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绿色生态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精选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绿色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基础设施 策略:多元化园林景观、可持续化发展的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提:

近20年在西北大开发的中央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西部的快速城市化,城市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变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史无前例的,一方面,大规模的城市空间拓展使得农田被占用,湖泊、河流被填埋,山峦被夷平・・・・・・一系列城市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新拓人居环境的开发造成城市的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空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集聚。同时西北地区又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即生态环境脆弱,年均降雨量和蒸腾量不成正比,植物生长缓慢、绿化覆盖成型慢、自然生态自我修复性差,(以乌鲁木齐为例:乌鲁木齐年平均降雨为194毫米,而蒸发量却达到了2000毫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但同样面对城市扩张的巨大压力下逐渐丧失了其自然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效益,在此背景下,绿色生态城市的多元化园林景观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做为从事这一行业的职业设计师的理念和推进策略的科学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分析现状及误区:

1)占用城市集中绿化区域:随着城市快速扩大化,西北城市同样经历着和内地城市一样的核心区域不断扩大,原有绿化用地变更为商业、地产和开发区等。造成原有集中绿化区域被挤占或置换到城市边缘区域,造成城市绿色生态结构破坏与不平衡,核心区域“绿色生态中心”的原有功能性短期内无法恢复或完全丧失,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2)减少或置换城市绿岛面积:城市快速扩大化,城市建筑及商业的大量集中在城市局部区域内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结构空间和城市绿化分布空间,不断压缩城市绿岛面积,减少透水区域,并产生了大量硬质不透水地面,这些硬质地面不但进一步加剧城市热岛效应,而且影响了城市的地表水的渗透,对城市地下水源补充地功能进一步丧失,大大增加了在全球厄尔尼洛高发和频发的情况下,形成城市地表水径流危害的风险。

3)城市绿化生态走廊的破坏:随着城市快速扩大化,西北地区的城市车辆以几何式速度快速增长,(以乌鲁木齐为例:根据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统计数据,2002年,乌鲁木齐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0万辆;5年后的2007年7月,突破20万辆;3年后的2010年6月,达到30万辆;1年两个月后的2011年8月,突破40万辆;仅仅10个月后的现在,急增到50万辆。)城市道路无限延伸扩张,把整个城市结构空间分割成无数的小块区域,打破了原有城市绿色生态走廊的组织,每个区域间缺乏绿色生态走廊链接,整个城市动植物生物链独立分割无法顺畅联通,生物多样性与平衡被破坏。

4)对城市绿道建设的缺失:城市的快速发展,即城市道路拥堵现象频发,为解决拥堵难题,城市管理者优先选择了拆除或“瘦身”原有道路中间或两侧的绿化覆盖隔离带,已扩充道路面积,满足暂时车辆通行需求。(以乌鲁木齐为例:据统计到2009年现有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街道中已经绿化的只有300余条,绿化普及率仅为25%。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现状距《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道路绿化普及率要达到95%的标准相去甚远,道路绿化任务相当艰巨。)城市布局和降水量、蒸发量之间巨大的差距证明了绿化成本的昂贵,但是此做法对改造区域内的本已脆弱的自然生态植被的破坏了是灭顶之灾无法估量,更带来了城市绿量的不均衡及区域绿化覆盖率的下降,(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在西北地区夏季高温高辐射量少雨,植物生长周期漫长),加之城市的热岛效应,市民出行酷热难耐,无处遮阴,对于城市能否建立绿色低碳出行的先决条件,形成了巨大的难题。

5)忽视对生态湿地的保护:城市快速扩大化,城市边界无限扩大,城市开发用地、工业园区的设立延伸入原城市结构边缘的生态湿地保护区域,造成城市周边生态湿地系统被破坏,湿地特有功能性降低或丧失。(以新疆五家渠市区域为例:五家渠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与昌吉市、乌鲁木齐市相接,五家渠辖区在天山山脉河流冲积形成的冲积、洪积平原中下游,沉积厚度大于400米,大致分为冲积洪积平原和北部沙漠两大地貌单元。地貌形态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坡降0.5‰~2.5‰,海拔420~530米。地下水源丰富,地下水流向东南至西北,水位坡降0.6%,总储量2.3亿立方米,动储量1.5亿立方米,潜水层水位埋深大于2米,厚度19~23米。作为乌鲁木齐后花园和“湿地生态肺”的五家渠市,据报道到2013年,五家渠工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增长3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3亿元,增长43.1%。围绕构建金属加工、煤电煤化工、先进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4家,产值超百亿的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7.4亿元,增长41%。而其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入的大量冶金、煤化工等重耗能、重污染行业对生态湿地生态的功能性降低或丧失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乌鲁木齐地区的气候影响也逐步显现。)

“生态湿地”--城市的生态肺:

a)城市污染物净化作用: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使城市许多水体趋向富营养化,湿地系统对藻毒素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b)调节微气候,改善城市环境:湿地蒸发是水面蒸发的2-3倍,蒸发量越多,导致湿地区域气温越低。强烈蒸发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降低周围地区的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c)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湿地由于生态环境独特,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d)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教育场所:湿地丰富的景观要素、物种多样性,为环保宣传和对公众进行相关教育提供了场所。

6)城市新增设施的绿化补充方式的缺失:城市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是新增的道路高架立交,但我们的管理者无暇顾及到这些新增设施的绿化美化措施,造成生硬的钢筋混凝土高架耸立在城市中心区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更不利于“绿色生态城市”系统的建立。(以乌鲁木齐为例:2013年-2014年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开始新建“田”字型快速路工程的建设,大量高架桥路面快速建成,工程内容包括,一、将现状城市东西向主干道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改建为高架快速路,形成沟通西外环与东外环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东外环高架道路改扩建工程,其中高架采用双向6车道。二、乌市西虹路至西山路高架工程,东起西外环西山立交西侧,西至乌奎高速西山立交东侧。三、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东延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完成的同时,对高架的绿化工程成为未来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绿化的任务。)

(二)对策与建议:多元化园林景观、可持续化发展的园林绿化

1.确立城市绿色生态交换中心: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固着点,是一些核心区域的汇

总,这些区域可以为乡土的植物和动物提供空间,并为穿过系统的野生生命、人

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包括各种城市开阔空间和绿色区域。在西北地区的

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分别归类老城区与新建区域,老城区可以

已现有的形成良好的动植物共生生态链如开放式大型公园、大型绿地为基础,确

立了绿色生态交换中心;新建区应提前规划出绿色生态交换中心并保证此区域的

位置不被挪用、置换,避免被商业开发所侵占,以形成整个绿色生态城市各区域

的发展核心,并通过乡土景观(包含乡土植被与乡土生物物种)的园林绿化营造,

完成自然生态链的在修复。修复过程应该集合多个部门进行统一参议和规划,以

此规划更科学更具有长效性,真正实现工程的有效性。

2.链接城市绿岛:是将系统联系在一起的连接环节,这些环节是维系至关重要的生

态过程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作为城市快速发展中必须经过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城

市管理者应明确此区域的重要性,提前规划到位,避免被开发侵占置换。老城区应

通过园林绿化的多种形式补充完善区域城市绿岛的生态物种多样性,新建区域应遵

循自然生态方式通过园林绿化营造城市绿岛恢复建立的乡土生态系统,并与老城区

生态系统相呼应。

(1)城市绿化生态走廊的组建:将核心区域联系在一起的通道,能够让动物在这

些区域间运动,让种子和花粉通过通道而传送。在西北地区的城市开发过程中我们

的城市管理者需保留或重新建立此区域的通道作用,避免链接断裂,各区域间形成

孤立状态。通过城市园林改造恢复建立每个区域的互通关系,完善各区间的生态物

种的互动关系。环境的改善源于各系统的观念的一致行动的一致。作为生态环境的

一份子,我们的社会组织是维护自然美好家园最重要的承担者和责任者。

(2)建立完善城市绿道:此区域是一些有着自然地土壤、植物和水景的开阔空间

的性质的通道,能够提供更多的吸收雨水的界面,减少市政排水设施的压力,绿道

中的树木减缓了水流,在地表流水进入排水管之前净化了水质。同时为市民绿色出

行提供了绿化覆盖率的通道。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留有或改造绿道的用

地,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有效的恢复连接绿阴覆盖率,以推动西北地区城市建设

的绿色出行中城市居民步行通道的短板。生态环境中用“绿色”过滤和净化我们的

生活空间,是一种既有效又节约成本的建立优质社会空间的方式,回归“绿色”势

在必行。

(3)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除了吸收和缓解城市来源的降水,调节城市温度湿度、

改善过滤城市来源的水质,湿地同时提供了宝贵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娱乐机会,湿

地保护至关重要。城市开发中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避免或减少对城市周边湿地的侵

占与破坏,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改造恢复生态湿地系统,恢复生物种群多样性。人工

再造湿地虽然耗时,但是却是园林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有事半功倍之效能,因

为湿地的再现意味另一个小生态环境的重塑,将为城市长效发展和相关产业(如旅

游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4)组建树林:树木防护林能够减少住宅供暖和冷却成本10%-50%。我们城市管理

者应保证城市居民居住区域的城市园林绿化林带的建立,既有利于城市的低碳节能

目标,又有利于向绿色生态城市的的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对于有沙漠化趋势的地域

意义更加深远。

(5)增加绿色屋顶:绿色屋顶就好像一顶帽子,保护建筑屋顶不直接接受紫外线的

照射以及自然风雨的侵蚀,从而延长了屋顶防水层的寿命,它就像棉被盖在屋顶上

面,具有保暖隔热的作用,,冬暖夏凉降低了城市建筑的能耗,除此之外,在城市

中心高密度建筑群中,绿色屋顶也是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好办法,

根据降雨的强度和土壤厚度,绿色屋顶能够吸收15%-90%的降水这对于年平均降雨

量稀少的西北地区城市的雨水管理和在利用有着积极的影响。并可以减少潜在的雨

水带来的污染,同时对西北地区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上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屋顶设置

绿地不需要额外的土地,而且由于模仿自然的过程,所以屋顶绿化在提高建筑的审

美同时,具有良好的恢复自然生态的功能,在许多国家,绿色屋顶的建筑已经成为

法律被写入城市发展建设标准。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开发绿色屋顶的国家之一,

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标准。在过去几年里国内也出现了绿色屋顶的项目,如北

京已经有数百栋楼宇设置了绿色屋顶,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绿色屋顶技

术来完善我们国内的标准,推进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绿色屋顶绿化广泛运用,推动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形式的多样性。

(6)增加渗透地面:减少不渗透地面面积,补充地下水,改善水质减少雨水收集池的

需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在集中城市用地界面内应增强对其开发区域内透水地面的

等综合指标的硬性要求和控制,增加城市园林绿植区域,以改善现有不透水地面对

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源补充的影响。增加一个城市的影响力从某角度就在于他的

独特性,此项规划如果能够实施,将改变城市园林的单一性,使园林布置和植被种

植规划相结合使城市面貌呈现多元性。

(7)垂直绿化的运用补充:目前城市绿化中广泛使用的垂直绿化的形式有壁面式、挑

台式、柱廊式、立交式、围栏式和棚架式等,根据地域特点我们这里重点介绍西北

地区城市垂直绿化中具可操作性的壁面式和立交式绿化。

a)壁面式绿化,是指在水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各种建筑物外表上进行绿化。攀援

类壁面绿化是利用攀援类植物吸附、缠绕、钩刺等攀援特性,使其生长过程中依附

于建筑物的垂直表面。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环境品质。由于蔓性攀

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形变化而变化,从而软化了建筑生硬的轮廓并与城市绿化融为一

体,通过植物的叶面蒸腾作用和庇荫效果,可缓解阳光对建筑的直射,使夏季墙面

温度大大的降低。有资料表明。受阳光西晒时,绿化覆盖的墙面比无绿化覆盖的墙

面的温度低13度-15度。冬季落叶后,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的辐射热,其附着在

墙面上的枝茎又成了一层保温层,达到了调节室内气温的作用。垂直绿化还可降低

墙面对噪音的反射,并有一定程度上的吸附烟尘的效果。壁面式绿化在城市绿化形

式中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不占用土地的同时提高了城市绿量及绿化覆盖率,增强

了城市绿化的立体效果。从而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一到新的风景线。

b)立交式绿化,是指立交桥体表面的绿化,既可以从桥头上或桥侧面边缘挑台开槽,

种植具有蔓性姿态的悬垂植物,也可以从桥底开设种植槽,利用牵引。胶粘等手段

种植具有吸盘。卷须。钩刺类的攀援植物。同时还可以利用攀援植物、垂挂花卉种

植槽和花球点缀来进行立交桥柱绿化等。这种绿化形式属于低养护强度的空间形式,

要求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旱和抗污染能力。现阶段西北地区城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

期,大量的城市立交、高架崛地而起,并快速建成,面对越来越对的城市高架系统,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提前考虑新的城市空间园林绿化模式,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手段

美化弱化城市生硬的基础设施,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条件下,调节城市空气质

量。让我们的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包裹下的冷硬的灰色的居住地,让他成为被柔美

的绿色围绕成为充满温情的栖息地。

结语:“绿色生态城市”的构建离不开城市管理者的认同与参与,尤其是大众的参与,比如绿色屋顶、城市绿道的建立、透水地面的设置、垂直绿化的运用,使生态、环保、低碳、节水节能的概念能够在深入人心。促进大众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选择绿色低碳出行,从而为绿色生态城市建力贡献力量。“绿色生态城市的确立”。既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的问题,同时需要在实践中动态、科学地把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绿色的内涵不断地发展,让城市园林绿化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对接与搭配,让硬质无生命的基础设施披绿装添五彩,让园林绿化这个有生命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发挥美容师、节能器和环保卫士的作用。而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持续性的共同努力,为此我将不断探索。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2篇

我国极为重视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2005年2月,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会上呼吁: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温总理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应用绿色节能建材,正是遏制气候变暖、营建绿色家园的具体措施之一。

为“低碳生活”而努力

安徽华普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节能建材的研发、设计和推广应用,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绿色家装为理念的经营模式。低碳经济下,节能减排,匹夫有责。华普建材致力于突破传统建材,紧跟产业发展导向节能建筑政策的步伐,努力打造中国建筑节能第一品牌,迎接绿色潮流。

多年来,这家集新兴能源应用技术,新型建材和装饰材料的开发、生产、销售,新型建筑工艺技术施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建材建筑应用集团型企业,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向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华普建材坚持以科技领先,创新发展,长期与高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密切、互信、共进的依存关系。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利用粉煤灰复合技术开发了13种新型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产品涉及新型墙体系列、屋面材料系列、地面材料系列、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系列等多个领域,工艺水平和性能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通过lS09001―2008质量体系、IS014001―2000环境体系的双认证,并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和创新专利及新能源技术开发应用等多项专利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复合硅酸钙节能外墙板”获中国自主创新优秀成果奖,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该公司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国家科研计划的专题研究任务,与建材科研权威机构合成“中国绿色建材产品应用技术体系的研究”课题的示范基地、“绿色建材示范建筑”的展示基地和“绿色生态建材”孵化基地。

绿色建材营造温馨家园

与时俱进,就必然能尝到绿色、环保带来的累累硕果。

华普人以“成为节能、低碳、环保建筑房屋的引领者”为企业愿景,以“以人为本、和谐共赢、创新发展、服务建设”为企业价值观,以“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为企业精神,倾力打造节能环保产品最好的品牌,把各地商、社会资源有机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全面的销售服务系统。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一方面城市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城市规划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为了促使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生态城市不断的融合生态学、城市规划、以及建筑学等相关的理论,包含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促使生态绿色城市的发展。在生态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生态研究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这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生态城的特性与实效性的发展需求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生态建设能够促使我国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由于生态建设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需要相当可观的资金投资,同时也需要长期的规划,在生态城建设完工后还要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因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生态城建设对每一个相关的因素要求非常高,尤其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以及城市自身的规模、经济等发展水平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在生态城市选址方面需要选择限制条件比较少的区域,并且也能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进而促使生态城的建设[1]。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些年里,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显著,而且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由于政府自身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对生态城市建设没有实施长期的规划,并且投入的时间也严重不足,因而在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方面的执行力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生态城市建设的融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在投资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将会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就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的密度比较高,而且城市的承受力度也非常大,因此,城市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也缺乏一定活力,而对于生态城市注重绿色建设的理念也只是做一个表面文章,对城市的实际运行发展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2]。为了促使城市建设发挥其实际作用,需要在城市建设期间放缓生态建设的速度,但也要加强城市居民的绿色生态理念,进而从城市规划建设的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升其可行性,最终实现生态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针对不同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一)要结合气候条件等因素实施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

气候条件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影响比较大,涉及的要素也比较广泛,比如: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城市形态结构的规划、以及城市街道的布局等都将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由于城市建设期间对城市的空间占用越来越严重,因而城市的土地越来越宝贵,尤其在城市绿色街区建设期间,土地的利用效率将对城市的绿色街区建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气候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的美化效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与自然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广,如:城市中的光照、风向等都与气候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二)结合土地条件方面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

除了气候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之外,土地的条件也直接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影响作用,由于土地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承载物,在城市化经济建设发展中,人们对土地的占用量不断增加,使得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安全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遵守的基本原则,因此,土地的利用也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安全规划建设策略依据[3]。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除了合理利用各种各样的影响条件之外,城市居民也要具备一定的生态建设意识,由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是由宏观决策决定的,而对于城市建设中与生态相关的因素,城市居民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城市建设中的一草一木,促使绿色街区实施可持续发展。

(三)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结合绿地植被的绿色街区城市进行设计

绿色环境是植被生长的地方,也是绿化环境的必备要素,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对绿色植被的运用面积越来越大。绿色植被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城市绿色植被常常被修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美化价值,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生态功能,强化绿化城市环境和城市道路建设,并保持生态环境的丰富性。

结束语

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速度,而且还要平衡的生态环境,才能促使城市绿色街区建设的可持续性。由于城市建设规划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也要联系气候因素和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而让城市规划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臧鑫宇,陈天,王峤.生态城理论与实践研究进程中的绿色街区思维[J].建筑学报,2014,S1:143-147.

[2]陈天,臧鑫宇,王峤.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5,07:63-69+76.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思路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非常重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针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是明确指出必须要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在后期工作中必须要充分考量经济发展质量,正确对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相关内涵概述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绿色建筑得到了广泛普及与推广,绿色化也由开始的单体逐渐转向区域融合,相应的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了由单项应用到综合集成的转变。基于此,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应运而生。而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及产业配置等是绿色生态城区的重要评价标准,以节约资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的,对城市开发、功能及新城等区域规划要合理,将绿色化建设理念与规划设计、土地出让等前端发展行为相机和,全面实施绿色城区建设。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像海绵,具有吸水、蓄水及释水等功能。在顺应环境变化,应对天灾时,弹性非常好。建设海绵城市时,必须要依照生态优先原则,采用影响较小的开发设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促使城市顺利排水防涝的基础上,尽可能积存、渗透并净化雨水,提高雨水资源使用效率,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影响较低的开发主要为场地开发中,为了确保水文特点前后开发一致,采用源头与分散式等方法,促使原始径流、峰值及峰现时间等水文特点保持不变。

2规划背景分析

2.1传统给排水规划的束缚

在以往城市规划中,给排水途径以自来水取水、管网供水排水、雨水收集、城市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等为主,对给排水系统的节能与节水功能、海绵城市建设及水循环再利用等不够重视。这种城市局限性的规划,与大规模生态城市建设相背离,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实施中,以水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前提下,对其进行补充与改良是十分必须必要的。2.2城市排水问题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水环境影响比较大,主要表现为:①随着城市开发规模的扩大,不透水下垫面比重加大,雨水径流量也不断变大,提高了对应峰值流量,使得城市极易聚集暴雨径流量,从而引起城市内涝。②各类不透水下垫层上降落雨水后,对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冲刷与收集,流入城市雨污水管道,这些水资源没有经过有效处理,便直接流入河流、地下水资源等,造成面源污染。③如果不透水下垫面是连在一起的,天然土壤与植被的吸取与蓄存能力较差,城市近地面空气水分补给不足,就会造成干岛效应。

2.3绿色生态城区发展需求

绿色建筑日益形成规划,以生态理念为主的绿色生态城区,在城市总规划与相关控制规划中,在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型城市原则引导下,依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道路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等内容,也就是将绿色理念与绿色生态城区前端规划设计相结合,促使绿色节能建筑得到普及与推广。

2.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意义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非常显著。从生态角度来看,一方面使得城市降雨洪水危害得到缓解,市政基础设施排水压力下降;另一方面,对收集到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并再回收利用,尽可能实现资源节约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3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3.1绿色生态城区功能与规模划分要合理

相较之传统城区,绿色生态城区对用地规划比较重视,此措施对城区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城区建设格局更加合理。如果再详细划分其功能,在总用地中确保居住于公共建筑用地超过50%,合理区分居住与公共建筑用地,增强城区建设的系统与科学性。目前,在一些地区全部用地量中,工业用地仅仅为15~25%。

3.2对海绵城市建设程序做好规划

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发展中,对其建设程序进行规划时,要在城市总规划引导下,有计划、针对性的对规划程序进行细致化,即先有效评估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必须要注意的是,要严格开展评估操作,评估内部必须要以地形、流域、地质及植被等为主,为获得全面、真实性的评估结果奠定基础。在依照此项评估结果,合理划定城区雨水排水流域,明确各流域满足条件、可利用的绿色雨水相关基础设施扥技术。再对各流域差异进行分析,依照此分析结果,合理规划上述措施,合理确定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相关的范围与街坊区域。最后,对各项指标值进行合理划分,做好检测,有效控制并处理场地内外排放出的雨水与污染物。总体来讲,对城市建设各程序的规划,与城市建设各计划与目标的制定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有计划、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促使工作人员操作效率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3.3合理制定规划措施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制定相关措施,工作人员要在充分考虑总规划的基础上,兼顾各项具体要点。具体来讲,就要要对生态敏感区域进行优先保护。对于城市天然海绵体来讲,水生态敏感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将河流、湿地及沟渠等部分的管控列为禁建区范围,合理制定城市发展蓝线,加强雨水系统开发,确保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与城市水体间的有效衔接,以免水体遭受二次污染。其次,实施集约式城市开发。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城市生态空间做好规划,确保其合理。但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能忽视。例如,不能将原有山体、水体等列为规划范围,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倡导集约式城市开发,以防出现无序开发建设。明确城市边界,规划城市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开发监控,以免发生被破坏情况。再次,基本透水面积要有保障。目前,部分城市面积硬化情况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雨水渗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土地用途与性质差异,合理制定绿地及透水铺装率等参数指标,确保城市有透水功能正常。最后,地表径流控制姚合理。依据城市分区特点,对雨水排水区进行科学划定,对自然径流通道进行优先保护,做好检修,合理设置并建设植草沟与雨水湿地等,为雨水汇集奠定基础,实现与地表径流汇集的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城市总规划要积极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大环境下,规划要精细,从宏观上做好控制。为海绵城市建设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强制性与鼓励性指标,确保能够顺利实施规划。绿色海绵城市建设,对传统治水思路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对暴雨抵御能力得到增强,已成为解决我国城市旱涝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海绵城市,城市建设与生态格局相结合,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新渠道,为海绵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建材,2017(01):15.

[2]张腾召.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门窗,2016(09):40~41.

[3]杨静.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5):71~72.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廊道; 城市景观生态; 绿地

1、绿色廊道概念和特性

1.1绿色廊道的概念

廊道顾名思义,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有边界区分的狭长地带。廊道在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宗跃光将城市景观廊道分为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两大类,人工廊道以交通干线为主,自然廊道以河流、植被带为主。自然廊道的效应表现为限制城市无节制发展,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新城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使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在生态保护方面,由于廊道是联结斑块之间的纽带,所以绿色廊道有利于物种的运动迁移和斑块中本来孤立的物种混杂和延续。

1.2 绿色廊道的特点

1.2.1具备较强的自然特征。最直观的即具备大量的植被以及水系(包括人造自然景观的)。

1.2.2线形空间形态。这是绿色通道自身的基本空间特征。线形空间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感观上,它给人以运动感,构成了人类的一种重要体验。在生态过程上,它对物种、营养、能量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绿色廊道的重要空间特征,而且也是它与其他景观概念的区别。

1.2.3它集中了多种具有很高价值的自然资源。绿色廊道是现在城市中自然环境最好的保护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4连通的网络。首先是绿色廊道网络本身的互相连通,这个网络必须形成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其次,它必须与周围的景观斑块连接;它和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1.2.5绿色廊道一种很重要也很普遍的景观组成。

2、滨州市四环五海城市设计中绿色廊道的基本概况

滨州市地势低洼平坦,境内无大的地形起伏。南面是黄河,城区内地表水众多。结合滨州市的自身特点,城市景观的营造也应该避短就长,主要以河流水系和绿色植被带等绿色廊道体系为主,突出“水”和“绿”对城市生态景观的作用,通过对原有河道水系的改造以及绿色植被带的营造。争取将滨州市建设成一个碧水绿荫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

四环五海城市设计是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同济大学司马铨教授、高崎教授等多位专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国际先进的绿色通道理论,提出了“四环五海”城市设计蓝图。

城市规划中四环总长52.51公里,宽度500米。主要的绿化为:遮蔽型生态绿化━━━以乔木密林为主体的绿化;开敞型滨水绿地━━━以树林草地为前景的滨水绿地;水岛绿化━━━以观赏树种为主调得岛堤绿地。城市四环网络包括:环城公路,环城水系,环城绿化,环城景观。与交通干道交点点缀三十六座世界名桥,同时,四环又将“五海”以及“七十二湖”连接起来。

3、绿色廊道在四环五海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3.1 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

绿色廊道对城市像城市的绿色链条为城市提供了连续的,开放的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分区规划在开放空间规划之前制定,确定了发展格局,而这种格局常常带来栖息地破碎化加重。

绿色廊道不但对这种丧失和破碎化有着缓解和补偿作用,而且有助于寻找失去的场所感和地方感。“四环”作为滨州市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城市空间提供了一系列连续叠加的通道网络。

首先,“四环”建立了步行和自行车绿色通道,是为步行者而规划,沿途设置不同项目,包括火车站、购物中心、学校、公园、河谷等。

其次,“四环”建立了公路交通绿色通道。将中心城市的不必要的机动车流,以及路经当地的车流引向城外。

最后,“四环”建立了生态绿色通道。规划者希望这些绿色通道成为野生动物迁栖的通道。生态廊道具有的优势:第一,它们是栖息地的一种;第二,它们能在整个城市尺度上延伸;第三,它们包含精神文明价值(因为我们常常会感到我们的文明销毁了自然环境)。

滨州市“四环五海”城市规划体现“绿、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创造“秀山绿脉环绕”的城市特点。主要做“水”的文章。可以说绿色河流廊道正是本规划的精髓所在。城市河流廊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实现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途径;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保存良好的植被和新种植的植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河流廊道可以为野生动植物繁衍传播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城市中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对城市是有经济效益的,河边植被对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净化水质、消除噪音和污染控制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社会经济价值。城市河流绿色廊道为居民提供更多地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更多的游憩休闲场所,使城市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另外,河流植被由于其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化,还是维持和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曲直自然的河岸线构成了城市优美的轮廓线,是塑造城市景观和特色的重要手段。

3.2 城市绿色廊道形成网络后的特点与形态

绿色廊道网络是指绿色廊道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形态的研究是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地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区域规划中,把绿色廊道网络作为与城市实体空间同等重要的成员来进行构造,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四环五海城市设计首先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层面上,对城市的绿色廊道网络做出了脉络清晰的规划实践和研究。

3.2.1 四环五海城市设计绿色廊道环绕中心城区的形态与方式

绿色廊道呈环状围绕核心城市,这样中心城区的发展受到四环的限制,保持中心城市的形态和规模,周边的卫星城市与核心城市保持一定距离。在四环以外形成功能相对独立、完善的卫星城镇。按照滨州市的远景规划研究滨州市会形成滨城、小营以及惠阳无产业带。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

3.2.2 四环内水系交错呈带状相接的形态。

四环五海内,绿色廊道呈带状分布,像纵向的新立河、西沙河、张肖堂干渠、小开河二分干等,从而绿色廊道系统在城市轴线的侧面与城市相接,使城市群体保持侧向的开敞,使绿地系统保持较大的效能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同时,在各条绿色廊道之间又有许多短的廊道连接。为城市保留较多的城市居民休憩和活动的场所。

利用这些绿色短轴和带形绿色长廊还有环形外廊的连接,同时又连接了城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市级公园、郊区植物园等),各种普通公园(动物园、纪念性公园、游乐场等),街头游园与专向绿地,各种性质的广场,专用的步行街区,大型文化性建筑的附属室外休息场地,步行林荫路等。形成了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开放性,即不能将其周围用墙或者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2)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来说是可以方便进入和到达的;(3)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4)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在当代人口日益稠密而土地资源有限并日益枯竭的城市中,开放空间显得特别稀有和珍贵。

4、“四环五海”城市设计中城市绿色廊道设计的几点启示

4.1 重视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价值

城市绿色廊道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高生态价值的绿色廊道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改进了原来只是关注开放空间的休闲娱乐价值的规划思想。冲积地带、湿地、陡坡、水源、农田都可以结合进城市规划内。

4.2 重视城市绿色廊道的文化历史性

城市文脉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历史文化要素的结合,城市绿色廊道应该成为构筑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前哨兵,展示城市文脉的风景线。滨州市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孙武的故乡,如何把这些城市文脉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城市绿色廊道的重要工作,通过绿色廊道把城市景观和地域特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四环五海”的一个重要作用,建成后通过城市河流廊道就可以游览滨州名胜和有地方特色的场所.充分而又立体的体现城市文化氛围。

4.3 城市绿色廊道必须保持整体系统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关于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没有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没有考虑城市甚至是区域尺度,因此很难维护城市绿色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四环五海”规划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绿色廊道规划设计,它的完整实施是对城市绿色廊道规划的一个有利实践。

参考文献:

【1】 宗跃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西宁市;指标体系;生态系统健康

Primary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in Xining

ZHANG jian-guo, CHEN ke-long*, ZHANG liang

( 1.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

Abstract: It is the final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o find the roa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 of intensive, intelligence, green and low-carbon. It has become a focus about how to build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related to local feature. Take Xining as exampl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with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research metho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system health in Xining, put forward helpful advices about construc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in Xining. The result shows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in Xining i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solution is both building and industry, to achiev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buildings, and the green transition of industry.

Keywords: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Xining; index system; ecosystem health

中图分类号:Q142.9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1.1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旧城镇化模式背后潜藏着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指出了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此后,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及时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各地研究的热点。

1.2 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及内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JY012,10CJY015)

通讯作者简介:陈克龙,男,安徽巢湖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 。

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开发区、功能区、新城区等[1],尺度为3-15平方公里[2]。在新型城镇化路线提出后,如何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在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关于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西部地区重要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将以西宁市为例,以绿色生态城区内涵为基础,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及研究方法为手段,研究西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现状,并提出西宁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有益建议。

2 西宁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1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源自于Rapport 等[3]提出的“生态系统医学(Ecosystemmedicine)”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是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通过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揭示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整、运行机制是否高效、系统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等问题的科学理论。现有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主要涉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及内涵的探讨[4, 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9]、评价模型的建立[10, 11]、评价实例的开展[12-14]等领域。

2.2 研究区概况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城市中心地理坐标为101°49′E、36°34′N ,平均海拔2261m ,市区面积7665km2,常住人口217.79×104,平均年降水量380mm ,平均年蒸发量1363.6mm ,平均年日照为1939.7h ,平均年气温7.6℃,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西宁气候宜人,素有“中国夏都”之称,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特别是青藏铁路的贯通,给西宁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西宁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西宁市作为生态大省青海省的省会、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理应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走在大多数西部城市的前列。因此,评价西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驱动机制,提出西宁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有益建议,可以为西宁市城市建设管理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15-17],参考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关研究[6-9, 12-14],确定了包含了四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确定标准值,见表1。

表1西宁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值

2.4 评价方法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7篇

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生态城市建设已经不在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它是人们思想观念进步的结晶。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一环,绿色建筑将是我们构建生态城市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绿色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展望

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建设这一崭新的概念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它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绿色,自然,和谐的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们创造力,不断促进社会文明的城市建设体系。作为生态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绿色建筑将是我们不得不讨论的话题。作为一个城市建设人员,如何构建和谐生态系统,如何正确看待绿色建筑的发展,将是我们日后工作中的关键。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要求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当然,作为生态城市的建设者,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做好生态城市概念范围内的事情,而要往更高层面考虑,我们要为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而努力。一个城市的真正繁华,必须建立在所在地区的自然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上。

(二)生态城市的要求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首先标志着它必须符合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规律。关于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向古代人学习。古代的建筑学家可以说将“自然资源”运用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的设计建造都是建立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础上的。但是现代人却往往缺乏这样的思想,他们经常为了追求独特做一些移山填海的事情,导致生态平衡失调,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自己。幸好,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提高,当代的城市建设工作者开始注保护自然环境,回归自然。

其次,我们必须把绿色建筑纳入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非常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观念,各种绿色建筑的兴建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资源紧缺等现象效果明显。

最后,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创建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

二、浅析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发展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概念和要求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经之路。

(一)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

总的来讲,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屋顶花园,它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一个概念。它的核心在于提倡我们在搞生态城市建设中,从建筑物的产生直至消亡的全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尽量保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当然,在当今社会,由于各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建筑物要做到完全的没有污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意识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绿色建筑这个概念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推崇,而且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现今社会,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环境日益恶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众多的自然灾害告诉我们,只有跟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得到自身的发展。倡导绿色建筑,就是在这个大前提下产生的。节能环保的思想是绿色建筑产生的必要条件。各项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也为绿色建筑做了很好的铺垫。总而言之,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的现状

一方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绿色建筑学的诞生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以美国学者麦克翰在1969年所编写的《自然设计》为标志的。由于发达国家接连发生能源危机,所以保护资源,节省能源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时兴,自此绿色建筑也被正式搬上了台面。

“自给建筑” 是较早出现的绿色建筑。这个学说的创始人在自己设计住宅时,不仅考虑到周边自然资源的利用,更把周围的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这才是业界最佩服他的地方。从他的整个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气息,感受到自然界的无穷力量,体会到绿色建筑的绝对优势,整个住宅环境都非常符合生态原则。

欧洲是当今世界绿色建筑发展的前哨,对建筑生态环保的研究是当今欧洲建筑科技发展最迅速和最活跃的领域,欧洲建筑生态节能技术日新月异,其先进的生态节能理念、技术与实施体系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丹麦的绿色建筑是欧洲可持续建筑的典范,其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独树一帜,最新提出的被动式节能方法和主动式节能方法,就是有力的证明。被动式节能方法就是加强建筑的保温;合理设计建筑结构,构建重型建筑,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包括使用水环热泵,增加建筑的透光性,通过利用日光照明等措施尽量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主动式节能方法就是采用太阳能热驱动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利用地下水、室外空气和海水为建筑降温,建立温室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等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非常良好。

另一方面,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绿色建筑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向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部分大城市集中。从数量上看,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建筑面积11亿至l2亿m,其中真正属于绿色建筑的并不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2007年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有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在内的两批来自上海、深圳、无锡等城市的10个建筑 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为生体城市建设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三)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

在全球都注重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绿色建筑的情况下,合理分析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将是建筑工作者工作的基本动力。

总的来讲,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比较快,而且工业化进程连同企业,人们的思想都在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国建筑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再加上本身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可以说发展绿色建筑不管从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独具优势的。

首先,我国的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现有的建筑有四百多亿平方米,而且每年还在新建十六亿至二十亿平方米,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九十五伊桑的建筑都属于高耗能建筑,跟发达国家相比,如果达到他们同样的室内舒适度,我国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将是他们的两到三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节约的能源潜力非常大。在“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国全部节能百分之二十的任务。现今社会,绿色建筑的节能已不再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为目标了,它已发展成一个社会问题,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发展绿色建筑效益比较高。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要达到同样的节能效果,建筑行业比工业投入少很多。而且,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过发展绿色建筑,构建生态城市的成本明显降低,这与我国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侧面说也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一个明显优势所在。

再次,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目前为止,我国在很多国际性的科研项目上还停留在初步阶段,甚至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都没办法预测。但是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而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像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在节能,节水,改善建筑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验证。使得绿色建筑完全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的洪流中。

最后,我国传统文化有利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安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居,这些建筑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界的各种手段,有利于通风等;当然,南方的园林更是体现了建筑设计师们对于自然界的崇尚和尊重,它可以说是自然的缩影。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给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8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西部城市面临西部大开发这一难得机遇,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物流过程的绿色化、有利于城市资源回收、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等三方面综合分析了绿色物流对生态城市的支持,探讨了西部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并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强化宏观物流规划与管理、改善传统物流作业方式、提高全民意识加强企业自律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设城市绿色物流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生态城市 西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物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当前国内许多中心城市把城市物流业列入当地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如上海、深圳,将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正在成为我国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西部城市由于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响,发展较沿海地区较为迟缓。当前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西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作为大量消耗能源的城市物流,涉及相关交通运输、货物装卸等领域,其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废弃物正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着眼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构筑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建设西部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绿色物流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城市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

一、生态城市的提出及内涵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对资源、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场所和集散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经济快速增长,与之相随的是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交通堵塞、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等,城市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功能的发挥。在这种的形势下,生态城市理念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环境。生态城市倡导社会文明安定、经济高效、生态环境和谐。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中,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显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将面临最为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瓶颈因素的约束。我国正处于该阶段,多数城市正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使西部城市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如何发展西部城市的同时有效避免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是现阶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绿色物流对生态城市的支持

1.物流过程的绿色化

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完善的绿色物流系统能够避免或减轻由于物流效率低下、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物流通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的节能、降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因此绿色物流可以有效降低物流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时物流过程自身的绿色化,也是生态城市对物流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城市资源回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所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高速增长。废弃物中有大量的废旧物资可通过循环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矿产资源产生新的产品,就可望实现产品报废和更新的动态平衡。逆向物流在生态城市中充当着迫为重要的绿色效用。逆向物流是相对于一般物流来说的,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在流通领域,逆向物流表现为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在生产及相关领域,逆向物流表现对生产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品通过回收、分类、加工、复用的物流活动。正是通过各种回收策略,寿命终了的产品又进入下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使其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资源真正得到了循环利用,从根本上保护了城市资源与环境。

3.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物流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基本环节,而绿色物流是伴随着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城市倡导绿色消费、绿色人居、生态旅游、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绿色消费的提出,如果没有绿色物流的维系,绿色消费就难以进行。绿色物流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绿色生产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生产,通过绿色物流管理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

三、如何建设城市绿色物流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结点设施的布局,全面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良好的生态体系。从环保的角度改善物流设施,从减轻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扩大铁路、水运等的货运比例。发展道路与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环保型公共交通运输方式,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减少交通阻塞,优化城市环境。规划物流结点设施的布局应该同城市规划、城市开发建设相联系,建立高效物流系统。建立大型公共配送中心,将全市的物流网络节点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集中资金优势建设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配送中心,实现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体现物流系统的绿色功能。进行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整合城市物流资源,整顿城市运输仓储设施,集多功能物流业务于一体,开展物流配送业务,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强化宏观物流规划与管理

通过培育专业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规范物流市场。避免和减少物流相关资源的条块分割,消除重复规划、资源浪费等现象。由于体制上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现状,与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相矛盾,使全社会难以形成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因此需加强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的整合,使得分散于交通、航空、水运、铁路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来进行相关协调或规划管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并构筑城市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3.改善传统物流作业方式

传统物流作业方式,物流效率低下。当前需大力推进企业物流合理化,一是通过利用联合一贯制运输,减少货物换装的次数、消减城市公路总行车量。二是企业间实施物流协同战略,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减少对交通环境的影响。三是合理规划储存加工网点,通过集中储存加工,优化配送路线,减少运输距离与频度,减少污染;四是选择合理运输方式,降低废气排放量。五是大力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通过物流合理化,避免配送的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在实现物流配送绿色化的过程中,同时应该本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绿色配送的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化等目标。

4.提高全民意识,加强企业自律

绿色物流的开展有待全社会绿色意识的加强,需加大力度宣传绿色意识,为开展绿色物流奠定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制定相关政策控制污染发生源,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促使企业选择更为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缓解交通压力和空气污染情况;对企业提出以绿色流通为主题的相关要求。在我国城市物流配送运作规范尚未健全之际,开展物流绿色化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当前,我国西部城市化进程正逐步加快,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取得令世界举目的成绩。西部城市在发展模式上,应避免走发达地区所走过的弯路――先污染后治理。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抓住当前物流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绿色物流,积极开拓绿色物流的研究,为生态城市的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则强:面向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J].起重运输机械, 2003, (9)

[2]金鉴明:城市的明天――构建生态城市的探讨[J].自然杂志, 2006, (3)

[3]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以上海为例[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 绿色包装 影响 启示

包装业的兴盛和城市的发展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但这种进步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弊端也渐渐显现。随处可见的包装废弃物、堆积如山的废品无形中使包装业成为环境恶化的一大祸首。这每时每刻提醒着包装业的设计师们要善待包装、优化包装。绿色包装的适时提出不仅是包装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以人为本的需要。在包装业与城市化进程齐头并进的历程中,有关绿色包装的见解和理论对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生态型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生态城市概述

目前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还众说纷纭,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总结众多学者的观点大致如下:广义讲的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是指“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健康、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复合系统,是一种生态良性循环的理想区域形态,是人与自然达到阴阳互补、同气共生的境界,是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人文环境系统,是摆脱区域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人类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也是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意识的综合体现”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02).);狭义上的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城市进行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的内涵,主要表现在:

1、社会生态化。生态城市不单是单纯的自然生态化,而是社会生态化。在生态城市,人们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应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应拥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推崇生态价值观、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观。使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全面生态化,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和公正、平等、安全与舒适,保障有一个人人平等,自由、接受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2、经济生态化。生态城市要以生态支持系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准。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矿物燃料使用率,研发替代能源,提倡大力使用自然能源。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居发展模式,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生态化,保证城市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良性循环。

3、环境生态化。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要以一定区域作为依托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生态系统是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

二、绿色包装对生态城市的影响

城市生活处处离不开包装,包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绿色包装会对生态城市的建设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1、宜于居家。绿色包装会减少生活垃圾,环保型材的运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者会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生态和可再生原料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成品成本,有利于节约日常生活开支。绿色包装在追求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同时,还追求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包装会美化居家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品味和质量。

2、保护城市环境。在城市环境方面,绿色包装最主要的表现是减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型社会的形成,城市生活垃圾的堆放量越来越多。传统的包装有些材料的应用没有充分考虑到物品的回收、循环使用、用后处理等问题,这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绿色包装在加工过程中会尽量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量,在生产过程中就会进行排污处理和废气物处理。

3、节约城市资源。在中国,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日渐密集。这不但给城市的交通、住房、生活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给城市有限的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的发展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的持续生活。面对庞大的资源需求压力,要求人们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在包装中要尽可能地使用低成本、可再生并且循环周期短的资源。绿色包装的理念之一就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理念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绿色包装对生态城市的意义

绿色包装被定义为:“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戴宏民.绿色包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8).)其原则一般分为:包装减量化,反对过分包装;包装材料无害化、单一化;包装设计长寿命化,可拆卸化;包装设计标准化,尺寸系统化;包装设计生态化;逐步推行简易包装或无包装化,慎用一次性包装。包装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包装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包装设计观念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提倡以人为本传递情感温馨,关注消费者的情感意识。另外,在功能性上还要求包装更安全、更便利。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关注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向他们传递了一种自觉的安全意识和生态意识。以人为本的包装设计其材料的便利不仅能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同时更便于商品的集散和流通,给生态城市的交通带来一定的便利。绿色包装容器形态的合理,会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重视科学性能的发挥,包装设计师的这种职业道德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城市居民的环境道德观念,使他们更好的善待生活环境。

2、绿色包装设计讲究绿色自然,展现社会和谐,使人们可以通过艺术的设计传达和交流作用与自然沟通。这种设计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安全和健康融合为一体。充分利用资源,与环境为善,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生态城市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环境质量。绿色包装设计是以追求绿色环保为主体的环卫包装设计,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

3、绿色包装在实现功能性和满足需求性的同时还注重创意包装形象,彰显设计本色。随着消费者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日益多样化,生活结构和消费水平的日趋多元化,成熟型消费社会逐渐将形成。消费者开始关注商品包装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品位。包装将极大的丰富城市市民的生活,这一发展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质感和味道,使城市具有独特的气质和情调。

4、绿色包装设计还注重地域文化,保护和继承地域文化遗产,发掘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绿色包装设计师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设计赋予商品更高的社会价值,实现消费者自我塑造的心理体验。这种地域特色的凸显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审美水平和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及欣赏。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生态城市建设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绿色包装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启示

绿色包装具有减量化(reduce)、重复利用(reuse)、回收再生(recycle)、废弃物可降解腐化(degradable)的涵义。其具体做法一般为根据国情合理利用资源;实行减量化,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充分回收利用;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对绿色包装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宣传,严格立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绿色包装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很值得探讨。

1、公平性原则。绿色包装讲究用最少的材料实现包装功能、尽量减少用料种类和建立社会责任感。[6生态城市的发展不能只追求环境优美和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要重视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精神修养的提高,要在满足全体市民的基本需求和要求较好生活愿望的同时,而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条件,要用公平的眼光和着眼于大局的前提下寻求发展。

2、可持续原则。绿色包装设计会考虑材料来源,在生产过程中寻找节约用料或节约成本的方法,并尽可能的考虑利用地理优势减少包装材料。[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生态城市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基本指导思想,要兼顾不同时期和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从长远利益出发,促进城市经济、环境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使城市资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这样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才能协调和健康发展。

3、循环再生原则。绿色包装尽可能地使用可回收材料,考虑包装如何使用,用后如何处理及重新使用、重新加装、腐化处理、填埋等善后问题。这些方法和原则同样适合生态城市建设,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性,多利用可回收材料和可再生原料,注重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处理和建后的生活垃圾处理。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使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形成好的生态环境。

4、和谐共生原则。绿色包装坚持简单的解决方案,利用可降解的原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包装重量,注重物品与包装及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和环境的和谐共生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生态城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要能“供养”自然,更要能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达到“人和”。 这种“人和”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只有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生态城市才会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城市绿色生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绿色生态规划;问题;措施

当前世界热门聚焦点之一就是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人口密集的城市需求,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和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所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园林绿化的建设、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建设等许多方面都要求在建设之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绿色生态规划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和空间问题,因此,将绿色生态规划融入城市建设中对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环境的改善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 规划目标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其对城市的发展和后续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前期进行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多方面考虑建设完成后的各种制约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因素,提前预防和规划,最大程度地符合各个方面的要求。绿色生态规划的融入使城市规划的目标由单纯的规模化逐步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空间、环境、资源、文化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除此之外,规划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配置,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能够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以及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努力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使城市能够积极、健康并且可持续地进行发展。

二、 规划的具体内容

1. 区域规划

所谓的区域规划就是指合理进行各个行业及居民区附属公共设施建设的设计,对城市的集中划分。比如设立专门的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等等,使城市的运行以及各个功能区域都能够协调发展或者资源共享等。区域规划还包括交通规划、国土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等。土地规划,就是对建设用地或者是工业用地等进行合理设计,在保证城市功能和城市市容的基础上,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并且要考虑附近的配套公共设施的条件,比如工业厂房建设用地的周围道路的分布、机器生产造成的噪音污染、以及工业用废水废料的处理等因素,合理规划其建设位置等。交通规划,是指在最大程度上考虑车辆和人员的通行要求,并对繁华区域进行交通管制,限制特殊车辆的通行,以降低交通压力。比如将物流行业集中在交通相对比较顺畅的城郊,可以有效缓解城区的交通拥挤问题。资源规划,就是要考虑所建筑工程的用途,比如自来水厂或者污水处理厂,就要建设在靠近河流或者是护城河的位置,做到有利于水资源的排出和利用。绿色生态规划就是提倡对绿色能源的使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的清洁能源的设计和使用,减少对大气污染的烟雾的排放等。简而言之,就是最大程度做到能源的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人居规划

人居规划的内容主要是控制好人口密度,降低生活区内的各种污染,包括环境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按照比例配置城市园林、绿化用地的面积,在建筑中提倡使用生态节能的新型材料,控制建筑物的玻璃化外墙工程,降低光污染城市病,合理规划一些绿色生态景观园林、公园等健身场所,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自然生态居住环境。同时做好节能与环保相关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素质,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城市环境。

三、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难点问题。由于以前意识的不够,造成原来的城市交通道路的狭窄,在现代城市人口飞速增长下,交通问题日益凸显,道路拓宽问题很难解决。其次,由于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大,使得原来的城郊逐步变为市区,一些工厂企业被逐渐包围在居民区周围,对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交通拥堵、垃圾成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各种现象在当前城市中依然存在。人们迅速涌入城市,使得越来越多的绿化用地改为建筑用地,土地硬化、建筑物的装饰化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光污染;工业的迅速扩大,但是由于我国工业结构的组成问题,一些加工行业的兴起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虽然现在我们城市的规划工作已经意识到了绿色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实际执行起来还是与目标有些差距,经验的不足、实地考察不够以及前瞻性的缺乏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运行,需要我们在规划建设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 处理措施

1. 加强对工业等产业化的规划

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产业的支持,但是工业工厂生产活动也是造成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做好城市工业产业化的规划,严格控制一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的发展,支持一些节能、环保、绿色企业的发展,若确实无法避免的工业生产企业,要在风向、水源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考虑,选取适当的位置设立工业园区,对工业垃圾进行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同时配套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提倡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施工和节能材料的应用,在各个方面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而使资源可持续化利用,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

2. 强化对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使得汽车成为城市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原来城市道路的规划已经无法承担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在以后的城市扩建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空间优势,除了道路加宽以外,可以利用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高架桥等立体空间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扩展城市交通能力,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通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还要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构建绿色的、生态的交通体系。

3. 提高城市园林及绿化规划

城市绿化不仅仅具有美观的作用,更是城市空气的净化器。汽车尾气及工业烟尘的排放都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园林绿化可以通过光和作用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空气质量,并且还能调节大气温度,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所以说,做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保留城市原生态绿地、湿地和水系,合理地规划城市生态廊道和公共绿地,增加园林绿地的覆盖面积和人均占有面积,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及美化环境、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4. 构筑绿色、生态的资源利用体系

城市当中的污染物都是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众所周知,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原低于西方发到国家,污染物的排放却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构筑绿色、生态的资源利用体系,是建设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具体到相关措施上,就是要加强资源和废物的循环使用,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建设绿色和节能建筑,城市建设中使用低碳、环保型科技材料,宣传居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态的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并贯彻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5. 实行全民生态评价体系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发展的决定者和受益者,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取全面参与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价,在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城市人们能够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与监督。

结束语:

总之,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规划的支持,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生态概念的应用和融合离不开城市人们的支持和维护,只有所有人共同参与,积极为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工作献计献策,给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川.浅析城市绿色生态规划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40.

[2]李丽娜.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156.

[3]龙晓霞.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化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8:258.

[4]杨健.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21-22.