉浸式”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并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当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愉悦的、和谐的氛围之中时,学生的心智处于兴奋状态,阅读的感觉受到强烈的触发,思维趋于活跃,潜能得到最佳发挥,学习效果最好。因此,“沉浸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落脚点是让师生共同沉浸其中,在沉浸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的过程处理上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使得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如何建立语文课堂教学的沉浸模式,以沉浸理论来指导当下的语文教学,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让学生沉浸在经典之中,语文教师负有引导学生学习最纯正、最经典的祖国语言的责任,要创设环境,让学生浸润在生动精彩优美的语言氛围与正统高雅经典的艺术氛围中,让心灵沐浴在阳光之中,提高欣赏品位和艺术修养。第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从教师“教课文”向学生“学课文”的转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听、说、读、写、背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理解、积累生动精彩的语言,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沉浸于诵读中领会

我国古代启蒙教学十分重视诵读的作用,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所以古人说: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意思是说沉浸其中的诵读可以品味出文章的妙处,真正有所得。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汉语的韵律美、诗文的意境美,还可以增进感悟,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过程,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凝固成文字之后,文字符号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因而学生的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尝试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高度融合。

诵读不同于朗读,应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以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为目的,重在“玩”,重在“品”。它是沉浸式的,是一种美读,是一种赏读,力图传达出文字的情趣,抒发出文本的情感,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听读、想读、赛读、示范读、配乐读等,这些方式应根据实际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效果。

全文阅读

浅谈沉浸式语文教学

【摘要】沉浸理论认为,沉浸是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的状态。沉浸式语文教学,既关注学生内隐的语文学习,又关注学生外显的的学习行为,提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基本特征时师生共生性;情感融情性;活动生成性;感悟审美性;引导激励性;材料处理整体性。实施沉浸式语文教学,课前要有充分准备;以感性促进理性;注重品味表达。

【关键词】沉浸式;语文教学;基本特征;实施

一、沉浸式语文教学的内涵

语文学习中的“沉浸”是指学生在纯粹的、经典的语文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时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沉浸式”语文教学的目的则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使不同的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不同层次的忘我体验――即最佳的学习体验,从而最终能够有效的使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品味、个性品质。这种“沉浸”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作用是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产生自我的和谐,享受着意识与活动合一,从而促成学生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学生不断获得的自我肯定,促使个人更加努力于学习新的技能,最终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沉浸式”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沉浸式语文教学总的特征是教学过程具有“浸润”的氛围。沉浸式教学就是一种追求完全投入的教学,沉浸式课堂就是一种生命对话的课堂。具体来说,沉浸式语文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1、师生共生性

沉浸式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师生共同沉浸在经典语文的学习之中。对于沉浸式语文来说,师生双方首先分别是各自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而且教师要先进行学习;学生在沉浸,教师也在沉浸,而且教师要先学会沉浸。

全文阅读

基于沉浸理论浅析英语课堂寓教于乐之游戏教学

摘 要 本文基于沉浸理论,结合基础英语课堂实际,重申游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验真实教学情境上的特殊优势,以期重考游戏在英语实际课堂中发挥的重要教育作用。同时就教师在开展英语课堂游戏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师有效开展游戏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希望借此为实际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改革启迪。

关键词 沉浸理论 游戏教学 组织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沉浸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于1975年提出沉浸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地投入情境当中,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一种沉浸之状态。这种沉浸体验是人们完全投入一项活动而体验到的整体感受。沉浸理论为游戏教学中的真实情境体验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换言之,在实际课堂中设计良好的教育游戏兼具教育性和游戏性,能够吸引学生沉浸于游戏所创造的学习情境中。这种游戏沉浸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增加其参与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2游戏教学及其重要性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是把游戏活动引入英语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动机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从这一层面上游戏教学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2)沉浸性,也即体验性。在设计良好的游戏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而这种学习体验的获得主要是指沉浸于游戏所创造的学习情境中的学生通过有效的运用英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的真切学习体验,而非空洞直白的知识点。

3游戏课堂组织原则

全文阅读

语文公开课“沉浸式”教学的特征探析

【摘 要】本文以语文公开课“沉浸式”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文章主要介绍了“沉浸式”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语文 公开课 “沉浸式”教学 特征

一、“沉浸式”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特征

1. 对语文“沉浸式”教学者的共性探讨

“沉浸式”语文教学提倡课堂因师生共同有效沉浸教学而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对教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其一为理论素养。“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全身心投入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沉浸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其二为阅读素养。“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调动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教师丰富的阅读积累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因此,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2. 语文“沉浸式”教学者的个性展示

全文阅读

沉浸式教学法在专科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的教学过程中,英语的日常会话与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结合并不紧密,这点在专科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专科学生相对英语能力较差,因此在面对商务英语学习时往往力不从心,而沉浸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境,将“商务”和“英语”更好地融合,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商务知识的学习,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法 专科教学 商务英语 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32-02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arket demands more talents who are specialized in business English. Nowadays, the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business English are not closely combin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which is especially comm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junior colleges.The students of junior colleges with poor ability in English often fall short when leaning business English.The Immersive method provides the learners with a favorable English context which preferably combines “business” and“English”.Thus, it focus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business knowledge, and has a spe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Key Words:Immersive method; College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Language environment

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目前专科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1-3]。在这个环节中,如何从“教育中的人”向“社会活动中的人”转变,是新型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趋势,调整自身的话语类型并且进行学科身份的重构是在社会导向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的学科建设思路。沿着这种思路,专科的商务英语课程在语言技能的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下必须进行范式的转变,使课程设计的内容转向基于关联内容的沉浸式专科商务英语教学,从而实现市场指导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因此,沉浸式教学法在专科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4-6]。

1 沉浸式教学法

沉浸式教学法又被称作浸泡式双语教育法或者浸入式双语教育法。它是将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的讲,就是将第二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不论是在课程的学习期间还是课余的休息时间,均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最早被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法语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拿大是一个既说英语又说法语的国家,由于说英语的人比较多,所以说法语的人往往英语都比较好,但是说英语的人由于接触到的说法语的人比较少,所以法语往往不是很好。所以有人在1965年的蒙特利尔郊区的圣兰伯特初级学校进行了法语实验教学,教学对象为说英语的小孩。参加实验的学生至少有一半的课程使用法语来授课,一年下来,所有的小孩都可以熟练的掌握法语的听说读写,并且培养了法语的思维能力。这就是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并且被许多国家的第二语言教学所引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